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所有实验室名录

合集下载

中国研究所排名

中国研究所排名

中国研究所排名
中国的研究所排名是根据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科研产出、创新能力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估而确定的。

以下是中国研究所的排名情况。

1.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科研实力。

其下设众多研究所,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等。

2.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拥有众多优秀的研究所,如清华大学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等。

这些研究所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3.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也是中国顶尖的研究所集聚地,其研究所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

4.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其研究所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等。

5.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研究所在多个领域有着突出的研究成果。

如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

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所都有着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所排名都基于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以上所列的研究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研究所也是中国优秀的科研机构。

此外,研究所的排名也会根据评估的时期和评估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具体排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华大教育中心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电工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国家科学图书馆微电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光电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信息工程研究所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省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辽宁省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吉林省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市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苏省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浙江省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湖南省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四川省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贵州省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省云南天文台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陕西省国家授时中心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甘肃省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海省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天文台。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农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农药重点实验室

药物 化 学、微 生物 学、环 境科 学、环 境工 程 7 个 学术 型 药 首家取 得我 国农药 正式 登记和 美 国 E P A登 记 ,并取 得 硕 士 学位授 予 点 ,制 药 工程 、药学 、生物 工程 、环境 工 了 4个制 剂 国 内农 药正式 登记 ,该产 品被 国家经委授 予 程 4个 专业 型硕 士学位 授予 点 以及 生 物学博 士后 科研 流 重 点 国家新 产 品。成果 推广 面积累 计 已经 超过 1亿亩 , 动站 。现有在学研 究生 3 0 0余人 。 应用 s 一诱抗 素,可减少化学农 药的施用量 ,提 高农产 品
= 、实验 室已研 发的生物农药品种
创制生物 农药一宁南霉素
和 开发潜 力 的生物农 药 。已基 本完 成实验 室发酵 生产 关 键 技术 及剂 型研究 ,正在进 行 中试 生产工 艺研 究和 田间
宁南 霉素 是我 国少数 几种 创制 农药 品种之 一 ,也是 药 效试验 。
3 4 / 7 0 6
本 实验 室主要 从 事微 生物源 农药研 究 开发 、 以活性 的产量和质量 。 代 谢产 物研 制 开发高 效低 毒生物 农药 等工 作 。已取得 多 新型生物农药 一新奥霉素 项 研 究成果 ,其 中 “ 宁南霉 素 ”和 “ s 一诱 抗素 ”项 目已 实 现产业化转化 。

2 、研发 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农药 4个 : . “ 宁南霉素 ”、 霉素 1 2 %母药和 4 %水剂 产 品;毒理 学研究结果表 明:该
“ 脱落酸 ” ( S - 诱抗 素 )、新奥霉素 ”、 “ 捷安肽 素 ”。 产 品属 “ 微 毒 ”。 “ 新 奥霉 素 ”对 多种植物 病 害具有 较
企业 之 窗
- J 『 W W W

中科院研究所名单

中科院研究所名单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名称175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005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00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010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04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20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4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02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02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076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062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121 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07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012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029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042 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12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030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03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3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0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127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05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17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37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25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0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2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03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03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055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100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名称08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22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03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095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32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174 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 019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2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14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049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96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138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05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05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00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14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147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15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3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04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142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14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41 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 03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03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06 中国科学院广东分院 097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066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080 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 01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01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02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北京
[编辑]天津
[编辑]上海
江西

[山东
济南
[编辑]河南无
[编辑]湖北[编辑]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实验室代码,详情请参见本条目附表二。

香港
[编辑]澳门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设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编辑]青海无
[编辑]宁夏无
[编辑]新疆无。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组织结构
为求解计算机领域的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同时面向长远的科学发展需求,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设 立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计算机系统、微体系结构、编译和编程、VLSI与容错计算、非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围 绕五个研究方向,结合实验室现有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分为四个实验室和四个研究组:先进计算机 系统实验室、微体系结构实验室、编译与编程实验室、集成电路实验室、并行算法研究组、处理器设计研究组、 存储系统研究组、量子计算研究组。
发展目标
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实验平台,为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提供基础支持,为提高我国 计算机体系结构整体研究水平作出贡献。建设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将学术骨干培养成为 所在研究领域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在国际上代表国内最高水平,建立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 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以满足高性能计算、高通量计算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计算需求为突破口,研 究万亿次级芯片体系结构,构建艾级(更高)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千线程级芯片体系结构,构建千万线程级高通 量计算机;发展可重塑芯片和族群体系结构,构建海云计算融合新型计算模式。进行面向艾级计算、EB级数据、 亿级并行的基础研究,研制50GF/w原型系统,突破2020技术墙。具体包括:单芯片百瓦、千核、十万亿次的处理 器体系结构设计、测试验证和自修复方法;十万个处理器芯片构成的系统互连和容错方法;亿级并行度的编程和 算法设计方法;高端计算如何利用新工艺、新器件(3D封装、光互连)的最新成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 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01 基本信息
03 研究方向 05 组织结构
目录
02 正式揭牌 04 发展目标 06 研究单元

中国科学院院所分布一览表

中国科学院院所分布一览表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南京分院
南京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合肥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固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合肥分院
合肥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合肥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所分布一览表
地 区 代 码
地区 名称
培养单位
单位网址
00
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
力学研究所
北京
物理研究所
北京
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声学研究所
北京
理论物理研究所
北京
国家天文台
北京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北京
化学研究所
北京
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武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武汉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
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武汉
武汉分院武汉Leabharlann 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武汉病毒研究所
长沙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沈阳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
沈阳分院
沈阳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最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最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清华大学)应用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阻燃材料研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吴健雄实验室、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信号采集与处理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机器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暴雨监测与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重庆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卫生部抗感染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北京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学及机器人机构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单原子分子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精神卫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生育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肾脏疾病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业实验室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快电子学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图书馆(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实验站中科院数字地图制作与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专业(试点)实验室(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信息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研究所名单

中科院研究所名单
122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039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095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32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174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
019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2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14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049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96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093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0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35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3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43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
094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7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035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036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055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100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10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
109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113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
018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01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44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084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
076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062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121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07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012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029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042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12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030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009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简介1简介同位素地球化学包括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来源与形成时代,是现代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支柱学科之一。

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于占领固体地球科学学科制高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满足国家资源供给和环境保障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奠定我国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的第一个稀有元素矿物化学实验室(1956年)和第一个同位素绝对年龄实验室(1960年)。

实验室依托“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等4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定位于基础研究,致力于发展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揭示地球内部和浅表地质体的物质组成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地球形成演化、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阐明其对矿产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为解决资源环境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实验室在研究方向凝练、重大项目申请、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以及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连续两次(2004年和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名列第一。

实验室拥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8人,孙贤鉥奖2人,入选美国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数(ESI)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10人,6人次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

实验室组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地球化学分析平台和技术支撑系统,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实验和办公面积逾3300平方米,配备了多种先进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仪器(总值超过6500万元),建立了化学前处理、元素分析、原位微区分析、同位素定年和示踪、高温高压模拟等实验系统。

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的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2.2.239.* 1楼1 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玻纤院)2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3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4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5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6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7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8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9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10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1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3 人类生殖调控与危害评估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14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15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6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17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8 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科院19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的就多了1 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2 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3 江苏省建筑工程诊断与处理中心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 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5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6 江苏省公路运输工程实验室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7 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8 江苏省药用植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9 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中国药科大学10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11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12 江苏省畜禽产品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13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江苏点实验室东南大学14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15 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6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17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8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19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20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21 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22 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23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平板显示重点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24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25 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26 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南京中医药大学27 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当然终极最强的还是下面1 江苏省(南京)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 江苏省(联创)软件研究院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4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南京大学5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6 江苏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南京医科大学7 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东南大学国家实验室要远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ListofStateKeyLaboratories)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ListofStateKeyLaboratories)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List of State Key Laboratories)List of State Key Laboratories*Son man (gold coin +1, VIP+0):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ank youTsinghua University (10):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ceramics and fine processing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wave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system and Power Equipment State Key Lab of control and simulationPeking University (8):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 and mesoscopic physic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urbulence and complex system research,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isual and audit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ext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clear physics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Zhejiang University (7): silicon material, State KeyLaboratory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optical instrument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National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control 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6):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echanical system and vibration area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model of Medical Genomic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genes and related genes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Jilin University (5): Dynami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erhard material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chemistry calculation theory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organic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st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aterialsNanjing University (5):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Moder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State Microstructur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software technology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State KeyLaboratory of coal combus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die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ser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nalysis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equipment structure of three beam material modificationZhongshan Universit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st control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ern China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hthalmology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 material strength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for power equipmentSichuan Universit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materials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Wuhan Universit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Surveying and mapping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irologyFudan University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Neurobi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surface physic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Southeast University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llimeter wav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 Electronics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welding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quality assurance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robotics and systemsTongji University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spectroscop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Shandong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stal materialsTianjin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bus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Xiamen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surface physics and chemistr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ffshore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geneticsChongqing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 safety and new 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Hunan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biosensing and metr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utomotive bodyBeihang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rface process and resource ec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resources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metal material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lo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twork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Hohai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respiratory disease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reactor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Jiangnan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Lanzhou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organic molecules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lant development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s and combined injuries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umor biolog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thin film and integrated devices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lling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rolling automationDonghua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ification of fiber materialsNankai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mental Organic Chemistr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Shanxi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quantum optics and photonic quantum device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mposite materialsXi'an Electronic and Science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ction powerSout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Development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tastable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ep rock mechanics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exploration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oncology。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LSEC)是在已故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院士的倡导、并亲自筹备和组织下,由原中科院计算中心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部分课题组成的。

实验室筹建于1990年,1993年10月经中科院验收后正式投入运行,1994年向国内外开放,1995年9月和 2005年3月两次通过国家验收。

实验室主要开展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大计算问题,着重研究计算方法的构造、理论分析及实现。

研究内容包括:动力系统与数值方法,研究各类保结构算法的理论、算法的构造和数值试验;有限元边界元方法,针对具有应用背景的椭圆边值问题及其它相关问题,提出适合于这些问题的有限元边界元新型高性能计算方法;非线性最优化,主要研究求解非线性规划的新算法以及算法的收敛性;计算流体力学,研究非定常不可压N-S方程和可压缩流的计算方法;并行计算方法和科学计算可视化;非均匀多孔介质中渗流问题的多尺度计算方法。

实验室主任是陈志明研究员。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

实验室建设以来在动力系统几何算法,非线性优化,有限元边界元,数理方程反问题,计算流体力学,并行算法,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的是关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的研究。

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实验室在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19人,中科院院士2人(石钟慈、林群),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崔俊芝),其中研究员16人,此外,实验室还获得多项其它重要奖项,其中石钟慈院士在 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奖”,林群院士获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奖”。

实验室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注重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引进。

目前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已引进3位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其中实验室主任陈志明研究员被国家科技部任命为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一批优秀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因此获得了荣誉。

76所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全!新!)

76所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全!新!)
33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4 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35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66 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67 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生物医药行业 68 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
69 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50 功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51 TFT-LCD关键材料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52 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16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苏州大学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17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厦门大学
18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
19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四川大学
20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11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 东北师范大学
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附件3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是我国光学领域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所之一。

主要学科领域为: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

科研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三者之间相互牵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

基础研究工作以中科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为代表,在发光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发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

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以解决光学发展中的重大前沿基础技术为发展方向,围绕短波光学、衍射光学、液晶光学、紫外/极紫外遥感技术、先进光学制造检测与装校技术、光学信息融合与信息安全技术、成像光谱及成像仿真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40 多项,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58项,院省(部)级成果奖380多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1400多项、授权7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2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 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列。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开发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类资源;发展先进结构、先进复合、先进功能三类材料;开拓清洁能源、高密度存储、节能三类技术。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国家长春质谱中心以及高分子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和科技平台。

中科院直属机关单位列表

中科院直属机关单位列表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 心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微电子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中心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 研究所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 中心 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 究所
5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 138 号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上海市长宁路 865 号 上海市玉田路 500 号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 390 号 上海市定西路 1295 号 上海市零陵路 345 号 嘉 定 园 区 : 嘉 定 区 嘉 罗 公 路 2019 号 张江园区:浦东新区张衡路 239 号 上海市南丹路 80 号 上海徐汇区岳阳路 320 号 上 海 市 徐 汇 区 岳 阳 路 生命科学实验楼(近肇嘉浜路)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 555 号 320 号
上海高等研 究院 工业技术研 究院(筹) 福建物构所 城市环境研 究所 南京古生物 所 南京土壤所 南京地理所 紫金山天文 台
4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
/
41 42
光电研究院 科学史所 政策与管理 所 信息工程研 究所 空间应用工 程与技术中 心 综合研究中 心 工业生物技 术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 9 号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55 号
/ /
北京分院 沈阳分院 长春分院 上海分院 南京分院 武汉分院 广州分院 成都分院 昆明分院 西安分院 兰州分院 新疆分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站名称
北京遥感试验场 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 平凉雷电和雹暴试验 格尔木青藏高原综合 天山冰川与观测试验
野外站名称
贡嘎山高山生态站 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 大气本底数据中心
野外站名称
羊八井站 动力大地测量中心实 验站
野外站名称
东海站 黄海站
单位名称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植物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三亚地磁台 漠河地磁台 地磁台链网络数据中心
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台链
单位名称
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野外站名称
南沙站 西沙站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单位名称
南海海洋研究所 南海海洋研究所
野外站名称
CERN水分分中心 CERN综合中心 北京城市生态站 神农架站 阿克苏站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野外站名称
FACE研究基地 CERN生物分中心 CERN水体分中心 CERN土壤分中心 CERN大气分中心
单位名称
南京土壤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水生生物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野外站名称
塔中站 珠峰站 纳木错站 藏东南站 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 灾害监测网络
单位名称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
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网
野外站名称
敦煌站 通榆站 铁塔 阜康站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
单位名称
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
野外站名称
香河综合观测站
武汉电离层观测站
单位名称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单位名称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单位名称
高能物理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Nhomakorabea单位名称
海洋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