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教案一:《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悯农》和《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朗读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介绍诗人:介绍李绅和孟浩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4. 讲解诗歌: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意思,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
6.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7.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春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悯农》和《春晓》的意思。
2. 答案:《悯农》悯农,悯农,农夫辛勤耕作,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不容易收获。
城市人,不知道,盘中餐,来源是,农田里,辛苦劳作。
《春晓》春晓,春晓,春天的早晨好,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风雨雷电,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鸟儿欢叫,蝴蝶飞舞,春天真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选取教材中《春天的味道》和《夜晚的星星》两首诗进行详细讲解。
章节内容涉及: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尝试创作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儿童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出《春天的味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春天的味道》的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实践:分组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并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以《夜晚的星星》为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味道》:诗句:春天里,阳光明媚,绿叶红花,满地诗。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2. 《夜晚的星星》:诗句:夜空中,星星点点,宛如宝石,闪烁光芒。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像翅膀,带我飞向蓝天。
我的梦想像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我的梦想像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优秀的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最新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儿童诗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习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⑴《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⑴《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四、学习诗歌《我想》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习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儿童诗两首》,包括《小池》和《捉迷藏》两首儿童诗。
详细内容如下:1.《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池中荷叶、蜻蜓、小鱼等生动的景象。
2.《捉迷藏》:描述了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的欢乐场景,展现了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儿童诗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学会生字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荷塘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点拨,确保学生掌握。
5. 感受韵律美: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小池》:荷叶、蜻蜓、小鱼《捉迷藏》:孩子们、欢乐、童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两首诗,选一首背诵。
(2)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1)略。
(2)例:小池里的荷叶绿油油的,真好看。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儿童诗,与同学分享。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儿童诗》中的两首精选诗篇:《童年的疑问》和《雨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儿童诗,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展示两首诗歌的,引导学生猜测这两首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3. 诗歌朗读:邀请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大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儿童诗,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儿童诗,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教案2. 内容:诗歌一:《童年的疑问》诗歌二:《雨后》诗歌鉴赏方法:意境、修辞、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儿童诗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七1、知识目标: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9篇)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9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渗透写法,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
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
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
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1.自读感知。
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教案:《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语文》中第三单元的两首儿童诗:《小池》和《春晓》。
《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新秀丽的小池,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春晓》则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机盎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欣赏,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默写和创作儿童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儿童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课文插图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儿童诗。
2. 朗读理解(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 学生自主阅读《春晓》,讨论诗歌的意境,教师进行点评。
3. 欣赏感悟(10分钟)a. 教师播放《小池》和《春晓》的朗读录音,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小池》和《春晓》的韵律,创作一首自己的儿童诗。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小池》清泉石上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作业设计1. 熟读《小池》和《春晓》,并背诵。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其他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欣赏、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儿童诗的热爱。
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儿童诗的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兴趣爱好。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如友谊、自然美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诗歌内容简介:描述了一个夏夜的美丽景色,夜晚的宁静和星空的璀璨。
学习生词:夏夜、星空、萤火虫等。
2.2 诗歌二:《小池》诗歌内容简介: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学习生词:小池、荷叶、青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绘画或手工艺品,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3.2 诗歌二:《小池》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2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
评估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形成的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提供两首诗歌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绘画或手工艺品材料:提供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方便学生创作。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儿童诗的资料,供教师参考和扩展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儿童诗,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如选择一个自然景物,描述它的美丽和特点。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诗歌《夏天的夜晚》2. 诗歌《小池》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诗歌文本3.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环境,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夏天的感受。
二、诗歌欣赏《夏天的夜晚》(10分钟)1. 朗读诗歌《夏天的夜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夏夜的美景。
三、诗歌欣赏《小池》(10分钟)1. 朗读诗歌《小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小池的生机勃勃。
3. 讨论:你们在小池边还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在做什么?四、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歌。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儿童诗,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过程中的反应,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喜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六、诗歌创作与表演(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自己的诗歌,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掌声。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七、诗歌绘画(10分钟)1. 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夏日景色,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八、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优秀8篇)《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篇一《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
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
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一。
教学内容:1、主题:难忘的童年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二。
学习目标:(一)*《儿童诗两首》: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一)*《儿童诗两首》:1、学习:丫:yā 像个小树杈。
丫头2、词语理解: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
说出孩子爱书,书放在膝盖上,翻页的动作一定会很轻,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情不自禁地笑了。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分别为《夜宿山寺》和《童年的水墨画》。
详细内容包括两首诗的全文解析,诗歌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诗句理解,感悟诗人情感,以及诗歌朗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两首儿童诗的字面意思,掌握生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流利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悟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流利朗读,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学习笔记、生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词:学生自学生词,教师检查并讲解生词卡片,让学生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解析诗歌:详细讲解两首诗的背景,逐句分析诗句含义,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两首诗的、作者。
2. 生词及解释。
3. 诗句解析,标注韵律、意境等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抄写两首诗,并背诵。
(2)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诗进行鉴赏,不少于100字。
2. 答案:(1) 背诵内容见教材。
(2) 示例:我选择《夜宿山寺》进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寺的宁静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儿童诗两首》,包括《春天里》和《小雨点》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春天里》: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景,包括花开、鸟叫、草绿等元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小雨点》:通过描绘小雨点的形象,传递出雨水滋润大地,带给万物生长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把握诗歌的情感。
2.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两首诗歌,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引入课题。
2.新诗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天里》,讲解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春天美景。
3.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4.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学生创作的诗歌,讲解如何运用意象和寓意表达情感。
5.巩固拓展: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的诗歌,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儿童诗两首》2.(1)春天里:花开、鸟叫、草绿(2)小雨点:滋润、生长、希望3.创作提示:运用意象和寓意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春天的微笑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小花笑了,蝴蝶翩翩。
春天来了,微风拂面,小草绿了,青蛙欢唱。
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滋润大地,播种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创作诗歌,但在理解诗歌寓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儿童诗,提高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想象和创造手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生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力,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春夏秋冬》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
2.2 诗歌二:《小星星》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欣赏小星星的美丽和神秘。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想象和创造手法,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绘小星星来表达童真和梦想。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诗歌一:《春夏秋冬》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诗中的角色,体会诗歌的情感。
3.2 诗歌二:《小星星》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想象和创造手法,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与诗歌相关的小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写作等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2 学生对诗歌的表达和创造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模仿和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春夏秋冬》和《小星星》。
朗读录音或视频。
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材料。
5.2 教学参考资料:关于儿童诗的介绍和分析资料。
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诗歌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诗歌创作:学生模仿所学的两首诗歌,尝试自己创作儿童诗。
学生可以以自然、生活、梦想等为主题,运用想象和创造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创作自己的小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改编,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春天的太阳》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诗歌内容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和欣赏: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2.2 诗歌二:《小星星》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诗歌内容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和欣赏: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春天的太阳》导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景象,引起学生对春天的感受。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
讨论: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2 诗歌二:《小星星》导入:通过星星的图片和夜空景象,引起学生对星星的好奇和想象。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
讨论: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自己对星星的想象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朗读,观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4.2 学生对诗歌创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互相评改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提供两首儿童诗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欣赏。
5.2 图片和视频资源:提供与诗歌相关的春天的图片和星星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诗歌的意境。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
具体内容包括《小池》和《夜书所见》两首儿童诗。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荷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教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池》,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好。
2. 朗读诗歌,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小池》,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诗意。
3.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池》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 学习生字,掌握书写(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5. 拓展延伸,欣赏《夜书所见》(1)学生自由朗读《夜书所见》,感受诗歌的意境。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小池》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 《夜书所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两首诗歌,背诵《小池》。
(2)抄写生字词。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夜书所见》画一幅插图。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儿童诗两首》,具体内容包括《小星星》和《雨后》两首儿童诗。
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两首儿童诗,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夜晚星空和雨后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分析诗歌:讲解《小星星》和《雨后》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形象。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儿童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小星星》:夜空、星星、梦想《雨后》:彩虹、清新、希望3. 诗歌鉴赏方法:关注形象、体会意境、分析修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小星星》和《雨后》两首诗歌。
(2)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1)略。
(2)例:《春天在哪里》(作者:金波)分析:本诗以寻找春天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我想》和《妈妈的爱》”。
两首诗均为现代儿童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寓意,感受诗歌的美。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让学生自读《我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提问:“诗中的‘我’想要什么?为什么?”3. 赏析与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对比《我想》和《妈妈的爱》,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4.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学生仿照《我想》,创作一首以自己为主角的儿童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我想》:美好事物、向往、想象《妈妈的爱》:母爱、伟大、珍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像一颗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它渴望阳光和雨露,努力向上,茁壮成长。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
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对比两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诗歌赏识》中的《儿童诗两首》。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夜色》和《早晨》,通过欣赏这两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重点: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儿童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诗,了解基本内容。
3. 诗歌解析:a. 对《夜色》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b. 对《早晨》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语言美。
4. 例题讲解:以一首简单的儿童诗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a. 《夜色》: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b. 《早晨》:描绘清晨的景象,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
3. 例题解析:附一首简单的儿童诗,标注关键句子和用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语言简练,富有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儿童诗,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读两首儿童诗,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习诗中的生字、词语,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诗中的生字、词语,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小池塘和春天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1)学习《小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生字、词语,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体会诗的意境。
3.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色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内容:《小池》:清澈、宁静、花草、蜻蜓《春晓》:春天、早晨、万物复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小天地,绿草如茵,小花绽放,蝴蝶翩翩。
阳光洒满,欢声笑语,这是我心中的乐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作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2. 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意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教授《儿童诗两首》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形象、语言、节奏等方面,帮助他们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补充说明: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诗的表层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
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
选编《两首》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因此,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