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景物形象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结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一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下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 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 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 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 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 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 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常见意境术语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意境术语举例(两两组合):
• 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高远 雄奇优美 雄 浑苍劲 雄浑壮观 壮阔 • 富丽堂皇 瑰丽 明丽 淡雅 恬淡自然 清新 • 恬静 安谧 幽静 幽美 幽远 • 和平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 深远 幽深 奇险 • 迷濛 迷茫 飘渺 虚幻/暗淡 幽暗 昏暗 • 荒寒 肃杀 萧条 萧索/ 冷落 孤寂(孤 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 • 悲凉 慷慨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 视觉等的变化 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 用典 ……),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 景、白描与细描、侧面描写……) 3、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借助意象,描摹图景,概括意境,把握情感 1、把握意象,欣赏画面美。
鉴赏景物形象
(1)描摹图景角度:一是画面色彩;二是视 角(远、近、高、低);三是动态或静态; 四是虚或实。 (2)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 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高昂乐观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 伤感的 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先 想 到 再 想 到
•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 啼鸟:欢快的气氛
源自文库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参考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前两句实写淮 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 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 翔,虚写国家统一,人们不能自由来往的痛苦,表达作者 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分析意象的诗歌鉴赏题模式
1、解答分析:这类题目须把握两点:形象特点 及其所表达意义。 2、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形 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为何使用这一形象。 (3)指出形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 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 么?
2、分析意象(景物),概括作用 烘托、衬托人物心情
3、把握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
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 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物:江山、花鸟、燕子、鸳鸯,显出蓬勃盎然的春 意。 分析: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 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 赏心悦目。 情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的 景物形象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弄清景物形 象命题指向,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 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物形象的设题类型 2.归纳答题的模式
人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诗中赏画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 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 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 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远 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协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 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作者陶 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 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 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 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鉴赏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神以象通, 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 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 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 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 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 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绝句 杜甫
景物形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 景象 景色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 物象 物象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题型——意象类]
意 :诗人主观情感
意象

象 :诗中客观形象
物 景
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
一,什么是意象?
• 先看一首诗:
2005年全国卷3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 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 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鉴赏景物形象的注意事项
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 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 兴手法、象征手法等)。 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 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 偶等)。 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 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 近景、形色声味等)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思归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 的氛围(意境深远)
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 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 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二、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
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关于意象与意境:
有主观色彩
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
(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 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 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偏重叙事的诗歌)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事物形 象( 咏 物诗) 景物 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 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 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 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 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 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 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 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 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 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三、
(考什么)
(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 作一赏析。
意象(意境)题
• (思路)意象 + 意境 + 气氛 + 情感 • 步骤: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
画中品诗 ——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 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 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 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 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 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 则是低沉伤感的。
[题型——意境类]
答 题 步 骤
A、抓住意象 B、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 C、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 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 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 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 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D、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解题思路(如何做)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知识梳理: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 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 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 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苍凉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