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防治五大工程
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题库资料及答案6
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题库资料及答案6篇一: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计分________ 一、选择题:(40分) 1、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 A、银杉 B、金钱松 C、银杏 D、樟树 2、哪一种鸟擅长捕捉田鼠,对农业益处很大?() A、白鹭 B、啄木鸟 C、燕子 D、猫头鹰 3、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
A、大包装的商品; B、小包装的商品; C、一次性用品; D、附带广告宣传材料的商品。
4、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PH 5.6的酸性降水。
A、氯氟烃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盐酸 5、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 、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热量 6、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色。
A、蓝 B、绿 C、黄 7、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洗衣粉。
A、普通B、无磷。
8、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A、废纸 B、废玻璃C、废电池9、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10、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什么中毒?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二、连线题:(10分)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 5日世界无烟日 3月1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 5月31日三、判断题:(20分) 1、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 2、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3、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 4、发生赤潮说明海洋遭到了污染。
中 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八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
这些沙漠的存在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威胁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沙漠治理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和任务。
加大对沙漠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限制在沙漠地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行为,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沙漠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沙漠边缘和绿洲周围,种植适宜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梭梭等。
这些树木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还能改善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同时,通过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居民点。
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在种植前对树苗进行精心培育,选择耐旱、抗风的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种植技术,合理安排株距和行距,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此外,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沙漠治理至关重要。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等,将水资源引入沙漠地区,用于灌溉和生态恢复。
同时,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草方格固沙草方格固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沙方法。
在沙漠表面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成方格状,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动。
同时,草方格还能截留水分,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
草方格的制作和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显著。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因沙坡、风蚀等原因而失去了可用性和生产力的情况。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具体的荒漠化防治实施方案。
一、修复退化土地1. 林植将荒漠化土地进行林植,选择适宜的树种,加强造林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升土壤固结力和保水能力,减轻沙尘飞扬,改善气候环境。
2. 种草在荒漠化土地进行种草,选择具有耐旱抗风能力的草种。
种草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增加土壤的肥力。
3. 防风固沙在沙尘较为严重的区域,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如搭建风帘、堆沙坝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沙尘的飞扬,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 引水灌溉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引水灌溉工程,提供生态系统所需的水资源。
在选择引水源时,应考虑到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避免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2. 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水库等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合理进行排水和节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加强生态修复1. 生态绿化在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工程,恢复原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引种适宜的植物和繁育动物,重建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多样性的恢复。
2. 加强保护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保护力度,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和加强巡逻执法等手段,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3. 推广可持续农业在荒漠化地区推广可持续农业,提倡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农业理念,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加强宣传教育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媒体宣传等途径,普及荒漠化防治的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2.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 背景介绍荒漠化是指原本非荒漠地区由于水土保持不善、气候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退化、植被丧失,以及地表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严重恶化。
荒漠化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荒漠化,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措施。
2.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恢复和保护是治理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由于荒漠化导致植被丧失,恢复和保护植被可以帮助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种植抗旱植物和推行适宜的农田经营方式来实现。
同时,制定合适的植被保护政策,加强对草原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3. 水资源调控和管理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资源的不足或不合理利用。
因此,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是治理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这可以通过建设水库、修建水渠和引水工程来实现。
同时,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土壤保育和改良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土壤保育和改良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作物、合理施肥和修复受损土壤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采取土地整理和防风治沙等措施,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和风沙的破坏。
5. 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治理荒漠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来监测和评估荒漠化的程度和影响,对确定治理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研发和应用抗旱、耐盐碱的高效农作物品种,以及推广一些节水和节能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也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6.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是治理荒漠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荒漠化的氛围和共识。
此外,建立科学的环境信息发布和宣传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推动治理荒漠化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荒漠治理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对荒漠地区进行改造和治理,使其成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荒漠治理工程既包括植树造林、固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措施,也包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项目选择某特定荒漠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治沙、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1.植树造林通过引进抗旱、耐盐碱、适应荒漠环境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工作。
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栽植,形成一定的森林覆盖,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促进土壤的改良和水分的蓄积,并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保护。
2.固沙治沙对荒漠地区的风沙活动进行有效治理,采取围沙、种沙、覆沙等方式,减少风沙侵蚀。
同时利用植被和人工固沙措施,形成稳定的沙地植被覆盖,防止沙漠扩张,保护土地资源。
3.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引河入区、设立灌溉工程等水利设施,改善荒漠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土地的灌溉条件,为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民用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荒漠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施工方案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施工方案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栽植工艺等内容。
在树种选择方面,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柳树、沙柳、胡杨、灌木等;在苗木培育方面,选取优质的种子,进行育苗和培育工作,确保苗木的质量;在栽植工艺方面,根据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制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方式,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固沙治沙固沙治沙施工方案包括围沙、种沙、覆沙等具体措施的实施。
围沙主要是设置防沙屏障,采取人工或天然方法,形成沙丘围护带,阻隔沙漠沙丘向农田、村镇蔓延;种沙主要是进行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工作,使植被得到恢复和增强,提高植物对风沙侵蚀的抵抗能力;覆沙主要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把沙土覆盖在地表上,形成沙土固化层,减少沙尘的扬起和飞移,阻断风沙侵蚀,促进土地的固化和改良。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1.生态保护区建设:在八大沙漠的重要区域建设生态保护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
2. 沙漠植被恢复:采用植树造林、绿化建设等措施,加强沙漠地区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水资源开发:在沙漠区域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4. 沙漠化防治:通过科学的土地治理、草原保护等措施,加强沙漠化防治工作,减缓或逆转沙漠化进程。
5. 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加强沙漠环境的监测和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沙漠环境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 生态旅游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对沙漠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推进沙漠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8. 沙漠防护林建设:在沙漠区域建设防护林,形成绿色屏障,减缓沙漠化的进程,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 1 -。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时期防沙治沙的现实意义分析摘要:在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五大林业战略转型中,沙漠化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实施防沙治沙工程起着改善这一问题的全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防沙治沙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工程。
因此,防沙治沙是我国林业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对我国的林业发展、生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防沙治沙;意义引言:土地荒漠化是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
农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全球变暖、环境变迁,都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使荒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沙尘暴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作为基础的沙尘颗粒物质,是地表本身所具有的;作为动力源的大风,能够保证沙尘暴长距离输送;作为依托的气候环境,长期处于干旱且空气状态不稳定。
一、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的重要性1、有利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土地荒漠化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目前已有4亿多人受灾,不仅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蚕食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使中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防沙治沙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广大沙区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基本控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造福于当今、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基础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把全部精力放在防沙治沙上。
2、有利于促进沙区经济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持多种政策扶持,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换、治理荒漠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沙地经济。
各地在防沙治沙方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林业和沙化工业。
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了当地的种植、加工、贮藏、运输等,是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沙区林药、灌木林木材加工产业迅速发展[1]。
3、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防沙治沙,使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加强,全民积极投身防沙治沙事业,造就了一支防沙治沙的专家科研团队和关注民生的优秀干部队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答案)
•【1】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1】环境污染。
又称”公害”.它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量或生物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环境系统原有组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干扰和危害的现象.•【1】在环境科学中,通常所称的环境是指什么。
【直接或间接;自然因素】(填空)通常所指的环境是指人类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各种因素,既包括各种自然因素,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一级野生动植物等,由包括经过人类社会改造与建造的各种自然物,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1】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
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点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动态性与可调控性、区域性与时间性等方面。
【社会经济;】•【1】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的会议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我国环境保护史迄今已召开了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人类环境会议;六】。
•【1】环境问题的实质.【索取资源;自净能力】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盲目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极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甚至枯竭.•【1】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积重难返(2)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性环境性污染新阶段(3)环境和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蔓延(4)新污染物潜在影响难以预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危害逐步显现(5)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新的外交热点(6)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1】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的国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被沙漠所覆盖,这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沙漠,中国采取了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下面将从分步骤阐述这些措施。
第一步,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
而对于这些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种植抗旱植物、修建沙堤控制沙漠的蔓延等。
第二步,大力支持沙漠植被的恢复。
沙漠植被是沙漠生态系统的核心,对于保持沙漠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中国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大规模种植抗旱树木、草地等,提高沙漠植被的覆盖率。
第三步,加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监测。
只有对于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
中国注重对沙漠化和荒漠化姥情况的监测,及时制定并调整治理计划。
第四步,保护优秀沙漠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中有一些优秀的自然景观,如莫高窟、鸣沙山等,这些优秀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独特的生态资源。
中国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保护,避免人为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第五步,发展沙漠旅游业。
随着沙漠治理工作的实施,中国的一些沙漠地区被改造成了旅游胜地。
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沙漠治理工作的推进。
第六步,促进沙漠地区经济发展。
沙漠地区人口较少,经济薄弱,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推广节水农业、兴办旅游业等,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七步,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等面积红线执法。
中国采取了红线执法措施,通过强力监督,确保沙漠化土地的扩张得以遏制,并顺利进行沙漠治理的工作。
第八步,加强国际合作。
治理沙漠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各国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这一现实挑战。
中国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沙漠治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采取的八大沙漠治理措施包括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支持沙漠植被的恢复、加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监测、保护优秀沙漠生态系统、发展沙漠旅游业、促进沙漠地区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等面积红线执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
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2、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
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同时,国家要有计划地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
4、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
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
6、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7、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发布_荒漠化和沙化双逆转
荒漠化和沙化双逆转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3000万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
◎ 编辑|刘伟鹏|封面故事|沙区生态状况呈“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
2019年沙化土地平均植被盖度为20.22%,较2014年上升1.90个百分点。
植被盖度大于40%的沙化土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5年间累计增加791.45万公顷。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体减弱。
2019年风蚀总量为41.79亿吨,比2000年减少27.95亿吨,减少40%。
发布会还发布了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
截至2021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722.32万公顷,与2016年相比净减少333.08万公顷。
此外,由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3000万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
《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以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以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记者近日从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暨荒漠化石漠化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我国每5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工作。
2019年,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与2014年相比分别净减少37880平方公里、33352平方公里。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以下八大措施。
一、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计划,将荒漠化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有效地防止了沙漠的扩张。
二、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建设防风林等方式,保护了土地和水资源,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三、荒漠化土地治理。
荒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草皮覆盖、石漠化治理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荒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四、沙漠化土地治理。
沙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沙漠化土地的固沙、植被恢复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五、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将居民迁移至其他地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六、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研发新型的沙漠化治理技术,提高了治理效率,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七、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研究沙漠化治理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八、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促进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和扩张。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沙漠治理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
迁移应用 案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漠化
资料一“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 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资料二“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 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 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图丨摄影师@赵来清
7
干涸的罗布泊,历史上罗布泊面积有过多次反复增减
▼图丨摄影师@李学亮
▼楼兰古城附近的雅丹形成时间并不长,是近千年来的产 物也是环境恶化的见证者之一 下图为白龙堆雅丹
图丨摄影师@王隽斌
9
▼龙城雅丹,这种雅丹都是同一方向的沟谷 多是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风所致
图丨摄影师@钱玮
Lou Lan Gu 荒废的楼C兰h古e城n
(2)物质条件——地表疏松,多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Ⅱ 人为原因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90%]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会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图丨摄影师@郝沛
▼《流沙坠简》
“宜渐节省使相周接” 于是人口流散 原本繁华的城池逐渐荒废 楼兰也在历史记忆中变得 越发模糊不清了
1
一、荒漠化的含义
▐基础梳理 • 1.概念: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实质)。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 2. 类型: 风蚀和水蚀等外力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和生态破坏。
西北治沙措施
西北治沙措施引言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沙尘暴频繁,土地退化严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北地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沙措施,以恢复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并有效缓解了沙漠化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北治沙的措施和成果。
1. 人工植被的建设在西北地区,人工植被的建设是治沙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风蚀和水蚀,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达到防沙固沙的目的。
人工植被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植树造林:在西北地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治沙的重要手段之一。
特别是选用耐旱和耐风沙能力强的树种,比如沙柳、柽柳等,通过种植这些树种,可以有效地固定沙土,减少风沙的侵蚀。
•荒漠绿化:在沙漠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和定期的浇水,可以使沙地上的植物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从而形成人工的草地和林带,减缓风速,降低气温。
这样的绿化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发展条件。
•退耕还林还草: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和草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通过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恢复植被覆盖,提高土地的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治沙的目的。
2. 沙漠固沙工程除了人工植被的建设,西北地区还大力推行沙漠固沙工程,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主要的沙漠固沙工程有:•沙障工程:在沙漠地区的行进方向上修建沙障,起到阻挡沙尘暴扩散的作用。
沙障通常采用植物和人工筑堤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形成固实的沙丘,又能够减缓风速,降低风沙的侵蚀。
•固沙植茵:通过选用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比如沙棘、贾棠等,种植在沙漠地区,形成一层茵层,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这样的固沙植茵工程不仅能够减少土壤侵蚀,还可以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固沙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引进动物和植物,建设生态园区,在固沙工程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比如,在固沙工程中引进沙漠鼠类和天鹅等鸟类,可以通过它们的活动和排泄物,促进土壤肥沃和植被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高中地理】中国的荒漠化及对策
【高中地理】中国的荒漠化及对策荒漠化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青藏高原的地势影响,在我国“三北”地区从北纬37°至50°,东经75°到125°间形成了一条南北宽600千米、东西长4000千米的荒漠带,其中沙漠面积约71万平方千米,戈壁面积57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据《中国荒漠化报告》报道: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8.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因此,我国荒漠化的形势是严峻的。
而且对荒漠化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主要由四大类型即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荒漠化构成。
风蚀荒漠化就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总面积160.7万平方千米,主要原产于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
水蚀荒漠化分布面积为20.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北部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地带的陕晋蒙三角地区,这里也正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域。
冻融荒漠化面积为36.3万平方千米,分散原产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土壤盐渍化、荒漠化面积约有23.3万平方千米,集中连片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等地。
据普查,我国因四种类型荒漠化导致的草地发育面积超过1.05亿多公顷,发育的耕地面积存有772.6万公顷,发育林地面积10余万公顷。
因此,我国荒漠化状况不容忽视。
我国人民有着与荒漠化抗争的久远历史,特别近20年来,防治荒漠化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而且在“十五”计划中对防治荒漠化又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规划。
在“十五”期间,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以“三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为主体,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生态建设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地方经验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力求使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三北工程五期工程规划方案
三北工程五期工程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海和黄海之间。
中国地处东亚,东南沿海西临黄海、东临渤海、北濒东海,陆地东南北三面邻海。
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部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而西部则相对缺乏。
位于中国北方的三北地区,即指黄河以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和辽宁半岛。
面对三北地区环境恶化的问题,中国政府在1978年提出了三北工程。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影响面最广的生态建设工程,被称为“中国功勋第一大工程”。
三北工程的目的是改善北方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提高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质量,增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
自三北工程提出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三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了三北工程五期工程规划方案,以进一步加强对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二、三北工程五期工程规划目标和任务1.总体目标三北工程五期工程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一)加快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治理进程,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增强三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提高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抵御能力;(三)推动三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一)扩大植被覆盖面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三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这将有助于抑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扩张,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深度治理沙漠化加强对三北地区沙漠化的治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沙漠化。
例如建设防护林带、种植耐沙植物、开展地质治理等,提高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改善水资源利用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调整水资源配置等措施,改善三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
同时,加快推进三北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三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三北工程简介(王俊波)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介绍陕西省防护林工作站站长王俊波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历史上的三北地区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22个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刀耕火种、战争及统治者大兴土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致使三北地区森林越来越少,植被越来越稀少,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沦为裸地,黄土高原的“民以板为室”也变成了“民以窑而居”。
植被的破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
从新疆到黑龙江,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绵延连片,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恶劣的生态环境使三北地区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成为制约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心腹大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五大防沙治沙工程
五大工程
• • • • •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退牧还草工程 5.草原沙化防治工程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范围:该工程位于第二类型区,即半干旱 沙地类型区,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 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75县(旗、 市),工程区沙化土地10.2万平方公里。工 程主要对沙化草原、浑善达克沙地、农牧 交错地带沙化土地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 护区沙地进行重点治理。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
• 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 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 4480 公里,南北宽 560-1440 公里,包括西北、华北、东北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51 个县 (旗、市、区),区域总面积 406.9 万平方 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2.4%。
• 建设期限:规划期限为 1978-2050 年,共 73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根据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四期工程 规划的期限为10 年(2001 年——2010 年)。 • 建设内容: ①森林资源管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在 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植被恢复 和扩大建设。
• 范围: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 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 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 (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 个县(含市、区、旗)。
• 建设期限: ①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 退耕还林试点 ②2001-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 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 议第三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 永利也表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关 键的时期。”
• 建设内容:
①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 ②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种苗造林补助费。 ③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④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 ⑤退耕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 ⑥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 木进行采伐。 ⑦退耕还林所需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等费用,国家按照退耕 还林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由国务院发展计 划部门根据工程情况在年度计划中安排。 ⑧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
②造林工程 在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 宜地采取造、封、飞三种造林方式,大力 植树种草,扩大和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沙 漠化,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并 根据不同类型区治理的需要分别营造农田 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 水源涵养林等,建设结构合理、稳定高效 的防护林体系。
三、退耕还林工程
(三)水利措施 ①2001-2010年建立水源工程66059处,节水灌 溉47830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 ②2001-2005年建立水源工程30548处,节水灌 溉199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10485.2平方公 里 (四)生态移民 2001—2010年完成生态移民18万人,其 中,2002—2006年完成生态移民8万人。
四、退牧还草
• 建设范围:该工程覆盖所有类型区 • 建设期限:2003年实施,2011年有新政策 • 建设内容: ①草场围栏建设,从2005年起,安排重度退 化草场补播。 ②工程推行禁牧与休牧相结合、舍饲与半舍 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传统草原畜 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③2011年出台新政策: ㈠是合理布局草原围栏。 ㈡是配套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 ㈢是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比例和标准。 ㈣是饲料粮补助改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0年,即2001— 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2001—2005年 为第一阶段,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 • 建设内容: (一)造林营林 ①退耕还林 ②造林营林 ③种苗基地及设施建设
(二)草地治理(2001-2010) ①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 ,购买饲料机械 23100台(套) ②人工种草2223.50万亩 ,飞播牧草428.00万 亩 ,围栏封育4190.00万亩 ③基本草场建设515.00万亩 ,草种基地58.50 万亩 ④禁牧8526.7万亩
五、草原沙化防治工程
• 范围:该工程覆盖所有类型区 • 建设期限:2001-2010 • 建设内容: ①在第一、二类型区内,大部分地区自然条 件严酷,主要通过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 措施保护现有草地,通过人工种草、飞播 牧草、草场改良等措施,以建促保。
②第三类型区为高寒地区,主要通过退牧育 草、治虫灭鼠、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和保 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 ③第四、五类型区,光热水条件较好,实行 草田轮作,加快高产优质人工草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