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颗粒物测定知识点
《环境监测》电子教材颗粒物的测定一、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自然降尘量的测定、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PM2.51、自然沉降量的测定自然沉降量(降尘)是指从空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降落不仅取决于粒径和密度,也受地形、风速、降水(包括雨、雪、雹等)等因素的影响。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以每月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所沉降颗粒物的吨数表示(t/km2.30d)。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 15265-1994)。
2、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为0.1-100μm。
它不仅包括被风扬起的大颗粒物,也包括烟、雾以及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等极小颗粒物。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15432-1995。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常需测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有铍、铬、铅、铁、铜、锌、镉、镍、钴、锑、锰、砷。
硒、硫酸根、硝酸根、氯化物等。
它们的含量很低,一般需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含量分析。
b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的有机组分很复杂,受到普遍关注的是多环芳烃,如蒽、菲、芘等,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3,4苯并芘(简称苯并(a)芘或BaP)就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致癌物质,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µm的颗粒物。
3、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µm的颗粒物。
4、PM2.5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1、原理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中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液体或固体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目前多采用重量法。
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18204.2-2014可吸入颗粒物PM10光散射法1.原理当光照射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上时,产生散射光。
在颗粒物性质-定的条件下,颗粒物的散射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应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求得颗粒物质量浓度。
2.仪器光散射式粉尘仪:颗粒物捕集特性D a50= 10μm±0.5μm,σ,=1.5±0.1。
其中D a50为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σ为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测量灵敏度:对于校正粒子,仪器计数1 CPM=0.001 mg/m³。
测量相对误差:对于校正粒子测量相对误差小于土10%。
测量范围:0.001 mg/m3~10 mg/m3以上。
仪器应内设出厂前已标定的具有光学稳定性的自校装置。
注1:校正粒子为平均粒径0.6 pm,几何标准偏差σ≤1.25的聚苯乙烯粒子;注2:CPM为每分钟脉冲计数值,相对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3.测量步骤3.1采样布点见附录A。
3.2按要求对粉尘仪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的光学系统自校准。
3.3根据环境状况设定仪器采样时间与量程。
3.4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
3.5粉尘仪使用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小于90% ,平均风速小于1 m/s。
4.结果计算4.1浓度计算:对于非质量浓度的计数值,按式(9)转换为PM10质量浓度。
ρ=R·K式中:ρ——可吸人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³);R——仪器计数值,计数每分(CPM);K——质量浓度转换系数,mg /(m³·CPM)。
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的确定见附录B。
4.2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采样点质量浓度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5.测量范围和精密度5.1本法测定可吸人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范围为0.001 mg/m³~10 mg/m³。
环境监测站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及分析
环境监测站对pM10、NO2、SO2的采样及分析姓名:代庆福(12)农玮(11)学院:环境学院分数:罗良俊(04)黄暾(02)PM10监测采样方法目前PM10监测方法主要有四种:红外光散射法、β射线法、震荡天平法、采样称重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 红外光散射法1 现场PM10检测仪Microdust pro是便携式实时粉尘和气溶胶监测仪,可评估悬浮颗粒物浓度。
它是气溶胶监测通用性最好的设备,能够测量的浓度范围为1微克/立方米- 2500 毫克/立方米。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 红外光散射法2 在线PM10检测仪AQM10在线粉尘监测仪可提供实时TSP,PM10,PM2.5PM1颗粒物的同时测量及数据记录和报警继电器输出。
包括SMS或电了邮件通知,同时可加装气象传感器,各种有害有毒气体传感器和各种安装设备, 这些功能使AQM10成为更灵活的基本系统, 也使其应范围更广泛,更适于众多的集成系统。
3 β射线法1 . 美国API 公司的MODELS 602Beta plus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双通道监测仪,唯一可实现自动化在线测量PM10和PM2.5的浓度同时又能进行双通道的顺序采样能力。
该仪器是使用47毫米滤膜进行PM10和PM2.5同时采样,随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4 β射线法2 美国METONE公司的BAM-1020粒子监测器采用了β射线衰减的原理对粒子进行监测。
其已经通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认证(EQPM-0798-122),而且在英国、韩国和中国自动监测和记录PM10浓度应用领域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BAM-1020可以通过装备PM10采样口来自动监测更小的粒子物质,而且可以被设置用来监测总悬浮颗粒物(TSP)。
BAM-1020通过先进的微处理器系统控制,实现全自动化测量。
5 采样称重法1DS 2.5 空气粉尘采样器是一款用电池操作的仪器,过滤装置可以用来测重分析空气样品。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质量浓度和组成。
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其测定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入称量器中进行称重,通过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重量法适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但无法确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散射法和激光吸收法。
激光散射法利用激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激光吸收法则是利用颗粒物对激光光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光学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但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法确定。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颗粒物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来测定其化学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颗粒物中的元素吸收X射线后会发射出特定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能量来确定颗粒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4. 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其组成和来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颗粒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
电子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形态、组成和来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综上所述,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目的,可以综合应用来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
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
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
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
测定日平均浓度间断采样时不得少于4次。
可吸入颗粒物PM10(滤膜称重法)(5.1)测定方 法 验 证 报 告
方法验证报告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GB/T 18204.2-2014(5.1)1. 目的验证滤膜称重法测定公共场所的可吸入颗粒物PM 10指标,来判断在本实验室此方法的适用性。
2. 方法内容 2.1 原理使用带有10PM 切割器的滤膜采样器进行空气采样,空气中的颗粒物经切割器分离后,可吸入颗粒物10PM 被采集在滤膜上,经实验室称量可得到10PM 的质量,再除以采气体积即得出可吸入颗粒物10PM 的质量浓度。
2.2 仪器设备和材料2.2.1 可吸入颗粒物10PM 滤膜采样器:颗粒物捕集特性。
1.05.1,5.01050±=±=g a m m D σμμ 其中:50a D 为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g σ为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2.2.2 流量计:精度2.5级。
2.2.3 分析天平:精度0.00001g 。
2.2.4 计时器:计时误差<1%.2.2.5 滤膜:0.3㎛粒子过滤效率不低于99.99%。
2.2.6 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0℃,测量精度±1.0℃。
2.2.7 大气压力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5 kPa ,精度±0.2kPa 。
2.2.8 采样泵:恒流精度±5%设定值。
2.2.9 干燥器。
2.3 测量步骤2.3.1 将滤膜编号,放入干燥器中平衡24h ,用天平秤出初始质量。
2.3.2 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计进行校准,误差≤5%。
2.3.3 采样布点2.3.3.1 室内面积不足50㎡的设置1个测点,50㎡~200㎡的设置2个测点,200㎡以上的设置3个~5个测点。
2.3.3.2 室内1个测点的设置在中央,2个采样点的设置在室内对称点上,3个测点的设置在室内对角线四等分的三个等分点上,5个测点的按梅花布点,其他的按均匀布点原则布置。
2.3.3.3测点距离地面高度1m~1.5m ,距离墙壁不小于0.5m 。
GBT 17095-19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7095-1997方法验证报告编制: 日期:校核: 日期:审核: 日期: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1 方法依据依据《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7095-1997》。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中PM10浓度的手工测定,也适用于其他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料物浓度的手工测定。
3 测量仪器颗粒物采样器,电子天平,流量计:精度:2.5级4测量所象条件、测点位置及测量时段检测原理:使用带有PM10和PM2.5的切割器的滤膜采样器进行空气采样,空气中的颗粒物经切割器分离后,可吸入和可入肺颗粒物被采集在滤膜上,经实验室称量可得到PM10\PM2.5的质量,再除以采样气体积可得出质量浓度。
测定步骤: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平衡条件为:温度:20湿度:50RH%。
平衡完成后,用分析电子天平称量滤膜(测PM10),记录滤膜的重量并装入塑料封口袋中进行编号。
采样人员领取测试滤膜后到现场采样,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流量计进行校准,误差≤5% 。
采样布点,连接采样器,装上滤膜,将采样流量调整到规定值。
根据检测现场环境状况设定采样时间,测量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
完成采样必须4℃储存运回实验室。
将采集有颗粒物的滤膜放入干燥器中平衡24h,用天平称出终质量。
结果计算:式中:V0----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和解,单位为升(L)Vt----实际采气体积,为采样流量与采用时间乘积,单位为升(L)T-----采样点的气温,单位为摄氏度(℃)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P-----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kPa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kPa浓度计算:可吸入颗粒特PM10质量浓度如下:式中:ρ----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m---PM10颗粒质量,单位为毫克(mg)V0---标准状态下采气体积,单位为(L)M2---滤膜终质量,单位为毫克(mg)M1---滤膜初质量,单位为毫克(mg)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采样点质量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精)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
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
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 (1)4 原理 (2)5 仪器 (2)6 测定步骤 (2)7 质量控制 (3)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附录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附录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WS/T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和质量控制要求。
PM10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PM10分析仪作业指导书一、概述PM10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定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对PM10分析仪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以确保准确测量和可靠的结果。
二、设备准备1. 确保PM10分析仪已经正确安装并连接到电源。
2.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认仪器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3. 检查分析仪的滤膜是否清洁,如有需要,请更换滤膜。
4. 确保仪器周围环境无明显干扰,如有需要,请移除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物品。
三、操作步骤1. 打开PM10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进行自检。
2. 在仪器的控制面板上选择所需的测量模式,如连续测量或定时测量。
3.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测量时间间隔和测量周期。
4. 将待测样品(如空气)通过采样管道引入仪器中。
5. 确保样品流量稳定,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调节。
6. 开始测量,记录测量开始时间。
7.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8. 在测量结束后,记录测量结束时间。
9. 关闭PM10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PM10分析仪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超出仪器规定的范围。
3.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受到污染,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4. 在样品引入仪器之前,应确保采样管道的清洁和畅通。
5.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测量并检查。
6. 在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维护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寿命。
7. 对于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1.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筛选、去噪、校正等。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报告并进行分析,包括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测量结果等。
3. 报告中应包含测量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F.1 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10和PM2.5浓度。
F.2 试剂和材料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PM2.5滤膜不低于99.7%。
F.3 仪器和设备本方法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如下:——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 93的规定;——PM2.5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 93的规定;——颗粒物采样器:量程小于30 L/min,流量误差小于或等于2%;——分析天平:标定分度0.01 mg或0.001 mg;——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F.4 样品采集和保存F.4.1 样品采集F.4.1.1 采样时,将已称量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
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样品盒中。
F.4.1.2 采用连续采样方式时,采样时间不应少于20 h;采用间隔采样方式时,采样次数不应少于4次,累积采样时间不应少于20 h。
采样流量小于30 L/min。
F.4.2 样品保存采样后将滤膜置于保存盒中保存,每张滤膜单独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如不能立即称量,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
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四、实验步骤1、前处理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牢。
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IP=(mg/m3)=t W Q n **106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t: 采样时间,min;Q1:指定采样流量,L/min;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0.4016 mg/m 3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之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经验值的确定采用光散射法快速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关键是确定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 值。
在预防医科院环监所、环工所以及全国各地诸多卫生防疫站同志K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适用于公共场所PM10浓度监测的可见光光散射数字粉尘仪和激光数字粉尘仪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经验值的确定进行了介绍。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法"已于1999年11月在福州获得全国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
本文所介绍的K值经验值,已作为该标准的附录B被编入标准。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光散射法、质量浓度转换系数一、前言1996年9月1日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已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列为必检项目。
常用的滤纸(膜)---称重法虽为经典的方法,但由于存在操作繁琐、费时、采样仪器笨重,噪声大以及不能及时得到现场测定结果等缺点,而不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现场监测。
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此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与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由日本柴田公司引进了P-5型光散射数字粉尘仪及其制造技术,1992年仪器取得北京市技术监督局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CMC((90)量制京字00000230)。
此后光散射测尘技术和仪器在国内应用日见广泛,特别是铁道部1992年制定了铁道行业标准"铁路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相对质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方法"(TB/2323-92);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JJG846-93)颁布实施;1998年1月颁布实施劳动部行业标准"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LD98-1996)"。
简答题请总结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的主要流程和注意事项。
简答题请总结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的主要流程和注意事项。
简答题请总结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的主要流程和注意事项。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是指用于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或污染源排放状况的特征性颗粒物。
包括 pm10、 pm5和 pm10。
通过研究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人群暴露水平,了解各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环境,控制污染。
常用方法有颗粒物采样器法、光学散射法、激光诱导荧光法等。
为使颗粒物监测更加客观科学,一般需要对可吸入颗粒物进行标准比值计算和筛选验证,将达到国家标准值的颗粒物作为标准颗粒物,否则需根据现场情况经试验室内模拟测定后确定颗粒物类型,并按相关要求上报数据。
2.分析样品流程;首先从颗粒物采样器取得颗粒物( tsp),再将颗粒物送至光散射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实验所获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我们可知,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测出的数据偏差较大,如果直接应用该分析方法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差。
对于采样点位置与平均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时应进行修正,例如采样位置、距离和方式都会引起微小的个体变异而产生系统误差。
这些都需要在样品分析过程中进行调整,最终得到精密的样品数据。
3.注意事项:①检查粒子大小。
使用采样器的大口径、长颈取样管的检查孔眼直径不能超过3mm。
若超过5mm或16mm的口径应配套相应尺寸的滤膜;②安装滤膜:打开采样头上盖,轻轻拉开,将滤膜放在上面,确保贴紧。
拧好顶部螺纹,取出滤膜固定夹(不带电),使其竖直向下插入玻璃瓶的小孔中,然后把外盖盖回去。
若为密封包装袋装的空白滤膜,应按如下步骤使用: a)将四周边缘处裁剪掉2cm左右。
b)将滤膜反转,打开小圆孔处的封口胶,粘住外盖。
c)旋松固定夹的尾端,将滤膜沿着上述固定架慢慢滑入瓶中,至接近玻璃瓶底,完全遮住小孔处,不让外界杂物落入玻璃瓶中。
d)待到第二天,将液体重新倒出并吹干,重复上述操作。
环境监测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
1、自然降尘量的测定
首先要按照本章第二节介绍的有关布点原那么和采样方法进行布点采 样。
六、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 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 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 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 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AQI与原来发布的API有什么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 指数〔API〕有着很大的区 别。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1〕,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 PM10、 PM2.5、O3、CO等六项;
采样结束后,剔除集尘器中的树叶、小虫等异物,其余局部定量转 移至1000mL烧杯中,加热蒸发浓缩至10~20mL后,再转移至已恒重的 磁坩埚中,用水冲洗粘附在烧杯壁上的尘粒,并入瓷坩埚中,在电热板 上蒸干后,于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按下式计算降尘量。
降 尘 量 [ t/k (2 m 3 d ) 0 ] m 1 m 0 m a 3 1 0 40 A t
本卷须知:使用时,应注意定期清
扫切割器内的颗粒物;采样时必须将 采样头及入口各部件旋紧,以免空气 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测定误差。
2.小流量法
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如我国推荐 使用13L/min。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具有别 离和捕集装置的采样器,首先将粒径大于 10μm的颗粒物阻留在撞击挡板的入口挡板内, 飘尘那么通过入口挡板被捕集在预先恒重的玻 璃纤维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及采 样体积计算飘尘的浓度。滤膜还可供化学组分 分析。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快速测定,也适用于其他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快速测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095-19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JJG 846-1993 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LD 98-1996 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可吸入颗粒物(PM10)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指能进入呼吸道的质量中值直径为10μm的颗粒物(D50=10μm)3.2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量(mg/m3)。
3.3相对质量浓度relative mass concentration与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的一起测量值(计数/分,CPM)3.4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 conversion coefficient K for transform relative mass concentration into mass concentration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与仪器测定的相对质量浓度的比值。
3.5方法总不确定度relative overall uncertainty,ROU在0.5~2倍卫生标准规定浓度范围内,光散射法与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相比较,总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25%。
数学表达式见式(1)。
ROU=[丨b丨+2丨MRSD丨]《25% (1)式中:b—两种对比方法配对测定的相对差值的算术平均值;MRSD—光散射法测定的相对标准差的几何平均值。
4原理当光照射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上时,产生散射光。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项目六空气质量监测任务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单元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颗粒物采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3)掌握PM10的测定方法与测定原理;(4)掌握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PM10主要过程;(5)理解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2. 技能目标(1)学会颗粒物采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2)会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与维护;(3)会用国标重量法完成空气中颗粒物PM10的测定;(4)会制订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3. 素质目标(1)吃苦耐劳;(2)严谨认真;(3)交流合作。
二、教学条件(1)主讲教师: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经历,最好有熟练的空气中颗粒物测定经验;并经过高职教育教学的培训,能胜任“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材料:正式出版的高职类环境监测规划教材、可吸入颗粒物PM10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及工学结合特色明显的案例。
(3)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学习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要适应“教、学、练、做”项目化的要求,配置一定的多媒体、仿真、实训场地。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符合《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中规定,如恒温恒湿装置、符合技量要求的切割器及采样器等。
三、教学安排1. 教师明确任务,提出引导问题;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现场实习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的标准方法讨论、分析,制订测定方案,包括测定主要步骤、耗材及用量、仪器名称及台套数等;3. 随机指定小组解答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老师点评完善。
对于疑难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4. 教师针对本次监测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5.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配合,根据国标方法,完成现场布点、滤膜准备、仪器检查及连接等测定前的准备工作;6. 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相应测点的测定工作,记录结果,并完成数据处理及空气质量评价,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出建议;7. 汇报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过程及结果,并参加本测定项目的理论考核;8. 教师根据学生测定全过程表现、测定结果、汇报表现、小组评价及理论考核成绩等,对学生单项测定给予成绩评定。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scattering method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
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
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定义……………………………………………………………………………14 原理……………………………………………………………………………25 仪器……………………………………………………………………………26 测定步骤………………………………………………………………………27 质量控制………………………………………………………………………38 精密度和准确度………………………………………………………………3 附录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4 附录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 值的经验值………………………………………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WS/T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和质量控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
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
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
四、实验步骤
1、前处理
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
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
牢。
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
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
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
IP=(mg/m3)=t W Q n **106 ⎪⎪⎭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Q1:指定采样流量,L/min;
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
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
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
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
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
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
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
⎫⨯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
=0.4016 mg/m 3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2、取、放滤纸时要用镊子,并且戴手套;放置滤纸时要把毛面向上;采样前滤纸不能弯曲和对折。
称量滤纸时最好称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3、采样中要注意观察流量变化大小,流量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4、天平的精度不得低于万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