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除法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通过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进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结合平均分的实际操作过程,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试商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并直观地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3.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无论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都要注意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整理与复》。
教材主要涉及“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共安排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方程”,第三单元为“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为“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外,第六单元为“圆”,涉及“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单元为“统计”,涉及“统计与概率”领域。
本册教材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也进行了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了三个单元。
其中,“积与积的奇偶性”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二是学生能够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三是学生能够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四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研究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是学生能够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六是学生能够在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WORD格式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缑氏镇中心小学WORD格式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三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一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
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
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
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
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主讲:华罗庚实验学校马金花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方程【知识梳理】学生已学完整数、小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会较多的数量关系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3~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合计建议8课时)【具体解读】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其中要注意的是: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质量与重量是不同的。
质量是指含有多少物质,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重量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是可以变的,比如在地球上与月球上同一质量的重量也不相同。
天平与其它称不同,我们说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都说的是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不好,我们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卷的教材展开了修改。
史钦汉校长委托,由我去对本册教材展开分析,其中存有认知不细致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老师给与科粉。
今天我将从本册教材基本内容、调整和变化、每个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全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一、全册教材基本内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中间还有2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一个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这是配合因数和合数但单元安排的。
二、主要的调整和变化本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对方程的重新认识主要包含方程的含义、求解轻便方程和列方程化解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并使学生更加细致地认知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升应用领域数学方法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方程的思想。
与修改前的教材较之,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存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原五年级下卷只建议学生求解一步排序的方程,同列一步排序的方程化解有关的实际题:至于两、三步排序的方程及应用领域则精心安排在六年级下册。
现在,这些内容经过资源整合,分散精心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
这样的目的:1、就是由于一步排序的方程至两、三步排序的方程,尽管形式上繁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并无显著区别:2、因为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一排序的实际问题都比较熟识,使他们在一个阶段只自学用一步排序的方程化解实际问题,挑战性略显严重不足,也无法彰显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
随着六上内容的资源整合,还精心安排了一道(2)追加列方程求解碰面问题的例题,修改后留存的并不多的问题之一,它就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模型。
(二)再次资源整合折线统计图的重新认识和应用领域。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
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主讲:华罗庚实验学校马金花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方程【知识梳理】学生已学完整数、小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会较多的数量关系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3~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合计建议8课时)【具体解读】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其中要注意的是: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质量与重量是不同的。
质量是指含有多少物质,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重量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是可以变的,比如在地球上与月球上同一质量的重量也不相同。
天平与其它称不同,我们说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都说的是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二、教材简析“数与代数”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減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几何”领域安排的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折线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二次.第一次安排的是“球的反弹高度”第二次安排的是“蒜叶的生长”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有:1、方程的含义.2等式的性质.3、解简易方程.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和例3到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对于方程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教学呢?教材设计的是用天平秤来称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秤两边的摆向来列出式子.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另外两道题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判断的同时.明确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同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在“简易方程”这一个单元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困难有:1、学生一开始解方程时不能正确书写格式.等号不能对齐.算出结果后.不能正确进行检验.2、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没确定等量关系式就开始写设句.设句不完整.算出结果后会不自觉地加单位.3、不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这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强调与练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先写出数量关系式.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达到一定的技能.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有:简易方程这一单元考试时一般是出在判断题和计算题中.大家都知道在一张试卷中计算题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所以方程这一单元在这一册书中是一个重点.第二单元是《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内容:1、单式统计图.2、复式统计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活动的需要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统计与概率考试时出题一般会单独出一道统计图分值大概5分左右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的内容有1.因数和倍数.2.2、5和3的倍数的特征.3.奇数和偶数.4.质数和合数.5.分解质因数.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个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成质因数.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那么对于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教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是要牢记它们的概念.比如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是质数如2、3、5这样的数;而合数的概念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如4、6、8、9这两个概念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牢记.不要搞混.那么怎么确实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呢?那么我们首先要将两个数各自的因数由小到大全部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共同的因数.在共同的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才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相似.也要先把各自的倍数由小到大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他们的共同的最小的公倍数.本单元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有:质数和奇数分不清.他们会以为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特别是这两个数字:51、57大部分学生会以为这两个数也是质数.所以一定要熟记它们的概念.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考试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主要是学习: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假分数.3、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分数与小数互化、5、分数的基本性质.6、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意义的理解.由于学生对单位“1”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那么我们在教学分数的定义时.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定义里面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面两个内涵.学生对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第三步回答“茄子老师”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最后的教学就容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教学生学习呢?下面我来就课本的例题来简单说说我的看法.1、呈现现象.2、发现规律.3联系旧知解释规律的线索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第一步.结合例11、例12中写分数和折纸表示分数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中.有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而有些分数的大小则不等.由此使他们对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大小相等的现象产生兴趣.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几个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说说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而顺其自然地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观察例1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分析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感受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利用学习例12的经验进一步观察、分析例11中三个相等的分数.再次感受其中的规律.最后综合上述活动中的认识.引导学生概括两道例题中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步.启发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也符合数学知识的建构规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一般考试会出在填空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重要所以大家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定要多多加以注意.第五单元主要教学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那么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教学呢?首先要先和学生明确: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相同.所以分子不能直接加起来.并联系不久前学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通分等知识自主探索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完成计算.明确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先要进行通分.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相关的计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出示题目):这题可能学生会直接用2/3-1/3-1/5,如果学生这样做的话那么是不正确的.在这里我们要是2/3看做是单位“1”并作为被减数.而2/3小时.与问题无关.是个多余的条件.那么这个单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有:1、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经常出现口算错误.2、三个分数相加减时.口算错误较多.有时不能把得数约到最简分数.3、不能及时总结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些规律.并进行灵活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考试时出题一般会出在计算题.而且所占的比例会比较多.所以抓好这一个单元的教学非常的重要.第六单元圆.主要学习的内容有:1、圆的认识.2、扇形的初步认识.3、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4、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教学好圆的周长和面积首先就要分清楚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要让学生会记会背并加以运用.教学难点是探索并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本单元学生常见错例及解决策略常见错例:(1)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混淆.没有很好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导致记不住两个公式的区别.(3)审题不认真.没有看清题目中给出的是直径还是半径.是周长还是面积.导致错用了公式.(4)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前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学情.及时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与能力.(5)加强对圆周长及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推导过程.提出质疑.(6)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反复强调.要求学生一定要先读题目.弄清题意.尤其是解决问题应该多读几遍.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再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7)设计形式多样的专项练习.让学生在专项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培养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一单元的内容一般考试会出现在操作与计算方面.第七单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以及数与计算的角度分别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特点.逐步积累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主动应用策略的自觉性.其中.例1呈现了两个稍复杂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相应的回顾和反思活动中.体会转化策略可以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初步形成对转化策略的认识.例2先让学生各自计算一组分数的和.再引导他们借助直观将这组分数连加计算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分数减法计算.从而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特点.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道例题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中.教材还安排了涉及图形和计算等不同内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在考试时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是“数的世界”.第二段是图形王国.第三段是“统计天地”.第四段是“应用广角”.第五段是“自我评价”.下面我就第一段“数的世界”这一个内容简单讲一下:“数的世界”安排了17道题.第一题通过判断给出的式子是不是方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方程的含义.更好地把握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第2题通过练习解方程.帮助学生自觉整理常见简易方程的解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提高解方程的能力.第3题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先看图列出方程.再求出图中所标注的x的值.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特点和价值.加深对相关平面图形的认识.第4-6题都是适合列方程解答的实际问题.通过解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思想的特点和优势.第7题要求学生从因数和倍数的角度描述给出的几个自然数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回忆并整理因数.倍数的含义.体会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特点.第8题分别练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题中的四组数分属三种不同情况.因此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觉整理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第9-11题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分数的基础知识.包括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与分数的关系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原来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明确.而且有利于他们充分感受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第12题通过比较每组中两个或三个分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通分以及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对分数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第13题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同数量的换算结果.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分数在表示数量及其关系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第14题主要练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第15题是一道分数连减式题.学生既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根据题中数据的特点把原题适当转化后再进行计算.有利于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主动回忆相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深对转化策略的体验.第16、17题都是可以用分数加、减法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第16题明确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第17题则需要把题中单位“1”的量看作1参与运算.突出体现了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与复习这一个单元里都包含了全册书的所有内容.并且是精华之中的精华.大家一定要抓好这一单元的复习.考试时试卷上的一些题目都有从这个单元里出的.有些是只改一下数字.有些是根本一字不差地从上面照般题目.所以这一单元也很重要.以上就是我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这册教材做的一些简单的分析.如果有说得不对的请大家一一批评指出.。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尽剖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剖析本单元教课方程的知识 . 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课方程 . 波及的基础知识比许多 . 教课内容分红三部分编排。
第 1~2 页教课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 . 依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 3~11 页教课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 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质问题。
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 . 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历史记录。
1从等式到方程 . 逐渐建立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别对象 . 教材用属观点加种差的方式 . 按“等式 +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课方程的意义。
( 1)借助天平领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 .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平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 为了有利于方程观点的成立 . 本单元教材第一让学生领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均衡 . 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均衡 . 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均匀衡的直观情境中领会等式 . 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 1 在天平图下方表现“ =”.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 . 从中领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 是因为天平与其余的秤不一样。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 . 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课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 . 但不用作过多的解说。
例 2 持续教课等式 . 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 . 有些天平的两臂均衡 . 有些天平两臂不均衡。
依据各个天平的状态 . 有时写出的是等式 . 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觉中 . 能进一步领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 . 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 . 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 . 为教课方程的意义累积了详细的素材。
第三 . 写四个式子时 . 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主讲:华罗庚实验学校马金花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方程【知识梳理】学生已学完整数、小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会较多的数量关系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3~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合计建议8课时)【具体解读】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其中要注意的是: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质量与重量是不同的。
质量是指含有多少物质,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重量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是可以变的,比如在地球上与月球上同一质量的重量也不相同。
天平与其它称不同,我们说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都说的是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课本P1~6) 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本P7~11)3课时整理与复习(课本P12~14) 2课时第二单元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015年新苏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20210323163233)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剖析各位老师:大家好 , 我们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了订正。
受马校长拜托,由我来对本册教材进行剖析,此中有理解不透辟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赐予指正。
今日我将从本册教材基本内容、调整和变化、每个单元的教材剖析、教课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第一我们来看全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一、全册教材基本内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 个单元。
中间还有 2 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一个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这是配合因数和合数但单元安排的。
二、主要的调整和变化本册教材的变化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 一) 从头整合简略方程的教课内容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含方程的含义、解简略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本质问题。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教课,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为透辟地理解本质问题中的数目关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本质问题的能力:初步感觉方程的思想。
与订正前的教材对比,这部分内容的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添:原五年级下册只需修业生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列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有关的本质题:至于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应用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
此刻,这些内容经过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
这样的目的: 1、是因为一步计算的方程到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只管形式上复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无明显差别: 2、因为绝大多半五年级学生对一计算的本质问题都比较熟习,让他们在一个阶段只学惯用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本质问题,挑战性略嫌不足,也不足以表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
跟着六上内容的整合,还安排了一道( 2)新增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例题,订正后保存的不多的问题之一,它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模型。
(二 ) 从头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订正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
教材订正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课。
这样做的目的, 1 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2 是为了指引学生初步学会鉴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测和展望。
2015年新苏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了修订。
受马校长委托,由我来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其中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今天我将从本册教材基本内容、调整和变化、每个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全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一、全册教材基本内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中间还有2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一个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这是配合因数和合数但单元安排的。
二、主要的调整和变化本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
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原五年级下册只要求学生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列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题:至于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应用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
现在,这些内容经过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
这样的目的:1、是由于一步计算的方程到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尽管形式上复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无明显区别:2、因为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一计算的实际问题都比较熟悉,让他们在一个阶段只学习用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挑战性略嫌不足,也不足以体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
随着六上内容的整合,还安排了一道(2)新增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例题,修订后保留的不多的问题之一,它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模型。
(二)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
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这样做的目的,1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2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二页。
P.82
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二页。
3.经历观(Guan)察、
操作、欣赏与 设计的活动。
第七十页,共九十二页。
P.86
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P.87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和策略
一、教学内容
用逆推的策略解决(Jue)简单的 实际问题。
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二、教材编 写特点和教 学建 议 (Jian)
例6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 法的商;
例7、例8 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例9、例10 教学分数和小(Xiao)数的互化。
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Xue)建 议
1.利用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分数的意义。
P.36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2.以分数单位(Wei) 为
解决问题: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页,共九十二页。
空间与图形”领域
安排2个单(Dan)元。
图形的认识:第十单元“圆”。
图形与位置: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四页,共九十二页。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Di)七单元“统计”。
第五页,共九十二页。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共(Gong)安排4次。 “数字与信息”; “球的反弹高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
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P.22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P.26
P.25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P.29
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找 公 2
(Zhao)
倍数和公因
数,提倡思
考方法多样
化
。
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二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
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
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
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全单元编排十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等式的含义例2方程的意义例3等式的性质(一)例4用等式的性质(一)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5等式的性质(二)例6用等式的性质(二)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8~例10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几个特点。
第一,在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教学安排比较细,编排的例题多,推进的步子小。
这是因为学生从习惯了的算术思考转变到代数思考,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他们克服思维定势,适应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一段时间。
这期间的教学适当缓慢些,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他们转变思维习惯。
第二,编排两道例题教学等式的两条性质,还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可见,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当然,用四则计算中的各部分关系,也可以解方程,但不能因它而淡化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第三,把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分开编排,先教学解方程,再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解方程和列方程是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且都有些困难。
分别教学,便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稳步掌握基础知识。
第四,把解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合并着教学。
例8~例10表面上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既在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也在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包含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统计、简易方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内容组织本册教材内容组织合理,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内容的呈现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知识点解析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计算、比例的应用、统计图表、简易方程、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练习与实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模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习题与练习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和练习,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习题类型多样,难度适中,既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评价和单元测试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准确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能够准确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并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每个组员都能学有所得。
6.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够迅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转化的思想,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光辉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等内容。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倍数和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主讲人:新圩镇中心小学宁秋娟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数与代数”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減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几何”领域安排的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二次。
第一次安排的是“球的反弹高度”第二次安排的是“蒜叶的生长”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有:1、方程的含义,2等式的性质,3、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和例3到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对于方程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教学呢?教材设计的是用天平秤来称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秤两边的摆向来列出式子。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另外两道题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会更深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课件PPT(共107张PPT)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
数据分析:随机单独数据——重点关系数据——超越数据的分析
第一层:数据本身的读取 1、从统计表到统计图 2、看得懂吗?(沟通学习经验) 聚焦1:选点或线介绍、单位长度 聚焦2:纵轴0-110(积累新经验)
第二层:数据之间的读取 1、交流问题(1)(2) 2、补充: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培养数感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三、典型习题
3、练习二第15题
丰富视角,跳出定势: 一是摄氏温度未知; 二是补充摄氏温度已知,求华氏温度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体系架构
概念教学:———— 概念形式:————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内涵实质
1、高观视角——整除
定义1:对于整数a和整数b,如果存在一个数k,使得 a=b×k,那么就说a能被b整除,记作 b|a 或 a¦b 。 定义2:如果整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商为k,那么称 a是b的倍数,a称为b的k倍;b叫做a的因数(约数)。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例1例2的并联解读
内化经验
经验唤醒,提升思维水平
四悟转化策略:有错订正,回顾过程反思内化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典型习题
1、
积累转化经验
一审转化对象:理解题意,与例题比较同异? 二想转化方向:你打算怎么解决? 三解转化路径:独立尝试,小组交流、集体分享具体方法与步骤 四悟转化策略:反思内化:有错订正,回顾过程,比较例题
数学表达:抽象 建议:回顾反思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
例4-例5——圈划百数表,不完全归纳推理
师引生探:从个位走向各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
“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
“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
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手机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6、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7、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展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分解质因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加减法、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课时安排(合计68课时)
简易方程……………………………………………………………………………12课时折线统计图…………………………………………………………………………3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
因数和倍数…………………………………………………………………………12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6课时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圆……………………………………………………………………………………1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整理与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