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复习重点汇总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素质》(小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0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等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学习理论,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3.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包括智力、情商、学习动机、学习经历等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4.多元智能理论:包括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分类及教育应用。
二、教育学1.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等基本概念;2.教育学派与流派:包括儒家教育、教育技术论、人本主义教育等不同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包括孔子、罗杰斯、皮亚杰等教育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4.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教育质量监控的原则及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与教育行政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其内容;2.学校组织管理: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知识;3.学校安全与法制教育:包括学校安全管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置;4.教育与发展:包括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四、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等相关理论;2.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的规划与组织、教学反馈与调整等;3.教学评价与反馈:包括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成果的评价、教学反馈的原则及方法。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些基本内容。
熟悉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必背考点(2023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素质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家校合作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习与家长联系制度(4)其他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什么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点必背的知识点:一、教育理论1.21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2.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3.教育的特点和分类4.教育的目标与要求5.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3.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5.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三、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内容3.教育行政管理法规相关内容4.学校办学法规相关内容5.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内容四、教育心理学1.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心理机制2.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点3.学生心理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4.学生成绩评价和激励的心理原则5.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五、教育与发展1.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2.全面质量教育的内涵和要求3.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4.新课程的背景和目标5.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挑战六、教师专业素养1.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师德建设3.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4.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5.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和教育创新能力七、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1.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教育评价的种类和方法3.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4.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的主要内容,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再到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考生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来备考,并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政策动向,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及重要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涵盖了教师的教育情操、道德修养、教育智慧等方面。
综合素质对于小学教师的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培养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2.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通过榜样教育和课堂活动等方式加以培养。
三、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应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流程和时间,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知识传授与评价: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教材内容,更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在评价方面,教师要客观公正,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1. 教育研究: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意识,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动态,通过阅读、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
2. 创新能力:教师要关注教育前沿,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在实践中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
五、与家长、同事及社会的沟通能力1. 家校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同事合作:教师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社会沟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活动,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自我提升与发展1. 个人修养: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水平,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榜样。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与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拥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1. 知识与学科素养小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他们还应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 教学能力与方法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
他们需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师德师风与学生关系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基本素质与职业操守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善于团队合作,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保持职业操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5. 自我发展与创新精神小学教师应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三、培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1. 加强自身学习小学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进修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与论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2. 参与教研活动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与教材设计。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3. 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考点归纳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一、素质教育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2023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要抓紧复习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一、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一)教师职业理念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其含义: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基本含义:@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基本含义:学生是独立于教帅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1)以学牛的全面发展为本;(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3)因材施教。
5、现代教师的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6、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小学教资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下面是对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1.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了解教育目标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课程与教学-了解课程的概念、要素和特点。
-了解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必备的教学能力。
4.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育-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和实施策略。
5.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了解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合作模式。
-了解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6.评价与奖惩-了解评价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了解奖惩的原则和方法。
7.美育与身心健康教育-了解美育的内涵和目标。
-了解身心健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8.科学素养与实验教学-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和要点。
9.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0.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11.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1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了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
13.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了解创新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步骤。
14.社会公德与道德教育-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了解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
以上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梳理。
1.知识方面:-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的理解、拼音、词语的认读、古代文化常识等。
-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地理、历史、道德与法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美术与音乐知识:包括绘画、音乐基础知识等。
2.能力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写、表达思想、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等。
-计算思维能力:包括数学公式和运算符的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实验与观察能力:包括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等。
-探索与解决问题能力:包括思维逻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手工制作与艺术创作能力:包括手工制作和艺术创作的能力等。
3.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包括积极参与、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等。
-合作态度:包括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等。
-坚持和努力的态度:包括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往直前等。
-积极向上的态度: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正面心态等。
4.价值观方面:-个人价值观:包括自尊、自爱、自信等。
-社会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勤俭节约等。
-人生价值观:包括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
以上是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梳理。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重难点整理
重难点知识点: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一个学生在学业、品德、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1. 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未来社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 促进个体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全面发展个体的个性、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法1. 设计多元化的研究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多元能力。
2. 开展综合活动和课程:学校可以组织综合素质拓展班、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综合素质的方法1. 多角度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方面。
2. 个性化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特长。
3. 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六、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评价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贡献。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黄金考点汇编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考点1素质教育的特点(选择)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基础性:为人生打基础(学会做人、学习、健体、劳动、审美等)4.发展性: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拓宽教育教学途径)记忆口诀:拳拳激发,猪跑开了考点2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不是面向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可以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4.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5.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6.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并非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在各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基本标准后,再求得某些方面的专门性、特长性发展。
记忆口诀:一统两全两发展,创新还要加实践考点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选择)1.从教育目的看:素质教育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应试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4 分,共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复习重点汇总说明: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考试复习重点汇总,另外附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希望广大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复习重点汇总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方针类(一)原则方针类(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三)素质教育基本要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网络信息交流能力附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
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
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l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小学素质教育1.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小学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与其他层次、形式素质教育相同的性质。
小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
2.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小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国家政策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推进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
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校管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
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
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1.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
同时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当前小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如下表所示: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有观点认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种观点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观的,是对素质教育观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负担国家之所以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成长。
但当前课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具体来说,体现了以下教育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王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局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