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石灰吟》(课件)

合集下载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1
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 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总结写法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
托物
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 言志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朗读指导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设计
前两句:千锤万凿 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注意“凿”的笔顺规则: 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 注意“凵”框里面不要写成 了“羊”。
整体感知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 经历的痛苦。
平常。
古诗解读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 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古诗《石灰吟》(于谦)教学PPT

古诗《石灰吟》(于谦)教学PPT
《石灰吟》
于谦
介绍作者,破题导入
于谦:字廷益,号节 庵,汉族,明代政治 家、军事家、民族英 雄。其诗多以忧国爱 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 内容为主。《明史》 称赞其“忠心义烈, 与日月争光”。
诵读诗歌,把握句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或联想,将诗扩写为200字的小短文。
诵读诗歌,把握句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品读诗歌,悟旨明法
作者为什么要吟颂石灰?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 白正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崇高气节 。
品读诗歌,悟旨明法
墨梅
元·王冕
yàn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①。
注释①:乾坤:天地
仿写诗歌,激趣习法
根据提示词,仿写一首咏物诗(绝句 )
草(风吹雨打,绿色,低矮,坚韧 ……) 竹(挺拔,坚韧,弯而不折,折而不断……) 松(不畏严寒,四季常青,坚强,正直……) 橡皮(干净,形状各异,越擦越小,牺牲……)
仿写诗歌,激趣习法
例: 路
梧桐艳阳天,月藏幽径迷。 何愁前路难,纵横天地间。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xiè
【清】
(郑板桥)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恐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恐惧,只求清 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 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 清白、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2020/6/7
12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 /出 深山, 烈火焚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 /全 不怕, 要留清白 /在 人间。
2020/6/7
13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18
课堂检测
•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___诗,《石 灰吟》的作者是___代的___,其中《石灰吟》中 的“吟”____________。
• 2、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_____” 和“______”,即使“______”,也要留 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______,____ 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020/6/7
3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 籍资料自学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 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 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可以把有困难 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020/6/7
4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 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 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 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 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 浑身雪白。

《石灰吟》PPT课件

《石灰吟》PPT课件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
平常,粉轻骨松碎。身/浑 不怕,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浑:都,全。
要留清白/在 人间。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想象练习 诗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领悟当
中的意境,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 句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返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中心: 诗人用( 托物言志)的方法,
借(石灰不怕牺牲和要留清白)的特点,说明 了自己不管(遭遇多大挫折), 即使 (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崇高的品质) 表达了作者( 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
石灰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
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
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
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
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
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
语文S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单元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
钱塘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 (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 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 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 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粉骨碎身

若等闲。 。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 《石灰吟》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chuí záo
fé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 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世间。
于谦为官清正刚直,从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述职时,都是两手空空。 《明史·于谦传》记载:于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 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功劳最大,但他却从不居功,所得的赏赐能推就推。 有人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担任要职,于谦坚决反对,绝不让儿子滥领功劳。 于谦被诬陷杀害后,朝廷派人查抄他的家产,负责查抄的人惊奇地发现,这 位曾经备受皇帝倚重的兵部尚书,家里竟然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闾阎,指百姓。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源自 吟吟咏、吟颂, 是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五上《古诗诵读:石灰吟》(课堂PPT)

五上《古诗诵读:石灰吟》(课堂PPT)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样将石灰比 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清白、廉洁做人的思想感 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 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
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
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
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 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 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 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 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凿,撞击,雕琢。锤,敲打。 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于谦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
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 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 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 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 被诬陷而死。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代诗歌体裁 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 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谢谢观看
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双关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诗译
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 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 ( 千锤万凿 ) ”和
“( 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
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
品质,抒发了诗人
(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
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 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宗 皇帝复位后不久被诬陷而死。

石灰吟课文讲解PPT课件

石灰吟课文讲解PPT课件
质疑质疑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的作用石灰的作用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字词积累字词积累若等闲清白人间焚烧粉骨碎身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畅言教育
古诗词背诵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本课时编写:霍山县城西小学 徐红卫老师
畅言教育 课文讲解
听古诗,画出节奏。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畅言教育 课文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1、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 烈火重又生,一身洁白返世间。 黑砖碎瓦尽容纳,美化人间心自甘。
2、你们能猜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写的是抹墙用的石灰,我被石灰为了“美化世间而甘愿抛弃山林里悠闲的 生活”所感动。 而在明代诗人于谦的心中石灰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古诗之旅 《石灰吟》。
_去__经___过__烈__火__焚__烧___。__但__这__种__折___磨__、__锻__炼___是__多__么__平__常___啊__!__即__使___粉__身__碎__骨__也___毫__不___ _畏__惧___,__只__求__清__清___白__白__的__身___体__和__名__声__能___够__长__留__于___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 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 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 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 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 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 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 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 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 都。
清白: 双关语,既指石灰洁白的颜色,也象征高尚的节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敲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面对熊熊烈火的焚烧好像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 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1张PPT)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入京
• •

• • •
[明]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 注释:①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 • ②闾(lǘ):古代以25户为1闾, 阎:里巷的门。“闾阎”指老百姓。 •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组合作:
组长做好分工.确定好发言人,其它同学做适当补充。
1.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从中感悟 到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2.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 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 洁身自好)
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一年,于谦由山西、河南调任入京,有人劝他也带些礼物去,哪怕是土特产,但于谦坚决 不做,他举起两手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还特意写了这首《入京》诗以明志。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 的来历,也是于谦一生廉洁的写照。
3.整首诗赞颂了石灰的什么品质?
赞颂石灰,体会少年情怀
据说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 慷慨激昂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 下这首诗?你能读出少年的激昂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诵石灰, 体会为官正直。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 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 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 的几百个囚犯。

最新版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PPT教学课件

最新版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PPT教学课件

烈千 火锤 焚万 烧凿 若出 等深 闲山 。,
诗文赏析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说一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粉骨 碎身
碎成 粉末
不怕 牺牲
浑:全,全然。 清白:石灰的颜色,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要粉 留骨 清碎 白身 在浑 人不 间怕 。,
诗文精讲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 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 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 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 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课堂练习
一、将《石灰吟》补充完整。 千 锤 万 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人间。

课堂拓展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感谢!
石灰吟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走进作者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 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 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 雄。识字认词Fra bibliotekchuí

左右结构
záo
fén


上下结构
字词重点
chuí
写法:左窄右宽,右部中间“艹”

的一横最长。
最后一横要短一些
字词重点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 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要粉 留骨 清碎 白身 在浑 人不 间怕 。,
诗文精讲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 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 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PPT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PPT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石灰吟
【明】 于优翼文谦教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优翼文教
要留清白在人间。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书写指导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锤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锤”字右部横画较多,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长 短 变优化翼。文教

识 优翼文教记
铁锤 垂直
千锤百炼 捶打 优翼文教
“优翼烈文教火焚烧”“粉骨碎优翼身文”教 ,眼前仿佛出现优翼了文教焚烧的
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读完古诗,我
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朗读指导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大家在读这两句时,最好重读“千锤
万凿”“烈火焚烧”,这样就可以读出石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石灰吟优翼文教
【明】于 谦
优翼文教
赞 颂 石优灰翼文。教 吟 :
是古代诗歌体裁的
一种,有吟诵、赞
美之意。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
诗——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石灰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吟》可以说是一首描写石灰的赞歌。
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坚强不屈、洁身自
好的崇高精神。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板书设计
优翼文教
石灰优翼文吟教

统编六下古诗三首《石灰吟》PPT课件

统编六下古诗三首《石灰吟》PPT课件
统编版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三首《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 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 并称“西湖三杰”。
导学单1:
1.小组合作,把这首诗读通读顺,读 出古诗的韵味。
2.借助注释,在小组内尝试说说诗句 的意思。
(提示:可尝试“连词成句”的方法。)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பைடு நூலகம்,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 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 山里开采出来,它把 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 很平常的一件事。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导学单3:
1.读一读课前收集的于谦小故事,思 考:故事中的哪些细节让你对诗句有了更 深的了解?
2.组内交流,互通有无。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 毫不惧怕,甘愿把一 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导学单2:
1. 读一读资料,了解石灰的烧制过程。 2. 轻声朗读古诗,找一找资料与于谦 描写的对应之处,划下诗中关键词语。 3. 组内交流,然后准备小组汇报。
补充资料: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 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 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 它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 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生石灰 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 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熟石灰和 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 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18张PPT)

12岁那年,于谦偶见石灰便写下了《石灰吟》。
23岁于谦寒窗苦读,入朝为官;32岁时,为官 9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51岁那年,瓦剌叛军大举进攻,英宗被俘虏, 顿时朝内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准备投递投降书,
于谦挺身而出,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坚持保卫京城的策略,后来结合群众击溃叛军.
52岁那年,宦官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 复辟,并大力捏造于谦谋逆的谣言。59岁那年于 谦被昏庸的皇帝判了死刑。
u质疑
“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 联系?
同桌交流
u感悟分享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 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 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 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 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忠诚卓 绝的坚强意志和高尚节操。
二、抓重点,明诗意
读古诗,理解诗意。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古诗的意思。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识作者,悟诗情
u作者简介
明·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浙江人。明代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民族英雄。公 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 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 职。为官清正,不畏强 暴,深受人民爱戴。公 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 杀害,1465年,明朝政 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 赐谥号为“忠肃”。
的工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 学生。 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 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 不吃饭则饥,
u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自学相似古诗《竹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思考 再讨论
• 于谦和郑燮两位诗人仅仅是写石灰 或竹子吗?他们想借石灰或竹子表 明什么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 读诗呢?
• 诗的情感: 《石灰吟》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 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石》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 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 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 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的 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 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华夏族,下相(今 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 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 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 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 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 县乌江镇)自刎而死,年仅30岁。项羽的武勇古 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 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 “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 题临安邸 • (宋 林升) •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 山外青山楼外楼, • 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nuǎn fēng xūn dé yóu rén zuì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 • 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千万种磨难和打击下仍然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任何方向刮来的狂风
夏日绝句宋 ຫໍສະໝຸດ 清照生当作人杰,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亦为鬼雄。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不肯过江东。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借古颂 今的写法,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 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朝廷的苟 且偷生的屈辱行径,表现诗人的 爱国情怀。
• 屈辱立国 •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 是为宋高宗。张邦昌以护国有功,被封王。高宗 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 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 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 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 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 金国的联军。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 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 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 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 统治权。南宋的国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临安”,便是南宋统治者求“临时安宁”的苟 且罪证。
思考题:从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和 重音中你对诗的节奏及重音标记方法 有何发现?
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 2”的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的石头
烈火焚烧若等闲。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石 xiè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他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石灰吟》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 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竹石》 这是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 的题画诗,(就是先画好竹子,然后在 画上作这首诗),同时它也是一首“咏 物诗”。
《夏日绝句》
古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叫做绝 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 和七言之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