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发展史_数字通信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史⒈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通信的方式。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现在的数字通信,不断推动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⒉模拟通信时代⑴ 1G移动通信1G移动通信是指模拟信号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通信质量较差,容量有限,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服务。
⑵ 2G移动通信2G移动通信是指数字通信方式取代模拟通信方式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通信质量和多媒体传输功能,为移动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⒊数字通信时代⑴ 3G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开始推广。
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了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⑵ 4G移动通信4G移动通信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1世纪初开始商用化。
它采用了全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同时连接数,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⑶ 5G移动通信5G移动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正处于商用部署阶段。
它以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为特点,将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
⒋未来发展趋势⑴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如智能优化网络资源、智能网络管理等。
⑵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移动通信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广泛的设备互联,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支持。
⑶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通信数据的增长,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将有更多的技术投入到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方面。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1G移动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
⒉ 2G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1.1移动通信1G—4G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
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
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
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
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1. 移动通信的起源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移动通信主要是指无线方式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在1981年投入使用,最初的系统是使用模拟技术的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美国的AMPS和欧洲的NMT。
2.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模拟信号传输技术,通话质量较差,容量低,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移动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3.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使用的是数字技术,主要采用CDMA、GSM和TDMA等技术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通话质量、更高的容量和更多的业务功能,如短信和数据传输。
4.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化。
3G技术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多的业务功能,如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访问。
3G技术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通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5.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在2009年开始商用化。
4G技术使用了全IP网络架构和OFDMA多址接入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支持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
4G技术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宽带应用的普及。
6.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阶段,主要特点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多连接数。
5G技术的商用化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促进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
7. 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连接数: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支持大规模连接和海量数据传输。
- 提高速率和容量: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业务的普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容量。
通信发展史

参考材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轨道的卫星轨迹示意
MEO
移动通信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JTAC;北欧NMT。
(1G)
20世纪90年代,基于TDMA和CDMA的第二代数字系统 北美D-AMPS(EIA/TIA IS-136);欧洲GSM;日本JDC。(2G)
当今通信热点举例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 用户接入 全光网
卫星通信
1982年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开通由四颗地球同步卫星 组成的INMARSAT系统,实现全球移动通信。 1998年 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得以研究成功并陆续 开通,其中有 美国Motorala公司的铱星(Iridium)系统 美国LORAL公司的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 1999年 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电视直播卫星、应用于高 速信息公路。
通信发展简史(2)
1907年,电子管问世,通信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1915年,横贯大陆电话开通; 实现越洋语音连接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1925年,开通三路明线载波电话,开始多路通信 1936年,调频无线电广播开播 1937年,雷沃斯发明脉冲编码调制,奠定了数字通信基础 1938年,电视广播开播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雷达与微波通信得到发展 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7年,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为通信器件的进步创造 了条件
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
由单一通信网发展为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
ISDN以及电信、电视、数据多网合一
网络交换技术由电路交换发展为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在无线信道中,以电话为主的通信方式。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多年的演进。
第一步:模拟移动通信时代(1987-2001年)1987年,中国启动了模拟移动通信网的建设。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只能提供简单的语音通信服务,而且在信道资源利用上较低,容易干扰。
1994年,中国完成了自主设计的第一台模拟移动电话终端海天在国内商用。
同时,移动通信网的覆盖面积也逐步扩大。
到2001年底,中国模拟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
第二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2001-2013年)2001年,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标准TD-SCDMA发布并推广。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相继部署了GSM、CDMA2000、WCDMA等多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通信服务不仅具备电话、短信等传统功能,还可以支持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
有了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3G时代正式到来。
2008年,我国3G牌照拍卖成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获得了WCDMA、CDMA2000的牌照。
到2010年底,中国3G用户达到了七千多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3G市场。
第三步:新一代移动通信时代(2013年至今)2013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首颗4G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
2013年底,中国移动率先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启动了TD-LTE的商用服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紧随其后。
4G技术的到来,让移动通信技术更加迅速与高效,不仅提高人们通信的质量,还推动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发展。
总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到4G通信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技术不仅带给了人们更加高效和便捷的通信服务,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
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将继续迈上新的高峰。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标准。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GSM一直在发展和进化,从最初的2G到今天的4G和5G,它一直是全球通讯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回顾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从它的起源到现在的最新发展。
起源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开始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移动电话网络。
也就是说,如果你去别的国家或地区,你无法使用自己的移动电话。
这个问题很快被称为“鸟笼效应”,因为你的手机就像被关进了一个鸟笼,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使用。
欧洲运营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共同开发一种通用的移动电话标准,从而打破了国界。
1982年,欧洲大陆电信和邮政行业协会(CEPT)开始了一个名为“Groupe Spécial Mobile(GSM)”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制定一个通用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在几年的设计和测试之后,GSM标准于1987年正式发布。
当时,GSM只是一个2G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2G和3G在GSM发布后的数年间,GSM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在1990年代,GSM开始被广泛地用于语音通信和短消息服务。
但是,GSM的数据速率太慢,只有14.4千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速度。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移动运营商开始开发3G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UMTS(通用移动电话系统)标准。
UMTS使用了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好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4G和5G随着用户对更高数据速率和更好网络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4G标准被开发出来,它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性能。
4G标准的实施需要更高的频率范围,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和扩展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到2011年,4G标准已经在全球大规模部署,为高速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019年,5G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部署。
5G标准将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为物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提供更好的支持。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史1、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在移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输的通信方式。
自20世纪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从最早的1G到现在的5G,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式、短信和数据传输。
2、第一代移动通信(1G)1.1 1G的定义1G是指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主要使用模拟信号传输语音信息,通信品质不稳定,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1G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开始商用。
1.2 1G的特点- 1G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信品质较差- 1G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 1G的设备体积庞大、重量较重1.3 1G的发展- 1G在1980年代逐渐普及,但由于技术限制,通信质量仍然不理想- 第一个商用的1G系统是美国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1G的发展奠定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3、第二代移动通信(2G)3.1 2G的定义2G是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使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相比于1G,通信质量更稳定,信号受干扰程度降低。
2G在1990年代初开始商用。
3.2 2G的特点- 2G采用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1G有所提升- 2G引入了短信功能,开始出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2G设备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较轻3.3 2G的发展- 2G技术的主要标准有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2G的发展推动了方式的普及,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4、第三代移动通信(3G)4.1 3G的定义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在2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通信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真正应用。
3G在2000年代初开始商用。
4.2 3G的特点- 3G采用更高的频率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可以进行高清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 3G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方式上网、电子邮件等4.3 3G的发展- 3G技术的主要标准有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等- 3G的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在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应用和服务5、第四代移动通信(4G)5.1 4G的定义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在3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通信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更高效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中国通信系统发展史

中国通信系统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驿站和烽火台,它们被用来传递信息和命令。
然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
始于20世纪。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电报和电话系统。
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在上海建成,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通信方式。
随后,电话系统也得到了发展。
1882年,中国第一座电话交换所在上海成立。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无线通信,包括广播和电视。
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节目。
同时,广播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发展电信技术。
1983年,中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在广东建设完成,中国正式进入了移动通信时代。
同时,程控交换机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话通信的发展。
在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通信系统迎来了数字化时代。
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2G、3G、4G和5G 的发展,信息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同时,
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宽带和无线网络逐渐普及,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总之,中国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驿站和烽火台到现代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大国之一,拥有先进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实力。
中国通信发展史

中国通信发展史中国通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近代化进程。
以下是中国通信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阶段:1. 电报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7年,中国引入了第一条电报线路,连接了北京和天津。
随后,电报线路逐渐扩展到其他主要城市,并与国际电报网连接。
这标志着中国通信史上的重要突破,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和可靠。
2. 电话时代(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国的电话通信业于20世纪初开始发展。
1902年,中国第一条城市电话线路在上海建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线路扩展到其他城市,并逐渐普及到一些城镇和乡村地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对通信业实行国有化,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推动通信发展。
3. 无线电通信时代(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电通信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开始建立无线电台和电视台网络,为广播和电视传输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
1960年代,中国推出了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并于1970年代初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
4. 数字通信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进入20世纪末,中国通信业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
1994年,中国建立了互联网接入点,并开始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中国的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大幅增加。
5. 移动通信和宽带时代(21世纪初至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之一。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广泛,包括2G、3G、4G和5G网络。
与此同时,宽带互联网在中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纤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提供了更快速和稳定的网络连接。
总体而言,中国通信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电报和电话通信到无线电通信,再到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
中国在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发展史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移动通信也在不断发展演进。
本文将回顾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并介绍其中的里程碑事件。
1. 1G时代(1980s-1990s)移动通信的第一次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代移动通信(1G)技术,主要以模拟信号为基础。
早期使用的1G技术包括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和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尽管1G技术的覆盖范围有限,但它奠定了移动通信的基础,并为后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2G时代(1990s-2000s)进入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迎来了第二代技术(2G)。
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替代了1G中的模拟信号。
其中最著名的2G技术标准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技术的普及促使了国际漫游的发展,并提供了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
,2G时代还出现了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
CDMA技术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GSM的竞争对手。
3. 3G时代(2000s-2010s)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进入了第三代(3G)时代。
3G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可以支持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3G 技术的推广使移动互联网得以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使用各种应用和服务。
在3G时代,WCDMA(Wideban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成为主流技术,取代了2G时代的GSM和CDMA。
WCDMA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网络容量,为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4G时代(2010s-2023s)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进入了第四代(4G)时代。
数字通信发展史回顾

数字通信发展史回顾1841年4⽉4⽇凌晨12:30,美国总统威廉·亨利·哈⾥森死于肺炎。
北卡罗来纳报纸于4⽉14⽇发表了这则消息。
但他的死亡讯息,直到7⽉23⽇才被洛杉矶的⼈们所知,也就是事件发⽣后110天。
⼩马的熵在信息论中,熵表⽰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
信息论的创始⼈⾹农在其著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建⽴在概率统计模型上的信息度量。
他把信息定义为“⽤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在信息世界,熵越⾼,则能传输越多的信息,熵越低,则意味着传输的信息越少。
图1 ⼩马的驿站系统⼩马快车是由马匹、骑⼿和救援站组成的系统,从内布拉斯加州西端延伸到加州的萨克拉门托。
该系统允许信息在短短⼗天内传遍全国。
图2 中国古代早有的驿站它需要157个“驿站”,以及体重不能超过125磅的骑⼿,以允许⼩马尽快携带它们。
如果平均每位骑⼿携带⼀封信,每封信⼤约100字,相当于640千字节的信息。
在⼗天的时间⾥,这相当于⼤约每秒6⽐特的数据传输速率。
因为⼩马快车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1860年发表就职演说的消息,在短短七天内完成了传递。
但⼩马快车在电报系统出现前⼗六个⽉就完成建⽴,在电报开通两天后就中断了。
五针电报威廉库克和惠斯通建⽴了⼀个系统,使⽤模拟信号和指针。
图3 五针电报这是历史上第⼀款具备⼀定实⽤价值的电报机。
它的⼯作原理是通过闭合由电池与双向开关构成的回路,利⽤线圈的电磁效应来控制磁针的偏转⽅向。
五针电报机,意思就是有五根磁针,这五根针排列在⼀个菱形刻度盘的中⼼线上。
刻度盘上画有字母。
图4 展览馆中的五针电报发报者可以控制其中任意两根磁针的偏转,通过排列组合来指向特定字母。
这是⼀个相当巧妙的设想,可惜的是由于⼏何学上的限制,这个机器只能传送20个字母,J、C、Q、U、X、Z是没法表⽰的。
电报五针电报可以使⽤,但终究被淘汰。
取⽽代之的是连接世界的是莫尔斯电报。
图5 正在使⽤莫尔斯密码发报的⼥⼈莫尔斯电报允许操作员按下⼀个键,通过电报线发送信号。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1.1移动通信1G—4G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
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
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
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
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通信发展史

中国通信发展史中国通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悬挂信号旗、点燃烽火等方式传递信息。
到了秦朝时期,人们开始采用烟火信号来传递战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通信方式不断演变。
到了公元7世纪,隋唐时期,发明了井台传信系统,即在城市之间设置井台,人们通过拉动绳索来传递消息。
宋代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开封鸽书制度,将消息写于纸片上绑在鸽子腿上,借助鸽子的飞行来进行通信。
明清时期,传统的通信方式开始逐渐改变。
清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驿传系统,即通过驿站传递信件或文件。
同时,京师邮局开始运营,提供邮寄服务。
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通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855年,人们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西式电报局,标志着电报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904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邮电学校,培养了大批电信人才。
20世纪初,电话通信开始进入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推动了通信事业的发展。
人们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电报、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等成为主要的通信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信事业迎来了迅猛发展。
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开通了中国的第一条国际互联网专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通信行业迎来了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通信技术不断创新,移动通信、宽带网络、数字电视等技术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方式。
中国通信发展史见证了人类社会通信方式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中国通信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通信发展史

通信发展史(1)古代通信:利用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与人的基础感官(视觉,听觉等)可达性建立通信系统,是人类基于需求的最原始通信方式。
广为人知的“烽火传讯(2700多年前的周朝)”、“信鸽传书”、“击鼓传声”、“风筝传讯(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输班与墨子为代表)”、“天灯(代表是三国时期的孔明灯的使用,进展到后期热气球成为其延伸)”、“旗语”与随之进展依托于文字的“信件(周朝已经有驿站出现,传递公文)”都是古代传讯的方式,而信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成为人们要紧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通信方式,或者者是广播式,或者者是可视化的、没有连接的,但是都满足现代通信信息传递的要求,或者者一对一,或者者一对多、多对一。
而这种通信方式,随着人类科技的进展,有的消散在历史的潮流中,有的依然在使用,能够说,其时间是从4000年前到现在;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票”;1661年英国亨利·比绍普创制与使用第一个有日期的邮戳;(2)近现代通信:以电磁技术为起始,是电磁通信与数字时代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能够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利用电与磁的技术,来实现通信的目的,是近代通信起始的标志,代表性事件如下:1835年,美国雕塑家、画家、科学爱好者塞缪乐.莫尔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有线)电报机。
他发明的莫尔斯电码,利用“点”、“划”与“间隔”,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者长或者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先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43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思(Alexander Bain )根据钟摆原理发明了传真。
通信行业的发展史

通信行业的发展史通信行业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烟火信号、驿站传递,但现代通信行业的起步主要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以下是通信行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电报时代(19世纪末):电报是通信行业的第一个里程碑,首次将信息通过电信技术进行了远距离传输。
在1844年,美国发明家莫尔斯成功运用电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电报。
此后,各国纷纷建设电报线路,电报系统成为国际间和国内间的主要通信手段。
2.电话的发明和普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6年,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使语音通信成为可能。
电话的发明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和商务通信方式。
各国开始建设电话网络,形成全球性的电话通信系统。
3.无线电通信时代(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输不再受到电缆的限制。
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开始崭露头角,无线电广播、通讯和雷达等应用相继涌现,无线电通信逐渐成为重要的通信手段。
4.电视的诞生(20世纪初):电视的发明使得图像和声音的传输成为可能。
20世纪初,电视广播开始在一些国家推广,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和信息传播手段。
5.卫星通信时代(20世纪中期):随着人类对于通信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卫星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20世纪中期,人类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和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6.数字通信和互联网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创新。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在线视频等服务大量涌现。
全球信息化时代正式开始。
7.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时代(21世纪):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成为21世纪通信行业的新特点。
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升级,5G技术逐渐推广,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8.物联网和5G时代(当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庞大的物联网系统。
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发展史移动通信发展史1. 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和数据信息的通信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移动通信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从最初的1G到如今的5G,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2. 1G时代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开始出现。
这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模拟蜂窝系统(AMPS)和尼欧斯系统(NMT)。
1G时代的方式主要用于语音通信,其体积庞大,通信质量不佳。
3. 2G时代2G是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在2G时代,数字通信开始普及,取代了1G时代的模拟通信。
最具代表性的2G技术是全球通信系统(GSM)和代码分割多址(CDMA)。
2G时代的方式更加小巧轻便,可以发送短信和进行基本的数据传输。
4. 3G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2001年开始商用。
3G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得方式可以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是宽带无线接入(WCDMA)、CDMA2000和TD-SCDMA。
3G时代的方式支持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和在线娱乐等新功能。
5. 4G时代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G时代于2009年开始商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代表性的4G技术是长期演进技术(LTE)和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WiMAX)。
4G时代的方式具有更快的速度,支持高清视频和在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
6. 5G时代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时代。
5G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它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推动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5G时代的方式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实现更快速、更智能的通信体验。
7. 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的移动通信技术可能会采用更高频段的波段,如毫米波,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交流沟通的需求,从最原始的语言、手势、烟火等,到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通信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早期通信方式
最早的通信方式是人类使用语言、手势等直接交流。
后来,人类发明了烽火、军鼓、哨子等原始通信工具,用于远距离传递信息。
2. 书信通信时代
随着文字的发明,书信成为主要的通信方式。
在中国,早期的书信通信发端于秦汉时期,汉代更建立了全国性的驿传制度。
欧洲则是在15世纪发明了邮政系统。
3. 电报时代
1837年,电报机的发明标志着电信时代的到来。
电报迅速在全世界传播,成为当时最快捷的通信方式。
4. 电话时代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进入了语音通信时代。
电话网络不断扩张,成为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重要通信工具。
5. 无线电通信时代
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使远距离无线通信成为可能。
无线电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应运而生。
6. 互联网时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推动了通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新型通信方式层出不穷,促进了信息的高效传递。
7. 移动通信时代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日益普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形式的通信。
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未来,通信技术必将更加智能化、多元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体验。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是以无线电通信为基础,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概念。
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1.1 系统背景1.1.1 方式通信的基本原理1.1.2 1G移动通信的起源和发展1.2 技术原理1.2.1 频率分割多路复用(FDMA)1.2.2 接力站系统(Cellular System)1.3 1G标准和协议1.4 1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2.1 系统背景2.1.1 数字通信技术的兴起2.1.2 2G移动通信的起源和发展 2.2 技术原理2.2.1 频率分割多址接入(FDMA) 2.2.2 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 2.3 2G标准和协议2.3.1 GSM标准2.3.2 GPRS和EDGE协议2.4 2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1 系统背景3.1.1 宽带通信的需求与发展3.1.2 3G移动通信的起源和发展 3.2 技术原理3.2.1 WCDMA技术3.2.2 CDMA2000技术3.3 3G标准和协议3.3.1 WCDMA标准3.3.2 CDMA2000标准3.4 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4.1 系统背景4.1.1 高速移动通信的需求与发展4.1.2 4G移动通信的起源和发展4.2 技术原理4.2.1 LTE技术4.2.2 WiMAX技术4.3 4G标准和协议4.3.1 LTE标准4.3.2 WiMAX标准4.4 4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1 系统背景5.1.1 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与发展5.1.2 5G移动通信的起源和发展5.2 技术原理5.2.1 新无线技术(New Radio)5.2.2 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5.3 5G标准和协议5.4 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移动设备间的通信。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1. 早期移动通信技术在20世纪初,世界各地开始探索无线通信技术。
最早的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这种技术被用于海军和陆军的通信需求。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范围非常有限,且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来维护通信网络。
2. 2G时代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数字信号取代了模拟信号,使得通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2G技术还引入了数字数据传输能力,使得移动方式能够实现信息传输和互联网接入。
3. 3G时代的崛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开始崛起。
3G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用户能够更快地和文件,浏览互联网以及进行视频通话。
3G技术的崛起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4. 4G时代的全面覆盖在3G技术基础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于21世纪初开始部署。
4G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使得高清视频流畅播放和在线游戏体验更加流畅。
4G技术的普及也推动了移动应用的发展,人们可以在方式上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媒体和移动支付等活动。
5. 5G时代的即将来临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开始部署,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4G成为主流技术。
5G技术将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容量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5G技术将催生出各种新兴应用,如自动驾驶、物联网和增强现实等。
5G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中,从早期的无线电通信到2G、3G、4G再到即将到来的5G,每一代技术都推动了移动通信的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通信将变得更加快速、稳定和普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通信革命带来的变化
数据处理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之间不再有 本质区别 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视频通信之间也无 本质区别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难以区分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日趋模糊
通信革命的演进与走势
由集团通信朝个人通信发展
移动通信的出现与逐渐普及
计算机通信网由专用网走向公用网再发展为互联网
通信发展简史(3)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敷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 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 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 信系统投入使用;一通信的演进
第一代
• 单频模拟蜂窝系统 • 仅用于语音通信 • 覆盖区仅有宏小区 • 商业用户
第二代
• 双频双模式数字系统 • 语音/低速数据通信 • 宏小区 Macro Cells 微小区 Micro Cells 皮可小区 Pico Cells • 与固定电话网互补
第三代
• 多频多模式数字系统 • 多媒体通信多业务 • 同固定电话结合在一 起,与IP网、VPN等 网络互补 • 个人通信
5.4.3 卫星移动通信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一颗同步卫星的有效覆盖区域约为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3颗相 隔120度的同步卫星就能基本上覆盖全球(除两极地区外),若 在其有效覆盖区的重叠部分内分别设置3个地面中继站,用来转 发来自卫星的信号,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 通信,该系统称为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当今通信热点举例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 用户接入 全光网
卫星通信
1982年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开通由四颗地球同步卫星 组成的INMARSAT系统,实现全球移动通信。 1998年 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得以研究成功并陆续 开通,其中有 美国Motorala公司的铱星(Iridium)系统 美国LORAL公司的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 1999年 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电视直播卫星、应用于高 速信息公路。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的特点
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
以广播方式工作,具有多址连接能力;
通信容量大,传送的业务种类多; 采用先进的空间电子技术,如地球站的高增益天线、 大功率发射机、低噪声接收设备、高灵敏度调制解调 器等;
卫星通信概述
需解决信号传播时延较大(因信号传输距离长而致)所造成
通信发展简史(4)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 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 通信和数据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 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通 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 信市场
4.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0) 。多输入多输出是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都有多
个天线。MIM0技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LOGO
4G的技术标准
1. LTE: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
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
由单一通信网发展为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
ISDN以及电信、电视、数据多网合一
网络交换技术由电路交换发展为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
WAN由X.25演进为FR、ATM,MAN/LAN采用SMDS、Ethernet和 ATM,Internet/Intranet采用IP
通信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用户和大信息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 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 面站之间进行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卫星
通信属于宇宙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形式,
返回 工作在微波频段。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
5.4.1 卫星通信概述
现代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是有源静止卫星(即同步卫星 )。 静止卫星被发射到位于赤道上空35 800 km 附近的圆形 轨道上,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绕地球一 周的时间恰好为24小时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以静 止卫星作为中继站所组成的通信系统,称为静止卫星 通信系统或同步卫星通信系统。
的影响;
需解决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
通信卫星的一次投资费用较高,且在运行中难以维修,要求
卫星具备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
需解决地面微波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干扰问题。
5.4.2 卫星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同步卫星系统是利用定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进
行通信的系统,原则上只需要三颗同步卫星即可基本
数据通信的特点
3.通信的可靠性高 电话、电报在信息传输中若出现差错比较容易 纠正。而数据传输中如果出现差错则较难纠正, 为了保证传输质量,一般需要采用差错控制技 术,因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4.通信的复杂性高 数据通信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传输的内容、方 式也不同,对数据通信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 因而在实现数据通信时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卫星的制式分类 按通信覆盖范围分类 按用户性质分类 按业务范围分类 按基带信号体制分类 按多址方式分类 按运行方式分类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
微波频段中0.3 ~ 10 GHz范围内大气损耗最小,较适合 于电波穿出大气层的传播;电波可视为自由空间传播 (只按直线传播),该频段称为“无线电窗口”,在 卫星通信中应用最多;在30 GHz附近的大气损耗也相 对较小,常称此频段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 。
卫星通信系统
(2)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的基本作用是无线电中继。主体是通 信装置(星上系统),主要包括转发器和天线
。通信卫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转发器,每个
转发器能够同时接收和转发多个地球站的信号
。
卫星通信系统
(3)控制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 统,其任务是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1)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3)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参考材料
不同轨道的卫星轨迹示意
MEO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
通信范围广
通信容量大 移动地面站小型化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
大型远洋船舶的通信、导航和海难救助
陆地移动通信和航空移动通信 未来全球个人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商业用户和消费者
Continued...
LOGO
4G手机网络结构图
LOGO
4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
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无线数据技术
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
移动通信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JTAC;北欧NMT。
(1G)
20世纪90年代,基于TDMA和CDMA的第二代数字系统 北美D-AMPS(EIA/TIA IS-136);欧洲GSM;日本JDC。(2G)
欧洲GSM/GPRS;基于CDMA的北美PCS(IS-95)。 (2G+)
计算机通信
数据/计算机通信的革命
数据通信的特点
1.通信对象的范围广 在电报、电话通信中,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通信;而数据通信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之外, 更主要的是人通过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或 者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内容为二进制数据 电话通信传输的是连续的语音信号,电报通信 传输的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报文;而数据通信传 输的则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
覆盖地球 。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由地球站、通信卫星、控制与管理
系统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卫星通信系统
图5-10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返回
卫星通信系统
(1)地球站 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部分,用户通过
地球站接入卫星线路进行通信,一般包括天线
、馈线设备、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信道终端
设备、天线跟踪伺服设备、电源设备等。
通信革命 —— 进入现代通信阶段
数据通信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以及各种数据设备之间经由数据通路(专线或 通信网络)所进行的数据交换 指两台或多台“自治”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不能“自治”的各种数据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属于数 据通信,但不是计算机通信 始于20世纪70/80年代 90年代Internet普及与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加速了变 革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逐渐融合 通信产业与计算机产业日趋重合
2.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一通用
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类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开放式结构的技
术。
3.智能天线技术(SA)。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调
节等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成形波束可在空间域内
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 量。
由终端主机间通信发展为对等通信,再到客户服务器之间通 信(包括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一些热点通信领域
传统领域
传统电信业务 AM无线电 FM立体声 TV 短波(全球)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