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题解g

合集下载

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精品

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精品

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条件、动力、空间、主动、整体、平衡、建立、研究、合力、位置、安全、工程、方式、作用、结构、水平、关系、分析、简化、倾斜、支持、方向、协调、推动(e)(c)(d)(e)’CD2-2 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在销钉C 上,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1) 取节点(2) AC 与BC 2-3 水平力F A 和D 处的约束力。

解:(1) 取整体(2) 2-4 在简支梁,力的大小等于20KN ,如图所示。

若解:(1)(2)求出约束反力:2-6 如图所示结构由两弯杆ABC 和DE 构成。

构件重量不计,图中的长度单位为cm 。

已知F =200 N ,试求支座A 和E 的约束力。

解:(1) 取DE (2) 取ABC2-7 在四连杆机构ABCD 试求平衡时力F 1和F 2解:(1)取铰链B (2) 取铰链C 由前二式可得:F FF ADF2-9 三根不计重量的杆AB,AC,AD在A点用铰链连接,各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450,,450和600,如图所示。

试求在与O D平行的力F作用下,各杆所受的力。

已知F=0.6 kN。

解:(1)间汇交力系;(2)解得:AB、AC3-1 已知梁AB 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 ,梁长为l ,梁重不计。

求在图a ,b ,c 三种情况下,支座A 和B 的约束力解:(a) (b) (c) 3-2 M ,试求A 和C解:(1) 取 (2) 取 3-3 Nm ,M 2解:(1)(2) 3-5 大小为AB 。

各杆 解:(1)(2)可知:(3) 研究OA 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AB A3-7 O1和O2圆盘与水平轴AB固连,O1盘垂直z轴,O2盘垂直x轴,盘面上分别作用力偶(F1,F’1),(F2,F’2)如题图所示。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思考题:1. ×;2. √;3. √;4. √;5. ×;6. ×;7. √;8. √习题一1.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画出下面各图中A 点的约束反力方向。

解:(a )杆AB 在A 、B 、C 三处受力作用。

由于力p 和B R的作用线交于点O 。

如图(a )所示,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以判断支座A 点的约束反力必沿通过A 、O 两点的连线。

(b )同上。

由于力p 和B R的作用线交于O 点,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判断A 点的约束反力方向如下图(b )所示。

2.不计杆重,画出下列各图中AB 解:(a )取杆AB 为研究对象,杆除受力p外,在B 处受绳索作用的拉力B T ,在A 和E 两处还受光滑接触面约束。

约束力A N 和E的方向分别沿其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向杆。

其中力E N与杆垂直,力A N通过半圆槽的圆心O 。

AB 杆受力图见下图(a )。

(b)由于不计杆重,曲杆BC 只在两端受铰销B 和C 对它作用的约束力B N 和C N ,故曲杆BC 是二力构件或二力体,此两力的作用线必须通过B 、C 两点的连线,且B N =C N 。

研究杆A N 和B N,以及力偶m 的作用而平衡。

根据力偶的性质,A N 和B N必组成一力偶。

(d)由于不计杆重,杆AB 在A 、C 两处受绳索作用的拉力A T 和C T,在B 点受到支座反力B N 。

A T 和C T相交于O 点,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以判断B N必沿通过B 、O 两点的连线。

见图(d).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思考题:1. √;2. ×;3. ×;4. ×;5. √;6. ×;7. ×;8. ×;9. √.1.平面力系由三个力和两个力偶组成,它们的大小和作用位置如图示,长度单位为cm ,求此力系向O 点简化的结果,并确定其合力位置。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详细答案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详细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1解:由解析法,23cos 80RX F X P P Nθ==+=∑12sin 140RY F Y P P Nθ==+=∑故:22161.2R RX RY F F F N=+=1(,)arccos2944RYR RF F P F '∠==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13sin 45sin 450RY F Y P P ==-=∑故: 223R RX RY F F F KN=+= 方向沿OB 。

2-3 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0AC AB F F -=0Y =∑cos300AC F W -=0.577AB F W=(拉力)1.155AC F W=(压力)(b ) 由平衡方程有:0X =∑ cos 700AC AB F F -=0Y =∑sin 700AB F W -=1.064AB F W=(拉力)0.364AC F W=(压力)(c ) 由平衡方程有:0X =∑cos 60cos300AC AB F F -=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0.5AB F W= (拉力)0.866AC F W=(压力)(d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sin 300AB AC F F -=0Y =∑cos30cos300AB AC F F W +-=0.577AB F W= (拉力)0.577AC F W= (拉力)2-4 解:(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 22cos 45042RA F P -=+15.8RA F KN∴=由Y =∑ 22sin 45042RA RB F F P +-=+7.1RB F KN∴=(b)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3cos 45cos 45010RA RB F F P ⋅--=0Y =∑1sin 45sin 45010RA RB F F P ⋅+-=联立上二式,得:22.410RA RB F KN F KN==2-5解:几何法:系统受力如图所示三力汇交于点D ,其封闭的力三角形如图示所以:5RA F KN= (压力)5RB F KN=(与X 轴正向夹150度)2-6解:受力如图所示:已知,1R F G = ,2AC F G =由x =∑cos 0AC r F F α-=12cos G G α∴=由0Y =∑ sin 0AC N F F W α+-=22221sin N F W G W G G α∴=-⋅=--2-7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由x =∑cos 45cos 450RA CB P F F --=0Y =∑sin 45sin 450CBRA F F '-=联立后,解得:0.707RA F P=0.707RB F P=由二力平衡定理0.707RB CB CBF F F P '===2-8解:杆AB ,AC 均为二力杆,取A 点平衡由x =∑cos 60cos300AC AB F F W ⋅--=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联立上二式,解得:7.32AB F KN=-(受压)27.3AC F KN=(受压)2-9解:各处全为柔索约束,故反力全为拉力,以D ,B 点分别列平衡方程(1)取D 点,列平衡方程由x =∑sin cos 0DB T W αα-=DB T Wctg α∴==(2)取B 点列平衡方程:由0Y =∑sin cos 0BDT T αα'-=230BD T T ctg Wctg KN αα'∴===2-10解:取B 为研究对象:由0Y =∑sin 0BC F P α-=sin BC PF α∴=取C 为研究对象:由x =∑cos sin sin 0BCDC CE F F F ααα'--=由0Y =∑ sin cos cos 0BC DC CE F F F ααα--+=联立上二式,且有BCBC F F '= 解得:2cos 12sin cos CE P F ααα⎛⎫=+⎪⎝⎭取E 为研究对象:由0Y =∑ cos 0NH CEF F α'-=CECE F F '= 故有:22cos 1cos 2sin cos 2sin NH P PF ααααα⎛⎫=+= ⎪⎝⎭2-11解:取A 点平衡:x =∑sin 75sin 750AB AD F F -=0Y =∑cos 75cos 750AB AD F F P +-=联立后可得: 2cos 75AD AB PF F ==取D 点平衡,取如图坐标系:x =∑cos5cos800ADND F F '-=cos5cos80ND ADF F '=⋅由对称性及ADAD F F '=cos5cos5222166.2cos80cos802cos 75N ND AD P F F F KN'∴===⋅=2-12解:整体受力交于O 点,列O 点平衡由x =∑cos cos300RA DC F F P α+-=0Y =∑sin sin 300RA F P α-=联立上二式得:2.92RA F KN=1.33DC F KN=(压力)列C 点平衡x =∑405DC AC F F -⋅=0Y =∑ 305BC AC F F +⋅=联立上二式得: 1.67AC F KN=(拉力)1.0BC F KN=-(压力)2-13解:(1)取DEH 部分,对H 点列平衡x =∑05RD REF F '= 0Y =∑05RD F Q =联立方程后解得: 5RD F Q =2REF Q '=(2)取ABCE 部分,对C 点列平衡x =∑cos 450RE RA F F -=0Y =∑sin 450RB RA F F P --=且RE REF F '=联立上面各式得: 22RA F Q =2RB F Q P=+(3)取BCE 部分。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d)(e)(f)(g)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 (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第一章静力学基础7 (f)(g)8 第二章 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第二章 平面力系 9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_范钦珊(合订版)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_范钦珊(合订版)

Fw
习题 1—9 图
FT1
F Fw
T2
FN
习题 1—9 解图
7
1 一 10 图示压路机的碾子可以在推力或拉力作用下滚过 100mm 高的台阶。假定力 F 都是沿着杆 AB 的方向,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碾子重量为 250 N。试比较这两种情形 下,碾子越过台阶所需力 F 的大小。
习题 1-10 图
即 (d + 3) sinθ = 2(4.5 − d ) sinθ 2 d +3=9−d
d =3
(2)
y
4 G
C
E
θ2
Dθ d −4.5 F O
FR
3
Ax
2
习题 2-2 解图
∴ F 点的坐标为(-3, 0) 合力方向如图所示,作用线过 B、F 点;
tan θ = 4 3
AG = 6 sinθ = 6 × 4 = 4.8 5
nb2返回总目录下一章11ebook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第2章范钦珊唐静静200612181第2章力系的简化21由作用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f和2f所组成平行力系如图所示
eBook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习题详细解答
(教师用书) (第 1 章)
范钦珊 唐静静
2006-12-18
FC C
A FA
习题 1-3e 解 1 图
C
BF
FB
FAx A
FAy
习题 1-3b 解 1 图
A FA
FB
α C
B
D
FD 习题 1-3d 解 1 图
D
F
C
F'c
B

工程力学 第二版 (范钦珊 唐静静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10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 第二版 (范钦珊 唐静静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10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FP a2
ww w
5
.k hd
b
m
上表面

σa 4 = σb 3
习题 10-7 图
和 ε 2 。证明偏心距 e与 ε1 、 ε 2 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FP

ww w
e=
ε1 − ε 2 h × ε1 + ε 2 6

后 答

FP
M = FP e
习题 10-8 图
解:1,2 两处均为单向应力状态,其正应力分别为: 1 处:
第10章
组合变形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0-1 根据杆件横截面正应力分析过程, 中性轴在什么情形下才会通过截面形心?试分析 下列答案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My = 0 或 Mz = 0, FN ≠ 0 ; (B)My = Mz = 0, FN ≠ 0 ; (C)My = 0,Mz = 0, FN ≠ 0 ; (D) M y ≠ 0 或 M z ≠ 0 , FN = 0 。 正确答案是 D 。 解:只要轴力 FN x ≠ 0 , 则截面形心处其拉压正应力一定不为零, 而其弯曲正应力一定为零, 这样使其合正应力一定不为零,所以其中性轴一定不通过截面形心,所以答案选(D) 。 关于中性轴位置,有以下几种论述,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中性轴不一定在截面内,但如果在截面内它一定通过形心; (B)中性轴只能在截面内并且必须通过截面形心; (C)中性轴只能在截面内,但不一定通过截面形心; (D)中性轴不一定在截面内,而且也不一定通过截面形心。 正确答案是 D 。 解:中性轴上正应力必须为零。由上题结论中性轴不一定过截面形心;另外当轴力引起的 拉(压)应力的绝对值大于弯矩引起的最大压(拉)应力的绝对值时,中性轴均不在截面内, 所以答案选(D) 。 并且垂 10-3 图示悬臂梁中, 集中力 FP1 和 FP2 分别作用在铅垂对称面和水平对称面内, 直于梁的轴线,如图所示。已知 FP1=1.6 kN,FP2=800 N,l=1 m,许用应力 σ =160 MPa。 试确定以下两种情形下梁的横截面尺寸: 1.截面为矩形,h=2b; 2.截面为圆形。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1—1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

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解:1-2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a) B(b)(c)(d)(e)A(a)(b) A(c)A(d)(e)(c)(a)(b)解: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解:(e)BB(a)B(b)(c)F B(a)(c)F (b)(d)(e)FWA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拱ABCD ;(b) 半拱AB 部分;(c ) 踏板AB;(d) 杠杆AB;(e ) 方板ABCD;(f ) 节点B 。

解:(d)D(e)F Bx(a)(b)(c)(d)(e)W(f)(a)D(b) CB(c)BF DF CBF F BC1-5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结点A ,结点B ;(b) 圆柱A 和B 及整体;(c) 半拱AB ,半拱BC 及整体;(d ) 杠杆AB ,切刀CEF 及整体;(e ) 秤杆AB ,秤盘架BCD 及整体。

解:(a )(b )(c )(c)(d)ATFBAF(b)D(e)(d )(e)’CB2—2 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在销钉C 上,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1) 取节点C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注意AC 、BC 都为二力杆,(2) 列平衡方程:12140 sin 600530 cos6005207 164 o y AC o x BC AC AC BC F F F F F F F F F N F N=⨯+-==⨯--=∴==∑∑ AC 与BC 两杆均受拉。

2—3 水平力F 作用在刚架的B 点,如图所示.如不计刚架重量,试求支座A 和D 处的约束力。

解:(1) 取整体AB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画封闭的力三角形:(2)F 1F FDF F AF D211 1.122D A D D A F F FF F BC AB AC F F F F F =====∴===2-4 在简支梁AB 的中点C 作用一个倾斜45o的力F ,力的大小等于20KN ,如图所示。

清华出版社工程力学答案-第10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清华出版社工程力学答案-第10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eBook工程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第10章)2011-10-1范 钦 珊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室FAN Qin-Shan ,s Education & Teaching Studio习题10-1 习题10-2 习题10-3 习题10-4 习题10-5 习题10-6 习题10-7 习题10-8 习题10-9 习题10-10 习题10-11 习题10-12(a)(a1)x ′习题10-1a 解图工程力学习题详细解答之十第10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10-1 木制构件中的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其中所示的角度为木纹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

试求:1.面内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剪应力; 2.垂直于木纹方向的正应力。

(a )题 解:1.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剪应力:6.0))15(2cos(0))15(2sin(2)6.1(4=°−×⋅+°−×−−−=′′y x τMPa 2.垂直于木纹方向的正应力:84.30))15(2cos(2)6.1(42)6.1(4−=+°−×−−−+−+−=′x σMPa(b )题 解:(a) 1.25 MPa(b)习题10-1图100 MPa60ºABCσxxyτ1.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剪应力:08.1))15(2cos(25.1−=°−×−=′′y x τMPa2.垂直于木纹方向的正应力:625.0))15(2sin()25.1(−=°−×−−=′x σMPa10-2 层合板构件中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各层板之间用胶粘接,接缝方向如图中所示。

若已知胶层剪应力不得超过1MPa 。

试分析是否满足这一要求。

解:2(1)sin(2(60))0.5cos(2(60)) 1.552θτ−−=×−°+⋅×−°=−MPa || 1.55MPa 1θτ=>MPa ,不满足。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d)(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b)(c)(d)(e)(f)(g)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解得: P F P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 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在木桩的点A 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 ,在绳的点B 系另一绳BE ,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 。

然后在绳的点D 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 段水平,AB 段铅直;DE 段与水平线、CB 段与铅直线成等角α=0.1rad (弧度)(当α很小时,tan α≈α)。

如向下的拉力F=800N ,求绳AB 作用于桩上的拉力。

题2-4图作BD 两节点的受力图 联合解得:kN F F F A 80100tan 2=≈=α 2-5 在四连杆机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工程力学 第10章 位移分析 习题及解析

工程力学 第10章 位移分析 习题及解析

习题10-1图(a) 习题10-2图(a)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与解答第10章 杆件横截面的位移分析10-1 直径d = 36mm 的钢杆ABC 与铜杆CD 在C 处连接,杆受力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杆的自重,试: 1.求C 、D 二截面的铅垂位移;2.令F P1 = 0,设AC 段长度为l 1,杆全长为l ,杆的总伸长EA lF l 2P =∆,写出E 的表达式。

知识点:拉压杆件的变形与位移 难度:一般 解答:(1)4π)(4π)(2sN 2sN d E l F d E l F u u BC BC AB AB A C ++=947.236π41020030001010020001015002333=⨯⨯⨯⨯⨯+⨯⨯+=mm286.536π101054250010100947.24π)(2332cN =⨯⨯⨯⨯⨯⨯+=+=d E l F u u CD CD C D mm(2)AE l lF A E l F l l l EA l F CD AC c 12P s 12P 2P )(-+=∆+∆=∆=cs 11E E E ηη-+= sc sc )1(E E E E E ηη-+= 令l l 1=η10-2 承受自重和集中载荷作用的柱如图所示,其横截面积沿高度方向按P0e)(0F xA A x A ρ=变化,其中ρ为材料的比重。

试作下列量的变化曲线: 1.轴力)(N x F x ; 2.应力)(x x σ; 3.位移)(x u 。

知识点:拉压杆件的变形与位移 难度:一般 解答:(1)0=∑ξ,0d )()d (N N N =-++F A F F ξξρ习题10-3图 N F(a) x x (b) ξρξξρξρd ed )(d P00N F A A A F -=-=ξρξρd ed P0N P0)(-N F A xx F F A F ⎰⎰-=P0P0e)e()(P P P P N F xA F xA F F F F x F ρρ-=---=(2)0P 0P N P0P 0e e )()()(A FA F x A x F x F xA F xA -=-==ρρσ (3)⎰⎰⎰⎰-=-==P 0P N P0P0ee )(d )(d EAdxF dx EA F x EA xx F u F xA F xA ρρC EA x F u +-=0P ,当0|==l x u 。

【工程力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全解】第10章应力状态分析习题解

【工程力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全解】第10章应力状态分析习题解

10-13 关于弹性体受力后某一方向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有如下论述,试选择哪一种是正确的。
cos(2× (−15°)) + 0
=
−3.84
MPa
(b)切应力
τ x′y′ = −1.25 cos(2× (−15°)) = −1.08 MPa 正应力
σ x′ = −(−1.25) sin(2× (−15°)) = −0.625 MPa
10-2 结构中某点处的应力状态为两种应力状态的叠加结果。试求叠加后所得应力状
1 2
=
200 + 2
40
±
1 2
⎪⎩σ 3 = −90MPa
(200 − 40)2
+ 4 × (−150)2
=
⎧290MPa ⎩⎨− 50MPa
τ max
= σ1
−σ3 2
=
290 − (−90) 2
= 190 MPa
10-5 图示外径为 300mm 的钢管由厚度为 8mm 的钢带沿 20°角的螺旋线卷曲焊接而
解:(1)图
a: σ x
=
FP πDδ
=
250 ×10 3 π× (300 − 8)
×
8
= 34.07 MPa(压)
— 47 —
σ x′
=
−34.07 2
+
−34.07 2
cos(2× 20°)
=
−30.09
MPa
τ
x′y′
=
−34.07 2
sin(2
×
20°)
=
−10.95
MPa
(2)图
b: σ x
3 + cos 2θ 2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d)(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b)(c)(d)(e)(f)(g)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解得: P F P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 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在木桩的点A 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 ,在绳的点B 系另一绳BE ,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 。

然后在绳的点D 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 段水平,AB 段铅直;DE 段与水平线、CB 段与铅直线成等角α=0.1rad (弧度)(当α很小时,tanα≈α)。

如向下的拉力F=800N ,求绳AB 作用于桩上的拉力。

题2-4图 作BD 两节点的受力图 联合解得:kN F F F A80100tan 2=≈=α 2-5 在四连杆机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工程力学课后部分习题讲解

工程力学课后部分习题讲解

第一章静力学根底P20-P23 习题:1-1、:F1=2000N,F2=150N, F3=200N, 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F x= + F cosαF= + F sinαy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图1-11-2、铆接薄钢板在孔A、B、C、D处受四个力作用,孔间尺寸如图1-2所示。

:F=50N,F2=100N, F3=150N, F4=220N,求此汇交力系的合力。

1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一、解析法F=F1x+F2x+……+F n x=∑F xR xF=F1y+F2y+……+F ny=∑F yR yF= √ F R x2+ F R y2Rtanα=∣F R y/ F R x∣二、几何法按力多边形法那么作力多边形,从图1-2图中量得F R的大小和方向。

1-4、求图1-4所示各种情况下力F对点O的力矩。

图1-4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①按力矩的定义计算M O〔F〕= + Fd②按合力矩定理计算M O〔F〕= M O〔F x〕+M O〔F y〕1-5、求图1-5所示两种情况下G与F对转心A之矩。

解题提示:此题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各力矩较方便、简捷。

以图1-5a为例:力F、G至A点的距离不易确定,如按力矩的定义计算力矩图1-5既繁琐,又容易出错。

假设将力F、G分别沿矩形两边长方向分解,那么各分力的力臂不需计算、一目了然,只需计算各分力的大小,即可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出各力的力矩。

M〔F〕= -F cosαb- F sinαaAM〔G〕= -G cosαa/2 - G sinαb/2A1-6、如图1-6所示,矩形钢板的边长为a=4m,b=2m,作用力偶M〔F,F′〕。

当F=F′=200N时,才能使钢板转动。

试考虑选择加力的位置与方向才能使所费力为最小而到达使钢板转一角度的目的,并求出此最小力的值。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第10章[11页]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第10章[11页]

第10章力法习题:1.【解】(1)几何常变体系;3次。

(2)3次(3)21次(4)6次(5)1次(6)7次(7)a)图5次,b)图6次2.略3.略4.【解】:习题4图5.【解】习题5图6.【解】习题6图7.【解】当q=10kN/m,l=4m,EI为常数时,可得习题7图8.【解】习题8图9.【解】当P=10kN,l=6m时,可得习题9图10.【解】习题10图11.【解】习题11图12.【解】当q=10kN/m,l=6m时,可得习题12图13.【解】当P=10kN,l=6m时,可得习题13图14.【解】习题14图15.【解】当q=10kN/m,l=6m时,可得习题15图16.【解】当q=10kN/m,a=6m时,可得习题16图17.【解】当q=10kN/m,l=6m时,可得习题17图18.【解】当l=6m,P=10kN时,可得习题18图19.【解】习题19图20.【解】当P=10kN时,可得习题20图21.【解】习题21图22.【解】当l=6m,P=10kN时,可得习题22图23.略24.【解】当l=6m,P=10kN时,可得习题24图25.【解】当m=100kN·m,l=6m时,可得习题25图26.【解】当l=6m,P=10kN时,可得习题26图27.【解】习题27图28.略29.【解】当a=6m,P=10kN时,可得习题29图30.【解】当a=6m,P=10kN时,可得习题30图31.【解】当d=6m,P=10kN时,可得习题31图32.【解】当P=10kN时,可得习题32图33.【解】M AB不产生弯矩。

只在各链杆产生轴力。

当a=6m,P=10kN时,可得习题33图34.【解】当a=3m,P=10kN时,可得习题34图35.【解】当l=6m,P=10kN时,可得习题35图36.略37.略38.略39.略40.略41.略42.略。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对于学习工程力学的学生来说,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做习题时会遇到困难,缺乏答案的参考。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工程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工程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问题:一根长为L的杆,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上和地面上,杆的重量为G,求杆在墙和地面上的支持力。

答案:根据杆的平衡条件,杆在墙和地面上的支持力分别为G/2和G/2。

1.2 问题:一根长为L的杆,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绳子悬挂,绳子与杆的夹角为θ,求杆在墙上的支持力和绳子的张力。

答案:根据杆的平衡条件,杆在墙上的支持力为G*cosθ,绳子的张力为G*sinθ。

第二章:静力学方法2.1 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答案: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mg*sinα和平行于斜面的力mg*cos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g*sinα-μ*g*cosα。

2.2 问题: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光滑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α,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答案:由于斜面是光滑的,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为0,所以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g*sinα。

第三章:力的分解与合成3.1 问题:一个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力F1和F2,已知F=10N,夹角θ=30°,求F1和F2的大小。

答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F1=F*cosθ=10*cos30°≈8.66N,F2=F*sinθ=10*sin30°≈5N。

3.2 问题:一个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将这个力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力F1和F2,已知F=20N,夹角θ=60°,求F1和F2的大小。

工程力学,第10章,答案

工程力学,第10章,答案

5-1d 作图示杆的轴力图。

解:方法一:截面法(自请您自己完成)方法二:悬臂法。

根据杆件的平衡求出杆右端的约束反力为40kN 。

(为方便理解起见,才画出可以不用画的 (b ‘)、(c ‘)、(d ‘) 图,作题的时候可用手蒙住丢弃的部份,并把手处视为“固定端”,指向“手固定端”的力引起负的轴力,反之引起正的轴力)。

(1)因为轴力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N F F=∑一侧。

故:110()N F kN =-压2102010()N F kN =-+=拉340()N F kN =拉(或3-10+20+30=40()N F kN =拉)方法三:动点轨迹方法从左到右画轴力图,凡是向左的力轴力图向上突变(轴力值增大),向右的力轴力图向下突变(轴力值变小),即左上右下,突变之值是该处集中力的大小,轴力图从零开始最后回归到零。

方法三5-2 悬臂吊车如图所示,斜杆AB 直径d=20mm 。

Q=15kN 。

当小车移到A 点时,求AB 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当小车移到A 点时AB 、AC 两杆均成为二力杆。

设AB 、AC 两杆均为拉杆,取销钉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b )所示,列平衡方程求F AB 。

0sin 015038.65kN()y AB AB AB F F Q F F α=→-=→=→=∑ ,故AB 为拉杆。

(2)求AB 横截面上的应力二力杆AB 的轴力即为销钉施与其上的外力大小,故38.65kN NAB AB F F ==。

3238.6510Pa 123MPa 0.024N AB ABF A σπ⨯===⨯F 1(b)题5-45-4 已知题5-4图中结构的横梁AB 为刚体,①、②两杆的材料相同,许用应力均为[]160MPa σ=,杆①的横截面积A 1=20cm 2,杆②的横截面积A 2=12cm 2。

试求图示结构的许可荷载[P]。

解:(1)研究AB 杆受力如图(b )所示,求①、②两拉杆施与AB 杆的反力F 1、F 2与外力P 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M B
= 0 , FC
= − Me l

77
CA 段
M
=

Me l
x1
⎜⎛ 0 ⎝

x1
<
l 2
⎟⎞ ⎠
AB 段
M
=

Me l
x2
+
Me
⎜⎛ ⎝
l 2
<
x2

l
⎟⎞ ⎠
CA
段 ⎜⎛ 0 ⎝

x1
<
l 2
⎟⎞ ⎠
AB
段 ⎜⎛ ⎝
l 2
<
x2

l ⎟⎞ ⎠
EIw1′′ =

Me l
x1
EIw1′
=
3d × (3d )3
12
=
81d 4 12
;设钢丝绳每股横截面为 d × d ,则 9 股钢丝绳的惯
性矩为 I 2
= 9× d ×d3 12
=
9d 4 12
=
1 9
I1
,故钢丝绳要柔软得多。
10-4 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时,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 小变形。
10-5 提高梁的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与提高梁强度的措施有何不同? 答 提高梁的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有 (1)调整加载方式,改善结构设计; (2)减小梁的跨度,增加支承约束; (3)增大梁的弯曲刚度 EI。
)
=
3 8
qlx2

ql 2
⎜⎛ ⎝
x2

l 4
⎟⎞ ⎠
⎜⎛ ⎝
l 2

x2

l ⎟⎞ ⎠
CA
段 ⎜⎛ 0 ⎝

x1

l 2
⎟⎞ ⎠
AB
段 ⎜⎛ ⎝
l 2

x2

l ⎟⎞ ⎠
78
Ew1′′
=
3 8
qlx1

1 2
qx12
EIw1′
=
3 16
qlx12

1 6
qx13
+
C1
EIw1
=
1 16
qlx13
挠曲线方程为
C = q0 l 3 , D = − q0 l 4
24
20
( ) w = − q0 x5 − 5l 4 x + 4l 5 80lEI
( ) wA
= − q0l 4 30EI

,θB
= q0l3 24EI
(顺)
讨论:请读者按右手坐标系求 wA ,θB 并与以上解答比较。
(c)
(c1)
解 图(c1)
x2

3l 3
⎜⎛ ⎝
l 2

x2

l ⎟⎞ ⎠
wA
=
w1
⎜⎛ ⎝
l 2
⎟⎞ ⎠
= 0,θB
=
w2' (l ) =
M el 24EI
(逆)
(d)
(d1)
d 解 图(d1)
( ) ∑ M B
=
0 , FC
=
3 ql 8

M
(x1
)
=
3 8
qlx1

1 2
qx12
⎜⎛ 0 ⎝

x1

l 2
⎟⎞ ⎠
M
(x2
⎜⎛ ⎝
l 2
⎟⎞ ⎠
=
w2
⎜⎛ ⎝
l 2
⎟⎞ , ⎠
w1′
⎜⎛ ⎝
l 2
⎟⎞ ⎠
=
w2′
⎜⎛ ⎝
l 2
⎟⎞ ⎠

w2 (l)
=
0

D1
=
0,
D2
=
1 768
ql 4 , C1
=
−3 128
ql 3 , C2
=
− 11 384
ql 3
挠曲线方程为
( ) w1
=
− qx1 384EI
9l 3 + 16x13 − 24lx12
条件下的最大挠度。
解 M max = Fl
82
σ max
=
M max I

h 2
=
Flh 2I
= [σ ]
F = 2I[σ ]
lh
wmax
= − Fl 3 3EI
= − 2[σ ]l 2
3Eh
10-6 梁截面由工字钢制成,若跨度 l = 5 m ,力偶矩 M1 = 5 kN ⋅ m ,M 2 = 10 kN ⋅ m , 许用应力[σ ] = 160 MPa ,弹性模量 E = 200 GPa ,许用挠度[w] = l 500 ,试选择工字钢
=
ql 3 24EI

1 ql 2 ⋅ l 4
6EI
=
0
讨论:迭加法简便,特别是当提供附录 C 表时,题 6-6 利用迭加法(包括逐段钢化迭加)
一定要熟练掌握。
10-4 图示外伸梁的弯曲刚度为 EI ,为使载荷 F 作用点的挠度 wC 等于零,求载荷 F 与 q 的关系。若要使θC = 0 ,则 F 与 q 的关系又如何?
AC 段
M1
=
3 4
qlx1

1 2
qx12
(0 ≤ x1 ≤ 2l)
CB 段
M2
=
3 4
qlx2

1 2
qx
2 2
+
9 4
ql (x 2

2l )
(2l ≤ x2 ≤ 3l)
AC 段 (0 ≤ x1 ≤ 2l)
CB 段 (2l ≤ x2 ≤ 3l)
EIw′′
=
M1
=
3 4
qlx1

1 2
qx12
EIw2′′
( ) =
ql(2l)2 l −
ql 4

1 ql 2 (2l)
2
l=−
5ql 4

16EI 8EI 3EI
24EI
θB
= θ B1
+θB2
=
− ql(2l)2
16EI

1 ql 2 × 2l 2
6EI
= ql 3 12EI
(逆)
(d) (d1)
(d2)
(d3)
(d4)
d 解 图(d)=图(d1)+图(d2)=图(d1)+图(d3)+图(d4)
wA
=
wA1
+
wA2
=
⎜⎛ ⎝
wC1
+ θC1

l ⎟⎞ + 2⎠
wA2
( ) =
⎜⎛ ⎜ ⎜ ⎜⎜⎝
ql 2 ⎜⎛ l 2 ⎝2
2EI
⎟⎞ 2 ⎠
+
ql 2 ⋅ l 22 2EI

l 2
⎟⎞ ⎟ ⎟ ⎟⎟⎠
+
− ql 4 8EI
= ql 4 16EI

θB
= θ B1
+θB2
= θC1
+θB2
=
ql 2 ⋅ 2 EI
24EI 2 3EI 3EI 2 48EI 8EI
当F
=
1 6
ql
时, wC
=
0。
θC
= θC1
+θC2
= θ B1
+ θC 21
+ θ B22
=
ql 3 24EI

F⎜⎛ l ⎟⎞2 ⎝2⎠ 2EI

1 Fl ⋅ l 2 3EI
=0
当F
=
1 7
ql
时,
θ
C
=
0。
10-5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E 和许用应力[σ ] ,求满足强度

1 24
qx14
+
C1 x1
+
D1
EIw′2′
=
3 8
qlx2

ql 2
⎜⎛ ⎝
x2

l ⎟⎞ 4⎠
EIw′2
=
3 16
qlx22

ql 4
⎜⎛ ⎝
x2

l ⎟⎞2 4⎠
+ C2
EIw2
=
1 16
qlx23

ql 12
⎜⎛ ⎝
x2

l ⎟⎞3 4⎠
+ C2x2
+
D2
由边界条件
w1 (0)
=
0,
w1
qlx13

1 24
qx14
+
1 6
ql 3 x1

1 6
ql 3 x1
(0 ≤ x1 ≤ 2l)
EIw2
=
1 8
qlx23

1 24
qx24
+
3 8
ql
(x
2
− 2l )3

1 6
ql
3
x2
(2l ≤ x2 ≤ 3l)
76
进一步代入计算得
( ) wA
=
w2
(3l
)
=

ql 4 8EI

,θB
=
w1' (0)
81
(a)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