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德育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案例活动总结(3篇)

小学德育案例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积极开展德育案例活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学期,我校德育案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家庭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案例竞赛,选拔优秀案例进行展示。

2.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

3. 邀请专家进行德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4.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5.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四、活动过程1. 案例竞赛阶段(1)宣传发动:学校通过广播、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德育案例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案例征集:各班级组织学生围绕德育主题,收集整理典型案例,提交学校评选。

(3)案例评选:学校成立评审小组,对征集到的案例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案例。

(4)案例展示:优秀案例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 主题班会阶段(1)班级选拔:各班级根据优秀案例,确定班会主题,选拔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2)班会开展: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班会总结:各班级对班会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班会。

3. 德育讲座阶段(1)邀请专家:学校邀请德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德育指导。

(2)讲座内容:专家围绕德育主题,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德育知识。

(3)讲座反馈:讲座结束后,学校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德育工作。

4.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阶段(1)组织参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引言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品德教育的案例来探讨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一:班级协作在某小学的一年级班级,每个学生在开学时都被分到一个小组,每周小组成员需要合作完成一项特定任务。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促进了班级内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案例分析:这样的班级协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会团队合作来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道德价值观。

这样的品德教育案例展示了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二:关爱行动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会组织一次关爱行动,他们会去附近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设施,为那里的老人或孩子提供帮助。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品质,还让他们体验到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的乐趣。

案例分析:通过参与关爱行动,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并且乐于助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

此外,通过与老人或孩子交流,学生们还可以增长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三:道德游戏在某小学四年级的班级里,教师组织了一次道德游戏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接受一个道德观念上的挑战,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道德游戏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道德思考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品德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班级协作、关爱行动和道德游戏等活动来进行,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怀他人的能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老师多次提醒他,但他并未改正自己的行为。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学生问题识别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问题是频繁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也违背了课堂纪律。

小明可能因为好奇心强、寻求关注等原因导致这种行为。

2.目标设定针对小明的问题,根据小学德育目标,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小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明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明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并向他人承诺改正自己的问题。

3.常规方法的评估和反思老师在之前多次提醒小明,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小明的重视并帮助他改正问题。

这种方法的评估和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小明的问题。

-方法是否有效地引起小明的重视和思考。

-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小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解决方案1.创设情境老师可设计一堂专门讨论纪律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课程,通过故事、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引导思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自己是否经常被他人的悄悄话干扰过?如果是,是否觉得不舒服?-如果每个人都随意说悄悄话,课堂还能有秩序吗?3.分析问题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小明可能因为什么原因频繁说悄悄话。

同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纪律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4.规则讨论和制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制定一份课堂规则,明确规定不得在课堂中说悄悄话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5.承诺行动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小明向班级道歉,并承诺自己将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3)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3)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引言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案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德育案例,分析该案例的背景、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启示。

背景A小学是一所城市中的小学,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教师队伍。

然而,在最近的教育评估中,该校的学生的德育水平表现较差,存在着学生纪律不良、道德观念淡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校决定开展德育案例分析,并选定了一位学生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案例描述案例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

小明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优异,但在德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常常迟到、旷课,与同学们发生冲突,并对老师的指令态度不佳。

他经常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随意打扰他人学习。

他对学校规章制度缺乏尊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担忧,也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问题分析通过对小明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迟到、旷课问题:小明的缺勤现象严重影响了他自己的学习进程,同时也给班级的教学秩序和同学们的学习造成了困扰。

2.与同学冲突问题:小明与同学们的冲突频繁发生,给班级的凝聚力和友好氛围带来了负面影响。

3.对老师指令态度不佳问题:小明对老师的指令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课堂纪律。

4.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问题:小明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无法与同学们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集体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问题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原因:1.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可能对其德育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

家长对他的要求和规范不够明确,缺少对他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关注。

2.自我意识不强烈:小明在德育方面缺乏自觉意识,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反思。

3.交往能力不足:小明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困难,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因此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却表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照顾。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发现了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决定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案例分析1. 德育教育目标本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让他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德育教育方法(1)情感体验法:通过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激发其关爱他人的情感。

(2)榜样示范法:邀请家长、老师或社区志愿者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引导他学习关爱他人的行为。

(3)情境教学法:设计一些关爱他人的情境,让小明在情境中学会关爱他人。

(4)实践活动法:组织小明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等,培养他关爱他人的习惯。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情感体验法(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班级内设立爱心箱,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零花钱放入爱心箱,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明在活动中,看到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

(2)组织“关爱他人”主题班会:邀请小明分享他在家中的关爱他人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榜样示范法(1)邀请家长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小明父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看到父亲关爱他人的身影,深受感动。

(2)邀请老师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小明在老师的关爱下,学会了关爱他人。

3. 情境教学法(1)设计“关爱他人”的情境:在课堂上,老师故意将一本书掉在地上,让小明捡起。

小明看到这一幕,主动将书捡起并还给老师。

(2)组织“关爱他人”角色扮演:让小明扮演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其他同学扮演他的亲人,让他体验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案例分析(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某小学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了一起学生之间的纠纷。

两个学生李明和小华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一个学生甚至动手打了对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老师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了解了纠纷的原因。

他发现,这两个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存在矛盾和竞争。

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但有时会显得自大和傲慢。

小华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常常感到受到排挤和忽视。

这种悬殊的表现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老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

他在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学生认为李明应该更加谦逊和包容,不要过于自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华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过于敏感。

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制定了一份行为守则。

这份守则强调了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严禁打架和欺负同学的行为。

老师将这份守则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在守则的指导下,李明和小华渐渐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李明学会了更加谦虚和关心他人,小华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于表达。

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德育案例分析(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经典案例1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探讨德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2. 案例描述在某小学的高年级班级中,发生了一个德育案例。

该班级有一名学生小明,平时在学习上成绩优秀,但在班级中却经常表现出不良行为,如爱打闹、欺负同学等。

作为班主任,老师面临了如何帮助小明改正不良行为的问题。

3. 德育措施分析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以下德育措施:3.1 个别谈心老师主动找到小明,与其进行个别谈心,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通过倾听和引导,让小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渠道。

3.2 师生互动活动老师组织了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加强班级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德育课堂老师通过开展德育课堂,让学生学习有关道德伦理、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措施实施,小明的不良行为有所改善。

他变得更加关心和尊重同学,不再欺负同学,也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班级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得到了加强。

5. 结论德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个别谈心、师生互动活动和德育课堂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案例分析表明,德育措施在小学阶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照Markdown文本格式书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参考文献)。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针对张丽的个人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鼓励她多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帮助她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提高她的研究效率。

2.家庭因素针对张丽的家庭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 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减轻孩子的压力。

3.教师因素针对教师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四、总结对于张丽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从个人、家庭和教师三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正确评价自己,走出自卑情绪的阴影,实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

然而,不管有多少缺点,学生都不应该失去信心。

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张丽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此,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中,“惩罚”都被列为“红灯区”和“雷池”,绝对不可进入。

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惩罚”无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

“惩罚”是一个灰色的词,但是需要区别一下“惩罚”和“体罚”的不同。

正当的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果因为反对“体罚”就将正当的、适度的“惩罚”也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就是片面的、错误的。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1篇德育工作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上好课,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务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教育爱,让他瞬间改变新学期,我班分到一名叫李禹德的男孩。

这孩子前两周的表现,确实让人堪忧。

根本就没有一点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老是开小差,作业不认真,总是不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真是让人煞费苦心。

经过每一天不停的教育,总算有点起色。

这不,这天早活动,我正在批改陆续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李禹德来了。

他立刻拿出作业本交给我。

我顺手翻开,发现他的作业尚未完成,便叫了他的名字,示意他到跟前来。

刚刚坐上座位的他,很顺从的来到我跟前。

我仍在低头改作业,并未发现他的异样,顺口说:你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快去补上吧!他既没有拿,也没有做声,只是呆在原地。

我猛抬起头,才发现他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便问道:怎样了?李禹德,你不舒服吗?他摇摇头。

我又问:是不是作业没完成,你爸爸打你了?他先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我感到很奇怪,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你把作业补上,爸爸就不会再打你了。

快去写作业吧!谁知,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压抑了许久的委屈,最后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出来了。

让孩子宣泄了一阵之后,我又问:到底是怎样了?他满腹委屈,小声地说:爸爸不让我吃早饭。

哦!原先,作为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孩子的父亲不让他吃早饭。

这样一来,孩子就要等到中午在学校就餐了。

多么漫长的等待呀!于是,他哭了,哭出了他的委屈,他的悲哀,甚至他的懊悔。

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你是个男子汉,赶快擦干你的眼泪,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待会下早活动时,跟住读生一齐去吃点吧!听了我的话,他立刻抹干了眼泪,拿回作业本,收拾情绪写作业去了。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小学阶段,德育案例的分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小学德育案例,看看这些案例是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的。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小明的。

小明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他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却经常欺负身体虚弱的同学。

一次,他偷偷拿走了同学的文具盒,同学找不到文具盒很着急,老师发现后询问了全班同学,最终小明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向同学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整理文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小红的。

小红是班里的一名学生,她平时非常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同学生病了,小红主动去探望并给予了慰问。

在班级里,小红经常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和物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不做坏事,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主动去做好事,去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小华的。

小华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他平时成绩优秀,但是却经常撒谎。

有一次,他在班里打破了同学的东西,却不肯承认。

老师找到了他,要求他承认错误,并且主动去赔偿同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华明白了撒谎的危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同学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认识到撒谎的危害,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案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案例的分析和引导,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案例背景在某小学的一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小明,平时表现乖巧懂事,但最近却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老师在家访中发现,小明的父母经常争吵,对小明的教育态度也存在问题。

2. 分析问题2.1 学生行为变化的原因小明的行为变化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父母的争吵和不良态度对他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但往往关注不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2.3 教师在案例中的作用和责任老师在家访中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问题,并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同时也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3. 解决方法3.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注重班级团结和友爱的氛围,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3.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贯穿,通过讲故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的想法。

3.3 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建议家长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

3.4 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特殊需求对于像小明这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帮助其克服心理困扰,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进展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家长反馈,以及学生在品德方面的提升情况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语通过对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意识到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学校德育案例分析(一)一、基本状况李思甜是一位四班级的同学,她性格内向,平常不情愿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称赞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士气和承受力量,导致自信念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关心她增加自信念,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我发觉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仔细,简单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准时、仔细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果便越来越不抱负,每一次考试都很紧急,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可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受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峻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始终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胜利面前也很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峻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进展。

2.家庭因素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担心、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简单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讽刺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信任自己的力量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渐渐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同学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毕竟该如何引导同学增加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念。

教育学理论告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盼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同学。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同学,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一、引言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以一个小学品德教育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里有一位学生小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成绩优异,品德端正。

然而,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小明被同组的同学排挤和孤立。

经过老师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小明平时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经常独自完成任务。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三、教育策略和方法分析1. 创设情境针对小明的问题,老师意识到需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小明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

因此,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要求小明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借此机会引导小明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

2. 规划活动为了让小组活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在活动前精心规划了活动内容和目标。

她将任务设计为一个需要合作和分工的项目,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协作、交流,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3. 知识引导在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团队合作的守则和指导原则,如尊重他人、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能够妥协等。

4. 触发讨论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个人意见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老师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学生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团队合作的技巧。

5. 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了一次反思总结,让学生们回顾和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交流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身在其中的作用。

四、案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通过以上教育策略和方法的实施,这个小组活动对小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团队中扮演起了积极的角色。

其次,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对于团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充满信心。

德育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德育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德育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德育案例分析我选用的案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灰姑娘》的故事,我将老师课堂的内容附在文章的结尾。

我们已经从很多角度对美国老师对《灰姑娘》故事的讲解方式做了分析,今天,我想要从德育方面对这份故事进行一个分析: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关于德育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的问题,正如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德育在广义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四个部分。

我们通常的思路都是将德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或者整合,或者分模块的进行孤立开来的德育教育。

然而,无论是狭义的道德还是广义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本身都是层次丰富而又可以动态转化并且是依靠主体自觉生成的。

这样完全将德育孤立开,反而造成了德育的片面、生硬、理论脱离实际,就更难以要求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融会贯通后用于实践中去。

我认为,德育如果想要达到它真正的目的绝不能仅仅是依靠理论灌输和死板教条,它需要的是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

而要做到这两点,简单地德育课程是无法达到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那么我们要达到一种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将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观点融于生活,让它贯穿于学生的生长过程之中,同时要让这种教育所应达到的效果成为孩子们的“经验”。

我想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德育之中。

它不是简单地课程或者课堂教学,而应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有所体现,这就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

要努力使孩子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成为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楷模并宣传道德法纪。

其次,德育应该与学生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使德育的思想在其他科目教学中也得以传达。

我想,这一点,在我们的案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德育原本就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他可以和其他学科很好的结合。

语文课,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向孩子们传达美的情感,美的思想,也可以通过课文理解人生的哲理或是交际的准则。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按例分析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的,尤其是在读书时期。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教育的工作者、师范生,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

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

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

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周强,12岁,五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一名尤为突出的“学困生”、“问题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行为习惯不好,爱撒谎,下课惹事生非,经常和其他学生发生矛盾。

三、原因分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周强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

由于父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接触中我发现周强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强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强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案例分析近年来,小学生品德教育备受关注。

作为培养下一代优秀公民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小学在品德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生品德教育。

对于小学生品德教育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关键环节。

而该小学正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活动。

首先,该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他们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个班级荣誉榜,对于课堂纪律良好、同学之间互助友善、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这种积极激励的方式有效刺激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

其次,该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一年级,学生们会组成小组,进行一些小型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和集体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互助精神。

此外,该小学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参访养老院和义卖活动等。

通过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除了学校的努力外,家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小学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品德教育活动中。

比如,他们组织了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友谊和团队合作的电影,举办了家庭手工制作比赛等。

这种家校共同参与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品德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互动。

综上所述,该小学在小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协作,培养学生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品德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每个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条件,因此在实施品德教育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百朵各自香——我是最棒的胡德坤一、基本情况何官正是一位初三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跟同学们打交道。

平时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辗转反侧,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不拘言笑。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精神萎靡,无法振作。

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何官正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满满的自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大有裨益,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为了去除何官正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何官正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何官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何官正同学……”渐渐的,何官正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何官正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何官正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何官正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何官正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何官正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何官正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德育案例分析(2)以发现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以典型树立学生学习榜样【案例】我班的何一波同学,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家境贫寒,但由于父亲溺爱,他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

后来,我跟他父亲和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何一波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现在,我们班构建了和谐。

【案例评析】班主任既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

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现在我们班的何一波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他的名了。

德育案例分析(3)学会“惩罚”西街口中心学校陶红荣杨燕同学为逃避作业,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说谎搪塞,不做或少做;测验不及格,为蒙混过关,模仿家长的笔迹签字;为攀比炫耀,偷拿家长钱包中的几百元购买好译通;甚至为早上多睡几分钟,悄悄将家中的大小钟表拨慢15分钟,家长蒙在鼓里有几个星期……摆事实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天天家校热线保持联系,上门家访,苦口婆心地一再教育,无济于事,作业照“留白”,钱物照“拿来”,家长一怒之下不管了,声称“随便他去吧!”老师们每天一大早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这个孩子姗姗迟到后忙于证实他的话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

记不清有哪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凡是学习中的差错,都不应受到处罚,只有品德上的错误达到非处罚不可的程度时,才可动用惩罚。

是的,教育是需要惩罚的。

“凡是学习上的错误就不应惩罚”——这样的说法要成立,必须有这样一个前提:学生无品德问题,而仅仅是在认知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基础差、智力障碍、学习方法不恰当等。

曾经有家长到学校投诉,说老师让孩子罚抄词语、课文多少多少遍,晚上很晚了还在抄,家长就让孩子先睡,自己替孩子接着抄。

这样的例子被校长不止一次地作为例子在大会上一再重申,警示老师们不要擅自闯入“红灯区”。

我认为,老师首先应当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的真实表现,与家长真诚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而家长,应该向老师询问,弄清孩子受罚的原因。

即使老师不对,替孩子抄写的做法也是不对的,那分明就是和孩子一起犯错,错上加错。

其实,教师对问题学生怀有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爱恨交织的情感,看似缺乏善意,实则充满爱心。

如学生很容易将“已”写成“己”。

第一次出错,老师肯定不会让学生罚抄几十遍的。

下一次又错,老师就会严厉地批评几句,再抄若干遍。

隔了几天再出错,这时,老师就会惩罚学生了。

也许个别学生愣是一错到底了,那么,老师就会狠狠地使出“罚抄”这最后一招了。

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要孩子记住正确的写法,还提醒孩子要重视自己犯的错误——不是吗?小时候如此轻视错误,将来长大了,工作了,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吗?可惜很多孩子是不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的,而缺乏沟通,又会使不明就里的家长一怒为爱儿,投诉到学校。

所以,老师实施惩罚必须因事而异,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考虑家长与社会的可接受性。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中,“惩罚”都被列为“红灯区”和“雷池”,绝对不可进入。

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惩罚”无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

“惩罚”是一个灰色的词。

但是,有必要区别一下“惩罚”和“体罚”的不同。

“惩罚”即严厉地处罚。

“体罚”即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是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呢?当然应该是的。

《教育大词典》就将正当的教育惩罚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

因此,从词义上讲,“体罚”绝对不止是一种“惩罚”,而“惩罚”则包括了“体罚”。

如果因为反对“体罚”就将正当的、适度的“惩罚”也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就是片面的、错误的。

评析:马卡连科说过:“我个人相信,惩罚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但我相信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惩罚也和其他的一切方法一样,也应当用一种自然的、通常的和合乎逻辑的方法来提出。

”难道教师能回避这种权利和义务吗?尤其是它也许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时候,三思而后行罢!德育案例分析(4)“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西街口中心学校陶红荣王红杰同学原是个极度自负的孩子,平日里自以为是,啥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因此和同学缺乏交流和老师难以沟通,常常谈不上几句就因为话不投机而中止。

老师们都说真不愿管他了,原因是他不知好歹,固持己见让人受不了。

有一次在课间活动和另一个班的教师发生冲撞,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把那位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事后我找他谈心,批评他这样顶撞老师是不对的,他说了一句“老师为什么什么时候都想管人”。

从他的话里我了解到他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老师管他是不合时宜的,课下他做任何事都该是自由的。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对他说:“老师的对错先放一边,先分析一下自己,课间追逐打闹会不会有危险?”他追问了一句:“那又怎么样”我说:“那倒不能怎么样,但学生是来学习的,就要服从学校的纪律,家有家规,校有校规。

你无视学校的纪律就是你的不对”。

他沉默不语,我看时机已成熟,我故意转换话题,采用了攻心战术,我说:“平日里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学生,有一次刚开完家长会,你跑到教室来,我以为你有事找我,你却说你是来打扫卫生的,让老师好感动”。

说到这里我看他低下了头,并且脸上有惭色,我趁机把话题转移过来,面对老师的批评你不要以为老师跟你过不去,这是老师的责任,让你们安全的度过每一天。

这些你想过吗?他没有回答,我看得出他已经默认了。

孩子在成长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是自己无法逾越的,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去逾越这些障碍,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甘心做孩子的铺路石吧。

评析: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