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范本如下:正文: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有着独特的风采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存在明显的异同。
首先,陶渊明活动在东晋末年,是一个动乱的时期。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乱世的痛苦和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而谢灵运则生活在唐朝盛世,有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他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代荣耀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和意境上也有明显的异同。
陶渊明的诗歌主题较为广泛,包括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乡土情怀等多个方面,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谢灵运的诗歌主要围绕着对时代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展开,他的诗作更为典雅,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三、表达方式和技巧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在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上也有一些异同之处。
陶渊明的诗作简练自然,语言质朴真实,常常采用对景写景的手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而谢灵运的诗作则更多地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凝练性。
四、影响力和地位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田园诗的祖师”,他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谢灵运虽然没有陶渊明那样广泛的影响力,但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代诗人之首”。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陶渊明和谢灵运的代表作品选集,以供读者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的比较分析
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的比较分析目录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生活背景及艺术成就 (2)(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2)(二)谢灵运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2)二、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之成因浅析(3)(一)不同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促成了各自艺术风格的形成 (3)(二)不同的心境和出发点对各自艺术风格的影响 (4)(三)玄理的阐发对各自诗歌风格的影响 (4)三、陶谢诗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5)(一)相同之处 (5)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
(6)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
(6)(二)不同之处 (6)1.对玄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上 (6)2.在变化创新方面 (7)3.审美兴趣与结构特征的不同 (8)4.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的不同 (9)【摘要】:在诗歌史上,陶渊明和谢灵运往往被并举为晋宋诗坛两颗璀璨的明珠。
陶渊明是魏晋诗风的集大成者,是文学史上大力创作田园诗歌的第一人。
而谢灵运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
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
本文将从两人诗歌风格、用词等方面分析,陶谢诗歌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玄言诗、词藻、兴趣、结构特征、家庭背景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生活背景及艺术成就(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曾在做过县令,因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
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
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也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
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引言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的诗歌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转变,并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陶渊明的背景与风格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化名人,被誉为“田园诗人”。
他出生在文化昌盛的士人家庭,对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赞美为主题,他倡导自然、简朴、清静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作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写景、抒怀和议论三大类为主。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饱含哲理。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山水情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转变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在其一生中经历了明显的转变。
他早期的作品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他的诗歌作品逐渐从田园风格转向了寓言和政治抒发。
谢灵运的诗歌艺术谢灵运的背景与风格谢灵运(385年-433年)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诗人”。
谢灵运的家世显赫,年少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他曾凭借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为南朝宋立下了赫赫战功。
谢灵运的作品特点谢灵运的诗歌作品以抒发情感和反思人生为主题,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奔放和豪气。
他的诗歌语言富于比喻,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又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思考。
谢灵运诗歌风格的转变谢灵运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转变。
他早期的作品充满激情和豪气,反映了他年轻时的行动力和政治抱负。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他的诗歌作品逐渐变得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
他开始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比较相同之处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唐代诗坛上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在当时备受推崇。
本文将就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豁达淡泊为主要特点,他通常写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叙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深刻地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谢灵运的诗歌风格则更为豪放洒脱,他善于用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独具一格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
陶渊明是一个田园诗人,他生活在乡村中,接触自然和农民的生活,因此他的诗歌也更贴近自然和生活。
而谢灵运则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游走于朝野之间,广泛地涉猎历史和文化,因此他的诗歌更具有学问性和思想深度。
总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无论是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还是豪放洒脱的豁达诗,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的诗歌创作。
他们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杰出诗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与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相适应。
- 1 -。
陶渊明与谢灵运之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之比较在诗歌文坛上,陶渊明和谢灵运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陶渊明第一个将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
在其后的谢灵运模山范水,其创作的山水诗,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的影响之下,南朝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作。
因此,探索二者诗歌的异同与优劣很有必要。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之处首先,是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
陶渊明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对于归隐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于陶渊明来说,他是自发的想要隐居的,他的理想是要造福天下的百姓,可是在那样的一个尔虞我诈、黑暗腐败的官场之中,这样的抱负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最终如同久居樊笼里的小鸟回到自然一般,无比兴奋地重新又投身到了田园生活的怀抱之中。
他的诗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塑造出来的恬静欢快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受到的是他对弃官归隐发自内心的欣喜。
而反观谢灵运,他只是因为被贬,被迫寄情于山水。
他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是想要在官场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志向却不能的愤懑。
而谢灵运不同于陶渊明的自发隐居,他的寄情山水,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谢灵运身处世家大族,无法舍弃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无法真正地如陶渊明一般享受田园的生活,对于权位也充满着热衷与渴望,但是却在政治上失意,上升无望。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目光转向山水之间,以此来掩饰他对权力求而不得的失落。
“薄霄愧云浮, 棲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佳。
”不过寥寥数语,便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无奈、失意以及满腹牢骚。
其次是描写侧重点的不同。
袁行霈先生说过:“陶氏写松意不必在松,写菊意不必在菊,写归鸟不必在归鸟,言在此而旨归于彼。
但谢氏则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也就是山,写水亦就是水。
”陶渊明更加侧重于展现自己农村的田园生活,在劳动耕作中的感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片面地描述自然景观,更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他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陶渊明谢灵运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摘要】:在诗歌史上,陶渊明和谢灵运往往被并举为晋宋诗坛两颗璀璨的明珠。
陶渊明是魏晋诗风的集大成者,是文学史上大力创作田园诗歌的第一人。
而谢灵运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
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
本文将从两人诗歌风格、用词等方面分析,陶谢诗歌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玄言诗、词藻、兴趣、结构特征、家庭背景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卓越诗人。
他们差不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思想上都受过儒家和道家的影响:都有着执着的济世意识,又都热爱大自然,盘桓山林;两个人还有着类似的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又复隐的人生经历。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在意境画面和艺术结构上都呈现着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作为艺术对象的山水和田园有关,也是诗人审美心理心态的自然外现。
一、两人诗歌特点的比较(一)、对玄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上陶渊明继承和发展了玄言诗,将玄言诗融入日常生活中。
玄学强调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
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
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
东晋玄言诗也因此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说《饮酒》(其五)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的答案,在他的生活中就可以找到,他在东篱下采菊,无意中见到了南山,看到了南山的归鸟,体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谢灵运则一扫玄言诗的“淡乎寡味”,将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诗是先大肆写景,再总结谈玄,山水是他悟道德手段。
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前六句都是写景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谢灵运诗歌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
谢灵运诗歌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两位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两位诗人在文学风格、诗歌主题上有着不同的表现。
下面就来比较一下谢灵运诗歌和陶渊明诗歌的不同之处。
一、文学风格比较谢灵运生于唐代,为中唐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文学风格以豪放为主,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常常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抒发他紧张激烈的内心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表现。
陶渊明是晋代诗人,对村庄、山水和自然景观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他的诗歌文学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多以叙事、抒情为主,其形式上比较简单,语言质朴自然。
二、诗歌主题比较1. 谢灵运的主题谢灵运的诗歌主题比较广泛,包括抒情、咏史、写景等多种类型,其中以抒情最为突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他对生命、爱情、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他的《唐多令》中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表达了对自身和英雄人物的追求和向往。
2. 陶渊明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主要以自然、山水、田园为主题,他善于运用自己对自然的感性认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中写到“花落江南,眼前不见水,地下却流泉”,以桃花源的奇境为背景,表达出对人类自由幸福社会的美好向往和不切实际的遐想。
三、语言风格比较1. 谢灵运的语言风格谢灵运的语言风格相对奔放,行文十分流畅,常常采用连句成篇的方式,使诗歌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句多以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主,并且表现出很强的感情色彩。
例如,他的《离骚》中写到“寓意深长,意犹未尽,欲说还休,半辞而废”,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感受。
2.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十分简洁,词语古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辞或华丽的词藻,但却能够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分自然而简约,却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总结,谢灵运和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色。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导语: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东晋私企两位非常重要的诗人,那么他们两人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陶渊明是魏晋诗风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还有些发展与创新。
一、陶谢诗歌的相同点(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
陶渊明的很多田园诗中,都将玄理溶入日常生活,比如说《饮酒》诗第五首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陶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解答。
他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中见到了南山,看到了南山的归鸟,体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谢灵运的诗中,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山水成为他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前半写景,后半谈玄,如《石壁精舍还湖作》结尾处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寓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一般是化用老庄之意,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观的自然境界的追求。
(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文尽管在内容风格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重抒发视自我情感。
陶渊明以写意为主的诗歌创作。
他所描写的田园家居风物明显寄托诗人自身的象征意味。
“飞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
四言《归鸟》组诗中的“飞鸟”晨去于林,一旦发现外界“和风不恰”之时就“翻翮求心”,回归到久林之中,“顾俦相鸣”,“众声相谐”,“欣及旧栖”都表现了飞鸟归林后怡然自得之态。
飞鸟的形象恰是诗人仕而终归与隐的象征,飞鸟归林之后的怡然之态也是诗人归隐之初心态的真实反映。
另外,松、菊也是常常出现在陶诗中的意象,也具诗人自况的意味。
陶渊明诗中常常描写清爽高远澄净的景物,那些风景外物正是诗人明朗清净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差异
平衡 内心 的激烈 冲突 ,他只得采 取 隐 于官 的 处 世 哲 学 ,而 始 终 没 有放下对政治 的幻想和对 官场 的
诗 坛上 ,他们被 称为晋宋 诗坛 的 双子星座 , 称陶谢 。然而陶谢 的 并 诗 风 却 有 着 极 大 的 差 异 性 ,表 现
在 诗 歌 意 境 上 ,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特征 :
1“ .众鸟欣有托 ” 空庭来 鸟 与“
雀”
山水 中排遣 他 内 心 的烦 恼 和苦
闷。
陶渊明家道 中衰 ,但 饱读群 书, 特别 是备受儒家思 想的熏 陶 , 胸 怀 “ 济苍 生 ” 大 的宏 大 目标 , 但 终 因“ 志未 酬 ” 诀别 官场 ; 猛 而 陶
渊 明刚 正 不 阿 又 达 观 委 顺 追 ,既 求 功 业 又酷 爱 田 园 ,既 反 抗 世 俗 又 安 贫 乐 道 , 耻 于 流 俗 , 充 满 他 与 虚伪机 诈 的黑 暗官 场格 格 不入 , 只有 归 隐 田 园 而 保 持 自己 高 尚 的 情 操 ; 田园 既 是 诗 人 归 隐 的 精 神 家 园 ,也 是 诗 人 安 贫 乐 道 的 必 然 归 宿 ,他 既 充 分 享 受 田园 带 个 给 他 的逍 遥 自在 ,而 又 通 过 描 写 农 村 生 活 和 农 夫 的 疾 苦 抨 击 官 场 的
关键词 : 渊明 谢灵运 陶 诗 歌 意境 价值取 向
陶 渊 明 (6 — 4 7 是 东 晋 也 35 2 ) 是 整 个 魏 晋 南 北 朝 时期 诗 坛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人 物 ,是 田 园 诗 的 开 创 者 ,稍 后 的 谢 灵 运 ( 8— 4 3 35 3 ) 是 南 朝 新 诗 风 的 开 创 者 。 在 中 国
时机 以求一逞 ,虽然身体逍 遥于 山水 , 心却 在仕途徘徊 。
关于陶渊明和谢灵云诗歌比较
关于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比较提纲一对陶渊明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1.1 生活背景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曾在做过县令,因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
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
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也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
1.2 艺术成就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二对谢灵运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2.1 生活背景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原名谢公义。
东晋末年的诗人。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游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他所到之处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是他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2.2 艺术成就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句过于雕琢,冗长。
其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三对陶谢两位诗人的诗词进行比较3.1 在诗风上陶渊明的诗词古朴,平淡与醇美,追求情、景、理的统一,而谢灵运则喜欢对事物进行精细的描写,精妙的文笔是谢灵运的写作风格。
3.2 在写作手法上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二者有明显存在差异。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诗歌成就的不同谢灵运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陶渊明是田园诗。
(2)诗歌艺术手法不同谢灵运山水诗具有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
他的诗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繁冗堆砌、语言晦涩。
而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写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3)诗歌表现手法不同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4)诗歌意趣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5)诗歌对自然的描写方式的不同陶诗一般是把主观感情倾注到诗中去,因而他笔下的农村景色宁静、淡雅,以与官场的喧闹、污秽形成对照,这就蒙上了诗人热爱田园和闲适情趣的感情色彩,实际上现实的农村不完全是那个样子。
谢诗则多选取大自然中美的对象进行细致描写,力争形似逼真,以揭示大自然真正美的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陶诗偏于写意,而谢诗则偏于写实。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一、引言本章主要介绍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1.1 背景介绍陶渊明,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
谢灵运,唐代文学家,以其豪放的性格和深沉的思想而著名。
1.2 诗歌创作特点陶渊明的诗歌以田园牧歌为主题,描绘了恬淡宁静、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
谢灵运则在其诗歌中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主题的异同2.1 主题的异同陶渊明的诗歌主题聚焦于自然、生活、友情等方面,强调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谢灵运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困境与抗争。
2.2 具体作品对比在《归园田居》和谢灵运的《乌栖曲》中,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返璞归真的向往,却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方式。
三、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表现手法的异同3.1 表现手法的异同陶渊明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为主,往往借助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描绘情感。
谢灵运的诗歌则倾向于雄浑豪放的表达,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2 具体作品对比通过比较陶渊明的《竹里馆》和谢灵运的《代人赋诗》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前者着重描绘自然景观,后者则通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来表达情感。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附件,例如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选集、研究资料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陶渊明: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
2、谢灵运:唐代文学家,以其豪放的性格和深沉的思想而著名。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诗比较
之诗风的比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 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 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 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 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 花源诗》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暧暧远人村,依依 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后期的田园诗没有了初归田园时那 种欢愉与忘情,在他后期的田园诗中,常 常流露出绝望的哀叹。如:令人感伤的是 《乞食诗》:
• 谢灵运着力地勾勒描绘,想 把山水四时、朝昏、阴晴的 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 巧似的地步。他不满足于陶 诗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他 要分解,把景物分解成一个 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
•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 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晚出西射堂》)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概述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 诗大致分两个发展阶段:
a.刚归隐时期
b.在田园生活时期
他对田园生活充满天真的向往和艳羡,在诗中纵 情地歌咏优美恬然的田园风光,来与污浊的官场 相对照,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以及回归自然、寻得真实的自我以后的欢欣。如 《归原田居》之一:
• 时雨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游南亭》)
论陶渊明与谢灵运作品的异同
论陶渊明与谢灵运作品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两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都在晋朝时期活跃于文坛。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和赞赏。
然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作品在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将分别叙述他们的异同。
首先,陶渊明的作品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身的亲身体验为基础,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和宁静。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作品主题多涉及乡村生活、田园诗和渔歌舞等,充满了乡土气息和闲适的情调。
他的作品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追求。
与之不同的是,谢灵运的作品更加注重人对人的关系和社会状况的揭示。
他以写实的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疾苦。
他的作品直指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恶,以鲜明的对比来表现社会的不公和人的悲惨命运。
谢灵运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题材,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制度以及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使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黑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另外,陶渊明和谢灵运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陶渊明的作品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来描绘山水和田园景色。
他的诗歌通常以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韵律流畅,意境深远。
相比之下,谢灵运则更倾向于散文,他用丰富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来展现他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他的作品常常以散文的形式呈现,文字优美,道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
综上所述,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两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在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陶渊明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谢灵运则更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扭曲,用写实的手法呈现社会的黑暗和人的悲惨命运。
陶渊明以诗歌形式表达,简洁而深邃;谢灵运则更倾向于散文,用详细的叙述揭示社会现实。
他们的作品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语言艺术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语言艺术比较魏晋南北朝晋宋易代时期有两个最为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两人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陶渊明比谢灵运稍长。
这两个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诗人,不论从诗的风格,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值得去比较,从鉴赏和比较中我们可以大致描绘他们在当时生活中的样子,欣赏到历史上文学大家的人格风范和思想修养。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是东晋名臣陶侃的曾孙。
陶渊明从小就博学善文,志向超拔,但是因为家道衰落而需口腹自役曾几次出仕,每次都因“少无适俗韵”而解龟挂印。
他最后一次出仕是在宋刘裕幕府任镇军参军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弃官回乡,退居田园,终老一生,不复仕进之举。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其诗风质朴,平淡,语言精炼而自然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大部分是以归隐生活和田园乐趣为主题。
读陶渊明的诗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他纯洁率真的心灵和超凡脱俗的自由精神。
陶渊明的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以及《归园田居》等等。
他的诗歌风格平白如话,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不着人工痕迹,直抒胸臆,感人肺腑。
如《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又如《归园田居》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一生一贫如洗,坚守人格操守,真正做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少有的铁骨硬汉,即便同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也只能在作品里面发发对现实的牢骚而已,却不能够洒脱地抛开尘世中的所有挂牵。
陶渊明的作品除了反映强烈的洒脱精神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主题,例如有弘扬儒家文化的“《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俩位古代诗人可真是个性迥异,一个是田园诗的“诗仙”,一个是山水诗的“大师”。
说到陶渊明,他的诗简直就像是一杯清茶,淡淡的,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他特别喜欢描写自然,像《归园田居》那种,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真是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来,仿佛让人看到他在那片金黄的稻田里,悠闲自得,周围是一片宁静,鸟儿在歌唱,花儿在争妍,真让人羡慕得不行。
他在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简直让人心都融化了,读着就想立马去农村住几天,享受那种田园生活。
再说说谢灵运,他的诗就像一幅幅优雅的山水画,笔触细腻,构图讲究。
他特别擅长用奇巧的景色和流畅的意境来表达情感,像《登池上楼》那首,简直是让人如临其境。
山清水秀,云卷云舒,谢灵运用那些美妙的词句,把自然的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里,仿佛每一座山都在低语,每一条水流都在诉说,让人觉得自然和人心是多么和谐,简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了后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像是在云端遨游。
不过,两个人在情感表达上也有差异。
陶渊明的诗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他的词句里不带一点浮华,朴实无华,却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
就像他在田园中,虽然身处宁静,却又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那种对生活的感悟,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而谢灵运呢,他的诗中充满了激情和张扬,特别是对大自然的描绘,时常让人觉得他就像在舞台上,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都搬到观众面前,感染每一个人。
陶渊明常常选择在平凡中找到乐趣,他不爱与世争斗,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简单生活才是真。
你想啊,他在田间小路上散步时,边走边吟,那种悠闲,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而谢灵运就不一样,他更像是一个浪子,四处游历,把山川河流都当作自己的朋友,边走边感受,边写边醉,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豪情壮志在字里行间流露,简直是让人热血沸腾。
两位大师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陶渊明的语言简练明了,平易近人,读起来像是和朋友在聊天,亲切又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重庆三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生姓名李金鑫指导教师——腾新才摘要: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标志着偏重于抒情的中国古典诗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审美范式。
说到田园诗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陶渊明,提到山水诗,我们也不会忘记谢灵运。
当我们比较他们的田园山水诗便可以看出: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在其基础上有些发展与创新。
他们的诗歌风貌虽有迥异之处,但也有内在契合点。
本文将探讨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的特色、比较陶谢二位诗歌的异同,以及二位田园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田园诗山水诗特色异同影响一、田园诗、山水诗解析。
1、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
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
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2、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1.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宛如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具体地说,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特色(一)情、景、理交融陶源明的田园诗情、景、理交融。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包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
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一)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如其《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划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蜓的蹊径,淙淙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公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向读者展示眼前的一切。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确是清新自然的,然其刻划描摹之功,不经过一番苦心琢磨和精心锤炼是达不到的。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过白岸亭》)等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1. 引言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
本文将从主题选取、风格特点、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以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2. 主题选取2.1 陶渊明的主题选取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山水田园为主,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2.2 谢灵运的主题选取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颂扬壮丽山河的作品,也有描绘爱情、忧国忧民的诗歌。
3. 风格特点3.1 陶渊明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他注重用意象描写来表达情感,以及通过对自然的抒发,展现内心的追求和愿望。
3.2 谢灵运的风格特点谢灵运的诗歌风格雄浑壮丽,语言华丽辞藻,情感激烈澎湃。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的情绪共鸣。
4. 艺术手法4.1 陶渊明的艺术手法陶渊明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对立,突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夸张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4.2 谢灵运的艺术手法谢灵运的作品常常采用典故、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以丰富作品的语言表达。
他还注重音节的运用,以及对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5. 比较分析5.1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共同之处陶渊明与谢灵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都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
5.2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之处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而谢灵运的诗歌则广泛涵盖了咏史抒怀、颂扬壮丽山河、描绘爱情等各种主题,语言华丽辞藻,情感激烈澎湃。
6. 结论通过对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主题选取、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摘要: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生平简介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三、谢灵运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四、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异同比较五、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正文: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两人的生平简介、诗歌主题与风格特点、异同比较以及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务,因不堪官场黑暗,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谢灵运(385-433年),字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谢客。
他历任秘书郎、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等职,因参与政治斗争,最后被贬为永嘉郡司马。
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田园生活为主线,表现出他对官场黑暗的憎恶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他的诗歌风格以平淡自然、真率质朴为特点,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三、谢灵运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也有抒发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风格以华丽、细腻、清新见长,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被称为“山水诗派”的代表。
四、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异同比较相同点:两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都曾投身官场,后因各种原因归隐田园。
不同点:陶渊明的诗歌主题更偏向田园生活,对官场黑暗有强烈的反感;而谢灵运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山水景物,抒发政治抱负。
在风格上,陶渊明的诗歌质朴、自然,谢灵运的诗歌则华丽、细腻。
五、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传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创立了田园诗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谢灵运的诗歌则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对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等产生了启示。
总之,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各具特色,代表了东晋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一)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如其《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划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蜓的蹊径,淙淙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公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向读者展示眼前的一切。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确是清新自然的,然其刻划描摹之功,不经过一番苦心琢磨和精心锤炼是达不到的。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过白岸亭》)等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
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
如其着名的《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些都体现了谢诗典型的风格。
(二)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
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
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我们从以上所列举的其诸多名章佳句中,已可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文心雕龙·明诗》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尽管刘勰对此持批评态度,却正好概括了谢灵运诗歌语言的特点。
陶渊明对言不尽意的道理似乎深有体会,他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他说“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赠羊长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以不辨为辨,启发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补充。
而谢灵运所采取的办法却不同。
他作诗的态度本来就十分认真,又要尽量捕捉自然景物的客观美。
也许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当他面对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自然景物时,也同样有着语言表达的苦恼,所以他才有“空翠难强名” (《过白岸亭》)的概叹。
但他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地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去描摹或形容它们,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大自然的美,显示出其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执着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他的诗也就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但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清吴淇《选诗定论》卷十四)之弊。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谢诗累句》(见《清诗话》)曾指摘谢诗中“不成句法”、“拙劣强凑”、“了无生气”之处达五十馀条。
虽不免过分,但有些的确是符合实际的。
然而尽管如此,谢灵运的诗正如锺嵘所说:“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诗品》卷上)谢灵运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释皎然誉之为“诗中之日月”,“上蹑风骚,下超魏晋”(《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文章宗旨》),虽未免过誉,但谢灵运毕竟为山水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
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
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艺术比较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同样也制约着他的创作风格。
六朝的文坛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虚浮华艳之风,崇尚骈丽、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泛滥,以至“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陶渊明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本身就是朴素而自然的。
可以说,是生活给陶渊明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形成了自己以清新自然、恬淡平和为基调的独特风格。
江盈科云:“陶渊明超然尘外,独辟一家,盖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
”特殊的生活经历,是陶渊明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说陶诗平淡朴素,其实也不尽然。
(《采菽堂古诗选》)黄文焕说,“以平淡概陶,陶不见得也。
”宋人朱熹也曾说过:“陶渊明的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出这样言语来”这都指出了陶诗风格的多样性。
正如一切伟大的作家那样,陶渊明具有自己独特多样的艺术风格。
但自然、朴素始终是他作品艺术上最重要的特色,平平常常的事物一到他笔下就充满了诗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田园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景物描写融注着作者的一往情深,一切那么和谐。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和郭主薄》)“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和郭主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归田园居》)感情多么真挚,叙述多么朴实。
这类句子很多,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艺术修养以及特有的性格都有关系,但主要是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田园居》〕。
归田园后又长期在农村生活,劳动,对所描写的事物有过细致的观察。
他的作品有充实而新鲜的生活内容和真情实感。
同时,清新的自然风光和简朴的农村生活也陶冶了诗人的性情,促成了他的这种新颖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
在这些诗中,他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渝的耿介品格。
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若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思想。
他还在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
如《咏荆轲》等,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和深挚的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具体地说,他的诗歌艺术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写景不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求情节的曲折。
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无意模山范水,只写出了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
他笔下常常出现的奇松、秋菊、孤云、飞鸟等意象,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都真实地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
例如《饮酒》之五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寓情于理,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来概括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朴素,他的好处是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他诗中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并且少用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等都是明白如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