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报告文学与新闻
试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试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内容提要: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联姻,它是介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双向边缘文体。
报告文学既不是完全同于新闻报道,也不完全同于文学创作,它兼有新闻与文学的两种特性。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运用形象思维,利用典型形象说话则是报告文学的必由之路。
必须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达到文学形象化与典型化,并做到新闻真实性与文学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真实形象化典型化一、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Reportage的译语,是从外语而新造的术语。
对于报告文学的定义,历来学术界都有些不同的看法。
美国《韦伯斯特大辞典》对“reportage”(报告文学)与动词“report”(报道)两词诠释为:reportage:指这类作品——对于直接观察过、或者有文件资料认真地记载下来的事件和场面,给以真实的、详细的描述。
Report:注意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方面或发展。
《辞海》中解释为:散文的一种。
是文艺性通讯、速写、特定等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但不能虚构,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发挥社会作用。
以上两种看法,都强调了报告文学文学性与新闻性这两个最基本特征。
但从报告文学的历史发展来看,上述的定义显然是涵盖不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现在有一种观点大家较认可:报告文学是用一定的文学审美手段与政论方法真实、及时、形象、有针对性地报道具有特殊传播价值体裁的样式。
在主体分类属性上,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在主体属性上,报告文学是新闻性、文学性与政论性的统一。
本文将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与新闻性作重点论述。
二、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关系溯源关于报告文学是新闻起源论还是文学起源论早有争论。
刘白羽同志认为报告文学“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诸如《左传》、《史记》……”(1)。
可以看出,刘白羽认为报告文学是由中国古代文学起源的。
报告文学是非常好的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是非常好的新闻文体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是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
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因此,它具备新闻性、文学性和政治性。
报告文学曾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苏联和欧美。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某些通讯、旅行记和叙事散文已具有报告文学的部分特性。
但正式倡导和自觉创作报告文学是从30年代初开始的,并与左翼文艺运动和外国报告文学的传入有关。
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作品集是《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
稍后有《活的记录》《中国的一日》等专集和《包身工》(夏衍)《1936年春在太原》(宋之的)等名篇。
3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报告文学获得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品种。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位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新闻属于记叙文,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标题是新闻的的内容提要。
除标题外,还有引题、副题。
导语指新闻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概括报道的中心。
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通讯属于记叙文,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通讯的形式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通讯内容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形象性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1、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
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
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
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
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新闻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等。
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指简要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新闻文体特点:真,即再现生活的真实;快,即报道一定要及时;新,即指内容要新,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新闻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语。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醒目(鲜明)、凝练(概括)、准确、新颖、生动。
形式有三种: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
完整的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届时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拟标题时,注意虚实结合。
导语:新闻“电头”后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导语通常包含(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一般包括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背景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3、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4、表明作者观点;5、衬托、深化主题。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结语紧扣主题进行议论抒情,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炼,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新闻概括:何人何时在何地做了何事新闻语言: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学习新闻的切入角度:标题、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高一新闻和报告文学知识点
高一新闻和报告文学知识点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而报告文学则以真实故事的形式传达感动和深刻的见解。
在高中一年级,学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点,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一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知识点。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是指用简练的语言、客观的态度、可信的来源,传递及时、准确、有价值信息的报道。
新闻的特点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公众性和多样性。
学生们需要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
二、新闻的要素新闻报道通常包括五个要素:谁、什么、在何时何地、为什么和怎样。
这些要素构成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在阅读与撰写新闻时需要注意提炼这些要素。
三、新闻的分类新闻可以按照报道的内容、形式和对象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等;按照形式分为消息、报道、评论等;按照对象分为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
学生们需要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以提升自己的文本理解能力。
四、新闻的写作技巧写作新闻需要注意条理性、客观性和简洁性。
要点要突出,用词要准确,结构要清晰,上下文要连贯。
学生们可以多读优秀新闻作品,学习范文中的表达技巧和写作风格。
五、报告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报告文学是以事实为基础,运用文学表达手法,通过真实的故事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传达见解的文学形式。
它主要关注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六、报告文学的作用报告文学可以通过真实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它不仅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背后所传递的思想和观点。
七、报告文学的写作风格报告文学的写作风格一般质朴、真实,追求事实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和环境的真实性。
通过运用多样的手法,如细腻的描写、铺陈和时空架构等,使故事更具可信度和感染力。
八、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联系与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都是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传达信息和情感。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一、新闻的含义(一)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
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三、阅读要求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联系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联系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文学就是显现在话语含蕴的审美形态。
写作,就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两者都有共同的词即“写作”作为纽带,那么写作的涵义是什么?简单而言,写作是人类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既然都了解这样名词,那么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本文试比较就这两个写作所写对象的形象性、语言表现方式和事实性等方面的异同之处作简单的论述。
一、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所写对象的形象性的异同。
新闻形象与文学形象相同之处,首先表现在它们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对象都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始终以社会的人为主体。
从文学史上来看,绝大多数文学形象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我国家喻户晓、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学形象。
他绰号黑旋风,善用两把板斧,勇猛无畏,嫉恶如仇。
李逵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在宋朝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广大农民不畏强暴、爱憎分明的品质。
从新闻发展史来看,新闻形象更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
徐迟的通讯《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它所以在知识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正因为它是陈景润同志对数学不泄追求精神的真实写照,形象地再现了他以敢于在困难中开顶风船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再现了他独特的光辉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文学形象和新闻形象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前者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的存在,也可以是历史的存在,而后者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的存在。
一般地说来,文学形象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是当代题材,也可以是现代题材,甚至可以是历史题材。
无论是姚雪垠的《李自成》,还是曲波的《林海雪原》,都能够使人感到艺术的享受和启迪。
而新闻形象则不同,它不能违背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它所反映的对象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人们所关心的事情,而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事实,或者历史上发生的事实。
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
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真实的题材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旨在向读者传递真实的信息和情感。
新闻阅读作为另一种形式,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即时的消息和事件。
本文将探讨现代报告文学和新闻阅读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在形式上有所差异。
报告文学通常采用较为文学化的方式呈现,讲述人物的故事或者记录特定事件。
其目的是通过写作的艺术性,吸引读者并使读者对事件或人物产生共鸣。
而新闻报道则以客观、简洁的方式呈现新闻事实,着重报道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信息。
两者的呈现方式各有特点,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读者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其次,现代报告文学和新闻阅读在信息传递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报告文学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实的叙述,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发社会关注,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报道则以及时、准确的方式传递新闻事件,促使读者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信息。
两者都在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也在培养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文学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叙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社会问题。
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新闻报道则通过记录和报道社会事件,培养读者对事实的敏感性和客观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新闻报道,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现代报告文学与新闻阅读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者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共同通过真实的信息和情感传递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无论是通过报告文学的细腻观察还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报道,都能够引导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闻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
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用不同形式的课文,来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正是借助罗布泊的变化,以小见大,唤醒人们环保的意识,终止对地球对生态环境不止息地掠夺与破坏。
无论是读,还是讲授这篇文章都能让人感受沉重的罪恶感,这种感受的成功营造来自于语言上的成功。
从文章的形式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特点,所以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就在于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一、新闻性特点语言具有新闻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本文语言准确、真实,既给人一种事实上的真实感,也给人一种语言上的真实感。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本文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触动人心,引起读者深思。
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认为:1、第一人称的运用本文在叙述时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展开,如“金秋十月,我站在了位于新疆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这几句话让读者随着作者来到塔里木河的大桥上,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确是亲历罗布泊,站在了罗布泊边缘,面对着罗布泊触目的“一道道肋骨”,真正感受到了如今罗布泊彻骨的荒凉。
正因为如此,所以作者发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时,才会激发起读者沉重的罪恶感。
2、数据的运用“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改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130、138、400、1万多”这些数字准确地写出人们是怎能样盲目乃至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的水资源,正是这种可怕的盲目行为才造成今天可怕的罗布泊,文章语言的真实性给人的感染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3、史料信息的引用今天罗布泊的可怕,读者可以借助作者的眼睛“看到”,而昨天罗布泊的美好,作者自然是看不到的。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作者多次引用史料信息。
文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一、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一文学与新闻学的共同祖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皆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文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新闻捕捉社会生活的点滴并呈现生活,二者虽表现方式存在差异,但却拥有共同的祖先便是社会生活。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日常活动缺少不了文学的正确指引与新闻的有力信息提供,拥有了这两大社会生活利器,人们的生活水平才会愈加提升,幸福感倍增。
由此可见,文学与新闻学从起源就密不可分,同属社会生活的后代。
二社会现实呈现方式的共性。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人事物总是善恶并存的。
社会的阴暗面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导致人们在不经意间便会触及而受到伤害。
文学与新闻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时都十分注重对社会不利方面的深刻揭露,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展现于公众视野。
文学创作者擅长于利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的写作体裁来展现社会生活,从而发掘生活的阴暗面。
[1]新闻工作者通常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途径将他们所见所闻的社会丑闻进行追踪报道,来向受众呈现出社会现实生活的不利方面。
文学与新闻学虽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形式,但其对于社会生活阴暗面的呈现都秉承绝不手软的态度。
三社会现实呈现方式的差异性。
新闻的真实准确是其生存以至于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也就是说在呈现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需要时刻秉承着原封不动还原事实的信念,所呈现给受众的信息都属于有依据可查、有源头可寻。
而相对于新闻呈现社会现实的方式来说,文学作品在传递社会生活信息时或多或少都会增添些作者的态度、情感和思想。
由此可见,在社会现实呈现方式上文学与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学更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明显的艺术加工,新闻则更以报道的真实、准确作为自身发展的主旋律。
第六章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3、均属现代题材。报告文学与通讯都是 以现代题材为写作对象,这明显区别于诗歌、 散文、戏剧、小说诸体裁。诗歌、散文、戏剧、 小说的创作,作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上下五 千年,古今中外事,均可成其创作的源泉和写 作的焦点。而报告文学与通讯的写作对象,离 不开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它们是对“现 在”的有意义的人和事的深入描述,给人以强 烈的现代意识。
课文按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哈佛,中国文化的课堂最 大”,在描述杜维明先生的学术活动和教育 活动时,分别涉及到“课间”“课上”“课 后”三个方面的内容。“课间”主要是杜维 明乘飞机到各地讲学的情形,内容是主人公 如何奔波劳碌,与时间赛跑;“课上”主要 描述他授课时的风采和课堂气氛,并在其中 穿插了对美国高校教育的简单介绍,这一内 容是课文第一部分的重点;“课后”主要包 括两个内容,一
境当中的“同义反复”,既强调了主人公 对“历史先机”的重视,又强调了中国文 化学者在海外身处的文化环境。
拓展阅读
谈谈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篇好的报告文学,不仅能给人们深刻 的思想触动,而且能给人们实际的力量。这 是因为,它说的全是真人真事,确实可信; 同时,叙述的又那样生动活泼,形象感人。 它不像小说,虽然人物可爱可敬,栩栩如生; 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但这个人物却如 鲁迅所说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情
体现文学是人学的特性,就是说报告文学的中 心任务是写人、写人的灵魂、写人的变化、写 人与人的关系,不象其他“报告”那样,可以 写人,也可以着重写事。也不像其他“报告” 那样,即使着重写人,作者也只能叙述,不得 以议论、抒情和用文学语言,着重于揭示和渲 染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思想境界。难怪有人说报 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的联姻”。
(二)提炼深刻主题。报告文学反映的是 “有永久性的历史的事实”,透过这些事实 反映时代的本质和历史的主流,这就决定了 其主题的深刻性。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报告文学是一种可以让读者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的文
学形式。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在创作过程中传
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新闻报告文学的目的是报道新闻事件或
揭示深层次的社会现象,让读者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
新闻报告文学与普通新闻报道不同。
它们相似,但在叙述风格
上有所不同。
新闻报道通常采取事实陈述的方式,尽可能地尝试
避免向读者传达作者的观点。
而新闻报告文学则允许作者通过更
自由的方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内涵和影响。
新闻报告文学可以像小说那样有情感色彩。
作者可以通过深入
的访谈和调查来展示事件的轻微之处,并尝试探究事件的深层次
含义。
这种文学形式通常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个事件或现象,并产生反思。
良好的新闻报告文学作品通常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
的感受,尤其是当它们展示出社会问题和不公的方方面面时。
新闻报告文学也可以在文学层面上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该文学形式可以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揭示出人类世界更广泛的
问题,例如社会运动、政治腐败、犯罪等等。
这些话题有时候很
难以其他方式展示出来,但新闻报告文学可以使用透彻的语言和形象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意图和见解。
总之,新闻报告文学是一种强大的文学形式,它突出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寻找人性的真相和走向高尚的路线。
它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究,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反应。
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实事为基础,以文学的形式对事件进行报道和叙述的文学体裁。
它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新闻性和历史性,是文学与新闻、历史相结合的产物。
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
它所报道的事件、人物、环境等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要求客观、真实地描绘所报道的内容,不夸大、不虚构。
因此,报告文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另一个特点是文学性。
虽然报告文学以事实为基础,但作者在叙述和表达上有
很大的发挥空间。
作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报告文学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在报道事件的同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事件的解读和感悟,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同时,作者的语言、结构、节奏等也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
报告文学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记叙文、散文、小说等形式。
无论采用
何种形式,都要求作者对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力求客观、真实、生动地呈现所报道的内容。
报告文学的创作对象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社会事件、自然灾害、人物传记等。
无论创作何种对象,都要求作者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力求还原事实真相,呈现事件的全貌。
总的来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真实性、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报道和叙述,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新闻和报告文学
新闻和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指的是通过真实生活事例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这类文学作品通常通过观察、记录、采访等方式,收集与反映社
会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
报告
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新闻报道、记实文学、案例报告、
纪实小说等等。
报告文学作品通常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对于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过亲身的采访、观察及反映
等方式,报告文学揭露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推动社会公正、合理、和谐的发展。
一些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如《沉思录》、《季羡林的一生》等,反映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通过这些著作的推广,报告文学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此外,报告文学的出现也使得文学和新闻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新闻与报告文学都关注社会的现实与问题,而报告文学则更强调
文学性和艺术性。
因此,在创作报告文学作品时,需要结合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的要求,注重事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总之,报告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发展、延伸文学创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新闻与报告文学
新闻与报告文学概述新闻和报告文学是两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它们在传播信息、记录历史和表达观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定义、特点和应用方面对新闻和报告文学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新闻定义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公众传达的事实真相。
它通常具有及时性、客观性和公共性等特点,旨在向读者提供客观的报道和信息。
新闻除了报道事件、事实等内容以外,还包括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特点新闻具有以下特点:1.及时性:新闻要求尽可能及时地向公众传达消息,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2.客观性:新闻要求报道客观真实的事实,避免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的介入。
3.公共性:新闻是公共信息,它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4.简洁性:新闻要求言简意赅,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信息的核心。
5.多平台传播:新闻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传播,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应用新闻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传播信息: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新闻可以了解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2.记录历史:新闻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成为了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3.提醒警惕:新闻可以及时地向公众传达风险和危机,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和防范风险。
4.影响舆论:新闻报道有助于塑造公众的舆论观点,对社会、政府和企业等产生影响。
5.增加娱乐性:新闻不仅提供了信息,还可以为读者带来娱乐和消遣。
报告文学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人物经历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文学手法和叙事方式对这些事件和经历进行再创作和表达。
报告文学通常是以记者或作者亲自参与、观察和体验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还原事实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特点报告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基于真实事件和人物,力求还原事实的真实性和真相的真实性。
2.叙事性:报告文学注重叙事的艺术性,通过文学手法和表现方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3.主观性:报告文学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允许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观点的体现,与新闻的客观性有所区别。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教学参考0512 0819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概览】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写于时传祥的名字逐渐淡出历史的时候。
要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为我们这个时代重新建构一座精神家园。
文字朴实,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方法指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的主观评价。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3点:(1)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特点,了解特写新闻、消息,通讯的异同,了解有关历史;(2)掌握、分析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结构及特点,通过重点句的分析把握新闻反映的主题。
(3)学会获取信息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味语言去感受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爱国热情。
抓取主要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合并同类,并举异义。
新闻通讯的信息不止一个,一一筛选之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大合并,相关的进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
2020高考语文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分析新闻与报告的写作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新闻与报告文本阅读
学案四 分析新闻与报告的写作技巧
考 点 解 读
• 考向一 分析新闻的标题艺术 • 新闻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考查内容包 括分析标题的艺术性、分析导语的作用、分析背景材料的作用等, 又以分析标题的艺术性为重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神湾“啄木鸟”(节选) • 周立耘 • “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 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 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 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 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 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 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
• 受台风“潭美”影响,日本近畿、东海一带遭受狂风袭击,周边海 域潮位急剧上涨,多地普降暴雨。冲绳、鹿儿岛县和宫崎县近40万 户人家断电。据当地媒体报道,一艘停泊在横滨港的货船被强风吹 走撞上护岸,但未造成人员受伤。 • (选自《台风“潭美”在日本和歌山县登陆》) • 这篇新闻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 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 -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 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 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 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 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 这则报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作者怎样文字,完成题目。 典例2 • 新华社东京9月30日电(记者姜俏梅 王可佳) 日本气象厅9月30日 公布,2018年第24号台风“潭美”当地时间晚上8时在和歌山县登 陆。目前,台风“潭美”已导致75人受伤、1人失踪。 • 当地时间晚上9时,台风“潭美”在三重县尾秃鹫市西北30公里附 近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台风中心气压为950百 帕,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45米,最大瞬间风速达每秒60米。台风中 心以南190公里、以北150公里范围内均处于暴风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
• 著名作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写 于1935年。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这 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 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起了一定的 作用。
新中国的报告文学迈向成熟
• 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报告文 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 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 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 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 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的人物述说,但必须以具体的事实
或形象作基础。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一、严守真实
(一)真实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也 是报告文学创作不容动摇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报告文学对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事实真实。 生活中实有的事和实有的人,不容虚构。
2、写出事物的本质。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 总体,通过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真人 真事的描绘,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不
• 三、写好人物
报告文学也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主。即使是以记
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它也离不
开写人。文学创作上可用的表现手
法和技巧,报告文学都可以恰当地
运用。
(一)抓好典型细节,写活人物
• (二)、抓好心理描写,开挖人物内心世界 报告文学写人,要求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把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现出来, 增强艺术表现力,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例雷锋的“做一颗永不生绣的锣丝钉”)
真事,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文学的轻骑
兵。它敏锐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表现 时代的强音。
写华立学院能敏锐地反映现时教育脉搏
独立学院,是中国的一种高等院校,专
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
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范后的公
有民办二级学院。
例:通过华立学院来反映中国教育改《文学概论》为文科类课程如文学史、文 学作品选读,以及文学创作、报告文学写 作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概述和分类
•
•
一、概述
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具
有强烈新闻性,又具有浓厚文学性的独特 体裁。
报告文学的三性
报告文学的三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 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 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 纪实性、文学性。 • 起始: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中的议论,有的是作者对
社会生活经过深入的观察、探究之后的深
切感受,或是对人物遭遇进行追踪、苦思
之后,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因而,它富含
哲理,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 (三)、透彻的述评性
作者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
件、现象,表明自己的态度、见解,
或表述人生的体验,或道出自己的感
受,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由作品
和实有的事。
其次,是迅速及时。及时具体、生
动地作出报道,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 三、浓郁的文学性 • 主要是指形象性。报告文学可以 吸取和运用文学艺术的多种手法来 突出自己的形象。除了虚构,文学 艺术中的一切技巧,报告文学均可 灵活运用。
• 四、精辟的说理性
•
报告文学议论,主要不是借助逻辑思维的阐发, 而是凭着事实蕴含的哲理、作者个人的深切感受和 独到见解来进行。
脉博,华立不断壮大发展说明了什么?它的作 用和影响?在前进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它是中 国独立学院一个典型,通过它来反映中国独立 学院的意义和作用,展示中囯独立学院发展方
向,及需要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回答人们关心
的问题
• 二、很强的新闻性
首先,是严格真实。这是指报告文
学所报道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人
以真人真事作基础不行,不把握事物的
总体也不行。
• 二、要写出时代精神
• (一)认识时代精神 。
•
时代精神,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
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努力奋斗而要实现某一
历史任务而表现出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
征的精神、意志。
• (二)、体现时代精神 1.高瞻远瞩,纵观全局,揭示事物的 本质特征及其普遍意义,体现时代 精神。 2.站在时代的前沿,深人生活,认 真体察党情、民情、校情、军情, 反映时代精神。
• 例在写华立中,可发表议论和见解:全球有许多著 名的民办大学,例美国的哈佛、日本的早稻田大。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将催生出我国著
名的独立学院。 • 。
• (一)敏锐的政论性。
• 要求作家对人物、事件、现象作出“反映”
和“批判”。要“批判”,就不可能没有
政论家的敏锐和政论色彩。
• (二)深刻的哲理性
科技报告文学、文化、教育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等。 详见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
• 从篇幅上分:有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 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微型报告文学。
• 从表现手法上分:记录性的报告文学、概 括性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小说
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动机来分:
歌颂性报告文学和揭露性报告文学。
从作品表现的着重点来分:写人为
• 用性格化的语言写出人物个性
• 报告文学作家,应在深人生活、理解
人物的基础上,写出带有人物个性特
征的语言。如果写出具有特征性的人
物语言,就能很好反映人物的心理状
态,表现人物心理气质,写活个性。
• 四、安排好结构
(一)以事物发展时间先后为顺序安排结构 有头有尾
地记写人物的生平、经历,或记述一件事的发展过程。
• 2.写人物“群像”的。即同时着重写几个人
物。 • 例:华立的团委、学生会、记者团等各种协会。
•
(二)事件报告文学
1.写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等事件。 2.写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的。即代表了当 时的一种倾向,一种现象,对当时社会有影 响、教育、指导作用的事件。
例:写华立的历程、风貌、理念、文化、
(二)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安排结构
按性质归类,同类
的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层次,然后,把所得的若干个层 次有条不紊组合起来,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报告文学
(三)以断切式安排结构
(四)以电影镜头组接式安排结构
军事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 条刊登了魏巍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 的人》。 • 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数代中国人。 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 为“最可爱的人”。
• 详阅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在新时期,1978年1月《人民文学》以醒 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 发在头条位置,《人民日报》也以头版头 条刊登此文,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 一页。 • 同时为尊重科技人材,走科技兴国大造声 势,受到全国上下高度关注。
军训等 。
• 以写事为主的报告文学,主要是以先进人物的
事迹为主。
• 报告文学中但也不乏暴露反面人物、 反面事 件的报告文学。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特征
• 一、强烈的时代感
(一)报告文学是时代的产物
它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产物。它
是随着近代报纸的发展和读者斗争的需求
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 (二)报告文学能反映时代脉搏,表现时代 的强音 报告文学是当代社会生活真实的、艺 术的记录,是用文学形式反映当代的真人
--文学与报告文学 戴 新 安
•
•
文学与新闻
随着新闻的发展和在社会中广泛应用,
新闻中一些体裁的表现手法和方式都具有
浓厚的文学气息。
•
例:报告文学
文学理论对报告文学创作的作用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理论的概略性的介绍 和研究,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及其 基础知识。文学理论以一切文学现象及其 规律为研究对象,来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 欣赏的实践,并反过来作用于文学创作与 欣赏实践。 同样,文学理论对报告文学创作有指 导作用。
• 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 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 文于一炉﹔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 美而警策﹐独具风格。著作有《哥德巴赫 猜想》(报告文学选)﹑《枯叶蝴蝶》等。
• 二、报告文学的分类
从文体上分:文艺通讯、特写、文学速写、电视报告 文学等。 从题材上分:工业报告文学(例《乔厂长上任》、农 业报告文学、军事报告文学(例《谁是最可爱的人》)、
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
告文学。
• (一)人物报告文学
• 人物报告文学,可以分为两种:
• 1.重点突出写一个人的。
• 一是,为人物“立传”,写一个人的全貌,
表现他的光辉一生。现已突破不为活人立
传的框框。
• 二是,写一个人物的片断,或一个侧面,反 映他有意义或不寻常的经历。 • (举例《于光远--弘扬中华麻将文化的功 臣》) • 例:写华立学院的院长、教师、同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