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地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电涵”是客合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有远大的抱负”。

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必需必须]“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例重于不可成缺,如“目用必需品”。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你必须去”。

[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的”“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位置”。

[采纳采取]“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如“采纳群众意见”。

“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如“采取紧急措施”[查访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

“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察访民情”。

[沉溺沉漫沉迷]“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溺于酒色”。

“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漫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速”指深深地迷恋,如“沉速于舞路”[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腐败分子要从严处治”。

“处置“不仅指惩治,而且表示处理事务,如“这件事务必安善处置”。

[从面进而了“从而”的上定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如“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从而取得七战七胜的战绩”。

“进而”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先制订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地”。

[审改幕改]“审选“指改动文件、古书、成语等,单指文字改动,不含配义,如”他将“望洋的叹‘审改成”望山兴叹””。

“基改”是用作钠的手段改物杰向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合额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繁殖繁衍]“隆矿”指生物产生折的个,传,。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一、常考的易混淆词汇:1. 表示―花费‖的动词:cost,spend,pay和take。

2. 表示―借‖的动词:borrow,lend和keep。

3. 表示―到达‖的动词:arrive,get和reach。

4. 表示―穿衣服‖的动词:dress,put on,和wear。

5. 可译成―看‖的动词:look,see,read和watch。

6. 表示―携带‖的动词:bring,take,carry和fetch。

7. 表示―死亡‖的单词:die,dead,death和dying。

8. 表示―说话‖的动词:speak,say,talk和tell。

9. 与―寻找‖有关的词语:look for ,find和find out。

10. 表示―听‖的动词:listen,listen to和hear。

11. 表示―输赢‖的动词:lose,fail,beat和win12. 表示―参加‖的动词:join,attend和take part in。

13. 表示―变化‖的连系动词:turn,get,grow和become。

14. 与―落下、丢失‖有关的动词:lose, forget和leave15. 表示―穿过‖的介词:across和through16. 表示数量的little, a little, few, a few17. –ing形容词和-ed形容词常考的易混淆短语:1. have/ has gone to和have/ has been to2. used to和be used to3. a number of和the number of4. would like 和like5. maybe和may be6. go on doing和go on to do7. too much和much too二、中考常考重点易混单词详解:1. 表示“花费”的动词:cost,spend,pay和take。

这四个动词是近义词,汉语意思都是―花费‖,但用法不一样:cost表示某物花费某人的时间或者金钱,主语是表示―物‖的名词或者代词,句型是:Something costs somebody some time/ money。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地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电涵”是客合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有远大的抱负”。

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必需必须]“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例重于不可成缺,如“目用必需品”。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你必须去”。

[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的”“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位置”。

[采纳采取]“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如“采纳群众意见”。

“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如“采取紧急措施”[查访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

“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察访民情”。

[沉溺沉漫沉迷]“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溺于酒色”。

“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漫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速”指深深地迷恋,如“沉速于舞路”[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腐败分子要从严处治”。

“处置“不仅指惩治,而且表示处理事务,如“这件事务必安善处置”。

[从面进而了“从而”的上定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如“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从而取得七战七胜的战绩”。

“进而”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先制订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地”。

[审改幕改]“审选“指改动文件、古书、成语等,单指文字改动,不含配义,如”他将“望洋的叹‘审改成”望山兴叹””。

“基改”是用作钠的手段改物杰向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合额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繁殖繁衍]“隆矿”指生物产生折的个,传,。

初中语文易混词辨析

初中语文易混词辨析

1、包含——里边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名词。

如: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

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3、及时——正赶上时候;不拖延。

如:及时雨。

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

如:即时投入战斗。

4、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

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

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5、启用——开启使用。

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

如:起用退休干部。

6、清净——没有事物打扰。

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

如:环境清静。

7、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如:糖溶化在水中。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

如:铁熔化成铁水。

融化——变成水。

如:积雪融化了。

8、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9、授奖——发奖。

如:授奖仪式。

受奖——得奖。

如:他立功受奖。

10、消逝——消失。

如:残霞消逝了。

消释——解除。

如:误会消释了。

11、统率——统辖率领,动词。

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

如:三军统帅。

12、统治——以政权来控制、管理。

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

如:统制军用物资。

13、推脱——推卸,推辞。

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

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14、委曲——事情的底细。

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

如:受委屈。

15、熟悉——知道的清楚。

如:熟悉情况。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如:要熟习业务。

16、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

如:形势大好。

17、致病——使得病。

如:查明致病原因。

治病——治疗病痛。

如:到医院治病。

18、制定——定出。

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定。

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19、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初中语文知识点常见易混点剖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常见易混点剖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常见易混点剖析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知识点的混淆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出现疑惑和错误。

因此,对于这些常见的易混点,我们需要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词义混淆1. 同音词和近义词区别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同音词和近义词。

例如,“洛阳”和“骆驼”,“扑灭”和“熄灭”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仔细辨别词义及上下文含义,避免混淆使用。

2. 反义词和近义词区别有些单词既有相似词义的近义词,又有相反词义的反义词。

例如,“贫瘠”和“富饶”,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截然相反。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用法和语境辨别这些词的确切含义,避免混淆使用。

二、语法混淆1. 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要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在复数主语的情况下容易混淆。

例如,“你们喜欢玩王者荣耀吗?”“是”或“不是”,应该根据“你们”这个复数主语来选择谓语动词的形式。

2. 动宾搭配动宾搭配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例如,“喝奶”和“喝水”。

在使用动词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动宾搭配关系,选择正确的宾语,避免混淆。

三、文学常识混淆1. 作品和作者混淆在学习文学常识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作品和作者的混淆。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不是林则徐。

我们需要对文学作品和作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混淆。

2. 人物和角色混淆在阅读小说或戏剧时,我们容易将人物和角色混淆。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我们需要明确人物和角色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

四、修辞手法混淆1.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在描述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明喻来形容事物,拟人则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来选择使用。

2. 描写和抒情的区别描写是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绘,而抒情是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描写或抒情,避免混淆。

中考语文 易混淆二字词语辨析

中考语文  易混淆二字词语辨析

中考语文易混淆二字词语辨析1. 安适安详安适——重在强调环境的“舒适”性。

安详——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态平静、举止从容稳重。

(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恒久的幸福,只有瞬间的惬意和安适。

(2)我们时常可以见到三五成群、满头白发的老人们凑在一起晒太阳、下棋,阳光洒在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看上去是那样的从容而安详。

2. 斑斓斑驳斑斓——灿烂多彩。

斑驳——多形容颜色的杂乱。

(1)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2)夏夜,院子里的槐树沐浴在月光的清辉里,投下斑驳的碎影。

3. 迸射迸发迸射——强调了放射的强烈。

迸发——主要强调发出的突然。

(1)一道道闪电不时迸射而出,吓得我在墙角瑟瑟发抖。

(2)教室里迸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4. 诽谤非议诽谤——突出说人坏话以致损人名誉。

非议——责备,侧重无端地指责。

(1)生活中总有被人嘲笑,被人诽谤的时候,不要让其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而要让它成为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2)在一个热爱动物的国家里,有许多人几乎用同样的方式悼念宠物的离去,而这些人的情感表达偶尔也会引发非议。

5. 讪笑嗤笑讪笑——突出笑的勉强。

嗤笑——带有轻蔑之意。

(1)女生抬头看见了一张惊讶而且平凡陌生的脸后,讪笑着后退。

(2)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最终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6. 崇尚崇拜崇尚——客体一般指抽象的“正义”“道义”等。

崇拜——主要是对英雄人物而言。

(1)许多人崇尚理想主义,但它往往带来失望或烦恼。

(2)肖邦是我最崇拜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渗透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体验。

7. 诚恳诚意诚恳——主要形容主体对象的态度。

诚意——侧重真诚的心意,是名词。

(1)诚恳的态度虽然可以后天养成,但也是一种天性使然。

(2)爱朋友,喜欢朋友,用诚意去对待朋友,但不要依赖朋友,更不要苛求朋友。

能做到这几点,你才可以享受到交友的快乐。

8. 纯粹纯正纯粹——侧重于指材料、思想的不混杂。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1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困难;后者还可比喻陷入困难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1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前者形容不一致,有差别;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13.【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后者形容极端凶狠残酷。

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中考语文 混淆 字词

中考语文 混淆 字词

关于语文中考常见混淆的近义词语辨析1. 【包含】与【包涵】辨析2. 【暴发】与【爆发】辨析3. 【必须】与【必需】辨析4. 【标明】与【表明】辨析5. 【本义】与【本意】辨析6. 【不齿】与【不耻】辨析7. 【长年】与【常年】辨析8. 【成规】与【陈规】辨析9. 【作客】与【做客】辨析10. 【出身】与【出生】辨析11. 【残败】与【惨败】辨析12. 【大意】与【大义】辨析13. 【定金】与【订金】辨析14. 【遏止】与【遏制】辨析15. 【发奋】与【发愤】辨析16. 【法治】与【法制】辨析17. 【反应】与【反映】辨析18. 【妨碍】与【妨害】辨析19. 【仿造】与【仿照】辨析20. 【分辨】与【分辩】辨析21. 【伏法】与【服法】辨析22. 【富裕】与【富余】辨析23. 【工夫】与【功夫】辨析24. 【雇用】与【雇佣】辨析25. 【勾通】与【沟通】辨析26. 【贯串】与【贯穿】辨析27. 【灌注】与【贯注】辨析28. 【涣然】与【焕然】辨析29. 【棘手】与【辣手】辨析30. 【急流】与【激流】辨析31. 【简洁】与【简捷】辨析32. 【坚苦】与【艰苦】辨析33. 【检察】与【检查】辨析34. 【间隙】与【间歇】辨析35. 【娇气】与【骄气】辨析36. 【截止】与【截至】辨析37. 【界限】与【界线】辨析38. 【接收】与【接受】辨析39. 【经心】与【精心】辨析40. 【精致】与【精制】辨析41. 【巨变】与【剧变】辨析42. 【考察】与【考查】辨析43. 【宽待】与【宽贷】辨析44. 【连接】与【联结】辨析45. 【流连】与【留恋】辨析46. 【蒙眬】与【朦胧】辨析47. 【勉力】与【勉励】辨析48. 【牟取】与【谋取】辨析49. 【年青】与【年轻】辨析50. 【旁征】与【旁证】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语文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词语辨析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很多同学在辨析常见易混词时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易混词进行辨析和总结。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易混词进行分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一、形容词辨析1. 温暖与炎热温暖和炎热都有“高温”的含义,但温暖更多指的是宜人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而炎热则是指天气异常炎热,给人带来不适。

2. 干燥与湿润干燥和湿润是相对的概念,干燥指的是缺少水分或湿度不足,而湿润则是指空气中湿度较大或有水分。

二、动词辨析1. 教与训教和训都有“教导”的意思,但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训则更注重纠正错误和规范行为。

2. 看与望看和望都有“观察”的意思,但看更强调看的对象,较为随意;而望则更强调目标和期望。

三、名词辨析1. 梦与梦想梦和梦想都指的是人们虚幻中的愿望,但梦多形容不切实际的、虚幻的愿望,而梦想则更强调有追求、有实现可能的愿望。

2. 朋友与同伴朋友和同伴都指的是相互之间有交情的人,但朋友更侧重于感情深厚的关系,而同伴则更强调一起做某件事情的伙伴。

四、副词辨析1. 多与多么多和多么都表示程度,但多程度相对较为明确,多么是用来加强程度、加强语气的。

2. 难道与难道不难道和难道不都表示反问的语气,但难道表示正反问的语气,表达惊讶或否定;而难道不则表示反问语气,表达对某事情的期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易混词辨析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和用法的区分。

只有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对易混词的辨析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

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

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其中成语是学习中的难点。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时都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成语,在使用中常常失误。

本文将对初中易混成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1. 不可思议与不可置信不可思议和不可置信很容易混淆,它们都表示不能相信或难以想象。

但是,不可思议强调的是某件事情令人惊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

而不可置信则强调的是某件事情超出了人们的信任范围,不说也不信。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他的表演真是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置信。

”这里的不可思议强调的是表演的惊奇和超越,而不可置信则强调的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2. 不堪设想与不可思议不堪设想和不可思议也很容易混淆,它们都表示某种事情难以想象或让人震惊。

但是,不堪设想强调的是某种事情非常可怕,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而不可思议则强调的是某种事情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车祸发生的时候,惨叫声和哀嚎声让人不堪设想。

”这里的不堪设想强调的是事故所带来的恐怖和可怕。

3. 惊心动魄与惊险万分惊心动魄和惊险万分都表示非常危险,让人惊慌失措。

但是,惊心动魄强调的是某种场面非常激烈、残酷、让人心神不宁,充满紧张感;而惊险万分则强调的是非常危险、让人担心和恐惧,出现惊险的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说:“那个小伙子在瀑布边玩得太过了,场面惊险万分。

”这里的惊险万分强调的是玩耍的场面非常危险。

4. 言简意赅与言多必失言简意赅和言多必失都是描述表达的方法,但它们的重点不同。

言简意赅强调用尽量少的词来表达出正确的意思。

言多必失则强调交流过程中太多的废话会使人听起来觉得麻烦、烦闷。

例如,我们可以说:“演讲要言简意赅,让听众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你的意思。

”这里的言简意赅强调的是重点表达,不需要用太多的词语;而言多必失则强调的是要注意言辞,不要说无用的废话。

5. 精益求精与井井有条精益求精和井井有条也是描述方式,但是它们强调的方面不同。

初中语文易混词、成语及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词、成语及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词、成语及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括号内为易错字,括号外为正确字)01、词语弊病(蔽) 提纲(题) 沧桑(仓) 脉搏(膊)贡献(供) 迥然(炯) 诋毁(砥) 穿插(串)默契(挈) 文牍(渎) 掠夺(略) 赏罚(尝)姑息(估) 急躁(燥) 作祟(崇) 气概(慨)矫健(骄) 琐屑(锁) 涣散(焕) 高亢(吭)驾驭(奴) 简练(炼) 篡夺(纂) 武装(武)谩骂(漫) 奋发(愤) 跋涉(踄) 讴歌(呕)贸然(冒) 宽敞(敝) 蹂躏(揉) 肄业(肆)部署(布) 教唆(梭) 分歧(岐) 赌博(搏)演绎(译) 山坳(拗) 调剂(济) 融会(汇)杂沓(杳) 荤腥(晕) 强悍(焊) 振奋(震)泯灭(抿) 阔绰(卓) 幌子(晃) 辍学(缀)皎洁(佼) 凋敝(蔽) 规矩(距) 针灸(炙)手腕(宛) 整饬(伤) 垮台(垮) 证券(卷)憧憬(瞳) 严峻(悛) 熟练(练) 自恃(侍)仓皇(怆) 怄气(呕) 蔓延(漫) 烦琐(锁)穿戴(带) 遭殃(秧) 寂寞(莫) 挑衅(畔)贫瘠(脊) 抉择(决) 赔偿(陪) 坦诚(城)偌大(诺) 蹒跚(姗) 迸发(并) 精湛(堪)既然(即) 布置(部) 覆没(复) 亟待(急) 暮霭(蔼) 狂妄(忘) 伶俐(玲) 连襟(联) 松弛(驰) 云霄(宵) 敬佩(配) 羁绊(拌) 砥砺(诋) 眩目(炫) 嗟商(蹉) 妨碍(防) 剔除(踢) 呕吐(沤) 谛听(啼) 感慨(概) 害臊(躁) 范畴(筹) 真谛(缔) 寒暄(喧) 诬告(污) 盲目(肓) 附会(符) 精悍(焊) 大致(至) 墙垣(恒) 愤慨(概) 教诲(悔) 瑰丽(魁) 迁徙(徒) 弧度(狐) 秘诀(决) 狙击(阻) 震撼(撼) 通缉(辑) 蜡纸(腊) 商榷(确) 杀戮(戳) 崛起(掘) 晾干(凉) 宽恕(茹) 清澈(沏) 严厉(励) 委靡(糜) 拖沓(踏) 隔膜(膈) 良莠(秀) 苦恼(脑) 接洽(恰) 眨眼(贬) 厮杀(撕) 告罄(馨) 慑服(摄) 惆怅(稠) 饶恕(挠) 伸张(申) 漱口(濑) 惊骇(赅) 蛰伏(蜇) 袒护(坦) 清晰(淅) 聆听(吟) 调查(察) 报销(消) 胁迫(协) 鹿茸(葺) 针砭(贬) 胁从(协) 喧闹(暄) 造型(形) 怠慢(漫) 自诩(翊) 荧光(莹) 卫戍(戌) 通牒(谍) 渲染(喧) 大概(慨) 昭雪(招) 陡坡(徒) 震撼(振) 沦落(伦) 沮丧(诅) 谒见(竭) 伎俩(技)魅力(魁) 赡养(瞻) 檄文(激) 楷书(偕) 鹤唳(戾) 怂恿(纵) 掣肘(制) 勉励(厉) 晌午(响) 恬静(甜) 荟萃(会) 漫谈(慢) 纵容(从) 造诣(旨) 恪守(格) 描摹(瞄) 蜕化(脱) 缜密(慎) 熏陶(陶) 恼火(脑) 游弋(戈) 装订(钉) 濒临(频) 痊愈(全) 编纂(篡) 涵养(函) 清澈(辙) 引申(伸) 迟钝(钝) 玲珑(玲) 视察(查) 偏袒(坦) 颠覆(复) 修葺(茸) 憋气(敝) 逍遥(消) 简陋(漏) 疲塌(踏) 闪烁(铄) 拉拢(扰) 荒谬(谎) 怅然(伥) 撒谎(慌) 赚钱(嫌) 谙熟(暗) 仓促(伧) 陷阱(井) 孪生(挛) 宣泄(宣) 谗言(馋) 即使(既)02、成语和蔼可亲(霭) 陈词滥调(烂) 唉声叹气(哀) 别出心裁(新) 川流不息(穿) 病入膏肓(盲) 殚精竭虑(惮) 黯然失色(暗) 并行不悖(背) 独出心裁(材) 桀骜不驯(傲) 不假思索(加) 耳濡目染(儒) 独占鳌头(鳖) 仓惶失措(慌) 飞扬跋扈(拔) 按部就班(步) 草菅人命(管) 奋发图强(愤) 白璧无瑕(暇) 层峦叠嶂(迭) 蜂拥而来(涌) 缠绵悱恻(测) 膏粱子弟(梁)炯炯有神(迥) 面黄肌瘦(饥) 功亏一篑(匮) 苦心孤诣(旨) 明辨是非(事) 诡计多端(鬼) 口干舌燥(躁) 励精图治(厉) 名副其实(符) 海角天涯(崖) 名列前茅(矛) 汗流浃背(夹) 燎原烈火(缭) 明火执仗(直) 哄堂大笑(轰) 流芳百世(留) 铭记不忘(名) 怙恶不悛(俊) 流言蜚语(非) 谬种流传(缪) 焕然一新(换) 龙盘虎踞(据) 模糊不清(摸) 积毁销骨(消) 碌碌无为(录) 漠不关心(莫) 急不可待(及) 戮力同心(戳) 釜底抽薪(斧) 激流勇退(急) 略胜一筹(愁) 富丽堂皇(黄) 坚如磬石(盘) 落英缤纷(宾) 肝脑涂地(途) 金榜题名(提) 满山遍野(满) 感人肺腑(府) 金碧辉煌(壁) 貌合神离(和) 弄巧成拙(绌) 精神涣散(焕) 美玉无瑕(暇) 奴颜婢膝(卑) 呕心沥血(沤) 铤而走险(挺) 蓬筚生辉(篷) 滥竽充数(烂) 休养生息(修) 披肝沥胆(历) 离经叛道(判) 喧宾夺主(暄) 披星戴月(带) 礼尚往来(上) 栩栩如生(诩) 破釜沉舟(斧) 厉兵秣马(励) 遐思迩想(暇) 迫不及待(急) 同仇敌忾(慨) 一张一弛(驰) 欺君罔上(惘) 投机倒把(捣) 一筹莫展(愁) 前倨后恭(踞) 图穷匕见(现)言简意赅(该) 轻歌曼舞(漫) 蜕化变质(退) 墨守成规(默) 磬竹难书(磬) 文过饰非(是) 目不交睫(捷) 如法炮制(泡) 无耻谰言(滥) 目光如炬(巨) 歃血为盟(插) 相形见绌(拙) 恼羞成怒(脑) 世外桃源(园) 销声匿迹(消) 杳无音信(查) 心浮气躁(燥) 营私舞弊(敝) 叹为观止(只) 形销骨立(消) 欲盖弥彰(章) 运筹帷幄(握) 纵横捭阖(俾) 刚愎自用(腹) 再接再厉(历) 稗官野史(裨) 责无旁贷(代) 班门弄斧(搬) 仗义执言(直) 可见一斑(般) 英雄辈出(倍) 真知灼见(卓) 名落孙山(深) 置若罔闻(惘) 自暴自弃(曝) 无精打采(彩) 直截了当(接) 敝帚自珍(蔽) 中流砥柱(抵) 惨无人道(残) 众口铄金(烁) 原形毕露(必) 走投无路(头) 为虎作伥(账) 好景不常(长) 出人头地(投) 扬长而去(常) 清澈见底(沏) 称心如意(趁) 掉以轻心(调) 充耳不闻(冲) 覆水难收(复) 出类拔萃(粹) 三番五次(翻) 鞠躬尽瘁(粹) 待价而沽(估) 虎视眈眈(耽) 诡计多端(鬼) 浑身是胆(混) 丰功伟绩(迹) 不计其数(记) 变本加厉(利) 脍炙人口(烩) 寥寥无几(廖) 雷厉风行(励) 无独有偶(禺)委曲求全(屈) 当仁不让(人) 含辛茹苦(如) 肆无忌惮(肄) 毛骨悚然(耸) 鬼鬼祟祟(崇) 稍纵即逝(梢) 闻鸡起舞(武) 异口同声(一) 优柔寡断(忧) 良莠不齐(秀) 不可思议(义) 敲诈勒索(榨) 怨天尤人(由) 贻笑大方(怡) 词不达意(义) 滥竽充数(芋) 漫不经心(慢) 异想天开(意) 徇情枉法(殉) 相提并论(题) 接踵而来(踪) 高瞻远瞩(嘱) 眼花缭乱(了) 孤注一掷(柱) 人声鼎沸(顶) 判若两人(叛) 千锤百炼(练) 沽名钓誉(掉) 惴惴不安(揣) 锐不可当(挡) 明哲保身(则) 惩前毖后(毙) 鱼目混珠(浑) 执迷不悟(直) 赴汤蹈火(滔) 处心积虑(集) 粗制滥造(烂) 气势汹汹(凶) 指日可待(只) 提心吊胆(调) 谈笑风生(声) 不知所措(错) 流连忘返(留恋) 元气大伤(原) 故作姿态(恣) 举世震惊(振) 一劳永逸(易) 缘木求鱼(沿) 偃旗息鼓(揠) 大相径庭(廷) 循序渐进(寻) 心恢意懒(灰) 如火如荼(茶) 熙熙攘攘(嚷) 漏洞百出(陋) 枉费心机(妄) 照本宣科(喧) 前仆后继(扑) 推卸责任(懈) 水泄不通(泻)03、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第一篇:易混词语辨析易混词辨析【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

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

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

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报复抱负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报道报到】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爆发暴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本领本事】本领:侧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

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

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

初中常见词语辨析

初中常见词语辨析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1.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做谓语,如:适当的休息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辨证:辨析考证。

如:科学家多方辨证。

也是中医术语:辨证用药。

辩证:哲学术语。

如:辩证唯物主义。

也同“辨证”第一义。

6.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

如:出师不利。

7.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如:绝不至于到你说的那种程度。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

如:这点灾害不致影响今年的收成。

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这座山长年积雪。

常年:①终年、常期,如:老刘常年坚持长跑。

②平常年份,如:这块地常年产量不过400斤。

9.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弛缓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

如:病人迟缓地迈着步子。

10.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如:为人处事。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

如:老王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11.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如:伺候病人。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13.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14.大义:大道理,如:深明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15.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

16.反映:①反射。

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如:居民向街道反映楼前乱停车的问题。

反应:①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
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5、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36、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51、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2、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3、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54、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

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55、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56、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57、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58、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59、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于一种选择。

60、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61、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6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63、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64、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65、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66、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7、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68、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69、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70、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