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培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部结构
被甲:透明、前缘有片状棘(背面6个、腹面4个); 轮盘部:由棒状突、纤毛环(打动水流)和触毛(感觉 作用)组成; 足部:足趾、足腺;与头部均能缩进。
2、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口(漏斗状) 口腔 咀嚼器 食道(短) 胃(大,消化腺1对) 肠 泄殖腔
肛门 排泄系统:原肾管(焰细胞) 膀胱 泄殖腔
糠虾、颤蚓、黄粉虫、沙蚕。 个体大小:
颤蚓、沙蚕、糠虾>黄粉虫>卤虫成体>桡足类> 枝角类>卤虫幼体>轮虫>牡蛎担轮幼虫和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
四、轮虫的概况 (一)轮虫特点
生命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宜, 易培养。
(二)简史 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仔鱼饵料的
价值,并进行大量培养技术的探索;1964年日本开 始大量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1965年Hirata and Mori发现面包酵母是轮虫的合适饵 料;70年代广泛使用面包酵母;随后发现酵母轮虫 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造成仔鱼大量 死亡。因此研究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生活史
第二节 轮虫生物学
一、分类
欧美国家:袋形动物门,轮虫纲、真轮毛虫 亚纲、 单生殖巢上目、臂尾 轮虫 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我国分为:轮虫门,单生殖巢纲,游泳目,臂 尾 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培养种类: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L型 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S型 壶状臂尾轮虫(B. bennini) 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 钩状狭甲轮虫( Colurella uncinata):小型。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卵 (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大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持 续时间6.7d。
有性生殖 即混交生殖,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混交雌 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需精卵)。 若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不与雄体交配,不论以后有 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若混交雌体交配了,混交卵受精,精和卵结合为 双倍体的受精卵,再形成壳厚的休眠卵。
在不良环境下,如饥饿、缺氧、密度过高、种
群本身产生化学物质累积和生态环境(水温、盐 度、PH等)突变等,非需精卵→混交雌体→混交卵 → 休眠卵(冬卵)。
夏卵 非需精卵,壳薄而 光滑,卵形,个体小;长 56-130µ ,宽48-96 µ ,挂在 母体上,2-14个。 冬卵(休眠卵) 需精卵 受精 冬卵。 壳厚,个体大,弓形,卵 一端有较大空隙,卵黄呈 橘红色长约130µ ,宽88µ , 不挂卵。
呼吸:靠纤毛打动的水流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脑(咽上N节)和咽下N节
各器官。 另外:眼点(红色)、背触手和侧触手(刺毛为 应激反应)。
生殖系统:
雌体:卵巢(卵黄腺) 输卵管 泄殖腔 肛门。 雄体:发达的精巢和阴茎,遇到雌性就交配。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萼花臂 尾轮虫 壶状臂 尾轮虫 褶皱臂 尾轮虫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
第一节 生物饵料的应用概述
一、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轮虫:S、L、M型,有鳍鱼类开口饵料; 卤虫:幼体和成体,商品化; 枝角类:大部分淡水种; 桡足类:海水种;
壶状臂尾轮虫 Brachionus urceus
矩形龟甲轮虫 螺形龟甲轮虫
龟甲轮虫 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 Synchaeta
旋轮虫 Pຫໍສະໝຸດ Baiduilodina
晶囊轮虫 Asplanchna
三、轮虫的变异
水温变化、饵料质量和培养密度等是引起 轮虫形态和大小变化的主要原因。
至今,褶皱臂尾轮虫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
(三)应用情况
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育 中应用。
(四)存在问题
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开发轮虫高密度培养系统; 选育、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如:100um小轮虫和500-1000um大轮虫;
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 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我国60年代初,傅素宝等(1962)研究壶状臂
尾轮虫;70-80年代,解承林、郑严、王育、何 进金、何连金、张道南、陈世杰等研究褶皱臂 尾轮虫; 小轮虫品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低温 轮虫品系(15℃,张学武); 生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培养和应用。
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大轮虫品系、
二、形态特点
轮虫的三大特征 轮 盘:摄食、运动; 咀嚼器:磨碎食物; 原肾管:肾的雏形,内有焰细胞。 雌雄异体、异形 雌性:常见,大小196-250×150-202um,结构完整; 雄性:少见,个体小:80-130um,结构简单,只 有轮盘、精巢和阴茎,不摄食;只在不良 环境下看见出现,游泳快,只为了交配。
被甲前端 被甲后端 棘刺 (对) 棘刺 (对)
2 3 3 1 0 0
被甲后 端开口
园钝形 园钝形 腹面三角形 背面正方形
被甲形状
被甲长( µ )
椭圆形 宽钝形 椭圆形
300-350 190-240 S: 80-180 L:196-250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
S型轮虫( B. rotundiformis ):100-190um,适合 较高水温下培养;有两个亚种,SS型(高盐)、 SM型(低盐)。
L型轮虫( B. plicatilis ):140-290um,适合较低水 温下培养的,广盐性种类。
四、生殖习性
单性生殖 即孤雌生殖,某些水生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雌性个体产生的卵无需受精直接发育成雌性小个 体,如轮虫、枝角类,卤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