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
主题出版物外宣翻译策略浅析
的选用也更加灵活,直译、意译和省略等策略的灵活选用均 是为了使优化后的译文更符合外宣翻译的原则、更好地展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物 翻译策略
文 / 邹贵虎
“主题出版”的概念,源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003 年 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是指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 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具体来说,主题出版 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 件、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其基本作用是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动员全社 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 章。主题出版物是指主题出版活动所产生的出版物,其内容 涵盖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 重大节庆日等。
浅析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对策
- 237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宣翻译的作用日益彰显。
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并就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外宣翻译 不足 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点话题。
但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语言、思维、生活背景上的差异,中国本土的东西输送到国外可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效果大打折扣。
要准确、有效的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靠翻译的力量。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就是要完成那些以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对表达中国观点、促进国家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提高中国话语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时代文明传承与交流的需要。
外宣翻译不同于文学类翻译,它是以信息对外传播为目的的,具有信息价值,为的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
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求译者做到“内外有别”,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心理,贴近他们的需求,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让译文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
外宣翻译目前在我国是主要的政治宣传工具,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翻译注重宣传效果,注重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因此译者要始终站在国家层面,坚持本国所持的政治立场,来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支持和理解。
在确保政治意义的前提下,对外展开外宣工作带来的最明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产生经济价值。
从路边标语、招商广告到政府文件、经济论坛无一不体现着外宣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好的翻译能吸引外商投资,不尽人意的翻译可能造成产品滞销,“一句标语,吓走外商”也不是危言耸听。
另外,外宣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讲 外宣翻译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二讲: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应用类文本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及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对外宣传“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一系列辅助性策略原则的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够用于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宣传翻译不宜按照中文文本的措辞行文,避免译文累赘繁复、语句冗长,造成中式英语;并且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认识中文宣传文本自身的语言特征以及英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注意考虑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对英语文字运用与行文的接受心理;其次要求学生在中译英的翻译实践中一定要仔细查阅英-英词典,以便掌握英语词语概念的语义结构特征。
2、教学内容:a) 对外宣传目的论原则b) 策略论原则c) 对外宣传“经济简明”策略原则d) 可操作性规则e)实例分析3、教学重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升到具体4.教学方法:解析法、归纳法、推论法;提问与讨论5、教学材料:《今日中国》片断、香港回归宣传材料片断《上海翻译》2007《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Louis V 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香港Part I:概述1.对外宣传翻译的侧重性目的论原则目的-需求论理论特点: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即翻译活动行为背后必有其特定动机,而动机背后必有特定目的,目的背后又必有特定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
从翻译活动看,需求层次不仅体现在(通过译者实现的)委托人的需求和读者需求两个方面(前者需求实现以后者需求实现为前提),还体现在需求的层次性。
比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宣传中,游客的需求变化(如追求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而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外宣文本的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的有效交流。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一、外宣文本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文化适应性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
在进行口头禅的翻译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幽默、谚语等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误译。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还需考虑到文化符号的翻译。
文化符号是每个文化群体共同认同的特定符号、符号组合和象征意义,对于文本翻译来说,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以确保文化符号的有效传达和理解。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规范性,以确保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因翻译错误而导致信息的误传和不准确。
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采用符合目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的翻译策略来进行翻译,确保翻译的语言质量和流畅度。
在进行外宣文本的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传播环境和语言特点,采用对目标受众具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来进行翻译,以增强传播效果。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信息的准确传达,以确保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在跨文化的翻译中,存在着不同文化认知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理解。
在跨文化的外宣文本翻译中,除了考虑到翻译的语言规范性和文化适应性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翻译的社会效应。
外宣文本的目的在于对外传播一定的信息和理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翻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文化的有效交流。
外宣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 4 )名 词 和 动 名 词 的 大 量 使 用 表示 “ 静态 ”意义、服务 、指示 、说明性质的公示语大量应 用名词 ,直接 、准确无误 显示特 定信息 。如:参观路 线 V i s i t o r Ro u t e小心玻璃 C a u t i o n ! Gl a s s ,勿扔垃圾 N o L i t t e i r n g ,禁止停
“
h e r e ” 。
公示语语汇简洁 ,措 辞精确 ,只要不影响公示语准确体现特 定的功能 、意义 ,仅 使用实词、关键 词、核心词汇 ,而冠词 、代 词 、助 动 词 等 虚 词 就 都 可 以 省略 。如 : 公 共汽 车 优 先 B u s
P r i o r i t y , 此 路 不 通 De a d E n d 。
外 宣公 示语 翻译 的 策略
栗 东 方
( 辽宁科技学院外语 系 辽宁 本溪
摘
1 1 0 0 1 5 )
要 :外 宣公 示语 的翻译在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 用 , 但 目前在 我 国所看到的双语公示语还存在诸 多问题 ,反映 出
公 示语 英 汉 翻 译 还 很 不规 范 ,也 缺 少深 入 的研 究 。本 文仅 就公 示语 翻 译 应 该 采取 的 策 略进 行 了简要 的 阐析 。
( 3 ) 祈 使 句 的 使 用 公示语 的主要功 能之 一是针对 目标公众发出“ 动态 ” 的指 令, 使 之 做 出一 种 行 为 ,所 以 这类 公 示 语 中 便 大 量 应 用 祈 使 旬 。如 : 请 勿 登 踏 Do n ’t S t e p O n ,注 意 安 全 , 请 勿 靠近 K e e p A wa y f o r
浅析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这使得对外宣传显得越来越重要。
外宣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差异,同时由于译者本身素质不够,用“对号人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造成外宣翻译中出现许多错误或不规范的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削弱了对外宣传的效果[1]。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外宣翻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二、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考察,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译者本身素质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译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深谙专业但外语知识欠缺,亦或通晓外语但专业知识欠缺,翻译观念落后。
1、由于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差异所造成的误译中国的学者注重谦虚和含蓄,在写完一部学术著作之后,即使是倾尽毕生精力和心血之作,也会在前言或序中谦虚地说道:“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谬误肯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如果一字一句地直译过去,那些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刻了解的一般外国读者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你知道有错误,为什么自己不纠正之后再发表?”因为在英美等国出版的图书中,人们习惯于说:“这是迄今为止,在这个领域中最为权威的著作。
”而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本很一般的大路货图书[2]。
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就语言习惯上来说,中外语言本身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例如在中国企业宣传资料中汉语多用夸张、过度渲染的华丽词汇,而英语则通常用朴素而具体的语言来表达。
此外,汉语经常使用强烈的副词与形容词作修饰语,以加重语气。
例如,每场会议召开时总会出现“胜利召开”的说法,若直译成“ the meeting is now successfully convened”,而外国读者则会以为会议之前有许多阻碍。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邓冰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外宣传语中汉英翻译的修辞特点及处理
外宣传语中汉英翻译的修辞特点及处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外宣传语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汉英翻译中,修辞特点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翻译的质量、效果以及价值。
汉英翻译中的修辞特点1. 对比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在汉英翻译中体现。
例如,“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客户是我们的上帝”这个汉语宣传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Quality is our life, customer is our God”这个出色的翻译方式。
通过对比,翻译既传达了宣传语的含义,又将其语义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和易于记忆。
2.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意义。
例如,“金色旋风”可以表示“黄金葡萄酒”,这种翻译方式利用了比喻来强化了宣传的感染力,增强了听众的共鸣。
3. 反问反问是一种类似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在翻译中使用。
例如,“这是一本普通的书吗?”这种反问可以被翻译成“What,is this just an ordinary book?”来传达荒谬的感觉。
这种翻译方式可以让听众在形式上听到问候语,而在表现上听到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增强宣传的效果。
4. 语音韵律语音韵律是一种通过音节重复、不同句型等手法来增加声音美感的修辞方式。
例如,“Jin You, A Better Way”这个汉语宣传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Jin You, The Better Option”这个口语风格的翻译方式。
这种翻译方式增加了语音的美感和声音的吸引力,让听众更容易记住宣传语并愿意理解它的含义。
汉英翻译中的修辞处理1. 尊重文化差异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尊重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文化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吃亏是福”这个中文宣传语,在英语中无法直接翻译。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寻找与之对等的表达,并在翻译过程中引用英语文化的一些习惯用语或句型,以此来传达中文的含义。
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
新 教 师 教 学
N e T e c rTe c ng w a he a hi
J l 2 1 uy, 0 0
N 0. 7
第 7 期
试 析 宣 译 的 特 点 和 要 求 外 翻
乐 萍
( 阳 医学 院大 学 外语 教 学部 , 州 , 阳 , 5 0 1 贵 贵 贵 500) 【 要 】 外 宣 翻译 是 为 了传 递 信 息 和 促 进 交 流 , 外 国人 更 好 地 了解 中 国 的 过 去 和 现 在 以及 未 来 发 展 。本 文 从 外 宣 翻 摘 让
方 国 家 普遍 存 在 的失 业 、 业 者 是 有 所 不 同 的 。鉴 于此 , 者 失 笔
认 为 “ 岗 ” “ 岗 者 ”译 为 “ ev n o ttmp rr ” 下 、下 la e o es p s e oa y ,
“
c me g f r ” 为合 适 。 o / oofwo k 更 外 宣 资 料 的英 译 工 作 意 义 重 大 , 系到 国 家 的形 象 和 企 关 业 的命 运 , 而译 者 在 翻 译 的 过 程 中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如 何 解 决 外 宣 翻译 中遇 到 的 问题 ?在 外 宣 翻 译 中应 贴 近 中 国 发 展 的实 际 、 国外 受 众 对 中 国 信 息 的 需 求 和 国 外 受 众 的 思 维 习 惯 。在 翻译 时 要 避 免 望文 生 义 , 搬 硬 套 , 要 根 据 国外 受众 生 而 的思 维 习惯 , 中文 原 文 进 行 适 当 的加 工 , 运 用 归 化 和异 化 对 可 的 翻译 策 略 。充 分 发 挥 译 者 的 主 体 性 作 用 , 用 删 译 、 译 、 运 增 同译 等 技 巧 的 巧 妙 结 合 。译 者 应 提 高 自己 的 个 人 素 质 和 文 化 修 养 。严 肃 认 真 地 对 待 外 宣 翻 译 , 立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在 树 着 手翻 译 前 应 寻 找 根 据 、 找 资 料 、 求 指 导 , 翻译 过 程 中 查 寻 在 要多查字典与参考书 , 力做到“ 心设计 , 心施工” 努 精 精 。翻 译 过 程 中要 站 在 英 语 读 者 的立 场 上 , 据 英 语 的表 达 习 惯 、 同 根 不 的 文 体 与 风 格 进 行选 词搭 配 、 调整 句 子 结 构 , 可 能 用 地 道 的 尽 译 文 传 达 原 文 的 意 思 。运 用 恰 当 的 翻译 策 略 , 不 断 拓 宽 自 并 己 的知 识 面 , 新 翻 译 理 论 和 方法 , 高 自己 的 业 务 水 平 和 文 更 提 化 方 面 的修 养 。在学 习与 工 作 中随 时 随 地 都 留 意 并 储 存 英 语 的地 道 表 达 方 式 。 在 吸 收 传 统 翻 译 技 巧 与 标 准 的 同 时 , 要 又 灵 活 多 变 , 时 俱 进 , 保 译 文 通俗 易 懂 。 与 确 对 外 宣 传 报 道 是 为 了传 递 信 息 和 促 进 交 流 , 外 国 人 更 让 好 地 了 解 中 国 的 过去 和现 在 以 及未 来 发 展 。 汉英 两 种 语 言 不 仅 属 于 不 同 语 系 , 代 表 的 文化 传 统 、 达 习 惯 , 维 方式 、 其 表 思 意 识 形 态 都 有 很 大 的差 异 。外 宣 翻译 的过 程 不 仅 是 两 种 语 言 转 换 的 过 程 , 是 语 言 背后 隐藏 的思 维 方 式 和 文 化 意 识 的转 换 。 更 鉴 于 此 , 者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不 仅 要 清 醒 地 意 识 对 外 宣 传 资 料 译 的 交 流 目的 , 潜 心 研 究外 国文 化 和 外 国人 的心 理 思 维模 式 , 要 善 于 发 现 和 分 析 中外 文 化 的 细 微 差 异 和 特 点 , 刻 不 忘要 按 时 照 国 外 受众 的思 维 习惯 去 把 握 翻译 外 宣 翻译 中 的 问 题 涉及 政 治 、 济 、 化 、 教 等 领 域 , 一 项 长 期 而 艰 巨 的 系 统 工 经 文 宗 是 程 , 仅 值 得 我 们 关 注 , 需要 我们 孜 孜 以求 , 力 研 究 解 决 。 不 更 鼎 才 能 在 翻 译 中避 免 目前 外 宣 翻 译 中 出 现 的 俯 首 皆 是 的错 误 , 并 使 自 己的 译 文 地道 、 确 , 正实 现 外 宣资 料 的 窗 口和 媒 介 准 真 所 表 达 的 概念 。 例 如 :下 岗” “ 岗者 ” 译 法 。“ 岗 ” 诃 是 中 国 当 作 用 。 “ 与 下 的 下 一 前 特 有 的新 词 汇 , 中 国 目前 的 特 殊 国 情 决 定 的 。但 笔 者 发 是 参 考 文献 现 不 少海 外 的英 文 报刊 不 了解 中 国 国情 , 把 “ 岗 ” “ 岗 误 下 和 下 者 ” 为 “o ls ” “o eo sjb 、 b u fwo k “ enl [ ] 丁衡 祁 . 外 宣 传 中 的 英 语 质 量 亟 待 提 高 [ ] 中 国 翻 译 jbe s 、 ls n o ” “ eo to r ”、 b l 1 — 对 J. 译 ,0 2 4 . 2 0 ( ) e ly d “ eie 和 “2 坚持 “外 宣 三 贴 近 ” 则 , 理 好 外 宣 翻 译 中 的 原 处 其实 , 国 所 谓 的 “ 岗 ” “ 岗者 ” 英 、 人 们 心 目中 E 3 黄 友 义 . 中 下 、下 与 美 难 点 问题 E .中 国翻译 , 0 4 2 ( ) 2 —2 . J1 20 ,56 :7 8 的 失业 、 雇 、 工 、 休 和 失 业 者 等 都 有 很 大 区别 。 中 国 所 解 停 退 3 英 M] 上 上 谓 的 “ 岗 ” 的是 临时 性 的离 开 工 作 单 位 ( 企 业 ) 下 指 或 ,其 关 系 [ ] 林 本 椿 . 汉 互 译 教 程 [ . 海 : 海 百 家 出 版 社 ,
【推荐下载】研究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键入文字]
研究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外宣翻译是为了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本文浅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翻译策略和要求。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
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
(沈苏儒,1992)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
(黄友义,2004)
1。
对外宣传翻译策略
• 其次,政治文章的翻译要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 义与影响。
• 第三,从事政治文章翻译的同志要有政策头脑和 政治敏感。
• 第四,政治文章的翻译要注意掌握分寸,用词轻 重恰如其分。(p100-109)
精品PPT
外宣翻译中的词语(cíyǔ)翻译策略
• Jaaskelainen (2005) divides strategies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some strategies relate to what happens to texts, while other strategies relate to what happens in the process.
精品PPT
归化(ɡuī huà)
• 对词语进行归化性的翻译是指将源语中的词语译 成目的语中的已有词语,增删源语中译成目的语 后在目的语中显得累赘的成分,或者借助目的语 中已有词语的形式(xíngshì)采取套译的方式,从 而降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顺应目标语读者 的认知心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采用归化的 翻译手法还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的语言优势,比如, 和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曲折语言,具有时态和 单复数的变化。
and road and leveled ground (conditions ready for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 2. bidding, auction, and listing of commercial land • 3.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hree networks, namely, the telecom network, the Internet, and th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network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实,而外宣文本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外宣文本的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接受度。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应用。
一、传达信息的准确性
外宣文本的翻译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即使在跨文化环境中,准确传达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人员应该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并确定最佳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以便保持原文信息的准确性和原始含义的完整性。
二、适应目标文化
外宣文本翻译还必须考虑目标文化,这意味着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并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进行翻译。
例如,对于一些文化中不合适的表述,例如色情、暴力等,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便让主要受众接受和理解。
三、保留原有风格和语气
外宣文本的翻译还要考虑原作品的风格和语气,以便在目标语文化中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例如,如果原文写作风格简洁明了,就应该在翻译时保持这种风格,避免过度的词汇或冗长的句子。
四、考虑文化差异
跨文化翻译必须考虑不同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的语义误解或文化冲突的情况。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虽然“黑色星期五”通常有消费高峰的含义,但在某些亚洲国家,黑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因此可能需要进行词语转化或解释。
在外宣文本翻译中,跨文化视角应该充分考虑,并对文化差异和意义进行针对性的呈现和解释。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宣文本在不同文化中得到成功传播。
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
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李逸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65)摘要:企业对外宣传文本是中国公司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手段。
然而,许多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汉英翻译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宣传的效果。
该文就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特殊性,以翻译文本的“信息性质、信息价值”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宣传册》的部分句子为例,探讨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
关键词:企业对外宣传文本;汉英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2-0028-021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商来华投资。
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许多公司都推出了中英文对照的投资宣传资料,向外商介绍本公司的发展情况及前景展望,这些宣传材料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其宣传效果(徐婧,2013)。
现有的企业对外宣传文本,大多倾向于直接将汉语一字一句直译为英文。
这样的译文中,常常充斥着对于英语读者无效的信息,影响宣传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对外宣传文本的主题信息性质的分类及信息价值,探讨这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2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信息性质分类对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翻译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先对这类文本中的信息性质加以定性概括,并考察不同性质的信息应有的信息传达度,即译者基于对信息价值度的判断及其信息量的译介程度(曾利沙,2005),从而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检验提升。
企业对外宣传文本的信息性质可以分为事实性信息、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召唤性信息及美学信息(曾利沙,2005)。
事实性信息属于文本的基本信息,一般用于介绍具体某公司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等。
这类信息文字表述一般较为客观,信息传达度相对来说是最大的。
描述性信息通常是对基本信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这类信息文字表述能客观地反映具体情况,但中文措辞略带夸张。
评价性信息一般用于对某公司的产品、服务、经营状况等做出评价。
外宣材料中汉语四字格用语的特点和英译策略
外宣材料中汉语四字格用语的特点和英译策略摘要:虽然有些汉语四字格用语直译也能达意或者在英语里能找到对应词语,但这种毕竟还是少数。
因此,英译汉语四字格用语,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四字格用语色彩多样的字面和其凝练严谨的结构的影响,以避免译文拖泥带水、冗杂累赘,注重词义内涵,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多数情况下可舍“形”取“义”。
关键词:四字格用语外宣翻译翻译策略任何事物都在不断更新中进化发展,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悠久、古老的汉语语言文字也不例外。
许多旧的表达方法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慢慢地被新的语言形式取代或淘汰。
而作为汉语四字成语、俗语和一些相对固定的四字词组总称的四字格用语,却似乎是个例外,它在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活跃于现代汉语的各个角落。
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创作分不开。
谈及汉语中四字格现象时,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人作文虽讲究炼句,然而其所谓炼句只是着重在造成一个典雅的句子,并非要扩充句子的组织。
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的短句子,以为这样可以使文章遒劲。
由此看来,西洋人做文章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一、外宣翻译中的四字用语现象应该说,汉语四字用语(亦称四字格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文字简洁、凝练,结构对称、严谨,语调和谐、悦耳,蕴义丰富、形象等特征,同时,它又以其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修辞多样显示出作为中文中的最重要的一种熟语强大的表现力,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固定词组,因而亦有中国古代汉语文字的“活化石”的美誉。
分析来说,四字格词语以它一般是由分成前后两个部分的四个语素构成。
从语法关系看,词组中前后两个部分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或者并列关系。
从结构上看,四字格由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组成。
自由词组是临时组成的,可以随意拆散,重新组合。
而固定词组是一个整体,四个语素不能拆开或随意更换。
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对一组对外宣传类文本翻译的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具体的对外宣传文本翻译案例。这是一段关于中国传统 节日“端午节”的介绍文字。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端午节”的文化负 载词,如“龙舟”、“粽子”等。
原文: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先民以龙舟 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等庆 祝活动,象征着祥瑞、团圆和丰收。
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对一 组对外宣传类文本翻译的案例分析
基本内容
对外宣传类文本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工具,它能够传递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文化、价值观和形象。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宣文本中的文化负 载词往往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一组对外宣传类文本 的翻译案例,探讨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在这个翻译案例中,“龙祖”、“龙舟”和“粽子”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 文化负载词。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龙祖”, 译者采用音译法将其翻译成“dragon ancestors”;对于“龙舟”,译者采 用音译法将其翻译成“dragon boats”,并添加了适当的注释以帮助读者理 解其文化内涵;对于“粽子”,译者采用意译法将其翻译成“zongzi”,并 保留了其在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负载词在外宣文本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这些词汇,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保留其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了解 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Biblioteka 谢谢观看4、重新表达
重新表达是指将源语言的词汇在目标语言中进行创新性表达,以保留其基本含 义和文化内涵。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 以通过重新表达来传达其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旗袍”是一种具有中国 特色的传统服装,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采用 “qipao”这个音译词,并加以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服装的文化 内涵。
浅谈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技巧
浅谈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技巧黄应文【摘要】对外宣传资料是一种形象的展现,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并且特殊的意义.本文首先一方面意在浅析对外交际翻译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面上的分析与探索,逐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其次,作者比较不同的汉英的对外的宣传的资料来进行对比的研究,是一种新的不同的研究的方式,这样的比较的方式可以找出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交际的对外宣传交际翻译的理论,同时希望这样理论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带来不同的启示和启发,给予翻译者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来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能够翻译出更好地作品和宣传的材料,同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现宣传材料的魅力和影响力,以及宣传材料的实际的价值.【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对外宣传;翻译质量【作者】黄应文【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对外宣传也显得越发重要。
而对外宣传往往涉及到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那么翻译工作有无规律可循?怎样才能做好翻译工作,圆满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在上个世纪,在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的翻译理论家之一的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著名的概念,在这两个概念当中他提出了,“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的感受尽可能地与原文读者的感受相似。
”这一著名的交际翻译的理论。
我们可以从这些的理论当中能够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交际翻译理论是说翻译是以观众为中心的,翻译的时候考虑的是要观众能够理解作者的意思。
我们在进行交际翻译的时候它所翻译出来的译文必须是简单通顺并且十分易懂的,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的简单明了,直接自然,并且翻译的过程十分的规范,特别是对专业术语的翻译来书,是十分的合乎情理的。
对外宣传语英译的等效观及语用策略
tre n u g ,aj sig p a mai sr cu e n d pig t o ag t a g a e du t rg t tu tr ,a d a a t o cmmu iaie b c g o n l n c n nct ak r u d v
a d p o e x r s in t . n r p re p e so sec Ke r s p b iiy o in e ae il ̄En l h ta sai n r g ai al r  ̄p a m ai ywo d : u l t — re tdm tras c gi r n lt  ̄p a m t fi e r g t s o c u c e u v ln e r g tcsr tg e q iae c p a ma i ta e is I
则 井 同时探 讨 了翻 译 过 程 中具 体 的 语 用 策 略 z 添或 浓 缩 语 用 预 设 信 息 、 循 译 语 礼 貌原 则 、 用 功 能“ 拟 ” 增 遵 语 仿 、
话 用“ 整合” 交际背景与表达 的适度性 等。 、
关键词 : 对外 宣传 I 英语翻译 I 语用失效I 用等效 I 语 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 . H3 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4 8 (0 6 0—0 70 10 ・7 42 0 )40 6—4
P a mai S rtge o u l i - r n e / a sain rg t tae isfrP bi t o i tdC E Trn lt c cy e o
LI J— o g N iL n u g s u h uUnvri F z o 5 0 2 hn ) S h o o e a g a e ,F z o ies y, u h u3 0 0 ,C ia o g t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一引言当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却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解,因此增强对外传播意识,加强对外传播工作,“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对外传播能否达到目的、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对外传播中的误译、错译不仅有损中国形象,而且可能加深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丁衡祁在《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一文中归纳分析了十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窦卫霖、祝平通过对母语为英语的外国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后续访谈,对我国的政治口号翻译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意识形态差异、社会文化差异及语言表达差异是影响外国读者理解我国政治口号的主要原因。
李德超、王克非对文体驱动型和非文体驱动型两种标语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试图构建一种更为精细的标语翻译策略模式。
本文拟从分析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语言特点入手,针对新时期对外传播的任务和特点,以读者可接受性为前提,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一些对应的翻译策略,以期能有助于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
二标语、口号的语句特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口号、标语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长短不同的句子。
如“依法治国”“与时俱进”“只生一个好”“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
三口号、标语翻译的指导思想杨学锋在论述我国新时期的对外宣传工作时指出,对外宣传工作是适应我国对外开放需要而进行的、以海外受众为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大众传播活动。
由于口号、标语在对外传播中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特殊的受众,这决定了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外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被世界所了解。
在此过程中,外宣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以及新世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介绍给国外,已成为每位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对外宣传用语社会差异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对外宣传用语中,尤其是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传达信息,表述观点,而不是单纯地翻译语言。
翻译者必须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认真地考虑两种语言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等差异,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灵活应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1.在词汇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英文的表达中,一般不会出现同义的重复,如果把两个同义或意义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就会被认为是产生了多余的信息。
而汉语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却经常会加一些意义重复的修饰词,如“共同合作”,如果我们把它译为“common cooperation”就不太恰当,应该把表达多余信息的“common”去掉。
汉语中我们会说“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翻译成“impractical illusion”就存在了多余的信息。
第二,英语的表达通常比较具体,而不像汉语经常使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来表达,英语比较倾向于使用自然的、物质的事物来表述。
如汉语说“很多的自行车”,而英语则将其具体为“a sea of bikes”, 更加形象,生动。
2. 在句式的表达方面,英语的句式经常以行为的执行者为中心展开,并常把行为者和动作放在句首。
此外,英语具有比较完备的语法标记,如具有清晰的词尾形式,而汉语则没有。
汉语的句子重意义,经常是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等。
三、巧妙应对翻译过程中的社会差异
首先,把关于中国的事物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必须考虑双方社会环境的差异。
在翻译时应尽量选择与西方接近的话语体系。
其次,在翻译一些政治特色较强、政治立场的词汇时,需要格外谨慎,否则就难以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比如,“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如果直译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 of japan in china”, 这种译法是日本提供的,掩盖了当年的化学武器是日本政府遗弃在中国的事实,而中国政府一直在要求日本政府承认在华遗弃化学武器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所以应译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翻译时,如果直译不容易被理解,就需要采取阐译的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传达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补译和释译。
例如“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如果只按照字面来翻译,则是“green olympics, humanism
olympics and technology olympics”, 这种翻译根本体现不出汉语的真正含义,所以在翻译时需要进行阐释翻译。
即译为
“ environment-friendly, culture-enriched and
technology-propelled olympics”。
第四,长期以来,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英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话语习惯和体系。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国际上的通用惯例,使译文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涉及一些术语的翻译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如把“保税区”翻译为“tax protected zone”, 而正确的译文为“bonded zone”或“free-trade zone”。
四、灵活应对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民族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很大差异,在翻译时就要注意形象的保留与转换。
事实上,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很大差异,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中国注重和谐,而西方强化冲突;中国提倡奉献精神,而西方突出人本思想。
由于这些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非常常见,如汉语中我们说“胆小如鼠”,英文则是“as timid as a hare”, 因为在西方人眼里,兔子才是胆小鬼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文化中,兔子代表迅速机敏。
汉语中,我们说“他抢了我的饭碗”,而英文则要译为“he ha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
其次,翻译者在翻译时还需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要从外国人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一些
人名、地名、典故等中国人非常熟悉,但是如果翻译时直接简单地翻译过去,就会令外国人非常费解。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补译,以弥补文化差异。
如在翻译“风水”时,可以译为“fengshui, which refers to the location of a person’s house and ancestral grave supposed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and his offspring’s”。
五、结语
对外宣传用语对一个国家或城市而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在国际交往中不仅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变人的观念。
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误读和误解也时有发生。
因此,中国必须加大对对外宣传用语的研究力度,提高译者的翻译策略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对外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
社.1992[4] 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