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评定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1)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先天性或姿势性的足弓低平或消失,足内侧纵 弓变低,距骨向前、内和下方移位,跟骨向下和旋前,足舟骨粗隆四陷,腓骨 长、短肌和伸趾肌短缩,胫后肌和趾长屈肌拉长。表现为患足外翻,站立、行 走时足弓塌陷、容易出现疲乏或疼痛。平足可以分为僵硬的平足和可屈性平足 两类,僵硬的平足在结构上是畸形,内侧纵弓在非负重体位、足趾站立和正常 负重情况下均不存 在;可屈性平足是内侧纵弓在负重时缺如,扁平足在行走蹬 地时,足弓缓冲作用差,行走动作比较僵硬,不适宜跑步运动。
(一)脊髓反射:是脑桥下 1/3 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它 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 反应在 2 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 2 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 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二)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 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既与头和 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关。在出生后前 4~6 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 6 个月的儿童 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人体形态评定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 院
康复教研室
爪形趾
拇外翻
下肢异常姿势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1.肌肉、韧带失平衡 2.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3.继发性功能障碍 4.诱发疼痛
第三节 体格、体型评定(实训课内容) 一、常用体表标志点
(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 :头顶最高点 2.颈点 :第七颈椎棘突 3.胸中点 : 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 :第五腰椎棘突后端
垂,上腹角(两侧肋骨之间形成的夹角)<90°。瘦长型的人容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 • 矮胖型(超力型):与瘦长型相反。体格粗壮,颈、四肢粗短,肌肉发达,肩平,
胸廓宽阔,上腹角>90°。矮胖型人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 均匀型(正力型):身体各部分结构匀称适中,上腹角90°左右。一般正常人多为此
体型。 此外,常用的体型评定方法还有柯里顿评分标准、体型评价表、三角形体型评价法 等。相比较而言,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和国内临床体型分类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通过 对比判断,可以较清楚地判断出人体所属的类型。
第一节 概述
2.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4)身体成分评定
身体成分是指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等身体的组成成分。身体成 分评定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定,包括体脂和皮脂测定。常用以 下方法对人体脂肪成分作间接测定。 1)水中称重法:又称密度测量法(金标准),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将个体完全 沉入水中,再测量排出的水量,身体重量与体积相除,即可得到比重。再根据 比重之相对体脂百分比得出体脂率。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行难度高,不适宜临床常规使用。
不同性别年龄段体脂率表
性别 男性
女性
年龄 30岁以下 30岁以上 30岁以下 30岁以上
体态评估标准
体态评估标准
体态评估标准是评估人体姿势和形态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人体各个部位和整体结构的平衡、协调和美观。
以下是对体态评估标准的简要介绍。
一、头颈姿势
头颈姿势应该保持自然挺直,与身体轴线一致,无侧屈或扭转现象。
头部应保持水平,与地面平行,眼睛直视前方,不出现斜视或偏头现象。
二、肩部姿势
肩部应保持自然放松,无耸肩、塌肩或高低肩现象。
双肩应等高,与身体轴线一致,无倾斜或扭曲现象。
三、胸部姿势
胸部应保持挺拔,无含胸、驼背或胸廓畸形现象。
胸部肌肉应保持放松,呼吸自然,无憋气或呼吸困难现象。
四、背部姿势
背部应保持挺直,无弯曲、驼背或侧弯现象。
背部肌肉应保持放松,无过度紧张或
僵硬现象。
五、腰部姿势
腰部应保持自然挺直,无过度前凸或后凸现象。
腰部肌肉应保持放松,无过度紧张或僵硬现象。
六、骨盆姿势
骨盆应保持稳定,无倾斜或扭曲现象。
骨盆肌肉应保持放松,无过度紧张或僵硬现象。
七、下肢姿势
下肢应保持自然放松,无O型腿、X型腿或长短腿现象。
膝关节应保持稳定,无弯曲或扭曲现象。
踝关节应保持稳定,无内外翻现象。
总之,体态评估标准是评估人体姿势和形态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人体各个部位和整体结构的平衡、协调和美观。
通过体态评估,可以发现身体姿势和形态上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形态评定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人体形态评定在医学、体育、康复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了解人体生长发育、 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形态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和计算法等,其中测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 法之一。
人体形态评定在肥胖、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 用,同时也可以用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指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03
对于某些测量项目,如身高、体重等,可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数据清洗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统计分析
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均值、标准差 、百分比等。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被评定者的形态特征进行科学解释,提供 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感谢观看
人体形态评定的意义
健康评估
运动指导
人体形态评定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健 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形态评定可以指导个体进行针对性的 运动训练,改善体型和身体组成成分,提 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康复治疗
美学研究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人体形态评定可以评 估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为制定康复 计划提供依据,促进患者康复。
使用测量工具对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评估身 体形态和肥胖程度。
身体成分分析
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核磁共振法等手段,测量身体水分、脂肪、肌肉等成分的 比例,评估身体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摄影法
01
02
03
正面摄影
拍摄身体正面的照片,观 察身体部位的外形、轮廓 和比例,评估是否存在畸 形或异常。
人体形态评定-完整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趋势
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 体形态评定将更加精准、便捷和智能化,同 时还将涉及到更多的生物标志物和遗传信息。
人体形态评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测量方法 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个体差异的识别和处理等。此外,随 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加强,如何在保障 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人体形态评定也是未 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人体形态学采用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进 行研究,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测量和统计分析 ,揭示人体形态结构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
人体形态学主要研究人体骨骼、肌肉、 脂肪等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人体姿势 、体型、身体比例等方面的特征。
人体测量学基础
测量内容
人体测量学是研究人体尺寸和形状的学科,主要测量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的长度、宽度、 围度、角度等。
06 面部形态评定
面部形态组成及特点
01
02
03
面部轮廓
由额骨、颧骨、上颌骨、 下颌骨等骨骼结构组成, 决定面部的基本形状。
五官分布
眼、耳、鼻、口等五官在 面部的位置及相互间的比 例关系,影响面部的美观 度。
皮肤质地
面部皮肤的色泽、弹性、 紧致度等,反映个体的生 理年龄和健康状况。
面部形态测量方法
身体围度与曲线评价标准
身体围度评价标准
根据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身体围度评价标准。一般来 说,身体围度在正常范围内且比例协调 的人被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形态。
VS
身体曲线评价标准
身体曲线的评价标准因文化和个人审美差 异而异。一般来说,具有明显曲线变化且 比例协调的身体被认为具有吸引力。同时 ,健康的身体形态也是评价身体曲线的重 要因素之一。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2.体格评定 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 来表示。 3.体型评定 谢尔顿体型分类法
谢尔顿体型分类法
体型
体型类型
气质类型
内胚层
肥胖型:身体圆胖、头大、颈短 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 部粗壮,四肢短粗。
内脏紧张型
中胚层
健壮型:身体高大魁伟,肌肉结 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 身体有一定线条。
异常姿势的影响
肌肉和韧带失衡 1 诱发疼痛 4
2 关节负重增加和 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
3碍
体格评定
是对人体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 等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1. 检查项目要有针对性 2.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3. 向被测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 适应仪器测量时应对仪器进行校正 5. 被测者衣着宽松,被测部位充分暴露 6. 双侧对比。 7. 严格记录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1.侧面观 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骨盆后倾、骨盆前倾、膝过伸、膝屈曲。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2.后面观 头部倾斜 肩下垂 肩内外旋 脊柱侧弯 骨盆侧方倾斜 骨盆旋转 足弓异常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前面观
○ 头下颌不对成 ○ 锁骨和其他关节
不对成 ○ 髋内外旋 ○ 膝内外翻 ○ 胫骨内外旋 ○ 拇外翻 ○ 爪形趾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学习目标
掌握
人体形态评定的临床意 义和操作技术,并能根 据结果判断其是否存在 发育障碍。
熟悉
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 体质指数、肢体长度、 肢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学习重难 点
重点
2人体形态评定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头围: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正常成人头围约为 54-58厘米。胎儿头围为32-34厘米。
颈围:喉结
躯干围度测量
胸围: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正常人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
腹围: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男性>85cm,女性 >80cm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west/hip ratio,WHR):正常男子为0.85~0.90,女子为0.75~0.80
身高
被测者应脱鞋赤足,背靠立柱,使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骨间三处与立柱贴紧, 足尖分开成60°,成立正姿势。并按测量者的指导,将头调整到耳眼平面,直至测量 完成。
中胚型(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瘦长型(无力型) 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
谢尔顿体型分类分类法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 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体型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矮胖型(超力型) 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上腹角 90°
国内常用分类
均匀型(正力型)
水中称重法
生物电阻抗
足长: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上臂残端的长度: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前臂残端的长度: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上臂围度
肘伸展位 肘屈曲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体表标志点(二)掌握身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三)掌握截肢残端长度与围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受试者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3、评定者从前面、后面观、侧面对受试者进行姿势评定(二)身体长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2)下肢 下支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长(3)身体残端的长度测量使用器材:卡尺(三)身体围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围度(1)上肢 上臂围度、前臂围度(2)下肢 大腿围度、小腿围度(3)躯干 头围、颈围、胸围、腹围、腰围、腰臀比(4)身体残端的维度测量使用器材:软皮尺(四)身高受试者穿贴身衣物,使用器材:身高测量仪(五)体重使用器材:电子秤三、实验教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操作。
每一项内容介绍完、操作完,再开始下一项内容的介绍。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评定者,一人为评定对象,由评定者操作完成后交换角色,相互练习。
五、实验教学类型基本型六、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熟练掌握全身体表标志。
在学习本章时应复习解剖学课程,特别是运动系统。
(二)掌握正常与异常身体姿势的区别。
(三)要求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实验二关节活动度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运用量角器对上肢、下肢、脊柱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二)熟悉测量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目的。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受试者处于舒适度位置;充分暴露带测量关节;固定待测关节近端,被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将待测关节置于起始位;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被测量关节运动的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测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护理课件
评估患者的身体比例,如上下身比例 、左右对称等,以发现身体结构异常 或畸形。
体型观察
观察患者的体型特征,包括肌肉发达 程度、脂肪含量等,以评估患者的身 体状况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患者身体姿势的评估与纠正
姿势观察
观察患者的站立、坐姿、行走等 姿势,评估姿势是否正常,有无
异常姿势或体态。
姿势纠正
对于异常姿势或体态,制定相应的 纠正措施,如进行肌肉锻炼、姿势 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姿势。
预防措施
对于有潜在姿势异常风险的患者, 采取预防措施,如调整生活习惯、 加强锻炼等,以预防姿势异常的发 生。
患者身体成分的评估与营养指导
身体成分检测
利用相关仪器检测患者的身体成 分,如脂肪含量、肌肉量、水分 等,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健
康状况。
营养指导
根据患者的身体成分检测结果, 制定相应的营养指导方案,如膳 食搭配、营养补充等,以改善患
避免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误差 ,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注意
工具的清洁和保养等。
记录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测量后的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 选和分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
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 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分类
人体形态评定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评定内容可以分为整体 形态评定和局部形态评定;按评定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
患者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为制定护理计划和 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第2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THANK YOU! 谢谢大家!
手长 ✓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下肢长度测量 体表标志
大转子
前 面 观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粗线
髁间窝
内侧髁
后 面 观
外侧髁
髁间隆起 内侧髁 胫骨粗隆
后面观
内踝
外侧髁 腓骨头 腓骨颈
外踝
下肢长 ✓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
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 ✓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
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
5cm测量一次围度。
➢ 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 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
2.胸围 ✓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 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小腿围度——最大围度、最小围度 ✓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
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
Page 20
肱骨头
大结节
小结节
关 节 盂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冈下窝
下角
肩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肱 前面观-右
骨
小
内侧髁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首先,身体形态的测量需要通过一些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获取相关的数据。
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体重秤、体脂测量仪、测量尺、皮尺等。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测量身体的体重、体脂含量、胸围、腰围、臀围等各项指标。
其中,体重是评估身体形态的基本指标之一,可以通过体重秤直接测量得到。
体脂含量是指身体中的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通过体脂测量仪或皮尺计算测量得到。
胸围、腰围、臀围则是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围度,可以用测量尺或皮尺进行测量。
在身体形态的评价方面,常用的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等。
身体质量指数可以通过体重和身高的比值计算得到,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根据BMI值的范围,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范畴。
腰臀比是指腰围和臀围之比,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脂肪分布和潜在健康风险。
一般来说,腰臀比大于0.9的男性和大于0.85的女性,可能存在脂肪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脂含量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
理想的体脂率因人而异,男性和女性的理想体脂率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性的理想体脂率为10%至20%,女性的理想体脂率为20%至30%。
超过这个范围的体脂率可能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身体形态,如肌肉量、骨密度等。
肌肉量可以通过体脂测量仪来获取,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肌肉状况。
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骨密度测量仪来测量。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量体重、体脂含量、围度等指标来获取相关数据,并通过BMI、腰臀比、体脂率等指标来评估身体形态。
以此为基础,人们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人体形态测量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曲, 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 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2.后面观
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 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 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 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 无侧斜或旋转。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方法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发育、营养状 况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他生理指 标的基础。 身高和体重可因性别、年龄、饮食、 劳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锻炼程 度及其他因素而有差别。
1.身高(身长)的测量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 般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 量应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 法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 中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 之间,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 距等于身长。
上臂长
同上
前臂长
同上
手长
手指伸展位置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肩胛外侧端到肱骨外侧髁的距离
肱骨外侧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二)下肢长 度的测量
一.下肢长:真性、假性 二.大腿长: 三.小腿长: 四.足长:
人体形态评定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 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体格评定:
体格评定(physical assessment/evaluation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是体格评定的常用指标。
体表标志的确认:
体格评定:
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头顶点--头顶最高点 颈点—第7颈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 胸中点—双侧第四胸肋关节连线与胸骨中心线的交点 肩胛骨下角点—肩胛骨下角最下缘点,胸围测量背面的固定点 脐点--腹围测量时的基准点腰点—第5腰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
前面观
膝外翻 : 在膝外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外侧,两腿呈现X形。特征: 内收肌、内旋肌紧张,臀大肌和臀中肌无力。
前面观
膝内翻 : 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外侧,两腿呈现O形。特征: 缩短的肌肉:股四头肌、髋内旋肌、股薄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腓骨肌 拉长的肌肉:髋外旋肌、股二头肌、腘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
后面观
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骨盆向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髋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同侧腰方肌紧张,髋外侧时,对侧内收肌紧张和髋外展减弱。
后面观
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以偏瘫患者多见。
后面观:
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足弓。内侧纵弓:内侧纵弓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外侧纵弓:在足的外侧缘,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前、后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结节的跖面。
人体形态评定
(三)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 2.髂前上棘 3.股骨大转子 4.股骨内上髁 5.股骨外上髁 6.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20/55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 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1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 体格、体型及姿势。 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化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和营养状况必不可少 的手段,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55
二、内容 (一)体格评定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 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 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4/55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 到外踝的距离。
25/55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44/55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 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 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45/55
臀围测量
46/55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一)体重
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1 .正常姿势 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 2 .静态姿势—直立姿势评定 (1)前面观 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 缘中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 同一水平面上。 (2)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 于一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 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查甫兵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一、发展概况 二、内容 (一)体格评定 :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四)身体姿势评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 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 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 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 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 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 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 良好的精神面貌。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手长度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 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下肢长度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 间隙距离。
臀围测量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一)体重
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
(二)身高
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
(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C㎡) 如:BMI=65(Kg)/170(C㎡) 2.我国临床目前常用的成人肥胖诊断指标 (1)消瘦: BMI < 21 (2)正常: BMI 21~24 (3)肥胖: BMI> 26
大腿长度测量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小腿长度测量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足长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大腿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1.概念 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 2.耐力的测试 具体的测定方法很多,如可以用跑步、 爬山、游泳、医疗步行、球类运动、医疗体操等有氧运动 形式测定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可以用测力器、秒表、固 定维持肢体一定的体位或状态来测试静力耐力;用从事日 常生活活动、工作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的能力来测试一般 耐力。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圆柱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9.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异常足弓
(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3)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 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位于一条垂直 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 即向前曲凸的颈曲、腰曲;向后曲凸的胸 曲、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胸曲次之, 骶曲最小,具体见下图。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一)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 5cm之间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 驼背 3.平背 4.鞍背
(五)灵敏度
1.概念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 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运动 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体重 (3)疲劳 (4)训练水平 3.测定 (1)目测法 (2)游戏法
(六)柔韧测定 柔韧是指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的适应度。 柔韧性越好,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越大, 动作的适应能力越高。具体见关节活动度 评定。
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三)速度 1.概念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 能力 。 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 的位移速度。 2.测试 速度测试时用秒表或其他计时 仪器对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 的位移速度进行如实的测定,做出评定。
(四)平衡、协调
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某种位置,在静止、运动 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 姿势的过程。 协调功能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 动能力,它要求在做运动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 奏,采用适当的距离、速度和肌力,准确的达到 运动目标。 协调和平衡密切相关,详见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小腿围度的测量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上肢残端围度测量
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 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上肢长度测量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 离。
上臂长度测量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前臂长度测量
(三)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 2.髂前上棘 3.股骨大转子 4.股骨内上髁 5.股骨外上髁 6.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 尖的距离。
胸围测量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 考虑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 结果的影响。
腹围测量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 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 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腰臀比=腰围/臀围 。
下肢残端围度测量
(三)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 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
颈围测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 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 和吸气末时进行。
肘伸展位上臂围度测量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肘屈曲位上臂围度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前臂最大围度测量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下肢异常姿势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去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体表标志的确认
(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 2.颈点 3.胸中点 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
(二)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7.指尖点
3.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2~12岁:标准体重(kg)= 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 重度肥胖。
五、身体素质评定
(一)力量 静力性力量和爆发力。 (二)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耐力、一般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