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

合集下载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曹教授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怎样写家谱及样板

怎样写家谱及样板

怎样写家谱及样板家谱是中国人家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家族的源流及其历史和文化,是家族的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今研究家族状况的重要资料。

家谱的内容及格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家谱的序言家谱的序言是家谱的第一部分,它的内容不同于家谱的其他部分,要简要介绍家谱的建立原因及家族源流基本情况,如家谱是由谁创立,家谱序言可以用汉字、繁体字或简体字书写,也可以增加家庭传统文化、家族愿景及家族发展目标等内容。

二、家谱的基本架构一般来说,家谱有分支、卷册、章篇等形式,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家族,每个卷册代表一组家族成员,每一章篇代表一个家庭成员的信息。

家谱的架构需要清楚的写明每位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家庭职务、职称、外出去向等信息,以及成员的配偶信息,可以增加家族传统文化、家庭节日及家族传说等内容。

三、家谱的信息表家谱的信息表主要包括家谱编制者的姓名、外祖宗及父辈的姓名、父辈或外祖宗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家庭职务及职称等信息,同时,可以添加其他家庭成员的信息,如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学历、家庭职务及职称等,以及其它家庭成员的信息,如配偶、子女、孙辈等信息。

四、家谱的样板家谱的样板主要有横格式、网格式和连贯文本等,横格式主要根据家族结构把各家族成员的信息横向排列,以清楚的文字标记出每个家族成员的信息;网格式可以将家族结构以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的形式把各家族成员的信息排列,以清楚的文字标记出每个家族成员的信息;连贯文本等是由早期的家谱的文字,如“家谱编纂者XX 以及后代XX,等等,由浅入深的循环介绍家谱的架构结构及其成员的信息。

以上就是怎样写家谱及样板的基本内容,不同的家谱可以加入不同的其他内容,样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但是家谱本质上就是家族历史文化的记录,越是充实丰富,越能体现家族历史传承。

因此,写家谱时,应把家族传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放在重要位置,以传承家族历史文化精神,同时,要注意家谱的时代性、责任性及历史性,确保家谱的格式及内容准确无误,以便帮助家庭成员熟知族谱的体系,更好的传承家族文化。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精简篇)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精简篇)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家谱对很多人来说十分神秘。

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有家谱,却从未见到过家谱。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家谱自古以来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各地民间素有编修家谱的传统。

家谱曾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过,这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因被冠以宣扬封建毒素的恶名而难见踪影。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

它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家族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有关情况的民用存录文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以来,不仅原有的家谱得到了内地学术界和海外华人的重视、开发、利用,而且在内地的民间也开始出现了一批新修的家谱,呈现出盛世重修续家谱、寻根认祖可查谱、彰显文明起新风的新景象。

2000年月,上海图书馆开始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发起编纂第一部包含全球华人家谱资料的《中国家谱总目》。

参与这一工程的有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几十家家谱收藏研究机构,收录的范围有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和世界各国家谱收藏研究机构以及民间收藏的至2000年底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家谱,包括以家谱、族谱、世谱、支谱、房谱、宗谱、统谱、总谱、通谱等命名的谱牒。

据估计,收录在此书中的全球中国人家谱目录至少在40000种以上。

2001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人的姓,吾祖吾宗丛书。

家谱既是家族的历史,又是姓氏的文化。

讲姓氏文化就涉及到家谱。

一、文种特征家谱除了具有民用存录文书共有的特点之外,还有以下特征:入谱者有严格规定在旧式家谱中,只要有据可查的来历清楚者,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地位高低,都可以入谱。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可以入谱。

例如,许多家谱对被收养的人员和母亲改嫁后带到家族中的人,大多不准入谱。

作为结束。

全谱记叙详略相宜。

谱中规定,凡年届六旬者,准书小传于本名之下,注明其功名、字号、懿行、娶某氏、生卒、葬地。

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独立立小传、行状,配有画像、墓图、墓歌、词记、丧礼、服制、祭言等文字。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家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记录着家族成员世系关系和家族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

家谱学习是研究和学习家谱文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家族历史、家族成员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地位等信息,对于研究家族文化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

家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就开始有记载祖先世系的习俗。

《周礼》中就有规定,君王应当建立宗庙,并将祖先的姓名、生卒年月等记载在祭文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化成为家谱,成为记录家族成员世系关系的重要文化载体。

在明清两代封建社会中,家谱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成为地方长者和宗族领袖重视的对象。

此外,家谱还广泛应用于考取功名、通婚、继承财产等重大社会事务中。

家谱文化的学习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家谱的基本构成和编撰方法。

家谱通常由宗谱、支谱和族谱三部分组成,宗谱记录的是家族的整体情况,支谱记录的是各支家族成员的情况,族谱记录的是家族成员详细的个人情况。

在编撰家谱时,要注重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从史料搜集、数据填写到纂修篇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学习。

其次,还需要学习家谱中的世系关系和宗族风俗。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的文化载体,其中包含着家族成员的出生、结婚、生子和去世等信息,同时也记录着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

通过研究家谱,可以了解家族的世系关系和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

同时,还可以了解家族的婚姻制度、丧葬礼仪和祭祀习俗等文化传统。

家谱学习还包括对家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的研究。

家谱作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家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家谱,可以了解到家族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揭示出家族文化的特点和家族社会的发展趋势。

同时,家谱还可以作为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研究地方社会的变迁和民俗风情的演化。

总之,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是研究和学习家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

修谱人员管理制度

修谱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家谱修撰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维护家族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传承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参与家谱修撰的所有人员,包括主修人员、编撰人员、资料收集人员等。

第三条家谱修撰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尊重历史、注重学术、团结协作的原则。

第二章人员选拔与培训第四条主修人员:1. 主修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家族历史知识。

2. 主修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 主修人员由家族长辈或具有权威的家族成员推荐,经家族大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编撰人员:1. 编撰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历史学、文献学、版本学等。

2. 编撰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3. 编撰人员由主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并报家族大会批准。

第六条资料收集人员:1. 资料收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2. 资料收集人员由主修人员指定,负责搜集整理家族历史资料。

第七条培训:1. 主修人员、编撰人员和资料收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包括家族历史知识、修谱方法、资料收集技巧等。

2. 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人员应通过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第三章工作职责与要求第八条主修人员职责:1. 负责家谱修撰工作的全面规划和组织实施。

2. 协调编撰人员、资料收集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3. 对家谱修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九条编撰人员职责:1. 负责家谱内容的撰写、编辑和校对。

2. 严格按照家谱修撰规范和家族历史事实进行编撰。

3. 对家谱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无误。

第十条资料收集人员职责:1. 负责搜集整理家族历史资料,包括家族谱系、家族成员事迹、家族文化等。

2.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实、整理和分类。

第四章工作纪律与考核第十一条工作纪律:1. 修谱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家族纪律。

2. 修谱人员应保守家族秘密,不得泄露家族信息。

3. 修谱人员应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共同完成家谱修撰工作。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如何写家谱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曹教授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族谱家谱修编原则

族谱家谱修编原则

族谱家谱修编原则摘要:1.族谱家谱的重要性2.现代重修编纂编辑续修传统宗谱族谱家谱的五大原则3.族谱家谱编制的规范和内容4.中国家谱编修的7 大原则、6 大步骤、21 项内容5.国家修族谱的情况正文:族谱家谱是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还展现了家族的发展历程和家族成员的成就,对于传承家族文化和弘扬家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修编族谱家谱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

现代重修编纂编辑续修传统宗谱族谱家谱应当遵循的五大原则包括:1.以史为据,述而不论:修谱应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客观记录家族的事实,避免主观评价。

2.详近略远,薄古厚今:重点记录近现代的家族历史,对于古代的历史则可以选择性记录。

3.回避敏感,秘而不宣:对于一些敏感或涉及隐私的内容,应当回避或者保密。

4.生不立传,人不求全:对于在世或已故的家族成员,应当尊重其个人隐私,不在族谱中过多暴露。

5.弘扬正义,抵制淫邪:修谱应当弘扬家族的正义精神,抵制不良风气。

在修编族谱家谱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编制规范,包括谱名、世系、血缘关系、家族事迹、家族人物、谱牒、谱录等内容。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 项:谱名、世系、血缘关系、家族事迹、家族人物、谱牒、谱录、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

中国家谱编修的7 大原则、6 大步骤、21 项内容则更为详细地介绍了修谱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立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凝聚血亲、传世珍藏等目的,以及编修家谱的7 大原则、6 大步骤、21 项内容,为修谱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修族谱的情况并不常见,因为国家修族谱往往会涉及到政治因素和历史真相的问题。

比如唐朝修族谱,可能会为了给君主找祖宗而往上追溯到李广、李耳等名人,甚至可能会编造一些历史故事。

家谱书写格式

家谱书写格式

家谱书写格式
一、序言
序言通常是对家谱编纂的意义、目的和背景的简要介绍,可以包括对家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回顾。

序言可以由家族长或指定的编纂者撰写,字数不宜过多,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二、目录
目录是家谱的纲要,概括了家谱的主要内容和章节,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家谱的结构和内容。

目录应该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小标题,以及页码。

三、家族世系表
家族世系表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之一,展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传承。

世系表应该包括祖先、家族长辈、兄弟姐妹、子女等各个世代的成员信息,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辈分顺序排列。

在表格中注明每个人的生卒年月日、婚姻状况、职业和成就等信息。

四、家族成员简介
对于家族中有代表性或杰出贡献的成员,可以设立简介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简介应该包括成员的基本信息、生平事迹、成就和贡献等内容。

在撰写简介时,应该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夸大或虚构。

五、家族大事记
家族大事记是记录家族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的章节,可以包括家族成员的重要成就、婚姻、生子、迁徙等事件。

大事记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注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六、附录
附录是家谱中一些补充材料的汇总,可以包括家族照片、地图、图表、证书等。

附录是对正文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家族的信息和资料。

七、后记
后记是对家谱编纂工作的总结和感言,可以包括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展望,以及对家族成员的祝福和寄语等。

后记应该简短明了,表达出对家族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家谱编修范例

家谱编修范例

家谱编修范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谱编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历史、传承和血脉。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祖辈是谁,来自哪里,以及他们的职业、性格、生活经历等信息。

家谱编修不仅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根源,还可以促进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份关于家谱编修的范例。

家谱编修范例:第一章:家族起源家族始祖为李氏,其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原籍河北省。

李氏初名李四,后改名李大。

他聪慧勤奋,十岁能识字,十五岁便通经史之学。

嘉靖三十年,李大考中秀才,受封为乡试状元,后赴京城考取了进士。

他官拜翰林院编修,为当时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

李大生有三子,分别为李一、李二、李三。

他们分别承父业,做了文官、武将和商人。

李大一系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名垂青史。

李氏家族自始祖李大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分成了几个大的分支。

以李氏家族在京城的分支为主要分支。

这支分支的人口众多,代代都有人在京城做官,成为朝廷的要员。

还有一支分支在河南开封,主要以商业为主,经营着一家大型商会,发展迅速。

李氏家族还在湖南岳阳和浙江杭州等地设立了分支,代代传承家族文化,为当地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氏家族在历史上有许多成就。

最为著名的是李氏家族在清朝乾隆年间的辉煌时期。

当时,李氏家族中有一位李府君,是当时乾隆皇帝的心腹大臣,奉命整顿朝政,使得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氏家族还有许多人在文学、艺术、军事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当时社会上的风云人物。

李氏家族有着悠久的传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族成员们自古以来都注重家庭和睦,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李氏家族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家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得家族更加团结和谐。

虽然李氏家族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是家族成员们却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

他们继续传承家族文化,秉承着“家和万事兴”的传统,努力拼搏,为家族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也注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家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何编撰家谱

如何编撰家谱

如何编撰家谱博涵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

家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族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通俗称家谱。

而帝王的家谱则称玉牒,这是专用称呼。

下面我就编撰家谱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简述如下:家谱的由来与发展史据历史资料记载,家谱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上古时期,完善于中古时期,流传至今留存的家谱有两万余种,另一说有三万余种。

我国最早的家谱是三千二百年前殷商武丁(第十世二十三任商王)时期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它完整地记载了库氏家族世系:“儿先祖曰吹,吹子曰?,?子曰?,?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供,供子曰御,御弟曰?,御子曰?,?子曰?”其父子关系11代人,兄弟关系2人,可以说这是华夏家谱的雏形,仅是一个世系表而已。

?号表示甲骨文字剥蚀不清无法辨考。

从殷商开始,至周至秦至汉,王室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家族谱系。

如汉司马迁在编《史记》的同时,还编写了《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的《十二诸侯年表》等帝王家谱。

那时,家谱是统治阶级王室、诸侯、公卿家庭最先使用的,也是独有专用的一种记录其家庭血统渊源传承的史料,用以显示本族血统的纯洁与贵气。

唐代前,政府设“谱局”专门机构编修官民家谱,百姓禁涉,立档保管,徭役、征兵、抽税依此而行。

家谱记载的方式,有结绳记述,如鄂伦春、锡伯族;有口头代代传述;有铜鼎金文铸述;有碑文记述和图书记述等。

商、周、秦、汉时,仅帝王家族才撰谱,到魏晋南北朝时,扩展到官家、贵族、士大夫阶级撰谱,再到隋、唐、五代时,逐步传到民间百姓。

于是,宋元明清几乎是全民撰谱,官谱、民谱并存,但要经官家查验。

家谱范例模板一本完整的家谱一定需要这几部分内容

家谱范例模板一本完整的家谱一定需要这几部分内容

家谱范例模板一本完整的家谱一定需要这几部分内容都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2023年,随着数字家谱的普及,新一股修谱的热潮又掀起来了。

那么,一本完整的家谱,需要哪几部分的内容呢?家谱编撰委员会修家谱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战乱天灾等种种原因,有的家族老谱丢失、有的家谱老谱缺失、甚至有一些家谱都不知道去哪里寻根。

修家谱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所以每一位为了家族奔波的族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后世子孙应该记住他们!谱序标准的谱序,需要对编修家谱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修谱的原因、指导思想、目的、作用。

因为一本完善的家谱篇幅都是比较长的,而谱序可以对家谱进行一个简要的概况,让读者可以了解整个家谱的大概内容。

凡例凡例就是一本家谱的阅读指南。

首先明确修谱的原则、明确世系表采用哪种版式体例、明确家谱是书写术语等。

一份完整的凡例能够给编修家谱人员一个清晰准确的编修标准,也可以给后世族人续修家谱提供指导意见。

家规族训家规族训能够非常好的体验家风。

从汉代到明清,以《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为代表的家训作品一直都在流传,家规族训体现了长辈对于晚辈的期许。

世系图世系是家谱区别于国史方志的最重要特征,是家谱的核心。

传统的家谱世系大致有三类,欧式、苏氏、牒记式和宝塔式,为了符合当代人从左往右的阅读习惯,也有很多家族采用了现代表格式。

世系表所记载的内容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殁寿葬,现在人修谱把履历表述得更加丰满,把家谱升华为族人简史,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谱牒学是属于历史学的范畴,现存的大量家谱对于研究古代的社会、民俗、人文、地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家现在还有家谱吗?评论区留下你的姓氏,寻找你的同姓族人吧!。

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

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

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编修家谱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和收集家族历史的相关信息。

下面是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1.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首先,需要搜集家族的文献资料、照片、文件、书信和其他能提供家族历史信息的材料。

收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归档整理,并分门别类,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和使用。

2.确定家谱的结构:在家谱编修之前,需要确定家谱的结构和形式。

家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辈分排列或以地理位置为基准来组织。

确定好家谱的结构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编修工作提供指导。

3.进行家族历史研究:在家谱编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家族历史的深入研究。

这包括对家族成员的背景、职业、住址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

还可以根据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结婚日期等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查找和核实。

4.制定编修计划:在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研究后,需要制定编修家谱的计划。

这包括确定家谱的范围和内容,制定时间表和任务分工,确保编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5.编写家谱: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研究结果,可以开始编写家谱。

家谱中应包含家族成员的姓名、配偶、子女、出生日期、结婚日期、职业、住址等基本信息。

家谱可以按照家族的辈分进行组织,或者按照时间进行排列。

6.核实和补充信息:编写家谱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信息的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并补充相应的信息。

可以通过查找家族文献、调查亲戚和查阅公共记录等方式进行核实。

7.制作家谱图表:在编写完成家谱后,可以考虑制作家谱图表。

家谱图表可以以树状结构展示家族的辈分关系,既美观又易于查看。

可以使用家谱制作软件来制作家谱图表,也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制作。

8.保存和传承家谱:完成家谱的编修和制作后,需要进行保存和传承。

可以将家谱制作成书籍、文件或数字格式进行保存,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同时,可以将家谱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总之,编修家谱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收集信息。

系谱法一般过程

系谱法一般过程

系谱法一般过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编纂家谱是每个家族的重要传统。

家谱通常会详细记录家族的世系、姓名、生卒年月、职业、婚姻状况等信息,以及家族的荣誉和成就。

编制一个完整的家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通常会由家族中的长者或者专门的族谱编纂者来负责。

家谱的编制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资料家谱的编制首先要进行资料的搜集。

这包括向家族中的长者、亲戚、族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士询问和收集各种有关家族成员的信息。

资料的搜集范围包括姓名、生卒年月、籍贯、职业、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家族的历史、传统、地产等综合信息。

在这一阶段,编纂者需要广泛地联系和沟通,同时保持谨慎和客观,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整理资料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编纂者需要对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分类。

这些资料通常会以家族成员的世系为单位,按照家族的分支和世系进行归类,以便后续的编排和编辑。

对资料的整理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一个家族成员的信息都得到正确的记录和归档。

3. 编撰文字在整理好资料后,编纂者需要将资料转化为文字形式,编写家谱的内容。

家谱的文字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如起首篇、二篇、三篇等分卷分编,每一篇按照先辈的世代进行编排,包括世系图、世系表、人物传记等内容。

在撰写文字时,编纂者需要遵循客观、准确、清晰的原则,避免夸大或歪曲家族成员的事迹和成就。

4. 设计装帧编纂家谱不仅需要考虑文字的编撰,还需要考虑装帧的设计。

家谱的装帧包括封面、版式、插图、排版等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和实用性。

在设计装帧时,编纂者可以根据家族的传统和文化特点进行定制,体现家族的历史和特色。

5. 校对修订最后,完成家谱的编制后,编纂者需要进行校对和修订工作。

这包括对家谱的文字、资料、格式、装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修改,确保家谱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校对修订过程中,编纂者可以邀请家族长者和专业人士进行审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一个完整的家谱就得以诞生。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家谱是记录家族成员世系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传承家族文化和家族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在编写家谱时,合理的格式排版能够提高其整体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以下是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的介绍。

1. 封面家谱的封面应当简洁明了。

中心位置应填写家谱的名称,字体宜选用正楷或宋体,大小适中。

封面背景可以自行设计,辅以家族特定的纹样或者家族头衔等图案,以突出家族的特色。

2. 目录在家谱的前言或前言的后面,应该有目录以方便读者查找相关内容。

目录可以按照谱系来分类,并在每个谱系项下列出相应的姓名和页码,以便快速定位。

3. 前言在家谱的编写之前,一般会有一篇前言,用于介绍家谱的编撰目的、家族历史、家族特色等内容。

前言应简短明了,使读者在一开始就能够对家谱有个初步的了解。

4. 谱系图家谱的核心部分是谱系图,用来记录家族的世系关系。

谱系图的绘制应清晰规范,图中的字体应统一、易读,线条应直线、粗细一致。

谱系图的布局可以采用横竖结合的方式,上面记载繁衍的先辈,下面则记录一代代子孙的情况。

5. 详细信息除了谱系图之外,家谱中还应该有详细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字辈、辈分、籍贯、生卒年月、婚育情况等。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职业或成就的人物,还可以添加其他相关介绍性内容。

6. 补充内容在家谱的末尾,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家族有关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内容,以增加家谱的深度和丰富度。

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按照年代顺序进行分类,或者按照主题进行阐述。

7. 参考资料在家谱的末尾,应列出参考资料的清单。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是古籍、家族文献、采访记录等,用于支持家谱编撰中所涉及到的事实和信息来源。

8. 附录在家谱的最后,可以加上一些附录。

例如家族成员的合影、家族纪念活动的照片或者合约等。

这些附录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家谱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增添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感。

总结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应当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内容排版合理。

封面简洁明了,目录便于查找,谱系图清晰规范,个人信息详细完备,参考资料齐备,附录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中国传统家谱是一种记载家族血脉、祭祀祖先和维系家族纽带的重要文化载体。

其基本内容包括家族的世系关系、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谱号、出生年月、结婚和离世信息等重要资料,同时还包括家族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成就等重要历史记录。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和撰修要求。

一、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1.家族世系关系:家谱应体现家族成员的世代关系,以明确各个辈分的先后顺序和层次。

一般按照父系或母系的血统关系来排列,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子孙后代的辈分。

2.家族成员姓名:记录家族成员的姓氏、名字和后代的代数。

特别是对于祖先的信息,应尽可能的完整,以维持家族的血脉纽带和家族文化的传承。

3.字辈谱号:字辈谱号是指家族成员的字辈和谱号,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

每一代的后代都按照前人的字辈取字,以展示家族的世代情感和延续性。

4.出生年月:出生年月是记录家族成员的重要生平资料,其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先祖和后代的重要时间节点,另一方面则是便于家族成员了解各辈分的年龄和身世。

5.结婚和离世信息:记录家族成员的婚姻关系和离世日期是家谱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结婚是家族新的血脉延续的重要节点,也象征着家族的生生不息。

离世日期则是纪念和悼念先人的时间节点。

6.家族起源和发展:家谱还应说明家族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这对于研究家族历史和传承先祖的事迹非常重要,也便于后代了解家族的根源和荣誉。

二、传统家谱的撰修要求1.根据实际情况搜集资料:家谱的撰修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家族资料。

这包括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谱号以及出生、结婚和离世等信息。

可以通过询问长辈、查找文献资料、访问家乡记录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2.勤勉详实地撰写:家谱的撰写应当勤勉详实,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家族的历史和血脉。

对于记录不完整的地方,可以通过走访和查证等手段补充资料,力求准确无误地记录家族的世系关系。

3.谨慎审核和修订:家谱的撰写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仔细审核和修订。

关于修家谱的实施方案

关于修家谱的实施方案

关于修家谱的实施方案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修家谱的范围和目标。

在确定范围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家族的规模和历史,以及修家谱的实际用途。

在确定目标时,我们需要明确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家族历史,还是为了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只有明确了范围和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收集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

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家族聚会、电话、社交媒体等方式,收集家族成员的信息。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多方核实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整理和归档收集到的信息。

在整理信息时,我们可以按照家族成员的辈分、关系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编排和展示。

在归档信息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表格、家谱软件等工具,将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以便于日后的查阅和更新。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家谱的形式和内容。

家谱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家谱,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家谱。

在设计家谱的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家族成员的关系、历史事件等因素,以便于展示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最后,我们需要制定家谱的传播和更新计划。

家谱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确定家谱的传播方式和对象,可以通过家族聚会、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

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家谱的更新计划,定期更新家谱的信息,以保证家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修家谱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通过制定一份关于修家谱的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最终完成一份完整、准确的家谱,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修家谱的工作,共同努力,完成一份令人满意的家谱。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

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内容与撰修要求中國傳統家譜的基本內容與撰修要求家譜的基本內容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傳統家譜的基本內容與撰修要求家譜的基本內容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

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

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

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

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

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

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

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家譜的撰修要求修谱重点是编辑,关键也是编辑。

编辑应该是有一个班子的: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编辑若干。

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本谱要构思一个整体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

1、通读老谱。

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绘制世系图。

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

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

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份、辈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时不会遗漏人员。

画图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绘图纸,画很多横线分若干格(老谱有多少辈就分多少格),每格(横行)都写上这样的字辈;小方框中左边的字表示谱名,如“传森”、“家俊”;右边是字或名,比如“家俊”,字“彦堂”;方框后括号内的“传森3”,表示“家俊”是“普蕃”的第三子。

把这些名字连结起来,就是一辈一辈。

画好了整个图后,在普查现有人口时,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员去家俊家……以后在编排齿录时,也不会发生次序上的颠倒。

3、普查。

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谱后到本次修谱时出生的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普查包括哪些内容呢?普查中,不是每项内容都是必填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谱名”,普查对象如果是老谱已载人员,当然应该填写,如果是老谱之后出生的人员,就不能填写,谱名待普查结束后统一安取。

4、整理普查资料。

根据每一份普查表,撰写每位族人的条文。

在整理普查资料时,要注意为族人安排谱名。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字辈,同一辈份的人取一个相同的字以示标志。

这些作为辈份的字,连起来一般都是一首诗或格言警句。

依照字辈取的名字,叫做“谱名”。

每个人出生之后,父母都会为你取一个名字,或乳名,或长大以后的学名,这个名字也是你在日常工作当中的标志。

每个人的名字或体现了父母的意志和审美观,或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果仅仅根据这些名字,你无法判断同族中人的辈份,所以,谱名便应运而生了。

具体的做法是:同一辈份取这个相同的字,另用一个不同字组成谱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为名或字。

谱名应由主编统一安取,这样就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

当然,有些人向主编提出他希望取一个什么样的谱名,只要不重名,不发生冲突,一般主编是可以满足他的这种要求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出生后取的名字,本就是依据字辈来取,那么,取的人多了,就会发生重名的现象。

比如我族“家”字辈,取“家有”的有十几个人,他们也没有别的名字。

在修谱时,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么办呢?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则是老谱已取的不改,改动修老谱时还未出生的,同样都是在修老谱之后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轻的,不改年长的,以此类推。

5、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

解放前的老谱一般有序言、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家规家训、坟山图、祠堂图、祀仪祀规、历史资料、艺文、跋、后记、世系(即人口资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谱不尽相同,但大致如此。

老谱的这些内容可以不全部录入新谱,孰留孰舍,主编要有一个基本态度,然后提交修谱委员会(理事会)讨论决定。

6、整理老谱内容。

老谱内各篇文章,全部是竖排、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将决定留下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7、搜集资料,撰写源流考。

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8、撰写《序言》。

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

9、编定所有内容,初成文稿。

编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后记、附注。

10、审稿。

审稿一般由修谱委员会(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

11、印刷发谱。

上述是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内容。

当然,各族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情况,当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顺序及内容。

上述的工作步骤也可同時进行,次序也可颠倒,并无成规家譜的传承危机翻印损耗效应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诠释家谱传承所隐藏的重大危机。

将一张记载信息的纸张放进复印机中复印,再将得到的复印件进行复印,每次都用上次的复印件进行复印,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将发现复印件纸越来越模糊,最后得到的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纯黑色废纸。

这是因为每次翻印都会产生误差,而一次次误差叠加将导致这个最终结果。

家谱在历史传承中,每隔数十年重新修谱都要:翻录旧家谱—>添加新族人—>印刷家谱书。

这一次次修谱的过程不正如同翻印纸张的过程!传承影响因素在以前家谱秘不示人的家规下,很多家族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全部销毁掉。

如经历战争、饥荒、动乱等灾难,家谱保存无比艰难!仅近代就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文革的“破四旧”……让无数的家谱被焚毁,甚至孤本也不曾留下,家族历史从此中断!且因家谱书纸质的原因,在历史岁月中容易受到火灾、水浸受潮、自然磨损等影响而阻碍家谱向后世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