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之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赤潮: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

色等颜色,这种现象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因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爆发性急剧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现象)(1)

2.水华:上述现象发生在江河湖泊则称为“水华”

3.水资源:一般仅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资源

4.生态用水:从广义上说,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包括水热

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狭义的生态用水主要是指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而需要的水

5.生化需氧量:简称BOD,是指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氧的量(以mg/L为

单位),生化需氧量越高,表明水中好氧有机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好氧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

6.总需氧量:

7.污水人工处理:即是利用各种人工技术措施将各种形态的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分解

或转化为无害、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的过程

8.污水的二级处理:是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

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9.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去除污水中不溶性的呈悬浮态的污染物的处理方

10.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

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方法

11.生物处理法:即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能力,并采

用一定的人工强化措施,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净化的方法

1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利用土壤生

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13.厌氧生物处理:利用兼性厌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

物,最终产物为甲烷、二氧化碳等

14.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将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

成二氧化碳和水

15.尾水生态处理:依赖水、土壤、细菌、高等植物和阳光等基本的自然要素,利用土壤

-微生物-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综合自净能力,完成尾水的深度处理,同时通过对尾水中水分和营养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尾水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有机结合

16.尾水自然处置:指利用水环境自净能力进行尾水江河湖海处置

17.点污染源: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排放污染物的发生源

18.面污染源:是指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的,以面状形式排放污染物的发生源

19.耗氧有机物: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

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的有机物

20.难降解有机物:是指那些难以被自然降解的有机物,它们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

21.水体自净过程: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

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的这一过程

22.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排入大气,并对任何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

物质

23.湿法脱硫:是把烟气中的SO和SO3转化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从而把它们从烟气中

分离出来

24.煤烟型污染:指由煤炭燃烧排放出的烟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以及再由这些

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污染物所构成的污染

25.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雾学)迁移到地当面,或在含酸气团

气流的作用下直接前一到地面,前者为湿沉降,后者即是干沉降

2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

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27.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

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28.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

29.干法脱硫:指采用固体粉末或非水液体作为吸收剂或催化剂进行烟气脱硫

30.土壤污染:就是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

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31.土壤胶体:是土粒中颗粒细小的部分,其颗粒直径一般小于0.002mm或0.001mm的

微细固体颗粒(土壤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呈相互分散的胶体状态,其固相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μm,土壤胶体常指这些固相颗粒)

32.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

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33.土壤生物修复: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

物,吸收、结合、转化土壤中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为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的过程

34.废物资源法

35.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36.电磁污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一起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是产生的污

37.放射性污染:由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放射线造成的污染(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

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自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38.光污染:指光辐射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39.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40.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多样性

和变异性的综合,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41.生物入侵: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

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42.生物安全:狭义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

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43.转基因技术:就是以人为的方法改变物种的基因排列,通过涉及将某种生物的某个功

能基因,从一连串的基因中分离,再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其具备或增强此功能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