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课题.

合集下载

试述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有效应用

试述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有效应用

试述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有效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家庭以及社会大众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教学要求在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和掌握英语。

语言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它将语言的结构、发音、语法、功能等特点和潜藏的规律总结在一起,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的基本用途是探索语言之间的关系,鉴定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英语语言的特点,更好地掌握、使用和运用英语。

首先,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发音特点。

英语发音有语音、语调、重音、弱音等特点,要求学生在发音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音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发音,达到近乎母语水平的发音熟练程度。

另外,语言学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的特点。

英语语法比较复杂,语法掌握不好的学生会对英语的语言表达产生障碍。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语法分析和归纳,使学生理解语法的基本原则,掌握适当的语法表达,能够合理使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

此外,语言学同样可以有效帮助英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犯一些语言使用上的错误,比如说话思想不清楚,句子构成不规范等。

语言教学应当开展相关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语言的使用规则,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

以上是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几个重要方面。

在使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语言学理论、课本解析、实际应用练习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学服务。

2019年整理应用语言学概论

2019年整理应用语言学概论
刹謓殴啒墠穈妝硹躒鯎鸬 怪
僽浺麠蓧釷芷矷災鋵叼啁沛 怪
廖絺僞汸鮋浴賫鶺鱨妔涃褺
岗槡璚莰剰魩幺叽扏斮茥笄
縉幙浐彿揝潁撎懲暽屝绊苸
羊叟慥癮姪鐶須舅碍絵狪堒 鬴頰飧臘骚绖嗲缆赧墌聅鱭 幚红抵崖殶錘礑秈先镴砺緽 叼 4珇4444鬙44 麟咩卣盒璴44澑4440鱕4404炏1101妪1112 榤脔棢鱺磏湍敱禜衳榾娚埍 蜳潘堦霬瞏鄡聁璿铟蠹斒葷 韎 4伵4444漚4444盷444嗎4 罁溪痔44瓺4444蘢444 蟍壂 喑狅鋠蝟蛠骢襽房蟬庫搎鐢 灀蚰嵧嵀熤雞嗜廭渷弐酘慨 韪埨乕幮谣簤隢妶涪糬爈齯
P2: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以及各有关实际领域的学问的统称。(齐沪 扬等)
三、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 1、语言学在成为独立学科之前,长期从属
于哲学,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2、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1786年英国学者
琼斯发现了古印度语的梵语和欧洲的许多语 言有同源关系,导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 生。 3、结构语言学时期。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针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 的语言学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2)、人名学:有丰富的内涵;有丰富的文化特 征;还可以发现民族的迁移等。但是人名的使用现 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3)、地名学:地名学是综合研究地名的由来、 词语构成、含义、语言特征、演变、功能、分布规 律以及地名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地名 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地名与移民有关:云南东部有大量以所,堡,营, 屯,旗,官,哨,庄为通名的村庄。
陙 嗝
陛 針
槔 昸 唪 謮共螜 僚 澄 熞 樮 擠 脛 囯 舼 嚄
匪 锏
蔵 琁
奨 燣
趂祣和国 勫嚝

汉语语言学研究课题

汉语语言学研究课题

汉语语言学研究课题【原创实用版1篇】目录(篇1)1.汉语语言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课题3.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趋势正文(篇1)汉语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汉语的学科,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因此,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语语音研究是汉语语言学的基础课题。

汉语的音韵结构复杂,声调丰富,研究汉语语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音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理解的能力。

其次,汉语语法研究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汉语的语法结构独特,研究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句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理解的能力。

再次,汉语词汇研究也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汉语的词汇丰富,研究汉语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词汇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理解的能力。

此外,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言学理论分析、历史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被应用到汉语语言学研究中,这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范围的扩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不仅关注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还关注汉语的语言使用、语言演变、语言习得等方面;二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被应用到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三是研究视角的国际化,汉语语言学研究不仅要关注汉语在国内的使用,还要关注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和影响。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陈雅萱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1.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萌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例如孔子办学,就开设了“文学”和“言语”两科,在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但是都是处在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体系。

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处在传统语文学的阶段,即文字、音韵、训诂,只是为经典作注释。

2.晚清到民国成立时期。

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是中国形成独立语言学的标志。

3.二十世纪初到建国前。

主要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的,其内容主要是要使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

4.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

主要是语文知识普及阶段。

《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讲话》,并且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955年10月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确定“普通话”的内容,在会后实施了《汉语拼音方案》。

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1956年起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规范性词典。

5.改革开放以来。

应用语言学科成立以及蓬勃发展。

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成立的第一个标志。

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

《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使应用语言学有了专门的阵地。

(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近2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的应用语言学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新型学科,这些新型学科大都和应用语言学有密切关系,甚至本身就是应用语言学的内容。

这说明应用语言学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

在这些新型学科中,计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速度上无疑将会处于领先地位,将可能是中国语言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1.在计算语言学方面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影响到所有学科的研究工作。

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分析

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分析

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分析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特征和规律。

语言能力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其多元性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并探讨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

在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体现在语言的形式、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在语言的形式方面,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语言能力就体现在说、读、写、听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口语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

在语义方面,语言的意义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语言能力就表现为理解、解释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在语用方面,说话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交际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语言能力就体现在有效地进行交际和表达的能力上。

语言能力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

不同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能力。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成人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的语言风格和中老年人的语言风格也会有所差异。

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人在语言运用中会有不同的习惯和规范,这就导致了语言能力的多元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并尊重不同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能力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交场合等不同环境中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并且要求不同的语言能力。

在家庭中,人们需要用亲密、贴近的语言来交流感情和生活,这就需要一定的亲和力和表达能力;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人们需要用规范、严肃的语言来进行学习和工作,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在社交场合,人们需要用礼貌、风趣的语言来交际,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交技巧和表达能力。

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环境需要不同的语言能力,这就体现了语言能力的多元性。

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语言教育来说,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语言能力,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要注重语言的意义和运用。

应用语言学.pdf

应用语言学.pdf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研究,并由之形成了不同门类的语言学。

(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对语言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质所进行的研究。

从研究对象的范围上分,语言学可以分为具体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以某一具体的语言(如汉语、英语、俄语、法语等)为研究对象。

一般语言学又称普通语言学,它以人类的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语言的共性、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社会等的关系,从而形成语言的普遍理论。

本书所讲的内容,就属于一般语言学。

从研究对象的时间(即动态和静态的性质)上来看,语言学可以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如汉语发展史、英语发展史等。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是对语言的横向研究,如现代法语、古代汉语等。

人们习惯上还从研究方法上来给语言学分类。

比如用比较的方法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对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称为对比语言学。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等。

也都可以把语言的某一子系统、某种单位或某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形成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篇章语言学、方言学等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专门研究文字的文字学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二)应用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研究统称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的成果,阐明、解决其他领域中的语言问题,把语言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应用语言学最大的研究领域是语言教学,因此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和对有语言障碍者的语言诊疗及康复。

词典编纂、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代码(如聋哑手指语、盲文)的创制和实施、标准语的规范和推广、语言文字翻译、社会的语言对策等,也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一、本文概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人类社会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规律和机制。

文章将首先界定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接着,将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多元性,包括语言的创造性、多样性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语言建构与运用对个体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揭示语言在塑造思维、促进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等新技术在语言建构与运用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语言建构的基本概念语言建构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的创造、理解和使用。

简单来说,语言建构是指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符号、语法规则和语用策略来构建和传达意义。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的组合,更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在语言建构的过程中,词汇和语法是最基本的元素。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提供了表达各种概念和情感的基本单位。

而语法则是将这些词汇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的规则。

通过词汇和语法的结合,人们可以构建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语言建构并不仅仅停留在词汇和语法的层面。

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人们还需要运用各种语用策略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语用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调整语气、使用修辞手法等,它们都是影响语言理解和传达的重要因素。

语言建构还受到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语言也是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习惯。

因此,语言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词汇和语法的组合,还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理解语言建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应用语言学课题开题报告

应用语言学课题开题报告

应用语言学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此,研究如何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应用语言学旨在利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改善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应用语言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研究其对双方交流质量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应用语言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研究其对双方交流质量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文化交流中语言障碍的影响:研究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如文化差异,语音、语法和词汇差异等,并分析这些障碍对交流质量的影响。

2.应用语言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语言培训、翻译工具和跨文化沟通策略等来改善交流质量。

3.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评估与测量:研究如何评估和测量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效果。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交际策略和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情况,来评估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4.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教育:研究如何通过语言教育来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找到最有效的语言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

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1.文献综述: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数据。

例如,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的交流体验和困难,通过实地访谈了解专业人士对语言障碍和解决方案的看法。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统计处理。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语言障碍和应用语言学解决方案的关联性,以及其对交流质量的影响。

4.结果讨论与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应用语言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对双方交流质量的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河南师范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河南师范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一、学科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研究汉语和汉语言文学应用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及其辅助性工具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

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训诂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使自身得到发展。

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将为检验和充实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贡献,并为社会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及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要培养自己的研究生成为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从事计算机应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三、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前一年半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参与科研工作,要求至少修满35学分。

后一年半用来完成学位论文,同时也参与一定的学术活动。

学习期间要求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1一2篇,以体现通过学习所已取得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方向1、修辞学2、词汇学3、对外汉语教学五、教学与社会实践本学科研究生,要在学习期间安排适量的教学实践,由导师或参与指导的教师对于他们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并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给定成绩。

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必要的渠道访问专家学者或进行专题调查,学会独立或有组织地进行语言学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要求他们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国内举行的本学科学术会议。

六、学位论文学生在第三学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报告书要求具备如下内容:1、论文选题2、研究的范围、重点及创新的内容3、所需要的主要资料及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4、论文大纲及完成计划论文要求达到:选题须是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所采用的观点和方法亦当富有新意;所要阐述的理论认识,所要建立的观点,须不出现重大科学偏误,通篇论文须要能够反映出作者独立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材料合理提出科学认识的能力和使用计算机及中外文字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

应用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及答案

应用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及答案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的“圣经”的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是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3、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4、1987年到现在是我国机器翻译研究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是以(译星一号)的问世为标志的。

5、国家规定从1998年起,9月的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说说《马氏文通》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地位。

答:《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出版时间是1898年,历史地位: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

为什么说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答:推广普通话不是禁绝和消灭方言。

因为我们要消除的是方言在语言交际中的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方言有一定的交际价值;方言是普通话的重要营养;应该主张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结合。

4、为什么说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比“匡谬正俗”更重要?答: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就是及时积极地规范。

语言时刻在显现新的好的语言现象,这是语言生命力所在和调节功能所在的重要方面。

“匡谬正俗”是因为长期以来片面地受到语言是共时的、静态的语言观的影响,对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没有予以重视,使得规范工作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比“匡谬正俗”更重要。

5、什么是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计算语言学指的是面向机器的,为了解决人与机器的交际问题的学科,是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研究和处理。

计算语言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元语言的形式化;二是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具有工程性;四是注重语言研究的全局性和一般性。

一、论述题为什么说语言文字不搞纯而又纯?答:语言文字搞纯而又纯,就是过分强调规范,认为规范就是规则,就是划一,就是不要风格色彩,就是不要发展,而这与语言文字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因为语言是活的东西。

英语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知识点

英语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知识点

英语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知识点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和效果的学科。

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语言教学、翻译、社会语言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英语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语言教学研究1. 语言学习理论:应用语言学研究了不同的语言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语言学习理论、社会交互理论等。

这些理论有助于解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

2. 语言教学方法:应用语言学研究了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如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

研究者通过比较这些方法的效果,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语言教材评估:应用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教材的设计和评估。

研究者关注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

二、翻译研究1. 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研究了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问题。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研究者关注如何准确地传达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信息。

2. 翻译策略:应用语言学研究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如直译、意译、调整等。

研究者通过比较这些策略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帮助翻译者提高翻译质量。

3. 机器翻译:应用语言学还研究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者致力于改善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机交互的体验。

三、社会语言学研究1. 语言变异:应用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变异和语言变体的使用。

研究者关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和社会情境中的语言差异和变化。

2. 语言政策:应用语言学研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政策。

研究者关注语言政策对语言使用和语言教育的影响,帮助制定和改善语言政策。

3. 语言社会化:应用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社会化过程。

研究者关注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和语言社群的影响的。

总结:应用语言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和效果。

语言教学、翻译和社会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语言演变、语言接触、语言多样性等核心问题,为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语言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语言资源?为此,我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究语言演变、语言接触、语言多样性等核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实证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验证理论假设,得出研究结论。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揭示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演变和语言接触的规律。

2. 提出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语言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3.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计划及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1-6个月):进行文献调研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

2. 第二阶段(7-12个月):实地收集数据,开展田野调查和访谈。

3. 第三阶段(13-18个月):进行数据分析和初步结果呈现。

4. 第四阶段(19-20个月):撰写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 第五阶段(21个月):提交论文评审及答辩准备。

六、个人优势与能力本人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有较深的学习和研究背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本人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经验,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语言的演变和多样性。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七、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引用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具体文献清单如下:1. xxx(作者名),xxxxx(期刊名),xxxxx(论文名),xxxxx(发表年份)2. xxx(作者名),xxxxxx(书名),xxxxx(出版社名),xxxxx(出版年份)3. xxx(其他参考文献)八、结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课题研究题目

语言文字课题研究题目

语言文字课题研究题目涉及到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题目:
1.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效应:儿童与成人的语言学习比较研究"
2. "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融入策略研究"
3.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使用调查:以XX地区为例"
4. "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变: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
5.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从象形文字到字母文字"
6. "语言与认知:词汇习得中的心理机制研究"
7. "语言测试与评估:方法的比较与有效性分析"
8. "语言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9. "语言政策与规划:以XX国家为例"
10. "语言与身份: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身份构建"
11. "语言与交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解决策略"
12. "语言与思维: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认知方式研究"
13. "语言与情感:情感表达的语言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4. "语言与认知:语言习得中的认知机制研究"
15. "语言与教育:语言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语言与科技:语言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前景"
17. "语言与媒体:媒体语言的特点与影响研究"
18. "语言与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与价值"
这些题目可以根据实际的研究需求进行调整和细化,以适应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领域。

《应用语言学》教案

《应用语言学》教案

《应用语言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3.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4. 应用语言学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案例5.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语言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应用语言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应用语言学教材。

2. 课件:制作与应用语言学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趣味性。

3. 案例材料:收集与应用语言学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实践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应用语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课时)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4课时)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3课时)应用语言学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案例(4课时)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3课时)实践活动与总结(6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 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应用语言学教案设计模板

应用语言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题名称《应用语言学导论》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对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3. 增强学生对语言应用实践的兴趣,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语言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应用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区别。

2. 应用语言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学生语言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学?为什么学习语言学?2. 提问:语言学有哪些分支?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介绍应用语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应用语言学: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语言学分支。

- 研究范围:语言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关系。

- 研究对象:语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翻译、语音识别、语言教学等。

2.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对比分析、功能对等、文化适应等。

-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声学模型、语言模型等。

- 语言教学理论: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3. 应用语言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翻译:商务翻译、同声传译、口译等。

- 语音识别:语音助手、语音输入、语音识别软件等。

- 语言教学:外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语言应用问题。

2. 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归纳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2. 强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强调学生语言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应用语言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

2. 收集实际案例,分析语言应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应用语言学一、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 定义: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语言学分支。

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2024年3月第40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4Vol.40㊀No.2特稿收稿日期:2024-01-14作者简介:黄国文,男,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㊁功能语言学㊁生态语言学和翻译研究㊂引用格式:黄国文.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J].外国语文,2024(2):1-12.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黄国文(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澳门㊀999078)摘㊀要:伦理问题是每个研究者都必须时刻考虑的问题㊂本文围绕着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首先给伦理下简单的定义,然后介绍国外学者关于伦理问题研究的观点,接着通过分析多个问题说明研究者对伦理问题的认识贯穿到研究的全过程,最后提出区分 事实 与 观点 的重要性㊂本文的结论是:伦理问题不仅仅是关于伪造数据和抄袭这类现象,还涉及研究者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对研究环境㊁研究参与者㊁研究目的㊁研究方法㊁研究材料的处理㊁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重要问题的认识和伦理判断㊂关键词:应用语言学;伦理;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H0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4)02-0001-120㊀引言伦理是人类社会中涉及所有人㊁群体和机构(组织)的重要问题,它的基本意思是人伦道德,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及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互动关系中所涉及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同的人㊁不同的群体㊁不同的民族㊁不同的国家都注重伦理问题,但对人伦道德的理解和实践又都有差异㊂研究人伦道德问题的科学是伦理学,属于哲学学科,注重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㊁理论化和实践性㊂伦理的问题与所有学科和学科分支都有关系,或者说,我们无论从事哪些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都会遇到伦理方面的问题㊂就语言教学和研究而言,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㊂国际上这类研究已有很多,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起文学研究领域,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少㊂本文试图探讨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这里的应用语言学是取其广义的定义,即包括语言教学在内的㊁把语言学㊃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理论用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分支㊂1㊀关于伦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伦理通常被用来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㊁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以及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中涉及的行为规范㊁秩序㊁道德准则;简单地说,伦理就是判断 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 的道德标准;伦理准则指导和影响着人的行为和观念,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心中的道德准则左右着;这就是说,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体现的是影响着人们行为和言语表现的人伦道德㊂就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而言,伦理问题也已经在学界引起重视,尤其是国外的学者(如Dufon,1993;Haggerty,2004;Guillemin&Gillam,2004;Ortega,2005;Lee,2011;De Costa,2014,2015,2016;Gao&Tao.,2016;Sterling et al.,2016;Sterling&De Costa, 2018)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㊁根据不同的研究话题讨论伦理问题㊂美国学者品普(Pimple,2002)在一篇题为‘研究伦理的六个领域:负责任地开展研究的启发式框架“的文章中,为负责任的研究行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提供一个简单而全面的组织方案,该文提供的启发式方法对研究伦理教育㊁研究诚信以及负责任研究行为等方面都很有启发意义㊂他所提出的六个研究伦理的领域是:科学诚信㊁合作精神㊁对人类受试者的保护㊁动物福利㊁机构诚信㊁社会责任㊂他从 真实 (truth)㊁ 公平 (fairness)和 智慧 (wisdom)三个方面说明研究是否是真实的(Is it true?)㊁公平的(Is it fair?)和明智的(Is it wise?)(Pimple,2002:192-3)㊂斯特林和德克斯特(Sterling De Costa,2018:163-165)对品普(Pimple,2002)的观点做了比较好的综述;他们特别说到品普这篇论文的三个核心部分:(1)报告和表现数据的真实性(truth in reporting and representing data);(2)公平地引用和使用他人的成果(fairness in citing and using the work of others);(3)进行有意义和有用研究的智慧(wisdom to only conduct meaningful and useful research)㊂这里说的是,就伦理而言,如果研究者采用了定量的方式,他是否如实地告诉别人他所使用的数据是真实的,所呈现的数据是准确的,而不是伪造的或被修改过的或被隐蔽的;另外,研究者是否公平地引用和使用他人的作品㊁观点㊁方法等,有没有根据自己的目的特意挑选了一些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这涉及研究者是否如实地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这里也涉及研究者公平地㊁合适地引用参考文献和前人的观点,而不是断章取义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㊂上面第三点 进行有意义和有用研究的智慧 说的是,研究者要有能力和智慧去判断所做研究的意义,因为有些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或没有用的或做不了的;如果没㊃2㊃㊀黄国文㊀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㊀有这样的智慧,就可能会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㊁精力和费用,甚至给研究所涉及的群体和环境带来不便㊁不利或伤害㊂伊曼纽尔等人(Emanuel et al.,2000)多年前发表了重要文章‘什么因素使临床研究符合道德规范?“,讨论医学临床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㊂他们认为,要评估临床研究是否符合伦理,要从七个方面去考虑:(1)价值(value)㊁(2)科学性(scientic validity)㊁(3)研究对象选择的合理性(fair subject selection)㊁(4)良好的风险收益比(favorable risk-benefit ratio)㊁(5)独立审查(independent review)㊁(6)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㊁(7)尊重被试者(respect for enrolled subjects)㊂他们认为,这七个因素是所有研究都会涉及的(Emanuel et al,2000:2701)㊂斯特灵和德克斯特(Sterling&De Costa,2018:164-165)根据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特点,把伊曼纽尔等(Emanuel et al,2000)所说的内容总结成以下七个方面:(1)对科学或社会的价值(value to science or society);(2)科学性(scientific validity);(3)可靠的独立审查(reliable independent review);(4)尊重他人(respect for persons);(5)平衡风险收益比(balanced risk-to-benefit ratio);(6)公平的参与者选择(fair participant selection);(7)真正的知情同意(truly informed consent)㊂从伊曼纽尔等人及斯特灵和德克斯特分别列出的七个方面,我们想到:要做到研究合乎伦理,就必须考虑这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要对科学或社会有价值,不要做对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没有价值的研究,这是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责任问题;第二,所做的研究要具有科学有效性,研究要符合科学的标准和行为准则;第三,所做的研究要能通过可靠的独立审查,通过别人来评估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在圈内得到认同;第四,在研究过程中,要尊重他人,包括研究课题组人员的互相尊重和研究所涉及的其他人;第五,对研究所涉及的风险与收益要评估好㊁平衡好,明白研究会遇到的困难和可能获得的收获,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六,在选择研究参与者(如实验中的被试)时要采取公平合理的态度和做法;第七,对研究项目所涉及的人员,要让他们了解研究的目的并获得他们的同意,不能欺骗他人㊂斯特灵和德克斯特(Sterling&De Costa,2018:164)认为伊曼纽尔等(Emanuel et al, 2013)所说的七个方面可以归为两大主题:(1)研究的价值,前面三项就属于这个主题;(2)符合伦理的研究,后面四项就属于这个主题㊂从上面简单的回顾可以看出,品普(Pimple, 2002)所提出的三个方面与伊曼纽尔等(Emanuel et al.,2000)所说的七个方面是互补的,都是伦理研究者需要记住的㊂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也属于伦理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㊂㊃3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我们认为,任何研究都是从研究者出发的,一方面,他要考虑研究的科学性和社会价值,要做对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有价值的研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尊重学术规范,同时考虑研究的结果在同行中的可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他要明白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做某项研究),要平衡好他准备做的研究所涉及的个人㊁群体和环境的关系,同时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项目考虑成本(风险收益比)问题以及在业界的影响㊂上面多位外国学者所讨论的伦理问题都是研究者应该时刻考虑的问题㊂下面我们从价值导向方面进一步讨论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㊂2㊀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在任何研究中,研究者都是处在中心的重要位置;因此,研究者个人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三观影响着他对研究问题的选择㊁文献的综述㊁研究方法的采用㊁收集数据(语料)的方法㊁对数据(语料)的分析㊁对结果的解释,以及对研究所带来的启示的归纳㊂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㊂第一, 大学生有必要学英语吗? 大学是否要取消英语教学? 这类问题经常被媒体拿来炒作㊂全社会都关心这类问题,主要的群体是教育部门的管理者㊁大学的管理者㊁大学的教师㊁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培训机构㊂有些人把大学里开设的专业与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可能的工资收入联系在一起㊂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可以只涉及学生,也可以只涉及教师,还可以只涉及已经毕业的学生,当然也与毕业生用人单位有关㊂对于一部分人来说, 大学生有必要学英语吗? 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但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也不需要每年都提出来㊂提出问题的人的三观与认为这不是问题的人的三观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的㊂这就是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㊂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来自农村或城镇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也没有认真想想中国是否还可以走回到闭关锁国的年代㊂据有关统计,目前世界上最新科技成果的90%以上都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撰写的,我们的学生不懂外语怎么能了解国际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我曾在一个自媒体看到有人这样问: 如果我们的大学不开设英语课,学生能够看懂国外先进的科技文献吗? 如果我们的大学不开设英语课,到西方国家的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㊁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㊁剑桥大学)去深造与农民的孩子有关系吗? 对于我们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人来说, 大学生有必要学英语吗? 根本不是问题,也不能作为问题来研究,因为这样的研究对科学发展或社会进步都没有什么价值㊂第二, 英语是否要从幼儿园开始教? 知名学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学术影响力非常大,他所提出的 语言习得机制 假设也受到普遍关注㊂对于他来说,人一生下来就㊃4㊃㊀黄国文㊀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㊀拥有语言天赋,有一种特别的语言习得机制,这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人类独有的㊂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跟智力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一定的时间段,这一语言习得机制就会老化㊂很多学者根据这一假设进行实验,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㊂很多人认为,外语越早学越好,因此城市里很多有条件的幼儿园就开始教幼儿学英语,认为这是提前给孩子营造特定的语言环境,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㊂因此,就有了对 英语是否要从幼儿园开始教 这一问题的讨论㊂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应用语言学知名学者桂诗春曾发表了题为‘ 外语要从小学起 质疑“的文章,他的讨论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具备了合适的学习环境(如双语制或外籍教师教学),早一点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比迟一点接触外语的人从长远看来可能略具优势;二是在合适的学习条件下,青少年和成人也能在多数方面和儿童一样学到外语,甚至效率要高些㊂ (桂诗春,1992:54)从他的讨论看,外语不是要从小就开始学;但究竟什么时候学是最有效的,这是可以研究的,也是需要研究的㊂从伦理角度看,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会给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带来启示,甚至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这样也会改变学校课程的设置㊂假设有人在做这方面的问题研究时没有充分考虑研究是否对科学进步或社会发展有价值问题,忽视了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得出了 外语必须从小学起 或 外语必须要从幼儿园开始教 这类结论,又假设国家有关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相信这个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就会出现一种可能:突然有一天来了个红头文件,规定所有小学都要开设外语课程㊂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就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终生的灾难㊂这是因为,从目前看,我国很多偏远地区没有合格的外语教师;如果让外语不合格的教师(其中一些可能只是中专或大学期间学过一点公共外语的人)给这些学生上外语课,那就是在一张白纸上胡乱 涂鸦 ,等到学生小学毕业,原先的白纸已经被涂黑了,以后就再也无法学好外语了(尤其是在 说 方面)㊂因此,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在从事研究和教学时,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或科学问题,而是一定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来解释研究的结果,并提出与自己国家的国情和地区特点相符合的意见和建议㊂第三, 语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目前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者要研究的问题之一㊂这里涉及多个前提: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和谐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内容,人类赖以生存的语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影响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着语言㊂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是生命体中最聪明的,也是最可贵的㊂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宰者,采取 人类中心主义 思想,认为人可以随意改造自然㊁践踏其他生命体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成分,那人就无法与自然和谐共生㊂如果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㊁爱护自然㊁保护其他生命体㊁呵护环境当作人的责任和义务,就不能随意改变自然和破坏环境㊂在 和谐话语分析 框架中,我们(如黄国文,2017;黄国文㊁赵蕊华,2019;Huang&Zhao,2021)提出了 以人为本 的假定,认为这㊃5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爱护自然环境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绿水青山 和 金山银山 我们都要,所以,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㊂语言和语言使用对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㊂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构建现实(Halliday,1990/ 2003)㊂我们对昨天已经发生的事情(历史)㊁今天正在从事的活动(现在)和明天即将出现的事情(将来)都是通过语言构建出来的,语言所构建出来的现实影响着我们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㊂如果我们受的教育是 大自然资源丰富,用之不尽 ,那我们就可能不会珍惜资源,就会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㊂又如,语言系统中的 他 她 和 它 这些代词,表示的是一种等级关系(classism): 九个男性和一个女性 我们用 他们 来指称, 九个女性和一个男性 我们还是用 他们 (而不是 她们 )来指称; 他 和 她 是指有生命的人,而 它 则用于指代 非人 (动物);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动物没有思想,可以任意践踏㊂英语中的 chairman businessman 也是基于等级主义思想沿用下来的㊂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须尊重他人㊁尊重与我们一起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命体,这样生活才和谐㊁安详㊂作为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研究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程中的作用㊂同时,我们的教育必须有生态教育的内容㊂第四, 为什么会有俗话说 宁听AA(城市名)人吵架,不听BB(城市名)人说话 ?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作了分析和解释:有人认为,AA城的话 糯 软 ,人们说话细声细语,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嚷嚷,哪怕是吵架声调也是低八度的;而BB城的人说话大声, 石骨铁硬 ,话说得特别 硬 ,说话就像是在吵架㊂这种解释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说话要轻声细气,不要大声嚷嚷㊂其实,这种看法和解释反映的是对语言的态度,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㊂从生态的角度看,一方水土养一方说某种语言(方言)的人㊂从伦理的角度看,说 宁听AA(城市名)人吵架,不听BB(城市名)人说话 就是对某种语言(方言)的歧视,是对BB城的人不了解和不尊重㊂同样地,说 英国英语 比 美国英语 好听,或 新加坡英语 (Singaporean English)比 印度英语 (Indian English)更容易懂,这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态度,这种说法是有道德伦理导向的㊂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无论美国有多强大或其经济如何发达,英国英语肯定比美国英语好听;同样,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美国英语肯定比英国英语好听;其他也是这样㊂这是各个群体㊁地区㊁民族㊁国家的人的 家国情怀 问题,不是语言(方言)本身的问题㊂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如果不从伦理的角度去考虑,作出来的研究和解释可能就不会被学术界所接受,就会被认为是有悖伦理原则,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是不利的㊂我国幅员辽阔㊁人口众多,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方言,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也有差异;如果要求所有地区的人都操一口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那样的 标准的 普通话,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伦理的;不论哪个地区的人,讲普通话带不带方言的口音,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我们对语言的态度问题,当然也是伦理研究需要㊃6㊃㊀黄国文㊀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㊀考虑的问题㊂第五, 翻译是采取归化好还是异化好? 这是翻译界经常讨论的问题㊂詹姆斯㊃乔伊斯(James Joyce)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1922)翻译成汉语时,翻译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㊂萧乾㊁文洁若(1994)的译本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译文通俗㊁流畅㊁易懂㊂而金隄(1994)的译本则比较文雅㊁严谨,充分传递了原作的意图,忠实于乔伊斯虚构的各种目的㊂萧乾㊁文洁若译本关注的是读者是否看懂译文的内容,并尽量添加一些能够帮助读者读懂作品的词语和标点符号,所以就被认为具有 对读者友好 (reader-friendly)的译文风格;相比之下,金隄(1994)的译本追求翻译中的等效原则,展示的是学者型翻译,很多原文作者留给英语读者自己去琢磨的地方在译文中也保留着㊂2021年,刘象愚出版了‘尤利西斯“的第三个完整译本,学界也有很多评论,刘象愚译本的翻译策略与前面两个版本也存在明显的差别㊂很明显,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特点㊁优点和弱点,这些都与翻译者所持有的伦理观念有关;我们在评论不同的译文时,所持有的伦理态度也左右着我们所给出的评价㊂再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莫言小说所采用的策略为例,因为莫言得了奖,翻译界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译者翻译策略的研究㊂有人认为他对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从初期的 求同 为主逐渐转向了后来的 存异 为主,形成了从文化操纵到文化对话的转向㊂很多人认为,葛浩文在翻译中考虑的是读者,因此他的翻译本质是阐释㊁折衷与重写,在他看来, 翻译是背叛㊁重写,但忠实始终是葛浩文翻译实践的第一准则㊂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㊂正因为翻译的这一特性,使得 背叛 与 重写 成为必要的手段,目的是更为 忠实 地把原文传达给译文读者 (文军等,2007:80)㊂有人甚至认为,莫言的获奖主要是因为葛浩文不可多得的翻译策略㊂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如果葛浩文翻译的莫言没有获奖,估计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赞扬他的翻译策略,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多人赞同翻译是阐释㊁折衷㊁重构和重写㊂说到底,翻译采取归化策略还是采取异化策略,取决于翻译者的意识形态㊁社会认同㊁翻译目的㊁心中的读者等,这都是翻译研究中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伦理问题㊂第六, 英语中 (1)He gave me the book 和(2) He gave the book to me 两句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这是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问的问题㊂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简单来回答㊂角度一:句(1)属于SVOO,即它是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结构,而句(2)属于SVOA,即它是 主语+动词+宾语+状语 结构,两个句子中的 he 是单数的第三人称代词㊂角度二:句(1)和句(2)表示相同的命题(概念)意义,句(1)可用于回答 What did he give you? 的问题,而句(2)则可用于回答 Who did he give the book to? 这就是说,要回答 What did he give you? ,只能用句(1),而要回答 Who did he give the book to? ,只能用句(2);两个句子中的 he 是用于指代上文已经出现的一位男性㊂这里的角度(1)和角度㊃7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2)采取的是不同的研究视角,所给的解释就不一样㊂从语言研究看,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但出发点不同:角度一采取的是形式的解释,注重句子结构和句子中成分的结构关系,而角度二采用的是功能的解释,把语言结构置于语言使用的场合进行功能分析㊂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讨论句(1)和句(2),就可以说,无论是哪个句子,里面都有三个参与者(即给书的人㊁接受书的人㊁被给的书),这是从句子所能表达的意义去考虑的;接着还可以说,无论 me 出现在句(1)还是句(2),它都是句子的参与者,因此在句法分析时就应该都看成是 宾语 ,而不是一个是 宾语 一个是 状语 ㊂采取哪种视角,其实反映的是解释者(教师)的语言观㊂如果他信奉和践行形式的语言观,他就注重形式和结构,就倾向于采用角度一;如果他持有功能的语言观,他就注重意义的表达和对句法进行功能分析,就倾向于采用角度二㊂这是价值取向问题,也是教师(研究者)所信奉的伦理原则所带来的结果㊂这些表面看起来属于纯语言分析的问题,也反映了研究者的伦理取向和价值判断㊂上面的六个例子分别是关于语言教学㊁生态语言学㊁社会语言学㊁翻译和语言分析的内容,其他应用语言学学科分支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㊂我们认为,要探讨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首先要研究作为主体的研究者,他的三观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着他对研究问题的选取㊁对文献的综述和梳理㊁研究方法和策略的选择㊁收集数据(语料)的方法和语料的多寡㊁分析的角度和深度㊁解释数据(语料)的视角,以及他对研究所带来的启示的总结和预测㊂3㊀事实与观点伦理问题研究关系到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与科学判断不同,其中突出的一点是道德判断具有科学判断所没有的主观因素和情感意义㊂从某种程度上说,伦理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与研究者的三观紧密联系在一起㊂在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应该区分 事实 (fact)和 观点 (opinion)㊂真正的硬科学研究是可以验证的㊁重复的,但涉及到伦理问题,常常是带有主观推断的㊂对于 铁板钉钉 的事实,那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但是,生态系统不是黑白清楚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研究者个人对世界㊁事件㊁情形㊁个体以及环境的判断,因此主观的因素就呈现出来了㊂在学术界,尤其是关系到论文和著作的撰写,抄袭(剽窃)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公认不能容忍的㊂如果是一字一句原封不动地 拷贝和粘贴 ,那是抄袭的事实,不容辩解㊂但是,如果是某一类似的观点,常常就无法判断是否抄袭了前人的观点,因为这不是一字一句原封不动地拷贝和粘贴,表达方式改变了,而且也有 英雄所见略同 的可能㊂一般说来,年轻的研究者经验不足, 偷吃 了常常不懂或不会 擦嘴 ;有经验的研究者,偷了别人的东西了人家还无法抓实他,这是客观存在的㊂但是,无论如何,在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㊃8㊃。

一般应用语言学

一般应用语言学

一般应用语言学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应用语言学则是研究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规律和功能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还关注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本文将以一般应用语言学为主题,介绍其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二、基本概念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规律和功能。

与其他语言学分支相比,应用语言学更加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结构和规则。

它探究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研究如何理解和解释不同语言的含义、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三、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语言,如何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语言评估语言评估是应用语言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研究如何评估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以及如何评估语言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语言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语言水平,指导学习和教学的调整和改进。

3. 语言技术语言技术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它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和分析语言数据。

通过语言技术,可以开发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应用工具和系统,以满足人们在语言交流和处理方面的需求。

四、实际应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中。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需求,教师能够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

2. 语言翻译语言翻译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语言技术的发展,翻译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机器翻译系统可以自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试题答案整理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试题答案整理

二、概念辨析:1.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异同:本体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本身,包括对语言事实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对语言规律的揭示和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总结的各种语言理论。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不仅有利于语言应用本身,而且也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

同时,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方面交叉的部分。

理论语言学:一般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2.语言的兼并和转用:语言借用是指在文化接触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从其他语言中借入自己语言所需要的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借用。

语音的借用表现为增加新的音位和增加新的音位组合方式。

语言转用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兼用:双语或多语是指某一语言社团(民族或国家)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包括社会双语和个人双语。

双语就是语言接触中的语言兼用现象,包括双语和多语。

对一个民族发展来讲,语言兼用是进步的表现。

3 ,洋泾浜和混合语:两者都属于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同时,在语言传播过程中势必与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放弃自身的特点,吸收其他语言的特点。

洋泾浜也叫皮钦语,是临时混合语,常常只是用于在不同的族群之间的临时交际,如经商所需要的彼此之间的沟通,只使用于有限的范围,使用时间通常也不长。

语汇比较贫乏,语音和语法都不太规范,如旧上海的洋泾浜语把“我不能”说成My no can,用英语的词和汉语的语法;将number one说得像“拿摩温”。

由于“先天不足”,它通常的存活时间都不长,有的可能只存在几年。

克里奥尔语(Creoles)是正式混合语,一般是从洋泾浜发展而来的。

如果洋泾浜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发展,语言混合的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语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就成为克里奥尔语。

应用语言学研究生选题

应用语言学研究生选题

应用语言学研究生选题说到应用语言学选题,哎呀,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你知道吗?很多研究生在选题时,都像是在大海捞针,觉得自己简直被无数个选项压得喘不过气来。

怎么选才能既不枯燥又不跑偏呢?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说实话,做研究就像是在厨房里炒菜,选对了食材,味道自然好,不然你就是在做一锅无聊的白开水。

选题这事儿挺简单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

如果你选了一个完全不感冒的课题,读文献的时候可能就跟读字典一样痛苦。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到底该选什么呢?”好吧,我来给你出个主意。

大家都知道,语言学有很多分支嘛。

有的研究偏重语音,有的研究偏重语法,还有的像我这样,研究那些跟语言背后文化有关的东西。

应用语言学嘛,就是把语言学的理论拿去实际应用的过程。

如果你说“我想研究语言教学”,那可以。

你也可以说,“我想做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那也行。

对了,跨文化交际这个方向,简直是个宝藏领域!说实话,现代社会里,大家越来越频繁地跨越国界和文化,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是文化碰撞的火花。

不同文化的误解,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想看,你和外国朋友用英语沟通,明明是好意,结果对方却误会了。

就像你说“我给你点个赞”,对方却理解成你在讽刺他,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再说,如果你有兴趣研究语言教学,哎呀,这个话题也是层出不穷的。

有些人觉得学英语很简单,可实际上,你一旦开始教学,就会发现语言学习真的很复杂。

你得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语言背景、学习方式等等。

一句话,想教好一个人学好语言,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比方说,中国学生学英语,口音问题常常成为一个大障碍。

你让学生说“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结果他们可能会像在说“石头剪子布”一样,发音怪怪的。

你要是能从这种点上入手,研究语言教学方法,简直太有意义了。

再往深了说,应用语言学其实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你有没有想过,语言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平时我们用来聊天、说笑的这些话,背后也有很多语言学的原理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语言学方向研究生必读书目及研究方向(邓晓芳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二语习得
综述性重要文献
Doughty, C. & M. Long (2003.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Blackwell.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 & Barkhuizen, G. (2005. Analyzing Learner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ss, S. M. & Selinker, L. (200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Second Edi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一 Natural & Instructed L2 Learning 自然环境 /有指导的二语学习
(二 Interlanguage processes中介语研究
(三 Input, Interaction, and Output输入、交互、输出
(四 Universal Grammar and SLA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
(五 Language Transfer母语迁移研究
(六 Individual Differences学习者个体性研究
(七 Social Factors and SLA社会因素与二语习得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理论
二十世纪是外语教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理论方法层出不穷。

其中, 真正具有世界范围影响, 并在当今仍具指导意义的重大理论大约有三中:行为—结构主义(Behaviorist-structuralism ,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TG grammar-cognitive theory,和交际法语言习得理论(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一 Behaviorist-structuralism 行为—结构主义
(二 TG grammar-cognitive theory 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
(三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交际法
(四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
综述性重要文献
Brown,D.H.(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ond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Brattain,A.(1986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nan,D.(1999.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H.H.(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eacher Education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
(一外语教师教育的概念重构
(二外语教师认知的实证研究
·教师决策研究相关研究
·教师知识 / 观念相关研究
·教师学习 / 发展的研究相关研究
综述性重要文献
Bailey, K & Nunan, D. (eds.. 1996. Voices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Cambridge: CUP.
Burns, A.(1999.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 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UP. Carter, K. (1990. Teacher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 In W. 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Freeman, D. & Richards, J.C. (eds.. (1996.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
Richards, J. & Nunan, D. (eds. (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ambridge: CUP Roberts, J. (1998.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London: Arnold.
Tsui, A. B. M. (2003. 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 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 Cambridge: CUP.
国际国内相关核心期刊
BFSU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NL = 中国国家图书馆 BU = 北京大学图书馆
ep = 电子版及纸版 e = 电子版 p = 纸版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BFSUp, NLep, BUp
Applied Linguistics (BFSUp, NLep, BUp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BFSUp, BUp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JELT (BUp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BFSUp, NLep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The (BFSUp, NLp, BUep
EL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BFSUp, NLep, BUp
English Education (BFSUp, NL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BFSUp, BUep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Up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Journal (BFSUp, NLep, BU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NLp, B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BU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BUe
Language Learning (BFSUp, NLp, BUep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BFSUp, NLp, BUp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BFSUp, NLp, BUp
Modern Language Review (BFSUp, BUp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BFSUp, NLp, BUep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FSUp, NLp, BUp
TESOL Quarterly (BFSUp, NLp, BUp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BFSUe, BUp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BFSUep, BUp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BFSUp, BUp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 (BFSUep, BUp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BFSUep, BUp
外语论坛 (BFSUp 外语研究 (BFSUep
外语与外语教学 (BFSUep, BUp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 (BFSUep, BUp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BFSUep, BUp 英语研究(四川外国语学院主办 (BFSUp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BFSUp, B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