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治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中高压氧的临床应用疗效

治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中高压氧的临床应用疗效

治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中高压氧的临床应用疗效摘要:目的讨论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

方法把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28例卫生队诊疗的急性高原反应官兵。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医疗人员,实行高压氧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急性高原反应官兵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措施,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官兵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急性高原反应;高压氧;疗效AMS(急性高原反应)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症状[1]。

其主要是因为高原缺氧、低气压,所引发的一种人体生理反应、急性病理,尤其是乘坐车辆,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相对更高[2]。

该病症发病较急,且其病情发展较快,官兵若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所以,此次研究探讨急性高原反应官兵,选用高压氧措施实施治疗,及常规治疗措施,对比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28例卫生队诊疗的急性高原反应官兵。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对照组实验病患:14例,其年龄:19岁-44岁,均值为:(25.57±3.41)岁,1例为女病患,13例为男病患。

研究组实验病患:14例,其年龄:18岁-45岁,其均值:(25.68±3.52)岁,均为男病患。

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上组间数据,数据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于急性高原反应病患,对照组医疗人员,实行常规措施治疗。

高原缺氧损伤与藏药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原缺氧损伤与藏药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 : 目前缺氧损伤 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 , 但还有 待进一步研 究 ; 藏 药的抗缺氧 作用 研究主要以单味药材为主 , 对有 效成分的研究较少。结论 : 藏药的抗缺氧新药开发研究具有十 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高原缺氧 ; 藏药 ; 药理作用 ; 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4454( 2010) 09 1508 04 中图分类号 : R 285
8 2+
。此外, 雪莲花醇提物
有显著清除氧自由基 , 活性氧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能对与自 由 基有 关 的疾 病 如缺 氧 损伤 有 防 治作 18 用 。 2 3 沙棘 (H ip pophae rham noides ) 为胡颓子科酸 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 , 别名醋柳、 黑刺、 酸刺等。性 温 , 味酸、 涩。沙棘具有止咳化痰、 健胃消食、 活血散
高原缺氧损伤与藏药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姚 娟 , 马慧萍 , 贾正平 ( 1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 2 兰州大学药学院 ,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 : 概述近年来高 原缺氧损伤机制及藏药 抗缺氧 作用的 研究进展。 方法 : 查阅国 内外相 关文献 并进
1, 2 1 1 , 2*
第 33 卷第 9 期 2010 年 9 月 中医杂志 , 1996, 15( 6): 266
医 , 2001, 22( 11): 644 645 2009, 44( 12): 883 [ 37] 郭晓东 , 郭丙章 658 659 [ 38] 张文芳 麦芽 回乳 生用 还是 炒用 [ J] 江 苏 中医 药 , 2002, 23( 6): 46 [ 39] 刘瑞祥 麦芽 既可回乳也可下乳 [ J] 内蒙古中 医药 , 1993, ( 3) : 28 29 [ 40] 牟庆爱 生麦芽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 33 例 [ J] 山东 影响及其机制 [ 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2006, 8( 5):

吸氧对高原缺氧症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吸氧对高原缺氧症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吸氧对高原缺氧症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高原缺氧症是登山者、旅游者等前往高海拔地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其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头痛、乏力、恶心等,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高原缺氧症,有许多方法可行,其中吸氧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吸氧对高原缺氧症的影响和预防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吸氧对高原缺氧症的影响高原缺氧症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缺氧引起的,而吸氧能够补充缺氧时体内氧气不足的情况,从而缓解与改善高原缺氧症状。

吸氧通过加速人体氧气的摄入,能够大大提高人体氧气分压,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如此一来,一旦出现高原缺氧症状,吸氧可以在短时间内渐渐改善症状表现,同时降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病情加重风险。

二、吸氧的预防措施并注意用药事项1、合适的吸氧参数想要发挥吸氧的最大功效,需要设置合适的参数。

关于氧气浓度,吸氧系统需要设置在2.5至3升每分钟氧气流量以上。

若氧气浓度过低或氧气流量过小,则不足以快速地补充身体所需氧气。

反之,若氧气的流量设置过高,则健康人体会因此感到不适、头昏眼花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危险,所以吸氧系统的吸入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屏住呼吸吸氧吸入氧气时要屏住呼吸,以避免过多二氧化碳,进一步加重高原缺氧症的症状。

屏住呼吸时,氧气就可以快速地被肺部吸收,从而让吸入氧气的效果更佳。

3、减少药物使用不应在高原区域滥用药物,因为不良品质未经认证药物,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更要注意,使用某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和酒精等,都会使缺氧症状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使用任何药物都需要谨慎行事,特别是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

4、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物过于油腻会加重废气排出的负担,所以饮食以清淡为主较好。

此外,饮水方面,也可以适量多喝点水,盐分也要适当摄入,以充分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等。

三、结论通过吸氧来缓解和改善高原缺氧症状是目前常见的措施之一,但是也并非一直有效。

采取吸氧之外,合理的饮食、心理疏导和减缓活动强度也是预防高原缺氧症的重要因素。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急进高原后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崔欢欢\刘燕青1,马福才2,张德平2,张琳琳2,侯世科\樊毫军、刘子泉,I.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天津300372:2.西藏治K第二人民医院,西藏拉萨8500002摘要:急进高原是指由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海拔2 5U U m以上的高原地区常会引起人体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受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脉生命因此对急性缺氧引起的心、肺、脑损伤发病机制和防治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急进高原导致的高原病现分别对急进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肺、脑的疾病发病机制及抗缺氧药物和装备等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从而为进一步探索缺氧损伤发病机制以及研制有效的抗缺氧新药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急进高原;发病机制;抗缺氧药物;高原装备中图分类号:R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966(2021)05-0572-04痛迹j ^ ^2021 *1-5 J) ^16 #-^5)t/j Cliin J Km.-rj:H,;u^|),.a-i,T M.-.I. Ma^ 2021. Vul. 16 N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W幅员辽阔,高原地区的总面积约为310万平方 千米,约占领土总面积的三分之•,有近6 000万人居住 在高原地区,属于全世界高原面积最大且在高原地区居 住人口最多的闽家1"。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以及部队执 行任务的要求,世居平原地区的人群乘坐飞机等交通丨: 具急进高原的情况愈发频繁,急性高原反应愈发常见 急性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低气压、缺氧导致人体的急性 病理、生理反应,常常会引起人体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受 损|21。

急性高原反应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种形式:急性高 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局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和尚原肺水肿 (liigh altitmle pulmonary edema,HAPE)|3|:急进局原者发病率高,起病 急,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生命危险,因此r 解急进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肺、脑的疾病发病机制及抗缺 氧药物和装备等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1急性缺氧损伤的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缺氧是造成急性高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究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接纳的高原肺水肿等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相应对比分析,对照组常规改善肺水肿等重症急性病的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氧疗。

结果收集数据得出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来看,提供氧疗能够让患者更加迅速的好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疗对于重症急性高原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适合各个医院实施采用。

标签:氧疗、急性高原病、重症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域较高,氧气稀薄,重症急性高原病属于常见的多发病,许多在地理位置较低的人去了高原地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或者进行了剧烈的体力劳动,会产生高原反应,患上急性高原病。

面对这种症状,常规的疗法是采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降低动脉压力,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氧疗,则是一种极为简单、快捷、经济、安全的治疗措施,通过实验研究,氧疗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年来接纳的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75例,进行数据研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随机抽样分配到两组,两组患者相应数据对比分析,对照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为23~56岁;实验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为25~60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34±3.6)岁,实验组平均年龄(36±3.2)岁。

两组对比分析得出,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在对照组里,对3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缓解相应重症疾病的疗法,并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

针对实验组的38名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氧疗,记录这些患者的康复状况。

1.3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康复状况,具体数据如下:1.4 统计学分析通过运用SPSS12.0软件分析本次实验,二者之间对比讨论研究,t检验检测,如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旅游业和户外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高原地带。

高原缺氧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活动时,由于缺氧而导致各种身体损伤的情况。

由于高原缺氧造成的损伤多种多样,因此预防和治疗也需要不同的方法。

其中,氧疗预防急性高原缺氧损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有效性。

二、研究问题
氧疗能否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缺氧损伤?如果可以,氧疗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如何?
三、研究方法
受试者: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其中10名为男性,10名为女性,年龄在20-35岁之间,无高原经验。

实验设计: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氧疗组和对照组。

氧疗组在高原活动前进行氧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两组受试者均在高原地带进行相同的轻度运动,比如徒步等,时长为2小时,运动强度为每小时X千米。

数据收集:收集受试者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

四、研究预期结果及贡献
本研究预计发现氧疗能够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缺氧损伤,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的生理指标。

这将为人们在高原地区进行户外运动和旅游提供更好的保障措施,也将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

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

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崔建华;崔宇;张俊才;高亮;张一新;王福领;高钰琪;张钢;黄缄【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of oxygen therapy from hypoxic injury in migrators at 3700 m high altitude. Methods Total 120 young males who had lived in 3700 m high altitude above sea level for more than one yea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groupA(inhaling oxygen for 30 min per day,n=40),group B(inhaling oxygen for one hour per day,n=40), and group C( no oxygen inhalation,n=40 ). The oxygen flow rate was two liters per minute and the inhaling time was 30 consecutive days.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CMS )symptom scores,sleep quality score,h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HR,blood pressure, respiratory rate,SaO2 and performance in 1000 m run were examined and evaluated before the oxygen inhalation,after 15 day and 30 day oxygen inhalation,and after oxygen inhalation had been stopped for 15days,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subjects in group B after 15 day and 30 day oxygen inhal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oxygen inhalation( P <0. 05 or P<0. 01). The CMS symptom score and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subjects in group A after 15 day and 30 day oxygen inhalation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 05 or P<0. 01);SaO2 of the subjects in both group A and B increased after 30 day oxygen inhal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before the oxygeninhalation(P<0. 01). Besides,in comparison with group C,the CMS symptom score and Hb concentration of both group A and B decreased but SaO2increased after 15 day and 30 day oxygen inhalations and after oxygen inhalation had been stopped for 15 days(P<0. 05 or P<0. 01). Conclusion Long-term low-concentration oxygen therapy can prevent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improve sleep quality,stabilize or reduce the increase of Hb concentration. The effect of oxygen inhalation for one hour every day will be better than that for 30 minutes. After oxygen inhalation is stopped for 15 days,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will recover to the level before the oxygen inhalation.%目的探讨氧疗对移居海拔3700 m高原人体缺氧损伤的预防作用。

单次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

单次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
快的人员 。
高原的汽车部 队官兵 , 高压氧对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仅有 一定 的作用 , 适用 于对既 往进入 高原有头 昏、 睡眠障碍及 基础心率 偏
[ 关键 词 ] 急性高原反应 ; 高压氧 ; 防 ; 预 疗效
中 图分 类号 R 4 9 65 4 3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西南国防医药 2 1 年 1 02 月第 2 2卷第 1 期
・ 5・ 5
单 次 高压贾 药永红 , 张福生, 涂尊魁 , 霞 周
[ 要] 目的 观察单次高压氧对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作用 。方法 进入 高原前 1d 高压 氧组 常规高压氧 治疗一次 , 摘 ,
压 氧舱 。 1 3 疗 效判 定 . 按 照 军 用卫 生 标 准 G B 0 8— 1 L 19 9
2 2 两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 比较 高压氧组发生 . 睡眠障碍 、 昏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0 0 ) 头 P< .5 , 其他症状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00 , 2 。 P> .5 表 )
2 结果
有一定程度影响。近年来 , 人们采用高压氧疗法 治 疗高原疾病已显示 出 良好 的效果¨ 。我 院 20 ] 0 5年
3月 ~ 07年 1月用 高压 氧舱 预 防急性 高原 反 应 的 20 发生 , 取得 一 定疗 效 , 现将结 果报 道如 下 。
1 对 象 与方 法
2 1 两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心率 比较 .
表 2 两组 急性 高原 反应 临床 表现 的阳性率 比较 [ ( ) 例 % ]
观察指标
头 痛 呕 吐 头昏 恶 心 心悸
《 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 】随访两组受 试者的急性 高原反应症状 , 然后 分度评分 , 分值越 高, 说明急性高原反应 程度越重 。同时按该标准所 列 急性 高原 反 应 的 1 症 状 ( 除 两组 均 未 发 生 3个 去 的眼花 、 便秘 , 合并失眠、 嗜睡为睡眠障碍 ) 逐个进 , 行组间比较 , 非主观察症状心率进行单独组间比较。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缺氧性损伤。

本实验旨在探讨吸氧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效果,并揭示其可能的机制。

实验设计包括对动物模型进行吸氧处理,然后进行心肌梗死诱导,最后进行心脏功能及病理学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吸氧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

数据分析揭示吸氧可通过增加氧气供应减少心肌缺氧,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性损伤。

讨论部分探讨了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的清除、炎症反应的抑制等相关机制。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吸氧处理的最佳时机、剂量及持续时间,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吸氧,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讨论,意义,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组织遭受到缺氧性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功能障碍。

缺氧性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减轻缺氧性损伤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分析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时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探讨吸氧在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救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缺氧性损伤是否有减轻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而出现严重损伤。

缺氧性损伤不仅影响心肌功能恢复,还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分析,探讨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缺氧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缺氧性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因此通过吸氧来减轻缺氧性损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急救方法。

本文将对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进行探讨。

心肌缺氧引起的oxidative stress和细胞凋亡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的分子机制。

氧自由基不断被产生,导致心肌细胞的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损伤以及钙离子调控失衡、粒腺体功能障碍等。

急性心肌梗死后,缺氧性损伤进一步Augments这种心肌细胞异常代谢状态。

同时,已有研究显示,吸氧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和oxidative stress,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

实验分析近年来,吸氧在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等方面的治疗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里我们以一项动物实验为例,阐述吸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

实验方案采用SD雄性大鼠模拟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分别以不同氧气含量接氧,另一组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组,各组20只。

结果结果表明,吸氧可以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后的缺血、缺氧程度,促进心肌再灌注。

同时,治疗组中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心肌细胞死亡、oxidative stress和细胞凋亡的数量。

此外,治疗组中的心肌酶和炎症指标水平也较低,表明吸氧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引起的炎症反应。

结论综上,吸氧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缺氧性损伤,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并且不会带来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吸氧已经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吸氧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心肌梗死的损伤,降低心肌细胞死亡率。

也有一些研究显示,过度吸氧可能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反而加重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

基于对吸氧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作用的研究不一致,本实验旨在探究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吸氧治疗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望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分析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探讨吸氧在缓解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急性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而缺氧性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加重了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与预后。

研究如何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解析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分析,能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了探究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我们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接受吸氧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接受吸氧治疗。

每组实验对象数量要足够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统计意义。

我们将使用动物模型来模拟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

通过在实验对象身上诱导心肌梗死,我们可以模拟出缺氧性损伤的情况,并观察吸氧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

缺氧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缺氧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脏功能障碍。

吸氧可以增加血氧分压,减轻缺氧性损伤,但其效果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还有争议。

本文旨在分析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结果。

近年来,有多项实验对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吸氧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且可以显著提高血流量和微循环灌注。

该研究通过对心肌缺血缺氧大鼠进行吸氧治疗,发现吸氧治疗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并且心肌梗死面积与吸氧时间呈负相关。

此外,吸氧治疗组的心肌灌注量和微循环指数也显著增加,表明吸氧可以提高心肌灌注和微循环灌注,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该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进行吸氧治疗,发现吸氧治疗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肌钙蛋白I是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该研究还发现,吸氧治疗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输出量均显著增加,表明吸氧可以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肌损伤。

然而,还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一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进行吸氧治疗的研究发现,吸氧时长越长,心肌梗死面积反而越大。

这可能与吸氧治疗过程中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氧自由基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损伤。

因此,吸氧治疗时需要控制吸氧剂量和时长,以避免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心肌损伤的加重。

综上所述,吸氧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微循环灌注,从而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肌钙蛋白I水平。

但吸氧治疗时需要控制吸氧剂量和时长,以避免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心肌损伤的加重。

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吸氧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的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

缺氧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缺氧会引起心肌细胞内氧化磷酸化系统的严重损伤,促进细胞内酸中毒和自由基生成。

在这些损伤的作用下,细胞色素氧化酶及线粒体酶的活性均下降,进一步加重缺氧损伤。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其通过提供额外的氧气来改善心肌缺氧的状态。

关于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确切效果以及机制仍有一定的争议。

为了深入探讨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分析报告:实验一:吸氧对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我们选择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组和吸氧组。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利用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发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然后观察对照组、缺氧组和吸氧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坏死面积明显增加,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而吸氧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坏死面积减少,心肌酶水平明显下降,心肌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通过对照组和吸氧组的比较,我们发现吸氧明显减轻了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提高了心肌的抗缺氧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吸氧对缺氧性心肌细胞的影响机制,我们进行了离体心肌细胞实验。

我们将新鲜分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并对缺氧组进行吸氧处理,随后观察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谢、线粒体酶活性和自由基生成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组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谢明显受损,线粒体酶活性下降,自由基生成明显增加。

而吸氧处理后,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谢得到恢复,线粒体酶活性提高,自由基生成减少。

这表明吸氧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来减轻其缺氧性损伤。

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吸氧能够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的缺氧性损伤,提高心肌的抗缺氧能力。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肌受到了严重的缺氧性损伤,这也意味着缺氧疾病处理方面的重要性。

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据称吸氧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

本文将从实验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可能机制和效果。

一、实验设计为了研究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批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或大鼠),然后将它们随机分为两组:吸氧组和对照组。

然后,我们利用手术或化学方法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在模型诱导后,吸氧组动物将接受吸氧处理,而对照组动物将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我们将观察并比较两组动物的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动物的观察和相关指标的检测,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1. 吸氧组动物的心肌损伤程度相对较轻: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氧处理后,吸氧组动物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心肌细胞坏死减少。

2. 吸氧组动物的心功能恢复较快:吸氧组动物在心功能方面表现出较快的恢复趋势,心肌收缩力和房室功能明显改善。

3. 吸氧组动物的生物学指标有所改善:经过吸氧处理后,吸氧组动物血清中相关生物学指标如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等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心肌损伤程度减轻。

三、实验分析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可能的实验分析:1. 吸氧可能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氧供给状态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的缺氧性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受损的心肌组织缺氧严重,吸氧可以提高血液中氧分压,促进氧的输送,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缺氧状态,减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坏死情况。

四、结论和展望1. 吸氧能够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的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肌损伤程度和心功能恢复速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2.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吸氧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例如通过调查氧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细胞代谢情况等,以及优化吸氧处理的方法和时机,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刘银升;徐艳清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16
【摘要】目的:探讨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治高原缺氧损伤患者90例,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氧疗在高原缺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14,16)
【作者】刘银升;徐艳清
【作者单位】674100 丽江市医学会综合门诊;674100 丽江玉龙雪山游客医疗急救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原缺氧地区老年患者氧疗中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J], 苏娅龙
2.氧疗对移居3700 m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现场研究 [J], 崔建华;崔宇;张俊才;高亮;张一新;王福领;高钰琪;张钢;黄缄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加用氧疗的疗效观察 [J], 普布卓嘎
4.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韩进海; 王皓; 孙晓林; 贾贵彬
5.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膈肌电活动监测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氧疗的疗效观察 [J], 陈梅琴;王丹琼;方红龙;罗建;熊晓华;张伟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07-13T16:34:48.2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刘银升1 徐艳清2[导读] 对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而言,氧疗能更好地缓解其临床症状,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1.丽江市医学会综合门诊云南丽江 674100;2.丽江玉龙雪山游客医疗急救站云南丽江 674100摘要:目的分析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玉龙雪山游客急救站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中选择67例,并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与参照组33例)。

对治疗组采用氧疗法进行治疗,对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78.79%),差异显著(x2=5.31,P<0.05);该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参照组(36.36%),存在明显差异(x2=5.57,P<0.05)。

结论对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而言,氧疗能更好地缓解其临床症状,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原病;急性;氧疗;应用效果急性重型高原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高原脑水肿、肺水肿,是一种能够严重地威胁人体健康与生命的疾病[1-2]。

若不进行有效、及时地治疗,患者极有可能因为产生严重的呼吸困难、头痛、胸闷、耳鸣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氧疗在重症急性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玉龙雪山游客急救站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中选择67例,并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与参照组33例)。

34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8~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08±1.56)岁;体重49~65kg,平均体重为(55.33±1.32)kg。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心肌梗死区的缺血性坏死。

AMI会导致心肌缺氧,使心肌细胞死亡并产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心肌损伤。

因此,采取措施减轻AMI缺氧性损伤非常重要。

纯氧吸入是AMi缺氧性损伤治疗的一种选择。

吸入纯氧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气,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从而减轻缺氧性损伤。

一些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吸氧对AMI缺氧性损伤的良好效果。

一项实验研究在大鼠体内评估了吸氧对AMI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吸入纯氧,另一组接受空气治疗。

大鼠接受随后进行的左前降支动脉结扎手术以诱导AMI。

结果表明,吸氧组相比于空气组,AMI缺氧面积更小,心肌梗死区大小也更小。

吸氧组还显示出更好的心肌功能和更少的细胞凋亡。

另一项研究则确定了纯氧吸入的最佳时间窗口以减轻AMI缺氧性损伤。

该研究通过在大鼠体内诱导AMI,并在缺氧期间分别在AMI前2小时,AMI后2小时和AMI后4小时进行纯氧吸入。

结果显示,在AMI后2小时进行吸氧可以最大程度减轻AMI缺氧性损伤,减少AMI面积和死亡率。

此外,吸氧还可以减轻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同时增加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表达。

这两种抗氧化酶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氧化性损伤。

总之,吸入纯氧是治疗AMI缺氧性损伤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在临床上,吸氧可以在AMI发生后尽早进行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

此外,吸氧还可以通过增加SOD和CAT的表达减轻AMI缺氧性损伤,从而为AMI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

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

缺氧是AMI发生后引起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吸氧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氧气来减轻缺氧性损伤。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分析探讨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1. 动物模型:使用实验动物(如大鼠、家兔)进行AMI模型操作。

将动物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吸氧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2.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通过手术将冠状动脉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模拟AMI。

使用心电图监测心肌梗死的区域和程度。

3. 吸氧处理:吸氧组在AMI发生后立即给予吸氧治疗,使用氧气面罩或氧气舱提供纯氧吸入。

对照组则不进行吸氧处理。

4. 生理指标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如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如心率、血压等),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5. 心肌组织标本获取:在AMI发生后一定时间后,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比较两组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免疫指标(如氧化应激状态、凋亡指标等)的差异。

6. 数据统计分析:采集各项指标数据,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吸氧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估吸氧在减轻AMI缺氧性损伤方面的作用。

预期结果:吸氧组相较于对照组,可能呈现以下结果:1. 心电图表现出更好的恢复,AMI区域缩小。

2. 心肌酶谱变化较低,心肌损伤程度减轻。

3. 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心脏功能更好。

4. 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少,凋亡和氧化应激程度较低。

结论:吸氧能够通过提供足够的氧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损伤程度。

这为AM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减少AMI后的并发症发生。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吸氧治疗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氧分压有关外,还可能与平衡氧自由基代谢、改善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有关。 3.吸氧总量同为600L时,24h内25%浓度氧疗10h效果优于30%浓度氧疗5h
和35%浓度氧疗3h。
4.氧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氧疗对于急性高原缺氧损伤的预防作用的量、时效关 系为:低浓度长时间的氧疗优于较高浓度短时问的氧疗。
效、时效关系,为有效利用氧气资源预防急性高原缺氧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建立急性缺氧兔模型,探讨总量相同浓度不同的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兔的
影响,求证低浓度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的预防作用。
方法:2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25%浓度氧疗
组(B组)吸氧时间10h,30%浓度氧疗组(C组)吸氧时间5h,35%浓度氧疗组(D组)吸
显著差异。三个氧疗组之间相比ST3、0PR无显著差异。
4.急性高原缺氧大白兔脑皮质病理形态学改变 正常对照组大白兔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改变。25%浓度氧疗 组大白兔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核周隙部分增宽,线粒体肿胀不明显,粗面内质网有部分 不规则扩张。30%浓度氧疗组大白兔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基质变淡,线粒体轻度基质变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ate,OPR)。数据以均数加标准差(i±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O统计软件包 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O.05为相差显著,P<0.01为相差非常
显著。 结果: 1.急性高原缺氧大白兔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改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三个 氧疗组24h后25%浓度氧疗组S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30%浓度氧疗组次之, 35%浓度氧疗组最差。25%浓度氧疗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趋
淡,嵴间隙增宽,部分粗面内质网脱颗粒。35%浓度氧疗组大白兔脑皮质神经元细胞
大部分线粒体出现嵴间隙增宽,基质变淡,少部分嵴断裂。单纯缺氧组大白兔脑皮质 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严重,线粒体嵴内隙、嵴问隙增宽,基质变淡;部分粗面内质网 扩张明显、脱颗粒,高尔基器囊泡扩张,个别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
结论:
1.急性高原缺氧大白兔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结构有水肿表现,表明急性高原 缺氧对机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2.低浓度氧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高原缺氧所致的细胞损伤,其机制除与提
吸入氧气30min,人体血氧饱和度即可达到高峰,可以作为高原预防性吸氧的参考方 法;短时间氧疗能减少急性高原病的评分值。而关于氧疗的浓度及时间关系对预防急
性高原缺氧损伤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在高原环境中,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能找 出最佳或较为科学的氧气吸入浓度和时间,即能有效的预防急性高原缺氧损伤,又能 节约氧资源,将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找出氧疗最低有效浓度及量
关键词:氧疗;急性高原缺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肌酸激
酶同工酶;线粒体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reVenting Effect of Oxygen Therapy
on
Simulated
High-altitude Induced Acute Hypoxia
Abstract
Background:Medical
第二军医入学硕士学位论文
氧疗对急性高原缺氧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背景:医学研究显示海拔3000m以上高原可对人体引发明显的缺氧效应,而缺氧 是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氧疗(0xygen therapy)可直接纠正低血氧浓度, 改善组织缺氧状况,消除或减轻因缺氧引起的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其对急性高原病 的治疗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然而在急性高原缺氧损伤的预防方面,氧疗的作用还不甚 明确。随着高原医学的发展及对急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学者报道低流量
damages
at high
researches haVe showed that people had obViously hypoxic aboVe three thousands meters.Hypobaric hypoxia is
acute
can an
altitude
area
important etiological factor of confirmed that oxygen therapy
氧时问3h,单纯缺氧组(E组)。在模拟海拔4500m高原环境下吸氧,设定各氧疗实验 组动物吸氧总量均为600L,吸氧完毕后仍暴露于低压舱内,维持海拔4500m高度直 到24h后实验结束处死,正常对照组动物置于低压舱外,可自由进食水。选择吸氧后 1,3,5,10,24h5个时相点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及最终脑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黄 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硫代巴比妥 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心肌酶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势。
2.急性高原缺氧大白兔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LDH、CK—MB含量显著升高;三个氧疗组LDH、 CK—MB含量比单纯缺氧组显著降低,25%与30%浓度氧疗组LDH、CK—MB含量显 著低于35%浓度氧疗组,而此两组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3.急性高原缺氧大白兔脑皮质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改变 与单纯缺氧组相比,25%及30%浓度氧疗组ST3、RCR及OPR均显著升高,25 %浓度氧疗组ST4显著下降;35%浓度氧疗组ST3、ST4及OPR显著升高,RCR无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含
量的测定;脑组织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测定,包括III态呼吸(ST3)、Ⅳ态呼吸(ST4)、 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rate,RCR)、氧化磷酸化效率(0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