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醛酮醌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酮、醌
O CH3-C-CH3
酮式
OH CH3-C=CH2
烯醇式
碱和酸都可以促使烯醇化,原因如下: 碱促进烯醇化的理由:碱可以夺取α-H,而产生碳负离子
O B: + H-CH2-C-CH3
O 碳负离子 -CH2-C-CH3
3、氧化
醛和酮最主要的区别是对氧化剂的敏感性。因为醛中羰 基的碳上连有氢,所以醛很容易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而酮 则不易被氧化。因此用此性质可区别醛酮,常用弱的氧化剂 如托伦试剂(硝酸银的氨溶液),Ag+即可将醛氧化为羧酸, 本身被还原为金属银Ag。P:164页
OH-
RCHO + Ag+ 托伦试剂
Ag + RCOO- 银镜反应
由于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酮氧化一般没有合成意义。 但环己酮氧化是工业上生产己二酸的方法。
O KCrO4 + H2SO4 HOOCCH2CH2CH2CH2COOH
环己酮
己二酸
4、烃基上的反应
(1)α-H的活性 与羰基相邻的碳(α-C)上的氢叫α-H,由于羰基中氧
原子的电负性较强,使得α-C上电子密度有所降低,从而 使α-H与分子中其它碳原子上的氢相比,酸性有所增强, 即具有一定的活性。
6、酮还有一种命名法:根据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而命名, 简单在前,复杂在后,最后加一酮字。如:
O C-CH3
苯乙酮 甲基苯基酮
O CH3-C-CH2CH3
丁酮 甲基乙基酮
物理性质
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没有缔 合作用,但由于极性较强, 因此沸点比相 应(或分子量相近的)醇低,比相应的烷 烃和醚高。
有机物醛、酮、醌
OH R-C-OR' H
OR' R-C-OR' H
¥¥¥¥ ° ¨¥¥¥ ¨¥
¥¥¥ ¨¥¥ ¨¥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 为原来的醛和醇 O OR' + H O/H R-C-H + 2R'OH R-CH-OR' 2
¥¥ ¥¥¥¥¥¥¥¥ ¨
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HCl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
O O CH3C-CH2-CCH3 2,4- 戊二酮 戊二酮
三、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物态:CH2O为气体;C2-C12醛、酮为液体;C13以上醛、 酮为固体。
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 醇>醛、酮>醚>烃。 原因:a. 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其它不能形成氢键; b. 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一些醛和酮的物理常数
四、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 羰基的亲核加成
(甲) 加氢氰酸 (乙) 加格氏试剂 (丙) 加亚硫酸氢钠 (丁) 加醇 (戊)加氨的衍生物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 卤化反应 (乙) 缩合反应
(3) 氧化反应 (4) 还原反应 (5) Cannizzaro反应(岐 化反应)
H2/Ni
NaBH4
RCH=CHCHO
-CH=CHCHO
¥¥¥
RCH2CH2CH2OH
-CH=CHCH2OH
¥¥¥
(B)
C=O
[H]
CH 2 (Clemmensen还原法,酸性介质)
[H]: Zn-Hg/HCl
5、 岐化反应
没有-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而 生成相应醇和相应酸的反应。
+
有机化学醛酮和醌H
甲基环戊基甲酮
乙酸环戊酯
酮分子中α-碳碳键断键的优先顺序:
R3C- > R2CH-,C5-6环烷基 > Ph- > PhCH2- > RCH2- > CH3-
2.2 还原反应 2.2.1 催化氢化
CH3CH=CHCH2CHO H2/Ni T,P CH3(CH2)3CH2OH
3-戊烯醛
1-戊醇
反应物分子中的C=C、C=O双键均被还原。
无α-H的醛
甲醛
甲酸钠
苄醇
3、α-H的反应
醛、酮分子中α -H原子具有酸性,原因是羰基的
极化作用,使生成的共轭碱变得相对稳定(负电荷被
离域化)。事实上,这种转化是以烯醇负离子的形式 为纽带的。
O RCH
-H+
C H( or CH3)
H+ -H+
烯醇负离子
H+
α
RCH2
O C H( or CH3)
水会分解,故需在干醚或四氢呋喃中使用。
2.2.3 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法
异丙醇铝
CH3CH=CHCH2CHO + i-PrOH Al(PrO-i)3 CH3CH=CHCH2CH2OH + (CH3)2CO
3-戊烯醛
异丙醇
3-戊烯-1-醇
丙酮
反应物分子中的C=O双键被还原。 该反应又称为麦尔外因-庞道夫-维尔莱 (Meerwain-Ponudorf-Verley)还原法。其逆反应 称为欧芬脑尔(Oppenauer)反应。
使用挥发性的剧毒物HCN。例如:
PhCHO NaHSO3 PhCHSO3Na OH NaCN H2O PhCHCN OH HCl
回流
大二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醛、酮
CH2
CHCH
OC2H5 KMnO4 OC2H5
CHCH OC2H5
+
H
,
H2O
CH2 CHCHO
OH
OC2H5
OH OH
例:通过BrCH2 CH2 CHO制备CH3 CH2 CHO
步骤:a. 缩醛保护醛基; b. 制备格氏试剂; c. 与 活性氢物质反应; d. 酸性介质水解。
酮较难与一元醇反应,与1,2-或1,3-二元醇比
C CH2
CH2
CH2Br
Mg 乙 醚HgCl2 THF
OMgBr H2O
OH
CH3
CH3
选用不同的羰基化合物就可以得到不同的
醇,甲醛/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产物水解分别 能得到对应的1/2/3醇,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 重要用途 :
H C
H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H C OH
R
OH
C H(CH3) + CN -
影响羰
CN
δ-
基亲核
O
CN
O-
加成反 应活性
R
的因素
δ+
C
(H)R + Nu
R C (H)R
Nu
正电性越大 羰基越活泼 (电子效应)
烃基越小羰 基越活泼 (空间效应)
亲核加成反应中醛活性大于酮,这是由于: a.空阻效应,基团体积醛分子中H<R; b.酮分子中烷基的供电子作用使羰基碳
H
R
H
R
H C
H3C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醌酮醛知识点总结
醌酮醛知识点总结一、醌酮醛的结构醌酮醛是一类化合物,由醌和醛两个官能团组成,有着特定的分子结构。
在有机化学中,醌是一个含有两个酮基团(C=O)的化合物,通式为C6H4O2,常见的有萘醌、苯醌、喹啉醌、吲哚醌等。
而醌酮醛则是在醌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醛基团(CHO),形成一种含有一个羰基和两个羟基的官能团。
这种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和活性。
二、醌酮醛的命名根据国际化学命名法,醌酮醛的命名通常采用“醌+醛”的方式,即首先按照醌的命名规则确定醌的名称,然后在其后加上醛基团的名称。
例如,苯醌醛、吲哚醌醛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醌酮醛中所含的醌和醛的种类和数量对其进行更为精确的命名。
三、醌酮醛的制备方法1. 氧化醌酮法:醌酮醛可以通过将醌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醌酮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高氯酸盐(Cl2O)、过硼酸钠(NaBO3)等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醌酮醛产物。
2. 光加成反应法:醌酮醛还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
在紫外光照射下,醌可以与醛发生光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醌酮醛。
3. 羰基化合物与羟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法:醌酮醛可以通过羰基化合物(如醛、酮)与羟基化合物(如醇)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醌酮醛产物。
四、醌酮醛的化学性质1. 醌酮醛的氧化性:醌酮醛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醌或酸。
2. 醌酮醛的还原性:在还原剂的作用下,醌酮醛可以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醌或醇。
3. 醌酮醛的加成反应性:由于醌酮醛中含有一个醛基和两个羟基,它具有较强的加成反应性,可以与多种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4. 醌酮醛的重排反应性:在适当的条件下,醌酮醛可以发生重排反应,产生新的结构异构体。
五、醌酮醛的应用1. 醌酮醛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由于醌酮醛具有较广泛的官能团和化学性质,它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醌酮醛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反应物和中间体,参与多种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含氧和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汪小兰第9章醛、酮、醌
醛、酮、醌
• 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 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 醛、酮、醌的化学性质
9-1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一、结构 • 醛、酮:分子中含有羰基,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 官能团: 羰基
C O
O R C H 醛
O C H 醛基
O R C R1
O C 酮基
酮
• C、O:sp2 杂化;
3-戊酮
O CH3CH2C CH CH3
5 4 3 2 1
CH2=CHCHO 丙烯醛
CH3
2-甲基-3-戊酮
O CH3C CH CH CH3
1 2 3 4 5
5 4 3 2 1 CH3CH CHCHCH3
OH
3-戊烯-2-醇
3-戊烯-2-酮
CHO
苯甲醛 苯乙醛
CH2CHO
COCH 3
苯乙酮
O CH2C CH3
CH
CH
CH R
CH3
4 CH
3 CH
H 2 C 1 O
H
+ RMgX 1,4-加
H CH C OH
成 CH 3
CH R
CH
C
OMgX
H+, H2O
CH3
CH R
CH3CHCH2CHO R
CH3CH=CH-CHO
1,2加成
+
CH3CH2MgX
CH3CH=CH-C
OH
CH2CH3
1,4加成
CH3CH
• 酮较难与一元醇反应,与1 ,2-或1,3-二员醇比较容易 进行,产物为环状缩酮。
O
O
O
+ HOCH2CH2OH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次序(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次序(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HCHO > CH3CHO > ArCHO > CH3COCH3 > CH3COR> CH3COAr > RCOR' > ArCOAr'
O 2N CHO > CHO
>
H 3C
CHO
1、与HCN的加成 、 的加成
维纶
4、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
(1)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 H2CO +
MgCl 无水 乙醚
CH2OH 64-96%
H2O CH2OMgCl H SO 2 4
CH3 无水 乙醚 CH3COPh + PhCH2MgCl PhCH2 C OMgCl Ph CH3 H2O PhCH2 C OH NH4Cl Ph 92% Grignard: 1912 Nobel Prize
异 丙 醇 铝 ,丙 酮 丙 苯,回流
80%
CHCH CCH CH2 CH3
CH3 C CH CHCH CCH CH2 CH3 O
Oppenauer氧化: 异丙醇铝是催化剂 反应中双键不受影响。 氧化: 异丙醇铝是催化剂, 反应中双键不受影响。 氧化
脱氢: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 生成醛酮。 脱氢: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
CH3OH 浓H2SO4
COOCH3
CH2 C COOCH3 CH3 90%
过氧化苯甲酰
CH2 C CH3
n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
2、与NaHSO3的加成 、
加成生成a-羟基磺酸钠 羟基磺酸钠: 醛和甲基酮与饱和的NaHSO3加成生成 羟基磺酸钠: 醛和甲基酮与饱和的
有机化学-第十章
10.2 醛酮的化学性质
如果利用NaHSO3与羰基化合物加成的可逆性,将 NaCN 与 α-羟基磺酸钠作用,使生成的 HCN 与分解出的羰基化合 物加成生成α-羟基腈,这样也可避免 HCN 的直接使用。 例如:
10.2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与碳负离子的加成
Grignard 试剂,炔钠,Wittig试剂等,都含有碳负离子, 它们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很高,有机合成上有广泛的 应用。
10.2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与氨、伯胺的反应
脂肪族醛、酮与氨、伯胺的反应可生成亚胺,也称为席夫 碱(Schiff base):
10.2 醛酮的化学性质
脂肪族醛、酮生成的亚胺中含的C=N双键在反应条件下不 是很稳定的,它易于发生进一步的聚合反应。芳香族的醛、 酮与伯胺反应生成的亚胺则比较稳定。
10.1 醛酮的结构及分类
在醛、酮分子中,羰基碳原子是以sp2 杂化状态与其它三 个原子构成键的,羰基碳原子的P轨道与氧原子上的P轨道 以相互平行的方式侧面重叠形成π键,即羰基是一个平面 构型的; 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三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相互间的键角约为120度,而π键是垂直于这个平面的。
> > >
>
>
>
>
10.2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与水的加成
甲醛、乙醛、丙酮等小分子羰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非 常好,这不仅是它们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还在于 它们可以与水分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了水合物; 这种水合物只有在水溶液中在一定浓度范围、一定的温度 下才是比较稳定的,游离的羰基水合物(同碳二元醇)是 极不稳定的,它将迅速脱水成为羰基化合物。
有机化学——醛、酮、醌
? OH
OH CH3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2CHO
(4)交叉醇醛缩合反应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OH CHO + CH3CHO CH-CH2CH=O
延长碳链!
CH=CH-CH=O
肉桂醛
(5). 分子内的醇醛反应
1) Et2O 2) H+
OH CH2CH3
O HC NH3 C Na
ONa C CH
H2O
OH C CH
(二)α-H 的反应
1、烯醇 化 H C H
H
C O C C H OH
+ C H 酮式 C O H
+
C
..
C
O (1)
碳 负离 子 H + C C O (2) 烯醇 阴 离 子
(α- H)
O Na2CO3,H2O OH -H2O O O
O
1,6-环葵二酮
(三)、歧化反应(Cannizaro’s reaction)
NaOH HCOONa + CH3OH 2 HCHO △
CHO + HCHO
(氧化剂)
(还原剂)
Na OH △
CH2OH + HCOONa
1、歧化化反应机理
CHO CHO COOH CH2OH
H
+ R
OCH3 C H OH2 +
-H2O R
OCH3 C + + O H H
OCH3 R-CH
+ H OCH
3
R
缩醛
OCH3 CH3OH + C OCH3 R-C H H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酮和醌
3
尿素
与醛和酮反应形成尿素衍生物,是确 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醛和酮的普遍试剂。
吐法拉酮试剂
与醛反应形成复合物,可以检测硝基 和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的天然四级试剂
Grignard试剂
由烷基卤化物和金属镁反应得到,与醛和酮形成烷基镁酸盐。
有机锂试剂
与醛和酮形成烷基锂,常用于制备羰基化合物的中间体。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 酮和醌
本章深入探讨醛、酮和醌的特性、化学反应和医药应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 些有机物质的神奇之处。
醛和酮的命名
醛
以所属的烷基为前缀,以"醛"结尾。若醛中出现双键,则用更高的优先级进行顺序编号。
酮
以所属的羰基所在的碳的编号为前缀,后接"酮"。若酮中有分支,对分支进行编号后,以数 字代表其出现的位置。
凯特尔反应和环醚的合成
1
凯特尔反应
通过醛或酮与1,2-或1,3-二醇反应,形成对应的环醚。
2
环醚的合成
由于环醚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如二氢埃托品等药品。
3
自由基加成反应减少的应用
随着凯特尔反应的发展和改进,自由基加成反应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
羰基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
几何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
由于羰基碳和附近的碳通常不 具有四面环聚的构象,因此羰 基化合物可以存在几何异构体。
一些羰基化合物具有互变异构 体,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并形成 具有不同性质的同分异构体。
手性异构体
手性羰基化合物与手性环境发 生互作用,产生光学异构体, 如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
简介醌和它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 醌的特点和应用
有机化学-第九章醛酮醌
3、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 (分子间无氢键)。
4、低级醛酮易溶于水,醛酮都能溶于水。丙酮能 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二、 醛酮的化学性质
1、 加成反应
•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于HCN、NaHSO3、ROH、 RMgX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1)一般过酸 + 无机强酸(H2SO4) (2)强酸的过酸 :CF3COOOH (3)一般酸 +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产生的过酸立即反应)。
反应机理
O
H+ +OH
R-C-R'
R-C-R'
OH
R-C-R'
+
-H+ O R"COO-H
OH R-C-R'
O-OCR" O
R
O
R' C
O O
H
O
C R"
R’重排 O-O键断裂 -R”COO- , -H+
(1)碳碳双键加成
2,3,5,6-四溴环己二酮
注意: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 克莱门森还原——适用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 如:NH2-CH2-CH2-CO-CH3,就不能用此方法,
含有-NO2也被同时还原。 • 武尔夫-克日聂尔-黄鸣龙反应——适用对碱不敏感的
化合物; 如:含有羧基等就不行。
补充:
-CO,-NO2均 还原!
用HCl,可使 之变为酚!
• 由于醛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芳醛都没有氢原子, 所以可以用坎尼扎罗反应来制备芳香族醇:
二、烃基的反应
1、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醛、酮、醌
醛拼音:quán醛([Chemistry] aldehyde):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醛-结构醛的通式为R-CHO,-CHO为醛基。
醛基是羰基(-CO-)和一个氢连接而成的基团。
醛-分类按照烃基的不同,醛可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
芳香醛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按照醛基的数目,醛可以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
按烃基是否饱和可以分为,饱和醛,不饱和醛。
醛-命名简单的醛常用普通命名法。
芳香醛中芳基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多元醛命名时,应选取含醛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主链,并标明醛基的位置和醛基[1]的数目。
不饱和醛的命名除醛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
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例如,肉桂醛(cinnamaldehyde),茴香醛(anisaldehyde),视黄醛等(retinal)。
(注: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n H2n O,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异构体)醛-重要反应银镜反应:R-CHO + 2Ag(NH3)2OH —(条件:水浴60℃加热)→ R-COONH4 + 2 Ag↓ + 3NH3↑ + H2O与新制氢氧化铜(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反应:R-CHO + 2Cu(OH)2 —(条件:加热)→R-COOH + Cu2O↓ + 2H2O与溴水反应:R-CHO + Br2 + H2O —→ R-COOH + 2HBr加成反应:R-CHO + H2 —(条件:镍做催化剂,加热)→ R-CH2-OH2R-CHO+O2—(条件:铜或者银做催化剂,加热)→ 2R-COOH注:醛类也可通过和高锰酸钾反应(条件:加热)得到羧酸,方程式高中不需掌握甲醛与苯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反应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醛类被氧化则生成酸,被还原则生成醇。
酮定义: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正式学名为“某基·某基甲酮”)。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酮和醌
酮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亲核加 成、羰基还原、酸催化等多种反应。醌的定义和特点Fra bibliotek1 定义
2 特点
醌是含有醌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6H4-R',其中R和R'可以是氢原子、烷 基、芳基或杂环基。
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常用作染料、药物 和抗氧化剂。
醛的合成方法
氧化醇
通过醇的氧化反应,如通过酸性高锰酸钾等。
酚的氧化
通过酚的氧化反应,生成醌。
自由基反应
通过自由基的反应,生成醌。
醛、酮和醌的反应性和应用
反应性
醛和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应用
醛和酮广泛用于药物合成、 化妆品、染料和香料等领域。
多样性
醛、酮和醌的不同结构导致 其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上具有 多样性。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 酮和醌
本章介绍了醛、酮和醌的定义、特点、合成方法,以及它们的反应性和应用。
醛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醛是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HO,其中R可以是烷基或芳基。
2 特点
醛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氧化、加成、缩合等多种重要反应。
酮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2 特点
酮是含有酮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O-R',其中R和R'可以是烷基、芳基或 杂环基。
卡巴氰胺反应
通过卡巴氰胺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生成醛。
酰氯氧化
通过酰氯的氧化反应,生成醛。
酮的合成方法
1
丙酮的脱水
通过加热丙酮,使其发生脱水反应,
羰基加成反应
2
生成酮。
通过具有亲核性的试剂与醛反应,生
成酮。
3
有机化学 第八章 醛、酮、醌
O
H+
δ
Csp
+
C O
2
δ-
Nu C OH
Csp3
+ Nu
-
C
O-
1.与HCN的加成 (1)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原子以下的脂环 酮,在室温下可与氢氰酸反应。
OH R (CH3)H C O + HCN R C CN (CH3)H α—羟基氰
H+ H2O
OH R C COOH (CH3)H α—羟基酸
O 环己酮
O O 1,2-环己二酮
O CCH3 苯乙酮
O CCH2CH3 1-苯基-1-丙酮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C sp
3
σ
O
δ
+
δ
δ
C
+
C
O
O
δ
键角接近120°
α-H 的反应 H R C C H O H(R) 醛基的氧化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一)亲核加成反应
+ C
Nu
NH3 氨 RNH2 胺 NH2OH 羟氨 NO2 NH2NH 苯肼 NH2 NH NO2 NH2NH2 肼 O NH2 NH C NH2 氨基脲
2,4—二硝基苯肼
通式:
C O + H2-N-Y
Y= -OH, -NH2,
NH , NH NO2
C NY
NO2 , -NHCONH2 等
NH2OH NH2NH2 C O NH2NH NO2 NH2 NH NO2
第八章
本章重点:
醛、酮、醌
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 醛、酮的化学性质、反应范围及其应用。 3. 影响羰基活性的因素及羰基活性顺序。 本章难点: 具有不同结构特点醛、酮化合物的反应范围及应用;利用
有机化学第14章 醛、酮和醌
CHO + NaHSO3 NaCN CH(OH)CN +
(3) 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 格利雅试剂:与HCHO作用生成伯醇; 与其它醛作用生成仲醇; 与酮作用生成叔醇。
RMgX + C O 无水乙醚 R C OMgX
+ H3O
R
C
OH
_ CH 3COCH 3 HCN OH
CH 3 OH CH 3OH CH 3 C H2SO 4 CH 2=CCOOCH 3 CN CH 3
O CH3CCH3 + Br2 H
+
O CH3CCH2Br + HBr
继续反应生成二卤 代或三卤代产物
17
碘仿反应:使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次碘酸钠溶液)进行 反应。 生成的CHI3是不溶于水的亮黄色结晶,熔点119℃。常利 用碘仿反应来鉴定乙醛和甲基酮。
O RCCH3
O RCCX3 X2 OH+ OHO RCCX3 + X- + H2O
R (H) 1 R δ C
+
δ O
+ Nu
R C (H) 1 R
O Nu
R C (H) 1 R
OH Nu
5
(1) 与HCN的加成 在碱的催化下,醛或酮与HCN反应生成α-羟基氰(也可 叫α-氰醇)。
_ _
HCN C
+
OH
_ +
HOH CN
+
CN
_
O C CN
O
HCN
C
OH CN
+
_
CN
丙酮与HCN作用生成的α-羟基腈在硫酸存下与甲醇作用, 生成α-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
有机化学-第九章 醛 酮 醌
B CH3CHO + CH3CH2MgBr
分别由苯及甲苯合成2-苯基乙醇
CH
3
Cl 2 光照 Br Br
2
CH 2 Cl
Mg Et 2 O
CH 2 MgCl
1 ) HCHO 2) H +
CH 2 CH 2 OH
MgBr O Mg Et 2 O H
+
Fe
H 2O
N u· ·
-
δ+
δ-
加成
+
C
O
Nu
C
O
-
进一步反应
产物
氧亲核试剂——RO-,OH硫亲核试剂——SO3H-,RS氮亲核试剂——RNH2,HONH2,RNHNH2
碳亲核试剂——CN-,RMgX
(1) 加氢氰酸: 醛、脂肪族甲基酮、8个碳以下的环酮可以和HCN加成, 生成α-羟基腈。 α-羟基腈水解得α-羟基酸。
羟胺
OH
- H 2O R
[R
C R
NH
OH] R
C
N
OH
肟
R C R O + NH2 NH2
R C R N NH2
肼
腙
R C R O + NH2 N H C 6H 5
R C R N N H C 6H 5
苯肼
R C R O + NH2 NHCONH 2 R R
苯腙
C
N
NHCONH2
氨基脲
缩氨脲
这类反应一般在pH = 5的条件下进行。
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碳数相同的一元饱和醛酮有相同的通式CnH2nO) 醛有碳链异构、酮有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
CH3-C-CH2-C-CH3
2,4 戊二酮
H3C O
3 甲基环戊酮
二、醛酮的命名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δ γ βα O
CCCCC H
CH3CH=CHCH2CHO β 丁烯醛
芳香醛酮和脂环酮则把环系当作取代基,把脂肪醛或 脂肪酮做母体命名。例如:
C H3
CH CHCHO
O
O
CH2C H3
H CN
O + N H
H3C
SO3H HO N
苯,
Schiff 碱
-H2O
N
烯胺
醛、酮与氨或伯胺反应生成亚胺(西佛碱),亚胺不稳定, 醛、酮与芳胺反应生成的亚胺(西佛碱)较稳定。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与羰基试剂反应:
反应条件 : 在弱酸性条件下(pH=3~5)反应, 可使羰基质子化,增强羰基碳原子正电性,提高反应速度 , 酸性太强,则使氨基质子化而失去亲核性。
OCH3 Na2CO3
CHO H3O+
CH OCH3 OCH3
(2) 与水加成 在一定的条件下,醛、酮和水加成形成不稳定的水合物(偕
二醇)。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主要偏向反应物
进 水 合 物 的 生 成 。
基 相 连 接 , 能 促
羰 基 和 强 的 吸 电 子
R CO
H2O
( R')H
Cl
Cl C CH O + H2O Cl
a.空间因素:烷基可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同时增大了空间位阻, 不利于反应进行。 b.电性因素 (1)诱导效应 羰基连有吸电子基,有利于亲核加成的进行, 供电子基不利于亲核加成。
(2)共轭效应 羰基上连有与其形成共轭体系的基团时, 由于共轭作用可使羰基稳定化,不利于亲核加成,故亲核加成速度减慢。
c.试剂的亲核性的影响 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反应愈快。
R
C
HO O+
CH2
R
HO CH2
H
R R
C
O O
CH2 CH2
+ H2O
HO
O+ HO
p-CH3C6H4SO3H C6H6,
O
H+
O
OH HO 分子内 SN
O
应用:保护1,2-二醇或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例如: 由对乙烯基苯甲醛合成对甲酰基苯甲酸
CH2=CH CH2=CH
CHO
HOOC
2CH3OH/HCl CH OCH3 KMnO4 HOOC
H
OH O
环状半缩醛(稳定 )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O
OH
OH
HO
OH
内半缩 醛
O OH
O O
OH CH3CHCH3CH
O CH3
CHO OH
OH CHO OH CH3CHCH3CHO + CH3OH
环状的半缩醛 比开链的羟基 醛更稳定。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与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5.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与甲醛反应生成伯醇 与其他醛生成仲醇 与酮生成叔醇
Cδ Oδ + δR δMgX 无水乙醚
C OMgX H2O R C OH + HOMgX R
BrCH2CH2CH2COCH3
Mg,微量HgCl2 THF
(CH3)2CHMgBr + CH3CH2CHO
2)沸点 : 故醛、酮的沸点一般比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 (如烷烃和醚)高。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
3)水溶性 :醛、酮中羰基的氧原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所以低级醛、酮可溶于水。甲醛、乙醛、丙酮都能和水混溶。 六个碳以上的醛、酮在水中几乎不溶,而易溶于苯、乙醚、 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δ + δ-
CO+ A B
C OA
δ δO CC
H
R (H )
B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反应
可分为简单加成反应和复杂的加成反应两类。 A 、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加HCN、NaHSO3等)
若X2为Cl2则得到CHCl3 (氯仿) 液体 若X2为Br2则得到CHBr3 (溴仿) 液体 若X2为I2则得到CHI3 (碘仿) 黄色固体 即为碘仿反应。
卤仿反应的应用
鉴别
具有
O
结构的醛、酮
CH3C H (R)
产生黄色沉淀
OH
和具有 CH3CHH (R) 结构的醇。
如何鉴别乙醇、正丁醇、乙醛、丙醛 ?
第一节 醛、酮
1 醛酮的分类命名 2 醛酮的物理性质 3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 醛、酮的分类
1、分类
脂肪族 脂环族
CH3CH2CH2CHO 脂肪醛
CHO
脂环醛
芳香族 不饱和醛酮
CHO CH3CH=CHCHO
多元醛酮
CH2CHO
CH2CHO
2、同分异构现象
芳香醛 不饱和醛
二元醛
O CH3CH2-C-CH3
CN
1. 怎样鉴别环己酮与3-戊酮? 前者可与NaHS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者不能 2. 正丁醛仲含有少量的环己烷,怎样去除? 3. 鱼腥草素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什么?p145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3.与水、醇的加成反应
(1) 与醇的加成反应
产物与特点
R
无水HCl R
OH
H C O + R''OH ( R' )
2-氧代环己烷基甲醛 2-oxocyclohexanecarboxaldehyde
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 3-(3,3-dimethylcyclohexyl)prpanal
三 、醛、酮的物理性质
1) 物态:常温下甲醛是气体,低级(2-12c)饱和醛、酮都是液体, 高级醛、酮及芳香酮为固体。
甲醛 乙醛 丙醛 苯甲醛
Fehling 试剂
砖红↓ 砖红↓ 砖红↓ (-)
1)希 夫 试 剂 2) H2SO4
紫色保持 紫色消退 紫色消退
I2 NaOH
黄色↓ (-)
(三) α-H的反应
醛、酮的α-H较活泼,具有酸性, 有如下的性质:
互变异构 有α-H的醛、酮在溶液中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平衡存在。
O
3―苯基丙烯醛
3-甲基环戊酮
4-乙基环己酮
二、醛酮的命名
• 多元醛酮 主碳链是包含较多的羰基在内的最 长碳链, 羰基的序数和最小。 或看成醛的羰基 衍生物。
OO
1
2
34
5
7
6
8
O
2-甲基-4-乙酰基-3,5-辛二酮
O
5 4
32 1 H O
4-羰基戊醛,戊-4-酮醛
[俗名] 甲醛 : 蚁醛,
呋喃甲醛: 糠醛
二、醛酮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3-CH-CH2CHO CH3
3 甲基丁醛
O
CH3CH2-C-CH2CH3 3 戊酮
C6H5-CH-CHO CH3
2 苯基丙醛
CH3-C=CHCH2CH2-CH-CH2CHO
CH2
CH3
3,7 二甲基 6 辛醛
d.环境的酸碱性的影响:酸碱对醛、酮与HCN加成有很大的影响。 丙酮与HCN反应3-4h,只有一半反应;加酸时几乎不反应(几周); 加碱时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2.与饱和亚硫酸氢钠(40%)的加成反应
O C O + NaO-S-OH
醇钠
ONa C
SO3H
强酸
OH C
SO3Na
强酸盐(白 )
R
OH
C
( R')H
OH
H
Cl
O
Cl C CH
Cl
O
H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B、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为加成——消除历程。
R
CO R'
+ Nu
R
Nu
C
R'
O
R
O
C
R'
Nu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羰基试剂
4.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醛、酮能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NH2-OH NH2-NH2 NH2-NH
产物特点: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溶于水,不溶于 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可分离;再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 的醛、酮。 故可用来可提纯醛、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应用
a 鉴别 b 分离和提纯醛、酮 c 制备羟基腈:避免使用挥发性HCN
O C + NaHSO3
OH NaCN C
SO3Na
OH C
(一) 醛、酮的结构特征与反应性能
CO sp2 杂化
π键 σ键 CO
121.8。 H 116.5。 C O
H
近平面三角形结构
H CO
H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C=O的特点:
δ C
δ O
H H
δ
C+
δ-
O
极性双键 电子云偏向氧原子
(1)氧原子带有孤对电子;(2)O的电负性比C强,故羰基
是极化的 。
δ+ δ-
OH
CH2 C
CH C
酮式
烯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