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建筑分析-巴塞罗那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合集下载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材质对比叙述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 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 料之间不做过渡性 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 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 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 璃相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梁柱框架体系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角钢支柱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金属饰面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墙体系统
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既分隔又 联系、半封闭半开敞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一、概述1929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建于1929 年。

占地1250 平方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二、建筑赏析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流动空间流线角部入口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短边进入空间进一步划分产生了直接穿越空间以及在其中停留的不同可能。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分隔、引导空间又呈现自身)
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纵横交错,隔而 不断,既分隔又联 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德国馆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 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 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展览 馆所占地段长约50M,宽 约25M。其中包括了一个 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 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 的是这个展览建筑除了建 筑本身和几处桌椅外,没 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 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艺二班 戴超
10209010230
一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 结构前提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
了更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金属饰面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角钢支柱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的墙体系统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石灰华大理石 铺贴的“外墙” (偏于网格外 侧的定位)
严格卡于网格 线上的十字柱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玻璃界面从网 格线向外扩充
退让十字柱的 提那大理石墙 体
退让十字柱 的玻璃“内 墙”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之中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赵兰芬 201316410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 景 特点 空间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 间
清晰的结构体系
主厅 房顶
附属 用房 房顶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 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 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网格加强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镀铬十字钢柱
清晰的结构体系
镀铬十字钢柱
简约、自由、灵活 简单的平板 柱身上下没有变化 光光的板片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 美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 伊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 划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精品课件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2方形元素的重复.
体现在模数上
精品课件
第二部第二分部、分设、设计计要要素素分分析析之之材质几何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几何控制
网格的尺寸与框架结构的跨度有关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网格控制:墙体与网格的关系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等级
按空间开放程 度划分
室内休闲空间 室内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限定
主厅与巴西利卡式教堂平面 布局的对比
精品课件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1921-1933)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美 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伊 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划 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a
13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析之空间形态
N0.5空间形态
轴线 等级
限定
a
15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轴线
主厅与水池轴线平行 主厅与辅房轴线相交于水池上方
a
24
a
25
材质间的对比关系
虚实对比
冷暖对比
明暗对比
玻璃与实墙: 模糊空间界面
围合空间
冷色:空间的沉静 暖色:特殊空间提

a
根据空间收放的变化 选择不同明暗对比的
材质
20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其作品的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的组织原 型. 探讨结构与表 皮的关系、平面的可 能性和材质运用的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的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的影响口
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密斯·凡·德·罗
Barcelona,German Pavilion
a
1
分析提纲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历史与背景 设计要素分析 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完整版)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完整版)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地势:具有坡向, 西高东低。考虑西 边的道路与东边的 广场。
基座最终方案:将建筑作为群组安置于基地之 上,同时限定参观路线。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2方形元素的重复.
体现在模数上
第二部第二分部、分设、设计计要要素素分分析析之之材质几何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 密斯:
基底 协调场地与建筑物的关系
创造新地形, 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 基座设计的推敲过程
基座作为适应并锚固于基地上,只能无可选择的更改其适应性, 有时甚至变成破碎的形状。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表皮与结构骨架的磨合演变
第四部分、总结
密斯后期作品中几何特征、材质表达随着空间和结构的变 化而改变. 但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一个不变的原则, 局部对整体 表达意图的服从。正如密斯所自述的, 这就是设计中的” 结 构” . 或者可以说秩序, 它决定了需要表现和隐藏的内容与方 式, 在其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服务于空间形式的各个物质层 级. 正是这种秩序使统一性和特殊性在其作品中共存。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NO.1基座
•基座概念:
基座来源于西方古典建筑 平均建筑物的重量与大片基底上,增加建筑的 稳定性和坚固性
使建筑物与场地结合成一体
始让步于纪念性的表达。
( 1 9 33 - 1 9 50 )
密斯经历的项目 规模进一步扩大, 多为公共筑. 其 中相当一部分为 高层建筑. 其平 面回归到对称中, 恢复到辛克尔的 传统中, 纪念性 在其作品中得到 充分体现。
( 1 9 250 - 1 9 67 )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空间意图与结构关系的转变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水平方向
1 、网格控制
严格的网格
精确实现

巴塞罗那德国馆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 密斯:
基底 协调场地与建筑物的关系
创造新地形, 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基座设计的推敲过程
基座作为适应并锚固于基地上,只能无可选择的更改其适应性, 有时甚至变成破碎的形状。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N0.5空间形态
轴线 等级
限定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轴线
主厅与水池轴线平行 主厅与辅房轴线相交于水池上方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等级
按空间开放程 度划分
室内休闲空间 室内开放空间
室外空间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空间形态
围合空间
冷色:空间的沉静 暖色:特殊空间提

根据空间收放的变化 选择不同明暗对比的
材质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其作品的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的组织原 型. 探讨结构与表 皮的关系、平面的可 能性和材质运用的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的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的影响口
LOGO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水平面与垂直面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结构
NO.3结构
梁柱框架结构
工字钢梁骨架 泰罗尼亚拱枝
附加钢梁 十字立柱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NO.1基座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目 录
• 历史背景 • 建筑特点 • 设计理念 • 文化影响 • 当前状况与保护 •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01 历史背景
西班牙内战与二战时期
西班牙内战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发生了一 场由共和党和法西斯势力之间的内战 ,德国馆的建设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 景紧密相关。
二战时期
设计师还通过种植室内植物、设置水景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室内与室外的联系和 互动。这些设计元素不仅美化了展馆内部的环境,还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和提高 参展者的舒适度。
对未来的展望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对未来 的展望。设计师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 和材料,如大面积的玻璃窗、钢结构 等,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潜力。
设计师利用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例如,利用自然光在室内形成的阴影和光斑,以及通过 反射和折射产生的光影效果,使展馆内部的空间更加生动 和有趣。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和大面 积的玻璃窗,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使参展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美 景。
价值评估
巴塞罗那德国馆不仅具有建筑美学价值,还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重要见证。该馆对于 理解20世纪初期的建筑思潮、艺术风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德国馆被视为巴塞罗那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
06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官方网站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图片集 巴塞罗那德国馆历史背景介绍
保存状况评估
德国馆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在长时间内 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维护。尽管存在 一些自然磨损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细微 损害,但整体而言,该建筑仍保持着 相当完整的原始状态。

设计原理作业——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原理作业——巴塞罗那德国馆

以结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 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厌的多
“少就是多”
•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 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 is more ”,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 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 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 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 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 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分隔、引导空间又呈现自身)
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纵横交错,隔而 不断,既分隔又联 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一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 结构前提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 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 伟大财富。
密斯早期是提倡现代建筑的主将,主张建筑必须具有 时代性,他在1919-1921年提出的钢和玻璃摩天大楼方 案具体反映了这个特点。他认为今天的建造方法必须工 业化,而它是一个材料问题,他找到了他认可的工业化 新材料,即钢和玻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是光 亮式的玻璃摩天楼在50年代以后成为当代世界最流行的 一种风格......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pptx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pptx
仅属于水平流动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流动开放的空间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了更 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做过渡性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璃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水平伸展的构图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打消盒子的联想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有关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有关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Fair)L.密斯·范·德·罗设计,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 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人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

设计师在该馆在空间处理上,采用灵巧的划分空间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包含着有限,以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剖析 ppt课件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剖析  ppt课件

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
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和绿色的,这些不同颜
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
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整个 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 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
考究。
ppt课件
21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1:2以及1:3矩形,黄金分割矩形(接近2:3的矩形),在
水平面的定位上,很多都能以这些比例为证书的形状加
以解释,相比之下垂直墙体的定位则相互复杂和自由。
ppt课件
24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材质分析: 展馆体形简单,去掉附
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 文理和质感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 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它由一个主厅、 两间附属用房 两片水池、几 道围墙组成。
ppt课件
8
密斯在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方案构思来自于荷兰的风格派及俄国的构 成主义的影响,也就是平面组织遵循纯粹形态构成的原则,用一种纯形式的语言 来表达密斯的思想,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构成在前,密斯思想的表达在后。德 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 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用新的p材pt课料件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一、概述1929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建于1929 年。

占地1250 平方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二、建筑赏析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流动空间流线角部入口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短边进入空间进一步划分产生了直接穿越空间以及在其中停留的不同可能。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本身就是展览品。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石灰华大理石 铺贴的“外墙” (偏于网格外 侧的定位)
严格卡于网格 线上的十字柱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玻璃界面从网 格线向外扩充
退让十字柱的 提那大理石墙 体
退让十字柱 的玻璃“内 墙”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之中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运用空间表达的重要元素——材质 ,对比叙述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密斯 德国馆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
房间的意向彻底消失
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墙体得以全部独立出来。 空间形体上贯通于流动, 空间界面上的材质、色彩及反射塑造氛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高贵光滑的材质
罗马石灰华大理石 缟玛瑙石
古绿大理石 阿尔卑斯绿大理石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高贵光滑的材质
雕像 池底黑色玻璃
刻花玻璃 清玻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4.建筑理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建筑理论的集中体现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德国馆
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
密斯·凡·德·罗
Barcelona,German Pavilion
分析提纲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历史与背景 设计要素分析 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总结
第一部分:历史与背景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以其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洁的 细部处理获得了成功。它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对现代建筑却产生了如同 经典似的广泛影响。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NO.1基座
•基座概念:
基座来源于西方古典建筑 平均建筑物的重量与大片基底上,增加建筑的 稳定性和坚固性
使建筑物与场地结合成一体
1933年以前 空间形式的表现强调形成流动空
间的实体要素与空间本身。 结构表现只建立在空间需求的基 础上, 甚至连起结构作用的钢柱 也被作为空间要素进行装扮
1933年之后 结构和空间不再是服从和被服从关
系. 而是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 结构的形式成为表现空间纪念性不 可或缺的因素, 设计中的各方面 也随空间的净化而简化, 一切设 计问题被囊括在简单纯净的方盒子 中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表皮与结构骨架的磨合演变
第四部分、总结
密斯后期作品中几何特征、材质表达随着空间和结构的变 化而改变. 但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一个不变的原则, 局部对整体 表达意图的服从。正如密斯所自述的, 这就是设计中的” 结 构” . 或者可以说秩序, 它决定了需要表现和隐藏的内容与方 式, 在其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服务于空间形式的各个物质层 级. 正是这种秩序使统一性和特殊性在其作品中共存。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镀铬十字钢柱
清晰的结构体系
镀铬十字钢柱
简约、自由、灵活 简单的平板 柱身上下没有变化 光光的板片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 间
清晰的结构体系
主厅 房顶
附属 用房 房顶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材质对比叙述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 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
仅属于水平流动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流动开放的空间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二十世纪中期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包浩斯第三任校长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 (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二十世纪中期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包浩斯第三任校长
Less is more 细节就是上帝
• 一方面是在建设艺术造型上,这就是净化建造形式,使之成 为不具有任何多余东西,只是由直线,直角,长方形与长方 体组成的几何构型图; • 另一方面,精确与严谨的施工,选材与对材料颜色,质感与 纹路的精心暴露,却使造型显得更加明晰精致纯净与高贵, 具有百看不厌的形式美。 • 密斯的建筑大多是矩形的,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 性强,表现出理性的特点 。
北立面
南立面
平面图
方形元素的重复
在处理字形横截面
挑檐
有机玻璃
材料本身的材质
巴塞罗那椅
少 女 雕 像
Barcelona Pavilion
巴塞罗那德国馆
密斯·范·德·罗
• • • •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 1908-1911年间 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一起工作 1937年移居美国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
1908-1911年间 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一起工作
1937年移居美国
• •
• • • • •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 (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