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舍到曹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8
《家》的写法
情节主线为婚恋故事 围绕主线,展示高公馆的衰亡——人物众多,事件繁复 内心世界的刻画——人物各自的思想性格特征。如:
鸣凤投湖前的内心独白;梅芬与瑞珏的交心;觉新婚后遇梅芬 时的追诲、怜爱……借人物抒发作者的苦闷与激愤
2020/5/8
1942年,曹禺改编《家》——情节中心的转变:觉新、瑞 珏、梅芬三人的关系——生命的力量与美 而《家》也常常被视为曹禺最后具有创造力的作品
• 《激流三部曲》:《家》(1931);《春》(1938);《秋》 (1940)
2020/5/8
《家》
• 1931年在上海《时报》连载,初名《激流》,后 出单行本,改名《家》 • 觉慧 & 鸣凤 • 觉新 & 钱梅芬、李瑞珏 • 觉民 & 琴 • 自由恋爱、反抗礼教———号召青年投入社会洪流
2020/5/8
《家》中的人物:高老太爷 旧式大家庭的掌控者——专横、衰老和腐朽— —旧制度的历史命运 笔墨不多,但又无处不在——悲剧的导致者 尊卑长幼的伦理秩序——旧礼教和家长制—— “非人”
2020/5/8
觉慧
(1)觉慧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新人典型, 他是封建专制的叛逆者。他对旧家庭的叛 逆,以至最终从“家”出走,从中可以见 到一代青年领受了民主意识之后的姿态与 力量。巴金在觉慧身上寄托着对青春的赞 美和生活的信念。
2020/5/8
讨论:《骆驼祥子》
通常的几种说法—— 1.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破产农民“市民化”受挫的悲剧,以及过程中个体精神意 志的毁灭 2.城市空间的阴暗面——是什么摧毁了祥子的生活?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 社会,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 ——“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 子”(老舍) 3.性格悲剧:批判国民性弱点——个体与群体
2020/5/8
巴பைடு நூலகம்

《家》
2020/5/8
•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
• 1923年离家赴上海、南京求学
• 1927年赴法国留学,被无政府主义吸引,翻译克鲁泡特金等无政 府主义者的著作
• 1928年,作《灭亡》
• 代表作:
• 《爱情三部曲》:《雾》(1931);《雨》(1933);《电》 (1935)
2020/5/8
《雷雨》
时间: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与三十年 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 情节:此刻(蘩漪/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 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重逢;周朴园/鲁大海)与过去(周朴园/侍 萍;蘩漪/周萍)——多重的悲剧——血缘与阶级
2020/5/8
《雷雨》中的“郁热”
蝉鸣、蛙噪、雷响——苦夏 欲望与追求——压抑(闷) ——挣扎与残酷
2020/5/8
(2)觉慧也是一个幼稚而单纯的叛逆者,身上 既有热情、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 年难免的偏激的弱点。他从封建家庭中蜕化出来, 不能不带有一些封建思想影响的痕迹,小说并没有 回避他的缺点,有的章节还很细致地刻画他思想的 复杂性。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出“五四”新思潮所 唤醒的一代青年的历史性特点。
2020/5/8
曹禺(1910-1997)
原名万家宝 在南开中学读书时 开始接触戏剧 后就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阅读莎士比亚、易卜生、 契诃夫、奥尼尔等 西方戏剧家的作品
2020/5/8
1933年,春秋之间,作《雷雨》(四幕剧),1934年发表于《文学 季刊》第1卷第3期 1935年,春,完成《日出》(四幕剧),1936年6月1日连载于《文 季月刊》第1卷第1-4期 1936年,作《原野》(三幕剧),1937年发表于《文丛》第1卷第25期 1940年,秋冬,作《北京人》(三幕剧) 1947年,作电影剧本《艳阳天》,1948年春拍成上映
3.“京味”:一种“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的白话“原味儿”;在俗白中追 求讲究、精致的美(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 的文章”——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 俗,精致而不雕琢
2020/5/8
老舍文学的幽默
1.幽默:“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 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解嘲; 2.幽默:如何不油滑、不媚俗?——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 而不虐;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节制与分寸感
2020/5/8
(3)觉新的悲剧在于,“家”对于他来说,是精神 炼狱,却又同时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血缘关系与难以 割舍的生活情调。他在观念上接受了一些新的东西, 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榴莲旧家庭,以致在家族 专制的压迫面前妥协屈从。
(4)觉新每一次向旧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包括 他所爱的人)为代价,而他自己又是清醒的,无奈 地听凭自己在罪恶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到妻子瑞 珏惨死,他才有所醒悟,表示支持觉慧出走。
2020/5/8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的文学
2020/5/8
2020/5/8
觉新:“觉新式性格”
(1)觉新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 剧典型,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却又怯 于行动、无力改变的“多余的人”。
(2)觉新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对旧家庭和 旧礼教扼杀青春的罪恶也是心知肚明的。但封建主 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还有长房长 孙特殊地位的约束,等于是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 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 的懦弱的性格。
老舍文学的主题
1.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进行冷静的审视:眷恋与批判 ——描写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 2.写转型期(从“乡土中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化)中小市民阶 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 3.文学中的“市民世界”:城与人的关系;对市民阶层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人物性格是对某种文化内涵的阐释
2020/5/8
老舍文学的“京味”
1.“京味”: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及展示 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北京风俗画卷;
2.“京味”:一种小说的风格氛围,在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 的揭示——“北京文化”——“官样”:讲求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生活的精巧; 讲究礼仪,固守“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老舍文学的痛 惋与哀怒;
老舍与《骆驼祥子》
2020/5/8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1924-1929年 旅居英国
1926年 《老张的哲学》 1927年《赵子曰》1929年《二马》
1930年回国 1936年 《骆驼祥子》
1940年代 《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
202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