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德、物质、精神
我们来看看道德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开始意 识到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开始思考人类的本质和行为准则。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观念,如孔子提 出的仁爱、义理,以及苏格拉底强调的正义和美德。这些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动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进步,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道德困境。在这个时期,哲 学家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弗洛伊德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探索,都为人类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现代轴心时代,人类社会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的普及,人们开 始反思物质追求所带来的问题,并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个时期,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后现代 主义等哲学思潮兴起,它们强调个体存在和意义,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宗教、文 化和艺术的多元交融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在这三个轴心时代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也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德伦理的冲突、 物质欲望的满足、精神空虚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这三个 轴心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 德、物质、精神》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帮助我们 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进和发展。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德、物质、精神》这本书通过精彩摘录的形式, 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关键节点。通过深入了解这三个轴心时代的内涵和 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 启示和借鉴。
阅读感受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道德、物质、精神》读后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一条曲折的河流,不断向前流淌, 不断演变。在这条河流中,有三个重要的“轴心时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它们分别是道德轴心时代、物质轴心时代和精神轴心时代。这三个时代的发展, 如同三股巨大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便是中国的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
春秋时期,“天子衰微、王权坠落”,于是“学在官府”的局面遂被打破,私学由此产生,由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随之下到民间,“士”阶层由此产生。
士阶层的来源有二:一是贵族及其子弟在社会变革中门庭冷落,沦入士的队伍;另一是庶民等社会下层中的一些人士,通过勤奋学习,“积文学,正身行”而上升为士。
春秋末期,官学式微,私学勃兴,原本为贵族所垄断的知识也走向了民间,于是士阶层的人数增多,队伍扩大。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征战杀戮,使得是时的统治阶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竞相招揽士人,激发了士阶层参预政治的激情。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发展的规模日盛,文化流派种类增多。
阅读材料历史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6分)(2)简要说明材料一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
(3分)(3)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东西方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2分)(4)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5)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1分)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对儒家思想应该怎样看待?(3分)1)孔子: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等;苏格拉底: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
(6分)(2)注重人的作用(人本思想或关注人的活动);强调伦理道德(修养);重视教育(3分(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
(2分)(4)前者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理论基础);后者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2分)(5)认为孔子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1分)看待: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
(言之成理即可,3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
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
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
轴心时代的定义
轴心时代的定义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是在北纬30度左右。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在雅斯贝尔斯之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如今,轴心时代已成东西方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课题。
事实表明,轴心时代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思维的建构。
可是,通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使得轴心时代这一遥远而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始终没能得到令人信服的阐释。
现代阐释学和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阐释,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视角即方法。
为了将轴心时代研究推向深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新的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研究视角呢?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理应成为研究轴心时代的一个崭新视角或方法。
采用这一视角或方法,轴心时代现象有望一目了然。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答案)
自主练习十五_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_一、选择题1. (2012·无锡期末)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智者学派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2. 古希腊智者学派尤其可贵的人文主义观点是()A. 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B. 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C. 是否符合人性是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D.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3.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哪位哲人的名言()A. 泰勒斯B. 苏格拉底C. 普罗泰格拉D. 亚里士多德4.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 民主思想B. 无神论思想C. 科学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5.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核心是()A. 道德就是知识B. 提倡教化人民C. 主张改善人的灵魂D. 知识就是力量6.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B. 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C.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D. 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7. (2012·徐州学测)“自14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做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
”这段话描述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B. 启蒙运动兴起C. 宗教改革运动D. 空想社会主义8. (2012·南京学测)马丁·路德在“福音体验”后说:“‘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上海市青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中华文明 E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2021——2022 学年青浦区一模历史试卷1.“轴心时代”之文明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山水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之处。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轴心时代,从时间跨度看,大致相当于我国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时期。
(2)轴心时代文明多元并存。
按示例,将下列示意图字母所示范围与表格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填写字母)(3)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轴心时代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比较范畴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经济方式商业、航海业、贸易业发达政治特征以雅典民主为代表的城邦政治文化建树学派众多、百家争鸣(4)阅读下列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语录,回答问题。
问题:概括上述中西方思想家的主张。
结合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简析形成各自思想的原因。
2.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商业贸易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比对材料一中两幅地图所示信息,欧洲贸易中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材料二下图是 17 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生活的海港小城代尔夫特的一景。
画面左侧建筑群就是维米尔的一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供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代尔夫特事务所。
1602 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
公司有权代表国家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
(2)依据材料二,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权进行归类。
材料三图1 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 2 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 3 中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A.有教无类B.为政以德C.“仁”的思想D.“仁政”思想4.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这句话说明了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C.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5.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能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①“兼相爱,交相利”②“施仁政于民”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A.①②B. 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9.孔子核心思想是“仁”,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普遍认可A.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②③④10.(2008年青岛模拟)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2.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1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 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 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1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轴心时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
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一、引言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这个时代被命名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地球上的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的区间内,如今日所知,各个地域的精神文明中都出现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几位哲学大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老子等。
由于历史现实条件所限,当时的中西方并不相通音讯,中西方的哲人们在追寻文明和哲思的路途中自然就会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去年十月份,代表《山东大学报》采访范曾先生的学术报告会,听到范曾先生对这段时间的西方思想是这样解读的,西方是遵循逻辑的体系,一步步走向结论,由谬误达致真理。
的确,西方的哲学有数学逻辑的帮助,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论理,据我们所知,很多哲学家其实都是科学家,科学与哲学同在。
轴心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自然与西方不同,比如,老子大方无隅的哲思却是独立不倚、纵横自由、无所羁绊。
我个人认为,轴心时代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当是一个感悟与经验相佐的感性主义文化,另一个则是逻辑与科学相携的理性主义文化。
根据系统论和结构主义原则,认识的意义并不在于描述对象本身,而在于揭示对象与其所在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同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方哲学思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解读它们的总体特征与差异。
二、轴心时代感性主义的东方哲学思想雅斯贝尔斯所指的“轴心时代”,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百家争鸣”,即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这段时期不同学派开始涌现,各流派之间互相争鸣论理,精神文明异彩纷呈,流派思想也因人而异,虬曲不一,仪态万千。
我们以最为著名的儒道学派为例进行研究。
重民轻神春秋时期的思想变迁
一、春秋时期的天命观
春秋时期,天命观仍是占据重要地位的观念。 《国语·晋语六》:“国之存亡,天命也。” 《国语·郑语》:“天之所启,十世不替。”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左传·昭公十三年》 “天方相晋”、《左传·桓公六年》 “天方相楚”。《左传》中多见有“天所福也”、“天命 未改”、“天奉多也”、“天奉我也”等语,也正是这种 观念的反映;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
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新 发展,“私田”的数量急剧增加,西周以来的井田 制普遍遭到破坏。
齐国公元前685年的“相地而衰征”、晋国公元 前645年的“作爰田”、鲁国公元前594年的“初 税亩”,楚国公元前548年的“量入脩赋”,郑国 公元前543年的“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等措施都 具有赋税改革的性质。
四、公社农民破产和一些贵族没落,在产生一批 贵族地主的同时,相应出现了“隐民”、“宾萌”、 “私属徒”等具有封建依附关系身份的劳动者。
(二)政治形势的变化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陪臣执国命”。 “《春秋》所记,在二百五十余年的春秋时代 中,言‘侵’者六十次,言‘伐’者二百一十二 次,言‘围’者四十次,言‘师灭’者三次,言 ‘战’者二十三次,言‘入’者二十七次,言 ‘进’者二次,言‘袭’者一次,言‘取’言 ‘灭’者,更不可胜计。” (翦伯赞)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尤
其是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
心时代”。
——卡尔·雅斯贝斯
这段时期“结束了几千年古代文明”,是 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雅斯贝斯所谓 的“轴心时代”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及原因◆人类古代文明的三大中心公元前8至3世纪,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
为什么人类在不同地域,几乎同时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如何来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
其中尤以德国学者K.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影响最大。
他认为: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
这三个地区分别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凡的文化人物。
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等问世,佛教、耆那教等开始创立;在波斯,相传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拜火教);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等地,犹太教先知四处游走,传经布道;在小亚细亚和希腊,更是贤哲辈出,先有荷马、赫西俄德,后有所谓以泰勒斯为首的“希腊七贤”,继而出现了巴门尼德、希罗多德、赫拉克利特、修昔底德、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等等。
这是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三个中心,人类都非常相似地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整体的存在,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人类至今依然存在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几乎同时得以确立。
◆以希腊文明为例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古希腊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政教分离的思想是现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希腊人创造的民主共和制是近代世界普遍认同的政治体制的原型。
希腊人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仍是现代西方文艺界学习的范本和创作的源泉之一。
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辞学、文献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学科,无一不是希腊人奠定的基础。
他们确立的一些原则,如史学摈弃情感、求真求实的原则,希波克拉底的医德誓言等,仍然是当代从业者遵守的学科纪律。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简述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
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轴心时代”的辉煌——西方海洋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中外关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跨国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阻挡的大背景下,探讨轴心时代,尤其是中西轴心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点及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轴心时代”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1.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1)农耕文明的形成①就地理环境而论,中华民族繁衍、栖息于东亚大陆,是一个大河文明的国家。
②轴心时代的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形成。
(2)农耕文明的特点①“农业是命脉”是历代中国人的共识,而“重农抑商”也就成了每一个朝代的基本国策,从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就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态度。
②内陆的广阔,也为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可能。
这也是“统一、专制、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2.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1)海洋文明的形成①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属于海洋文明国家。
地中海、爱琴海带来了航海的便利。
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平原少、土地贫瘠,只能种一些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只有通过海洋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发展。
(2)海洋文明的特点①古希腊各城邦之内,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雅典的民主政体等。
②航海的便利又使各城邦较早地接触到域外文化、异族文化。
③古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易于接受域外文化的特质。
二、“轴心时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的“家国同构”轴心时代的中国也是邦国林立,但与古希腊的城邦制不同,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从而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这就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在这种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
雅斯贝尔斯与“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与“轴心时代”——读雅斯贝尔斯《论历史的起源和目标》“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
他把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500左右的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他认为这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转折点,所有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了:“在中国生活着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所有派别都产生了,墨翟、庄子、列子以及不可胜数的其它哲学家都在思考着;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所有可能的哲学流派以至于像怀疑论以及唯物论,诡辩术以及虚无主义都发展了起来,情形跟中国一样;在伊朗,查拉图斯特拉在教授他那富于挑战性的宇宙观,即认为这是善与恶之间的斗争过程;在巴勒斯坦则出现了先知,从以利亚经过以赛亚及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在希腊则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悲剧作家修昔底德以及阿基米德。
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这些名字所勾勒出的一切,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相互间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发生的。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是针对黑格尔提出的“所有历史都归于基督,又出自基督;上帝之子的出现乃是世界历史的轴心。
”这一说法提出来的。
他认为,基督教是一种信仰,却不是全人类的信仰,即使是在西方,基督徒们也没有把他们以经验为基础的历史观跟基督信仰联系在一起。
倘若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世界轴心,那么它一定是作为一个对所有人的,包括基督徒在内。
他提出的“轴心时代”彻底打破了基督宗教信仰所缔造的历史哲学神话,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历史学家的认可。
本书译者李雪涛认为:“轴心时代”奠定了人类精神的基础,并开启了各自文明后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伦理观、文化模式。
正是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拥有了觉醒的意识,意识到了整体、自我存在的意义及其限度。
由“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突破所奠定的人类精神根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体系框架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被超越,它们仍然是几大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和行为准则。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
巩固皇权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轴心时代的概念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的概念名词解释在历史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名词,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历史学家卡尔·雅斯珀斯(Karl Jaspers)所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
轴心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分水岭,标志着人类历史的重大转变。
轴心时代大致指的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的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至3世纪左右。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变革。
首先,轴心时代见证了城市的兴起。
在此之前,人类主要生活在农村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的涌现,人类开始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
城市不仅承载着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功能,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其次,轴心时代是神话和宗教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现象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神话和宗教教义。
这些神话和宗教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轴心时代还见证了哲学的兴起。
人们开始用理性的思维和观念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成就不仅超越了政治和文化的局限,更深刻地触及了人类的道德和认知领域。
此外,轴心时代还见证了世界各地帝国的兴起和崩溃。
在亚洲,周朝、秦朝和汉朝等强大的帝国相继涌现,统治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
而在欧洲,古希腊和罗马帝国也崛起为强大的霸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帝国最终都面临了内部分裂和外部侵略的危机,最终走向了衰落。
轴心时代还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在这个时期,人类在农业、工业、战争和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例如,在农业方面,人们发展了更高效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战争方面,国家开始采用专业的军事组织和战略战术,从而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成因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东西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及其成因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松岩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及其成因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松岩◆人类古代文明的三大中心公元前8至3世纪,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
为什么人类在不同地域,几乎同时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如何来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
其中尤以德国学者K.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影响最大。
他认为: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
这三个地区分别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凡的文化人物。
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等问世,佛教、耆那教等开始创立;在波斯,相传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拜火教);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等地,犹太教先知四处游走,传经布道;在小亚细亚和希腊,更是贤哲辈出,先有荷马、赫西俄德,后有所谓以泰勒斯为首的“希腊七贤”,继而出现了巴门尼德、希罗多德、赫拉克利特、修昔底德、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等等。
这是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三个中心,人类都非常相似地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整体的存在,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人类至今依然存在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几乎同时得以确立。
◆以希腊文明为例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古希腊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政教分离的思想是现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希腊人创造的民主共和制是近代世界普遍认同的政治体制的原型。
希腊人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仍是现代西方文艺界学习的范本和创作的源泉之一。
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辞学、文献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学科,无一不是希腊人奠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东西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及原因
♦人类古代文明的三大中心公元前8至3世纪,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
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
为什么人类在不同地域,几乎同时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如何来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就此展开热烈
的讨论。
其中尤以德国学者K.雅斯贝斯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的“轴心时代” 理论影响最大。
他认为: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
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
这三个地区分别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
凡的文化人物。
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印度,婆罗门教
的经典《奥义书》等问世,佛教、耆那教等开始创立;的巴勒斯坦等地,犹太教先知四处游走,传经布道;在小亚细亚和希腊,更是贤哲辈出,先有荷马、赫西俄德,后有所谓以泰勒斯为首的“希腊七贤” ,继而出现了巴门尼德、希罗多德、赫拉克利特、修昔底德、苏格拉底、
在波斯,相传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拜火教);在今天
徳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徳和阿基米徳等等。
这
是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三个中心,人类都非常相似
地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整体的存在,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人类至今依然存在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几乎同时得以确立。
♦以希腊文明为例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
考和创造
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古希腊人的自由、政教分离的思想是现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希腊人创造的民主共和制是近代世界普遍认同的政治体制的原型。
希腊人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仍是现代西方文艺界学习的范本和创作的源泉之一。
西方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辞学、文献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学科,无一不是希腊人奠定的基础。
他们确立的一些原则,如史学摈弃情感、求真求实的原则,希波克拉底的医徳誓言等,仍然是当代从业者遵守的学科纪律。
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代西方人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开朗性格和努力工作、尽情娱乐的风气也始自古希腊。
希腊人可以说是古代世界最大
的玩家。
他们设计、发明了许多游戏和娱乐项目,举世闻名的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有摔跤、拳击、赛马、赛车、火炬接力、田径、健美,还有“五项全能” 等比赛,堪称创举。
舞台悲喜剧以及上演戏剧的剧场也为希腊人所独创,即使那些形形色色的希腊神?0,也大都富有生
气,像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
所以希腊人没有令人麻木不仁的宗教崇拜,他们比古代许多民族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思想,同样异彩纷
呈;印度的佛陀时代所表达的人类悲悯情怀,佛教在亚洲的传播等,也蔚为大观。
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百家争鸣的三大成因人类文明何以在这一时期同时在
不同区域取得如
此突破性的成就呢?
这并非偶然。
这首先得益于人类生产力的明显进
相当一部分人可以专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门从事脑力劳动。
铁器的普遍使用是“轴心时代” 生产力发展的突出标志。
同时,经济的发展和铁制兵器的使用,也扩大了古代战争的规模,拓展了人类活动的区域和范围,进而开阔了人类了解、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野,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这种认识既包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区别以及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也包括对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也包
括人类社会)。
东西方思想家们在这一时期把人类零散朦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也是更高的阶段。
其次得益于人类自身关系的解放。
早期国家的建立
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始社会血缘部落关系不断扬弃和否定的过程。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国家的组织结构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
如古代印度有王国和共和国两种形式。
王国称为
Janapada,Jana 意为部落,而Pada 意为“脚”,二字合起来意即“部落立足之地” ;共和国称为Gana 或Samgha ,前者意为部落,后者意为共同体,显然这都证明血缘关系在早期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希腊的城邦同样由部落发展而来,如雅典有4 个部落,12 个胞族,360 个氏族;而斯巴达等多利亚人的国家多由3 个部落组成。
直到古典时代晚期,雅典的胞族依然在司法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在古代中国,从商代直到春秋时期,宗族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在甲骨文、金文及传统文献中都有资料可以为证。
氏族部落等血缘
组织,曾经使人得到某种保护或依靠,
的一种束缚。
随着血缘关系的削弱和解体,人们一方面 惊讶地发现自己正在失去过去曾有的天然依托, 同时也 欣喜地发现自己开始摆脱从前的桎梏,得到过去难以得 到的自由。
于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开始可以而且必 须由自己来决定。
这无疑大大激发了人们潜在的创造力 和思考力。
其三则得益社会矛盾与斗争现实所激发的人类潜
能的发挥。
在世界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所在地,都曾经出 现过邦国林立、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印度,摩揭陀、乔 萨罗等邦长期争夺霸权;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在 陆上、海上争夺霸权的斗争此起彼伏,时断时续;在中 国,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兼并;与此同时,诸邦内 部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矛盾错综复杂,争权夺利斗争时隐 时现。
很多斗争结局不明,鹿死谁手尚难预料,各国统 治者和各种社会集团都力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借助 一切可为己用的因素去谋求胜利。
在希腊,学者们普遍 都有讲学自由,在印度和中国,思想家带领弟子周游列 国,而统治者通常不拒绝游说之 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尖锐复杂的斗争引起社会动荡, 那些曾经为人们所信守的、纯朴可爱的传
统,似乎越来 越变得荒谬和腐朽,从传统中破土而出的新事司时它又是对人。
这是引发人的潜力
物,去卩又往往显得贪婪、卑鄙而无情。
历史究竟是进步了,抑或倒退了?社会变动时期那些巨大而深刻的矛盾,打破了先前的精神稳定平衡状态,不能不引起睿智的人们加以思考。
这是引发人的潜力的内在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历史的极端复杂性,各个地区的历史条件千差万别,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又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是神的人化,在东方,则是人的神化。
中西方文化都在经过“轴心时代”有了一个大的转型:西方由此导致了文化的更进一步神学化,进入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时代;而中国则由此导致了文化的世俗姿态,“独尊儒学”的传统基本上是世俗化的。
♦新的世界文明“轴心时代”
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即将出现。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必将为文化多元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世界文化的发展很可能形成或者已经有所萌芽地形成了若干个重要的
文化区,如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以及
西亚北非文化区等。
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跨文
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时,古典时期少数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众多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