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

2Fe

3

O

4

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

2 SO

2

↑ B. 4Al +3O

2

2Al

2

O

3

C. P + O

2PO

2

D. Mg + O

2

MgO

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

2CO

3

== CO

2

↑+H

2

O B.2HgO2Hg+O

2

C.2H

2O

2

2H

2

O+O

2

↑ D.Mg+CuO Cu+MgO

7.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8.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9.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g B. 32 g C. 16 D. 32

10.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

2==4CO

2

+4H

2

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

A.1、2、3 B.2、4、1 C.4、8、2 D.4、4、1

1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

质量比为26∶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二、填空题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请将相应序号填在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缺少反应条件

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缺少或用错“↑”或“↓”符号

① 4Fe+3O

22Fe

2

O

3

( ) ② C+O

2

CO

2

↑ ( )

③ H

2+O

2

H

2

O ( ) ④ 2H

2

O==2H

2

↑+O

2

↑ ( )

⑤ Mg+O

2MgO

2

( ) ⑥ 2KMnO

4

== K

2

MnO

4

+MnO

2

+O

2

↑ ( )

⑦ A1+O

2A1

2

O

3

( ) ⑧ Fe+CuSO

4

==

FeSO

4

+Cu↓ ( )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某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

验,瓶内放了足量的硫酸,可充气的气球放有一定量的镁粉,将它

紧紧套在瓶口上,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W1,然后将气球内

的镁粉全部倒入瓶内,立即产生气体,气体逐渐胀大,充分反应后最终再次称量,质量为W2,结果W1>W2,试分析:

(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

(2)天平显示W1>W2的原因是(装置不漏气)。

2.(1)在反应A+B==C+D中,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若2.5gA和足量的B反应,可生成D的质量是。

(2)实验室用锌跟足量的稀盐酸(HCl)反应,可以制得氯化锌和氢气。如果用32.5g的锌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B 、H 2O2 C 、C2H4 D 、H 2 2、为防止硝酸厂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这些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 x+2NaOH=2NaNO2+H2O,方程式中x的值是() A.1 B.2 C.3 D.任意值 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4、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共涉及四种原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5、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6、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 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A 、C B 、N2C、CO D、O2 7、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3.99.6000 反应后质量/g006.62.7m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 6克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4CO+2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22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 CH B. CH C. CH 24422 D. CH 66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镁条放入盐酸中A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2是() 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 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 60克 B. 80克 C. 90克 D. 120克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

(完整word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doc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6 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 2A + 5B= 2C +4D 中,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若 2.6gA 与 B 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 B 与 D 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 点燃2P O ,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 2 2 5 反应物都是 各物质的质量比 单质 为4︰5︰2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2A+B 2=2AB 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 和 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A . 9g B. 11g C.12g D.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 ,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 反应前质量 /g501123 反应后质量 /g24528x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值应为0 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应符合客观事实 B. 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兀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2A + 5B = 2C + 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9:22,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C ?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应符合客观事实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 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 )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的是( )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 点燃 4P+5O 2 2P 2O 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 其中错误 6g A 和8g B 2充分 反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 A ? 9g B ? 11g C 12g D ?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H . H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 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C, O2;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 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题 命题人审题人定稿人答题时打印时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A.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3.在化学反应:4NH3 + 5O2 === 4X + 6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2O5 B. NO C. NO2 D. HNO3 4.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5.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H2 B.Cl2 C.Na2CO3 D.NaOH 6.在化学反应A+B==C+D中,10克A物质跟一定质量的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5克C物质和9克D物质,该反应开始时,A、B的质量比为() A. 5 : 2 B. 9 : 5 C. 2 : 5 D. 5 : 9 7.从右边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镁带在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m的变化的是() m m m m 0 t 0 t 0 t 0 t A B C D 9.下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 (○●○)的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A. 2:1:2 B. 1:2:2 C. 1:1:1 D. 2:2:3 1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无数科学事实证明:__________的_____物质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物质的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里,由于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有改变,________的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____必然相等。 2、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 g。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所用的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氨(化学式为NH4ClO4)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氨发生下列反应2NH4ClO4===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精选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 1.判断正误,说明原因 ①卫生球逐渐变小,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和,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 ) ③8克硫在8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16克二氧化硫。现有8克硫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二氧化硫。 ( ) ④5克A 与5克B 物质发生化合反应一定生成10克C 。 ( )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煤燃烧后生成的煤灰质量比煤质量减小了。 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 .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 .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CO 2→淀粉+O 2,则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该题属于定性分析) 6.山茶油是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柠檬醛中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该题属于定量分析) 7.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C 、H 元素;②一定不含O 元素;③可能含O 元素;④一定含O 元素;⑤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 、H 、O 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8. 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 2H 5OH + 4X (橙红色)+ 6H 2SO 4 2Cr 2(SO 4)3(绿色)+ 2CO 2 + 9H 2O ,则该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 A. CrO 3 B. Cr 2O 3 C. Cr 2S 3 D. CrSO 3 9.燃煤发电厂利用反应2SO 2 + 2CaCO 3 + X 2CaSO 4 + 2CO 2来减少SO 2的排放,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 A. O 2 B. CO C. CO 2 D. H 2 10.二甲醚(CH 3OCH 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 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X CH 3OCH 3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C 2H 5OH B. H 2O 2 C. C 2H 4 D. H 2 11.A 、B 、C 、D 四种纯净物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 有关数据如下: 一定条件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 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6.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B.H2C.NH3D.HCl 7.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8.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 C. D. 9.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A.FeCl3B.FeCl2C.Fe2O3D.FeO 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 2Fe 3 O 4 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 2 SO 2 ↑ B. 4Al +3O 2 2Al 2 O 3 C. P + O 2PO 2 D. Mg + O 2 MgO 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 2CO 3 == CO 2 ↑+H 2 O B.2HgO2Hg+O 2 ↑ C.2H 2O 2 2H 2 O+O 2 ↑ D.Mg+CuO Cu+MgO 7.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8.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9.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g B. 32 g C. 16 D. 32 10.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 2==4CO 2 +4H 2 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 A.1、2、3 B.2、4、1 C.4、8、2 D.4、4、1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精选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精练 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 2.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点燃 4CO+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3.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体系中进行。 4.2002年12月,广西某地一辆满载砒霜(剧毒物质)的卡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三十余桶砒霜散落在河床和河水中,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有效的措施,防止了大规模污染的发生。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的化学式用X表示):X+6NaOH=2Na3AsO3+3H2O,则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 5.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4C3H5N3O9???→ 引爆剂12CO 2 ↑+10H2O↑+6X↑+O2↑ (1)X的化学式是______。(2)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______。 6.“珍爱生命,拒绝烧烤”。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烧焦的肉类中还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3,4—苯并芘,其化学式为C20H12,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纳米材料”特指粒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 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_____,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8.市售紫葡萄的表皮上常附有一些浅蓝绿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制得(配制时不能使用铁制容器,因为硫酸铜溶液能跟铁发生反应)。其中石灰水可由生石灰跟水反应得到,而生石灰可由煅烧石灰石得到。按以下反应类型写出以上叙述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 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 _; 9.高温煅烧石灰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高温 CaO+CO2↑,若高温煅烧100吨石灰石,可得到生石灰多少吨? 10.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SO2+O2=2CaSO4+2CO2,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A.CaO B.CaCO3 C.Ca(OH)2 D.CaS 11.在化学方程式中aC2H5OH+bO2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12.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初中化学上学期计算题专题一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化学计算题专题(上学期) 一. 求“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该原子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1/12 ) 例1:已知碳-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A 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 kg,若A 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 1 个。 求:(1)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A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例2:现有质量相同的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原子个数最少的是()A.镁B.锌C.铁D.铜 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第1 位) (1)相对分子质量:Mr=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例:CO2Mr=12x1+2x16=44 (2)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A 原子个数xA 相对原子质量)/(B 原子个数x B 相对原子质量) 例:CO2M C:M O=12:16×2=3:8 (3)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例:CO2碳个数:氧个数=1:2 (4)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W%=(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例:CO2W(C)=(1x12)/(12x1+2x16)=27% (5)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求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的质量=纯净物质量x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M 元=M 物×W% 例:88 克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解:Mo =88 克*×16×2/44×100%=64 克 例3: 化学实验室加热用的酒精灯里的燃烧是乙醇,化学式为 CH3CH2OH,试计算: (1)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个原子;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例4:2011 年12 月,网上报道某公司非法使用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化学式为C3H8NO5P)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乙醇等,不可燃,常温下稳定。计算: (1)草甘膦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草甘膦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3)33.8 克草甘膦中含有多少克磷元素?(写出计算步骤,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例5(标签类题)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右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 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g。 三: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例6:加热a g 氯酸钾和b 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 c g 氯化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 氧气的质量为( ) A.(a+b)g B.(a+b-c)g C.(a-c)g D.(b-c)g 例7: 在化学反应2A+B==2C 中,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例8:有A、B、C 三种物质各 15 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 30 g D。若增加 10 g C,A 与C 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 A 与B 的质量比为 ( ) A.3∶2 B.2∶3 C.5∶2 D.5∶3 例 9: 在化学反应A + 2B == 3C + D 中,6gA 与 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gD。若反应生成 15gC,则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A、8g B、24g C、12g D、16g 例10..A、B 的混合物212g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 和D,2A+5B=4C+2D,测得 C 与 D 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 C 的质量为( ) A.176 g B.141.3 g C.44 g D.36 g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由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 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3 B、XY3 C、X2Y6 D、X2Y4 6.12克的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 (1)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9.6克,则该化合物中有什么元素? (2)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6克,则该化合物中有什么元素? 7.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克D.(a-b+c)克() 8.在反应2Mg + O 2点燃 2 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A、48:32:80 B、24:32:40 C、24:32:64 D、24:32:80 9.对化学方程式2H2+ O2点燃2H2O的读法,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在点燃条件下,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D、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10.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11.将24.5克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克,则产生气体____克。12.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克 13.加热分解12.25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制取4.8克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广东省汕头市金章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无答案)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一、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是为什么?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水中一定含有氢气。 (2)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然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比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g硫和3.2g氧化合,生成了3.2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仅④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5.下列各组数据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6g硫和16g氧气反应,生成32g二氧化硫 B.2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 C.20g硫酸和20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生成40g硫酸钠溶液 D.100g碳酸钙加热分解后得到50g氧化钙和50g二氧化碳 6.将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没有气体放出时,在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反应前相比() A.没有改变 B.增加了 C.减少了 D.无法确定 7、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水受热变成了10 g水蒸汽 B.50mL 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100mL

质量守恒定律经典练习题40道

1、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3、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4、1 C、4、8、2 D、4、4、1 4、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 5、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 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中,下列说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8、根据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2O3 D、N2O5 9、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主要是:2KNO3+3C+S=K2S+3CO2↑+X↑, 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2 C.N2O5 D.N2O 10、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11、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 ====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A. FeS B. Fe2S3 C. FeS2 D. FeO 12、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X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是化合物 C. X中有水 D. X不稳定 13、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4、1C.4、8、2 D.4、4、1 14、在2H2O22H2O+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B.各种原子的数目 C.氧元素的化合价D.物质的质量总和 15、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初三高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及练习题(全面)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宏观) 两个一定改变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微观)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 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C和O2 ;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知识梳理】 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 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求某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 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温馨提示]:质量守恒的理解要注意“化学反应”和“参加”这两个词。首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其次,之所以强调“参加”,是因为某物质未必全部参加反应。如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因为只有1g氢气参加了反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n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n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 比不用约分。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2H2 + O2= 2H2O 4 :32 :36 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n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n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n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n 化学式书写错误。 n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n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 式后面标“↑”。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B卷)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B卷)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维生素,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缺少它引起的。其实,维生素C的作用远不止祛除口腔溃疡,我们若是睡觉之前适量的补充一些维生素C,或许能收获许多好处。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 C.维生素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9:1:12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6111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5084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 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7 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2215 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