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4.10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0 鸦片战争教案(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新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提问: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
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
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
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
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
即: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
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顾归纳归纳。
(二)、鸦片贸易设问:东西方的这两个国家是如何碰到一起的?(只提问不要求学生回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4.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你如何看待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独立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预习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鸦片战争已有初步了解,但在高中阶段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本质和影响。
2.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挖掘和运用史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如下:
-论文主题自选,可以是对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影响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学习一、虎门销烟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要求:研究报告应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1000字。
4.情感态度培养:请学生结合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事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感悟。
5.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鸦片战争史》、《林则徐传》等,拓展知识面。
6.视频观看:布置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加深对战争的了解。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强调重点知识,解释难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深度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科技差距等,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观
1.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战争期间民族英雄的事迹学习,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案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进行介绍,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同时中国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系统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
◆提出问题:1840年发生的发生的什么事件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引入本课内容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更有利于学生去掌握各个方面的内容,更加清晰、直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4.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观点独到、论述合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家庭作业:观看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观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对鸦片战争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社会背景、原因和影响。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选取鸦片战争中的典型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讲解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以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3.详细介绍林则徐禁烟运动,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
4.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鸦片战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运用史料教学法,选取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让学生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变迁。
3.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教学内容。
1.战争背景: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国内外形势,如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英国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扩张等。
2.战争过程: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战役,如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等。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态度,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传承民族优秀传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历史借鉴。
4.邀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史观下的地位。请同学们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布置一道拓展性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如何逐步走向现代化,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要求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有力,体现历史发展的脉络。
2.设计一份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问答卷,包含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检验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换答题卷进行互评,共同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的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鸦片战争在高一时候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记忆较为模糊。
经过一年的学习成长,学生与本课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及宏观抽象思维提高大大降低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思路(一)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中英《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2.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
(二)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史料研读法;班级讨论辩论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复习(四)教学来源: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历史教材;历史组成员讨论(五)板书设计: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师:1840年前后,世界两大强国,一个号称天朝上国,一个自诩日不落帝国。
两强pk,哪一个更强呢?有请这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和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或掌握鸦战前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爆发的特定历史条件,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三、课堂教学设计A、导入新课: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
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B、新课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3)对外:闭关锁国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注意:讲背景的时候应将中西方对应着分析,从比较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同时强调:英国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英国一定要打开中国大门,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0《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鸦片战争的背景:详细讲解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为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提供依据。
2.鸦片战争的经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双方军事行动和战争结果,突出战争过程的曲折和激烈。
3.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制作成PPT,下节课分享。
3.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在课堂导入和讲授环节,巧妙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欲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文物、地图、照片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4.从鸦片战争看民族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要求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总结: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影响和意义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鸦片战争的特点和教训,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3.价值观引导: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民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鸦片战争的知识,如写作论文、制作海报等。
2.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对民族屈辱的历史的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对鸦片的禁止。
2.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战争的爆发、战役的经过和战争的结果。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
4.能够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阐述鸦片战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我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评价表,选取林则徐、道光皇帝、琦善等人物,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评价,不少于500字。
2.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以及林则徐禁烟运动在其中的作用。
3.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事件,如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签订等。
4.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阐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关注。我会讲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林则徐要坚决禁烟?这一事件对后来的鸦片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进而引出鸦片战争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树立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在鸦片战争的具体史实、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上,学生的掌握程度可能不够深入。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质疑和思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片面理解和极端看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请简述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请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以及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结束时,进行以下总结:
4.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以及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启示。要求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300字。
5.利用课外时间,观看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观看后,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6.开展一次小组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道光皇帝等。每组选择一位人物进行介绍,内容包括人物生平、主要事迹及其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要求以PPT形式展示,每组不超过10分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链,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危害何在?”“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吗?这个事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时间、起因、过程及结果,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外因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使学生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对华侵略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增强历史责任感。
4.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பைடு நூலகம்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
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
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
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
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
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
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
即: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
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顾归纳归纳。
(二)、鸦片贸易设问:东西方的这两个国家是如何碰到一起的?(只提问不要求学生回答)。
继续提问:英国当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回答:工业革命。
问答:什么是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呢?答:原料和市场。
课件展示英国殖民扩张的地图,问:从地图上看到出了什么?同时看课题下面的内容。
再提问:当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课件上展示二者矛盾,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英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进行鸦片走私,课件展示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数量统计表。
接下来提问: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交流。
课件展示总结内容,即: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清朝政治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设计意图:本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把握理解二者矛盾。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与已学的的世界史内容联系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有利于对本课内容在态度情感上的把握。
(三)、虎门销烟课件展示林则徐给道光帝奏折中的话,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收集整理关于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相关资料,在后面探究学习中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初中历史对本节内容有详细的介绍,本处不做过多讲解。
但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历史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有重要影响,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本单元结束时总结交流。
(四)、鸦片战争首先让学生自己快速浏览本节内容,然后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示意图,教师讲解(只做简述),即:1840.6,英舰到广东;占定海,陈兵白河口,道光帝惊慌失措,撤林,谈判;1841感失尊严,不满,再战;1842.8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设计意图:同(三)处,鸦片战争过程在初中历史中有详细介绍,本处不再赘述。
教师以地图辅助,将两年的鸦片战争进程提出四个关键节点,以点带面,方便记忆。
(五)、《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在课件中展示四则与条约内容有关材料,即材料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材料二:“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三:“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四:“(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归纳材料内容,可以同桌间相互交流。
可以让学生回答,在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逐条分析(内容可归结为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定关税),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其影响(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被破坏,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影响是重难点,在分析时要逻辑清晰合理,并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节是本课重点内容,也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故以所展示史料内容提取为主,让学生自己归纳内容,在老师提示下明白其影响。
从而锻炼文字提取分析的能力。
2、《南京条约》附属条约在课件中展示材料,即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给学生一分钟时间阅读材料,然后教师逐条讲解,本节内容课文内容较少,学生理解不易,教师带领学生读材料、分析内容,然后总结内容及危害,即(1)、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2)、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
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3)、租界: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
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设计意图:本节是作为延伸部分出现的,但和后续教学有一定联系,在考试材料题中比较常见,因此要作必要的了解,同样采取分析材料的方法,但所需时间做必要压缩。
(六)、总结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整理交流所讲内容,自己总结归纳,教师给出提示,即: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等方面。
教师提问2到3名同学回答,然后进行补充总结。
即: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在讲述《南京条约》内容时已分条讲了影响,在本目内容结尾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上述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归纳能力、便于深刻记忆,也是对下文内容的铺垫。
(七)、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在上一部分的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后,继续进行深入讲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可以用广州的入城、反入城斗争及叶名琛的事例讲解。
然后分析西方国家对华态度和新需求,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化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涉及不深,要思路清晰、逻辑流畅,学生把握难度较大,以教师讲述为主,要注意深入浅出,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2、过程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对四个时间节点进行简要讲述,即:1856亚罗号、马神父事件,英法挑战端;1858签《天津条约》,再起冲突,火烧圆明园;1860签《北京条约》。
再让学生自己浏览本部分课文内容。
设计思路:同鸦片战争一样,过程细节自己了解学习,课上只进行概括,构建框架,以便于记忆。
(八)、《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学生自己读课文内容,自行提取概括,依照前面《南京条约》讲解模式,然后小组交流,随机选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内容,并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讲解,如:公使进京、内河自主权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提取概括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途径,同时也是下对学习方法的要求。
(九)、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反应本节内容是作为随堂练习、回顾本节课内容出现的。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独立完成,形成书面文字。
时间允许,课上交流;不允则作为家庭作业,在下节课前讲解,同时也是对下节课的铺垫和背景分析。
环节三:总结、巩固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环节四:课后作业整理归纳环节二中第六、第九点内容;完成本课课后作业及课文后“探究学习总结”的两道思考题;预习新课;环节五:课后反思在上下内容衔接及与学生互动方面多注意多反思。
七、板书设计鸦片战争一、背景1、1840年中英社会差异2、鸦片走私二、禁烟与鸦片战争1、1839.6虎门销烟(导火线)2、战争进程(1)1840.6英舰抵广东(2)占定海,到天津,惊慌,撤林,谈判;(3)1841感失尊严,不满,再战;(4)1842.8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三、《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内容:1、赔款2、割香港岛3、开五口4、关税协商附《南京条约》附属条约“三权”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影响:主权完整破坏,卷入世界市场,进程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