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504a6529b89680202d82556.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ﻫ(试行)为进一步规范与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ﻫ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
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得诊疗科目、ﻫ3。
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得人员4。
具备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她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ﻫ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得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得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ﻫ(二)组织管理。
ﻫ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与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得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ﻫ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得救治小组、3。
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与安全得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ﻫ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得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得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得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得登记、统计与分析、ﻫ(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与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得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与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得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有条件得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
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得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得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得护理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团队等组成。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学文创作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学文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4e5761476bec0975f465e2ed.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欧阳学文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91848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6.png)
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卒中,即脑血管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是因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的一系列病变。
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造成致命的后果和严重的残疾。
由于卒中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建立和管理卒中中心以提供更好的卒中护理。
本文将探讨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原则。
第一,建设具备卓越诊疗水平的团队。
卒中中心应设立一个精干的、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心脑血管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康复医生等,还应设立专科护士团队。
这些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卒中护理,包括早期卒中急救、诊断、治疗、康复等。
第二,建设适宜的检查和治疗设备。
卒中中心应配备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脑血管造影(DSA)等。
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准确地诊断卒中患者的病情,还能为医生提供治疗决策的依据。
第三,建立协作机制。
卒中中心与急诊科、心脑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
急诊科应对卒中患者提供及时、迅速的处理,及早进行急救措施。
心脑血管内科提供卒中的药物治疗和卒中后的管理护理等。
神经外科提供卒中患者手术治疗等。
卒中中心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够提高卒中患者的诊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四,建设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卒中中心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卒中患者的抢救、诊断、治疗、转运、康复等流程都需要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五,建设信息化系统。
卒中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信息化系统,医生可以实时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和治疗计划,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信息化系统还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卒中患者数据,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建立持续的教育培训机制。
卒中中心应建立一个持续的教育培训机制,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术的更新。
1.05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
![1.05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cbb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9.png)
1.05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开设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4.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开设床位10张以上。
5.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6.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8.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小时/7天)制度。
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理创编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理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2ecf459dbe1e650e53ea99af.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d27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a.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及质控指导方案一、初级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一)基本条件 1.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设置符合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4.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开设床位10张以上。
5.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6.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8.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小时/7天)制度。
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最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最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49d45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0.png)
最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最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指导原则》对二级、三级医院卒中中心的基本条件、组织管理、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等提出了要求,并梳理了主要诊疗流程和质控指标。
一、背景情况脑卒中是严重的脑血管系统疾病。
根据抽样调查,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据专家介绍,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同时,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为提高脑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单病种、多学科”的卒中诊疗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二、起草过程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了《指导原则》初稿,并报送国家卫生计生委。
我委征求了有关学协会、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了研讨论证,对《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主要内容《指导原则》按照医院等级提出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卒中中心的`基本条件、组织管理、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以及日常诊疗工作等方面的要求,并疏理了主要诊疗流程和质控指标。
四、有关要求《指导原则》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
要求各地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一是要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满足当地诊疗需求;二是要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卒中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的服务体系;三是要求各地加大对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力度,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脑卒中防治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指导原则》明确,三级医院卒中中心要开设脑血管病诊疗病区和卒中专科门诊,设置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开设10张以上重症监护床位。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fa426576c175f0e7cd1376a.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导原则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d46a8b9964bcf84b9d57ba9.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 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快速的诊疗服务。
国家卫计委办公室关于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原则
![国家卫计委办公室关于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e374be0029bd64783e2c48.png)
国家卫计委办公室关于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原则
三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挂牌介入医学科
2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3 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10张以上)
4卒中专科门诊
5 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6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体系
7 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统计分析系统。
二组织管理
1 卒中诊疗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职责,制度
2救治小组(介入),挂牌脑血管病急诊窗口。
绿色通道。
3各类卒中救治预案,工作流程。
4卒中住院登记,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三建设要求
1 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负责制度
2 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
3脑卒中诊疗流程定期审核修改。
4 24小时。
卒中中心建设管理指导原则发布
![卒中中心建设管理指导原则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fc2015f04afe04a1b071de8c.png)
论著·管理实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临床见习是一个不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映射到实践过程,然后再从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以丰富理论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实践过程中,是所有教学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普外科,患者的病情通常有较急较重等特点,使得学生在患者术前难以见到典型的体征,并且患者的就诊时间无规律[2]。
如何使普外科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地临床见习,能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地适应临床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院采用“患者入课堂”PHS 共赢循证教学新模式并实践,实现患方、临床教师(医护)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将课堂作为三方的交流纽带。
传统的诊疗中患者处于被动、从属和“不获利”的心理劣势地位,医患之间存在“正常人-患者”以及医生高高在上的心理落差,故容易导致彼此的误解。
PHS 有助于破解这一困境。
首先,PHS 共赢理念带来了参与者心态的积极改变,医学生认识到患者有对疾病的深刻体会,可以提供准确和生动的疾病信息,对学生掌握疾病的诊疗有极大帮助,从而以更平和的心态学习和提供服务。
对患者而言,医学生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提供给患者更多专业知识、心理支持等及回归社会后的保健知识。
在新模式的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患者,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使患者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沟通,能够锻炼他们处理医患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教师面对学生对患者进行查体及询问病史等教学,无疑查体会更加详细,询问病史也会更加认真,并且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该患者交流,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3]。
本研究发现,在学生专业知识小测试成绩方面,传统教学组与试验组在客观题、案例分析题及总成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案例分析题上差异更明显,提示学生通过PHS 学习更能灵活应用知识,学以致用,能够融会贯通知识,取得好成绩。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音创编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之欧阳音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225c04cc6bd97f192379e928.png)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 (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8af92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2.png)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脑卒中中心的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设立的脑卒中中心的管理工作,包含脑卒中病房、诊疗科室、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第三条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脑卒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绩和临床指南,订立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程。
2.个性化原则:依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供应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安全性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协同性原则:促进脑卒中中心内不同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脑卒中中心组织架构脑卒中中心设立专业管理团队,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相关科室专家构成,对脑卒中中心的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
具体岗位设立由医院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脑卒中中心工作协调小组脑卒中中心设立工作协调小组,由脑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担负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构成。
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脑卒中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包含但不限于协调工作人员、订立工作计划、管理脑卒中中心资源等。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六条人员配备脑卒中中心的人员配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配。
脑卒中中心所需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
第七条岗位责任脑卒中中心内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保证工作的顺畅进行和安全运营。
第八条奖惩机制依据脑卒中中心的工作绩效和质量情况,医院设立嘉奖和惩罚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嘉奖或矫正措施,以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乐观性和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门诊预约流程1.患者拨打预约电话,由接诊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和症状,预约诊疗时间。
2.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到达脑卒中中心门诊,接受初步评估和相关检查。
3.医生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订立。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7af2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9.png)
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一、引言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是卒中医学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和提升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对我国卒中医疗事业的影响。
二、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重要性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卒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卒中治疗水平和降低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出台,为卒中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卒中中心可以提高诊疗水平、提供更加规范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主要内容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包括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管理要求、医疗质量控制、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建设标准涵盖了设施硬件、技术设备、急救能力等方面,管理要求包括了卒中中心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医疗质量控制涉及了卒中中心的诊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医患沟通等内容,人员配置包括了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配备、继续教育等方面。
这些内容全面覆盖了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卒中中心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对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出台对于提升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指导原则的推行将有助于整合卒中医疗资源、提升卒中诊疗水平、推动卒中医疗模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卒中患者的治疗需求。
这一指导原则的出台也将促进卒中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卒中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总结与回顾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与指导原则2023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卒中医疗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
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 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 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
5.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建立与院外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治及患者转诊的机制和制度。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病例信息登记、统计分析、随访系统及数据库。
(四)工作要求。
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开展救治。
2.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
3.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
4.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够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
6.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
7.保证全天候开展颅脑CT平扫。
8.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进行评估。
9.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0.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进食但胃肠条件允许的患者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1.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5项简易措施: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掌握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2.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
组织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