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教案、讲稿(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循环系统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以及淋巴系统等辅助部分。
阐述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的 危害。
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 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 内环境稳定。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了解常见循环系统 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未来学习规划
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未来学习规划,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 目标和计划,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例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等。
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 合作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心脏工作原理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泵血动作, 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心房接收血 液,心室将血液泵出,通过动脉送 往全身各组织器官。
血管类型及功能特点
01
02
03
动脉
将心脏泵出的血液送往全 身各部位的血管,管壁较 厚,弹性大,能够承受较 高的血压。
静脉
将全身各部位的血液回流 至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 ,弹性小,容量较大。
力。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可增 加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 力,预防跌倒和受伤。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的介绍,以及 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
涵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常见循环系统 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本课内容:总论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曹月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3.心血管病的分类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三、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1.教学内容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

1.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2.以临床病例启发学生的临床护理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进行护理评估,能提出 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解释护理的依据等。
心律失常 Cardiacarrhythmia
病窦综合征 Sicksinussyndrome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block
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1.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 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评估重点、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3. 掌握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4. 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5.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6. 了解心血管病的分类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护理问题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lifesupport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曹林生,王朝晖,王祥书名.心脏瓣膜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内科护理学(人卫第 3 版教材)、护理诊断手册。
教研 室
教研室主任签章:年 月 日
意见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南华大学教案(完整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节心脏瓣膜病
授课时
年月日第周第节第次课
授课时
2 学时


教学课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瑛、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时间
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及心律失常的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

循环系统概述教案

循环系统概述教案

教学课题(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码等)《循环系统概述》“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系列教材《临床护理学:氧合》,第一章循环系统概述,第1-17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目的1.了解心脏的解剖和功能,冠状动脉循环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大循环、小循环循环途径3.掌握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定义及正常值,掌握血液循环定义课程类型面授教具(直观教具、图表、模型等)多媒体,PPT课件,心脏模型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提问(10分钟)1.心脏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2.人体循环分哪两种循环?3、心脏分哪四室?4、动脉血及静脉血是如何变化的,动脉及经脉中流动的是什么血?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方式,(主要是了解大家在护校学习的效果)二、课程教学(65分钟)1、课题导入:(3分钟)在人类跨入21世纪,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WHO发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心血管(包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威胁的重大疾病。

因此,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也为我们医护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强化学习,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先一张示意图)(3分钟)(1)明确心脏大致结构(2)明确心脏的主要大血管及初步概念。

图1心脏的解剖图3、课题引申,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几个主要瓣膜,瓣膜病变与疾病关系(10分钟)通过一个图形是学生直观了解心脏的大致结构及其作用图2心脏的结构示意图4、观看模型,进一步强化心脏瓣膜和结构,直观呈现(4分钟)心脏模型5、利用图片,讲解心脏的冠状动脉循环,举例阐述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形成机理及侧枝循环建立的优势(15分钟)图3 冠状动脉图图4侧枝循环6、利用示意图方式深入讲解大小循环途径及动脉血如何变为静脉血,举例说明循环障碍导致的不同疾病以及诸脏腑疾病(15分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进一步讲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及其相关瓣膜让学生参观心脏的结构模型,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心脏个瓣膜利用示意图讲解,并进行举例说明(如大树),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知识图5循环示意图 7、有关循环系统疾病的几个概念,用示意图的方式讲解心动周期的过程(15分钟)图6心动周期使用心脏模型系统、直观讲解心脏的大小循环途径,及心脏周期,把复杂的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形成永久记忆三、板书设计 (10分钟)心脏的大小循环途径(10分钟) 进一步阐述其重要性,强化学习,使之掌握(指保留的板书)四、指导学生利用心脏模型进行血液循环的演示 目的查看学生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学习(10分钟) 现场演示五、巩固 利用小结,概括说明心脏结构、大小循环(5分钟) 利用心脏模型六、备注姓名:赵国凤2013.06.25大循环小循环。

循环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教案

循环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教案

反馈意见:向学生发 放问卷或进行口头调 查,了解他们对教学 的意见和建议,以便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业内容与教学 目标一致
作业难度适中, 符合学生实际水 平
作业批改及时, 指出学生错误与 不足
根据作业情况调 整教学策略,提 高教学质量
评估内容:学生对循环系统与血 液循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 给出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 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 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 Nhomakorabea标题评估方式:闭卷考试,题型包括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提供针对性 的教学建议和指导
评估学生的 学习情况
分析教学效 果
收集学生的 反馈意见
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讨论的主题要明确,话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发言,避免冷场或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反馈。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实验材料:显微镜、血液样本、心脏模型等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实验步骤: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基本组成;使用心脏模型演示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以 及血液的流动方向;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 过程。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 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推 动血液流动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组成,负责运输氧气和营 养物质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3.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 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认识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4.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2. 循环系统疾病案例素材3.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系统总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2. 介绍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心内科,了解临床医生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

2. 安排学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访谈,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循环系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二生物《循环系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分析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1)创造条件做好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

识记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训练。

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1、的成分和功能成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细胞特征功能血浆(55%)水分91--92%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蛋白质7%左右葡萄糖0.1%无机盐0.9%血细胞(45%)红细胞男500万左右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循环系统说课稿

循环系统说课稿

循环系统说课稿Xxx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依据】1、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直观式--多媒体演示;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循环系统讲稿3

循环系统讲稿3

循环系统讲稿课间休息的时候,给同学们播放有关心血管疾病春季的预防保健知识(6分钟),酝酿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学到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知识。

一、概述(2-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循环系统。

大家学过《系统解剖学》都知道,循环系统是一个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哪两个部分?(自问自答或和学生一起回答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

接着问心血管系统由什么组成?(和学生一起回答: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其中心脏相当于人体的“泵”,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各级动脉输送到组织器官,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然后一部分经各级静脉回流到心脏;另一部分经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进入淋巴导管,最后随血液回流到心脏。

我们知道心血管系统在循环系统是占主导地位的,淋巴管系统只是一个辅助装置,而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中心!在几百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蒙拉丽莎)达芬奇不仅是意大利伟大的画家,而且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解剖学家,他第一个描绘了心脏的结构,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鼻祖!好,接下来,给同学们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的功能:(1)输送营养物质、氧;(2)运送代谢产物;(3)淋巴器官参与免疫反应。

(通过发热的例子,如发热时,心跳加快、增强,血液循环也会加快,使机体物质运输,坏死细胞、代谢废物转运和清除的主动防御反应增强。

既然循环系统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好这个系统呢?循环系统的重点和难点:熟悉血管壁微细结构的共同特点,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难点: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

理解静脉结构特点;了解心瓣膜的结构与心传导系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

淋巴管系统自学。

开场白:以直接导入法引入,用启发式的方法回忆和进入本次要讲的内容,以及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

◆ 通过临床上ACEI 类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复杂酶系统的理解。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循环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解释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4. 学生能够认识到循环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心脏跳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吗?”“血液循环是如何进行的?”2. 讲授新课(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解释循环系统的功能,如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2)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解释心脏的工作原理,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等。

(3)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如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等。

(4)循环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循环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保持心脏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3. 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循环系统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保持心脏健康、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2)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4. 课堂小结(1)总结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循环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持心脏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5.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循环系统的知识,以及如何保持心脏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短文,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循环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教案总览:一、循环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管的分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生理调控。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五、血液循环的调控教学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的协调调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六、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

七、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内容: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八、血液循环的障碍教学目标:认识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栓塞、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及预防。

九、心脏疾病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十、血管疾病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十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常用检查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十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抗心脏病药等)、非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循环系统教学大纲

循环系统教学大纲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情况,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1、心血管病的分类2、心血管病诊断及防治(二)了解1、心血管病在我国流行情况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3、心血管病的预后三主要内容1、心血管病与我国人口死亡率2、心血管病分类(1)病因分类(2)病理解剖分类(3)病理生理分类3、各种病因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1)病因治疗(2)解剖病变的治疗(3)病理生理治疗(4)康复治疗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第二章心力衰竭一教学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基本知识,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辅助检查,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表现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常见病因和诱因、发病机理。

2.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鉴别诊断及心功能分级。

3.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方法及原则。

4.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二)熟悉1.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2.急性左心衰竭时的辅助检查。

(三)了解1.心脏舒张功能不全。

2.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心脏多腔室起搏、左室辅助泵及人工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脏移植等。

三主要内容1.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不同的分类方法,重点讲解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的异同点。

2.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

3.复习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重点强调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变化(交感神经系统及RAS系统活性增高)和心室重塑。

4.分别讲解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介绍左心衰竭时使用的心功能分级标准(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

5.介绍心力衰竭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及诊断依据:胸部X线、超声心动、核素心血池、静脉压测定、Swan-Granz导管。

6.分别讲解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时的主要鉴别诊断,重点为左心衰竭与肺部疾病的鉴别。

7.从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分析其预防、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根据心功能状态合理安排生活;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入量;利尿剂的使用;ACEI及ARB的使用;β-阻滞剂的使用;洋地黄等正性肌力药的使用;其它扩血管药物的使用;非药物治疗。

循环系统教案设计、讲稿子

循环系统教案设计、讲稿子
占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40%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
二、分类:
部位分类:膜周部型:约60%~70%,流出道、流入道、肌小梁部;肌部型:20-30%
大小分类:小型、中型、大型室间隔缺损
三、病理:
正常人右室收缩压仅为左室的1/4~1/6,肺循环阻力为体循环的1/10。因缺损处两侧压差是左心大于右心,左向右分流,一般情况无青紫。但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房、左室工作。小分流量可无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分流量时,左向右分流,QP/QS=3~5,随着病情进展,高压血冲向肺动脉,导致肺动脉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
(5)听诊(杂音来源于RVOT梗阻,非VSD的缺损)
①LSB2-4可闻Ⅱ-Ⅲ/Ⅵ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可有震颤。
②P2减弱或消失。
③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来自主动脉的单一响亮的第二心音(A2)。
五、辅助检查:
1.X线表现心影不大,“靴形”心,心尖上翘所致,肺动脉段凹陷,两肺纹理减少,偶见网状纹理(侧支循环形成),25%可见右位主动脉弓影
六、后及治疗:
1、一般在1岁以关闭,故1岁后一旦确诊宜手术结扎或切断治疗,以及封堵治疗。
2、在早产儿期未闭者可口服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消炎痛。
3、在学龄前期:可行结扎或切断。
法洛四联症
一、概述
法洛四联症为婴儿期后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心病,占先心病的10%。法洛四联症有四种解剖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法洛四联症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右位主动脉弓(25%),左上腔静脉残留,冠状动脉异常,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缺如。
六、预后及治疗:
缺损直径<3mm多在3个月自然闭合
缺损直径>8mm自然闭合率极小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二篇)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二篇)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论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心脏:1.心脏位置。

前后略扁圆锥体,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追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

4.心脏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营养心脏的前壁、左室侧壁和室间隔的前2/3;右冠状动脉(猝死动脉):营养右心室的后壁、左室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后1/3和窦房结。

(二)血管:1.动脉(阻力血管/后负荷):输送血液到____器官2.毛细血管(功能血管)。

血液与____液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场所。

3.静脉(容量血管/前负荷)。

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从____器官将血液送回心脏。

(三)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1.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2.体液:二、护理评估(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三、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常见症状: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急和气促(1)定义。

是各种原因心脏病发生心功能不全时,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病人常出现发绀、坐位呼吸,同时可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

(2)分为三型,逐渐加重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最早,病情最轻,体力活动时发作和加重,休息时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常发生于夜间熟睡后1~2h,睡梦中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缓解。

轻者历时数分钟后症状消失,而重者可伴有咳嗽、咯泡沫痰、气急、发绀、肺部听及啸鸣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称心源性哮喘③端坐呼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功能不全后期,患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3)评估呼吸困难:什么情况下发生,减轻方式,呼吸困难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对治疗的反应,采取何种姿势睡觉等2.胸痛: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1)常见于。

心绞痛、心肌梗塞。

此外肺栓塞、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和心脏神经官能症也会有胸痛。

关于人体循环系统的教学设计

关于人体循环系统的教学设计

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 (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 限酒)和药物治疗。患者应根据 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并定期监测血压。
冠心病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成因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密切 相关。
危害
冠心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向流动。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与交换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血液在血管中呈层流状态流动。血管壁 对血液产生一定的阻力,使得血液在血 管中保持一定的流速和压力。同时,血 管弹性和神经调节也对血液流动产生影 响。
VS
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血液中进入 组织细胞,而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则从组 织细胞进入血液。这种物质交换过程主要 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周期性活动,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心脏收缩时,心室内的血液 被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流向全身和肺部;心脏舒张时,心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
液回流至心房。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的动力来源于心肌细胞的收缩。心肌细胞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将电信号 转化为机械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此外,心脏瓣膜的开闭也确保了血液的单
注射器
用于向模型中注入模拟血液,模拟心脏泵血的过程 。
测量杯
用于测量模拟血液的流量和流速。
计时器
用于记录模拟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时间。
实验操作步骤演示
1. 实验前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且完好无损,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组装循环系统模型

课程设计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

课程设计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

课程设计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是机体内部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负责血液的循环和输送,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氧气和养分,并清除代谢产物。

本文将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介绍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心脏、血管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3. 理解氧气和养分的运输过程,以及代谢产物的清除过程;4. 意识到保持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结构: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介绍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和组织。

2. 循环系统的功能:讲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氧气和养分的输送,代谢产物的清除,以及调节体温和维持体液平衡等。

3.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解释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心房和心室的收缩舒张过程,以及心脏瓣膜的作用。

4.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分析血管的运输能力和承受压力的差异。

5.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详细阐述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特点和功能,说明血液在运输、免疫和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演示与实验:通过展示心脏和血管解剖模型,让学生亲身观察和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

并进行实验,观察血液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动情况。

2.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循环系统的认识和思考,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心脏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循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测验: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形式的测验,考察学生对循环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评估他们对循环系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第9 次课授课时间2018.11. 完成时间2018.10.13课程名称儿科学年级2016级专业,层次口腔医学教员专业技术职务主治医师授课方式(大班)小班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第十三章循环系统疾病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基本教材:儿科学(第9版) 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小儿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熟悉小儿心血管系统的检查方法。

3.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掌握分类。

4.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血液动力学、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诊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儿童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概述1)心脏的胚胎发育(20min)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20min)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5min)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预防(5min)先天性心脏病分类(10min)房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15min)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15min)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15min)法洛四联症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15min)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提问式讨论+简单病例分析;教学手段:PPT、图片、列表、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 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3. 掌握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难点: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教研室审阅意见:(教学组长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1节课(40min)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一、心脏胚胎发育1、心脏外形建立:2、心脏内部分隔:房间隔、室间隔形成3、大动脉分隔:肺动脉、主动脉形成二、胎儿血循环与出生后改变1.胎儿循环2.出生后血流通道关闭3.胎儿与出生后血液循环比较三、儿童心血管疾病检查方法1、病史2、体格检查3、主要检查方法: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其他检查第2节课(40min)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述一、病因和预防基因因素:染色体、单个基因变异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多因素遗传、环境作用(药物、感染、孕母条件、其它)二、分类1张2min6张10min3张5min动脉分隔3min2张10min1张5min1张5min1张1min2min2min幻灯2张5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左向右分流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无分流型: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一、概述急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10%发病率为1/1500个活产婴儿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2二、分类:原发孔型:约占15%,也称部分性心内膜垫型继发孔型:最常见,约占75%,也称中央型静脉窦型:约占5%冠状静脉窦型:约占2%三、病理:心房之间压力阶差不大(左房压力超过右房几个mmHg),分流量与右室顺应性有关。

新生儿早期,右房压稍高于左房压,可以暂时性青紫。

当肺循环增加时,左房压大于右房压,左向右分流,分流量随缺损大小及两侧心室顺应性而不同。

因右室壁薄,顺应性好,故左向右分流量较大。

右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右室、右房大,肺循环血增多。

大量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室大。

四、临床表现:(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幻灯片3张15min概述1张3min 分类2张2min血流动力学3min临床表现7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心电图鉴别:继发孔房缺——电轴右偏,原发孔房缺——电轴左偏。

(4)听诊:(杂音来源于相对性RVOT狭窄,而不是来源于房间隔缺损)①LSB2-3可闻2~3/6级柔和收缩期喷射音,无震颤。

②P2亢进。

③P2固定分裂。

(心音图) (共同血库学说)④三尖瓣区可闻舒张期杂音。

五、辅助检查:1.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右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段正常或缩小2.心电图:右室肥大(RVH)、电轴右偏、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图示I 0房室传导阻滞)3.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大、右心室超负荷表现,Doppler见心房水平分流六、预后及治疗:缺损直径<3mm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缺损直径>8mm自然闭合率极小分流量较大者(Q p/Q s>1.5)需手术治疗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性心导管术:•Amplazer等装置关闭缺损第3节课(40min)室间隔缺损一、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辅检3min治疗1张2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占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50%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40%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二、分类:部位分类:膜周部型:约60%~70%,流出道、流入道、肌小梁部;肌部型:20-30%大小分类:小型、中型、大型室间隔缺损三、病理:正常人右室收缩压仅为左室的1/4~1/6,肺循环阻力为体循环的1/10。

因缺损处两侧压差是左心大于右心,左向右分流,一般情况无青紫。

但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房、左室工作。

小分流量可无血流动力学变化。

大分流量时,左向右分流,QP/QS=3~5,随着病情进展,高压血冲向肺动脉,导致肺动脉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

长期高压使肺小动脉中层、内膜层病理性增厚,导致梗阻型肺动脉高压,此时左向右分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引起双向或反向分流出现青紫。

当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右向左分流,导致艾森门格综合征。

四、临床表现:(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青紫,有时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

(2)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疾病。

(3)体循环减少:生长发育落后。

(4)听诊:(杂音由室缺缺损处产生)①LSB3-4可闻3~4/6级粗糙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周围广泛传导,可伴震颤。

②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舒张期杂音。

③右向左分流时,两侧压差减少,杂音减轻,P2亢进。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概述1min分类1min血流动力学2min临床表现4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生物在室间隔右侧面,压差低处)。

五、辅助检查:1.X线表现左右心室增大,左室大为主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凸出主动脉弓影缩小3.心电图:左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偶有左房肥大3.超声心动图:二维显示缺损直接征象,彩色多普勒显示心室水平分流,频谱多普勒估算跨隔压差和肺动脉压力Qp/Qs=1 正常,Q p /Qs>1.5 中等分流,Qp/Qs>2 大量分流六、预后及治疗:中小型缺损有自然闭合可能内科治疗:防治心衰外科直视手术修补心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一、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也是其中的一种,占15%—20%。

女多于男,近半个世纪以来,始于心血管检查和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的应用以及在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先心病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分类:1、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cm左右,直径粗细不等。

2、漏斗型:最窄处在肺动脉端。

3、反漏斗型:最窄处在主动脉端。

辅检2min治疗2min概述1张1min 分类2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4、不规则型:有两个狭窄处。

5、不定型:长或不规则的壶腹状。

6、窗型三、病理:1、动脉导管开放使主肺动脉之间存在通路,一般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血液在收缩散和舒张期都通过动脉导管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2、分流大小取决于3种因素。

a. 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b. 动脉导管的直径与长度。

c. 以及体、肺循环之间的阻力差,导管越精,压力差越大,分流量越大。

3、由于主动脉分流,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扩张,压力升高。

4、随着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循环压力升高,导致器质性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出现艾森门格综合征,同时右心室血(肺动脉血)经未闭导管入降主动脉故紫绀在双下肢表现更为明显,左上肢也可较右上肢明显形成差异性紫绀。

四、临床表现:1、症状轻重与缺损大小导管粗细成正比。

a. 分流量小者无症状,大者易患呼吸道感染,发育差、消瘦、苍白、无力、多汗。

血流动力学3min临床表现3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b. 严重肺动脉压力升高时可形成双向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心力衰竭。

c. 紫绀以双下肢左上肢明显。

d. 严重时因左心房扩大,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2、体征:a. 肺动脉第二音包进b. 震颤: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明显,在婴儿期仅有收缩期震颤,以后收缩期与舒张期均有 c. 杂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婴儿期和新生儿期或重度肺高压时,可仅有收缩期杂音,大分流时心尖区有舒张期杂音。

3、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2)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重者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五、辅助检查:1、X线a. 肺门阴影:扩大,常见肺门舞蹈征。

b. 心脏扩大: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结扩大,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扩大。

c. 肺野:充血,肺高压时,肺野变为清晰。

2、心电图:电轴正常,左心房、室扩大。

3、心导管检查:a. 肺动脉血氧含量比右心室高0.5容积/dL。

辅检2min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b. 肺动脉压力高于右心室。

c. 导管可从肺动脉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

六、预后及治疗:1、一般在1岁以内关闭,故1岁后一旦确诊宜手术结扎或切断治疗,以及封堵治疗。

2、在早产儿期未闭者可口服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消炎痛。

3、在学龄前期:可行结扎或切断。

法洛四联症一、概述法洛四联症为婴儿期后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心病,占先心病的10%。

法洛四联症有四种解剖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

法洛四联症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右位主动脉弓(25%),左上腔静脉残留,冠状动脉异常,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缺如。

二、病理:血流动力学:肺动脉狭窄,肺循环血少,右室大。

肺动脉狭窄轻者,经过室间隔缺损有少量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狭窄重者,右室血大部分进入主动脉。

骑跨的主动脉接受右室、左室血,肺部气体交换少。

三、临床表现:(1)紫绀:这在动脉导管关闭前不明显。

(PDA关闭前存在从主动脉向肺动脉的血液分流)(2)蹲踞:减少回心血量,增加体循环阻力,减轻右向左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