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

合集下载

破蛹羽化而成仙,蝴蝶意象在古代文学之中的形成与发展

破蛹羽化而成仙,蝴蝶意象在古代文学之中的形成与发展

破蛹羽化而成仙,蝴蝶意象在古代文学之中的形成与发展导语:蝴蝶作为一种非常美丽的昆虫,经常出现在花丛中,所以很早以前就进入了古人的视野。

而且在很多古代壁画中都可以找到。

作为一个真实的东西,它出现在古人创造的文化中,所以它一定是这个文化的组成部分。

所以蝴蝶在古代一定有特定的含义。

从古人写的诗词歌赋中多次提到蝴蝶,不难看出蝴蝶在古代已经成为一种意象。

同时,蝴蝶意象不同于许多意象,它的意义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增加。

如同自然界中的蝴蝶一样,蝴蝶意象充满了神秘感。

从蝴蝶意象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一、蝴蝶意象的出现1、从自然界到文化界的转变现实中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很难脱离自然,进入相对空灵的文化世界。

现实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文化可以把一个东西定格在永恒,这就是现实中的东西和文化中的东西的区别。

当现实中的事物进入文化领域,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蝴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无外乎就是将现实之中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就可以让现实之中的事物在文化领域得到应用从而彻底转化为文化的一部分。

蝴蝶原本就是自然界中比较美丽的存在,不同品种的蝴蝶所展现出来的美也不尽相同。

所谓"饱暖思淫欲",因此,这种美丽的事物很快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

蝴蝶给蝴蝶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其实很简单,因为自然界的蝴蝶大多出现在花中,本身就很美,所以古人看到蝴蝶就会联想到香花和美好的事物。

用古代人对蝴蝶的印象,说明蝴蝶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促成了蝴蝶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

2、春秋时期的梦蝶意象随着蝴蝶文化意义的出现,文化界出现了很多关于蝴蝶的文化作品。

无论在诗歌、陶瓷还是绘画艺术上,都能找到蝴蝶的身影,这也促成了蝴蝶意象雏形的出现。

但这个形象的原型太模糊,不具有代表性,最早的代表性蝴蝶形象应该出现在春秋时期。

庄子因为周朝的覆灭,原有的统一思想格局被打破。

许多新思想的出现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争鸣时代。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摘要:一、蝴蝶双飞诗词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二、蝴蝶双飞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三、蝴蝶双飞诗词的情感寓意及象征意义四、蝴蝶双飞诗词在文学艺术中的影响和价值正文: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蝴蝶就以其优美的形态和翩翩舞姿成为诗人和画家们热衷描绘的对象。

在诗词中,蝴蝶双飞成为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期许。

一、蝴蝶双飞诗词的起源与历史背景蝴蝶双飞诗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诗经》中有“蝶蝶其飞”的描绘。

汉代以后,蝴蝶双飞逐渐成为诗歌中的一个独立主题。

尤其到了唐宋时期,蝴蝶双飞诗词达到了创作的高峰,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相继问世。

二、蝴蝶双飞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蝴蝶双飞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首先,蝴蝶双飞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诗人们通过蝴蝶双飞的描绘,传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其次,蝴蝶双飞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蝴蝶的翩翩飞舞,象征着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心灵。

三、蝴蝶双飞诗词的情感寓意及象征意义蝴蝶双飞诗词在情感寓意和象征意义上具有多元性。

从爱情的忠贞不渝,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再到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都可以在蝴蝶双飞的描绘中找到。

此外,蝴蝶双飞还寓意着生命的蜕变与升华,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

四、蝴蝶双飞诗词在文学艺术中的影响和价值蝴蝶双飞诗词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还为后世诗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绘画、音乐、戏曲等领域,蝴蝶双飞也成为了广泛应用的题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蝴蝶 诗词鉴赏

蝴蝶 诗词鉴赏

蝴蝶诗词鉴赏蝴蝶,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以其优美的身姿、绚烂的色彩和飘逸的飞舞姿态,成为了众多诗人笔下的灵感之源。

蝴蝶在诗词中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爱情、自由、美好等。

下面,我将以几首著名的蝴蝶诗词为例,进行鉴赏。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的蝴蝶描写:“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在这首诗中,蝴蝶并未直接出现,但通过“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一描绘,我们可以想象到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美景。

这种间接的描绘手法,既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接下来,我们来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中的蝴蝶意象:“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用了庄子的“蝴蝶梦”典故,将蝴蝶与梦境、与年华的流逝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和感慨。

这种运用典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再来看宋代诗人张耒的《海州道中》中的蝴蝶描绘:“悠悠小蝶飞豆花,晚随黄雀过人家。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蝴蝶在豆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景,以及它随黄雀飞入农家的画面。

这种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得蝴蝶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蝴蝶在诗词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意象。

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诗人们表达了对爱情、自由、美好等主题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人们也通过蝴蝶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这些蝴蝶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
“夫象者,出意者也”,睿哲的古人,为尽其意,多寻象以观,以赋形取譬来阐发幽微含蓄,变化多端,难以扑捉之情感,故意象很早就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一个审美元素。

蝴蝶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的意象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先秦散文,到汉魏诗赋,到唐宋诗词,直至明清小说,蝴蝶翩跹进哲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一路在成长,发展,丰富着。

作为一种象征物,古典文学中的蝴蝶意象将自身的生物属性与自然风物,与人的审美心态,与社会的文化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蝴蝶丰富的文化特质,从中较典型地反映出了其承载着文人的情浓意远、国人的温柔博爱、浪漫热情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的多情易感,苦难坚韧的执着精神,体现了国人的精神风貌、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现出人情与人性的美。

鉴于如此丰富的美学和文化特质,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亟待探讨发掘。

本文试图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从蝴蝶意象生成的文化背景出发,以时代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人情风物为切入点,梳理出各个时代对蝴蝶意象的引用情况和意义传载,厘清蝴蝶意象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庄周梦蝶,梁祝化蝶,花蝶之恋等经典蝴蝶意象的审美分析,剖析出其承载的人们对自由、美丽、爱情等美好的向往与追寻。

从蝶梦,蝶化的质态转变中挖掘人们对生命有限的忧惧思考和对生命永恒的终极追求。

最终探讨古典文化的蝴蝶意蕴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以及对天人合一,文化传承、生活点缀等的人文关怀。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
蝶意象
李商隐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首以蝴蝶为主题的诗歌,充满了秋天的感伤和凉意。

诗歌中的蝴蝶意象,反映了李商隐诗人对自己遭遇小人陋室、绝望窘境的悲凉情绪。

“蝴蝶穿花影,翩翩起舞落”,李商隐把蝴蝶的舞蹈比喻为一个穿花衣的小女孩,描绘出一幅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体现了蝴蝶舞蹈的活力和灵动,又像一个小女孩在清秋夜里打扮起舞,这一幅画面把李商隐窘境中的悲哀心情和空灵又浪漫的秋夜融为一体,使诗歌情节得以完整。

“穿花影,翩翩起舞落”,蝴蝶用自己翩翩起舞的身姿,把李商隐的窘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蝴蝶似乎在抒发诗人遭遇小人陋室、绝望窘境的悲凉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悲痛之情。

“花中搔首见,似乎在说什么”,蝴蝶在花中搔首,似乎在为诗人诉说自己的悲哀,抒发出诗人挫败感和无助感,又带有一种空灵又浪漫的凉意。

“失意花落去,影碎人消瘦”,这里蝴蝶的形象很容易勾起诗人无助的悲伤,蝴蝶的影碎也把李商隐的悲凉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象征着诗人的失意和消瘦,又像人们失去爱情时的悲伤和凉意。

总之,李商隐诗歌中的蝴蝶意象,是其表达悲凉情绪的重要手段,它体现出一种空灵又浪漫的凉意,也把李商隐诗人对自己遭遇小人陋室、绝望窘境的悲凉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虽然以蝴蝶为主题,但是诗人以蝴蝶的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悲凉情绪,表达出一种空灵又浪漫的凉意,使得李商隐的诗作更加丰富和细腻。

「诗词鉴赏」蝴蝶飞舞的春天,关于蝴蝶的古诗词,值得收藏

「诗词鉴赏」蝴蝶飞舞的春天,关于蝴蝶的古诗词,值得收藏

「诗词鉴赏」蝴蝶飞舞的春天,关于蝴蝶的古诗词,值得收藏蝴蝶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翩翩起舞,为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蝴蝶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美好和自由。

下面是一些关于蝴蝶的古诗词,它们描绘了蝴蝶飞舞的景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收藏。

1.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 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3. 高观国《少年游·草》:“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软衬飞燕羽,轻袅挂蛛丝,落花飞絮。

酒痕香渍,愁态睡,烟雨晴晖。

凭阑向暖,隔岸送春,春去有来时。


4. 马子严《倦寻芳》:“乱红狼借飞满地,多情更把,秋千系。

年年长是阻归期,水远山遥春欲暮。

问春抵死曾知否,花前月下,此情谁诉。

拟托行云寄语,因风犹隔重云。

”。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蝴蝶双飞的文化内涵1.蝴蝶与爱情的象征意义2.蝴蝶双飞在诗词中的表达三、蝴蝶双飞诗词的情感体现1.表现爱情的真挚与执着2.表现诗人的抒情与寄托四、结语正文【引言】自古以来,蝴蝶因其美丽的形象和独特的生态习性,成为文人墨客笔端的常客。

其中,“蝴蝶双飞”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被广泛运用,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本文将对蝴蝶双飞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蝴蝶双飞的文化内涵】1.蝴蝶与爱情的象征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蝴蝶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蝴蝶的形象美丽、飘逸,犹如翩翩起舞的仙子,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在诗词中,蝴蝶双飞往往寓意着恋人间真挚、执着的爱情。

2.蝴蝶双飞在诗词中的表达在古代诗词中,蝴蝶双飞作为一种经典的意象,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许多诗人以蝴蝶双飞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诗经·小雅·信南山》、《长恨歌》等。

【蝴蝶双飞诗词的情感体现】1.表现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在诗词中,蝴蝶双飞常常用来表现爱情的真挚与执着。

诗人通过对蝴蝶双飞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执着追求。

例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是以蝴蝶双飞的形象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2.表现诗人的抒情与寄托除了表现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外,蝴蝶双飞诗词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抒发。

诗人通过对蝴蝶双飞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寓意着自己的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

如《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就是以蝴蝶双飞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结语】总之,蝴蝶双飞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通过对蝴蝶双飞的描绘,诗人们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执着追求,以及情感的寄托和抒发。

幽人为尔凭窗久,可爱深黄爱浅黄,盘点古诗词中的蝴蝶

幽人为尔凭窗久,可爱深黄爱浅黄,盘点古诗词中的蝴蝶

幽人为尔凭窗久,可爱深黄爱浅黄,盘点古诗词中的蝴蝶蝴蝶最早在文人的作品中出现,就是在庄子的《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成了家喻户晓的典故。

蝴蝶在古诗词中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就是从庄周梦蝶中衍生出来的,代表了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

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其二:因为蝴蝶双双出现在花丛之中,所以蝴蝶也成为爱情的象征。

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蝶。

其三:蝴蝶的生命短暂,因此又有韶华易逝的感慨,比如:莺愁蝶倦晚芳时。

其四:就是蝴蝶自由自在的飞舞,有时会成为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比如;留连戏蝶时时舞,儿童急走追黄蝶。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蝶宋-----释行海三三两两舞春喧,玉翅香须更可怜。

拂草寻花情未定,又随风絮过秋千。

蝶宋-----陆游庭下幽花取次香,飞飞小谍占年光。

幽人为尔凭窗久,可爱深黄爱浅黄。

万蝶花宋-----苏辙谁唱残春蝶恋花,一团粉翅压枝斜。

美人欲向钗头插,又恐惊飞鬓似鸦。

蛱蝶宋-----姜特立水上蜻蜓木上蝉,醯鸡飞舞瓮中天。

如何尔独多情思,结得千花百卉缘。

蝴蝶宋-----戴表元春山处处客思家,淡日村烟酒旆斜。

蝴蝶不知人事别,绕廧间弄紫藤花。

蝴蝶飞唐-----李贺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蝶宋-----黄庚随风粉翅太轻狂,夜宿花房春梦香。

栩栩不知身是梦,又将魂梦化蒙庄。

试析唐诗中的蝴蝶意象

试析唐诗中的蝴蝶意象

试析唐诗中的蝴蝶意象
李志磊;金华亮
【期刊名称】《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1)001
【摘要】在唐代,蝴蝶作为特殊的意象,频频进入诗人的诗歌创作之中.凭借众多诗人及其诗歌作品的影响,虚幻的梦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真挚爱情的象征,人生的苦闷、迷茫、失落、感伤,时光短暂的哀叹等成为蝴蝶意象的基本内核.究其缘由,蝴蝶意象积淀成为丰富文化内涵的事物有其内在的原因.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李志磊;金华亮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新诗中的蝴蝶意象 [J], 张新
2.试析唐游侠诗中侠之形象塑造 [J], 严正道;杨道富
3.试析宋诗中的“二十四桥月”意象 [J], 聂雅文
4.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论唐诗中的槿花意象 [J], 申琪
5.试析唐代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以逐臣别诗中“柳”意象的匮乏为观照点[J], 程建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

蝴蝶双飞诗词情感表达蝴蝶双飞,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是一种浪漫的情感表达。

在古代的诗词中,蝴蝶常常被用来比喻爱情,它们的双飞更是象征着两个人心灵的交融和情感的升华。

古人常说:“蝴蝶双飞,情意绵绵。

”这句话道出了蝴蝶双飞所蕴含的浓浓情感。

蝴蝶是一种美丽而娇小的昆虫,它们的翅膀上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色彩,给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感觉。

当两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时,它们的翅膀轻轻地碰触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情感。

这种细腻而温柔的动作,让人不禁想起了爱情中的那种甜蜜和温馨。

蝴蝶双飞的情感表达不仅仅体现在诗词中,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

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两个恋人手牵着手,一起漫步在花园里。

突然,一只蝴蝶从花丛中飞出,它们的目光同时被吸引,仿佛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心灵在这一刻相互交融,仿佛蝴蝶的翅膀在他们之间轻轻地拍动着。

这种情感的交流不需要言语,只需要眼神和微笑,就足以表达出彼此的爱意和情感。

蝴蝶双飞的情感表达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蝴蝶为题材,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蝴蝶双飞去,蜂蜜满林香。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芬芳。

除了诗词,蝴蝶双飞的情感表达也可以在绘画中找到。

中国画中常常出现蝴蝶的形象,它们的翅膀上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色彩,给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画家们通过绘画,将蝴蝶的形象与爱情的情感相结合,表达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明代画家唐寅的《蝴蝶图》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场景,给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感觉。

这幅画作不仅仅是对蝴蝶的描绘,更是对于爱情的表达和追求。

蝴蝶双飞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美丽而浪漫的方式,它不仅仅是对于爱情的表达,更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当我们看到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时,不妨停下脚步,用心感受它们的美丽和自由。

探析我国古代诗文里的蝴蝶意象与其中的中国传统思想

探析我国古代诗文里的蝴蝶意象与其中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写蝴蝶 已经拟人化 地写 出心灵上 的衷情 了 。这 不啻 于 由 此开启 了后世诗歌 以蝴蝶歌 咏爱情 的源头 。
代鼻 , 其交以须”① 。蝴蝶作 为大 自然 中的一 种美 丽 、 弱小
的飞翔 昆虫 , 为人们在生活 中常见 。蝴蝶这个 意象和 中国文 化也很有缘分 , 它一直受到 中国古代 文人 墨客 的青睐 。蝴蝶
其中四首描绘 的都是 日常生活 中所 常见 的蝴蝶 。其 中有 名 的《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 一诗 中有句 :八 月蝴蝶来 , “ 双飞西 园草 。感此伤妾心 , 坐愁 红颜老 。这 里 的蝴蝶 意象 , 颇具 ” 也
爱情意味 了。 还要指 出的是 , 晚唐诗人李 商 隐的很多 流传 千
张 嘉佳 , 繁 萍 孔
( 内蒙古 大学 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2 ) 1 00
[ 摘
要 ) 中国诗文里 , 在 蝴蝶这个意象 自庄周“ 蝴蝶 梦” 之后就得 到 了广泛的运 用。它可以代 表 自由、 美
丽和 爱情 , 可以是人 生莫测 变幻和理 想无情幻灭的典故 , 却也象征着死亡 与灵魂 。西方文学著作里时 , 它动 其

我国古代诗文里的蝴蝶意象
( ) 一 自由 美 丽 的 代 名 词
蝶已作 为 自由恋爱 的象征运用。
关于蝴蝶的诗歌佳作, 古来有 50 余首, 00 其中, 北宋谢
逸就有 3 0 , 0 首 时人呼为谢蝴蝶 。蝴蝶 的意象在 唐诗 中蔚为
天才 的李 白留传 至今 的诗作 中 , 及蝴蝶 的共 有 五首 , 涉
情, 寻找心理上 的补偿 , 向来 是 中国文人 在现 实世 界 中遭 这
受打击 后 , 常会 采 用 的一 种 做 法。这 里 的 “ ” 除 了起 通 怨 , “ 的作用 以外 , 刺” 另一个 意思 , 就是君子在 道不得行 , 到挫 遭

解读古诗文中蝴蝶意象蝴蝶诗百首

解读古诗文中蝴蝶意象蝴蝶诗百首

解读古诗文中蝴蝶意象蝴蝶诗百首甘谷列蝴蝶是一种美丽、弱小的飞翔昆虫,为古来今往人们在生活中平常所见。

它在中国古文中最早出现于《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庄周梦见化为蝴蝶,自己栩栩如生就像一只蝴蝶一样,自己觉得很舒畅满意,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过了一会突然觉醒,茫茫然发现自己是庄周本人。

真不知道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和蝴蝶,肯定是有分别、有分隔的。

那么,这一件事就称之为“物化”(“物化”译成现代文即是“物我同一”)。

从此,蝴蝶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就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成了一个永恒的命题: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这一个命题是一个哲学命题,它道出了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外物的关系,有时候是同在的,同一的,人与物不分,此之谓物化,即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那么,这个“同一”和“合一”的中介,不是“移情”便是“做梦”。

而“庄周梦蝶”这里的中介是“做梦”。

而梦,依照弗洛伊德的解梦学说,是人的内心的潜意识的体现,那么庄周做梦梦见了蝴蝶,并且变成了“自喻适志”的蝴蝶,也分明是他内心逍遥、物化思想的流露和体现,分明是他超尘出世、向往自由的隐喻。

只不过是庄周还不仅仅止于此,他还要进一步提问:“究竟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这就进一步提出了人与外物(即人与世界)相遇的命题了。

它可以分成两个小命题:一是人的物化,也就是人的自然物化;二是物的人化,物的自然人化。

这两个相依相成的命题,在庄周的疑问中一疑就成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和美学命题。

庄周提出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之后,蝴蝶的意象便在古诗文中隐匿去了,没有人再提,也没有人注意,这一隐就隐去了八百多年。

《诗经》中没有只字提及蝴蝶,《楚辞》中也没有提及蝴蝶,先秦歌谣也没有,《左传》、《战国策》和《史记》也都没有,古诗十九首也没有(倒是出现了鸳鸯),三曹也没有写过,竹林七贤也没有写过,甚至连归隐的陶渊明也没有写过,擅写山水诗的谢灵运也没有写过,直到南朝宋时的鲍照(?~466),才在其《拟行难路之六》里提到了“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直到这里才重新出现了一个“蝶”字,也就是重新出现了蝴蝶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蝴蝶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蝴蝶意象

【诗艺花蹊】古典诗词中的蝴蝶意象一、忠贞爱情的代表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二(郎骑竹马来)》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此诗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妻子见到青苔、秋叶、蝴蝶而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渴望丈夫早日归来;这里用蝴蝶的双宿双飞的特质来映射出妻子渴望与丈夫如蝴蝶般双宿双飞的愿望,也反映出妻子对丈夫的忠贞爱情。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诗中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来描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抒发往事如烟,爱情无常的感慨。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

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酒宴上的美丽的女子。

上片写酒宴初见的第一印象,是静态写意。

“双蝶绣罗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绣双蝶的罗裙,这表明她步态轻盈曼妙,罗裙飘飘,双蝶似随之翩然飞舞。

下片写对此女子美态、神韵的特殊印象,是动态传神。

特别是“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二句意象新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深味。

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色满园的美景,彩蝶绕着花瓣流连忘返,它们随性的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花旁的小路上,还有清脆啼鸣的黄莺,“自在”是黄莺的状态,也是是诗人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景色还是诗人都给人一种怡然自得、自由闲适的情境。

钱起《衡门春夜》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

你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李商隐诗中的蝴蝶

你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李商隐诗中的蝴蝶

你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李商隐诗中的蝴蝶蝴蝶是一种神奇的昆虫,从略显丑陋的蛹到美到炫目的蝶,其变化之大令人称奇。

蝴蝶自古以来即与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早在战国时代就作为一种象征,进入文学作品,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

李商隐以蝶为标题的诗很多,蝴蝶在他的诗中频繁出现,这其中究竟蕴含其内心的怎样的隐秘和个性特征呢?李商隐以“蝶”为标题的诗共五首,抄录如下:蝶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蝶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蝶三首其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

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

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蝶三首其二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

蝶三首其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见我佯羞频照影,不知身属冶游郎。

蝶飞来绣户阴,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轻涂汉殿金。

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

除了五首直接以“蝶”命题的五首之外,另有近三十首诗均涉及“蝶”的形象,兹抄录诗句如下: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

(《柳》)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

(《属疾》)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

(《蝇蝶鸡麝鸶凤等成篇》)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无题二首其二》)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晓起》)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

(《清河》)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即日》)屏缘蝶留粉,窗油蜂印黄。

(《赠子直花下》)空馀双蝶舞,竟绝一人来。

(《小园独酌》)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俳谐》)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秋日晚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二月二日》)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当句有对》)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与蝴蝶有关的古诗词

与蝴蝶有关的古诗词

与蝴蝶有关的古诗词1. 蝴蝶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蝴蝶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自古以来就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蝴蝶往往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首蝴蝶相关的古诗词,用以展示蝴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2.《青蝶》——晏殊青蝶衔刀去,凌波微步过青梅。

万水千山只等闲,一片东风先得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青蝶飞舞的场景,青蝶轻盈地飞越青梅之间,行走于万水千山之间。

作者通过描写,表达了对青蝶自由无拘束的向往之情。

3.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王昌龄泪湿罗衣脂粉满,倚阑干、沾泪看花残。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闲。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词人用蝴蝶恋花的意象描绘了红颜薄命的现实。

脆弱而短暂的花开,如同青春美貌,徒留泪水和凋零。

作者通过蝴蝶与花的对比,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

4. 蝶舞飞扬的寓意在古代文化中,蝴蝶的舞动常常被赋予积极向上的寓意。

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常常被认为预示着吉祥和福气的到来。

以下是蝴蝶舞动的寓意句子的有序列表:•蝴蝶翩翩起舞,预示着幸福和快乐。

•蝴蝶的飞舞象征着希望的孕育和期待的实现。

•蝴蝶舞动的翅膀象征着美好的人生。

•蝴蝶的舞蹈将人们带入童话般的梦境中。

•蝴蝶飞舞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寓意丰富的场景,蝴蝶作为词中的隐喻,象征着年轻女子。

蝴蝶随着风雨飘摇不定,正如年轻女子的命运常常转变无常。

卷帘人意指爱人,作者问卷帘人,海棠是否还在原地等候,卷帘人告诉作者应是绿肥红瘦。

通过蝴蝶和海棠的描绘,作者表达了青春易逝和爱情无常的主题。

6. 蝴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蝴蝶作为一种昆虫,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然而,中西方文化对蝴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蝴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的有序列表:中文: - 蝴蝶通常被赋予美丽和自由的象征意义。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的审美类别及其艺术表现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的审美类别及其艺术表现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3期总第416期作者简介:袁凤英(1971-),女,山东日照人,硕士,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的审美类别及其艺术表现袁凤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摘要:蝴蝶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特有的文学审美特征,而此类审美意义又因其文化内涵展现出民族特色的一面,这与欧美日韩文学作品中的蝴蝶意象有着极大的不同。

关键词院蝴蝶审美意象比较文学作品中的蝴蝶,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完成了它的蜕变,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自然物而存在,而是与我国古代社会现实、文人的人格修养以及审美情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的审美类别及其艺术表现展开分析,并结合与欧美日韩文学作品中的蝴蝶意象的比较,来分析归纳揭示中国古代蝴蝶意象的审美特质。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蝴蝶的丰富含义蝶是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很多著名的诗人词人都在作品中提到过蝴蝶。

写及蝴蝶的诗词,李白有5首,杜甫有6首,李商隐31首,谢逸300首,汪莘6首,秦观6首,贺铸7首,毛滂词16首,黄庭坚26首,这些还只是不完全统计的例子,也不包括他们众多以“蝶恋花”或“祝英台近”等为题的作品。

我国的咏蝶诗词不胜枚举,文人们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去寻求其多层次的意蕴,以寄托自己的各种感情,使得蝴蝶的象征意义极为丰富,而这些象征义之间相互关联也相互对立,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古人情感和联想的丰富多彩。

下面来看文学作品中写蝶所表达的审美意义。

(一)快乐闲适或伤感劳苦具有快乐象征义的咏蝶诗大多基于对蝴蝶的美丽外观和自在飞舞的自然属性的描摹。

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派欢腾绚丽、生机盎然的美好图景。

杜牧《洛中二首》“风吹柳带摇清绿,蝶绕花枝恋暖香”,王建《春来曲》“光风暾暾蝶宛宛,绕树气匝枝柯软”,王勃《对酒春园作》“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王曼霏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蝴蝶"这个意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倾向.它往往是与失意、感伤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中,蝴蝶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他的许多诗里都提到了"蝴蝶",本文试对这些"蝴蝶"意象浅作分析,透过这些意象,我们能看到的,是诗人心酸、无奈的感叹.
【总页数】1页(P8)
【作者】王曼霏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蝴蝶"意象的继承和变体发展——作比《蝴蝶君》和《蝴蝶夫人》二剧 [J], 何晓丹
2.蝴蝶.蝴蝶效应.蝴蝶梦--由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想到的 [J], 徐晓岚
3.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 [J], 王曼霏
4.悲怆的美永恒的爱——析《永远的蝴蝶》中的“蝴蝶”意象 [J], 黄亚卓;
5.蝴蝶梦后的成长——解读经典影片《蝴蝶梦》 [J], 张宇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词赏析之彩蝶

古诗词赏析之彩蝶

古诗词赏析之彩蝶---------------------------------------古诗词赏析之彩蝶【诗词展示】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鉴赏品读】蝴蝶,自然界的美丽精灵,它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彩色双翼,可以飞往它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自古以来,“蝴蝶”就被诗文大家们赋予了自由浪漫的意象特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这样写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句话就写出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态特征,同时,也把我们带回到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童年之中。

而本诗所描写的则是诗人漫步郊野时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春天,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绵延不断地向远方逶迤飘去。

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从冬眠中醒来的青蛙,它们尽情地欢叫着。

“翠”字点出了春日里的麦色,同时也带出了季节明显的特征,把新苗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斜”字则照应“风来”,点出春风徐徐吹拂,麦陇泛起绿波的生动图景。

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到了田野的勃勃生机。

全诗的点睛之笔在于后两句。

三、四两句,诗人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色彩,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类的思想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于沉醉花丛,流连不去。

“烂醉”一词,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美好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了蝴蝶追逐春色时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其实,岂止是蝴蝶“烂醉”,诗人也已陶然醉矣。

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而导致的。

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之色,耳听新蛙之声,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

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显示出诗人对春日野景的陶醉无穷的心境特征。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则是情感的抒发。

李商隐诗中的“蝶”意象

李商隐诗中的“蝶”意象

第 1 期
邬骊旦 , 等: 李 商 隐 诗 中 的“ 蝶” 意象
关注, 前者借 瑟声之迷幻 , 取‘ 庄 生梦蝶 ’ 变幻 迷乱之意 , 喻 己抱负成虚 、 功 名蹭 蹬 , 以彼其 才 , 又 似非终 身抑 郁 下僚 者 , 天为 之抑人为之也 , 言付之成寐 ; 后 者谓 己之壮 心雄 图及 伤时忧 国 、 感 伤身世 之情均托 之哀怨 凄 断之 诗歌, 如望帝化 鹃以 自哀也 。  ̄ [ 1 ] ( p 1 5 8 6 ) 此外, 李商 隐又在 多处表达该 主题 : 战功 高后数 文章 , 怜我秋斋 梦蝴蝶 。( 《 偶成 转韵 七十二 句赠 四同舍 》 ) l 】 n ∞
作为 艺术 意象 的“ 蝶” 大量 出现在唐人诗 歌 中, ② 其 中又 以李商 隐最 为突 出 。李 商 隐诗 中共 有 3 6首 直接 出现“ 蝶” ( 其 中 四首 以“ 蝶” 为题 ) , 列 唐人之冠 。在这 3 6 首诗 中 , 多次 出现 了“ 庄 蝶” 、 “ 韩蝶” 等意象 , 这 分别指 涉 了“ 庄 周梦蝶” 、 “ 韩凭夫妇化 蝶” 这两个“ 蝶” 意象的最初历 史形态 , 因此 我们 就姑 且 以“ 梦蝶 ” 和“ 化 蝶” 为两 个核 心主题 , 对李商 隐诗 中“ 蝶” 意象 的表现作 一探究 。
飘零 的处境 , 进而含蓄却 又强烈地批判整个 不公 的政 治现实 。
李 商隐正是这样 一位怀抱理想 , 却又在宦海 中沉浮 的孤苦 文人 。他 以敏锐 的感触 体验周 围世界 , 对周遭 的一切莫不 多情 , 采取 以情 串联意象建构 系统 的独特方式 , 来传达 自身对现实 的深情 锐感 。
李商 隐在生命末期 慨华年之易迈 , 借 锦瑟 以发端 : “ 即达若庄 生 , 亦迷 蝴蝶 ; 魂 为杜宇 , 犹托春 心 。沧海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绪论 (2)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 (3)(一)忠贞爱情的代表 (3)(二)灵魂与死亡的象征 (4)(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 (6)(四)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的哀叹 (7)二、唐人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 (9)(一)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蝴蝶意象的濡染 (9)(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在中国诗文中,蝴蝶这一文学意象自庄周提出的“蝴蝶梦”之后,便广泛的运用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

特别是在唐代,凭着唐代诗人对蝴蝶文化的汲取与继承并延伸扩展,使忠贞爱情的代表,灵魂与死亡的象征,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等成为蝴蝶意象的基本内核,本文将通过前代文人对蝴蝶意象内涵的濡染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来分析唐人对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

关键词:唐诗;蝴蝶;意象;审美情趣AbstractIn China prose, after the butterfly as special image from a "butterfly dream",widely used in the poet's poetry. Especially in Tang Dynasty, with the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butterfly culture and inherit and extended, on behalf of the faithful love, the soul and the symbol of death, desire and pursuit of freedom, sad and life ephemeral world, become the basic kernel butterfly image, investigate its reason, the former literati to butterfly imag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alit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esthetic interest.Keywords:Tang Poetry; Butterfly; Image; Aesthetic taste绪论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意象”对心的强调和关照,使我国古代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而刺激了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蝴蝶一直为中国艺术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

蝴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蝴蝶意象在外国作品中则很少见到,自庄子提出的“梦蝶”后,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

国内的研究大多偏向蝴蝶意象的情感蕴含和蝴蝶意象的产生,也就是从蝴蝶的形体与生命形式来解释蝴蝶意象的产生与情感蕴含。

例如蒋向艳的《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两个文化涵义》,而庄子最初的蝴蝶意象至今还是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例如刘文英的《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

仅次于庄子的便是李商隐以“爱情”为主的蝴蝶意象的研究以及唐代与近代诗人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研究。

例如吴晶的《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和张新的《新诗中的蝴蝶意象》,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从对蝴蝶意象的分析来折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历史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思想。

本论文主要对唐诗中出现的蝴蝶意象进行分类,整理出在唐代诗人对蝴蝶赋予的主要意象,从而理解唐代盛行的蝴蝶意象对至今的影响与蝴蝶某些意象的固化。

在中国文学史中,蝴蝶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而广受诗人们的喜爱。

在诗中蝴蝶超越了作为昆虫本身的含义,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诗意存在,也就是成为了特定的象征符号。

经文人长期的渲染和文化积淀,至唐朝,蝴蝶意象成为特定的情感载体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顶峰,承载着更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古诗词中的一个范畴;从艺术角度而言,古典诗词中的蕴含就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意象就有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结合了形象和感情意蕴。

①蝴蝶一直为中国文学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

蝴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庄子提出的“梦蝶”后,蝴蝶意象便在古诗文中隐匿去了,这一隐就隐去了八百多年。

直到南宋的鲍照,才重新又关注到蝴蝶意象。

而蝴蝶意象出现最多的是在唐代时期,最具代表的诗人是李商隐,他在《锦瑟》一诗中直接化入庄周梦蝶的典故,和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庄子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呼应。

至此,蝴蝶的意象在中国唐代诗文中得到了延伸和升华,也就是说,蝴蝶意象在唐代的诗人和诗文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展示。

而在唐代诗人对蝴蝶意象的运用中,“爱情”、“灵魂”、“自由”、“人生感叹”这些意象成为了常用的蝴蝶意象。

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

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蝴蝶意象的运用最鼎盛时期是唐朝。

在我粗略考略中,大唐诗人中涉及蝴蝶或体现蝴蝶意象的有479首代表性的诗作,蝴蝶意象多彩纷呈,从蝴蝶意象所体现的内涵来看,唐诗中的蝴蝶意象有如下几类:(一)忠贞爱情的代表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人们对事物总追求着一种永恒与一份执着,也是对忠贞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而蝴蝶便成全了人们的这一向往。

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蝶是美好的,能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双宿双飞直至死亡,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

这种一生的坚持与不变是一种①沈鸿.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上),2008:56.执着,以致这一属性暗合的文人的心理,故生发成独特的意象固化下来,代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

李白现存的诗作中, 涉及蝴蝶的共有五首,其中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二( 郎骑竹马来)》一诗中“八月蝴蝶来, 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

”①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妻子见到青苔、秋叶、蝴蝶而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渴望丈夫早日归来;这里用蝴蝶的双宿双飞的特质来映射出妻子渴望与丈夫如蝴蝶般双宿双飞的愿望,也反映出妻子为丈夫“坐等红颜老”的忠贞爱情。

还要指出擅长爱情诗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他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中运用的蝴蝶意象大多与爱情有关,如:李商隐的《蜂》诗中“青陵粉蝶休离恨, 长定相逢二月中。

”②用“青陵粉蝶”喻妻子王氏,嘱咐其不必离恨重重,期望在二月春暖花开之日,彼此重逢,以此诠释彼此间真挚的爱情。

刘希夷的《公子行》诗中“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③诗人把蝴蝶和鸳鸯引入诗中,用昆虫与水鸟的结合来比喻公子和艺伎的相爱,双方互相对爱情的盟誓,愿像蝴蝶般双宿双飞,像千年古树般永不变心,这誓言是坚贞的。

自李商隐后, 蝴蝶成为爱情的专用意象的代表更为确定了。

(二)灵魂与死亡的象征在许多作品中的人死后变化成为蝴蝶,蝴蝶之所以可以象征死亡,一个原因是蝴蝶轻盈又会飞翔,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灵魂的特点,蝴蝶是灵魂的象征,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蝴蝶意象在中国古文中最早出现于《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①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6.②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39.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①这里, 蝴蝶成了梦幻的象征, 充满了迷离奇幻、飘然灵动的色彩,这是庄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对死亡的领悟;在庄周心目中, 活着未必胜过死亡,死亡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 显然蝴蝶是最适合表达这一意象的意思。

由于庄子开创“蝴蝶梦”这一意象的典型性,使得后世诗人在作品中常常借鉴。

有受庄子影响的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中“空馀蝴蝶梦,迢递故山归。

”②这里的“蝴蝶梦”也借鉴了庄子梦蝶的虚幻梦境,正如“人事等浮游,朝暮不自由,打破世界蝴蝶梦价格休。

”③比喻虚幻之事、迷离之事。

张祜在《题真娘墓( 在虎丘西寺内)》里有“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时归。

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

翠发朝云在,青娥夜月微。

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

”④借用了庄子的经典“蝴蝶梦”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感慨, 相对于庄子少了几分洒脱, 更多的是一种感伤与哀叹。

白居易的《秋蝶》中“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⑤傍晚的凉风吹散了美好的景象,瑟瑟秋风,不仅“吹”落了秋花,也“吹”落了蝴蝶,这是一种伤感的画面,也是一种对生命的顿悟;“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白丈松。

”⑥世间万物各有其主,也各适其天。

秋蝶有秋蝶的归处,仙鹤有仙鹤的栖居。

这是对死亡的顿悟。

人死后,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或者其他的东西,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十分普通的轮回观念,特别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观念就越来越深入人心。

之所以把蝴蝶与灵魂联系在一起,也与蝴蝶的生理特征有关;蝴蝶属于完全变态昆①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巴蜀书社,1998:15.②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316.③张兵.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5.④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10.⑤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431.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次蜕变,每次蜕变都是一次重生和撕心裂肺的疼痛。

世人感叹蝴蝶展翅翩跹的美丽,实际上是从蝴蝶破茧而出、振翼飞翔的大痛快、大超脱中找到抵御生死的信念,在痛苦生命边缘一旦进入再生的循环,便可获得重生。

或许蝴蝶由蛹成蝶, 由蠕动到飞翔陨落的一生经历让古代人感到好奇并怦然心动, 由此认为翩跹的蝴蝶与人们所相信不死的灵魂转世投胎后的永恒飘摇有极相似之处, 从而形成形象互渗和物化。

也可以代表着一种超脱、唯美、而脆弱的性格。

这种化蝶的文化意识在古代就十分流行, 是一种轮回观念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这种寄托表达人们所崇尚灵魂不死的“永恒”。

(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蝴蝶栖息于花丛、草木之间,随风飞扬,闻香而至,饿即食、累即歇,自由蹁跹,无拘无束,使人体味到回归大自然的逍遥自在。

也可能是蝴蝶扇动羽翅乘风而飞的轻柔姿态与悠然神态,使人觉得对蝴蝶的悠游自在是渴慕而不可及的,人们会从这里得到某种联想,特别是当感情受到压制时,对蝴蝶无拘无束的行为更加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