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轮虫的培养
原生动物及其他大型生物 原生动物
鞭毛虫(滴虫 Monas和波豆虫Bodo)
纤毛虫(游仆虫Euplotes 和尾丝虫Uronema) 原生动物的增加,一方面消耗有益轮虫增殖的细菌, 另方面又与轮虫竞争生存空间,对轮虫的增殖非常 不利。
太阳虫(Oxnerella maritima):分泌毒物刺杀轮虫。 其他大型生物
被甲前端 被甲后端 被甲后 被甲形状 被甲长( µ) 棘刺 (对) 棘刺 (对) 端开口
2
1
园钝形 椭圆形 300-350
3
0
园钝形 宽钝形 190-240
3
0
腹面三角形 椭圆形 S: 80-180
背面正方形
L:196-250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
呼吸:靠纤毛打动的水流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脑(咽上N节)和咽下N节 各器官。
另外:眼点(红色)、背触手和侧触手(刺毛为 应激反应)。
生殖系统:
雌体:卵巢(卵黄腺) 输卵管 泄殖腔 肛门。 雄体:发达的精巢和阴茎,遇到雌性就交配。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萼花臂 尾轮虫
壶状臂 尾轮虫
褶皱臂 尾轮虫
投喂方法 称重后放150-200目筛绢袋中,浸泡几分钟后利用 手搓滤,或采用搅拌机匀浆后,均匀泼洒池中, 由于面包酵母不耐盐,应采取多次投喂。可用定 时水泵进行投喂。
混合投喂 用微藻(30%-50%)和面包酵母(50%-70%)混 合投喂是一种规范化的投喂技术。
1、外部结构
被甲:透明、前缘有片状棘(背面6个、腹面4个); ❖轮盘部:由棒状突、纤毛环(打动水流)和触毛(感觉
作用)组成; 足部:足趾、足腺;与头部均能缩进。
教学课件:第二章-轮虫动物门
• 轮虫动物门概述 • 轮虫动物门的形态特征 • 轮虫动物门的生活习性 • 轮虫动物门的应用价值 • 轮虫动物门与其他动物门的比较
01
轮虫动物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轮虫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门,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环境中,由微小至中等大 小的轮虫动物组成。
特点
轮虫动物门动物具有高度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如淡水、咸水、土壤和腐败物 中。它们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种类为雌 雄同体。
轮虫的生长过程包括卵、幼虫、 成虫等阶段,不同阶段的轮虫具 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生活史
部分轮虫种类具有复杂的生活史 ,包括休眠卵、多期幼虫等阶段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04
轮虫动物门的应用价值
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轮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 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
用。
轮虫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能够 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轮虫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轮虫 具有不同的食性,如植食性、肉食 性、杂食性等。
营养需求
轮虫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等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繁 殖。
繁殖与生长
有性生殖
轮虫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 繁殖,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无性生殖
部分轮虫种类具有无性生殖的 能力,通过分裂或出芽的方式 繁殖。
生长过程
呼吸方式
节肢动物门通常通过气孔或鳃进行呼吸,而轮虫动物门则通过体表 进行呼吸。
THANKS
感谢观看
软体动物门主要生活在海洋、淡水或陆地上,而 轮虫动物门则主要生活在淡水或咸水环境中。
运动方式
软体动物门通常通过肌肉收缩或水流进行运动, 而轮虫动物门则通过纤毛运动进行移动。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脂肪* 蛋白质/脂肪** ng/个(干重)
富含DHA的强化剂短时强化 163±13 100 2.3 1.4 331±13
蛋白质强化剂短时强化 238±44 165 2.6 1.8 502±33
*蛋白质按N×6.25计算;**蛋白质按氨基酸总和计算。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但不出现在 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群之一,也是 淡水池塘主要培养种类之一 。
褶皱臂尾轮虫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m,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 个。轮虫有一个尾,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趾, 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雄性个体小, 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 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
卵(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大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 持续时间6.7d。
非混交雌体、非混交卵
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 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
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 倍体的卵称为非混交卵。
轮虫的休眠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 后,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 此轮虫为非混交雌体 。
轮虫概述 一、轮虫
生物饵料应用概述
二、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通常称为L-型轮虫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轮虫PPT演示课件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10眠卵孵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5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咀嚼器位 于其中,用于磨碎食物。咀嚼器构造复杂,其 基本构造是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
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
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轮虫生活史分为:* 单性生殖阶段* 两性生殖阶段* 休眠阶段。
3、生活史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
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新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如何培养和保存轮虫,是繁殖小丑鱼的一个关键。
培养轮虫,一般是用小球藻培育,小球藻可以买成品的,也不贵。
还可以自己培养(另外专题介绍),用酵母菌培养轮虫一定要强化,否则小丑成活率很低。
下面是用小球藻培育轮虫的经验。
一、轮虫种苗的获得轮虫种苗可以从轮虫卵或活体轮虫获得。
初次可以从渔友那取得种苗,也可从淘宝商家购买,一般一套(轮虫、小球藻、营养液)100元左右。
二、轮虫的有关知识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雌性个体大,长约0.04-2毫米,多数不超过0.5毫米。
常见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体长为239μm ±36μm。
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其产卵间隔小于4小时,每只雌性成体平均产卵21个,产卵持续6-7天。
产出的卵挂在成体尾足基部,待发育成小轮虫后才破卵壳。
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如饥饿、密度过高(>200个/毫升)、水温低、缺氧、水质(盐度、PH、水温)突变等,雄性个体出现,然后雌雄交配产生休眠卵(也称冬卵),休眠卵比夏卵大,卵壳厚,一端有个空隙,可长期保存。
生存温度为5-40℃,适宜温度为25-35℃,繁殖临界水温10℃。
温度高繁殖快但会降低轮虫的品质,温度过低会影响轮虫的繁殖。
生存盐度为2-50‰,适宜盐度10-30‰,最适盐度18‰,比重1.016,盐度高繁殖慢,盐度低繁殖快,但不适应盐度的突然变化,否则会很快大量死亡。
适宜光照4400-10000LX,可促进单胞藻和光合细菌生长。
太强或太弱都会抑制繁殖。
适宜溶氧为1.5mg/l以上即可,耐力强。
适宜种群密度为100-200个/毫升,密度大,则卵少、繁殖慢;密度小,则卵多、繁殖快。
种群密度过高容易大量死亡。
适宜水质为pH=7-8,,氨氮含量小于2.1μmol/dm3。
过低的pH和过高的氨氮量对轮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轮虫饵料为φ25μ以下(最好φ15μ以下),包括细菌、酵母类、单胞藻(小球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
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
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变成完全不产卵。
繁殖持续时间为6.7d.需精卵(未受精冬卵,混交卵):当外界环境恶劣不适宜轮虫生存时,如温度突变、种群密度过高、pH和DO剧变、食物的种类改变、食物不足等,种群开始出现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需精卵(混交卵),个体较小,只有夏卵一半大,透明,数目多。
休眠卵(冬卵):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冬卵)。
褶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长130 μm,宽88 μm,约为雌体成体体积的60%,卵壳厚,卵的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休眠卵可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待外界环境条件适合时,休眠卵萌发成新的非混交雌体,进入新一轮单性生殖。
轮虫的发育轮虫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胚胎发育期:即卵的发育时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
原生动物轮虫 ppt课件
3. 分布:从大类分布而言
•肉足虫纲: 变形虫目淡、海水均有。 有壳目和太阳虫目主要生活在淡水中。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生活在高盐度海水
中。 纤毛虫纲:三目均有海产种类,但主要分 布于淡水水域。
21
4. 经济意义
•a. 饵料作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种类是鱼、虾、 贝类等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b. 水质指标:如豆形虫、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 钟虫等出现在极脏的腐败死水中,而有机质较为丰 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则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 游仆虫,毛尖虫等原生动物。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ຫໍສະໝຸດ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5
(二) 辐足虫亚纲 Actionpoda
56
太阳虫目Heliozoa
• 体呈球形,无外壳,伪足放射状,具坚硬 的原生质轴丝,轴丝能放出毒质,麻醉小 动物,从而捕食之。原生质还能分泌骨针, 骨针的形状和位置常用作分类依据。繁殖 为二分法或出芽法。
• 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喜生活于富有藻类的 清水中,多为漂浮种类。
36
表壳虫属
Arcella
体外具几丁质外壳。壳由 细胞本身分泌的薄膜硬化而 成。壳口开口于腹面中央。 壳的颜色初为淡黄色,长成 后转黄褐色或深褐色,壳上 有蜂窝状刻纹。伪足叶状、 指状或丝状分枝。
淡水静止小水体经常出现。
37
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 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 pH:较高的pH培养轮虫时,其混交雌体产生的百分
率相对较高。
11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13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全300-350µm,宽180-195µ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生物饵料课件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01012
一、轮虫种的分离
• 1、采样:用网目为120 μm浮游生物网采样。 • 2、去除较大个体浮游生物:用300 μm筛网
去除较大动物与杂质。
• 3、静止:使轮虫浮游水面,用纱布或滤纸
吸取。
• 4、解剖镜下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吸管吸取。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一)休眠卵的萌发形式 零星萌发形式:指轮虫的休眠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围内,轮虫都能正常繁殖,适宜光照范围88-200 μmol/(m2·s)。萼花臂尾轮虫光照强度在2-240 μmol/(m2·s)范围内,对轮虫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因 此,光照强度对轮虫种群增长影响效果与种的属性 有关。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均能正
• pH: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在pH4.5-
11.5的范围内可以萌发。pH8时休眠卵孵化时间最短。
• 溶氧: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正常萌
发的临界氧量0.3mg/L.
3、休眠卵形成时的食物与环境状况及其对萌 发率的影响
• 休眠卵形成时的母体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对轮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 第三节轮虫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轮虫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历史
• 1960年,日本Ito发现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作为仔鱼饵料的价值,并进行大量培 养技术的探索。1967年,Hirata和Mori发展面包 酵母是轮虫的适合饵料,至70年代在轮虫培养占 面包酵母被广泛使用。
食物、盐度和pH值等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期、生
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第四章 轮虫的培养(一)
180~195mm,中间一对前突起 长70~120mm,后突起长10~ 45mm •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 但不出现在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 群之一,也是淡水池塘主us plicatilis)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 被甲长196~240mm,宽 152~202mm
•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 水水体,最适宜的生活环 境是沼泽和池塘等小型水 体 • 适应于有机质多的水体, 常在池塘等环境大量繁殖 形成优势种群,是淡水池 塘培养的主要种类之一
萼花臂尾轮虫(Bracionus calyciflorus)
• 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 m,通常称为L-型轮 虫 •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
广泛
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
• 个体较小,被甲长117~162m,
宽100~121m,称为S型轮虫
• 圆形臂尾轮虫是热带种类 ,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
---
---
可
可
有休 眠期 两性 世代
单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单性 世代
两性 世代
五、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
• 受品系、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
–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 –培养条件好,寿命长;培养条件差,寿命短
–i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
• 我国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d~
• 夏卵孵化成小轮虫的时间,在30℃时只需6h~ 18h。 • 小轮虫发育成成虫所需的时间,在水温25℃时只 需0.5d~1.5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轮虫生物学
一、分类
欧美国家:袋形动物门,轮虫纲、真轮毛虫 亚纲、 单生殖巢上目、臂尾 轮虫 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我国分为:轮虫门,单生殖巢纲,游泳目,臂 尾 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培养种类: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L型 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S型 壶状臂尾轮虫(B. bennini) 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 钩状狭甲轮虫( Colurella uncinata):小型。
被甲前端 被甲后端 棘刺 (对) 棘刺 (对)
2 3 3 1 0 0
被甲后 端开口
园钝形 园钝形 腹面三角形 背面正方形
被甲形状
被甲长( µ )
椭圆形 宽钝形 椭圆形
300-350 190-240 S: 80-180 L:196-250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
S型轮虫( B. rotundiformis ):100-190um,适合 较高水温下培养;有两个亚种,SS型(高盐)、 SM型(低盐)。
L型轮虫( B. plicatilis ):140-290um,适合较低水 温下培养的,广盐性种类。
四、生殖习性
单性生殖 即孤雌生殖,某些水生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雌性个体产生的卵无需受精直接发育成雌性小个 体,如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至今,褶皱臂尾轮虫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
(三)应用情况
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育 中应用。
(四)存在问题
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开发轮虫高密度培养系统; 选育、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如:100um小轮虫和500-1000um大轮虫;
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 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生活史
二、形态特点
轮虫的三大特征 轮 盘:摄食、运动; 咀嚼器:磨碎食物; 原肾管:肾的雏形,内有焰细胞。 雌雄异体、异形 雌性:常见,大小196-250×150-202um,结构完整; 雄性:少见,个体小:80-130um,结构简单,只 有轮盘、精巢和阴茎,不摄食;只在不良 环境下看见出现,游泳快,只为了交配。
在不良环境下,如饥饿、缺氧、密度过高、种
群本身产生化学物质累积和生态环境(水温、盐 度、PH等)突变等,非需精卵→混交雌体→混交卵 → 休眠卵(冬卵)。
夏卵 非需精卵,壳薄而 光滑,卵形,个体小;长 56-130µ ,宽48-96 µ ,挂在 母体上,2-14个。 冬卵(休眠卵) 需精卵 受精 冬卵。 壳厚,个体大,弓形,卵 一端有较大空隙,卵黄呈 橘红色长约130µ ,宽88µ , 不挂卵。
糠虾、颤蚓、黄粉虫、沙蚕。 个体大小:
颤蚓、沙蚕、糠虾>黄粉虫>卤虫成体>桡足类> 枝角类>卤虫幼体>轮虫>牡蛎担轮幼虫和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
四、轮虫的概况 (一)轮虫特点
生命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宜, 易培养。
(二)简史 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仔鱼饵料的
价值,并进行大量培养技术的探索;1964年日本开 始大量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1965年Hirata and Mori发现面包酵母是轮虫的合适饵 料;70年代广泛使用面包酵母;随后发现酵母轮虫 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造成仔鱼大量 死亡。因此研究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我国60年代初,傅素宝等(1962)研究壶状臂
尾轮虫;70-80年代,解承林、郑严、王育、何 进金、何连金、张道南、陈世杰等研究褶皱臂 尾轮虫; 小轮虫品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低温 轮虫品系(15℃,张学武); 生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和应用。
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大轮虫品系、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卵 (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持 续时间6.7d。
有性生殖 即混交生殖,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混交雌 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需精卵)。 若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不与雄体交配,不论以后有 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若混交雌体交配了,混交卵受精,精和卵结合为 双倍体的受精卵,再形成壳厚的休眠卵。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
第一节 生物饵料的应用概述
一、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轮虫:S、L、M型,有鳍鱼类开口饵料; 卤虫:幼体和成体,商品化; 枝角类:大部分淡水种; 桡足类:海水种;
呼吸:靠纤毛打动的水流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脑(咽上N节)和咽下N节
各器官。 另外:眼点(红色)、背触手和侧触手(刺毛为 应激反应)。
生殖系统:
雌体:卵巢(卵黄腺) 输卵管 泄殖腔 肛门。 雄体:发达的精巢和阴茎,遇到雌性就交配。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萼花臂 尾轮虫 壶状臂 尾轮虫 褶皱臂 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Brachionus urceus
矩形龟甲轮虫 螺形龟甲轮虫
龟甲轮虫 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 Synchaeta
旋轮虫 Philodina
晶囊轮虫 Asplanchna
三、轮虫的变异
水温变化、饵料质量和培养密度等是引起 轮虫形态和大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外部结构
被甲:透明、前缘有片状棘(背面6个、腹面4个); 轮盘部:由棒状突、纤毛环(打动水流)和触毛(感觉 作用)组成; 足部:足趾、足腺;与头部均能缩进。
2、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口(漏斗状) 口腔 咀嚼器 食道(短) 胃(大,消化腺1对) 肠 泄殖腔
肛门 排泄系统:原肾管(焰细胞) 膀胱 泄殖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