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基础

合集下载

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

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

陕师⼤《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陕西师⼤远程教育学院中⽂专升本科函授⽣《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名词解释:《说⽂解字》:简称《说⽂》,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篆为主。

《说⽂解字诂林》: 丁福保所编,是⼀部古⽂字学⼤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千⼏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仰取俯拾,编成《说⽂解字诂林补遗》。

《说⽂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渊深,集万卷于⼀体,是历代对《说⽂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地⽀分⼗⼆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采⽤反切法、直⾳法、叶⾳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在编排上采⽤韵⽬排列法,以平⽔韵⼀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韵为⼀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史书、诗词、⼩说,资料丰富。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内部体例也⽋严密。

《佩⽂韵府》:清代张⽟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年,是⼀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双⾏⼩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近⼈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的介词、连词、助词、语⽓词及⼀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字典》:是⼀部解释汉字形、⾳、义的⼤型语⽂⼯具书。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一、文言字形(一)古今字上古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一字往往兼有几个义项,等到后来又造出了新字,原字的意义就有所改变。

这样,我们把较早的字叫做“古字”,把较后的字叫做“今字”。

常见的古今字列举:①女—汝②反—返③孰—熟④奉—捧⑤见—现⑥受—授⑦暴—曝⑧知—智⑨内—纳⑩直—值。

(二)异体字异体字是音同义通而写法不同的字。

列举:①泪—涙②崖—崕(三)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原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字替代。

这种文字使用的替代现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的通假字。

列举:①“亡”通“无”②“谬”通“穆”③“责”通“债”。

(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的通假字。

列举:①“不”通“否”②“干”通“岸”③“还”通“旋”④“景”通“影”。

(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字。

列举:①“案”通“按”②“有”通“又”③“蚤”通“早”④“得”通“德”。

(4)形近通假借字和本字由于形近而通假。

列举:①“堕”通“隳”②“被”通“披”③“盖”通“盍”。

二、文言词语(一)实词1.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主要是双音词),所以不要把文言实词中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另外,还要注意古汉语中同义词(近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现象。

2.古今异义①词义扩大:原有意义狭小,现在使用范围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现为江流通用词。

②词义缩小:原有意义范围较大,现在使用范围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代汉语中“丈夫”专指“妻”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由原有表示的对象,转为另一对象。

如“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

“走”古义为“跑”,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④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古义指“勇士、武将”,现指“帮凶”一类的人。

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

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词义关系是指不同的词在意义方面存在的关系。

包括:同义关系——同义词,反义关系——反义词。

一、同义词(一)同义词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读音不相关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特点是:1.同义词是指在某个义位或某几个义位上同义,而不是所有义位都同义。

2.有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如:去——往:“去”在先秦没有“到……去”的意义,与“往”不同义。

但在唐代,“去”可以表示“前往”“到……去”的意思。

3.同义词之间在语音上互不相关。

同义词祗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在语音上却没有关系。

如果语音上也相同或相近,那就是出自同一个语源的同源词。

如:震——动——振4.同义词是相互的。

(二)同义词的差异1.理性意义的差异(1)范围广狭不同如:问、询、访在询问、征求意见的义项上是同义词。

但“访”的适用范围比“问”“询”要小,“问”“询”的对象通常没有什么限制,而“访”通常是指君长就重大问题的向臣下征求意见。

(2)性状情态不同如:视、望、顾、睨、瞰、瞩在“看”的义项上是同义词,但看的情状方式各不相同。

“视”强调“看”的动作。

“望”是抬头向要远处看,“顾”是转头向后看。

“睨”是斜着看。

“瞰”是从高处往下看。

“瞩”是集中视力于一点,注视。

(3)程度轻重不同如:饥、饿在表示吃不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饥”是吃不饱,腹中空。

“饿”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

(4)侧重点不同如:恭、敬都有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

2.组合功能的差异如:耻、辱耻、辱在表示“侮辱”和“羞耻”义时,二者是同义词,但组合功能不同。

表示“侮辱”义时,“辱”的意义是“双向”的,即既可表示侮辱他人(使他人受辱),又可表示自己受辱。

故“辱”既可以带受事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耻”的义项是“单向的”,即只能表示使他人受辱,而不能表示自己受辱。

3.情感色彩的差异如:诛、杀、弑在“杀死”的义位上,三者同义。

古代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基础

第一章文字第一节“六书”理论的形成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独体字。

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合体字。

汉子产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六书”一词首见于《周礼》。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排列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二节“六书”例释一、象形象形式一种描摹实物的造字法。

例:水、鱼、燕、瓜、舟、齐二、指事(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符号以表其义。

例:本、至、厷(2)纯粹用符号来表义。

例:回、丩三、会意一字之意由两字或三字之义合起来构成。

例:及、出、各、射、宿、寇四、形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的字。

(1)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成。

例:鸡(2)在表意字上加注形符而成。

例:臭(3)形声字再加声符或形符成了新的形声字。

例:潿(4)把表意字一部分改换成声符。

例:何左形右声:诂诽搞祺锈吟治左声右形:胡剕敲斯锦钦斫上形下声:罟罪蒿箕容髡笞上声下形:辜悲膏基券含臬外形内声:固匪病衙阁外声内形:床篡闻声占一角:旗形占一角:疆五、转注形转:字形上属于同一部首。

例:考与老音转:词源上同韵或同声。

例:考与老、颠与顶义转:意义可以互训。

例:考与老形义双转:必须同部互训。

例:考与老六、假借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原本没有文字的事物或概念。

(1)“声旁字”和“形声字”相代替。

畜——蓄奉——俸卒——猝奄——淹(2)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代替。

政——征畔——叛被——披(3)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代替。

熙——嬉倍——背萌——氓简——谏第三节“六书”理论的一些问题第二章词汇第一节单音词和复音词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并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妻子、具体、专利、规矩、然而(这样却)、虽然(虽说如此)、于是(在这时候)第二节单纯词和合成词语言中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构词单位是词素。

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6.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理论

6.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理论

6.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诗词格律等方面
的理论
第一、了解该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

文言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包括绪论、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诗词格律、古注、工具书使用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背诵、古文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

其中,凡要求“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凡要求“一般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一般不直接作为考核时的命题的内容,但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及古书阅读能力的考核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忽略。

此外,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职官名,虽未列入考核目标,但仍属于古文阅读的有关常识,也要求应考者予以注意。

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
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
宾语后,其语序十分特殊,有的句子还缺少
相关成分。相对今天的语言习惯而言,称为 特殊句式。
二、按类型分析
1、判断句 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迷宫: 一、“找出主干最重要”。 如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该句中“公子”可作主语,“急”可作谓语,“人之困”可作宾 语,那么“安在”是句子的什么成分呢?不符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说明句 子存在特殊情况。 ②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该句中“权”可作主语,“示”可作谓语,“群下”可作宾语,那么 “以”呢?不符合 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明仅靠逐字翻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留、换、补、调要记牢”。 【留】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 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 【换】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名词作 动词,“游泳”。 【补】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果地震陇西” 中的“于”。 【调】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
4、主谓倒装
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5、定语后置 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
例如:
居庙堂之高 蚓无爪牙之利
6、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 在谓语之 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 谓语之后。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1.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桑麻:农事•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三尺:法律•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黄发:老人•垂髫:小孩•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婵娟、嫦娥:月亮•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社稷、轩辕:国家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行:金、木、水、火、土•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女娼、神农)•五味:酸、甜、苦、辣、咸•五金:金、银、铜、铁、锡•五彩:青、黄、赤、白、黑•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七宝:金、银、琉璃、珊瑚、水晶、砗磲、琥珀•九宫:正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四大古代戏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3.古代教育:⑴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中医古代汉语古汉语基础题库知识点归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古代汉语古汉语基础题库知识点归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古代汉语古汉语根底题库知识点归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2 试题〔1〕参考答案3 古代汉语试题〔2〕5 试题〔2〕参考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3〕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以下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p 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C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以下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D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以下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以下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以下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古代汉语基础-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基础-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基础-文字
文字编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世界上的文字有许多种,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一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㈣ 形声
《说文解字》解释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意思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体。就是以形符表示词的意义范畴,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如:江、问、杞、盂、放、物、帛、裹、囿、组、谓、阿
㈤ 转注
《说文解字》解释为:“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这个界定含糊不清,加上除了在解释中举了“考、老”为例外,正文中没有一例转注字。界定不清,又没有例证,后人理解就其说不一,没有定论。我们只要了解转注字的形体不能超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形体的范围,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㈤ 假借
《说文解字》解释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思是:本来没有那个字,依靠借来的同音字来寄托所要表达的词义。如此看来,假借字也是一种用字法:有些词在当时口语中已有,但造不出字,为了把这些词记录下来,就采用“借”同音字的方法。这“借”来的字,许多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我们甚至看不出它是“借”来的;而这个字本来表示的意义反而另造一个字表示。我们在前面所举的例子 “州”、 “亦”、“莫”都属于这种情况。“州”本来是水中陆地,但表示一级行政单位的“州”造不出字,就借用表示水中陆地的同音字“州”;“亦”本来是腋下的意思,但副词“也”这个意思造不出字,就借用表示腋下的“亦”代表。“莫”本来是日暮的意思,但否定词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这些意思造不出字,就借用表示日暮的“莫”字代表。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写几个词,以致影响书面交际。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于是形成了古今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1.《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分为200个部首。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用540个部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3.《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4.《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5.汉字排列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发。

三.六书: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转注: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假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四.古书用字(一)、古今字1、定义: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2.今字产生的原因:(1)词义分化:解——懈取——娶益——溢(2) 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二)异体字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异体字的分类:(1)造字法不同:泪:涙笔:筆岩:巌岳:嶽(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暖:煖訴:愬俯:俛略:畧群:羣杯:盃線:綫煙:烟五.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古汉语基础(二).pdf

古汉语基础(二).pdf

单选题1.“故狗似玃,玃似母猴”中“母猴”指的是()A.雌性的猴子B.猕猴C.大猩猩D.狒狒答案:B2.关于律诗用韵问题,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A.近体诗一般只押仄韵,平声韵罕见。

B.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必须一韵到底。

C.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近体诗首句必须入韵,偶数句也必须入韵。

答案:B3.“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意思是()A.树木B.树立C.种植D.成长答案:C4.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A.28,30B.30,32C.32,30D.30,28答案:C5.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将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叫做A.浊B.粘D.清答案:A6.A.选择图中A选项B.选择图中B选项C.选择图中C选项D.选择图中D选项答案:A7.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中,“损”的意思是()A.损害B.损失C.减少D.杀害答案:C8.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代表汉字有A.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B.滂敷透彻清穿溪;C.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D.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答案:B9.“我決而飞,抢榆枋”中“決”的意义是()A.迅速的样子B.飞的样子C.振翅的样子D.盘旋的样子答案:A10.“之二虫又何知?”其中“之”的意思是()B.这C.的D.它们答案:B11.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答案:A12.有众属于复音词中的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答案:C13.古汉语中,“之——往”的差异在于A.词义内容不同B.语法功能不同C.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D.习惯用法不同答案:B14.平水韵有韵部多少个A.32B.106C.120D.30答案:B15.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作的本义是B.起来C.作风D.作业答案:B16.“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中“渐”的意义是()A.逐渐B.湿润C.渐进D.浸泡答案:D17.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一个词的A.引申义B.假借义C.转义D.变义答案:A18.“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古代汉语词汇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词汇基础知识
“驱,马驰也。”“驰,大驱也。” 《说文》:“国,邦也。”段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
4
第二单元 古汉语词汇常识(电子教案)
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说文》:“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
统言不别也。” 《说文》:“牙,壮齿也。”段注:“统言之,皆称牙称齿。析言之,则前
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庄公 29 年) 于囊于橐。(诗经·大雅·公刘)——毛传:“小曰橐,大曰囊。”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教化。(屈原·离骚)——王逸注:“近曰 离,远曰别。”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经·大雅·生民)——毛传:“直言曰言,论难 曰语。”孔疏:“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 在字典词典中对同义词的辨析就更多了。如: 《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 琢,石谓之磨。”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邢疏:“此对文尔,散则草亦 名华。” 《说文》:“观,谛视也。”“觇,窥视也。”
第二、以字典、词典或注释汇编的形式体现 秦汉之际,出现了《毛诗故训传》、《尔雅》;汉代有《说文解字》、《方言》、 《释名》等。我们今天研究古汉语词汇应该以以上字典、词典为基础。 第三、表现在前人对古书的注疏中 如《十三经注疏》(按:十三经指《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 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和《孟子》),以及清代学者对《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 字典和词典等作的注释,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把传统语言学中词汇研究成果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 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通常一个字就等于一个词,因此字义大致和词义相 当。《说文》就是通过字形的分析探求字的本义。后来学者对它的研究,值得我 们借鉴。如: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古汉语基础学习

古汉语基础学习
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以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求本义。
古代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当字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词。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构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例如:
(1)双声联绵词
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
(2)叠韵联绵词
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
(3)其它联绵词
扶摇芙蓉辗转铿锵淡泊翡翠
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注意:叠音词不同于词的叠用。
⑶音译词(单于、浮图、罗汉、葡萄)
查阅古书注解和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及字典辞书
而:《说文》:“颇毛也”。本义是络腮胡子,被借用作虚词后,本义湮没了,作连词成了它的常用意义。
(二)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引申义就是发展、延伸的意思。词的引申义,就是指从词的本义出发而延伸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随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决定由此产生的。
不偏义,也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第二十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汇的继承性:词汇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的稳定方面,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词,例如:
人手心日月星山水
风云雷电冰霜天地
——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单音词
天下国家天文地理道德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基础
1. 郑伯克段于鄢
(1)《左传》时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而完整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

(2)全书依春秋时期鲁君十三公(隐、桓、莊、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的次序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53年间的各国史事。

共60卷18万字。

(3)西晋杜预将其内容按年依附于《春秋》正文之后,只是《左传》比《春秋》多了二十八年,后人也称此书为《春秋左氏传》。

(4)《左传》文字简练、优美,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繁复的史实,尤其是叙述战争;在人物描写方面,善于刻画事主的内心活动和细微动作。

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5)本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全文表现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2. 勾践灭吴
(1)《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21卷7万多字,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976年至公元前453年)周、鲁、齐、晋、郑、楚、越等八国的故事。

成书年代大致在战国初年。

(2)《国语》可能是各国史官所记而经后人润色整理而成。

(3)本篇选自《国语·越语上》。

全篇叙述了越王勾践在吴越战争中遭惨败后仍处心积虑以求报酬雪耻,最后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平灭吴国的故事。

3.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全书共33篇。

(2)本书初无定名,或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定。

(3)全书所记史事自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开始,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为止。

(4)本篇选自《战国策·魏策》。

文章描写唐雎折服秦王的情景。

对唐雎的英勇和秦王的虚骄,描写颇生动。

4. 子路曾皙然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

(3)宋代朱熹又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为《四书》。

(4)本篇选自《论语·宪金》。

文章记述了孔子及弟子子路等四人谈论个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的看法。

5. 渔父
(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

(2)庄子哲学的显著特点是把世间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3)今本《庄子》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4)本篇选自《庄子集解》。

文章表述了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同时也阐明了对社会的看法。

7. 治安策
(1)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2)贾谊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3)贾谊的作品有经西汉刘向校定的《新书》。

(4)本篇选自《汉书·贾谊传》。

本篇又名《陈政事疏》,是贾谊著名的政论之一。

文章全面论述了汉文帝时的政治形势,针对诸侯王的分裂割据、匈奴的入侵掠夺和富商大贾对经济的严重破坏,认为应当总结历史经验,还提出了拟采用的具体措施。

9. 张释之列传
(1)《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2)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叙帝王)、世家30篇(记诸侯)、列传70篇(志人物)、书8篇(系时事)。

(3)现通行本为中华书局电校的三家注本《史记》: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4)本篇选自《史记》卷102。

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表现了张释之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精神面貌。

10. 报任安书
(1)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本篇选自《昭明文选》卷41。

作者在信中倾吐自己遇宫刑后的内心痛苦和愤满,揭露朝廷是非不明、贤愚不分,同时以历史上命运坎坷而德才杰出的人物激励自己。

表达了“隐忍苟活”、“成一家之言”的决心。

12. 《张中丞传》后叙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

他的诗歌“以文为诗”,尚险好奇,和孟郊一起被称为“韩孟诗派”。

(3)有《昌黎先生集》。

(4)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卷13。

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张巡的错误论调,记叙南霁云的英勇事迹和张巡、许远的轶事,赞颂了许远、张巡、南霁云等英雄,痛斥了诬蔑许远、张巡的小人。

13. 段太尉逸事状
(1)柳宗元,字子厚,当代文学家、哲学家。

(2)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有《柳河东集》。

(4)本篇选自《唐柳先生集》卷8。

这是一片与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齐名的人物传记。

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写实手法,刻画了段秀实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动人形象,并揭露了骄兵悍卒、地方军阀残暴跋扈、鱼肉百姓的罪行。

古代汉语通论
第一章文字
第一节“六书”理论的形成
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独体字。

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合体字。

汉子产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六书”一词首见于《周礼》。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排列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二节“六书”例释
一、象形
象形式一种描摹实物的造字法。

例:水、鱼、燕、瓜、舟、齐
二、指事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符号以表其义。

例:本、至、厷
(2)纯粹用符号来表义。

例:回、丩
三、会意
一字之意由两字或三字之义合起来构成。

例:及、出、各、射、宿、寇
四、形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的字。

(1)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成。

例:鸡
(2)在表意字上加注形符而成。

例:臭
(3)形声字再加声符或形符成了新的形声字。

例:潿
(4)把表意字一部分改换成声符。

例:何
左形右声:诂诽搞祺锈吟治
左声右形:胡剕敲斯锦钦斫
上形下声:罟罪蒿箕容髡笞
上声下形:辜悲膏基券含臬
外形内声:固匪病衙阁
外声内形:床篡闻
声占一角:旗
形占一角:疆
五、转注
形转:字形上属于同一部首。

例:考与老
音转:词源上同韵或同声。

例:考与老、颠与顶
义转:意义可以互训。

例:考与老
形义双转:必须同部互训。

例:考与老
六、假借
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原本没有文字的事物或概念。

(1)“声旁字”和“形声字”相代替。

畜——蓄
奉——俸
卒——猝
奄——淹
(2)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代替。

政——征
畔——叛
被——披
(3)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代替。

熙——嬉
倍——背
萌——氓
简——谏
第三节“六书”理论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词汇
第一节单音词和复音词
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并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妻子、具体、专利、规矩、然而(这样却)、虽然(虽说如此)、于是(在这时候)
第二节单纯词和合成词
语言中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构词单位是词素。

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词,单音词一定是单纯词。

例:天、锟铻、社稷
单纯词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连绵词。

所谓连绵词,是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双声连绵词:参差、仓猝、玲珑、犹豫、萧瑟、匍匐
叠韵连绵词:从容、逍遥、峥嵘、窈窕、逶迤
叠音连绵词:斤斤、丁丁、蹲蹲、栗栗、轶轶、依依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例:叔、该、牺牲
1. 从古今词义所指的内容、或从其使用范围来看,一般有三种情况:
(1)古义包括的范围狭窄,今义的范围则相对广泛。

“词义扩大”
例:江、河、病
(2)古义包括的范围广泛,今义的范围则相对狭窄。

“词义缩小”
例:臭、蟲
(3)古义和今义的范围互不包容,但两者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

“词义转移”例:年
2. 从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来看,可分两种情况。

(1)古代含贬义的词现代成了褒义。

例:锻炼
(2)古代含褒义的词现代成了贬义。

例:爪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