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别董大》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

注释:①[曛(xūn)]昏暗。

②[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满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

毕竟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

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

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将所有的离愁一扫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谊。

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忧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

”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读诗反复体会。

“为什么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

同学们积极讨论。

纷纷猜测,最后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境。

这堂课的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以听歌曲《送别》导入,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扩读和打写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四年级3. 课文:《别董大》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珍惜友谊。

(2)懂得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诗句的意义。

2. 难点:(1)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2)对比学习其他类似题材的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所学,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背诵《别董大》,阅读其他杜甫的诗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别董大》。

2.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了解其写作风格,体会诗文中的情感。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友谊的认识和珍惜友谊的决心。

六、教学过程(续)5. 情感教育:(1)通过诗句的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分别的无奈。

(2)讨论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友谊,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支持。

6.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诗,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了解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的诗意及作者背景。

(3)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古诗《别董大》的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练习。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诗《别董大》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2. 文本解析(1)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古诗的意象,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生字词。

(3)推荐相关古诗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和书写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9)翮:羽毛。

【译文】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古诗两首-别董大》课件PPT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古诗两首-别董大》课件PPT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意: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去,忽 然听到岸上有熟悉的歌声,原来 是老朋友汪伦特意来送行。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 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 傍晚时分,光线昏暗,天空 中布满黄云。 北风呼啸,大雪 纷飞,一群大雁正往南飞去。 不要发愁前行的路上没有知 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你董大 呢?
赠汪伦
唐 李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教学设计表(4.26)

《别董大》教学设计表(4.26)
《古诗两首》-别董大
执教教师
高静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三
课题
七单元《古诗两首》-别董大
时间
2012、04




三关注
教材目标
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单元中的课文从不同侧面抒发了人堆社会、对自然、对生活、对文化、对环境的感情,也反映了价值观的差异。教材设置这个单元,是希望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事物,体会他们的价值,懂得珍惜,学会珍惜。
《别董大》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的古诗,送别的对象是精通七弦琴的琴师董庭兰。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教材前后联系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七单元“珍惜”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教材选择了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送别诗,都抒发了朋友间的友谊。《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送元二使安西》则流露出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编者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理解珍惜、学会珍惜。内化到本课就是要学生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情,以及在逆境时对朋友给予劝慰及鼓励。
教材纵向知识上的逻辑联系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如六年级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编排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第六单元安排了《十五从军征》和《出塞》这两首根战争有关的古诗;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有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公开课教案模板《别董大》教案设计张斯婷

公开课教案模板《别董大》教案设计张斯婷

《别董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张斯婷【教学内容】“送别诗”单元《别董大》【教材分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写的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两年学习生活中,大量地接触古诗,阅读并背诵古诗,已经初步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

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既陌生又好奇,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能够从字面意思中对古诗做简单的理解,同时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也能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曛”这个生字,会写“莫”“愁”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生活积累,借助工具书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3.理解作者和董大的生平。

3.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漠的壮美,理解诗人此刻心境的忧愁。

2.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1.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作业,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但个别学生仍较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学生对于友情、团结等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3.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吟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讨论如何将诗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与朋友道别时使用诗句。
4.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和诗歌理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小学语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7珍惜-《别董大》

小学语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7珍惜-《别董大》

送别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抓关键词语,采用想象画面等方式读懂诗句,并感受情感。

2、能通过一首送别诗的学习,掌握学习一类送别诗的方法,并感受多样的送别情感。

3、能通过背景资料,更准确深刻地理解送别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通过一首送别诗的学习,掌握学习一类送别诗的方法,并感受多样的送别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一首送别诗的学习,掌握学习一类送别诗的方法,并感受多样的送别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离别——亘古不变的话题,离别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生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师:这是悲壮的离别。

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这是诗仙李白与友人分别,目送千里,不舍的依依:生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师:这是柳永如诉如泣的缠绵。

(这类诗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送别诗)板书:送别诗二、认知《别董大》1.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出示《别董大》。

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步法)读课题,理解题意(别是什么意思?别董大就是?谁送别董大?请说完整。

谁来介绍一下高适)2.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句间的停顿和节奏感。

)生:(按要求自已读诗)3、师:现在,谁愿意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1抽生1读,读得不错,你把曛的字音读得很准。

曛是什么意思呢?齐读○2抽生2读,谁还想来读一读?师:你不仅读得流利,还读出了诗句的停顿。

按照他的方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

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同桌相互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真是会预习的孩子)4.学习1、2句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品读一、二句,看看一、二句写了什么?生:(生自由品读后,交流)师评:你读得很认真!师质疑“黄云”的理解。

师评:你的理解很准确!师:前两句主要写景?诗句向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从这些景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凄凉、孤独师:久别重逢的知己就要离开,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生:(交流:无奈、凄凉、悲伤、哀愁……)师随机指导个体读一二句:生1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诵读别董大》教案1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诵读别董大》教案1鄂教版

《别董大》【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

“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因此对于古诗的读可分为多个层次,大凡有五重境界:一是字正腔圆,关注文字本身;二是抑扬顿挫,关注诗的声韵;三是读出画面,关注诗的内容、意境;四是声情并茂,关注诗的情感;五是积累延伸,关注学生的积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的大意思能自已理解,但综合背景、作者等深一层地理解能力还要培养。

表达情感的方式——朗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没有自觉吟诵积累的习惯。

对于挫折,更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依依惜别的深情,我们体会过很多,但像这样以“乐观向上、豪迈激励”的送别写法较少,我希望借这首诗带给学生“深入感悟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3分钟)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别董⼤》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景⾊,表现了诗⼈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远⾏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别董⼤》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别董⼤》原⽂ 别董⼤ (唐)⾼适 千⾥黄云⽩⽇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 天下谁⼈不识君? 注释: 董⼤: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曛,即太阳黯淡⽆光。

谁⼈:哪个⼈。

君:你,这⾥指董⼤。

译⽂: 黄昏的落⽇使千⾥浮云变得暗黄。

北风劲吹,⼤雪纷纷,雁⼉南飞。

不要担⼼前⽅的路上没有知⼰,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篇⼆】⼩学三年级语⽂《别董⼤》教案 学习⽬标 1、学会“曛”这个⽣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法,学以致⽤。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说离别是诗,有⼈说离别是歌,是画,有⼈说离别是泪⽔。

我们读过“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送别诗。

⽣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适和董⼤。

2、董⼤和⾼适是好朋友,在董⼤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离开京城,⾼适为他送⾏,留下了这⾸诗。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诗,读上2、3遍,(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诗中有⼀个⽣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字,指出形声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别董大·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别董大·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别董大·其一体裁:诗题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名字:高适年代:唐代描述: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翻译: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原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

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表达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赏析三:艺术特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赏析四:语言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语言响亮有力、慷慨激昂。

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赏析五:诗歌结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预备: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闻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习新学问的热忱和欲望,到达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

进而引出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习争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白,内容平中风奇,节奏明快,风格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解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消失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a:眼前消失一幅荒芜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消失一幅凄凉的画面。

……依据问题的争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学生a:他的心情是苦痛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悲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争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学生a:诗人是昂扬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局部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风格呢?a、消沉b、苍凉c、沉郁诗中的后半局部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a、昂扬b、豪迈c、乐观让学生争论: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呢?请同学们兴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

让学生用各种敏捷的方式制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

(可采纳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别董大二首(其二)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别董大二首(其二)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别董大二首(其二)[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④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⑤?【注释】①别:告别。

②董大:唐代著名琴客董庭兰,与高适是高山流水式的知音之友。

③曛(xūn):昏黄,形容昏暗。

④莫:不要。

⑤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大意】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群北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不要为前方没有知心的朋友而愁闷,凭你的才华,普天之下有谁不认识您呢?【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点明了离别时间,也渲染了送别的环境气氛,给人以无限凄凉之感。

千里黄云、北风吹雁是两个极富有西北景色特点的意象。

既衬托凄凉,又点出诗题中别字,两个意象跟整个画面和整个情韵和谐一致,水乳交融,何尝不是说董大就是一只将要离别的雁呢?留恋之情隐隐可见。

然而诗人并不伤怀,也没有情意绵绵,而是笔锋一转,意境豁然开朗。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句不只点明离别情,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翻出了新意,说明董大艺名远扬。

这里诗人用反问句式既含蓄曲折,增加了说服力,又显得情感直率而亲切,使人感到格外温暖。

后两句一改前两句的哀怨、惆怅、消极,而表现得开朗、振作、进取。

劝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

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己,因为你才华出众,人品又好,天下谁人不识?谁人不敬?谁人不乐于结交呢?最后一句既是对友人热情赞美,深情劝慰,也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慰:我也不用太过分伤感,我友人这么好,他一定会被天下人欣赏和敬重的。

【链接】高适(约702~765),字达夫,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边塞风光,以洗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被称为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别董大读后感

别董大读后感

从文化欣赏的角度看高适《别董大》盛唐时期,诗坛出现了一种了重要的诗体──反映边塞主题的边塞诗,这种诗体给诗坛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表现出盛唐文人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反映出盛唐使人不同于其他时代诗人新的特质。

这时起边塞诗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就有我们很熟悉的高适,他的边塞诗我们并不陌生,现就其著名的《别董大》进行分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意境悠远,读完我们就能感受到其意境的开阔,蕴意的悠远。

谁说不是呢,前两句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云好像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也淡然失色,好像落日余晖;大雪也旁若无人般地下着,群雁则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一副凄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云”“雪”点出了环境的空旷寂寥,毫无生气,本来说这样空旷的原野有大雁的点缀能给人带来一丁点的安慰,但是这些大雁却也不能永远呆在这个茫茫雪原中,它们要离去,到温暖的南方去,空旷无声的雪海带上大雁的几声鸣叫显得更加寂静。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点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乍一看,我们还觉得这首诗写得很悲,而且十分消极。

虽有朋友的陪伴,但却面临离别的忧愁,只留下无限的空寂,昏沉沉的环境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诗人这是在为朋友的前途担忧,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堪忧。

可是仔细一体味诗人的心境,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其实孕育了一种希望,的确,冬天过后,春天就不远了,一切都在默默生长着。

还有那群雁,它们还是会回来的,生命在无声无息地成长壮大。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劝慰朋友,以一种十分积极的与其激励着朋友,话语响亮有力,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希望朋友能够努力奋斗,一定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尤其是“谁人不识君”这句诗,更加体现出一种真诚祝愿朋友的决心。

诗人写这首诗不仅是为朋友写的,更加表现出了自己的心境,朋友走了,自己也就孤独地呆在这个寂寞的边塞,没有朋友的相伴,但是他自己仍然相信,天下一定会有自己的知音,一定会有人听得懂自己的琴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暗 无光, 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 中向南飞去。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莫愁 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此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表现了诗人___昂_扬_、_乐__观_、_对_生_活__充_满_信_心_的__人_生_态_度.
朗读
别董大
学诗三部曲
• 读诗题 知作者 • 抓字眼 解诗意 • 诵诗句 悟诗情
读诗题 知作者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_七_言_绝__句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送__别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高__适___在__塞_外___送别 __董__大_____。
• 高适是__唐_代__著_名_的__边_塞_诗__人_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_在__兄_弟_中__他_排_行__第_一_。
高适 ,唐代
著名边塞诗 人,青年时 代仕途失意, 高适送别董 大,也可能 正是诗人失 意的时候。
董庭兰,是 玄宗时代的 著名琴手, 他善古琴, 但当时盛行 胡乐,受到 冷落。
天莫北千
下愁风里
谁前吹黄 别
人路雁云 不无雪白 识知纷日
董 大
君己纷曛
别董大
惜别、劝慰、赞扬朋友,情谊深厚
谢谢各位领导莅临指导!!
全诗翻译
•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暗无光, • 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
飞去。 • 不要担心此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 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结构梳理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空旷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 昂扬豪壮
天下/谁 昏暗。是
千里黄云白日曛,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日落时的 余光,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黄昏 的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字词解释
• ①黄云:乌云 • ②曛 :昏暗。 • ③白日曛:太阳昏暗无光。 •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 ⑤知己:朋友。 • ⑥谁人:哪个人。 • ⑦君:“您”,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千里黄云白日 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