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陈独秀 D.康有为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A. 李鸿章洋务运动B. 康有为维新变法C. 孙中山辛亥革命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3、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 普朗克的量子论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 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 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5、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
”此外,他在很多场合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做代表,我可以接受。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6、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统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7.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高二历史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1.1.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B.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C. 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下D.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答案】D【解析】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正确,故A项排除。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故B项排除。
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故C项排除。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
2.2.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洋过海。
”这番话的实质是德国要()A. 加强与世界的文化联系 B.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 积极推进殖民扩张政策 D. 开展友好的对外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95年和“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德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二号工业强国,其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积极向外侵略扩张,故D正确;ABC均不是本质,故ABC错误.3.3.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这一状况的导火线是()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 三国同盟的形成C. 萨拉热窝事件D. 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联系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C项正确。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年,三国同盟形成于1882年,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二)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1.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
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9.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10.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1.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 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准噶尔叛乱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 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4.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10.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范围:历史选修1 (专题1--5)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第二卷非选择题(主观题)2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梭伦改革中,民众法庭的设立是A.封建地租剥削B.承认土地私有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D.确立封建制度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9、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1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1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4、出现下面两图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5、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历史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学科
一、选择题(共30 题60 分,把答案图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 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周王室衰傲,诸侯士大夫崛起
B 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C 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
D 井田制崩溃
2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
④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4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 )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1。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2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50分)1. 春秋时期,一些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如齐桓公任用鄙人和商人出身的管仲、鲍叔牙;晋文公任用“士”出身的狐偃、赵衰等人;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等。
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出现A.有利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B.标志着军功爵制度的确立C.宣告了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削弱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2.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见表),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强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如秦始皇、汉武帝和明太祖等强势君主统治,加强君主个人专权。
弱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以丞相或摄政之类的重臣为代表的中枢行政系统地位上升。
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司马懿和清初顺治帝时期的多尔衮等人从行政上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群臣谏议,“政通人和”。
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等,君主集权与行政中枢权力集中较为和谐,同步运行,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B.凸显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C.体现出古代国家本质特征与基本政治取向D.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3.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玡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
这说明秦代()A.诸侯割据依然残存B.官员选拔程序严格C.武人政治特点鲜明D.中央官制初具规模4. 明清时期,澳门在东西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2023高二下册第一次月考历史(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
选择题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C【解析】英法操纵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的态度。
在亚洲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在非洲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在西班牙内战中纵容德意两国支持的佛朗哥政变。
因此答案C项。
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的是美国的中立政策,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英美争夺海上霸权B.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C. 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 法西斯的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答案】D【解析】英美争夺海上霸权是在一战后,故A项错误。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早期,故B项错误;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一战前,故C项错误。
30年代,随着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法西斯侵略加剧,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危险,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演变为法西斯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的矛盾。
故D项正确。
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 ①②B.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选择D正确;其余两个文献没有参与,排除。
选择题下列国家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有( )①德国②美国③中国④日本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联系史实可知,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另外美国因为国会未批准所以也没有签字。
故此题应选C 项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者步骤是①先后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盟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制裁德国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德国。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为孔子年谱(摘要)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卫国内乱父子夺位”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ABC项。
点睛:礼崩乐坏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指周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井田制逐步解体、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和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等四个方面。
本题材料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2.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答案】B【解析】“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反映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以师为吏”强调教化,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B正确;从“以吏为师”到“以师为吏”,反映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而不是加强控制,故A错误;材料和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D 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排除。
3.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原卷版)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
内容
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钱穆意在强调该制度()
——摘编自王连旗、包朗《汉朝的西北屯垦战略与边疆安全》
材料二: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对内附“酋领”厚予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
A.为商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B.蕴含了时代统一的必要条件
C.有效减少了战争带来 破坏程度D.得益于工商食官制度的发展
6.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
——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縻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
精品解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设问指向词“旨在”可知,题目侧重考查榷茶制度推出的主要目的,政府旨在控制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且利润高的行业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A项是政府控制茶叶产售的具体措施,排除A项;C项是防止贩茶人与政府争利,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本题只涉及到政府对茶叶的管理,不能说是实现商业管理的法制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唐文宗时实行植茶制度,“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就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组织缉私队伍打击茶叶走私,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如为茶园茶户,只要私卖茶叶百斤以上,便须“杖背”;如捕获有组织武装茶贩的“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这些举措旨在
A.控制茶叶产售各环节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点睛】
14.唐中期以后,工匠由直接在官府服役变为在可以较大范围内纳资代役。政府通过征收未服役工匠上缴的部分绢或钱之类,来作为雇佣其他工匠的开支。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农民赋税负担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后期对工匠服役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工匠可以用实物或者货币来代替服役,这一变化表明唐代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项正确;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发生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显示出唐代等级秩序的变化,排除C项;工匠服役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C.致力于维护平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D.反映早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断提高平民的法律地位,这有利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扩大统治基础,B项正确;提高平民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实现贵族与平民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但并没有改变贵族和平民的身份等级,所以A错误。罗马法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而不是实现社会公平,所以C错误。材料与罗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B项。
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高二历史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1.1.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B.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C. 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下D.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答案】D【解析】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正确,故A项排除。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故B项排除。
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故C项排除。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不符合史实,故D项符合题意。
2.2.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洋过海。
”这番话的实质是德国要()A. 加强与世界的文化联系B.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C. 积极推进殖民扩张政策D. 开展友好的对外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95年和“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德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二号工业强国,其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积极向外侵略扩张,故D正确;ABC均不是本质,故ABC错误.3.3.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这一状况的导火线是()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 三国同盟的形成C. 萨拉热窝事件D. 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联系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C项正确。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于1929年,三国同盟形成于1882年,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D 三项错误。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欧洲君主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国采邑制B、中世纪欧洲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教会的权力受到国王的制约C、新君主国兴起后,开始建立常备军,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D、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曾起过促进作用2、下列关于为君权辩护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引入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马基雅维利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C、霍布斯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D、詹姆士一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君权神授”学说,为君权辩护3、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④法制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4、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A、反对特权等级B、反对君主专制C、主张实行法制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关于孟德思鸠的理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D、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7、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8、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A、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推翻斯图亚特王朝C、确立君主立宪制D、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20世纪70年代初期,汤因比在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就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汤因比在此强调了中华文化的()A.起源的本土性B.很强的包容性C.持久的连续性D.强大的凝聚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可见,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有团结民众,凝聚人心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包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发展阶段的连续特征,排除C项。
故选D项。
2.《礼记·曾子问》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礼记·曲礼》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这说明当时()A.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宗法观念影响社会风俗D.礼乐制度得到严格维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意思是女儿出嫁了,娘家就会连续三个晚上通宵点着蜡烛,以表达对出闺女儿的怀念;“昏礼不贺,人之序也”,意思是儿女结婚,父母衰颓,没有什么可庆贺的。
由此可知,《礼记》中的这些礼节的规定,说明当时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A项正确;《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先秦的礼制、礼仪,“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法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精品解析: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6.下表是中国不同史籍关于“番茄”的部分记载。据此源自推知( )记载出处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西洋传教士把番茄和向日葵的种子带到中国
1617年明代赵函《植品》
“番柿,一名六月……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1621年王象缙《群芳谱》
“合众人喜食西红柿,或生或煮,伴以油醋,或以白糖”
1867年张德彝《再述奇》
4.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 )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 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答案】C
【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手工业破产,被迫来到城市谋生,据材料“,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虽然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综合材料信息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体现出的特点与列强侵华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沿海地区、长江沿岸等地也开放了通商口岸,并非仅局限于东南沿海,排除A项;封建自然经济未能土崩瓦解是半封建社会的表现,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仅有先天不足的原因,还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压迫的原因,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20分)1.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A.拓跋珪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B.前秦瓦解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3. 2016年9月4日夜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
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新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D.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就是希腊的教师,通过他们,文化才开始在希腊出现,他们代替了从前的公众教师,即诗人和史诗朗诵者。
”黑格尔意在强调智者运动()A.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B.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C.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D.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理论5.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以维持社会秩序。
梵语中“雅利安人”是“高贵的人”的意思。
这能够说明()A.人口迁移推动新制度产生B.印度历史进入了列国时代C.印度社会中阶级矛盾尖锐D.新制度适应了印度社会需要6. 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3.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4.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儒家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题卡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请把答案写在题框里)1.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与平民的对立B.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C.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2.“解负令”的内容包括()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因欠债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④释放所有奴隶,并赋予他们雅典公民权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4.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5.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剥削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6.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8.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A.皇室开支巨大B.土地兼并严重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10.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 ②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018年3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雅典的“海岸派”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主要是为了A. 打破贵族的政治专权B. 改变受奴役的状况C. 为工商业发展开辟道路D. 加强雅典的国防实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其主张温和的社会变革是因为要为工商业发展开辟道路,故C 项正确;“海岸派”就属于贵族,不受奴役,故AB项错误;他们的主张和雅典的国防力量无关,故D项错误。
2. 公元前8世纪后,关于雅典经济迅速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雅典农业、手工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③生产技术如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手工业、造船业也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繁荣,故①、②、③都正确,故D正确,ABC都错误。
故选D。
3. 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
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A. 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B. 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C. 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D. 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答案】C【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的规定,第四等级由于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所以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四等级政治地位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四等级交纳赋税太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第四等级拥有财产较少,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
A. 贵族阶层B. 成年男性公民C. 工商业阶层D. 外来移民【答案】B【解析】材料“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反映了古希腊公民的范围有限,限于成年男性自由民,故B正确;古希腊公民并不限于贵族阶层,故A错误;古希腊公民并不限于工商业阶层,故C错误;外来移民没有公民权,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古希腊公民限于成年男性自由民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财产等级制度是对旧制度的猛烈冲击,该制度。
①满足了平民的权利要求②冲击了血缘门第观念③为工商业者阶层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依据④标志着贵族阶层退出政治舞台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解析】财产等级制度主要满足了工商业阶层的权利要求,故①错误;财产等级制度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血缘门第观念,故②正确;这为工商业者阶层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依据,故③正确;当时贵族阶层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故④错误。
故②③组合正确,故项D。
6.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 奴隶主民主政治C. 贵族专制政治D. 平民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于近代确立,A项排除;“实质”应从阶级本质方面考虑,理解其是上层民主,同时注意雅典是一种民主政治,故排除CD项,选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7. 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履亩而税”C. 尽地力之教D. “平籴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项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的税收制度、发展农业的相关措施,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不能起到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排除ABC项;要防止“谷贱”和“谷贵”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在关,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是怎样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1.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把土地与赋税相挂钩。
2.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
3.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4.楚国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
8. 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即鲁国实行“初税亩”税收制度,它的实施实际上是公开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可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增加了的财政收入,但并不是深刻社会影响;最深刻社会影响是社会的变革,即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土地私有制经济兴起,故排除AB项,D项正确,而C项“周天子”之说错误。
正确选项为D。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改革点评:本题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9. 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 加速商品经济发展B. 加强中央集权C. 巩固统一局面D. 为灭六国做好准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措施中的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其可加速高品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易错误选择A项,此外,D项也易错误,因错误认为商鞅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应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并未实现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
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商鞅变法的目的点评:本题应注意重点词“主要目的”及对历史文物的认识,此器具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0. 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 废除井田制B. 建立户籍制C. 推行县制D. 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故C正确;废除井田制与封建官僚制度无关,故A错误;户籍制不属于封建官僚制度,故B错误;统一度量衡与封建官僚制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封建官僚制度开端”,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推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1.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 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C. 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 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使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导致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再从逆向思维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奖励军功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无关”的结论。
12.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
A. 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 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革的出发点C. 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 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答案】C【解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体现了变法的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故A错误;改革的出发点不一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故B错误;策略并不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故D错误。
故选C。
13.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主要包括。
①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②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③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④鲜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矛盾有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故①正确;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也属于当时社会矛盾之一,故②正确;当时各个民族的矛盾也较为尖锐,故③正确;鲜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A。
14.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 阶级矛盾尖锐B. 民族矛盾尖锐C.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 汉族内部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由“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得知这主要反映了北魏当时民族矛盾尖锐。
所以选B。
15. 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B.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C. 提倡鲜卑人说汉话D. 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说明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故A项正确,排除。
孝文帝改革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故C项正确,排除。
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也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6. 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包括①前者属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后者以前者的实施为基础③前者规定土地不得买卖④前者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均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故①错误;租调制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基础,故②正确;均田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故③正确;均田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④正确。
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租调制和均田制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租调制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基础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A. 缓和了民族矛盾B. 发展了经济C. 巩固了封建统治D. 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故D正确;缓和民族矛盾,也有利于民族融合,故A排除;发展了经济,不属于最重要影响,故B错误;巩固了封建统治,也不属于最重要影响,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