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建筑间距的计算方法,了解在山地建筑布局的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要求。
2. 掌握总平面设计中建筑间距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3. 掌握建筑朝向的选择。
4. 熟悉场地设计的常用数据,了解技术经济指标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方法。本章难点是建筑间距的计算、场地设计的艺术构思。
【重要知识点】
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场地设计。
建筑平面布局与空间体量的形成,除了受功能要求、结构技术等内在因素制约外,还需要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以及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需对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回应,才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1总平面布局的规划要求与场地设计
建筑基地大小、形状、周边道路状况对建筑层数、平面组合方式有很大影响,而这些往往也是城市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的条件限制,因此也是在总平面布局方面首要考虑的因素。
5.1.1城市规划要求
这方面最主要的是对于建筑红线的规定。建筑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所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如果基地与城市道路接壤,其相邻处的红线应该即为城市道路红线,而其余部分的红线即为基地与相邻的其他基地的分界线(图5-1)。
规划部门下发的用地规划图上,红线往往用转折点坐标标明位置,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坐标准确画出建设用地范围(图5-2)。要注意该坐标系统是以南北方向为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的,数值向北、向东递进。例如某点坐标为(19896.862,16585.270),则19896.862
代表南北方向的纵坐标,16585.270代表东西方向的横坐标。
图5-1 建筑场地与界线图5-2 建筑地形图与坐标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布置建筑物时应遵守如下规定:
(1)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以外,都不能超出城市规划划定的红线范围。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的退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应—并遵守。
(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3)建筑物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其上部的突出物也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5.1.2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及其他构筑物和设施所做的综合布置与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先行环节,是决定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基本且必要的条件。场地设计与建筑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地理特征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两方面。
5.1.2.1场地平面设计
场地平面设计不仅和基地大小和形状有关也和建筑基地周边道路状况有关,需要解决基地内的建筑位置、人流、车流的主要路线分布等问题,应当遵守以下设计要点。
(1)设计应以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结合工程特点,注重节地、节能,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自然地形,维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对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3)场地设计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交通流线合理有序。
交通流线设计是场地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一般原则是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靠近外部主要交通道路口附近,使之线路短捷。避免导入外部过境车流,力求创造人车分流的条件。出入口避免设于高差大的路段,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对于商业、影剧院、文体场馆等聚集大量人流的建筑,通过步行道或广场组织人流交通,需要不同方向的疏散出口,要按照紧急疏散时的要求设计出入口宽度和广场面积。
场地对外出入口要交通便捷,减少对城市主、次干道的干扰。基地道路出口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另外对影剧院、会展、商业等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要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出口通向城市,其主入口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场地至少一面临城市干道,且有足够的疏散宽度(大于用地周长1/6),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为了说明场地平面设计的思路,这里以西宁西郊中学的总平面设计为例示意。建设基地为一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窄的矩形地段(图5-3),且东北角为低洼地(约低2m)。形状也不规则,结合基地的大小和形状,深入分析总平面中各功能分区以及人流走向对教学楼平面组合的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将运动场及教学楼设于中部。首先将运动场设于西北部,使中轴线倾斜一定角度(基本仍为南北向),教学楼也随之调正一定角度,使校门与教学楼间并不感到拥挤,同时也解决了由种植园地、运动场地可较顺畅地到达校门和进行疏散。由于以上布置和场地的有效利用,在校园内做出了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教学楼的组合采用较为紧凑的形式,在校门左侧设食堂及自行车棚,便车辆不进入教学区内,保证了校内的安宁与安全。教工住宅设于学校南端较窄的地段内,将道路设于左侧,外通城市道路,内接学校主要出人口,将此地段作为学校教工住宅区,使住宅与学校教学区分隔,设独立出入口。
图5-3 西宁西郊中学总平面
总之,本校的总平面图分区合理,布置紧凑,各区部位得当,从而创造了较好的学校环境。设计之初便留有余地,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a)(b)(c)
图5-4 食堂总平面布局三种方案
图5-4是一食堂设计时,结合基地条件,人流、车流的走向,逐步调整平面组合关系,确定平面位置和形状的示意。图(a)所示餐厅朝向好,但离宿舍来的人流较远并需经过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