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合集下载

教育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创新论文

教育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创新论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鼓舞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特别是遇到一些“严厉”的老师,学生上课时战战兢兢,并在战战兢兢中觉得枯燥乏味。

连最基本的书本知识都没有学习进去。

那么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创新更无从谈起了。

而新课改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

应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在教学中,课堂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控制好场面,使学生在严肃认真的思考中讨论问题,主动学习。

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加强引导,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重基础,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芬奇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

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可持续的、规模性创新是不可能的(偶尔的“创新”倒有可能)。

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科学上的重大创新、发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论文理,都是“创新”的楷模(创新是根本,无创新就不能获此殊荣),但他们几乎都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记述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事迹的书《厚积薄发——朱棣文的科学风采》[2],其中的“厚积薄发”恰恰说明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功夫,既要用心,又要用对“力”。

优秀的榜样、适当的竞争、简单的赞美、积极的文化和一定的荣誉都是激励学生的好办法。

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激励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了我们的鼓励,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为师者一次又一次的激励。

榜样激励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社会名人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常规班会教育中通过播放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带他们去赏析歌词中激励人心的歌词。

了解歌曲背后的励志故事,比如《孤勇者》词作者唐恬多年抗癌仍旧坚持创作,后来实现梦想为自己的偶像作词的经历,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2.学生自我成长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通过讲授或者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曾经坚持不放弃最后成功的经历,通过回顾自己在某一项技能学习或者比赛中,通过设立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来激发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奋斗激情。

3.“小先生”的学习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王瑞老师)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勤思考、多提问,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先生”助答疑活动。

每个科目推选三至四位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该科目的“小先生指导团”。

指导团每天收集班级同学问题,问题收集好后,指导团所有成员进行研讨,形成讨论结果,然后由当天各指导团轮值主席给需要的同学解答。

这样做可以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受益的不仅是问问题的同学,还有“小先生指导团”的小老师们。

竞争激励人生总会面临很多挑战,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向前跑,那么我们就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适当的竞争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

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对于新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节课的导言,是学生课间散漫的心思“引”回课堂的艺术,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开端,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

如果教师能够生动活泼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地投入新知识的研究,这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一起研究xxx”来导入新课,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不会被激发,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教师应该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来。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

2.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

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研究的积极性和坚定性。

因此,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研究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

这样,学生就能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研究,为研究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研究情境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研究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研究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导入新课的一般方法1.温固知新导入法温固知新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从而为新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是指在班级工作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多鼓励与赞扬,能让学生心灵充满阳光,能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勇于探索。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关键词:诚信激励身教激励榜样激励话语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班主任的激励艺术,是指在班级工作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多鼓励与赞扬,能让学生心灵充满阳光,能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勇于探索。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一、诚信第一有效激励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

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

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

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

如果有一次欺骗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

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儿童节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

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

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

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

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

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

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

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 1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5.教师的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7.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8.以德感人,为人师表。

9.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谈十年书。

10.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11.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容纳孩子最可谴责的行为。

12.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13.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

14.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15.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

16.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18.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19.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20.师德是一面镜子。

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 21.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爱岗是敬业.奉献的根本。

2.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3.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4.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5.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6.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

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7.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8.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9.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激励 ·唤醒·鼓舞-

激励  ·唤醒·鼓舞-

激励·唤醒·鼓舞━━小学教育工作几点体会金台区宏文小学王小林新课程评价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全面发展。

人们常说,学生的命运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理念,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活泼、好动乃至顽皮、淘气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就需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实施教育工作,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拨开迷雾,纠正偏差,启迪心灵,做好导航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念,不断探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小学生与以往学生的最大不同是,他们渴望人格平等,有着独特的个性,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的言行不慎,他们就会产生对立情绪。

由此导致良好的教育情境的缺失,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进行下去。

本人非常喜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可以说,激励、唤醒、鼓舞是教育学生的三大法宝。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

可见激励对一个学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符合“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暗示作用。

如果实施得当,对学生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实施不当,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

一些教师不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教育,而是对后进生进行讽刺和挖苦。

有的教师以“发明”讽刺学生的词汇为能事,比如,有教师这样讽刺在他眼里看来愚笨的学生:说你是猪,是对猪的极大侮辱。

言下之意,这位后进生的智商比不上一头猪。

这是为师之言吗?和这位教师一样,许多教师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行为竟然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后进生,有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笨!可不能对学生轻言“笨”。

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鼓舞“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上面的话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这个理念一半来自于卢梭思想,另一半来源于福禄贝尔主义主师爷福福绿贝尔主张的天然性、启发性、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人性,因为慧根、神性是通过人性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条、反刻板的特征。

这句话的核心:是对受教育对象的高度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辩是人的天性,教育者顺其每个个体不同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求知欲和思辩力充分释放。

让“学”成为一种自觉的、主动的、独立的行为,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激励的反义打击。

唤醒反义是淹没,是知识的灌输、淹没。

鼓励的反义是批评、压制、压抑、讥笑、嘲笑。

“激励、唤醒、鼓励”这一理念,颠覆了压制性的知识传统教育方式。

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使学人失去思辩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学习在批评当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仅仅传授知识是片面的、刻板的、无生机的,让人无趣的,全面的教育是兴趣的培养、方法上的引导,重点在训练科学的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成果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把思维的钥匙还改学生,鼓舞激励学生自己学会打开门,进入知识的殿堂。

而不是把学生自己本有的钥匙收走,压制学生只跟着进来,不知东西南北,不知其所以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是那些不好学习的人。

”。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

魅力语言灿烂课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只有在具有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基础上,才能将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

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连接知识和学生接纳知识的一条纽带。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这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2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

因而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语文教学语言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则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更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从学校的课堂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来看,目前还存在着教师语言过于成人化、复杂化或简单化的倾向,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评价语言缺少个性或价值。

“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评价,长期的使用带给学生的只有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飞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期2012年 5月 13日编辑:张虎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师德培训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5月13日、14日是给老师们补充学习,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时间,请需要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提交。

这次的师德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们也基本完成了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发表日志、论坛讨论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有很多位老师获得了满分,祝贺大家。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师德培训学习,从老师们的日志,作业,我的教学故事,论坛讨论等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非常认真对待这次学习,从这次培训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感悟。

希望以后有更多让我们老师在网上学习的机会。

满怀激情,为梦想而工作通衢中学叶志育我有幸拜读霍懋征老师的文章。

其中一句话——“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

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让我深受启发。

卡内基钢铁公司总裁齐瓦勃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事业干。

不要说我们普通教师没有事业,我们的事业就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里。

有人说,怀才就象怀孕,时间长了就会被人看出来,激情会让大家更早看到我们的“才”。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乐趣干。

如果你懂得享受工作的话,你就不要单纯把工作当成负担,要从中感受乐趣。

“世上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干。

究竟为谁工作?有的人说是为学校干,有的人说是为领导干……其实,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同样,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自己干的。

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存。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来干,又何愁工作做不好?其实说到底,每个人都需要工作,都要用劳动来换取生存的资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

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

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

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

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聆听《十五的月亮》那种温柔、令人陶醉的旋律,会唤起崇敬战士的情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节奏自由、回环起伏、清新优美。

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

赏识、激励、唤醒、鼓舞

赏识、激励、唤醒、鼓舞

赏识、激励、唤醒、鼓舞作者:覃群来源:《祖国》2017年第14期摘要:眾所周知,语文课是小学教育中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程。

随着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的改变,结合笔者在小学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艺术应注重从赏识性、发展性、幽默型以及多远的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意识、启发学生心智并促进全面的人格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艺术赏识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都知道,要想成为一名杰出的语文任课教师,那么一定要具有教育艺术家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其实讲的就是一个老师能否使用赞扬的语言方式和兴奋的情绪去赏识和感染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品质也体现在教师能否用殷切的期待和生机勃勃的授课方式去唤醒和鼓励学生去学习。

这也十分准确的印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名言:“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赏识、激励、唤醒、鼓舞。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灵活使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来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心灵,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给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精神世界和正确的世界观。

作为教师对待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要坚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都会成功,用爱去感化他们,去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拼搏努力的力量,慢慢的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慢慢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强调赏识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有句名言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以扶起一个伟人。

”在每一天教学中的,教师面对着整个班的孩子都是朝气蓬勃、活泼可爱的,同时也是干净的像白纸一样,具有极高可塑性的。

孩子们都有走向成功的意愿和努力学习的动力,都愿意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和赏识。

“赏识”这种教学原则是十分重要的,经过无数的研究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证明,它有很大的可行性、伦理价值、艺术魅力以及现实的意义。

激励-唤醒-鼓舞

激励-唤醒-鼓舞

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想对于作文教学亦是如此。

写作是一种半封闭的心理操作过程,要完成这个心理操作过程,平时我们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多彩的生活素材,而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语言和材料,这只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真正反映学生作文能力的是如何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习作,给习作添光彩。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唤醒他们开拓创新,鼓舞他们勤于练笔,写出的作文才更生动、更精彩。

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炼思想。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指导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因此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思想健康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做到言之有理。

其实小学生的作文所反映出的思想观点错误的并不多,多的是不会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即只知道“写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写”。

今年“六一”,我班举行了“成语接龙”比赛,全班分五组以淘汰的方式来决胜负,开始学生情绪高涨,可后来第一组过五关斩六将冲到决赛时,被淘汰的那三组学生心理不平衡了,不断地为第五组同学呐喊助威,存心与第一组作对。

后来第一组以一词之差输了,其他组的更是幸灾乐祸,惹得第一组的选手抱头痛哭。

至此,这次活动的意义已荡然无存。

显然,学生只注意其表面现象,而未作深入思考。

因而我这样引导他们:第一组同学靠什么连败三组进入决赛,他们为什么哭呢?第五组同学凭什么最后获胜?并且出示刚学过的“圣人千虑,必有一失”等格言让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为每一组都设了一奖项(根据各组比赛的表现而定),这样学生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深化了思想认识,写出的作文主题新且不雷同。

二、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丰富的知识对学生写作文时分析内容,提炼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且能启迪学生的联想。

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新颖而高远,独特而创新,就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善于想象别人未提到的,并具有较高的、健康的材料。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语文教学名言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2、"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

"——英国教育家洛克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4、"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5、"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8、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9、"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萧伯纳10、"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1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研究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来研究教,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旨归已成为教学论研究者的共识。

教学论研究从研究“教”向研究“学”的转向,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使教学激励被纳入教学论研究的视野,教学激励研究,无论对教育发展还是对师生个体发展,都有价值,首先,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激励的方法与艺术。

可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激励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教学激励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具有激励性。

当前由于厌学导致学业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棘手问题,教师却没有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

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要么依赖经验,要么依赖直觉,或者简单套用书上或其他人的建议来获得常识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但采用常识性的办法激发学生动机常常令教师们捉襟见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教师应该转变陈旧观念,尝试新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厌学、弃学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其实,动机是一种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个体产生行为、获得个人控制感和胜任感的一种先天心理倾向,对所有学生
而言,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边缘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活动潜能,包括先天的自尊和学习动机。

但学生的内在的固有的先天动机会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被遮蔽。

认知心理学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认为学生后天习得的自我概念、目标及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动机。

社会认知学派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认为他人的社会情感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先天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三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学生的先天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存在状态,影响先天学习动机发挥的内部因素是一种认知或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或练习获得,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为学生先天动机发挥作用、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发展提供人际环境,当环境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教给学生一些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技巧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自身先天的学习动机的力量,他们就会乐于学习。

教师只要从这三个方面提供加强交互作用的力量,那么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

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
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

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

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

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观
很多学习动机问题出在学生的能力观上。

很多学生认为能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固定的,与教学和发展无关,不可改变,若他们把表现不佳认为是能力不足,而他们对能力不足又无能为力,就会陷入绝望,破罐破摔,使先天的学习动机受到遮蔽。

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弹性的能力观,这种观点认为:所谓能力,是一套通过经验和教学能够加以改进和发展的技能扩展系统,即能力是可以随着学习和经
验增长的。

这种乐观的态度还表现在把能力看作是有多个维度、多种形式。

认同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增长观。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

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

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

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

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

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2、具体与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

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
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4、一般与特殊。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