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八、I~f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i)(约1596 —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 1)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m)、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c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 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丫*)奇(j i),高可二黍(sh U)许。
中轩(xu 6)敞者为舱,箬(ru b)篷(pe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e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岔)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 i)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 0)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 c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 口)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文知识点整理【第23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器皿ǐn罔ǎng贻í八分有奇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说明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仿照,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较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说明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说明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说明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依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明白得“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明白得”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路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较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明白得“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安静,仿佛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核舟记》知识点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一、书下注解1、【奇巧】特殊的技艺2【径寸】直径一寸。
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做。
这里指雕刻。
4【器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
5【木】树木。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无,没有。
因,依据。
象,模拟、仿照。
7【贻】赠送。
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
11【篛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12【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3【峨冠】高高的帽子。
这里指带着高高的帽子。
14【髯】两腮的胡须。
这里泛指胡须。
15【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16【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17【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18【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19【微侧】(身子)略微侧斜。
20【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
比,靠近。
21【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22【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矫,举。
23【不属】不相类似。
24【卧右膝】卧倒右膝。
25【诎】同“屈”,弯曲。
26【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7【楫】船桨。
28【舟子】撑船的人。
29【椎髻】椎形发髻。
这里指梳着椎形发髻。
30【衡】同“横”,横着的。
31【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端,正。
32【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33【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
34【了了】清清楚楚。
35【墨】黑。
36【篆章】篆字图章。
37【丹】朱红色。
38【为】刻。
39【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
曾,尚,还。
盈,满。
40【简】挑选。
41【修狭】长而窄。
42【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
矣哉。
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
二、课上补充翻译1【以径寸之木】以:用。
2【各具情态】具:具有。
3【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原来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第23课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罔wǎng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解释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
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概括课文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3、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人物等的细致描绘,说明了“核舟”构思巧妙、雕刻精细的特点,赞美了微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六单元)
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整理:满井游记。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 (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 (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魏学洢【人物介绍】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全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翻译】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核舟记》文学常识及常考知识点小结

《核舟记》文学常识及常考知识点小结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重点词语1.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古今异义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核舟记》知识要点归纳作者魏学洢(yi )(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 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 志》收录。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一•生字难字 器皿(min ) (ru b )篷 属( sh u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一一通“屈”左手倚一衡木(衡一一通“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一一通 罔(wmg ) 贻(y i ) 八分有(y du )奇(j i )二黍(sh 耳许石青糁(s m)之 楫(j i )椎(chu 1)髻(j i)髯(r on )(ku i)扇 诎(q U ) 执(zh 壬( r en) 戌( 1、 2、 3、 4、5、 6、 7、 ,弯曲。
) ,横着的。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挑拣。
)“父”, “拣” 奇: 有: 为:端:扇: 启 而: 可: 木: 者: 曰: 以: 语: 盖: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 通“又”还有) 甫:父, 男子美称 多附于字后。
.一字多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是) 为人五:(刻有).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高可二黍许 (大约)能以径寸之木(木块)中轩敞者为舱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 (用) 如有所语(说话)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奇异、罕见、 (零数,余数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技艺)奇妙,奇特。
)“画卷的一端(右端)“端正、正”) (扇,量词)(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居右者椎髻仰面(……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的部分) 叫作) 四.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核舟记》知识点整理初二(2)班薛唱整理一、背诵并默写课文第2—4段。
二、文学常识。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
三、重点字词1、奇巧:奇妙精巧2、径:直径3、径寸之木:的4、为:雕刻5、罔不:无不,全都6、因:顺着、就着7、象:雕刻8、尝:曾经9、贻:赠送10、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11、泛:泛舟12、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
13、奇:零数14、可:大约15、许:上下16、启:打开,推开17、糁:涂18、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19、现:露出20、其:他们21、比:靠近22、绝类:极像23、矫:举24、属:相类似25、诎:同“屈”,弯曲26、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27、楫:船桨28、椎髻:梳着椎形发髻29、衡:通“横”,横着30、夷:平31、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32、了了:清楚明白33、为:雕刻34、盈:满。
35、简:通“拣”,挑选36、修狭:长而窄四、重点语句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确: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确:(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明确:推开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明确: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明确: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五、重点语句停顿1、罔不/ 因势象形2、尝贻余/ 核舟一3、虞山/ 王毅叔远甫刻六、内容理解1、本文中心句:嘻,技亦灵怪矣哉!文眼:奇巧2、课文结构:“总—分—总”,文体:说明文3、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毕备4、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王叔远技艺高超明确:“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核舟记.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23课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罔wǎng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解释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文知识点整理【第23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ǐn罔ǎng贻í八分有奇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解释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核舟记》重点知识

《核舟记》重点、难点:1.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新课讲解]1. 作家作品简介: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2. 重点字注音:yīmǐn wǎng yíyòu jīxuān ruòsǎn rán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zhětǎn jiǎo zhǔqūjìrén xūyúfǔ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3. 解释重点文言词语:(1)实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ǔ):不相关连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2)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4. 重点句子翻译:(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5)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完整版)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I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i )(约1596 —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 1)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m)、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c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 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丫法)奇(j i),高可二黍(sh U)许。
中轩(xu 01)敞者为舱,箬(ru b)篷(pe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 c)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印)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 i)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 0)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 C 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 u)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人教版语文八上《核舟记》word学习要点

一、字句详解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关键字: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都。
因:根据,依据。
势:这里指木头原来的样子。
象:模拟。
形:形状,指所雕刻东西的形状。
各:各自。
具:具有。
情态:神情姿态。
句意:(他)能够用长1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飞禽走兽、名木怪石,无不能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关键字:尝:曾经。
贻:赠送。
余:我。
核舟: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
盖:连词。
大苏:指苏轼。
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句意: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故事(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关键字:分: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奇:零头、余数。
可:大约。
黍:黄米。
许:上下、光景。
句意:这艘船从头至尾长大约八分有余,高大约有两粒黄米左右。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关键字:轩:高。
敞:开敞。
为:是。
箬篷:箬竹叶做的船篷。
覆:覆盖。
句意:船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雕刻的)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在上面。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关键字:启:打开,开启。
观:看。
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望:对着。
句意:打开窗子来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键字:徐:缓缓地。
兴:起。
前句出自《后赤壁赋》,后句出自《前赤壁赋》。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关键字:峨:高。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髯:胡须。
为:是。
居:坐。
句意:中间戴着高帽子,胡须很多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关键字:阅:观看,观赏。
手卷:指横幅的书画卷子。
句意: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观赏着一幅书画手卷。
9.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八上语文核舟记整理

爱莲说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文言词语◆常规词语【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1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11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字子敬,号茅檐,(朝代)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朝代)人(人名)编制的《》收录。
(2)右刻“,”,左刻“,”。
这一副对联分别出自苏轼的《》和《》。
二、重点字词读音器皿.罔.贻.八分有奇..诎.矫.首虞.山箬.篷二黍.许石青糁.之髯.不属.一楫.椎髻..葵.扇壬戌..王毅叔远甫.刻曾.不盈寸三.重点字词解释(一)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2.左手倚一衡木()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二)一字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为人五:()中轩敞者为舱( )4.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5.者:中轩敞者为舱( ) 居右者椎髻仰面( )6.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以: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古今异义1、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今义: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今义: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今义: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石青糁之()(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5)居右者椎髻仰面()(五)重点注释1.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许: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3.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5.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因:象:6.尝贻余核舟一。
贻:7. 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8.雕栏相望焉。
相望:9.石青糁之。
糁:10.东坡现右足。
现:11.如有所语。
语:12.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13.矫首昂视。
矫:14.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15.其船背稍夷。
夷:四.重点句子默写及翻译1.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今义:简单,容易。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石青糁之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6)居右者椎髻仰面
六.倒装句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
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二.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三.一字多义
罔不,无不;全都。
九.文章结构模式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此文体类似于现代说明文
十.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1)】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五段,详述核舟之“奇巧”。【(2)介绍船体大小,结构布局。(3、4)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5)船背的题名、篆章和着色】按照空间顺序细致说明。第六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四.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
(倒装句表强调)
七.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
八.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翻译:
罔不,无不;全都。
九.文章结构模式
采用“”的结构模式。
此文体类似于现代说明文
十.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1)】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五段,详述核舟之“奇巧”。【(2)介绍船体大小,结构布局。(3、4)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5)船背的题名、篆章和着色】按照空间顺序细致说明。第六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手艺奇妙精巧)
(6)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
六.倒装句
为了和平,我们都没有任何借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位在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摊头说惶恐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面对元朝的多次劝降,他没有任何借口,毅然拒绝了元军,坚决抗战。在利益与国家的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位民族英雄的牺牲固然是后者。正是他坚持,在国难面前,他没有任何借口。他,就是我们世代赞颂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为了救国,我们都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借口,似乎成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尺度。的确,没有国家,我们哪里能有今天?爱国,是我们永久的义务。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去拒绝!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又有多少名人不都是坚持着这个尺度——没有借口?
因为没有借口,易安在失夫之痛之中坚持,写下了《李清照集》,流传至今;因为没有借口,苏武坚持自己的忠贞,挥着羊鞭,成了雪山上亮丽的风景;因为没有借口,小平爷爷坚持富国强国的理念,引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使人民迈向小康社会!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诎(qū) 箬(ruò)篷 高可二黍(shǔ)许 石青糁(sǎn)之 髯(rǎn)执 (zhí) 不属(shǔ)舟尾横卧一楫(jí) 椎(chuí) 髻(jì)葵(kuí) 扇天启壬(rén) 戌(xū)
答:
十一。文学常识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
2.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
其中“”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
者:中轩敞者为舱居右者椎髻仰面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天启壬戌秋日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以: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
语: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义: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七.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八.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这是世界不变的规律。
不管晴天雨天,太阳照样东升;不管白天黑夜,地球照样转动。世间万物都在坚守自己的义务,没有任何借口。
自然物如此,人,亦如此。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她心里缓缓辗过。她,想到了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想到了沙场的父兄喋血,为了两国的永久安定,她用她弱小的身躯扛起了重大的使命——远嫁戍边。从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就成了千古佳传。她想,她没有任何借口,在国家安危面前,她知道,她只能选择救国。没错,这位英雄女子就是——王昭君,一个名垂千古的英雄女子。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2.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3、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没有借口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6、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答: 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十一。文学常识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6、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二.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字共三十有四
三.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为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