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 第7章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ppt课件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探
一、水文地质钻探 (一)水文钻孔的特点 (1) 钻孔口径较大结构复杂 一要满足取岩芯,二要满足抽水试验或作为生产井取水; 地质勘探孔直径一般小于150mm,水文钻孔或水井的直
径一般约为300-500mm. (2)孔深 应根据钻探任务来确定,一般要求揭露或打穿主 要含
水文地质测绘是平面上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事半功倍的手段,测绘质量 取决于水文地质调查人员的野外调查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水文测绘可以得到以下资料: (1)与地下水相关的区域自然条件 (2)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系沉积物的特征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点 (4)含水层的埋藏及分布规律 (5)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
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记录描述,将地表直接观测到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等),用规定的符号和 花纹,以一定的比例尺勾绘到地形底图上,从而编制水文地质图。
通过对水文地质图分析,可初步了解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作为 供水水源地的可能性做出初步评价,为进一步布置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磁法、重力法、地震法、放射性勘探、电法勘探。
1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探
一、地球物理勘探 (一)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电阻率法能解决问题: (1)覆盖层厚度,隐伏的古河道和掩埋的洪积扇的位置 (2)断层、裂隙带、岩脉的位置、产状,含水层厚度及宽度 (3)钻井的地质剖面 (4)地下水位、流向和渗流速度 (5)地下水的矿化度,咸水与淡水的分布范围 (6)暗河的位置及隐伏岩溶的位置、延伸方向、埋深、范围等 (7)永冻土层的下限埋深。
水文地质学基础_1第八讲2004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或渠道渗漏、生产生 活排水及人工回灌
第七章 第一节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构 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人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气候因素(P,E);降水总量;降
水强度;降水频率;降水延续时间。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适中时 间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温度适中, 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大,蒸发强度小。
地形: 高或低,陡或缓
地质: 渗透性愈大则愈有利于入渗 地下水位埋深: 其他:
P Rs
S qG
第七章 第一节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3、将达西仪平放、斜放,其结果是否相同? 相同;渗透系数(K)只与岩石性质及流体物理性质有关
观测室
第七章 第一节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体(河、湖、水库等)都可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 来源。
河流补给: 因地而异(空间上),不同部分,岩性等; 因时而异(时间上),不同季节,不同补排关系。
比较长年性河流与季节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的异同 点;
河流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如何确定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有水力联系 (2)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
第八讲
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专业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Recharge & Discharge of G.W.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水文和地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了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分布以及其对地层结构和地貌特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它关注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地质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是地表水和大气水通过渗漏和入渗进入地下并储存起来的水体,它在地质层中通过孔隙、裂隙和岩层间隙等储存和流动,与地质构造及其旋回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地下水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剖面、地球物理勘测、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等。
地质钻探是通过地面钻探和井下钻探获取地下岩石和水文地质信息的主要手段。
水文地质剖面是利用地质钻探数据绘制的剖面图,可以揭示地下岩石的分布和特征。
地球物理勘测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如重力、磁力和电阻率等,来推断地下岩石和水文地质特征。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或飞机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以提供地下水的分布和地质信息。
数值模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地下水和地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加深对地下水循环和地质条件的理解。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的形成过程,通常是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入渗所补给的。
地下水循环是地下水在地下运动的过程,它受地下地质条件的制约,可以形成泉水和地下水流域等地下水流动的特殊形态。
地下水开采是指人为地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供水或工业用水等活动。
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受到废水排放、化学物质渗漏和地表污染物渗入而导致的水质下降现象。
水文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它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文地质学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评估地下水对地表水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此外,水文地质学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的存在和流动往往与地滑、地陷和泉水涌出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对策。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ppt 34页)
• 在单项补给量不易计算,而各排泄量和储存量变化量已知时,
利用水均衡原理(Q补=Q排±Δ W)
•
Q补=Q排±Δ W=E+Qy+Qj+Qk±Δ W
• 2.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
Q补=α *P*F
• 3.地下径流流入补给量(侧向补给量)
层水) W2 *Fh
• (3)天然调节储存量:
• 一个地下水补水周期中,含水层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 的容积储存量
• (4)弹性储存量: • 一个地下水周期内中,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的容积储存量
天然调节 储存量
固定储 存量
地下水水 位最高时
地下水水 位最低时
3.排泄量
天然排泄量 排泄量开采排泄量
地下水量不大,补给条件差的中细粉砂含水层,16h;基岩裂隙 水分布地区,24h • 4.水位水量观测要求 • 抽水时:开始5、10、15、20、25、30min,后来每30min或1h • 水位恢复:1、2、3、4、6、8、10、15、20、25、30min,后来 每30min
(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 1.为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的观测线,应垂直于地表水 体的边岸
• 2.为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观测孔应分层布置 • 3.为查明污染的影响,观测孔布置在水源地与污染源之间,并呈
直线排列 • 4.为了解漏斗的变化情况,放射状布置几排观测孔 • 5.为查明两水源地之间的影响,应在水源地之间布置一排观测孔 • 6.为控制一个水文地质单元,观测线要沿着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
四、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 • 允许开采量:经济技术可行,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不会减少,动水
位不超过设计标准,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 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条件下的所能取得的地 下水资源量。
水文地质勘察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
(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3)外业作业 (4)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水文地质勘察精品PPT课件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15页/共40页
§2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2)钻孔的结构复杂 水文钻孔,为了分层取得不同
深度含水层的水质、水量及动态资 料,或为阻止非开采层以外含水层 中的劣质地下水进入水井之中,常 需对揭露的各个含水层采取分层止 水的隔离措施。变径下管止水则是 最有效的隔离方法(图3一1)。有 时,为减轻随钻进深度增加而加大 的钻机荷载或为节省井壁管材,也 需变径。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2页/共40页
§1 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具体来讲: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
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以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
种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等 。 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以确定含
水文地质钻探,设备复杂沉重、成本昂贵、施工技术复杂且 工期长,对整个勘查的完成、勘查项目的投资起决定作用。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第1页/共40页
§1 水文地质钻探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三、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
总体上讲: 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
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 温等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解决和验证水文地质测绘和 物探遥感工作中难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评价和合理开发 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同时,在 “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成井或专门打井后开采地下水,为工 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城镇居民及干旱地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 用水或矿泉水饮料,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2021年7月13日9时48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概述PPT
5.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是随着勘察阶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为A、B、C、D、E共5级。E级精度最 低,主要以搜集资料,用经验的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为预测 资源量。D级要求通过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在概略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估算允许开采量,为推断资源量。C 级与B级的区分,主要是完成的工作量不同,B级强调了对 大型而复杂的水源地,要求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观 测资料,以及要求进行群孔干扰抽水或试验性开采试验,还 需要建立和完善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位、水 量、水质的变化。A级要有三年以上水源地连续的开采动态 资料,可作为水源地合理开采以及改建、扩建工程设计的依 据。B级允许开采量、通常是供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C级允许开采量可作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D级与E 级允许开采量,只能满足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要求。
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
3.滨海地区
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 第四纪地质、地貌与地下水之间的成因联系主要反映在垂 直古、今河流的水平分带上,河谷阶地与古河道是调查重 点。 包括阶地的时代、阶地沉积物特征,阶地的结构与类型,阶 地的分布高度与范围;古河道的变迁,分布规律与岩性特征 及其补给排泄条件。此外,在平原地区还应注意沉积物的垂 向变化,调查深部承压水的富水性及其开采条件。 3.滨海地区 包括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屿。在海相沉积物和 潮汐作用的影响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复杂,查明咸淡水的 分布范围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寻找透镜体是测绘的主要任 务。调查中要注意海水中淡水泉分布出露条件与流量,分析 其成因与补给来源。
度的测量统计,分析不同地层和构造部位的裂隙及其富水性。
2.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调查 地形、地貌特征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地质构造 与近代沉积物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控制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与 补给排泄。第四纪沉积物是地下水分布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供水 的重要目的层。因此是水文地质测绘的重要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课件
欢迎来到《水文地质勘察》PPT课件!本课程将为您介绍水文地质的概述、勘 察步骤、勘察技术和应用以及勘察成果处理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水文地 质的奥秘吧!
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特征的学科。它与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 密切相关。
勘察的目的和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补给和质量状态,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勘察步骤
1
前期准备
确定勘察区域,收集区域的地质、水文
现场调查
2
资料。
对勘察区域进行野外实地观察和调查,
收集样品和数据。
3
实验室分析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等实验室
报告撰写
4
分析和测试。
地下水质量
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 适用性。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勘察
河流网络
研究河流的分布和水文特征,了 解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地下水补给
探究地下水补给的来源和途径, 预测补给量和补给速率。
地下水污染
调查区域内的地下水污染源和污 染程度,提出保护建议。
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勘察
1 水位剖面
整理勘察结果并撰写报告,提出相应的 工程建议。
采样方法和技术
水文地质勘察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钻孔和试井,最常用的技术包括地层划 分、测井、水位监测等。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的勘察
地下水位
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分布,了解地下水动态 特征。
地下水压力
测量地下水压力,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水运动的驱动力。
地下水含量
确定地下水的储量和补给量,评估地下水利用 潜力。
水文 地质 供水水文地质
绪论供水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资源作为供水水源的应用科学。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何处有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2、已发现的地下水资源水质如何?水量有多少?3、如何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并减少负环境效应?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优点(1)一般不需净化处理;(2)不易受地表污染;(3)水温较低且恒定;(4)输水管道较短,构筑物较简单,基建费用低,占地面积小;(5)分布广,供水能力较稳定。
(6)可以“以丰补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供水水文地质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寻找和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开采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四方面的内容,简述如下:1、地下水资源的寻找和勘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研究目的:确定哪里有可供开采利用的地下水。
研究内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查明其埋藏、分布和运动规律、圏出地下水富集地段,为进一步评价和开采提供资料。
2、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目的:评价供水水源的质和量。
研究内容: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3、地下水资源开采研究目的: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把地下水开采出来,以满足各种用水的需要。
研究内容:水源地的选择、取水方法的选择、取水构筑物的布置以及提高取水构筑物出水能力等。
4、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研究目的: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研究内容:地下水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负环境效应。
第一章1、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发现在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___,它们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2、名词解释:硅铝层:大陆地壳上层平均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硅镁层:大陆地壳下层和大洋地壳平均成分相当于玄武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
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地幔与地壳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者统称为岩石圈。
水文地质学 第7章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2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按观测方式可分为专业自测点和委托观测点。
第五节 地下水动态观测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选择和布置原则
—观测点的选择:一般以新井作为代表性观测点,生产井不做
观测点,且观测井的深度“3~6m”(揭露承压含水层或潜水最低水 位以下)
第七节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类型、岩性、分布、埋藏条件, 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关 系、水力联系,储水构造形式,地下水的补给区、补给源、 补给方式、补给量,地下水的径流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 的排泄方式、排泄途径、排泄方向、排泄量。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的水质、允许开采量、保证程 度,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量、消耗量、储存量的变化 趋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含量与变化,地 下水的污染可能性与污染程度、可能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开采后地下水的水质与化学成分发展趋势,水资源评价的 原则、理论依据、参数确定。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分类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点分为控制性观测网点和专门性观测网 点。控制性观测网包括区域网和城市网两类,其中布设有国家级
(一级)、省级(二级)和地区级(三级)观测点。国家级与省级观测点 构成控制性观测线和观测网,地区级观测点主要用来补充面上控制 点的不足。专门性观测网点是为了研究和解决某些专门水文地质或 环境地质问题而设置的观测网点。
(QT
Q
)
(W
QK )
F
h t
式中:含水层流入量QT和流出量Qσ的差 垂直方向上含水层的补给量W和消耗量Qk的差
QK
W
(QT
Q ) F
h t
水文地质学第7章
六、冻土中的地下水
1、 冻土的特征: 、 冻土的特征: 概念: 概念:气候寒冷雪线以上地带,包气带和部分饱水带的岩石处于负温度状 态。 季节冻土---夏季消融、冬季冻结的冻土。 季节冻土 多年冻土---常年冻结的冻土。 多年冻土 2、冻土的水文地质特征 、冻土的水文地质特征: (1)液相与固相共存特殊的含水结构; (2)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不仅受地质结构的控制,还受多年冻土的影响。 (3)隔水层(冻土层)在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影响下,随时间和空间变 化。 分布于地形低洼处或广阔平缓的分水岭的季节冻土中 冻结层上水 冻土 中地 下水 分类
扭性断裂
同一断层,由于两盘岩性和力学性质的变化,导水能力发生变化。 例如:一条断层切穿脆、塑性岩层,导水能力由大变小甚至隔水; 原来导水的断层,后期因胶结作用降低导水能力,也可因后期溶滤 作用增强导水性。 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1)具有储水空间、集水廊道的作用 (2)具有导水通道的作用 (3)具有阻水作用
四、黄土中的地下水 1、黄土的沉积特征: 、黄土的沉积特征: 黄土遍布我国西北地区,沉积厚度大,粉土含量>60%, 上部结构疏松,虫孔、根孔和垂直节理发育。下部黄土结构 较致密,富含Ca质结核,含数层古土壤。地貌为塬、峁、梁。 2、黄土的水文地质特征: 、黄土的水文地质特征: 塬:地形平坦,切割微弱,利于降水入渗补给,水量较丰 富,且由塬中心向四周散流,以泉泄于沟底。水位埋深塬中 心20--40m,塬边60--100m,水的矿化度由塬中心向四周增大。 梁、峁:切割强烈,不利于降水入渗补给,水量较小,水 位埋深10--30m,水质较差。 总之,在黄土高原区,由于岩性、地貌、气候的综合影 响,水量不丰富,水位埋深大,水质较差。
岩石可溶性的大小取决于可溶成分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溶解速 度的差异对岩溶发育有极大的影响,方解石>白云石。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 岩层透水性决定于裂隙和孔洞的多少和连通情况,裂隙、孔洞多, 透水性好,岩溶发育。 隙流 3、水的侵蚀性 、水的侵蚀性---水中侵蚀性CO2含量高溶蚀能力强。 管流 4、水的流动性 、水的流动性---水循环交替快,溶蚀作用强烈。岩溶水流形式 脉流
水文地质学基础7PPT课件
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7--4
5
第二节 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 水特征
等水位线图,即潜水面等高线图,见图7-5
做法:根据潜水面上标高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 应用
• 确定水流方向 • 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 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图7-6 • 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 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变化
煤矿生产中常用分类方法:按地下水的埋藏条 件和含水层性质综合分类。见表7-1
-
2
第二节 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按埋藏条件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种类型:上层 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是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 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见图7-1
特点:一般分布不广,呈季节性变化,雨季出现,旱季 消失,其动态变化与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承压盆地:储存地下水的向斜构造,在水文地质学中 称为承压盆地。
补给区:一般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径流条件 好,不承压,为无压区。
承压区:承压含水层上具有不透水层覆盖的地区称为承压 区,整个承压区范围内地下水均承受静水压力。
排泄区:通常位于承压盆地地形较低的一侧,或在盆地中 间地形低洼且发育有导水断层处,地下水通过泉或其它方 式由此排出。
含水层的厚度(h):潜水面至隔水层的距离称为含水层的厚度
埋深(h1):地表到潜水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深 潜水位(H):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
潜水的主要特征
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
潜水是无压水
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等动态变化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密切
潜水始终是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地运动
布范围、厚度、透水性、水的补给来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源的设计前提 —当地已经进行过勘察,且勘察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当地未进行过勘察,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设计人员
协助用水单位向勘察部分提出勘察要求。 —当地未进行过勘察,但有零散水文地质资料,且用水量
稳定流抽水试验
必需在试验之前测定天然水位。从井中连续观测三次的数据 均相同、或4h内相差不过2cm时,才可认为是天然水位。
试验开始阶段,井中动水位、出水量观测的时间间隔为5、 10、15、20、25、30min。以后,每隔30min或1h观测一次, 直至试验结束。
试验结束后,恢复水位的观测时间间隔为1、2、3、4、6、8、 10、15、20、25、30min;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地质调查 —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调查 —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水文气象调查 —地下水化学调查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的新技术 —遥感技术:卫片、航片和红外成像 —核技术
第三节 水文地质物探
电阻率法 基本原理:依据岩石电阻率的不同来区分岩石种类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为5级:A级、B级、C级、D级、E级
➢ E级——搜集资料,用经验的水文地质参数估算水资源量, 为预测资源量
➢ D级——通过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概略评价地下水资源 量,估算允许开采量,为推断资源量
➢ C级——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群孔干扰 抽水试验,并建立和完善数学模型,预测水位、水量、水质 变化
s1=1.00m Q1= 4500m3/d s2=1.75m Q2= 7850m3/d
0
5000
s3=2.50m Q1=11250m3/d
1
试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
2
据三次抽水试验的观测结果作Q-s
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 工作方法: —野外填图(野外填图主要依靠观测点和观测线) 基本步骤: —合理布置观测路线:沿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变化 最大方向,以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正确地选择观测点:布置在地质、地貌、地下水变化最 大或具代表性地段。
※水文地质测绘的实质: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及其沿线 所观测的资料,分析研究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现象,并准 确地标记在地形、地质图上;按由点及线,有线及面的原则 最终完成区域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并以图件和文字报告表示。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抽水延续时间。一般按照s-lgt曲线,确定抽水延续时间:当 曲线出现拐点后趋于水平时,拐点对应的时间t0可以视为抽 水延续时间;若s-lgt曲线无拐点而呈直线连续下降,则抽水 延续时间应视试验目的而适当延长。然而,据经验,非稳定 流抽水延续时间无需太长。
试验中测量要求。为了绘制s-lgt曲线,试验初期阶段,应加 密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为1、2、3、4、6、8、10、15、20、 25、30min;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Q
观测孔 抽水孔
地下水流向 抽水孔
多孔抽水试验
观测孔
观测孔平行 或垂直地下 水流向布置
第四节 抽水试验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孔中同时抽水。可了 解区域水位下降与总开采量之间关系,并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 采量、合理确定最佳开采方案。
Q
Q
Q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
第四节 抽水试验
开采性抽水试验——在枯水期进行,试验抽水量接近于实际 供水量。抽水持续时间,若下降漏斗能够达到稳定,则应抽 水一个月以上;若下降漏斗不能达到稳定,则应抽水至下一 补给期。可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查清补给量、测定水 文地质参数等。
四极对称装置
A
M
N
B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洪积扇的位置 —断层、裂隙、岩脉的产状 —钻井的地质剖面 —地下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 —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咸水、淡水的分布 —永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等
第三节 水文地质物探
电测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就是在地表同一测点上,从小到大逐渐改变供电电极之间 的距离,进行视电阻率测量来研究地表到深部岩层的变化情 况。 —当增大供电电极极距时,电流流入地下的深度也越大,不 同深度处岩层的特性通过视电阻率反映出来,从而达了解地 层沿垂直方向的不变化
k
0.366
Qlg
R Ms
lg
r
0.366
Qlg R lg r M H h
——承压水完整井
0
Q
s或△h2
➢ 根据抽水试验的观测值,绘制的Q-s或Q-△h2关系曲线若为曲 线,说明井附近出现三维紊流的影响,应采用消除阻力法进行 修正。为此,需要继续绘制s/Q-Q或△h2/Q-Q关系曲线,若为 直线,则可用下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k。采用1/α代替式中Q/s 或Q/[H2-h2]。
—详细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拟建的地下供水水源地进行详细的水质与水 量评价且充分获得取水构筑物附近范围的水文地质资料,并理 定最佳的开采方案,为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水文地 质资料。
第一节 概 述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级 —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供水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供水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随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发展而不断提高。 —根据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动态观测时间长 短、计算数据与参数精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合理性、补给 保证程度等,按照由高到低,允许开采量的精度一般划分 为A、B、C、D、E等五个级别。
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的基本特征; —确定含水层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选择 供水目的层; —阐明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动态关; —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资源量及其开采条件; —初步阐明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
第四节 抽水试验
单孔抽水试验——从一个孔中抽水,做1~3次水位下降。可 计算孔的出水量与水位下降之间关系、含水层的赋水量和 透水性。
Q
t1 t2 t3
单孔抽水试验
第四节 抽水试验
多孔抽水试验——从一个孔中抽水,并在抽水孔周围布置若 干个观测孔。除可计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之外,还能够 了解影响半径大小、降落漏斗形状及其扩展状况,合理确定 井距、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
抽水井的出水量必需保持一致。
0
lgt0
0
lgt
lgt
s
s
裘布依单井稳定流公式在抽水试验中应用的若干要点
根据抽水试验的观测值,绘制的Q-s或Q-△h2关系曲线若为直 线,则可用下式直接计算含g R lg r 2H ss
0.733
Qlg
H
R lg 2 h2
r
——潜水完整井
抽水
抽水井构造
井室
过滤器
封闭物
填砾 吸水管
沉砂管
井壁
稳定流抽水试验
试验段应选择含水层中赋水性最好的层。多个含水层地区,应分层 做试验。只有当含水层很薄或不宜分层时,才将几个含水层并于一 体做混合试验。水质与流量差别较大的地区,应分层或分段试验。
同一个孔应进行三次水位降深的试验,并且三次水位下降的落程要 求均匀分配。每次水位下降的落程越大越好,最好接近或大于实际 开采的水位下降值。
电测剖面法 —保持供电电极距,并使得整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 (即探测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沿一定方向移动装置,所得 的测量数据反映了地层沿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
高密度电法
神木县大雨沟、马镇、合河、石街上黄河河谷区地下水勘查
/article/show.asp?id=206
s1 s2 s3
S1=S0/3 S2=2S0/3 S3=S0
稳定流抽水试验
在各次水位下降的试验中,吸水管口的深度应相同。 在基岩中试验,水位下降的落程应由大到小,以利于井管附近
含水层中细小颗粒在第一次水位下降中即被冲洗且排出孔外。 在松散地层中试验,水位下降的落程应由小到大,以防孔壁坍 塌或堵塞过滤器。 抽水过程必需保持均匀性和连续性。井中动水位、出水量与时 间之间关系曲线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者绝不能持续上升 或持续下降。 井中动水位、出水量均稳定后的抽水阶段称为稳定延续时间。 有一段稳定延续时间是保证试验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井中动 水位、出水量均稳定后至下降漏斗完全稳定还需要一定时间— —稳定延续时间。
➢ B级——与C级相同,只不过B级强调大型复杂的水源地 ➢ A级——三年以上水源地连续开采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群
孔干扰抽水试验,并建立和完善数学模型,预测水位、水量、 水质变化 ➢ 供水保证率:达到90%~97%。
第一节 概 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方法
➢ 收集并研究既有资料。
包括基础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资料、环境与灾 害地质资料、人文地质与地理资料、遥感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地 球化学资料、同位素地质资料、农业与植被资料、地方病史资料等。
k
0.733lg
R
lg
r
H
Q 2
h
2
0.733lg
R
lg
r
Q h2
-潜水完整井
k 0.366 lg R lg r Q Ms
-承压完整井
0
Q s/Q或△h2/Q
△h2=H2-h2
α
s或△h2
0
Q
抽水试验工程应用算例——裘布依公式计算范例
➢ 算例一:在某一承压含水层中进行抽水试验。含水层厚度为 27m,井的半径为0.18m,过滤器长度为27m,影响半径为 292m。试验观测结果如下。
第一节 概 述
勘察工作的内容 ——一般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地 下水动态观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