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鸿门宴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e6d37225fbfc77da369b16c.png)
鸿门宴的读书笔记(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鸿门宴的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鸿门宴的读书笔记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篇一:鸿门宴的读书笔记《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
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
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
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
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
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杀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
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
”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
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
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
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
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篇二:鸿门宴的读书笔记《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鸿门宴》读书笔记800字。
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a6fffd13b3567ec102d8ab7.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精选鸿门宴读书笔记 (一)“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
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
“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
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
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
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死,为人忠诚。
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应该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么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
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
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但项羽这个悲剧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啊!参考鸿门宴读书笔记 (二)首先,我不得不说的是,这还真的是烂片。
《鸿门宴》这个是众所周知的著名历史事件,即便编剧要改成小说,改成《鸿门宴传奇》,但是也不能这么违背事实呀。
鸿门宴读书笔记_鸿门宴读书心得体会5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_鸿门宴读书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73acfe7fd5360cbb1adb64.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_鸿门宴读书心得体会5篇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
下面是我推荐的鸿门宴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借鉴。
精选鸿门宴读书笔记(一)“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
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
“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
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
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
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死,为人忠诚。
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应该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么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
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
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但项羽这个悲剧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啊!参考鸿门宴读书笔记(二)首先,我不得不说的是,这还真的是烂片。
2023年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
![2023年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bc8d6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8.png)
2023年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鸿门宴读书笔记1今天,学完了《鸿门宴》这篇课文之后,有一些感触。
我用纸和笔把这些感触写下来。
《鸿门宴》的开关是曹无伤告密,项羽立即整理军队,为击破刘邦,而刘邦因为项伯前来,过一日向项羽赔罪,项羽留刘邦下来,与他喝酒,这就是历的.《鸿门宴》。
我认为刘邦之所以可以取代项羽成为天子,与刘邦及项羽的性格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刚愎自用,自大轻乱,在直率了,而刘邦这之所以可以从“鸿门宴”中死里逃生还得谢谢项羽有这样的性格,而正是因为项羽的性格让他失了天下,在乌江自刎,而刘邦是真的心系百姓,此外,项羽又坑杀了二十万秦兵,就算他日后可一统天下,老百姓也一定会抵抗他。
刘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应变,而项羽太过于刚烈,所以说项羽是失败是注定的,而且从性格方面来说,刘邦的确比项羽更适合统一天下!项羽又不善于用人,脑子太过于简单,而且即使项羽在“鸿门宴”那一日杀了刘邦,按他的性格,他日,他也一定会败在他人之手,项羽的失败跟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而他在乌江自刎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太过于刚烈所造成的。
鸿门宴读书笔记2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本新书,有:《冒险小虎队》,《百科全书》,《鸿门宴》。
我最喜欢的是《鸿门宴》。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秦朝末年刘邦攻进了咸阳城,大军进驻在咸阳城外的一个叫霸上的地方。
而此时,项羽也率大军赶来,很快就打到离霸上不远的新丰鸿门。
可是刘邦一进皇宫,宫中没有一点金银财宝,张良说:“秦宫早在我们打进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现在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哦”刘邦说。
因为刘邦霸占咸阳城以后,项羽一直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阳城,刘邦得知后非常害怕,所以特去鸿门给项羽说几句好话。
到了鸿门,刘邦说了几句好话又把咸阳城让给了项羽。
这时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跑了。
项羽占领咸阳城以后,到了皇宫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原来这是刘邦设的计。
刘邦是一个很会用计策的人,但是他只为自己想,不以大局为重,最后还是会吃亏的。
鸿门宴课文读书笔记范文
![鸿门宴课文读书笔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6c794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5.png)
鸿门宴课文读书笔记范文鸿门宴课文读书笔记1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
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
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
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杯具式的历史人物。
他的杯具,不仅仅是历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杯具。
古人云:”义者,宜也。
”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
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
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忙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
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终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我不”义”。
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能够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杯具。
项羽的性格杯具还表此刻他的刚愎自用。
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
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
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
最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
项王的刚愎自用,最终让自我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
能够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杯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
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6be207f242336c1eb95eb2.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
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
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摆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仅供参考。
精选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一)《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
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
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
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
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
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
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
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 (二)秦始皇赢政吞并六国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四海,天下已定。
始皇便到处巡逻。
所到一处,百官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浩浩荡荡,其威风可想而知。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4e79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c.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1《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
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常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
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
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
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
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转载自百分网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
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
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鸿门宴读书笔记500字五篇2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书籍之中尤其偏爱的就是史书和古诗词。
最近在看《史记》,这书很厚,都是文言文,读着挺费劲,但是读进去了也很有意思。
读到《项羽本纪》时,里面最精彩的一节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读书笔记(通用9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7d6e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3.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通用9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读书笔记1今天,我读了《二十五史故事》这本书。
其中,《鸿门宴》使我感触最深。
话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
项羽打败章邯后,也向咸阳进发,但在函谷关被拦了下来。
他立刻将其攻破,将军队驻扎于此。
刘邦的左司曹无伤害怕了,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下令明天犒赏士兵,打败刘邦!谋臣范增提醒道:切不可错过杀刘邦的机会。
刘邦闻知,连夜找到项伯,叫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但项伯提出要刘邦一早去向项羽请罪。
第二天,刘邦来到鸿门,项羽出来迎接,刘邦向他谢罪,项羽把他邀进大账内喝酒。
范增多次向他使眼色,可项羽却置若罔闻。
范增便悄悄对项庄说,你去舞剑助兴,趁机杀死刘邦,项庄边舞剑边等待时机杀刘邦。
一旁的项伯十分着急,张良连忙找樊哙帮忙,樊哙二话不说,怒气冲冲地冲入营帐把项羽都惊到了,自认为可以收买人才,还给樊哙酒肉。
后来,刘邦趁机找借口逃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人不可刚愎自用,有时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项羽因为太过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放虎归山。
其实可以这么说,项羽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如果他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历史的局面将有可能被改写!鸿门宴读书笔记2读完《鸿门宴》,有人恶刘邦的狡猾奸诈,有人恨项羽的高傲自大。
大多数人都为项羽的失败而惋惜,认为他若杀了刘邦,便能得到天下,但刘邦的顺利逃脱也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
刘邦的“眼”,为他寻取了谋士。
刘邦有一双慧眼,慧眼识英雄,因此他身旁的人,在这场陷阱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张良,为其出谋划策,拉拢他人,处理遗患;樊哙,请入宴场,怒叱项羽,甘愿“与之同命”。
刘邦的“嘴”,为他抢占了先机。
刘邦的巧言,不仅使项羽轻易道出了奸细的名字,让他搁置除掉自己的想法,而且使敌营的人,“以身翼蔽沛公”,使自己每在危机瞬间,都能惊险地避开伤害,重拾生机。
2022年鸿门宴读书笔记
![2022年鸿门宴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397e2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1.png)
2022年鸿门宴读书笔记2022年鸿门宴读书笔记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为后人引用的佳话。
如今,鸿门宴成了阴谋的代名词。
可是,里边的主要人物刘邦,司马迁给出的笔墨甚少,更多的是从部下和项羽一方的博弈。
后人给刘邦的评价更多的是虚假诚恳。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的话,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假如今日我们都如樊浍那样的性情,恐怕这个世界早就打起来了。
战争早已不知把这个地球整死几回了。
这也说明了说我们后人巴不得别人好的通病,人家刘邦一个平民百姓,凭的是智慧上位的,此刻的好多管理层、都是需要智慧的,如果一味的性情用事,那只能说是头脑不想事。
细细揣摩一下鸿门宴中刘邦说的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简洁。
更注重把问题让部下来回答,其实他自我早就明白该怎样做了,这就是刘邦的智慧,正如那句话,难得糊涂,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
一来能够了解部下所想的,二来能够让部下感觉到在上司的眼里自我是存在的,若是采纳了自我的意见就更高兴了。
倘若,部下和你想的一样,你却说出来了,时间久了那这部下肯定心里不舒服,越是性情之人,更乐于把自我在别人的眼里有种持久的存在感,因为他们更偏向于不愿意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越简单越好。
有时,自我就在想,不管是不是利益所使,这都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是一个人心志成熟的表现。
正所谓谎言有时也是美丽的。
刘邦登位后总结到:“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
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至于项羽,他仅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刘邦的智慧,这个布衣将相的王朝,我一介草民怎能读的懂,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大皇帝,能够说是有好多值得我们后人来学习的。
这位平民皇帝是第一人采取休养生息,注重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这也是汉王朝为什么能够持久400多年。
外国史学家给出的评价是世界主义统治者。
鸿门宴_鸿门宴读书笔记400字五篇
![鸿门宴_鸿门宴读书笔记4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c42669daef5ef7bb0d3c34.png)
鸿门宴_鸿门宴读书笔记400字五篇鸿门宴读书笔记400字篇一在鸿门宴中,有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人就是张良。
如果没有张良,那统一天下的人就是项羽了。
张良是个忠诚的人。
在鸿门宴前一天,项伯已经告诉张良,项羽要攻打刘邦,想让张良跟自己一起逃走。
可张良却坚持跟刘邦一起,不丢下他。
还有一点,在鸿门宴当天,刘邦假托自己要去厕所,乘机逃走。
刘邦想让张良进入帐中,替自己辩解。
张良冒着巨大的危险再次进入帐中。
如果换成别人,一定会逃走。
因为帐中杀机四伏。
张良为刘邦重返灞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良是个有智慧的人。
他在刘邦的军队中必不可少,张良帮助刘邦出谋划策,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就以鸿门宴为例,张良献计,让刘邦恭恭敬敬的向项羽道歉,向项羽示弱,麻痹了项羽。
使刘邦保住了性命和军队。
张良是个口才非常好的人。
在当时的鸿门宴中,如果不是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帮刘邦给项羽解释的话,项羽也许会继续攻打刘邦。
正因为有了张良,刘邦才可以保住有生力量,日后得以击败项羽。
读《鸿门宴》后,我非常欣赏张良,他不仅有智慧,而且口才极佳,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忠诚之士,值得信赖。
鸿门宴读书笔记400字篇二刘邦在项羽面前肯忍一时之气,才得以逃脱,他要是和项羽一般骄横气盛,恐怕早就死在鸿门了。
纵横古今,凡事忍字当头才能成大事,否则空有一勇字在身。
成功不可能没有委屈和挫折。
忍眼前之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韩信肯忍胯下之辱,蔺相如肯忍廉颇的狂言。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如果一味冲动,心里忍受不了一点怨气,眼里容不了半粒沙子,又怎么能办大事、成大谋呢?刘邦在这方面胜过项羽,也就注定了结局。
鸿门宴上,试想刘邦项羽要是对换一下,那项羽是必死无疑了。
狂妄自大的他的字典里不可能有低头道歉,俯首称臣,做事果断的刘邦的字典里也不可能有妇人之仁。
果然,项羽最后无法忍受战败之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悲壮自刎。
刘邦呢?几乎可以说打了一辈子败仗,但是他照活不误。
刘邦输的就是小仗,忍得就是小气,自然赢得就是大气,成的就是大事。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_2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_2](https://img.taocdn.com/s3/m/dab40db66edb6f1afe001f2f.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心得体会“问世间谁是英雄?”后人却更感慨于他生离死别时表现出来的`侠骨柔情。
至于他是否英雄,他已以自身的行为作了最好的注解。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鸿门宴》读书笔记心得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鸿门宴》读书笔记【1】也许大家都听说过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吧!其中就有一段著名的《鸿门宴》,在鸿门宴中,你喜欢的是项羽还是刘邦呢?曾经的项羽,可是“力拔山兮力盖世”的人物,他能扛起千斤大鼎,他能以一人之力敌千军万马。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楚霸王!但是他那桀骜不驯、犹豫不决的性格,让他在鸿门宴错过了一你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
军师范增就让项羽设下鸿门宴,一心诛除刘邦。
可是刘邦知道后,认为这鸿门宴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一线生机。
宴会上,项庄上前为刘邦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刘邦杀死在座位上。
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
这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来护驾。
樊哙气冲冲地闯进门来,严厉指责项羽,项羽羞愧万分。
此时刘帮以上厕所为由,趁机逃出了项羽的军营。
在此,我们发现项羽在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了刘邦,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鸿门宴》读书笔记【2】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
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
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
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杯具式的历史人物。
他的杯具,不仅仅是历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杯具。
2021年《鸿门宴》读书笔记
![2021年《鸿门宴》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197e0c360cba1aa911da44.png)
The secre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innovation, which is more so now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1《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
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
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
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
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
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
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
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读书笔记2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性格决定命运。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59aa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6.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鸿门宴读书笔记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相信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生疏吧,不错,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一代霸王项羽少时的宏伟志向,描绘了一位枭雄在战场上驰骋时,在穿越刀枪箭雨后,在即将功成名就的豪气;最后却无不感慨地述说着项羽被围乌江,无畏地自刎的悲壮场景!这正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智勇无双,却功败垂成的枭雄!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统帅万军的强者,在《鸿门宴》中怎会如此不堪呢?在《鸿门宴》中,项羽明显被设置在一个狂妄无知,刚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数目项王,三举玉玦而不理;沛公献白璧一双却置之坐上,而不顾沛公!尽管亚父拔剑破玉斗,叹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脑后!试问,当今世上,不,应该是细数各路英雄人物,有谁可以在狂妄的同时大战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说是运气使然,那么,项羽又如何在当初带着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而且“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说,在《史记》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马迁会为如此以为运气绕身,最终仍遭惨败的人多费笔墨吗?又或者说,之前项羽的“英雄”事迹仅仅会为了衬托出项羽的惨败而突显出这么一个“运气英雄绝不可成功”的主题吗?还是说司马迁特地画下败笔来使作品有一种缺陷美吗?这不免要贻笑大方吧!那么,这篇《鸿门宴》,或者说整个《项羽本纪》写来做什么呢?这要说明作者什么意图呢?再看看项羽失败、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轻率?暴躁?不信任别人?好,你说项王得知刘邦欲称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刘邦?我认为那是项羽自信能拿下刘邦,四十万雄军对十万残兵!假如那样项羽还怕输,自卑,急于攻敌,如何来当霸王?你说项羽轻率?认为项羽在鸿门宴听信刘邦一面之词而留他一命?我觉得是项羽不屑于偷袭,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刘邦,信任别人。
你说项羽暴躁?冲动攻打汉军而有勇无谋,最终被诸侯围堵乌江?我觉得那是项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们的实力。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631a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读书笔记1小时候下中国象棋时,看到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向大人们询问后,我知道了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上小学时,老师在讲越王勾践是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从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项羽那勇敢的气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了解了越来越多与项羽有关的故事。
而在读了《鸿门宴》与《项羽本纪》后,我对项羽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了。
项羽是楚国人,名将项燕之后,二十四岁便随叔父项梁起兵。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许是因为身为名将后代与楚国人,项羽拥有了一份异于常人的自信,勇猛,与那天生的神力。
或许正是因为身为楚国人的那一份不服输的精神,项羽与他那八千江东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鸿门宴》中,项羽却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点,他有着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轻敌自大,这使得他错失了诛杀刘邦的绝好机会,这也为他以后的垓下之败埋下了祸根。
而且,项羽不懂得用人,没有广纳良言,不听人劝告,最后使陈平、韩信等人才转而投刘邦,并且气走了亚父范增。
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就是他自刎乌江的悲剧的根源。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项羽身上的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他的优点所散发出的璀璨光芒。
与刘邦相比,我更偏爱项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项羽他不喜欢玩弄阴谋权术,而喜欢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对决,他是一个真君子,大丈夫。
至于刘邦,他奸诈,而又有点无赖,心中多的是鬼点子与花言巧语,缺乏的是政治谋略,碰到问题总是要依赖谋臣,一句“为之奈何”仿佛已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样的刘邦,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绝对难以与项羽抗衡的。
刘邦当初能够先入函谷关,全靠项羽挡住了秦军的主力部队。
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b27ff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e.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这篇课文有很多难懂的知识。
那么,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鸿门宴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鸿门宴读书笔记篇一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
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
“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
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
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
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死,为人忠诚。
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应该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么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
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
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但项羽这个悲剧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啊!鸿门宴读书笔记篇二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4ea8f5ccbff121dc3683bc.png)
《鸿门宴》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1】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
”这是汉高祖对张良的肯定。
在那个楚汉争霸岁月里,张良功不可没,没有他,刘邦安能得天下?他深谋远虑,计策神效且周全,深得刘邦信任。
然而,就在刘邦得天下之后,张良却又可善终,在那个“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天下定,谋臣亡。
”的时代里真的很难做到。
就例如,韩信,他为打下汉室江山可谓劳苦功高,但也被刘邦给杀了,萧何也是功臣,当初他一家几十口人一起跟着刘邦起义,可这时,他却成了介下囚。
唯有张良不自矜自伐,不自恃功高,刘邦给他封邑三万户,他惋拒,只要了一个小小的'地方“缁”,当了个留侯。
他深知人心险恶,所以他用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全身而退,他去学道,游四海,为的就是怕遭人迫害,最后他在张家界那个人间仙境寿终正寝。
我不禁感叹,自古英雄在建功立业之后,大多者都不能全身而退,甚至搭上自己的生命,岳飞不就是个典例吗?张良一样得以青史留名,留芳万世!《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2】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着名的,《鸿门宴》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才让他有机会逃走。
张良——刘邦的智囊袋,然刘邦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连刘邦想独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诉过张良,但张良却不记前嫌,是他通知了张良,是他为张良出谋划策,是他在刘邦独自一人逃走时,镇定自若。
项王——唯我独尊,目光短浅,毫无心计,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诉他,刘邦有独霸天下的心,一开始项羽很生气,且对刘邦起来杀意。
然而却因为刘邦上门谢罪,而原谅,范增多次示意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羽的唯我独尊,不善用人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读书笔记《鸿门宴》集体备课教案镇原二中语文教研组李凤红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3、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对文言知识的归纳与总结;2、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3、通过诵读质疑,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4、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过程:1、自查资料,积累文学常识:司马迁及其《史记》;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归纳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3、课后分发测试题,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测试题,并订正错误。
2、重点归纳、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并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订正错误。
二、归纳、积累文言句式,并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归纳、积累文言句式: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倒装句:具告以事。
长于臣。
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高考知识链接: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换、调、删、补。
练习、检验、巩固:翻译下面几个重要的句子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理清情节发展脉络;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一、给学生交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二、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情?有什么作用?明确:无伤告密、范增进言。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那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项伯夜访、张良献计。
学生朗读第三、四段,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情节?明确: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救主。
阅读第五——七段,刘邦在出逃前做了哪些部署?出逃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明确:张良留谢、脱身独骑;沛公受璧、亚父破斗。
三、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在旁边评点。
学生交流。
小结人物形象: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狡诈多端、遇事果断、临危不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
四、总结全文《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司马迁对这位悲剧性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永久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扛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五、作业布置:1、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
语文教研组组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鸿门宴》第 1课时共 4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第周第个总第个《鸿门宴》学案班级:姓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字典,通读课文,能够把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字音读准,同时能够说出故事梗概。
2.调动自己的积累,同时查找资料,能准确写出《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常识。
一、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2.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二、………… …… …… …… …… ……三、………… …… …… …… …………四、………… …… …… …………说明:学案要有清晰的学习流程,即学习步骤。
学习流程的设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注重问题梯度的设置;学生活动要科学合理,要能够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
……第1页共2页各学科应在“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反馈检测”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针对本学科的特点自主设计学习环节,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案内容,逐步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学案教学模式。
…… …… ……说明:学案要有反馈检测环节,以检验学生是否达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检测反馈试题的设计应该少而精,以切实起到检测效果为目的,同时还应设计一部分拓展试题以供优秀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
…… …… …… …… …… ……说明:设置“课后反思”栏目有两个目的,对学生来讲是为了让学生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效果、得失,以求改进;对老师来讲是为了让老师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得失,以求改进。
…… ……补充说明:1.本学期学案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继续完善学习目标的分解与叙写;二是优化学习流程的设计和学习过程落实。
2.本学案模板的设计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范本,尤其在形式上要求学案设计统一使用b4纸张,横排,2栏,栏间距为6字符,页边距上下左右皆为2cm;课题、章节标题字号字体为3号黑体,首页居首、居中;学案内容字号为5号,字体一般为仿宋,需要重点标注和提醒的内容可以使用其他字体或者下划线等;学案流程标题要求使用“”,重点提醒内容可加下划线或其它标记;学案文档名称应与本课时标题一致。
一般来讲,一课时学案篇幅以不超出b4纸为宜,确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或与下一课时内容共用纸张,但不可浪费纸张。
3.本期学案保存工作除了要求学生完整保存之外,学期末老师也要有一套完整的学案,并课课有反思。
第2页共2页鸿门宴11版,导演李仁港,主演黎明想想上学时老师没事让写写读后感,观后感什么的是最头疼的了,现在却自己来写这个,真是变了呀~1.从头来说,刘邦的灵位是在南方的,那张良却说不是,然后电影最后也没有给出解答,想表达的是鸿门宴刘邦赢了,所以应该让刘邦在北面?不得而知,鸿门宴。
至于最后到底谁赢了却也不好说,就像范增说的那样,两败俱输吧~2.这电影还是告诉我了一件血淋淋的现实,那刘邦帮虞姬找回琵琶,虞姬好开心,因为她终于又能弹琵琶给项羽听了,自己理解吧~、3.这要说到我很喜欢的一个人了,韩信~,我印象中的韩信,人称兵仙,用兵如神,兵法无双,计谋层出,读后感《鸿门宴》。
虽说也是勇猛披靡,却不能和项羽,龙且,樊哙之类相比,但这电影里只突出他的武才,避长就短,不好,不好4.都说冲动不好,可是想想,若是项羽当时一冲动,不顾韩信怀王什么的,直接砍了刘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事了,或者那么一冲动就让刘邦去杀了张良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事,就算最后的最后,他要是能一冲动向兵多的那条路冲锋也不会遭埋伏,这一切都是想太多的错啊,so。
该冲动时就冲动,机会难得,失不再来呀~5.我初中老师说过,人分三种,一种利人利己,二者损人利己,最次损人不利己。
第一是智者,其次是君子,损人不利己那是小人干的事,范增显然不是小人,既然料定项羽必死,又何必给个锦囊去损刘邦呢,其实他就不在乎刘邦项羽谁活谁死,只想要赢了张良而已,这还是损人利己的事,这也才是正常的。
想我这样估计连损人利己的资格也没有吧,不想损人,又不能利己,浑浑噩噩呀~ 《鸿门宴》《秋水》《非攻》练习一、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面加点,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6分)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___(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_______________(7)其不仁兹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______(9)秋豪不敢有所近__________________成五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_____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 拔剑且而啗之_________________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距关,毋内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1.沛公居山东时 ___________________2. 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听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拜献大将军足下_______________6.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_______________ ...7东面而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
1、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其志不在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秋水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写出《鸿门宴》中至今还常用的五个成语、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