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找到平衡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世峰
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找到平衡1977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奠定了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根本基础和发展方向,继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改革方针的逐步推进,社会各界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应试教育是“折磨”教育,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对此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教育较好的杜绝了徇私舞弊的行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而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创造了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条件,只有在二者之前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第一、素质教育应纳入应试教育中的“公平公正”原则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山区里的孩子得到的各方面资源都远远少于城市中的孩子,在某些偏远地区,教育可以算得上是让山区孩子走向城市,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高考作为现有的最权威统一的人才选拔机制,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降低了教育腐败发生的几率。因此,在没有一个更加完善的选拔机制出台之前,高考制度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这也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基本国
情和发展战略。
很多专家学者建议中国教育改革应参照国外的教育模式,诸如将高考制度变更为考试成绩乘以60%,平时的成绩乘以40%,再以二者乘积之后的分数总和来进行总成绩的排名,平时成绩可按照学生日常生活中参与的社会活动与特长才艺来综合评判。这种模式看似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了其全面发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度极大。一方面,平时成绩的打分标准过于主观,极易滋生出家长为了孩子成绩而“走后门”、请客送礼等教育腐败现象,败坏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城市孩子拥有比山区孩子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就更容易培养出“才艺特长”,从而加剧教育不公平与分配不均,将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排挤出名校的大门之外。
如果现代教育让一部分孩子连基本的公平竞争的机会都得不到,那又何谈实现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高端人才的根本目标。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因将应试教育中的“公平公正”原则纳入其中,只有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二、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宗旨的教育模式,他重视人的思想道德、个性特长、心理健康等全方面发展,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空缺,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学生脱颖而出。然而,在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却也能够发现五花八门的考试不仅没有少,反而越来越多。外语、计算机、书法、普通话、
舞蹈等技能需要考试来测评等级,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必须经过层层考试,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要参加资格认定考试……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人生中的很多阶段,都能看见考试的身影。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考试体系越完备规范,门类越繁多。以美国为例:大学选拔新生一般依据五个方面:一是SAT成绩,二是高中阶段学业成绩,三是教师推荐信及学生本人自荐信,四是学生的社交能力,五是AP(大学学分先修课程)课程成绩。这些成绩单都是离不开考试的,现在美国为了改善高中教育学业水平低下的现状,正在努力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验,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加强考试在教育教学中的评价作用,已初见成效。
由此看来,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在于考试这一制度,而在于教育体系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使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判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方才使学生只知苦读书本知识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厌倦考试甚至畏惧考试,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高分数低素质的“人才”。考试这一制度不仅不是罪魁祸首,相反,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应试能力就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正在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国,不是要取消考试制度,而是要建立更加完备的考试体系,不仅让考试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更是学生乐于用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第三、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传统应试教育偏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以升学率作为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忽视
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以及让学生个性的发挥,培养出诸多“高分低能”的孩子,脱离学校后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之前看过于丹老师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篇文章:《独生子女的教育结构和心理素质有大问题》,对教育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剖析的很深入,其中提到: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进行三种辅助教育,小学时候要加强公益教育、中学的时候要加强挫折教育、大学的教育应该加强职业化的教育。体、音、美、劳等这些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开课了,但真正受到重视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劳动课,极少学校能真正做到组织学生到户外去参加劳动。在应试教育下,以考试为指挥棒,教师和学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的确可以极大的提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但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其综合素质,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国家需要的是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而传统应试教育的输出还只停留在专注于课堂的分数型人才便显得捉襟见肘,这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经济碰撞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素质教育则起到了缓冲和调和作用,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转型的必然方向,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在很多人、许多地方片面理解了“素质”的含义,应试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几乎成为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的代名词,应试教育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从一种片面走向另一种片面,这无论从眼前还是未来都会对学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亟需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