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 标准的需求分析
邹鹰陈敏建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是确保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
一。本文首先对美国涉及饮水安全保障的主要措施《安全饮用水法案》、《清洁水法案》以及 《水源评价计划》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做了简要介绍,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十分重视水源的安全 保障。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饮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的现状情况,并指出了这些技术标准在保 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制定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 准亟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构建统一、规范和科学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 体系,二是解决制定技术标准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饮水安全水源地技术标准安全保障
15l
1)由于缺乏水源地汇流区陆域生态系统对水源地水质影响的定量研究,目前这些规章 制度中对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方法多源于经验。如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集中式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规定是:l、“取水点周围半径100 m的水域内…”;2、“取水点 上游1000 m至下游100 m的水域…”。这种规定没有考虑不同水源地周边陆域生态系统的 差异,缺少科学性,范围模糊,可操作性较差。 2)由于缺乏对水源地的整体性认识,忽视了水源地与其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水体与 其周边陆域分离,主要局限于水体水质,降低了水源地保护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 3)由于河流型、水库型、湖泊型、河口型的水源地各自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地形特 征和生态系统组成特征,因而水源地周边环境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目前的相 关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没有明确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水源地。 4)涉及饮用水的规章制度修改相对滞后,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 《水法》修订后,这些规章制度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ource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
http://www.epa.gov/safewater/protect/swap.html 4 Pontius,Frederick W:History of the Safe Drinking
2美国饮水安全保障措施概况
在美国涉及饮水安全保障的标准化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安全饮用水法案》,《清洁水法 案》,以及《安全饮用水法案》1996年修正案授权各州对各公共供水系统执行水源评价计 划。该法案最初于1974年在国会获得通过,该法案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公共饮用水供给的管 制来保护公众的健康。该法案分别在1986年和1996年两次通过修正,这些修正案要求采取 多种行动来保护饮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源泉以及地下水水井。该法案授权美 国环境保护署(以下均简称“环保署”)设定基于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来保护饮用水的 安全,以防止饮用水中可能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污染,然后环保署、各州和供水系统要共同努 力以确保饮用水达到这些标准的要求。最初,该法案把提供安全饮用水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处 理水环节上。1996年的修正案认可水源保护、经营者培训、建立供水系统维护基金以及公 共信息是安全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大大加强该法案的作用。这个修正案通过对从水源 到水龙头的饮用水的全过程保护来确保饮用水的质量。特别是在该修正案中提出了水源评价 计划。 《清洁水法案》(Clean Water Act)。该法案于1977年在国会获得通过,该法案涉及 的内容主要包括:为控制污染物排入水体制定了基本框架;授权环保署执行污染控制计划; 继续要求为地表水中的所有污染物设定水质标准;规定除非获得该法案规定的许可,否则任 何人从一个点源向可航运的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都是非法的。该法案要求各州和经授权的土 著部落设定水质标准,该标准由两部分组成: (1)各州和部落在他们的权限范围内对每一
wk.baidu.com
染,阻止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根据水源地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以及地理
学特征等,研究降雨强度、周边地形坡度、植被类型和盖度、土壤类型、地质条件等对污染 物向水源地水体运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4)湖库型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依据和方法研究
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域安全的关键是首先要确定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水源地 水域安全不仅取决于水源地汇流区内污染源的位置,还取决于汇流区的流域面积、地形、坡
致使水源地水体普遍受到污染,严重威胁着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约有3亿人饮水水质不
安全,其中主要由污染造成的约占2/3,自然条件差者约占1/3。要保障饮水安全、让人民群 众喝上放心水,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领域尚未建立专门的技术标准,亟待构建统一、规范和科学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 准体系以及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规范我国城乡饮水水源 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本文后续部分首先简要介绍美国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基本概况,然后了简要介绍我国饮 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方面的基本情况,最后提出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亟待解 决的关键问题。
(2)
(3)确定公共供水系统对这些污染源的敏感
(4)向公众公布确定结果。在成功完成这四项工作后,社区就可以利用水源评价提
供的信息来确定保护饮用水水源的优先行动计划。
3我国饮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涉及饮水安全保障的标准化管理散见于若干规章制度中,主要包括《生活饮用 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资 源质量标准》(SL63.9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城市供水水质标 准》(CJ/T206—2005)、《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161号)、《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 部~九八九年七月十日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 53号)、《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资源[20031233号)、等等,以及一些地方性的饮用水 水源地保护规定。这些规章制度主要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等 地表水体,规定了饮用水、源水、地表水体等的水质标准、水质分级、水质检验、标准限值 等,有的规章制度也规定了饮用水水源地必须设置水源保护区。尽管这些规章制度对饮用水 水源地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尚存在以下的明显不足:
参考文献
1 2 U.S U.S
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Agency.Clean
Water Act.http://www.epa.gov/r5water/cwa.htm Water Act.
Agency.Safe Drinking
http://www.epa.gov/region5/defs/html/sdwa.htm 3 U.S
度、局部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与盖度、土壤特性等因素。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协调水源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的理论依据和 技术方法。 5)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依据和方法研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自然条件,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占有很大的比例。河道型饮用水 水源地上游排入的污染物,需要流经一定的过渡区之后,在水体的自净作用下,才不会危及 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以水源地上游控制断面处的入流水质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为目标,根据 河流水文条件(如水量、流速)和上游污染物排放方式(如排污口位置、排污总量、污染物 降解特性等)的差异,研究河道型水源地过渡区及上游控制断面划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个水体指派“指定用途”,例如作为饮用水水源,作为供人类安全消费的鱼与贝类养殖场所,
150
以及作为可以开展游泳等娱乐活动的场所;
(2)然后各州和部落为支持指定用途设定水质
判别准则(例如,最大污染物浓度)。如果一个水体的部分或是全部都达不到污染物的控制 标准,各州必须要对污染物设定最大日承载总量。最大日承载总量是一个水体能够接纳且仍 能满足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染物最大含量。最大日承载总量在所有污染物排放户中分摊,这些 排放户包括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户。 《水源评价计划》(SourceWaterAssessmentProgram)。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受到许多因 素的威胁,如处置不当的化学制品、人类废弃物、动物废弃物、杀虫剂、注入地下的废弃物、 以及自然因素形成的物质都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因此,在1996年《安全饮用水法案》的 修正案中,对饮用水的保护采取了一个新的重大步骤,即提出了《水源评价计划》。该计划 要求各州必须对饮用水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泉水、地下水水井)进行评价,通过 评价找出对水源构成潜在威胁的重大污染源,并确定水源容易受这些污染源影响的程度。由 于自然条件、对水源的威胁以及饮用水计划的优先权存在差异,各州制定的水源评价计划是 不相同的。但是,每一项水源评价计划都必须包括四个部分: 在这些水源保护区内开展潜在污染源的调查; 程度; (1)划定水源保护区;
152
特征等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湖泊和水库水源地的分类指标;对山区型和平原型水库的流域自 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质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降水)、人类活动特点以及产汇
流规律等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山区型水库和平原型水库水源地的分类指标。
3)缓冲带对水源地水体水质保护作用机理研究 缓冲带是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一方面它能阻止水体的波浪或是洪水 对水域周边的侵蚀,保护和稳定堤岸,另一方面它能有效截留和吸收来自坡面带的非点源污
还没有及时修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时的标准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5)由于缺乏水源地保护技术方法、技术指标、标准规范的指导,使得饮用水水源地安 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措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4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美国饮水安全的保障基本情况介绍可以看到,美国十分重视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这 表明保护好水源地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鉴于我国饮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在保 护水源地安全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迫切需要开展针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的相 关研究工作。目前,亟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构建统一、规范和科学的饮用水水源地 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二是解决制定技术标准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1)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若干技术标准。为了体现 这些标准与标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关系,构建饮用水水源 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是实现饮水安全保障的基础。内容包括: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标 准体系的结构形式,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2)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研究 对湖泊和水库的形成机理、形态特征、水域特点、换水周期、滨岸带及汇流区生态系统
1前言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 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汪恕城部长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水 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要求把“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抓紧制 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搞好水源区安全防护、生 态修复、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水污染 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作为“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的重 点任务之一。这充分说明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对保障饮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点源、 面源及内源污染日渐加剧,水域周边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质污染不断蚕食有限的淡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