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

合集下载

元认知课件

元认知课件
元认知的学习
张红燕
元认知
元 认 知 含 义 元 认 知 结 构 与 认 知 的 区 别 元 认 知 作 用 元 认 知 发 展
一、元认知的含义
元认知是有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于1970 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 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简单的说,元认知就是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 ,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 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人 的自我监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深层次认知活 动。这种认知活动广泛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认知 活动之中。在心理学里,自知能力被视为一种 较高层次的智慧。心理学里专门有一个术语来 描述人的这种自知能力,即“元认知。
5.1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是学习内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 具,有助于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 在一起,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元认知策略 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 运用,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 学习的过程。 认知策略:我把单词按词性进行分类。
区 别
举 例
元认知策略:我认为把单词按词性进行分 类有利于加深记忆。
四、元认知的作用
1.从深层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元认知活动是一种不同 于一般认知活动的独立心理活动,元认知能力和一般能力 倾向各自作为独立的加工过程而起作用。 2.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元认知水 平直接决定学习活动的效率 3.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4.元认知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新突破口: 5.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 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3、修正与培养某种人格效果显著,例如克服人 际关系过敏性人格;嫉妒;心胸狭隘;猜忌多 疑等消极性格的矫正实施技术干预。
4、保证重大目标实现的自我心理保健。例如各 类升学考试、为通过重要考试进行的外语复习 及其考试、参加重要比赛、完成写作任务、重 要发言等活动的前期心理保健与潜能开发干预。 一般会在心理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三、五次 练习以后,由自己来执行操作。 5、自我开发个人潜能。

元认知的定义元认知战略

元认知的定义元认知战略

元认知的定义元认知战略元认知战略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之所以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

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

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

元认知知识可分为三局部:①关于个体的知识,指关于自身或他人作为认知加工的一切知识。

一是个人认知特点的知识,如个人的兴趣、喜好、能力和其程度;二是个人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别,如自身的观察力比他人强,而注意控制程度又较某人差等。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人们对认知活动中任务要求的认识。

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关于任务中有关信息特点的知识,如这种信息是丰富的或贫乏的、熟悉的或生疏的,复杂的或简单的、简约的或冗余的;另方面指任务要求和目的的认识。

③关于认知战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某类认知活动存在哪些战略,各种战略使用的条与范围,能够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情境选用有效战略。

2.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指随同认知活动发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元认知体验时间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简有繁,它可以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中发生。

元认知体验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

至于发生什么体验,与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已取得的进展和取得进展的可能性直接有关。

元认知体验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怀疑自身所解的题有错而进行重新审视,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也可能由于失败或困惑的体验而修改或放弃原有的目标。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一、元认知知识1. 定义-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2. 内容分类- 关于个人的知识- 这包括对自己认知特点的认识,例如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擅长逻辑推理,但在记忆历史事件的细节方面比较薄弱。

还包括对自己认知风格的了解,有的人是视觉型学习者,更擅长通过图像、图表等方式学习;而有的人是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讲能更好地吸收知识。

- 关于任务的知识- 是指对任务性质、任务要求等方面的认识。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知道这是一道代数题还是几何题,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要求。

在写作文时,明白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每种文体在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不同的规范。

- 关于策略的知识- 了解不同的认知策略及其适用范围。

在记忆知识时,知道复述策略(如多次重复背诵)、精加工策略(如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和组织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等。

在阅读时,知道略读可以快速获取文章大意,精读则能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阅读策略。

3. 在学习中的作用- 有助于学习者准确地评估学习任务的难度。

如果学生对任务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在面对一篇文言文阅读任务时,他能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任务要求(如是否需要全文翻译、是否要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等),初步判断任务的难易程度。

- 能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例如,一个自我认知为视觉型学习者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更多地选择地图、图片等视觉资料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解。

二、元认知控制1. 定义-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2. 具体过程- 计划- 在学习开始之前,学习者要根据学习任务和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计划。

元认知名词解释333

元认知名词解释333

元认知名词解释333
生成内容:
元认知是一种认知学上的术语,指的是那些能给人以普遍的认知概念
的基本思维概念或观念。

它是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从元词到任
何形式的思维概念。

元认知技术构成了认知过程的基础,可以增强和
改进认知能力,并带来更多的认知机会。

元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理解人们对其他概念的理
解和理解的基础。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概念,例如观念、算法、命令、编码和抑制等。

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概念组成了认知机制,
从而支持认知任务的完成。

元认知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定义、类别和动机。

定义是指一个特定的
动作或状态,如单词、句子、图像、动作或孤立的感知过程。

类别是
把定义结合实际的概念联系起来,如是什么,何时,为什么和怎么样。

动机是指给定的上下文中的情感,采取行动,如欲望、愤怒、害怕和
渴望等。

元认知除了三个要素外,还有几个重要的部分。

认知反馈机制就是其
中之一,这些机制支持认知过程,并且能提供一定的反馈以调整行为。

认知准备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技能,它用于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可
以为认知任务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言语理解是
认知过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组织、把握和分析语言概念的基础,
同时也包括对文法结构和词义的熟练掌握。

最后,认知延伸是指增强认知能力的能力,它能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领会,以便得到最佳结果。

什么是「元认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

什么是「元认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

什么是「元认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指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看定义有点拗口,其实很好理解。

打个比方:跟朋友约好了某时某刻在某地见面,我提前15分钟到达,朋友却迟到30分钟,我极其愤怒,打电话怒斥朋友。

在此之后我开始思考:啊?我刚才为什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呢?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整个事件中我的思考过程和逻辑是什么样的?我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我按时到达她却迟到30分钟——他迟到了——我很注重时间也很注重他——很明显他迟到说明他不注重我,还浪费我的时间——这样不注重我的人我何必注重他——对于一个不值得我注重的人我何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他在浪费我的生命!——这个人真恶劣!——愤怒,我要打电话骂他!做完这些已经觉得有些烧脑了,大脑CPU开始高速运转,接下来要总结思考逻辑:我的思考逻辑:由事件开始——以我的价值观衡量对方——以推演,演绎得出的结论为依据给对方下判断——激发情绪——产生行为。

在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考逻辑是有问题的:1.我的价值观不是对方的价值观,不能硬套上去;2.推演出来的结论并不一定符合事实,更不能用来作为论证依据。

修改调整思考逻辑:1.由事件开始——确认对方价值观——以对方价值观进行推演演绎;2.推演演绎得出的结论——向对方寻求澄清——下判断。

所以,针对这个时间我的思考逻辑就会被调整为这样:由事件开始——确认对方的价值观是——以对方价值观进行推演,演绎得出的结论——向对方寻求澄清——给对方下判断——激发情绪——产生行为。

这时,你会突然发现,我的认知提升了!这就是元认知能力带来的好处。

因为思考逻辑得到了改善,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可是做这个最好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做,否则你会感觉自己的大脑乱成一团乱麻,即使是我现在只是简单的演绎了一个小事件,都开始觉得脑袋瓜有点热了。

如何提升元认知能力?三个办法,有效提升元认知能力:1.坐享2.兴趣3.反思☆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通俗易懂的概念

元认知通俗易懂的概念

元认知通俗易懂的概念
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元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可以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问题解决。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正在学习一门新的科目,比如数学。

通过元认知,你可以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注意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犯错误,或者学习哪些概念时感到困惑。

然后,你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是否需要调整。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理解某个概念时有困难,你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找更多的例子,寻求他人的帮助等。

通过不断观察、评价和调整,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元认知对于学习和解决问题都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困难和不足,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掌握元认知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益。

元认知

元认知

(一)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中新兴起的研究内容。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回顾,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元认知。

1、元认知结构。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在其著作《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元认知概念。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1]。

元认知具有两方面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即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

②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即元认知监控——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

后来,我国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董奇、陈英和等)通过以元认知的大量研究,提出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2、元认知策略。

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二)数学元认知策略及作用。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元认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存在并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学者移植和借鉴一般元认知的研究成果,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形成了数学元认知理论。

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即使学习中思维受阻,也会及时校正思维方向,调整思维路径,形成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数学学习的元认知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即他们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与特点有较清醒的认识,具有较多的有关数学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善于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监控自己的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与其相反。

因此,在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数学学习元认知,特别是策略应用方面的知识已经成为数学能力的关键。

什么是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什么是元认知?元,在汉语中的本意是“人头”。

头位居人体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

认知,则指的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指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世界的过程。

元认知,指最高级别的认知,即“即对认知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进而就整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结果。

打个比方,如果说认知是马,那么元认知就是马车夫,虽然马是驱动力,但是需要马车夫指引方向。

元认知也像我们习以为常的“反思能力”,只不过是把反思的对象变成我们思考的过程。

我们所熟知的有成就的人,都是善于利用元认知进行反思的。

比如:曾国藩、富兰克林、稻盛和夫、查理芒果、达利欧等,他们经常会去反思、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取得伟大的成就。

拥有高级元认知的人,就好像有了一个灵魂伴侣,能够帮你从高处、深处、远处看待现在的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迷失,保持动力、不懈怠,保持平和、不冲动。

02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使我们具备了极强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包括元认知能力。

人类可让“自我”和当前的情景中脱离,假想出“另外一个自己”,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改进优化,做出最好的选择。

那,既然人人都有这种反思能力,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如此之大呢?原因也很简单,元认知能力也是有层级的,在人人都有元认知能力的世界里,唯有拥有更高级的元认知的人才能胜出。

按照心理学的意向性分类,元认知至少可分为六个等级,它们最终又可归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被动元认知使用被动元认知的人,处于顺境时,依旧会顺着本性生活,该玩手机玩手机,该睡懒觉睡懒觉,对自身行为的好坏毫无觉察。

通常只会在遇到问题时被迫启用元认知能力,比如遭遇指责、批评时,才不得已去反思纠正;当一个人从主动开启用第三视角、持续反观自己行为和思考时,就意味着觉醒了主动元认知。

第8章 元认知

第8章 元认知
① ② ③
个体内差异:个子矮小不适合打单打。 个体间差异:在混双比赛中,女队员 一 般站位靠前,男队员站位靠后。 认知普遍规律:注意、记忆、在打羽 毛球中的规律。
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个体关于认 知活动任务的要求、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① 对认知材料的性质、长度、结构特点、 呈现方式、逻辑性、熟悉度以及难度 等方面的认识; ② 对认知任务的目的、要求和进度的认 识。 作用:如何处理不同性质的信息才能 成功达到目的

第三节、元认知训练
案例

林丽是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六年级学生, 上课铃响的时候,她已经坐到了自己的 位置上。她早在前天晚上就预习过所有 内容,还温习了昨天的笔记,知道今天 要做一个关于电流的实验。她在日记上 标明了日期,并写上“电流/电”,然 后翻到有关这些内容的那一章。这样老 师开始讲课的时候,林丽已经做好了一 切准备。

1、充分发挥言语调节在元认知训练中的作用。
(1)出声思维。有研究表明,人在解决复杂 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出声思维。这种言语活动 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也能够提高解决其他 问题时的迁移水平。 (2)学生叙述解题理由与解题成功的关系
(3)学生相互回答对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元认知训练用的问题单
计划 1.这个问题是什么?现在我们打算干什么? 2.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知道了些什么?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 有什么用? 3.我的计划是什么?
三、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教学
1.直接指导 2.出声思维 3.编流程图(元认知问题单)
我想让你们看看,当我遇到不理解的词时都想到了什么。 我将大声说出我是怎样思考的,然后你们要像我这样做。
(读)The cocoa steamed fragrantly( ‘freigrent,芬芳的).我以前见 过 fragrantly 这个词, 但我不理解它在这里的含义。 know one I of “steamed”,一次我看到一壶沸水,从里面冒出蒸汽……一 壶热咖啡正在炉子上冒着热气,但还不能解释“fragrantly” 的意思。让我再来想炉子上的热可可茶,努力运用我对可可茶 的了解。热可可茶、气泡、热气和……气味!热可可茶闻起来 很香!The cocoa steamed fragrantly.这个词的意思是闻起来 很香!从我对热可可茶的了解进行思考,帮助我弄懂了 fragrantly 的含义。

第五章 元认知概述

第五章 元认知概述

第五章元认知的发展与培养第一节元认知概述一、元认知的概念与结构二、元认知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元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思想二、元认知训练方法三、学科教学中的元认知培养第一节元认知概述导入:我们先来看些例子:在一本教科书里的要点下划线一边听讲座一边做笔记到超市前写出一张购物清单阅读了某张税收表格的说明后感到迷茫再次阅读某本书中某个特别困难的段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元认知现代教育更要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是指在明确的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习者自觉的发展学习能力,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任务的特点选择学习策略,能独立自主的从事和完成学习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学会学习,学习者必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驾御整个学习过程。

而元认知既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又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是保证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也就是要“能学”。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是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后才出现的,自我意识应该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内部条件。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的形成,个体不可能有“主我”与“客我”的分化,就不可能既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又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客体,有意识的控制、调节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自我意识大致等同于…元认知‟。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主动做出监控和调节,也就无以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一、元认知的概念:研究者们对元认知作了不同的界定:1981年Flavell将元认知定义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

Brown和Baker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的概述

元认知的概述

发展速度不同 婴儿出生以后就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幼儿到了 学前期才有一些表浅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与认知的联系
• 元认知和认知都属于认识或思维的活动。 • 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元认知就没有 对象;元认知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促进认知 的发展。
1
元认知的概念
2 3
元认知特点 元认知与认知的关系
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的概述
1
元认知的概念
2 3
元认知特点 元认知与认知的关系
一、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 于1970年首次提出。1976 年,他在《认知发展》一书首 先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或称后设认知、反省认 知)的概念。
一、元认知的概念
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认知
实质:学习者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与调节的过程。
小明在做家庭作业,有一道题是8+5-2×6=?他第 一步做8+5=13,第二步做13-2=11,最后用11乘以6, 接着他意识到这道题不应该这么做,错在哪里?是我 又粗心大意了吗?是我没记住混合运算的法则?那我 还是再背一背法则,然后多做几道题练习一下吧。
关注的对象不同
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元认知的对象 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
活动的内容不同 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 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
作用方式不同 认知活动可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 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 的认知活动。
二、元认知的特点
• 1.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包括认识分析和监控调 节活动。 • 2.元认知的对象是认知活动,而不是活动本身。 • 3.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认知活动,而是自己的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认知,即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进行反思和观察的能力。

元认知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提出,他认为元认知是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核心所在。

元认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指对自己的认知知识的了解,包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偏好等方面的认知。

元认知控制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控制能力。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了解。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人善于逻辑思维,有的人善于直觉思维,有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等。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思维效率和质量。

元认知知识还包括对自己的思维习惯的了解。

每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有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比如一些人喜欢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一些人喜欢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等。

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元认知知识还包括对自己的思维偏好的了解。

每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有一些偏好,比如有的人喜欢思维开放,愿意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有的人喜欢思维保守,更加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等。

了解自己的思维偏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一种思维固化的状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元认知控制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每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需要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元认知控制涉及到注意力的控制、记忆的控制、问题解决的控制等多个方面。

元认知控制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观察。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注意自己的思维是否准确、合理,是否存在偏见、错误或盲点。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思维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增强记忆力、采用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等方法来改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的质量和效果。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一种综合性认知理论,它提出了认知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包括认知发展的因素、机制和规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

它是目前认知发展研究最先进的理论之一,从而为现代认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布鲁克斯提出的,他强调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多个认知层面,如记忆、认知、思考和情绪。

根据元认知理论,认知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层次,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层次,而是整个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有四个基本阶段:感知、分类、解释和推理。

在感知阶段,孩子们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并在内心形成一种基本的印象。

在分类阶段,孩子们开始把感知获得的信息归类,以更清楚地表示特定的对象或事件。

在解释阶段,孩子们开始思考,推断和推理,以了解物体如何运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在推理阶段,孩子们开始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在活动中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元认知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认知发展的复杂性,指出认知发展不是一个完全的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层次的发展,还强调了认知发展的内在联系。

因此,元认知理论为
认知发展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为认知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元认知_百度文库

什么是元认知_百度文库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

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认知控制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元认知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元认知

元认知的定义与概念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即对自己的思维、学习和记忆等认知活动的监控和控制。

元认知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它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评估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元认知包括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了解和理解。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目标:个体对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2.认知任务:个体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类型,知道采用何种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有效。

3.认知策略:个体了解和掌握各种学习策略,能够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策略。

4.认知监控: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5.认知评估: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元认知调控元认知调控是指个体根据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监控:个体能够主动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力的控制、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监控等。

2.认知调整: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监控结果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例如调整学习策略、重新组织学习材料等。

3.认知反馈:个体能够给自己提供认知反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4.认知控制:个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包括控制注意力的分配、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等。

元认知的重要性元认知在教育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具体来说,元认知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策略的选择:元认知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记忆型任务,学生可以采用重复记忆的策略;对于理解型任务,学生可以采用归纳和概括的策略。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和调节的能力。

它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发现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元认知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发展和提高,例如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等。

在学习和生活中,元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认知一、概念简介近二十几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力图对“元”概念的产生、元认知的性质、结构、评定方法等有关研究进行概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

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二、哲学根源“元”概念产生于对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思索。

Comte认为内省法存在“自我证明悖论”:同一器官如何能够同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1956年,哲学家AlfredTarski为解决这一悖论引进了“meta”即“元”的概念。

他认为:元□□即关于□□的□□,如,元认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

他针对客体水平提出了元水平的概念;客体水平是关于客体本身的表述,而元水平则是关于客体水平表述的表述。

存在于客体水平和元水平之间的这种区别,使得我们可以将一个过程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分析。

其中,任何一个较低层次的过程都可成为一个较高层次过程的对象。

因此,内省可看做是认知主体对客体水平所进行的意识作出元水平的言语表述,这样一来,关于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就得到了解决。

Tarski的“元”概念在解决了自我证明悖论的同时,也给心理学家以某种启发,从而导致意识及认知的元认知模型的产生。

右图描述了这一模型中元水平与客体水平的等级组织以及假想的信息流。

这一模型有三个特征:①监测,即信息从客体水平向元水平流动,它使元水平得知客体水平所处的状态;②控制,即信息从元水平向客体水平流动,它使客体水平得知下一步该做什么;③元水平具有某种模型,这一模型包括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式。

在元认知模型中,元水平通过与客体水平之间进行信息的往返交流(亦即反复的监测和控制)达到认知目标。

三、基本性质(一)概念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以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Flavell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

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A.Brown与L.Baker 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可见,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

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元认知与认知这两个概念究竟有无区别?Slife、Swanson等人的实验研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Slife等人研究认知水平相当的被试在元认知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

被试有两组:LD儿童和正常儿童,两组儿童的IQ分数无显著差异,且在10道数学题及数学成就测验的得分上是匹配的。

结果表明,在进行问题解决时,两组被试在两项元认知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①LD儿童关于自己的解题技能的知识较不准确;②LD儿童在监测自己的解题成绩时较不准确,倾向于高估。

认知水平相当的被试在元认知方面却有不同的表现,可见,元认知与认知是可以分离的两个概念。

元认知和认知都属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和思考的对象不同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如记忆的对象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篇文章,阅读的对象是某段具体的文字;而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

(2)活动的内容不同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识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例如,阅读某一篇文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字词进行辨认,句子、段落进行理解,最后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明确阅读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上、对当前阅读活动不断进行调节、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等。

(3)作用方式不同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例如,个体阅读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

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例如,通过自我检查确认主体的阅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发展速度不同从个体认知发展看,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发展。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以后就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而幼儿到了学前期才开始获得一些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元认知能力才开始发展。

在大学生中,元认知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加强对元认知的学习和培养,能使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和提高。

从本质上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主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

同时两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元认知便没有对象;元认知通过对认知的调控,促进认知的发展。

元认知和认知共同作用,促进和保证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

四、框架结构1.Brown认为元认知包含两大成分:关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调节关于认知的知识是个体关于他自己的认知资源及学习者与学习情境之相容性的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策略等的知识,以及在何种问题情境下应该运用何种认知策略、如何最佳地发挥自己能力的知识。

对认知的调节指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调节机制,包括计划、检查、监测、检验等。

这两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

关于认知的知识是稳定的、可意识到、可表述的,它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对认知的调节不太稳定,通常是无意识地进行的,故不易表述,它更多地依赖于任务和情境,而不依赖于年龄。

即使是年幼的儿童,在某些任务中也能运用这种调节过程,这些任务通常是那种对个体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任务。

2.Flavell认为元认知的两大主要成分是: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所谓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存储的既和认知主体有关又和各种任务、目标、活动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断。

Flavell认为元认知知识主要有三类:①个体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及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在认知方面的某些特征的知识。

②任务元认知知识,即关于认知任务已提供的信息的性质、任务的要求及目的的知识。

③策略元认知知识,即关于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有效运用的知识。

同时Flavell特别强调这三类知识的交互作用,他认为,不同个体会依据特定的认知任务对策略作出优劣的判断。

所谓元认知体验,即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Flavell认为有很多元认知体验是关于在某一认知活动中你已取得的进展或你将取得的进展的信息。

Flavell认为,在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元认知体验能导致元认知知识的增加、删除或修改,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会发现目标、策略、元认知体验和任务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这些发现同化至现有的元认知知识系统中;另一方面,元认知知识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元认知体验的意义以及元认知体验对于认知行为的暗示。

两者的关系还体现在:有时它们是部分重叠的,有些元认知体验可看作是进入意识的元认知知识片断。

3.比较与综合对照Brown和Flavell对元认知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人都认为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成分之一,但关于元认知的另一成分,他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Brown的另一成分是对认知的调节,而Flavell则没有这一表述。

这一区别的来源在于,Flavell分析的是作为静态的知识结构的元认知,而Brown分析的则是既是知识实体、又是动态过程的元认知,即分析对象的不同造成了分析结果的差别。

其实,从两人对元认知的定义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都认为元认知不仅包括关于认知的知识,也包括对认知的调节。

Flavell的另一成分是元认知体验,而Brown并没有提及。

其实,Brown所提出的调节技巧如计划、检查、监测、修改、评价等,无一不是与所谓的元认知体验紧密相联。

有些技巧的应用会导致元认知体验的产生,有些技巧的应用则受到元认知体验的驱动和指引。

也就是说,元认知体验伴随着认知调节的整个进程,离开了它,认知调节是不可能进行的。

因此,综合两人的观点,我们认为元认知由三个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认知调节。

也就是说,其一,我们认为元认知具有双重状态,它既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实体,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认知调节应属基本成分之一;其二,元认知体验与认知调节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认知主体的一种情感或认知的体验状态,而后者是一种过程(或技巧),因此应该将元认知体验与认知调节分离开来,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这三个方面虽然相对独立,实则密不可分。

一方面,认知调节既受到元认知体验的激发和指引,同时又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认知调节的每一步都会使个体产生新的元认知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发展个体的元认知知识。

并且,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见上文Flavell的观点)。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三者动态有机的结合即构成了元认知。

五、评定方法元认知的实证研究必然涉及元认知的评定。

目前,元认知的评定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出声思考法、对自发的个人言语的观察、作业评定法等。

自我报告法是评定元认知最常用的方法,即提供某一任务,让被试报告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元认知活动。

一种程序是让儿童完成任务,然后进行事后报告;另一种则不进行实际操作,而要求儿童设想自己在操作时的可能情况,并作出报告。

提问的方式也有两种:开放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

关于计分方法,选择性问题计分比较简单;而开放性问题计分较复杂,有两种可行的方式:定性分析,如评价报告的流畅性如何;量化计分,如计算被试所报告的不同策略的数量或它占所有可能的策略的总和的百分比。

量化计分也可以辅以定性分析,如以等级来标定被试报告的抽象性、普遍性、分化性等。

出声思考法要求被试在进行任务操作时,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一切,以推断元认知水平。

如Henshaw在一项研究中,先将被试出声思考的内容按下列项目归类:回顾已有信息、策略单元、解决方案单元、促进性中介、妨碍性中介、沉默;然后对被试的六类言语进行Markovian链分析,观察被试整个任务过程中思考方式的一贯性,以此推断被试的元认知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