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橙_罗丹明6G_罗丹明B组合成各种混合染料体系的能量转移研究

合集下载

罗丹明6G荧光特性及其在荧光猝灭法中的应用

罗丹明6G荧光特性及其在荧光猝灭法中的应用

罗丹明6G荧光特性及其在荧光猝灭法中的应用张瑞华;崔建升;孟素英【摘要】罗丹明类荧光染料具有摩尔吸光系数高、光稳定性好、对pH值不敏感,较宽的波长范围和较高的量子产率等优点.详细分析了罗丹明6G这种荧光染料的荧光特性,并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形成杂多酸离子缔合物和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3种不同的荧光猝灭方式,综述了罗丹明6G在荧光猝灭法中的广泛应用.【期刊名称】《河北工业科技》【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10页(P252-261)【关键词】罗丹明6G;荧光特性;荧光猝灭;应用【作者】张瑞华;崔建升;孟素英【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0.2荧光光谱法具有速度快,取样量少,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利用荧光光谱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报道。

例如刘小静等对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1]。

如同生物传感器检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元件,才能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等一样的原理[2],荧光分析法中荧光探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迄今为止,关于荧光传感器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荧光探针的选择范围仍相当有限[3]。

在已报道的荧光探针分子中,有机染料分子因其强的颜色及荧光特性而备受青睐,常见的有机染料分子如罗丹明类、荧光素、香豆素等。

碱性罗丹明类染料用于各类物质的测定已有很长的历史,因具有价格便宜、容易修饰及光谱性质丰富等特点,成为理想的荧光探针生色团,但对其荧光特性的分析及其应用方面的总结还有些欠缺。

染料掺杂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染料掺杂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达 1 4 1 mo L ,块体材料中染料浓度可掺至 . x0 2 l~
15 0 o .x1 0 m l L~ 由于

SO “ ”的束缚作用 ,在吸 i2 笼
R o a n Rh ) h d mieB( B
H CI 5 。
收光谱中未观察到二聚体的特征谱带,在荧光光谱
中未观察到荧光猝 灭现象;同时,由于 SO “ i 2 笼” 的极化作用 ,其吸收峰和发射峰的位置相对于其在 环 己烷溶液中的吸收峰和发射峰位置发生了 1 m 0n
多报道将各种染料掺入到各种凝胶基质 中. ,1 [ 1N用该复合工艺 ,已制成 了许多具有应用潜 力的复合光功能 13 2 材料.4 [1 1用溶胶一 凝胶技术制备掺入半花菁染料 的二氧化硅薄膜  ̄ 1 [ 在不加 电场极化条件下 ,由半花菁分子的 1 5
自取 向导致光学二次谐波产生 ,定量测得 厚度 为 5 m 薄膜 的二阶非线性系数为 66 m V,并初步研 究了 0n 、 / p
产生超 短脉冲 ,谱线带较 ,需要循 但是
环喷流系统 ,因而整个装置庞大而复杂. 而且染料在液体状态下易分解 ,不仅缩 短使用 寿命 ,而且对 人体 有 害. 以,近年来人们考虑用固体染料激光物质代替庞大 的液态循 环装置 , 择合适 的固体基质成 为实现 上 所 选 述 目标的关键. 基质材料 必须具 有 良好 的各 向同性 ,较高 的热 导率 、透 过率和激 光损伤 阈值 ,良好 的机械 性 能 ,较低的制备温度和 良好 的光学表面. 另一方面 ,固体基质 的选择 不当能影响染料 的发光特 征,如引起 吸
维普资讯
来 守 军 :染 料 掺 杂 二 氧 化 硅 薄 膜 的 制 备 与 , 冀 研 究 I 已 生
S 凝胶制备完毕 的荧 光光谱 发生变 化的全 过程. i O2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王幽香;沈潇波;徐志学;胡巧玲【摘要】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采用聚乙烯亚胺-接枝一胆固醇(PEI-g-Chol)两亲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制备了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组装条件的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DNA缔合特性的尺寸为154 nm,表面电位为33.7 mV的球形纳米粒子.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很容易被细胞内吞,并能有效转染细胞,为高效安全的药物与基因共负载微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The hydrophobic fluorescent dye rhodamine B was chosen as a model drug. PEI-g-cholesterol amphiphilic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as drug carrier. By selecting proper conditions, rhodamine B and gene codelivery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via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The co-delivery particles with diameter about 154 nm and ξ-potential about 33.7 mV could effectively condense DNA. The in vitro cell cultur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positive co-delivery nanoparticles were easily uptaked by HEK293 cells and showed effectiv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4页(P1221-1224)【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超分子组装;药物/基因共负载【作者】王幽香;沈潇波;徐志学;胡巧玲【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3癌症(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癌症是一种分子疾病,所有癌细胞都来自单克隆细胞,因此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达到分子水平.众多生物技术的诞生与应用,促进了肿瘤生物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全面开展.基因治疗是将治疗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中非病毒基因传递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5].已有研究发现,将治疗基因与抗癌药物同时输送到肿瘤细胞中,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增强作用,能达到更好的肿瘤治疗效果[6~8].基因与药物复合的多元联合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制备高效安全的药物/基因共负载的智能微载体则是其中关键的问题.通过制备阳离子化的核-壳纳米粒子,可有效实现疏水性抗癌药物与基因的共同负载[9].本文通过合成聚乙烯亚胺-接枝-胆固醇(PEI-g-Chol)两亲聚合物,以疏水性的荧光染料罗丹明B作为模型药物,通过水包油法制备包埋罗丹明B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利用壳层的聚乙烯亚胺链段进一步诱导DNA分子缔合,制备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超分子组装体.采用体外细胞培养评价共负载纳米粒子的胞吞和基因转染特性.1.1 试剂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分子量25000)和胆固醇酰氯购自Sigma-Aldrich公司;三乙胺和罗丹明B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EGFP(4733 bp)购自Clonetech公司;鱼精DNA(钠盐,高纯级)和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高纯级)购自Amresco公司.1.2 PEI-g-Chol两亲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称取3.8 g PEI溶解于10 mL无水二氯甲烷溶液中,在N2气保护下,加入100 μL三乙胺.称取1 g胆固醇酰氯溶于5 mL无水二氯甲烷中,在N2气保护下缓慢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在冰浴中反应12 h.采用冰乙醚沉析产物并真空干燥后保存.分别以氘代甲醇和氘代水为溶剂,测定PEI-g-Chol的1H NMR;参照文献[10]中的方法,采用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PEI-g-Chol的临界胶束浓度.1.3 负载罗丹明B纳米胶束的制备制备1 mg/mL PEI-g-Chol空白胶束溶液,参照文献[11]中的方法,以疏水性的荧光染料罗丹明B作为模型药物,通过水包油法制备包埋罗丹明B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溶液.1.4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在pH=7.4,NaCl浓度为20 mmol/L,N(PEI-Chol中含有的胺基)与P(DNA中含有的磷酸根)的摩尔比为10∶1时,将负载罗丹明B纳米胶束加入到等体积DNA溶液中,漩涡混合并静置30 min,获得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纳米粒子(PEI-g-Chol/Rhod/DNA).1.5 纳米粒子的表征采用Zeta-sizer 3000HS型(Malvern UK)光散射粒径分布仪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SPA400,SEIKO)在轻敲模式下测定粒子形貌;参照文献[12]中的方法,用荧光光谱(LS55,Perkin-Elmer)研究纳米粒子对DNA的缔合能力.1.6 细胞培养将HEK293细胞种植到24孔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中,种植密度为1×105细胞/孔.置于5%(体积分数)CO2中,于37℃培养箱中培养,使细胞融合率达到70%.每孔加入含2 μg pEGFP的PEI-g-Chol/Rhod/DNA纳米粒子,培养4 h后更换培养基,采用荧光显微镜研究纳米粒子的内吞率;每孔加入含2 μg pEGFP的PEI-g-Chol/pEGFP纳米粒子,在质量分数为10%的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 h,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貌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2.1 PEI-g-Chol两亲聚合物的表征图1为PEI-g-Chol在不同溶剂中的1H NMR谱图,其中δ 2~4的谱峰为PEI上H的氢特征峰,δ 0.6~1.7为胆固醇分子的氢特征峰.与纯PEI相比,聚乙烯亚胺链上接枝胆固醇后,δ 2~4谱峰明显变宽,与文献[13]结果相符.胆固醇易溶于甲醇,不溶于水.在氘代甲醇的良溶剂中,胆固醇组分的氢特征峰最为明显,而在不良溶剂纯水中几乎观察不到胆固醇组分的氢特征峰.可认为在不良溶剂水中,胆固醇分子之间发生疏水性作用而相互聚集,使胆固醇的运动受到了限制,在1H NMR谱上表现为胆固醇分子中的氢特征峰强度降低;而在良溶剂甲醇中,亲水性PEI链段及疏水性胆固醇链段均可以很好地舒展,使整个分子在溶剂中可以自由运动.对应特征谱峰的峰面积,可以计算出每一个PEI链段上平均接枝了4个胆固醇. 采用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PEI-g-Chol两亲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芘溶解在极性水溶液中,而当两亲性聚合物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聚合物自发形成胶束,此时芘主要倾向于在胶束核中聚集,其周围的微环境也变为非极性.随着芘所处微环境的变化,其荧光谱图的峰Ⅲ/峰Ⅰ的强度比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测得PEI-g-Chol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534 mg/mL.2.2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性能分别制备PEI-g-Chol空白胶束、罗丹明B负载胶束、基因和罗丹明B共负载的纳米粒子,用AFM观察其微观形貌(图2).1 mg/mL PEI-g-Chol两亲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胶束,DLS测定其粒径为45 nm(如表1).将质量分数为4%的罗丹明B的丙酮溶液加入到PEI-g-Chol胶束中,采用水包油法制备了罗丹明B负载胶束,粒径增大至50 nm.而基因和罗丹明B共负载的纳米粒子仍为球形结构,尺寸明显增大,达到154 nm.由表1可见,PEI-g-Chol空白胶束的表面电位为51.7 mV;罗丹明B负载胶束的表面电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由于PEI-g-chol/Rhod胶束通过壳层PEI链段与DNA发生静电中和,导致基因和罗丹明B共负载纳米粒子的表面电位明显降低(33.7 mV).自由的溴化乙锭(EtBr)荧光很弱,当嵌入到双螺旋DNA的碱基对之间时,荧光强度显著增强.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PEI-g-Chol/ Rhod胶束缔合DNA的能力,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与PEI/DNA缔合体相似,随着PEI-g-Chol/Rhod胶束加入量的增大,其缔合DNA分子的能力显著增强,导致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当N/P摩尔比为5∶1时,与纯PEI缔合的能力相近,这表明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纳米粒子依然具有很好的DNA缔合能力.2.3 细胞培养实验结果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EGFP为模型,将制备的PEI-g-Chol/Rhod/DNA纳米粒子加入到HEK293细胞中,培养4 h后更换培养基,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吞情况[图4(A)].对比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图片,发现几乎每个HEK293细胞中都可观察到罗丹明B的红色荧光.由于细胞膜表面为负电性,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和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易被细胞内吞.考察了PEI-g-Chol/pEGFP纳米粒子的细胞转染特性,结果如图4(B)所示.文献[10,11]报道胆固醇有利于细胞内吞,因此胆固醇的接枝并没有影响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PEI-g-Chol/pEGFP缔合体依然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综上所述,通过制备聚乙烯亚胺-接枝-胆固醇两亲聚合物,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采用水包油法制备了包埋罗丹明B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壳层的聚乙烯亚胺链段能进一步诱导DNA浓缩,获得了尺寸为154 nm、表面电位为33.7 mV的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结果表明,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DNA缔合特性.正电荷的共负载纳米粒子很容易被细胞内吞,并能有效转染细胞,为高效安全的药物/基因共负载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相关文献】[1]El-Aneed A..J.Control.Release[J],2004,94(1):1—14[2]Wang Y.X.,Shen J.C..Chinese Science Bulletin[J],2005,50(4):289—294[3]Ren K.F.,Ji J.,Shen J.C..Bioconjugate Chemistry[J],2006,17(1):77—83[4]WANG You-Xiang(王幽香),CHEN Ping(陈平),HU Qiao-Ling(胡巧玲),SHEN Jia-Cong(沈家骢).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8,29(11):2289—2293[5]LI Fei-Fan(李非凡),TIAN Hua-Yu(田华雨),CHEN Lei(陈磊),XIA Jia-Liang(夏加亮),CHEN Xue-Si(陈学思),JING Xia-Bin (景遐斌).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10,31(9):1896—1900[6]Wang Y.,Gao S.J.,Ye W.H.,Yoon H.S.,Yang Y.Y..Nature Materials[J],2006,5(10):791—796[7]Wiradharma N.,Tong Y.W.,Yang Y.Y..Biomaterials[J],2009,30(17):3100—3109 [8]Zhu C.H.,Jung S.,Luo S.B.,Meng F.H.,Zhu X.L.,Park T.G.,ZhongZ.Y..Biomaterials[J],2010,31(8):2408—2416[9]Qiu L.Y.,Bae Y.H..Biomaterials[J],2007,28(28):4132—4142[10]Xu J.P.,Ji J.,Chen W.D.,Shen J.C..J.Control.Release[J],2005,107(3):502—512 [11]Kwon G.,Naito M.,Yokoyama M.,Okano T.,Sakurai Y.,KataokaK..J.Control.Release[J],1997,48(2/3):195—201[12]Wang Y.X.,Zhu Y.,Hu Q.L.,Shen J.C..Acta Biomaterialia[J],2008,4(5):1235—1243[13] Wang D.A.,Narang A.S.,Kotb M.,Gaber A.O.,Miller D.D.,Kim S.W.,Mahato R.I..Biomacromolecules[J],2002,3(6):1197—1207[14]Zhu Y.,Wang Y.X.,Hu Q.L.,Shen J.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J],2009,29(3):1066—1070。

吖啶红-罗丹明B体系光度法测定马蹄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吖啶红-罗丹明B体系光度法测定马蹄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

吖啶红-罗丹明B体系光度法测定马蹄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张晓鹤;谢红;张泗达;柳维;林庆宇【摘要】研究利用简易褪色光度法测定马蹄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新体系.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酸性介质中,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能迅速氧化吖啶红-罗丹明混合染料体系使其褪色,利用马蹄皮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使混合染料褪色程度降低,据此建立测定抗氧化能力的新方法,探讨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方法测定羟自由基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2%,马蹄皮不同提取物的清除率次序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该体系与单一体系相比,混合体系发生离子缔合,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方法具有较好选择性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判断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A new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hydroxyl radic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uberose peel extraction by simple fading spectrphtomtry .The hydroxyl radical produced by Fenton reaction can decrease the color intensity of Acridine Red-Rhodamine B alkaline dyestuff system. The change in absorbance is measured, and the amount of ·OH can thus be determined indirectly. The extractions of eleocharis tuberose peel could eliminate hydroxyl radical in solution, hence its weakening effect of absorbance will be minimized. According to this principle,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cavenging percentage of hydroxy radical with antioxidant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to scavenge hydroxyl radicals of various solvent extracts from Eleocharis tuberose peel was in the order of ethanol fraction>ethyl acetate fraction>methanol fraction>water fraction.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the mix system were raised compared to single system; the method has good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to apply in judging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natural extraction.【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2(026)011【总页数】4页(P15-17,25)【关键词】吖啶红;罗丹明B;羟自由基;马蹄皮;抗氧化【作者】张晓鹤;谢红;张泗达;柳维;林庆宇【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贺州学院,广西贺州54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TS201.2人体在各种生命活动的氧化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可导致细胞生理的诸多病理变化,如引发炎症,损伤膜结构及功能,引发器官癌变等[1]。

吖啶橙-罗丹明6G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

吖啶橙-罗丹明6G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

吖啶橙-罗丹明6G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
吖啶橙-罗丹明6G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
建立了吖啶橙(AO)-罗丹明6G(R6G)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的新方法.在λex/λem=470/556n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AO-R6G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R6G的荧光大大增强;1-羟基芘(1-OHP)的加入使R6G的荧光猝灭.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1.3~982 μg/L;检出限为6.4 μg/L;平行7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8%~2.0%;回收率为96.0%~104.4%.该方法用于锅炉工尿样中1-羟基芘的测定,结果与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作者:欧阳运富王永生薛金花王英 OUYANG Yun-fu WANG Yong-sheng XUE Jin-hua WANG Ying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衡阳,421001 刊名:分析试验室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年,卷(期):2007 26(11) 分类号:O657.3 关键词:吖啶橙罗丹明6G 1-羟基芘荧光猝灭能量转移。

B族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B族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B族维生素的含量测定B族维生素直接参与了氨基酸和细胞代谢,可以促进红细胞成熟,加强身体能量代谢,提高身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而且B维生素又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很简单地通过饮料的方式来补充,因此成为各种品牌的功能性饮料的主要添加剂。

据有关市场调查发现,国产功能性饮料中添加的B族维生素几乎限于维生素B6、B12和烟酰胺3种,偶尔也有同时添加维生素B1的[1]。

故饮料中B1、B6、B12 这三种维生素的含量测定对人们消费与使用饮料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消费的指向性。

1、维生素B11.1在线荧光衍生一高效液相色谱法陈晓春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在线衍生功能使食品中的维生素B转化为硫胺荧,再以荧光检测器检测其含量。

在线衍生技术克服了离线手工衍生的偏差,与荧光检测器联用能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避免了国标方法中因正丁醇萃取不完全造成的待测物损失。

本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日常饮料检测工作的需要[2]。

1.2酸性染料比色法何树云等利用维生素B1与酸性染料溴麝香草酚蓝成盐,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结果维生素B两点电位滴定法浓度在 2.0—10.0ug/m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O.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1%(n=4);与重量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且此法操作简使、快速[3]。

1.3两点电位滴定法冯俊贤等提出了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Bl含量的新方法。

该法只需在滴定终点前附近记录两次AgN03标准溶液体积和相应的电极电位值,利用两点法公式计算滴定终点,从而确定维生索Bl含量[4]。

2、维生素B22.1高效液相色谱法王浩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维生素B6。

色谱条件为C18(5μm,4.6mm×250mm i.d)反相色谱柱,流速 1.0mL/min;柱温30℃;流动相:v(甲醇):v(0.2g/L辛烷磺酸钠,体积分数为0.25%的三乙胺溶液,用乙酸调pH3.2)=35:65;进样量50μL;激发波长310nm,发射波长395nm[5]。

理对罗丹明6G和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

理对罗丹明6G和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

1924ActaPhys.一CA饥Sin..2010V01.26表面吸附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蛋白质、DNA、有毒有害气体、染料分子等在金属、半导体、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借助电子能谱、光谱等分析手段进行探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研究了染料分子罗丹明6G(R6G)和亚甲基蓝(MB)在疏水性玻璃表面的吸附特性,并与之前在亲水表面取得的结果川进行比较,讨论了表面浸润性对分子吸附的影响,采用的分析方法依然是时间分辨光波导分光光谱技术㈣.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in:氢键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等【8-仞.随着这些相互作用的改变,分子的吸附特性也发生相应改变.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性之一,它与表面物质的化学特性和表面结构有关.通常水接触角小于30。

时,表面呈强亲水性,若水接触角大于90。

,则表面呈疏水性.亲水玻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oH基团和悬挂键,表面能量较高,而疏水玻璃表面由mC、-=-CH、—cH。

等碳氢基团和若干C---O基形成,表面能量较低,因此疏水化处理是一个降低表面能量的过程.常见的表面疏水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等离子体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机械拉伸法、电化学法、自组装技术等睁蚓.常用的疏水性材料包括有机硅、聚四氟乙烯、碳以及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表面硅烷化、氟烷化或碳化等处理过程,能极大地降低材料的表面能,使其对水的接触角增大;此外,一些金属氧化物如TiO:薄膜在不需任何表面处理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疏水表面,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坚固的C—-H键,抗环境腐蚀的能力明显下降.本文采用硅烷化处理法【17-201将玻璃光波导置于硅烷蒸气中来获得疏水性表面,然后使用时间分辨光波导分光光谱技术原位实时地监测吸附分子的偏振吸收光谱.通过对测鼍结果进行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Ⅲ删和二向色分析t蝴获取了相应的吸附特性参数,包括:吸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常数、吸附自由能、吸附聚合态及其平均取向,并与在亲水玻璃条件下测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玻璃表面硅烷化处理对分子吸附特性的影响.1实验部分1.1实验仪器及试剂Ls.1.LL型卤钨灯、光纤、HR4000型CCD光谱分析仪(美国OceanOptics公司);50灿m厚平面玻璃光波导(日本MatsunamiGlass公司);玻璃棱镜(国产);HARKE—SPCA接触角测量仪(北京哈科试验仪器厂);透镜、线性偏振片(北京大恒光电技术公司).亚甲基蓝(MB)(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罗丹明6G(R6G)、六甲基二硅烷胺(1,l,l,3,3,3.hexamethyl.disi—lazane,简称HMDS)(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1.2光波导表面的硅烷化处理实验中使用HMDS对玻璃光波导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将8crux3cmx50斗m的玻璃光波导放入培养皿,取200此HMDS液体滴入培养皿,然后将培养皿放入80℃的烘箱中加热,即可得到硅烷修饰的疏水玻璃表面.未经修饰的玻璃表面含有大量—oH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特性.当玻璃处于HMDS蒸气中时,表面—OH基团与HMDS分子发生缩水反应,玻璃表面被HMDS的碳氢基团覆盖,形成疏水的玻璃表面.多次实验显示,当加热时间超过1h,获得的疏水表面的水接触角趋于一稳定值,不再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图1给出了用接触角测量仪拍摄的硅烷化处理前后玻璃表面的水滴形状照片.表1给出了疏水化处理前后在玻璃光波导表面不同位置测得的水接触角值.需指出的是经过HMDS硅图1(a)硅烷化处理前和(b)硅烷化处理后玻璃光波导表面的水珠形状Fig.1Shapesofwaterdroplemon(a)theun廿eatedand(b)thesflylatedglassshbwaveguides玻璃硅烷化处理对罗丹明6G和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作者:邓琳, 祁志美, DENG Lin, QI Zhi-Mei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刊名:物理化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年,卷(期):2010,26(7)被引用次数:0次1.邓琳.逯丹凤.祁志美查看详情 20092.Bradshaw J.T.Mendes S.B.Saavedra S.S查看详情 20053.Qi Z.M.Matsuda N.Takatsu A.Kato K查看详情 20034.Cameron P.J.Jenkins A.T.A.Knoll W.Marken F Milsom E.V Williams T.L查看详情 20085.Qi Z.M.Xia S.H.Matsuda N查看详情 20086.Mendes S.B.Saavedra S.S查看详情 19997.Fujita K.Taniguchi K.Ohno H查看详情 20058.Kruger P.Baatz J.E.Dluhy R.A.Losche M查看详情 20029.Uematsu K.Sagara T.J查看详情 200810.Al-Degs Y.S.El-Barghouthi M.I.El-Sheikh A.H.Walker G.A查看详情 200811.Yahyapour N.Eriksson C.Malmberg P.Nygren H查看详情 200412.Ying P.Q.Jin G.Tao Z.L查看详情 200413.Jeyachandran Y.L.Mielczarski E.Rai B.Mielczarski J.A查看详情 200914.周思斯.管自生.李强.陆春华.许仲梓查看详情 200915.郭志光.周峰.刘维民查看详情 200616.Tai Y.C.Joshi P.McGuire J.Neff J.A查看详情 200817.李惠云.华伟明.王绍梅.乐英红查看详情 200618.Anwander R.Nagl I.Engelhardt M.W.Grocger O Palm C Roser T查看详情 200019.Zhao X.S.Lu G.Q查看详情 199820.陈新华.马永梅.李新红.江雷.王佛松查看详情 200421.Azizian S.Hanrifar M.Parsa J.B查看详情 200722.Gomri S.Seguin J.L.Guerin J.Aguir K查看详情 200623.Koutsopoulos S.Patzsch K.Bosker W.T.E.Norde W查看详情 200724.Cropek D.M.Bohn P.W查看详情 199025.Tsunoda K.I.Kasuya Y.Umemura T.Odake T查看详情 20051.学位论文周靖玻璃微流控芯片表面处理及其在DNA分析中的应用2006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s,μTAS)是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最大限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到便携的分析设备中,甚至是方寸大小的芯片上,即“Labonachip”。

DNA的定量分析方法进展

DNA的定量分析方法进展

DNA的定量分析方法进展武鑫;李生泉;刘金龙【摘要】A review on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NA is presented. The important reactio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listed.%对近年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定量分析方法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列出了重要的反应体系及分析特征.【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9(026)007【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定量分析;脱氧核糖核酸;评述【作者】武鑫;李生泉;刘金龙【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在于一切生物体中,是重要的生命基础物质,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有磷酸基团的生物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DNA不但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命的异常情况,如肿瘤发生、放射损伤、遗传疾病等也有密切关系。

DNA定量测定是诠释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检测低含量DNA在生物工程、药理学、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DNA定量分析方法意义重大。

DNA的定量测定方法有很多,早期有紫外吸收法、定磷法、定糖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探针技术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新兴的有电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共振光散射法等。

作者就近年来DNA定量测定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1 紫外吸收法由于组成DNA的嘌呤碱和嘧啶碱都具有共轭双键,碱基、核苷、核苷酸、核酸在240~290 nm范围内有特征吸收。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各组分紫外吸收也有区别,其中DNA在26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据此可用紫外吸收法对DNA进行定量、定性测定[1]。

吖啶橙_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砷

吖啶橙_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砷

第26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6,No 12,pp306-3082006年2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February ,2006吖啶橙-罗丹明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砷刘保生,高 静,刘智超,于丽娜,杨大成,杨更亮河北大学理化分析中心,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摘 要 研究了利用吖啶橙(AO )-罗丹明B(R B)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砷的方法。

在K ex /K em =470/580nm,01016mo l #L -1H 2SO 4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吖啶橙-罗丹明B 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罗丹明B 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在酸性条件下,砷与钼酸铵生成砷钼杂多酸使能量转移体系罗丹明B 的荧光猝灭。

利用吖啶橙-罗丹明B 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砷,砷在0101~0125mg #L -1范围内与罗丹明B 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156L g #L -1。

该方法用于茶叶中痕量砷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148%~0164%,回收率为98%~103%,结果满意。

主题词 吖啶橙;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茶叶中砷中图分类号:O 65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93(2006)02-0306-03收稿日期:2004-09-16,修订日期:2005-01-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5005)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保生,1963年生,河北大学理化分析中心研究员引 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指电子激发能在适当的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之间的传递。

荧光染料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即能量接受体吸收能量给予体所发荧光,使能量接受体荧光增强的过程。

罗丹明是一类具有强荧光的碱性染料,但其最佳激发、最佳发射波长差都小于20nm,因此用作荧光分析时,为了减小散射光的影响,一般不选其最佳激发波长,造成方法灵敏度降低。

CdTe量子点_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CdTe量子点_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Vo.l3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2 2010年2月CHEM I CAL J OURNAL OF CH I NESE UN I VERSI T I E S260~263Cd Te量子点-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王绪炎,梁建功,马金杰,陈姝含,韩鹤友(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摘要采用巯基化合物修饰的CdT e量子点构建了量子点(供体)-罗丹明6G(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研究了Cd T e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dT e量子点与BS A相互作用后提高了Cd T e量子点-罗丹明6G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减小了CdT e量子点和罗丹明6G分子间的距离(r),证实BS A是通过其色氨酸(T rp)残基与Cd T e量子点表面金属发生配位作用而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关键词Cd T e量子点;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牛血清白蛋白中图分类号O65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1-0790(2010)02-0260-0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光物理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结构的测定以及生物学方面[1].其中,基于量子点的FRET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2~4]及生物传感器[5,6]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和FRET领域发展的一个有意义的新方向[7].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氨基酸序列与人血清白蛋白(H SA)非常类似,经常作为模型蛋白用于研究外源物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8].近年来,研究量子点与BS A相互作用已引起关注.Shao等[9]采用毛细管电泳和荧光相关光谱法[10]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引力;Zhao等[11]在评估CdTe量子点对BSA的毒性过程中发现,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稳定CdTe量子点-BSA复合物的主要结合力;本课题组[12]研究发现,在CdTe量子点与BSA形成复合物的过程中主要的相互作用为疏水作用和配位作用.但目前对量子点与BSA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构建了一种量子点-罗丹明6G FRET体系,应用该体系研究了BSA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证实了BSA是通过其色氨酸残基与量子点表面金属发生配位作用而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这一作用机理,为今后量子点在生物学上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氯化镉、无水亚碲酸钠、巯基乙酸(TG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罗丹明6G(R6G)(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Roche公司);PBS缓冲溶液(0101m o l/L,p H= 714);M ill-i Q超纯水(18125M8#c m).Evolution3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 m o N ico le公司);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r k i nE l m er公司);APEX微波化学工作站(上海屹尧微波化学技术有限公司).1.2实验过程1.2.1CdTe量子点-罗丹明6G FRET体系的构建采用微波加热法分别合成了TGA和GS H修饰的CdTe量子点[13,14].参考文献[15]方法,计算出CdTe-T和CdTe-G量子点的尺寸和浓度分别为119n m,收稿日期:2009-09-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975042)、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基金(批准号:2009ZX08012-015B)、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2008CDA080)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2008CDB031)资助.联系人简介:韩鹤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E-m ai:l hyhan@m ai.l 616@10-6m o l/L 和210nm ,712@10-5m o l/L .在10mL 比色管中,用PBS 缓冲溶液配制CdTe 量子点溶液(110@10-6m o l/L),依次加入R6G 溶液(R6G /量子点摩尔比为0,1,2,3,5和10),并测定其荧光光谱(测定条件:激发波长390nm;入射狭缝1010nm;出射狭缝310n m ).按E =1-F DA /F D 关系式计算出FRET 体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5,16],其中,F DA 为受体存在时供体的荧光强度;F D 为受体不存在时供体的荧光强度.1.2.2 BSA /CdTe 量子点摩尔比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及供体-受体之间距离的影响 配制一系列CdTe 量子点和CdTe 量子点-BSA 溶液(CdTe 量子点浓度均为110@10-6m ol/L ,BSA /量子点摩尔比依次为0,1,2,3,5和10),37e 下振荡反应2h ,冷却至室温后测定并计算量子产率[5]及加入不同量的BSA 后,FRET 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按E =nR 60/(nr 60+r 6),J A D =Q ]0PL D -corr (K )IA(K )K 4d K ,R 60=8.79@10-25k 2n -4D 5D J AD ,r =R 0[n(1-E )/E ]1/6计算CdT e 量子点-罗丹明6G 之间的距离r [5,16],其中,R 0为F Êrster 半径;r 为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k 2为空间取向因子,通常假设为2/3;5D 是供体的荧光量子产率;J AD 为供体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紫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重叠积分;n D 为供体与受体之间介质的折射指数;n 为接近单个受体分子的供体分子个数.2 结果与讨论2.1 CdTe 量子点-罗丹明6G FRET 体系的构建从图1可知,CdTe -T 和CdTe -G量子点荧光发射峰与R6G 的紫外吸收峰均能有效重叠,具备构建FRET 体系的条件.按公式J A D =Q ]0PL D -cor r (K )I A(K )K 4d K 计算出CdTe -T 及CdTe -G量子点与R6G 的光谱重叠积分分别为3184@10-13和3170@10-13c m 3#L /m o.lF i g .1 UV -V is ab sorption spectra of R6G (a )andnormalized fl uorescen ce spectra ofCdT e -T (b )and CdT e -G(c)Fig .2 F l uorescence s p ectra of F RET syste m sa.CdTe -G ;b .CdTe -T ;c .C dTe -G -R6G ;d .CdTe -T -R6G ;e .R6G .F i g .3 E ffect of m olar ratio of R6G to CdT eon energy transfer effic iency在量子点溶液中加入R6G 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下降,R6G 的荧光强度增加,这表明量子点与R6G 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图2).原因可能在于量子点表面修饰基团上的羧基与R6G 分子上的氨基发生相互作用,使供、受体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发生FRET 的条件.随着R6G /CdTe 量子点摩尔比的增大,CdTe 量子点-R6G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不断增加(图3),这是因为增加接近单个供体表面的受体分子个数能够提高体系的荧光能量转移效率[16].2.2 BS A /CdTe 量子点摩尔比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量子点与BSA 相互作用后,BSA 钝化了量子点的表面缺陷,降低了无辐射跃迁的几率,从而使量子产率有所提高[17];但随着BSA /量子点摩尔比的持续增大,过量BSA 在量子点表面起电子陷阱的作用,使得荧光强度有所下降,量子产率反而有所降低[18,19](表1).由于在量子点成核过程中,Cd 2+-GSH 层分解形成的CdS 壳有效地钝化了CdTe 量子点的表面缺陷,故CdT e -G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大于261N o .2 王绪炎等:CdT e 量子点-罗丹明6G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CdTe -T量子点的量子产率[20],且随着BSA /量子点摩尔比的持续增大,CdTe -G量子点的量子产率比CdTe -T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减少得快.这也表明CdTe -G量子点的表面缺陷少于CdTe -T量子点,其表面过量BSA 的电子陷阱作用更明显.T ab le 1 E ffect of m olar ratio of B SA to CdT e on F Êrster rad i u s and d istance between CdT e and R6Gn (BSA )/n (CdT e)CdTe -TCdT e -G 5D (%)R 0/nmr /n m 5D(%)R 0/nmr /nmn (BSA )/n (CdTe)C dTe -T CdTe -G5D (%)R 0/nm r /nm5D(%)R 0/nmr /nm 035.2 3.68 4.7051.63.905.08344.93.834.3751.9 3.90 4.93139.7 3.76 4.4454.03.934.97544.53.834.2751.8 3.90 4.92245.03.834.4153.53.924.961043.53.814.1751.73.894.91F ig .4 E ffect of molar ratio of B SA to CdT eon energy transfer eff i c ien cyn (R6G)/n (CdT e)=10.从图4可知,量子点与BSA 相互作用后,提高了CdTe 量子点-R6G 之间的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随着BSA /CdTe 量子点摩尔比的持续增大,CdTe -T量子点-R6G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也不断提高,但CdTe -G量子点-罗丹明6G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变化却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量子点-罗丹明6G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除与量子点的量子产率有关外,还应该与量子点与罗丹明6G 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2.3 BS A /CdTe 量子点摩尔比对供体-受体之间距离的影响计算得出的量子点与罗丹明6G 之间F Êrster 半径(R 0)和距离(r )列于表1.由于巯基乙酸分子尺寸小于谷胱甘肽分子,罗丹明6G 与CdTe -T量子点之间的距离要小于与其CdTe -G量子点之间的距离.BSA /量子点摩尔比的增加使CdTe 量子点与罗丹明6G 之间的整体平均距离有所减小,即CdTe -T和CdTe -G量子点与罗丹明6G 之间的距离减小值分别为0153和0118nm .这可能是量子点与BSA 相互作用后,有一部分罗丹明6G 分子能够在更接近于量子点表面的结合位点与量子点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还发现卵清蛋白也存在着与BSA 类似的现象.2.4 BS A 与CdTe 量子点的作用机理M a m edova 等[21]在研究BSA 与CdTe 量子点生物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富集在CdTe 量子点胶体表面的Cd 2+能够与BSA 表面的金属结合位点发生配位作用;Zhao 等[11]在研究CdTe 量子点对BSA 的毒性时发现,量子点会影响BSA 的结构,使位于疏水区的色氨酸残基(T rp -213)逐步暴露于水中,同亲水区的Trp -134一起与量子点之间产生更好的相互作用.M a ttoussi 课题组[5,16]在组装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与CdSe -ZnS 量子点生物传感器过程中发现,蛋白是通过其表面组氨酸残基与量子点表面金属的配位作用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Fig .5 S chematic d i agra m of fl uorescen ce resonance ennergy tran sfer bet w een CdT e andR6G b efore(A)or after(B )i n terac ti ng CdT e w ith BSA综合以上研究可认为,BSA 是通过其色氨酸残基与量子点表面金属发生配位作用而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由于R6G 也可与BSA 色氨酸残基相结合[22],所以与量子点表面的修饰基团结合相比,一部分R6G 分子与更接近于量子点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结合,使得量子点与R6G 之间的整体平均距离有所减小(图5).CdTe -T量子点表面缺陷较多,BSA 的色氨酸残基能更好地结合到其表面,量子点与罗丹明6G 之间的整体平均距离就更小.同步荧光光谱显示,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K =26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 o.l 3160nm )略有红移,而酪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K =20n m )基本不变(图略),表明量子点与BSA 的结合位点确实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使得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BSA 构象发生变化[23].这一作用机理与之前的研究结果[12]一致.参 考 文 献[1] Fang C .,Zhao B.M.,Lu H.T.,et a l ..J .Phys .Ch e m.C [J],2008,112(18):7278)7283[2] M ed i ntz I .L.,Konnert J .H.,C l app A.R .,e t a l ..PNAS[J],2004,101(26):9612)9617[3] Eunkeu O .,H ongM.Y .,Lee D .,et a l ..J .Am.Che m.Soc .[J],2005,127(10):3270)3271[4] C l app A.R.,M ed i n tz I .L .,U yeda T .H.,et a l ..J .Am.Ch e m.Soc .[J],2005,127(51):18212)18221[5] M ed i ntz I .L.,C l app A .R .,M att oussiH.,e t al ..N at .M ater .[J ],2003,2(6):630)638[6] L iF .S.,V an i a D.P .,N itsa R .,e t al ..J .Am.Che m.S oc .[J],2006,128(32):10378)10379[7] M ed i ntz I .L.,M attouss iH..Phys .Che m.Che m.Phys .[J],2009,11(1):17)45[8] SUN Y an -Tao(孙艳涛),Z HANG Yu -Pu(张玉璞),BI Shu -Yun(毕淑云),e t a l ..Ch e m.J .Ch i nes e U nivers 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9,30(6):1095)1100[9] Shao L .W.,Dong C.Q .,Ren J . C.,et a l ..Ch i n.C he m.Lett .[J],2008,19(6):707)710[10] Shao L .W.,D ong C.Q.,Ren J . C.,et a l ..J .Fl u oresc .[J],2009,19(1):151)157[11] Zh ao L.Z .,Li u R.T.,Zh ao X. C.,et al ..Sc.i Tot a.l Environ.[J],2009,407(18):5019)5023[12] L i ang J .G .,Ch en Y .P .,H an H.Y..J .M o.l S truct .[J],2008,892(1)3):116)120[13] Rogach A .L .,Franz lT .,K l ar T .A .,e t al ..J .Phys .Che m.C [J],2007,111(40):14628)14637[14] H an H.Y.,Sheng Z .H.,L i ang J .G..Ana.l Ch i m .Acta[J],2007,596(1):73)78[15] Qu L .H.,GuoW.Z .,Peng X .G .,e t al ..Che m.M at er .[J],2003,15(14):2854)2860[16] C l app A.R.,M ed i n tz I .L .,M att ou ssiH.,e t al ..J .Am.Che m.Soc .[J],2004,126(1):301)310[17] ZENG Q i ng -H u i(曾庆辉),Z HANG You -L i n(张友林),DU Chuang(杜创),e t al ..Che m.J .Ch i neseU n i vers 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9,30(6):1158)1161[18] J eong S .,Acher m ann M.,N anda J .,e t al ..J .Am.Che m.Soc .[J],2005,127(29):10126)10127[19] W ang Q .,Kuo Y . C.,W ang Y.W.,et a l ..J .Phys .Che m.B[J],2006,110(34):16860)16866[20] Q ian H.F .,Dong C.Q.,W eng J .F .,et a l ..S m all [J],2006,2(6):747)751[21] M am edova N .N.,N icholas A .,Kot ov Andrey L.,et a l ..Nano .Lett .[J ],2001,1(6):281)286[22] YANG M an -M an(杨曼曼),YANG P i n(杨频),X I X i ao -L i (席小莉).C h i n .S c.i Bu l .l (科学通报)[J],1997,2(12):1277)1279[23] Z HANG Xiao -W ei(张晓威),ZHAO Feng -L i n(赵凤林),L IK e -An(李克安),et al ..Che m.J .Ch i n ese Un i versiti 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1999,20(7):1063)1067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 on of Cd T e Quantu m Dots -Rhoda m i ne 6GFluorescence R esonance Energy T ransfer Syste m sWANG Xu-Y an ,LIANG Jian -Gong ,MA Ji n -Ji e ,C H E N Shu-H an ,HAN H e -You*(Colle g e of Science ,S t a teK e y Laboratroy of A gricatrual M icrobio logy,H uazhong A gricult ural Un i vers it y,W uhan 430070,China)Abst ract Two k i n ds of th i o ls modified CdTe quantu m dots w 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CdTe quantum do ts (donor)-Rhoda m i n e 6G (acceptor)fl u o rescence resonance ener gy transfer(FRET )syste m s ,w h i c h w ere ap -plied to investiga te the interaction m echanis m bet w een CdTe quantum dots and bov i n e serum albu m i n (BSA ).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the ener gy transfer effic i e ncy of the CdTe quantum dots -rhoda m i n e 6G FRET syste m s w ere i m proved ,and the distance bet w een CdTe quantu m do ts and rhoda m i n e 6G (r )w ere decreased after CdTe quantum dots i n teracted w ith BSA,BSA w ere d irectl y bind i n g to t h e surface of quantum do t by the coor -di n ation bet w een its tryptophan(T r p)resi d ues and the m eta.l K eywords CdTe quantum do;t Rhoda m i n e 6G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ov ine serum album i n(Ed .:A,G )263N o .2王绪炎等:CdT e 量子点-罗丹明6G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

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

36 . 人血清试样中蛋白 质含量的测定 利用本方法, 对病人 血清( 样品由 保定市 第一 中心 医院提 供) 的蛋 白质 总量 进行 测 定。测定 前, 中 将新鲜血清用水稀释 1 0 倍, 0 0 分别取 1 2m . L溶液, 按实验方法平行 6次进 行 测定, 结果 列于表 2 可 知 , 本方法所测结果与医院 常用的双缩脲法 [7] 基本一致, 但灵敏度显著提高。
样品 Sm l ap e 1 2 3 4 5 6 本方 法 ( / ) gL Peet eh d rsn m to 7. 78 7. 29 5. 96 7. 08 7. 83 7. 06 双缩 脲法 ( /) gL Bue m to ir e d t h 7. 63 7. 27 5. 79 6. 95 7. 69 6. 83 相对 标准偏 差 R D( ) S % 14 .8 17 .3 10 .7 15 .7 13 .5 19 .7 蛋 白质 加入量 ( /) gL Po i d e re t na d d 00 .1 00 .1 00 .1 00 .1 00 .1 00 .1 回 收率 ( %) R cvr eoey 9. 73 112 0. 132 0. 108 0. 9. 93 9. 67
58 4
分 析 化 学
第3 3卷
表2 人血清样品中蛋白的 测定结果( 6 n= ) Tbe D t m nt nrsl f tepo i ntehma e msm l ( 6 al 2 e r iao eut o h rtn e i s r e si h u nsr a pe n= ) u s
当溶液 p H在 7 2 .0时, I Δ 达到最大 值( 见图 2 。本 实 ) 验选择 p 7 2 H= .0的 Ti C 缓冲溶液控制反应酸度, r -H l s 其最 佳用量为 1 8m 。 . L 34 . 共存物质的影响 当 B A浓度为 1 S 5mgL时,0倍 L / 4 -赖氨酸、 -亮氨酸、 L L -异亮氨酸、 -精氨 酸、 -半 胱氨酸, 0倍 L L L 3 -天冬氨 酸、 -天 L 冬酰胺、 -脯 氨 酸、 -苯 丙 氨 酸、 -缬 氨 酸、 -甘 氨 酸、 C, L L L L Kl

CdTe量子点与罗丹明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

CdTe量子点与罗丹明B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
CdCl2•2.5H2O(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碲粉(天津 市德兰精细化工厂); NaBH4(上海精化科技研究所); 巯 基乙酸(90%, 上海政翔化学试剂研究所); 罗丹明 B(上 海化学试剂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上海 润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 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 1.2.1 量子点的合成
2.3 FRET 体系的构建 只有当给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足够近时, 才可能发
生有效的共振能量转移. 图 2 表明, 当以 445 nm 的光为 激发光源时, 1.0×10-6 mol/L 的量子点溶液有很强的荧 光, 而 1.0×10-6 mol/L 的 RhB 溶液及 RhB 和 CTAB 的 混合溶液几乎没有荧光; 同浓度的量子点与 RhB 的混 合溶液被 445 nm 的光激发时, 在发射光谱图中只有量 子点的发射峰, 没有 RhB 的发射峰. 说明 445 nm 的光 能激发量子点, 不能激发 RhB; 将量子点与 RhB 简单混 合, 不能发生共振能量转移. Onganer[12]的研究表明, 在 CTAB 胶束中, 荧光素与部花青 540 之间能发生有效的 共振能量转移.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 的影响, 图 2 数据表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 磺酸钠(SDS)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124) 不能使量子点与 RhB 发生共振能量转移; 而在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CTAB 存在的条件下, 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明 显降低, 而 RhB 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且二者的荧光峰 位均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 CTAB 胶束中, 量子点与 RhB 分子之间能够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巯基 乙酸修饰的 CdTe 量子点表面带负电荷, 可与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CTAB 分子中带正电荷的一端通过静电作 用结合在一起形成 QDs-CTAB 复合物[13], CTAB 分子中 的烃基可与 RhB 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

AOEB染料 精确称取AO(吖啶橙)、EB各1mg,分别溶于10ml

AOEB染料 精确称取AO(吖啶橙)、EB各1mg,分别溶于10ml

AO/EB染料: 精确称取AO(吖啶橙)、EB各1mg,分别溶于10ml pH7.2 PBS中使之配成100μg/ml的储备液,用前等量混合,备用。

AO/EB染色及观察结果:取已经培养好并加样孵育后的预观察细胞悬液100μl,加入AO/EB 染料4μl混匀,置1滴于载玻片,上覆盖玻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计数200个细胞统计结果。

凋亡的细胞呈现为染色增强,荧光更为明亮,均匀一致的圆状或固缩状、团块状结构。

非凋亡细胞核呈现荧光深浅不一的结构样特征。

二者形态迥然相异,很易判别。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四种细胞形态:活细胞(VN),核染色质着绿色并呈正常结构;早期凋亡细胞(VA),核染色质着绿色呈固缩状或圆珠状;非凋亡的死亡细胞(NVN),核染色质着橘红色并呈正常结构;晚期凋亡细胞(NVA),核染色质为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

凋亡比例=(VA+NVA)/(VN+VA+NVA+NVN)*100%正常细胞(核染色质结构正常,胞膜完整,着均匀的绿色);早期凋亡细胞(核染亮绿色呈致密斑块或碎片状);晚期凋亡细胞(核染橘红色呈致密斑块或碎片状);坏死细胞(胞膜破损、核膜完整,染色质染均匀的红色)取AO(100 μg/ml)和EB(100 μg/ml)等体积混匀制成AO-EB荧光染液。

将培养细胞用PBS离心洗涤两次,稀释至106/ml,取1ml细胞悬液(106细胞)离心收集细胞,加入25 μl PBS重新悬浮细胞,与1 μl AO-EB荧光染液混合,取10 μl点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像。

AO/EB染色液怎么配?吖啶橙和溴乙锭分别溶于PBS(PH7.2),浓度为100μg/mL。

临用前,按1∶1混合即可。

吖啶橙/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 AO/EB):(细胞爬片),在6孔培养板中预先置入玻璃盖玻片,接种细胞悬液,干预后,予95%乙醇固定15分钟,微干,然后准备荧光染色。

CdTe量子点与罗丹明6G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研究

CdTe量子点与罗丹明6G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研究

1 5 3
第2期
罗建梅等: C d T e量 子 点 与 罗 丹 明 6 G 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研究
第2 7卷
; 。所 用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纯 ,实 验 用 水 均 为 M 公司) 柠檬酸三钠( 分析纯, 上海试剂一厂) i l l i -Q 超 纯 水 。 1. 2 实 验 方 法
1 5 4
第2期
分 析 科 学 学 报
第2 7卷
丹明6 G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2. 4 C d T e量 子 点 与 罗 丹 明 6 G 荧光共振机理探讨 相同浓度的 C 在发射光谱图中既有 d T e量 子 点 与 罗 丹 明 6 G 的混合溶液被3 9 0n m 的 光 激 发 时, 说明3 又能激发罗 C d T e量 子 点 的 发 射 峰 又 有 罗 丹 明 6 G 的发射峰, 9 0n m 的光既能激发 C d T e量 子 点 , 丹 明6 量子点的荧光值没有发生明显下降, G。 图 3 表 明 在 水 体 系 中 将 C d T e量 子 点 与 罗 丹 明 6 G 混合, 罗丹 明 6 说明两者不能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机理见图5 G 的荧光值为其本身的荧光能量值, ( ) , ) , 图4表明在 P 机 理 见 图 5( 这是因为在 B S缓 冲 体 系 中 能 发 生 有 效 的 荧 光 共 振 能 量 转 移 ( Ⅰ) Ⅱ) 能够提高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P B S缓 冲 体 系 中 增 加 了 接 近 单 个 C d T e量 子 点 表 面 的 罗 丹 明 6 G 分子个数, 效率。其转移机理可能是由巯基乙酸修饰的 C 可与荧光染料( 罗丹明6 分 d T e量子点表面带负电荷, G)
4-7] 。 达 到 最 大 的 重 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