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两个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个国家拥有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要素禀赋与要素数量无关→相对概念.K/L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 两种要素的比例. 资本密集型 ( Capital intensive) 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Kx/Lx>Ky/L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的两种定义方法:实物定义——如果国家Ⅰ可用资 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小于国家Ⅱ的这一比例, 国家Ⅰ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国家Ⅱ是资本富裕型国家。 (如图示).价格定义——如果国家Ⅱ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 比w/r大于国家Ⅰ,国家Ⅱ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国家Ⅰ是 劳动富裕型国家。价格定义不仅反映可利用要素的供给, 还反映其需求。由于模型假定两国技术水平、偏好等都相 同,要素价格就和其供给情况直接相关。
(一)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思想 1、H-O定理: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供 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 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 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有相同的 要素生产率,也会产生成本差异,就会出现贸易。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会使各国的要素报酬出现 均等化的趋势。 4、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Paul Samuelson Theorem) 5、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nski Theorem)
一般均衡分析
四、多种商品时的比较优势
• 假设有商品1,2,----n,两个国家A、B,A国生产 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A1,A2,----An,B国 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 B1,B2,----Bn • 两国工资率分别用Wa、Wb表示 • 生产布局: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 • 如果:WaAi<WbBi,则称A国在生产商品i上具有 比较优势 • 专业分工的确定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经济{1.国际分工//2.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1.自然条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2.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基础}(2).世界市场形成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与通信业4.世界货币的出现}(二)二战前的世界经济. 1.生产力遭极大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度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显著变化。

1.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美英法等国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严重破坏(三)二战后的世纪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与分配制度的变化3.社会阶层与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纪经济发展新阶段(一)经济全球化:(def)通过国贸,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各地经济成为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革命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现实可能。

2.全球的市场化改革为其创造了体制条件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其载体与主要推动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变现1.贸易全球化:商品与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2.金融全球化: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政策等方面交往协调竞争是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交易日趋自由的过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突破国家的限制,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跨过生产与投资的过程。

4.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战前垂直战后水平。

(四)经化对世经的影响1.通过贸易与投资获取现实利益2.其占据的国际经济主导地位为其对外扩张带来广阔空间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 4.有助于引进人才对发达消极:1.加大了金融风险 2.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

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又称为国际贸易部分(包括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属于实物层面的研究;宏观部分又称为国际金融部分,属于货币层面的研究。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小题)●对财富的看法,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观点: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从而使财富增加。

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是一种保护贸易的观点●局限性:金银货币财富观,亚当·斯密提出物质财富观。

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优势理论(计算题)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在生产技术进而产品成本上存在着绝对差异。

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即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即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相互交换,其结果将使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

政策主张: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贸易。

例:•分析贸易的可能性和贸易的基础本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外国生产布有绝对优势。

•如果交换条件是6W=6C,计算本国与外国各获利多少?本国1小时生产6W交换到6C 。

不进行贸易,6W=4C,所以贸易得益是2C。

外国用6 / 5小时生产6 C,交换到6W,如果不进行贸易,6C = 6 / 5W,所以多得到6- 6 / 5W。

•分析互惠贸易的交换范围多少?互惠贸易的范围:应该是两国没有贸易时产品的国内交换价格。

本国:6W=4C 即:1W=2 / 3C外国:1W = 5C比较优势理论(计算题)李嘉图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一国由于技术原因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两种商品生产的劣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及其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及其答案

1、什么是绝对利益说?
2、什么是比较利益说?
3、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4、简要分析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的。

5、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6、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7、在一个资源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进口布匹。

现在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布匹的新工艺,但这种工艺不能被用于世界其他地方。

这对美国的(1)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何影响?
(2)这对美国的贸易会有何影响?(假设美国仍然是布匹进口国)
(3)假设美国生产变化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布匹的国际均衡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
13、两国仅仅因为需求偏好不同可以进行分工和互利贸易吗?画图并说明理由。

14、两国贸易模型中,下表是假设的不同政策下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A国
不保护保护
B 国不保护(200,200)(-300,500)保护(500,-300)(0,0)
(1)如果A、B两国各自独立制定政策,它们会选择什么政策?(2)说明A、B两国经过谈判,互相协作时,各国的福利都会提高。

18、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26、发达国家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试举例说明。

29、为什么说持续大量的顺差和逆差对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33、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36、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37、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那些?最佳关税如何确定?
38、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①.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1)关于财富的定义(2)关于国家干预(3)关于持续地保持贸易顺差的意义②.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运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③.绝对成本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①.不考虑需求因素,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就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收益分配问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的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③绝对成本的适用范围有限。

3.一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 < bx∕bY (ax、aY、bx、bY为单位生产成本)ax∕aY﹥bx∕bY (ax、aY、bx、bY为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就具有比较优势4.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A国:机会成本=∣dY/dX∣=∣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aX/aY (为一常数)同理B国:机会成本=bX/bY如果aX/aY <bX/bY,则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5.A、B两国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由于机会成本不变,两国会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A国专业化生产X, B国专业化生产Y。

6.贸易后的一般均衡: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A国贸易三角形为△DA′CA, B国贸易三角形为△FBCB.7.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使人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比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它说明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凭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受益。

这种理论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到今天,比较优势理论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1)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使得比较成本说的适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国际贸易部分)一、基础知识和分析框架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成因)、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成因)3.国际均衡价格(形成、范围、与贸易利益的关系)4.贸易利益的分解(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5.对贸易利益的理解(封闭与开放比较,开放后的比较)二、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定义2、比较优势的判断方法(成本法、劳动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3、比较优势原理与其他理论的关系(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4、比较优势原理与绝对优势原理的比较三、新古典贸易理论1、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判断方法、比较)2、H-O理论(假设前提、主要内容)3、里昂剔夫之谜(定义、解释)4、S-S定理的基本结论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关系)6、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论、特定要素的设定(灵活)7、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长期和短期比较(S-S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四、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2、规模经济(两种形式、区别)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4、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基本原理)五、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要素需求、进出口主体、技术要求、影响因素)六、重叠需求理论(特点、内容、适用性)七、贸易壁垒(一)关税1、定义(关境与国境)、分类(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2、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3、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4、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经济含义)5、最佳关税的适用对象、影响因素(两个弹性)(二)配额:1、分配形式(三种、福利比较)2. 配额的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3、关税与配额的比较4、自愿出口限制(定义、实质、福利)(三)出口补贴(补贴形式、经济效应、大国与小国的比较)(四)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定义、实质、判定标准、三种形式)2、反倾销(必备的条件、措施、性质)(五)其他非关税壁垒:技术卫生标准、动物福利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等八、贸易保护理论(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基础、定义、判断标准、实施的困难)(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思想、特点、与幼稚产业论的区别)九、区域经济一体化1、五个阶段的涵义及其特点2、关税同盟(定义、静态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动态效应)3、世界现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名称、时间、性质、特点)4、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阶段、问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规模收益递增;5.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1)生产成本法:若有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H-O理论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

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
❖ 边际替代率(MRS): X和Y的消费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一国为增加一单位X消费而所放弃一定数量的 Y.消费组合仍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边际替代率可 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消费点的(绝对)斜率来表示。
❖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 加一单位某要素时必须减少的另一要素的投入量。
❖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 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 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 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 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 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 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第五章考点
❖重叠需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假设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产品周期理论
初始期(introduction) 成长期(growth) 成熟期(maturity)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The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 )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
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的。
H-O定理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 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 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 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 决定。
H-O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 赋决定的。一国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 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 品。 劳动丰裕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 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国家出口资本 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即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结合。

在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就要求另外一个部门释放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结果使得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品产量减少。

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4、重叠需求理论:瑞典林德提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5、产品周期理论:维农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先在来自美国的出口中得到满足。

然而,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

随后,产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转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果,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向逆转。

6、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生产年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早期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贸易主张。

答: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由威廉·斯塔图,其贸易主张是“绝对贸易顺差”、“货币平衡”和“货币差额”。

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其贸易主张是“贸易差额”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前提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立即使用较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即使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行,各国产品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4.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产品之间只要存在差异,国际贸易就有可能发生。

5.开放经济条件下共同生产要素与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决定。

答: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会使产品价格提高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

6.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表)增长类型国家类型小国大国进口替代福利水平上升,进口产品上升贸易条件好转,进口产品扩张,出口产品生产不确定,贸易量不确定,福利水平改善大于小国出口扩张贸易条件不变出口产品生产扩张,进口产品生产减少,贸易量增加,福利水平上升贸易条件恶化,出口产品的生产扩张,进口产品的生产不确定,贸易量不确定,福利水平的改善小于小国7.发生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

答:【1】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必须是价格无弹性的;【2】是出口大国或大国的出口部门。

8.罗伯津斯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条件。

答:主要内容:认为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要素密集度逆转2、机会成本3、产业内贸易4、关税5、进口附加税6、规模经济7、国际收支平衡表8、经常账户9、关税同盟10、要素禀赋二、单选题1、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2、绝对优势的提出者是()A、亚当.斯密B、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3、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4、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

A、威尔士B、弗农C、波斯纳D、格鲁伯5、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6、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7、一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和为逆差,则该国()。

A、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权减少B、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权增加C、外汇储备增加和短期债务增加D、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务减少8、从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我国实行资本流动“宽进严出”的政策,扩大了()顺差。

A.对外贸易B.经常项目C.金融项目D.收益项目9、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

A.大于小于过剩B.大于大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D.小于大于过剩10、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1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12、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13、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要素禀赋3、罗伯津斯基定理4、规模经济5、关税6、进⼝配额7、出⼝补贴8、倾销9、最佳关税10、战略性贸易政策11、⾃由贸易区12、国际收⽀13、外汇14、⼴义的(静态)外汇15、狭义的(静态)外汇16、汇率17、实际汇率18、外汇市场19、固定汇率制20、浮动汇率制⼆、判断1、⼤国征收进⼝关税不会改善本国贸易条件()2、在产品⽣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创新国会减少该产品的产量()3、若两国⽣产函数是⼀次齐次⽣产函数,则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绝对均等化()4、两国收⼊⽔平相差越⼤,越容易产⽣贸易()5、资本流动将增加资本流⼊国的收益⽽减少资本流出国的收益()6、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增加是在流通领域实现的()7、根据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本国收⼊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8、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9、⼀国边际技术转换率(绝对值)越⾼,则该国劳动⼒越丰富10、本币名义升值将使BP线下移()11、国际贸易的发⽣是以两国产品绝对价格差异为条件的()12、在产品⽣命周期的创新阶段,创新国将出⼝这种产品()13、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各国可以进⾏完全分⼯()14、经常账户逆差说明本国实际资源流出量⼤于流⼊量()15、幼稚产业应具有潜在的⽐较优势()16、长期内,两国利率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17、对⼝原材料⽽⾮制成品征收关税将提⾼有效保护率()18、配额会⽐关税造成更⼤的福利损失()19、⾃由贸易将减少本国垄断⼚商的收益()20、外国利率上升将使BP线下移()三、单项选择1、若⼀国⼈⼝增加⽽资本存量不变,则该国A、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B、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C、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D、资本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2、19世纪⼤量中国劳⼯以移民的⽅式进⼊美国,关于其后果,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这增加了美国资本家的收益B、这减少了中国国内劳动⼒收益C、中美两国的国民收⼊都得到了提⾼3、下列哪种情况下,两国更有可能进⾏完全的国际分⼯A、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B、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C、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D、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4、下列哪⼀条不是⽐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B、没有交易成本C、两国⽣产技术相同D、⼀国内部⽣产要素可以⾃由流动5、下列哪⼀条不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A、规模收益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两国需求偏好相同D、要素完全不能跨国流动6、⼀国资本丰富,劳动稀缺,若该国现在降低关税,下列哪种更可能出现A、该国纺织⼯⼈⼯资上升B、该国汽车⽣产商利润下降C、该国利率下降D、该国财政⾚字下降7、假设A国电视机供给与需求曲线均为直线,⾃由贸易下电视机进⼝量为50万台,消费量为100万台;现政府()电视机征收100元的从量税,国内电视机产量增加10万台,消费量减少20万台,则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该国⽣产者剩余增加6500万元B、该国消费者剩余减少9000万元C、该国福利净损失为1500万元D、该国政府收⼊增加2000万元8、下列哪种情况将使本国进⼝增加A、本国通胀率为20%,外国通胀率为10%,本币贬值7%B、本国通胀率为13%,外国通胀率为18%,本币升值3%C、本国通胀率为2%,外国通胀率为5%,本币贬值3%9、下列哪种情况将使⼀国进⼝增加A、该国实⾏紧缩的财政政策B、该国劳动⽣产率⼤幅度提⾼C、外国出现通货膨胀D、外国实⾏紧缩的货币政策10、下列哪种情况会增加⼀国经常账户的贷⽅余额A、本国向外国捐赠粮⾷B、本国⼚商以设备投⼊外国,兴办合资企业C、本国企业通过外国承销商在外国发⾏债券11、浮动汇率制下,下列哪种因素更可能导致本币升值A、外国实现技术创新、全⾯提⾼了⽣产效率B、外国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C、本国降低存款准备⾦⽐率12、按照利率平价说,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本国利率⾼于外国利率,本币远期贬值B、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前市场上对外币需求会增加C、若本国利率为10%,外国为4%,则本币远期币值将上升6%13、按照国际收⽀的货币均衡⽅法,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本国国际收⽀出现逆差A、本国国民收⼊增加B、本国利率上升C、本国存款准备⾦⽐率降低14、⼀个开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下的内外部共同均衡状态,若此时本币实际贬值,则经济会出现A、顺差与通胀并存B、顺差与失业并存C、逆差与通胀并存D、逆差与失业并存15、若⼀国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顺差状况,则下列哪种政策组合最有效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四、问答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2、画图分析⼩国征收进⼝关税()该国经济的影响3、简述购买⼒平价理论的内容4、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本内容5、画图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与福利效应6、试推导马歇尔-勒内条件并说明其经济意义7、简述国际收⽀的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8、简述最佳关税论的主要观点9、简述国际⽣产综合理论的主要内容10、简要说明实施外汇管制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规模收益递增;5.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1)生产成本法:若有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H-O理论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

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内容: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即劳动丰裕国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两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考察的是国家的要素储备情况。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考察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的情况。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第五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测算结果表明美国的出口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商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测算结果与根据H-O理论判定的美国(资本丰裕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理论推断恰恰相反,理论界称这一矛盾现象为“里昂惕夫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有效劳动说:由于各国劳动的素质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的3倍,即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为现存劳动量的3倍。

从有效劳动数量来看,美国应该是一个劳动丰裕国。

2、人力资本说:对资本涵义的扩充:资本不仅包含实物资本(厂房、机器、设备等),还包含人力资本(工人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培训、健康等性状。

)。

把人力资本考虑进去后,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大于进口商品。

3、自然资源说:对使用要素的扩充:除了资本、劳动以外,自然资源也是生产所必须的要素,因此某种商品也可能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

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而非资本密集型的。

4、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对要素密集度规定的改变:指的是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裕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国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集度,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国际贸易中蕴涵在商品中的要素比例。

5、需求逆转说:对需求偏好相同的改变:指的是当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虽然美国是资本丰裕国,但如果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则美国有可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需要,同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意义:1、这是对H-O理论的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检验。

2、在理论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引发了一场对要素禀赋论的全面检验和论证,并在此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自己阅读,会考到一些)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一国既进口又出口相同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各国之间进出口不同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产业间贸易。

规模经济: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的降低是由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

外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的降低是由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

内部规模经济下,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

外部规模经济下,单个企业的规模收益不变,但整个行业的规模收益递增。

产品的异质性: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商标、广告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任何虚构的差别。

多样性偏好:消费者对多样化商品组合更为偏好,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随其消费商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

贸易扩大了各国的市场规模,从而产生如下作用:一、厂商产量扩大,容易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节约成本,降低价格,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消费。

二、行业内的厂商数目增多,增加了产品的种类,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增多。

各国将资源集中生产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对该产品其他品种的消费。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部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又一独立原因。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第一节关税关税: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1、价格效应关税的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国内市场该商品价格的上涨,但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视该国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力而定。

项目影响征税前的世界价格征税前的国内价格征税后的世界价格征税后的国内价格小国P w P D=P w P w P t=P w +t 大国P w P D=P w P w′<P w P t′=P w′+t2、生产效应征税导致的国内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该产品生产的扩大。

征税前征税后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变动国内供给OQ1OQ3Q1Q3 a3、消费效应征税前征税后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变动国内需求OQ2OQ4Q2Q4-(a+b+c+d)4、贸易效应(进口)征税前征税后贸易效应进口量Q1Q2Q3Q4(Q1Q3+Q2Q4)关税的税收效应=征税后的进口量×关税=Q3Q4×t=c6、贸易条件效应(大国特有)贸易价格为PW时,进口Q3Q4的成本为EFQ3Q4,贸易价格为PW′时,进口Q3Q4的成本为HIQ3Q4,成本节约为e,此为贸易条件效应。

小国大国生产者剩余变动 a a消费者剩余变动-(a+b+c+d)-(a+b+c+d)税收收入 c c进口成本降低无 e 净福利效应(加总)-(b+d)<0 e -(b+d),不确定结论:小国征收关税会降低该国的整体福利。

大国征收关税的效果不确定,但比小国有利。

第二节配额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经济效应1、价格效应(同关税)传导机制不同关税→进口品价格↑→进口品需求↓配额→进口品数量↓→进口品价格↑2、生产效应(同关税)3、消费效应(同关税)4、贸易效应(同关税)※5、财政效应(视配额的分配方式而定)6、贸易条件效应(同关税)配额的财政效应分析:现实中,配额的分配常常借助分配进口许可证的形式进行。

进口许可证:由一国海关签发的允许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进入关境的证明。

许可证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⑴竞争性拍卖(配额收益归政府)⑵固定的受惠(配额收益归进口商)⑶资源使用申请顺序(配额收益归进口商)只有在(1)的情况下,配额的财政效应与关税相同。

1、控制进口、保护国内生产方面。

2、实施的灵活性方面。

3、政府权利方面。

4、发展趋势方面。

实施配额要比征收关税对进口的限制更强,从而可以对进口国国内企业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保护。

第三节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形式:现金、津贴间接补助形式:减免税、低息贷款出口补贴的福利分析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第五节其他非关税壁垒一、自愿出口限制二、歧视性公共采购三、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四、技术标准和卫生标准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第二节幼稚产业论1、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前提:经济发展国别论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自由贸易只能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对贸易进行适度保护是有必要的。

2、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生产力论(1)财富的生产能力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

(2)教育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3、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阶段论: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都要经历下面五个阶段,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一国实行贸易政策的原则是要使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本国的工业发展进程相一致。

(1)原始未开化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自由贸易)(4)农工业时期(贸易保护)(5)农工商业时期(自由贸易)幼稚产业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通过制定关税、补贴、配额等各种贸易政策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帮助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占领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1、实施主体发达国家政府相关部门2、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3、实施对象具有战略意义、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电信、民航、自动仪器、计算机软件等)4、实施目的促进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占领国际市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缺陷1、实施效果难以确定2、实施受WTO规则约束3、容易遭受报复性措施。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的区别1、实施的领域不同幼稚产业保护主要应用于发展中国家,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则更多地为发达国家所采用。

2、面对的市场结构不同幼稚产业保护则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之上,而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