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方法学验证2

合集下载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

• 合适的最小平方衰退程序
• r2>0.98
• Y轴截距在95﹪置信区间必须不明显偏离 0
浓度水平(﹪) 制剂规格的溶 出度 40﹪
药物浓度 (ug/ml) 3.2315 3.4924
平均吸收值 (n=2) 0.12680 0.13705 0.200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9335
吸收单一值
0.1268 0.1250 0.1378 0.1363 0.2022 0.1978 0.1949 0.1918 0.3600 0.3531 0.3561 0.3485 0.5350 0.5215 0.5139 0.5058 0.6180 0.6039 0.6175 0.6078
• • • •
◆随机因素对方法精密度的影响 ◆覆盖药品规格范围 ◆至少两个分析员在不同日期测定 ◆使用含量均匀度高且品质好的药品
• ◆永远不要使用一种已经成功上市的商业 样品
• ◆两个分析员溶出结果的平均值相差不得 超过 • 10%,当该时间点的溶出量小于85%时; • 5%,当该时间点的溶出量大于85%时 • 可接受标准可根据特定产品规定
◆这是个有意义的验证吗? ◆这可以是方法开发的一部分吗? ◆请提供论据
◆HPLC 1 流动相组分的差异 2 流速 3 PH值 4 色谱柱类型 5 分离温度 6 波长 ◆光谱分析 波长
◆对照品溶液 ◆过一定时间再分析
◆在每个时间间隔点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比 较
◆结果是原始结果的98%至102%
◆ 样品溶液 ◆室温保存 ◆过一定时间再分析 ◆结果与原始结果比较 ◆结果是原始结果的98%至102% ◆必要时溶液可以避光保存
• 如空白干扰超过2﹪ 1替代的检测波长 2替代的分析方法 3扣除参比波长的读数 4使用扫描光谱的二阶导数 5基线扣除(校正因子) 6干扰物的去活性

溶出度

溶出度

溶出度总结一、溶出度方法的确立1、溶出方法的选择(1)篮法(B)/浆法(P),不提首选浆法或蓝法非崩解型药物(B)崩解型药物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P)主药或辅料为一定胶性物质(P)悬浮的制剂(B),如辅料易堵塞网孔(P,使用沉降篮)(2)小杯法:≥500ml浓度过低,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不能使用沉降篮,测定不能再稀释测定)。

2、溶出介质的选择(1)水:不提以水为主(pH 值无法控制,在试验过程中易发生改变,适合非pH 依赖释药)(2)人工胃液(0.01~0.1mol/L盐酸溶液, 必要时可加胃蛋白酶)(3)人工肠液(必要时可加胰蛋白酶)(4)其他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范围pH7.0~9.5,低离子强度(二氟尼柳胶囊)(5)其他: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醇溶液(一般<5%)人体生理pH值在胃内为1~3.5,小肠内约为7,结肠内约为7.5(6)表面活性剂----尽量避免使用,种类和浓度需通过多个试验来验证。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提倡使用有机溶剂,推荐SDS,但必须证明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用量的合理性。

即应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增溶量,以确定最少且最佳的使用浓度。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sulfate SLS或SDS) —纯度;pH≦2.5聚山梨酯(吐温)20-80 (Tween20-80 ) —茴三硫片/吉非替尼片/盐酸雷洛昔芬片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粘度大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替代SDS 用于胶囊剂(可以与酶配伍)3、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小规格品种一般不提倡将2粒/片投入1个溶出杯中来满足测定的灵敏度需要。

常用:大杯法:500 ~1000ml ,900ml为最普遍小杯法:100~250ml。

漏槽条件:即所用介质的体积应达到被测物质在37℃时在此介质中达到饱和溶液浓度的体积的3~10倍。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固体药物制剂在特定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度。

通过该方法可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行为,敏感性以及药物溶出动力学。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溶出介质:选择适当的介质,如模拟胃肠液、模拟体液等,并调整其pH 和温度。

2. 准备固体药物制剂:将药物制剂加入溶出器中,例如溶出度仪器的溶出器。

3. 设定实验条件:设定溶出温度、转速、溶出介质的体积等。

4. 开始实验:启动溶出度仪器,开始记录药物溶出过程。

根据所需的时间点,取样分析溶出介质中的药物浓度。

5. 分析数据:根据取样的药物浓度数据,计算溶出度曲线、累积释放度和速率等药物溶出参数。

6. 数据解释和结果分析:根据溶出度测试的结果,评估药物制剂的溶出性能,并与其他制剂进行比较。

在溶出度方法学验证过程中,一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如适当的转速、温度、体积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要注意样品的制备、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等,以提高测试的精确性。

总之,溶出度方法学验证是一种有效评估固体药物制剂溶出性能的方法,对于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溶出度

溶出度

溶出度总结一、溶出度方法得确立1、溶出方法得选择(1)篮法(B)/浆法(P),不提首选浆法或蓝法非崩解型药物(B)崩解型药物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得成分(P)主药或辅料为一定胶性物质(P)悬浮得制剂(B),如辅料易堵塞网孔(P,使用沉降篮)(2)小杯法:≥500ml浓度过低,较灵敏得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不能使用沉降篮,测定不能再稀释测定)。

2、溶出介质得选择(1)水:不提以水为主(pH 值无法控制,在试验过程中易发生改变,适合非pH 依赖释药)(2)人工胃液(0、01~0、1mol/L盐酸溶液, 必要时可加胃蛋白酶)(3)人工肠液(必要时可加胰蛋白酶)(4)其她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范围pH7、0~9、5,低离子强度(二氟尼柳胶囊)(5)其她: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醇溶液(一般<5%)人体生理pH值在胃内为1~3、5,小肠内约为7,结肠内约为7、5(6)表面活性剂----尽量避免使用,种类与浓度需通过多个试验来验证。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提倡使用有机溶剂,推荐SDS,但必须证明表面活性剂得选择与用量得合理性。

即应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得增溶量,以确定最少且最佳得使用浓度。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sulfate SLS或SDS) —纯度;pH≮2、5聚山梨酯(吐温)20-80 (Tween20-80 ) —茴三硫片/吉非替尼片/盐酸雷洛昔芬片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粘度大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替代SDS 用于胶囊剂(可以与酶配伍)3、溶出介质体积得选择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小规格品种一般不提倡将2粒/片投入1个溶出杯中来满足测定得灵敏度需要。

常用:大杯法:500 ~1000ml ,900ml为最普遍小杯法:100~250ml。

漏槽条件:即所用介质得体积应达到被测物质在37℃时在此介质中达到饱与溶液浓度得体积得3~10倍。

溶出度验证方案

溶出度验证方案

溶出度验证方案1. 引言溶出度是评估药物释放率和溶解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验证药物的溶出度,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来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验证的方案和步骤。

2. 实验材料•药物样品:待验证药物样品•溶媒:适量生理盐水、酸性或碱性溶液等•溶出度测试仪:例如DDS-100溶出度仪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药物样品按照需要的重量准备好,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准备适量的溶媒,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及预期的释放时间选择合适的溶媒。

•准备溶出度测试仪,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合适的清洗和校准。

3.2 实验操作1.将药物样品放入溶出度测试仪的试验器中。

确保样品分布均匀,避免样品密度过高或过低。

2.添加适量的溶媒,覆盖样品表面,确保溶媒的温度和pH值稳定。

3.启动溶出度测试仪,设置合适的参数,如温度、转速、采样时间等。

4.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取出样品进行采样。

5.采样后,及时补充相同体积的新溶媒,保持相对稳定的溶媒环境。

6.采样的样品可以通过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含量的分析和测定。

3.3 数据处理1.获取每个时间点的溶出度数据,可以通过溶出度测试仪自动记录或手动测量。

2.根据溶出度数据,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溶出度百分比或浓度。

3.对药物释放曲线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的溶出度百分比或浓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4.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条件下的溶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可以获得药物样品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药物释放曲线,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样品或条件下的溶出度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目的,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溶出度验证实验,包括不同溶媒的选择、不同温度和pH值的设定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释放特性,优化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剂型设计。

溶出度方法学研究

溶出度方法学研究

and f2 Limit
平均偏差(Average difference) 2% 5% 10% 15% 20%
F2 临界值(f2 Limit)
83 65 50 41 36
f2 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 无需相等,但两者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一般除 0 时外,选择 3 点以上,即 n≥3。 2.f2 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受试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值 <100 时的溶出曲线比较(如果二者的差值>100,就会得到一个负 值),普通口服制剂要保证药物溶出 90%以上,缓释制剂、肠溶 制剂药物释放需达到 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3.受试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上各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 在平台区达到最小(如果外推到释放 100%,差值将为 0),在该

水:纯化水(质量标准见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
1.4 注释
溶出曲线一般要考察至少 3 种介质,对于仿制药,在标准介质中的
溶出曲线必做,如果标准介质与上述常用介质不一致,与标准介质最接
近的介质不再做。
溶出介质第一次配制时,要测定 pH 值,与标准值的差值应不超过
0.1。溶出介质使用前要加热或超声脱气。
超声使充分溶解后定量稀释至标准规定浓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进
样。
对照品溶液:取对照品适量,按标准方法配制。
判断标准:空白溶液在主成分的位置不出峰;供试品溶液色谱峰的
理论板数、拖尾因子要符合要求;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相
差不超过 10% 。
4.2 系统精密度
取专属性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6 次。结果见下表。
在制剂的开发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处方之间的溶出曲线,可以 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处方、工艺、生产场地及规模等因素变化对药物体 外释放行为的影响。近年来,国外针对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评价方法报 道很多,其中 f2 因子方法因为计算简单、判定结果可靠,作为评价 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已经被美国 FDA 的 CDER 和欧盟 EMEA 收 载并推荐使用。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pH值
0.2mol/L氢 氧化钠溶液 (ml)
• 3.4 注释 • 溶出曲线一般要考察至少3种介质,对于仿制药,在标准 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必做,如果标准介质与上述常用介质不 一致,与标准介质最接近的介质不再做。 • 溶出介质第一次配制时,要测定pH值,与标准值的差值应 不超过0.1。溶出介质使用前要加热或超声脱气。 • 测定溶出曲线时取样点不宜过多,通常为5~6个点,例如: 5、10、15、30、45、60分钟;小规格的制剂因采用100~ 250 ml溶出介质,所以溶出曲线一般可选3~4个时间点。
溶出度的方法学 验证
1.方法学验证
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 要求。
•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 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 方法验证在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成为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
4 滤膜吸附(此项试验要在准确度和精密度 之前做) 供试品溶液配制:
取胶囊1粒 置量瓶中 加标准中 规定的溶剂 适量
超声溶解, 定量稀释至 标准规定 浓度
滤过,弃去不同的体积,分别取续滤液测定 摇匀 分为两份
离心,取上清液测定
• 比较峰面积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样品
离心
峰面积
吸附量(%)
弃3ml
弃5ml
3.8
4.0
4.5
5.5
5.8
0.67
1.22 20.5
2.99
5.98
6.23
22.6
14.0
3.0
2.1
3.磷酸盐缓冲液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27.22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 稀释至1000ml。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8.0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 取250ml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与下表中规定量的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1、溶出度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二十八册×××片溶出度试验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的有关要求,并参照文献进行本品的溶出度研究。

(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介质应根据制剂的特性选用水、~L盐酸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

对于极难溶出的品种,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下),如确需使用有机溶剂,可加适量,如异丙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根据以上溶出介质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介质及体积:L盐酸溶液〔盐酸溶液(9→1000)〕200ml。

(2)溶出方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一般可参照下列原则:①对于非崩解型药物,宜采用转篮法。

②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试验过程中,确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处方中主药或辅料(如胶性物质)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一般应采用桨法。

③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桨法。

④对飘浮于液面的制剂,一般应选用转篮法。

如辅料堵塞网孔则选用桨法,将供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中加以规定。

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

⑤小杯法主要用于在转篮法和桨法条件下,溶出液的浓度过稀,即使采用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的品种。

转速选择的原则:在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转速,转篮法推荐100转/分,最低不得低于50转/分;桨法推荐50转/分,最高不超过75转/分;小杯法推荐35转/分,最高不超过50转/分。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根据以上溶出方法选择的原则、转速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方法及转速:小杯法,50转每分钟。

溶出曲线F2 的使用

溶出曲线F2 的使用

一般来说,在接近溶出平台后,自研样品与参比制剂的差值相对前面会比较 小,这也从本质上说明高溶出点选择越多,F2 将越趋向增大。不同的内在品质 体现在整个过程而非终点,因此选点必须有品质的代表性。 (注意,此处是说代 表性,而非谢沐风老师提及的尽量以等分原则选点)何谓品质的代表性?比如说 延迟释放(有 5 至 15 分钟溶出缓慢,一般低于 10%,而后开始较大幅度溶出) 、 拐点、溶出平台等。笔者有一比较“直观”的想法,就是仅依靠最少的选取点既 可重现曲线的大致趋势。一般来说,速释片是一条平躺的抛物线(如图二) ,所 以可选取 5、20、30 分钟;又如一些“S”型的(如图二) ,则可选取 10、20、 30、45 分钟。 (以上仅针对图中具体情况所选)依据这种“直观”的取点,往往 跟谢沐风老师的推荐取点是一致的。 2.按照“直观”的取点,还是有几点需要说的: 2.1 尽量选取能体现“细节”的点,即有代表性,仅依靠最少的选取点既可 重现参比制剂曲线的大致趋势。而“最少”也限制了取点的数量。 2.2 溶出平台选取靠近 85%的点,必要时可低于 85%。因为溶出建立的是体内— 体外相关性,原则上一致性就是要同时起效,而后是缓慢的平台期,故选取已处 平台期的点意义不大。亦可选平台期的点,另外规定某时间点的溶出限度(此点
图一 相似程度与 F2 值的关系曲线 常见的问题是如何取点。谢沐风老师的溶出系列里面已经分列多种情况,但 我思考的是究竟不同选点意味着什么?请见表二。
鸿林小鸟@DXY
时间点 参比制剂 样品 1 样品 2 样品 3 样品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40 28 36 43 78
2 67 51 69 78 89
表二 4 个自研样品与参比制剂的 F2 值 3 4 5 6 前 4 个点 前 5 个点 80 87 89 91 100 100 71 88 92 94 48 50 84 89 93 95 74 73 86 93 94 96 57 58 91 93 95 98 32 34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及验证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及验证
包括溶出介质的选择、转速的 确定、取样点的设置等。
样品处理
包括样品的称量、溶解、稀释 、过滤等步骤,以及样品的储 存和稳定性考察。
重复性和重现性验证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评估方法 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确保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验证流程
确定验证方案
进行验证实验
根据验证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验证方 案,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 和分析等。
溶出度方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质量标准制定
01
在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溶出度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
一,用于评估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品审评审批
02
在药品审评审批过程中,溶出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之
一,用于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市场监督抽检
03
在市场监督抽检过程中,溶出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实验条件和设备对溶出度方法的选择也有影响,如温 度、搅拌速度、溶出杯材质等。
0Hale Waihona Puke 溶出度方法的验证验证目的
确保溶出度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确保溶出度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确保溶出度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药物在体内的释放 行为
验证内容
仪器性能验证
包括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灵敏 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等。
方法学验证
新方法的探索与开发
开发新型溶出介质
研究开发新型的溶出介质,以适应不同药物的溶出需求。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溶出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方法的智能 化水平。
探索新的溶出度检测方法
研究开发新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如光散射法、电导法等,以提高方 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溶出度方法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溶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固体溶解于溶液中的量,通常以质量浓度(mg/mL)或体积浓度(mg/L)表示。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主要包括截短法、体外溶出试验、压片法和旋转桨法等。

截短法主要适用于缓释药物的溶出度测试。

该方法通过将靶药物的溶液倒入给定的表观容积的释放介质中,使用一定速度进行搅拌,并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每个时间点溶出物中药物的浓度。

然后根据浓度-时间数据绘制药物释放曲线,进而计算溶出度。

体外溶出试验也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自动溶出度仪来模拟体外环境,将药物制剂置于固定容器中的释放介质中,通过设定合适的搅拌速度和温度,在预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

测定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制剂的溶出性能。

压片法是常用的用于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固体制剂样品与某种溶液进行摩擦压片,使其成为固体块状,然后放入溶出介质中进行搅拌。

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溶出度。

压片法对块状制剂的溶出度测试非常适用,常用于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

旋转桨法用于悬浮型和非均质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试。

该方法使用旋转桨设备,将样品放入容器中,浸入溶出介质中并进行旋转搅拌。

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并计算溶出度。

旋转桨法是一种可以模拟胃肠道溶解环境的方法,可以评估药物在溶液中的溶出速度。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溶出度的验证,如自旋诱导溶出和微量过饱和溶出等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溶出度测试。

总结起来,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可以通过截短法、体外溶出试验、压片法、旋转桨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药物类型和测试条件。

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药物的溶出性能,为制药工艺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特定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为了确定物质的溶出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1. 饱和溶解度法: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记录此时物质的溶解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过饱和溶解度法:首先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继续加入少量物质,使其超过饱和度,观察是否会出现析出物。

记录此时物质溶解的最大量即为过饱和溶解度。

3. 恒温溶解度法: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以一定时间间隔取样,测定取样液中物质的浓度。

当浓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时,即为恒温溶解度。

4. 温度影响法: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饱和溶解度的测定,绘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推断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在实际操作、测量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搅拌速度等)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

×××片溶出度试验方法学验证1、溶出度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二十八册×××片溶出度试验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的有关要求,并参照文献进行本品的溶出度研究。

(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介质应根据制剂的特性选用水、~L盐酸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

对于极难溶出的品种,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下),如确需使用有机溶剂,可加适量,如异丙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根据以上溶出介质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介质及体积:L盐酸溶液〔盐酸溶液(9→1000)〕200ml。

(2)溶出方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一般可参照下列原则:①对于非崩解型药物,宜采用转篮法。

②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试验过程中,确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处方中主药或辅料(如胶性物质)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一般应采用桨法。

③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桨法。

④对飘浮于液面的制剂,一般应选用转篮法。

如辅料堵塞网孔则选用桨法,将供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中加以规定。

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

⑤小杯法主要用于在转篮法和桨法条件下,溶出液的浓度过稀,即使采用较灵敏的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的品种。

转速选择的原则:在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转速,转篮法推荐100转/分,最低不得低于50转/分;桨法推荐50转/分,最高不超过75转/分;小杯法推荐35转/分,最高不超过50转/分。

×××在水中微溶,且本品为小规格品种(规格为),根据以上溶出方法选择的原则、转速选择的原则及已有国家标准的方法,选择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溶出方法及转速:小杯法,50转每分钟。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

溶出度的方法学验证溶出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其中一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评价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质的重要指标。

溶出度的测定是药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学验证。

1.旋转溶出法旋转溶出法是一种经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实验中,通常采用溶出仪,将药物样品放置在旋转振荡器中,并在特定的溶剂中进行溶出试剂。

试剂的温度、搅拌速度和采样时间等条件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定。

最后,通过测定溶出物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得到溶出度。

2.悬浮-离心-分析法悬浮-离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实验中,药物样品通常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存在。

首先将药物悬浮在溶剂中,并以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离心。

离心后,将上清液取出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的溶出度。

离心的目的是使药物在溶液中均匀分布,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3.透析法透析法是一种测定固体药物的离解度和溶出度的方法。

实验中,将药物样品固定于透析袋中,并将透析袋悬浮于溶剂中。

通过透析膜的作用,药物逐渐溶解并扩散到溶液中。

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溶液样品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的溶出度。

透析的时间和透析膜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4.流通细胞法流通细胞法是一种体外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实验中,将药物样品固定于流通细胞中,并通过细胞的上下通道使溶液流通。

流通细胞法是一种连续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因此可以评价药物溶出的时间依赖性。

通过收集溶液,测定药物浓度,可以得到溶出度曲线,进一步分析药物的释放规律。

总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旋转溶出法、悬浮-离心-分析法、透析法和流通细胞法是较常用的方法。

在进行溶出度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以获得可靠的溶出度数据。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注意药物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取样方法以及测定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等问题。

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

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

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概述药物溶出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在特定溶媒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本文将探讨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一、试验方法选择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特性、制剂类型和产品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美国药典(USP)溶出度试验、欧洲药典(EP)溶出度试验和中国药典(CP)溶出度试验等。

二、验证参数的确定验证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时,需明确以下参数:1. 单一或多个试验条件:例如,使用不同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进行试验;2. 药物释放曲线的判定:通过选定特定时间点或选定时间段内累积药物释放量的百分比等方法进行判定;3. 溶出度试验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试验的情况,需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并进行适当的校准或调整。

三、实验操作步骤药物溶出度试验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剂准备:准备适当的溶媒,并根据试验方法要求进行调整;2. 试验器具准备:根据试验方法选用合适的试验仪器,并进行适当的校准和清洁;3. 试验条件设定:根据验证参数确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设定,包括温度、搅拌速度等;4. 样品准备:制备样品溶液,确保样品溶液的浓度适当;5. 试验进行:将样品溶液加入试验器具中,开始试验,并记录试验时间;6. 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方法要求,进行药物释放曲线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药物溶出度试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要根据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计算溶出度曲线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并与设定的试验条件进行比较。

此外,还需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方差分析等,以判断试验方法是否可靠。

五、验证报告撰写药物溶出度试验方法的验证应编写验证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目的和背景:明确验证的目的和背景;2. 验证参数和试验条件:列出已确定的验证参数和试验条件;3. 样品准备和试验操作:详细描述样品准备和试验操作步骤;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阐述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5. 结论和建议:根据验证结果,给出验证结论和相关建议;6. 附录:附上试验记录和相关数据等。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溶出度分析是评价药物很重要的一项质量控制测试,也是药物溶出特性最直接的测量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评估一个药物制剂中的活性成分的溶解度以及体内释放的速度,以确定药物的溶出动力学特性,从而引导药物的配方和制备过程。

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它可以确保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可靠、准确,并符合药典的规定及GMP要求。

1.确定验证参数:首先,需明确验证方法中所使用的关键参数,如溶出介质、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

这些参数应符合药典要求、药物性质以及实际生产条件,并与已验证方法保持一致。

2.准备样品:准备验证样品和参比品样品,验证样品应具备代表性,反映实际的生产情况。

样品应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并符合药典规定的含量要求。

3.准备验证装置:准备溶出度分析仪器和试验设备,包括溶出仪、搅拌器、样品池、测量装置等。

确认设备符合规格要求,并进行校准和验证。

4.进行验证实验:将验证样品和参比品样品置于溶出仪中,并按照设定的实验条件进行测试。

通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计算出平均溶出度和标准差。

5.数据分析:对验证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溶出度的百分析放量、累积溶出度曲线、时间点的溶出量等。

通过比较验证结果和已验证方法的结果,确定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制定验证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方法的实验条件、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分析和结论等。

验证报告应符合GMP要求,并作为质量文件保留。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确保所取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另外,验方法的验证应选择有经验的分析人员进行,且验证结果应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溶出度分析方法验证是保证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确保药物的溶出特性符合要求,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验证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并且需要进行适当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确保所取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2

溶出度方法学验证-2

1950-Disintegration became an official USP Method, USP 14.
12
An historic publication!
“These differences are not detected by the test for disintegration rate given in the British and U.S. pharmacopoeias” (Shaw et al., 1972; Wagner et al., 1973).
• The diffusion transports the dissolved substance across a thin diffusion layer,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substance continuously decreases 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saturated solution ( S c ) at the solid surface to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 c ) in the bulk solution.
Small fragments (s)
Total dissolution = Ft + Fl + Fs + Fs*
Prior to disintegration time
17
The dissolution process
• Dissolution of a solid substance is one of the heterogeneous processes occurring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wo phases, which is called the phase interfa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solution is everywhere!
Stability testing Formulation Bioequivalence Manufacturing Scale up
Product similarity
Variations SUPAC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Narrow therapeutic ranges – Boundary theory of dissolution – Intrinsic dissolution – The start of modern dissolution testing
1
Dissolution
An interplay of three groups of factors
API PROPERTIES
FORMULATION DESIGN
THE TEST PROCEDURE
2
INTRODUCTION
• The need for dissolution testing
Dissolution studies
Dosage form development
IVIVC Biowaivers
Drug release
Formulation kinetics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Release mechanisms
In-vivo predictions
• Drug absorption
– A dissolution technologists view
3
Why dissolution?
• Chemical parameters do not tell the whole story
Which is better?
50%
A tablet with assay of 100% which releases only 50% of the active substance OR A tablet with assay of 90% which releases 100% of the active substance
90%
4
Why dissolution?
• Quality control
– Two batches of the same product with acceptable assay and content uniformity but -------------------• Batch I releases 90% active substance in 20 minutes
time
7
Therapeutic levels - narrow therapeutic range
TOXIC LEVEL
concentration
Therapeutic range
THERAPEUTIC LEVEL SUB Te
8
What is a 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 Batch II releases 60% in 20 minutes
5
Therapeutic levels-instant release
TOXIC LEVEL
concentration
90% Release 20 min
THERAPEUTIC LEVEL
60% Release 20 min
• There is less than a two fold difference in toxic concentrations and 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in the blood
–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drug products require careful titration and patient monitoring
1950-Disintegration became an official USP Method, USP 14.
11
An historic publication!
“These differences are not detected by the test for disintegration rate given in the British and U.S. pharmacopoeias” (Shaw et al., 1972; Wagner et al., 1973).
10
Disintegration
Disintegration Dissolution
X
…..… … ……. … .. .
1934-Switzerland's Pharmacopeia Helvetica was the first regulatory body to introduce a disintegration test for tablets.
• Levo thyroxine • Carbamazepine • Warfarin
9
“Results of tests conducted by the MHRA’s Medicines Testing Laboratory, suggest that the TEVA product may differ from other products in the amount of levothyroxine that is released over time (dissolution)”
SUB THERAPEUTIC LEVEL
time
6
Therapeutic levels-slow release
TOXIC LEVEL
concentration
90% Release 20 min
60% Release 20 min
THERAPEUTIC LEVEL SUB THERAPEUTIC LEVEL
• For narrow therapeutic range products this can be an argument against substitution
– It is really an argument against switching suppliers once a therapy has been star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