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贺新郎(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贺新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精读《贺新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忽略细节部分的审读,对于作者表达的情感不能完全理会。
这首诗歌风格变化快,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
2、作者介绍 (参见导学案7页)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贺新郎》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四思法”鉴赏诗歌。
2、品味诗词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诵读品味重点语句;合作探究,体会真挚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伟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从景、事、人、情的角度鉴赏诗词;品味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说,革命政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
但他自己却从没拿过枪杆子,笔杆子倒是须臾不离手。
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气霸气同在。
《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忧民苦乐共存。
毛泽东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英雄也有儿女情长,也有肝肠寸断之苦。
一起学习《贺新郎》。
2、背景介绍: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是毛泽东诗词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长恨绵绵的寄思词,更是儿女情长与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
杨开慧,名霞,字云锦,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独女。
192021毛泽东结婚。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
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工具书正字音,辨字形,通词义。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贺新郎》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元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篇论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学生对于这部作品的学习,设计一套教案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理解文本。
包括教师解读和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语言特点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旨和情节。
2. 语言运用。
通过课文语言翻译和模仿、模拟仿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元曲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剧情分析。
通过剧情分析、角色解读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主题和情节,深入挖掘人物塑造、情感传递等方面。
4. 与现实联系。
通过对作品和时代背景的探讨,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学设计一、导入与预设目标1. 教师简单介绍《贺新郎》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预设目标:⑴ 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⑵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⑶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⑷ 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2.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3.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元曲的语言和形式理解不深。
2. 对《贺新郎》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不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如顿挫、合仄、对偶等,并依次进行例句解析和讲解。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语言模仿、模拟仿写,体会元曲语言之美,并展示自己创作成果。
3. 针对故事情节,教师简要介绍背景、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互动,进行情节复述和讲解。
4.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不同的人物进行角色解读,分析其性格、内心活动和代表意义,并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5.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背景,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6. 课堂小结:教师概括今日上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归主题,提高课堂效果。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参见导学案7页)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1961.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教学设计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宋】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注释】1.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
余为变格。
2.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
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3.国脉:国家的命脉。
4.长缨:长带子。
5.戎主:敌人的首领。
6.尺度:标准。
7.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8.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9.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10.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部分贺新郎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贺新郎正义的力量有一天,杨开慧来到周南女校,听到一片哭声,一问,才知道是做童养媳的女学生袁舜英,因不堪丈夫的虐待,投塘自尽,留下一封极为悲痛的绝命书。
同学们念着,听着,不禁都哭了起来。
如何对付这一事件,伸张正义?她带着大家去找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她带领大家马上行动,到大街上宣传,在校刊上揭露真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这一事件很快传遍了长沙全城,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公愤。
[识作者]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2人教版高中语文[探背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月至12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词正是这年12月底作者离开长沙的时候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巧识文]词牌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地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整体·感知]人教版高中语文 3《贺新郎》以抒发离情为核心,写出了对妻子的深厚情意,但作者在词中又一反传统题材中“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无奈与哀怨,摆脱了个人情感的小天地,在夫妻间的离别忧伤情感中,融入了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忘我奋斗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志向,从而把儿女柔情与深广博大的革命豪情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二单元 1 贺 新 郎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二单元 1 贺新郎
本单元的四首诗歌分别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主题——或是难分难舍的别离,或是催人心悲的葬歌,或是和谐平静的农家生活,或是含辛茹苦的农家劳作。
这些诗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的朴实情感和深切情意,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
挚感情。
“挚情的呼唤”是本单元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
赏析这类诗歌,一要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二要把握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三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情感的丰富性;四要充分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抒情方式。
贺新郎
◎诗海拾贝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
【素材】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贺新郎》2、比较阅读《贺新郎》和《雨霖铃》的艺术手法三、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自主鉴赏诗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幻灯片1、2】[播放图片]2、让学生谈谈你所了解的(提问1—2名学生)3、【幻灯片3】教师用楹联谈:文韬武略人中龙凤铁骨柔情英俊书生(二)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三)写作背景【幻灯片5】本词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
1923年4月,从长沙调到上海工作。
6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在会上当选为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
9月,他从广州回长沙展开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
1923年11月,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
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
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四)自主学习1、《雨霖铃》和《贺新郎》两首词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你读一读。
(请2-3名学生读)2、毛诗和柳诗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个方面?(五)合作探究1、说说毛诗和柳诗的异同。
提示:从描写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比较。
2、作者的两种不同情感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提示:置入诗境,合作品读静心品味,讨论鉴赏(六)拓展练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和苏轼的《江城子》都是悼念亡妻的词,这两首词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50-80字)(七)课后作业试着鉴赏李叔同《送别》(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附板书贺新郎情感意象基调表现手法儿女情长残月、汽笛沉闷、愁苦细节描写英雄气概昆仑激昂、高亢对比。
贺新郎-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贺新郎-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理解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2.学习分析和欣赏诗歌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2.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征;3.赏析选段诗歌和散文,包括《登高》、《荷塘月色》、《沁园春.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历史背景、主题、风格等方面;2.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本,分析其词汇和语言特点、字句结构等;3.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互动,鼓励他们分析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歌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比如胡适、徐志摩等;2.介绍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比如形式自由、语言简练、表现主观情感等;3.以《登高》为例,讲解其词汇、语言特点及意义;4.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分析。
第二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散文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比如鲁迅、茅盾等;2.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比如言语简练、语言朴实、表现现实生活等;3.以《荷塘月色》为例,讲解其词汇、语言特点及意义;4.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其他现代散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分析。
第三节赏析选段诗歌和散文1.教师选择《沁园春.雪》等名篇进行重点讲解,向学生介绍其历史背景和作品特点;2.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课堂讲解,分析其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特点;3.通过讨论和分组分享,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和互动情况;2.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分析报告;3.作业质量和创造力。
六、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多做笔记,便于课后加深认识;2.需要老师抽出时间,帮助学生审视和改进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效果;3.要求学生自觉积累作品知识库,为今后学习和创作提供素材参考。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标题: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重点:1. 理解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3. 学习辛弃疾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
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准备:1. 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课前阅读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堂展示设备展示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辛弃疾这个词人有了解吗?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讲解辛弃疾《贺新郎》:1. 讲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他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贺新郎》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写作练习: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可以选择与《贺新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提高写作水平。
课堂总结:1. 总结辛弃疾《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辛弃疾的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辛弃疾作品的朗诵或表演,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贺新郎一、预习要求。
诵读词作。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古代写离别的诗词)。
二、赏析语言,品评情感。
讨论如下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1.疏通文句,比如词中重复出现而意义有所不同的词,“去”(离开),“共”(共同),“重”(反复,重新,分量多)等;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比如上阕、下阕表意的重点不同。
(该处不宜花太多时间)2.知人论世,结合当年毛泽东的多重身份(年轻的丈夫、革命者)来解析此词,还原词人真性情的一面。
问题设计: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哪些情感内容?仅仅是别情吗?(夫妻的缠绵、宽慰,革命者的豪气志向)比较鉴赏:选毛泽东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如《蝶恋花·答李淑一》。
3.体会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手”怎样?“眉”怎样?(情态俱现)“霜”如何?“月”如何?(环境营造)“崩”“扫”更可见气魄。
重点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学会鉴赏。
三、深入思考,适当拓展。
设计问题:与其他诗作词作相比,同是写离别,有什么异同?比如和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词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也许──葬歌一、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知内容大意。
二、赏析语言,品味情感。
1.“也许”一词通常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删掉一、三节中的“也许”,是否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为什么?(“也许”一词可表达不愿相信的苦情,去掉则显肯定、生硬)2.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秋天、墓地、亡女。
(符合环境特点,营造童话意境,可见父爱的沉挚)3.这首诗在用词、修辞方面都有巧妙之处,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内在真情,结合诗歌语言加以具体分析。
用词方面,如“轻轻”“缓缓”等。
(父亲的怜爱、内心的沉痛)修辞方面,如拟人,“夜鹰不要咳嗽”“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等。
(童心稚拙,故作宽慰)三、自主研究,适当拓展。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贺新郎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贺新郎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分析贺新郎的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领会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贺新郎的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贺新郎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贺新郎,理解诗歌内容。
3. 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4. 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贺新郎。
2. 写一篇关于贺新郎的鉴赏essay。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贺新郎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鉴赏essay。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贺新郎及相关诗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情感态度变化: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评估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2.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诗歌创作和鉴赏经验。
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提高鉴赏水平。
《贺新郎》教案1
《贺新郎》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我们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其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
2[1].1 贺新郎 教案
2.1 贺新郎教案(人家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贺新郎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贺新郎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诗词意境、赏析用典精妙。
2、诵读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感受诗人宽广胸怀和坚定革命信仰。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本诗表达内容和用典精妙,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体会词人坚定的革命信仰。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
3、赏读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对妻子真挚的情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某某》、《沁园春•雪》认识了的伟人胸怀,那么作为凡人的在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首词《贺新郎》,展示幻灯片,让学生认识、杨开慧,了解本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挥手”十句1、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恨:离愁别绪。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零:《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诸葛亮《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知己: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汉X向《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朝”十句1、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肠已断:肝肠寸断。
比喻伤心到极点。
3、横塘:用典。
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X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4、比翼:鸟名。
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
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情感解读1、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场景:夫妻离别。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难重点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材分析辛弃疾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词风悲壮,感情激烈,与苏轼并称为豪放词风的双子星座。
相对苏轼的“无病呻吟”而言,辛弃疾的豪放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经历的基础的。
南宋王朝的隐忍苟活,边境金军的侵略威胁,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人生坎坷的深沉感慨,壮志难酬的痛苦悲愤,这一切都成就了辛弃疾,成就了辛弃疾的豪放悲壮。
在辛弃疾的词中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感,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生动的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讲解辛弃疾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教学步骤:一.题解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一百一十六字。
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二.写作背景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
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
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
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三.具体讲解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的情感。
讨论明确:此句语出《论语·述而》,词人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神交的快意。
贺新郎刘克庄教案
教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一、教学目标1.了解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概念–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定义–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关系2.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方法–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和自由联想–提倡尝试与失败,勇于冒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科技手段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模拟实验或设计制作4.团队合作与共享成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创意项目–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创意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成功的创新思维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高他们对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概念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理解。
–引入主题: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创造力与创新思维。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定义和关系。
–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其中的作用。
–学生展示和讨论各组的成果,引导学生总结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总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方法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几位学生回顾并分享上节课讨论的例子。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贺新郎(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
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整体内容感知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
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
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
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
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
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
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
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二)本诗内容赏析1、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
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
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细节等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
这些事物、细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
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细节或画面。
并结合你读到过的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览】一、单元说明: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真情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
如果说美是诗歌的特质,那么真情便是诗歌的灵魂,闪耀在诗歌桂冠的顶端。
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充满了对人性意识的尊重与对凡人情感的珍视,无论是爱人间的分别,还是普通的农家生活,无论是给女儿的葬歌,还是对妈妈的礼赞,都从不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读这些诗歌,会让我们唤醒自己的一颗博大的爱心,逃离庸常的意识,让我们体验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个人的生活感受,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学习目标:1、理解本单元每首诗歌的内涵,领会真挚亲情,读懂诗歌,读懂诗人,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2、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重点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对真挚情感的挖掘能力。
3、体会诗歌抒情的语言特点,在广泛联系课外相关题材诗歌的基础上,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精读】贺新郎1、预习质疑及感悟:学生预习阶段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解、疑问或思考、感悟及收获(略)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略)3、问题探究:问题一:请你理解课文,结合具体词句,联系作者身份和写作背景,展开合理想象,以第二人称方式把这首词展开,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片段。
参考答案: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
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
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
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
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
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
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
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
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
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今天早晨,小吴门路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
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
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问题二:“人有病,天知否?”其中“病”字怎么理解?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里的“病”,不是疾病的意思,而是指人内心怀有极为不畅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分别时候的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妻子的爱怜和理解,也有自己孤身一人闯荡天涯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焦虑,更有坚持奋斗、抛家舍业时对爱妻的愧疚和隐痛。
所有这些纠缠在一起,让作者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用了“病”字。
作者使用了反问句,抒情效果更加强烈,又把人的痛苦与“天”的无觉做了对比,更强调了自己内心痛苦之重。
问题三:这首词中既有婉约温柔之语,又有豪放激情之词,把它们分别找出来,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对这样两种风格相结合的写法,你是如何评价的?参考答案:婉约风格:“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这些词句一方面表现了爱人在分别时刻的留恋、不舍、悲伤,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在远行之前的愁苦、凄然、失落,而且都是借细节描写、场景刻画间接表达出来的,含蓄、婉约,风格典型。
豪放风格:“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这些词句表现了诗人高涨的革命热情和斗志,内含对爱妻的安慰,这种安慰是以为祖国的革命事业献身为立足点的,所以境界高远,很有说服力。
作者选取的意象也都阔大、坚强、豪迈,充满想象的炫丽色彩,所以另有一种感人效果。
这首词中既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
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两者的结合,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得热女柔情的缠绵。
而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这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铁石心肠。
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
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所以这种结合更值得欣赏,而且比较独特。
4、语言品味: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你觉得这两句诗与现在的“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相比,哪一种写法更好一些?参考答案:这两种写法,前者抒情更为直接,写景则趋于写实,意图在借景抒情,但景物则给人压抑、低沉的感觉,不适合表达更为激昂的情绪。
而后者则借用虚拟景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把前面的缠绵、抑郁统统一扫而空,使词的格调为之一振。
“重比翼、和云翥”两句,更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与展望,对爱人的安慰与期待,体现了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境界,其中表现出来作者的胸襟气魄可谓雄伟浩阔,颇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之势,也因为采用了比翼双飞的形象说法而显得浪漫诗意。
所以应该说改过的词句比原韵更好一些。
5、助读贴士:①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②背景解读这首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
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此时一别,生死难料,于是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了一首词给理解丈夫、深明大义的杨开慧,表现了革命情侣为了人民大众,为了革命事业,而舍弃小家、放弃个人安逸与舒适的豪迈情怀。
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③助读相关资料杨开慧,名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
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独女。
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是年冬与毛泽东结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
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6、荐诗交流:(学生自荐)诗海拾贝(我喜爱的诗或诗句摘录):推荐理由:7、老师推荐的诗毛泽东一生为杨开慧写了三首词,《贺新郎》是其中的第二首。
其他两首是《虞美人枕上》和《蝶恋花答李淑一》,分别写于1925年两人新婚之时和1932年杨开慧牺牲之后。
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可以体会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厚感情,和他的浪漫情怀。
《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8、迁移训练《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毕生创作中唯一没有政治色彩,表达个人情感最为纯粹的作品。
新婚不久骤然别离,长夜难眠,辗转反侧,毛泽东的炽热深情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么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他是怎么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深沉思念的呢?参考答案: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
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
接着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
下阕抒发的是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
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
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一钩残月渐向西落。
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
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
总之,《虞美人枕上》一词用词精当,比喻巧妙,描写、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思念。
【略读】《也许》1、预习质疑及感悟:(略)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略)3、问题探究:问题一:作为葬歌,为什么用“也许”做题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首先,“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
由于作者深爱女儿,所以尽管他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但他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他宁愿假想孩子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
整首诗的构思也就建立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所以,这一“睡”字成为了全诗的关键词,自上而下,一贯到底,使全诗的立意显得十分清楚,女儿的离去对诗人来说是永远地睡着了,但事实毕竟是她再也不会醒来。
用“也许”真切地表达父母对痛失骨肉的难以言传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