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01总绪论
总是找到隐逸和入道式的适意的精神家园,男女钟情经历波折都是
终成眷属,即便是被王国维推许为“置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的《窦娥冤》《赵氏孤儿》,也还是添加了个解冤、报仇的“尾 声”,给观众以心理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六、世界交流和影响
▪ 中国古代文学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与世界多个国家 的文学是有交流的,既有引进、接纳,也有输出和相当的影 响。
▪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 ▪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 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 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六、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
▪ 在这悠久的历史里,中国文学伴随着社会文明一直在生生不 息地生长,日益繁富,没有停滞,没有缺位,没有中断,不
时地放出浩大亮丽的繁荣景像,相继蜂拥而出的作品浩如烟
海,即便经过历史的筛迭、淘汰,流传至今的篇幅不同的文
体之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不能比拟的。
古代文学史教案
古代文学史教案一、引言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学科,它以古代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风貌和特点。
本教案将以古代文学史为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2.掌握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1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与特点1.2 古代文学的分类及其特点1.3 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2.先秦时期的文学2.1 《诗经》及其地位与影响2.2 孔子与《论语》、《孟子》2.3 墨子与《墨子》3.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3.1 《楚辞》与屈原3.2 《红楼梦》与曹雪芹3.3 《西游记》与吴承恩4.唐宋元明清的文学4.1 《唐诗三百首》及其代表诗人4.2 《宋词三百首》及其代表词人4.3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4.4 《红楼梦》与曹雪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掌握古代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历程;2.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3.阅读法: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4.课外拓展:推荐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并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主动提问的情况;2.作业评价: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情况;3.考试评价: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经典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2.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古代文学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学的图片和音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2.讲解:介绍古代文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重要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3.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4.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5.扩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籍、电影或音乐,拓宽视野;6.总结:概括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场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门、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硕。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矢汉卿、郑光祖、白朴 ' 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鏤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一、总论: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
2、强烈的政治性。
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
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1、综述: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作。
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
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
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
4、尚书: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
上古历史文献集。
大多属于记言散文。
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
由于语言精炼,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
相比《春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之称。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西汉刘向整理。
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对后世的文、赋有重要影响。
6、诸子散文:●论语: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时期。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
提倡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
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
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
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
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
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为题材的作品。
诗人陶渊明以其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田园诗人"。
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作为《三国演义》,该作以描写英雄人物、战争场景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汉赋、乐府诗、史书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贾谊《过秦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文学自觉,诗歌Βιβλιοθήκη 荣,小说萌芽建安诗歌、正始诗歌、田园诗、山水诗、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等)、“竹林七贤”(阮籍《咏怀》等)、陶渊明《饮酒》系列、刘义庆《世说新语》
小说、戏曲、散文
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等、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等)
清代
公元1644年-1911年
文学总结,戏曲、小说继续发展
小说、戏曲、散文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
词、散文、话本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李清照《声声慢》、柳永《望海潮》、欧阳修《醉翁亭记》、司马光《资治通鉴》
元代
公元1271年-1368年
戏曲繁荣,元杂剧成为代表
元杂剧、散曲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代
公元1368年-1644年
小说兴起,四大名著诞生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时期
时间范围
主要特点
代表文体
代表作家及作品
先秦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文学萌芽,神话传说丰富
诗歌、散文
《诗经》(《关雎》、《蒹葭》等)、《楚辞》(屈原《离骚》等)、《左传》(《曹刿论战》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等)、《论语》、《道德经》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瑰宝,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
本文将从先秦到清代,按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诗经与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作为《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古人民歌曲整理而成,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则是楚国的山水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
二、唐宋文学:盛世鼎盛的黄金时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的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以其豪放激昂的作品成为代表。
而宋代则以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为主,他们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赢得了万千读者的赞美。
三、元明清文学:文人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元代的话本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广泛流传。
明代以李时中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以纯熟的艺术表达展示了独特的个人风采。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这部作品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四、古代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瑰宝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豫剧、越剧等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戏曲形式,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五、特色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涌现出一些脍炙人口的特色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享誉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学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三、《论语》1、《论语》所记言论出于春秋,而其书成于战国初期,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谈的语录体著作。
2、论语共20篇;分为今文和古文3、了解孔子思想最主要的材料是《论语》、《春秋》、四、《论语》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思想无限丰富,涉及社会及人生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心内容,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
五、《论语》的书写特点《论语》语言简练畅达,往往用精炼的话语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或刻画人物个性。
六、《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七、《诗经》的主要内容1、追述部族历史颂扬祖先功绩的诗歌例:《大雅》中的《生民》,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出生、建国的历史,其中充满了神话色彩。
2、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歌例:《魏风硕鼠》中痛斥不劳而获的掠夺剥削者。
3、反映战争征役的诗歌例:《小雅采薇》反映戍边战士希望归家而不能,最终回到家乡,却与离开时判若云泥,不禁悲从中来。
4、关于男女恋情及家庭婚姻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关雎》强调君子娶妻应首先重视女子的淑德;《卫风氓》表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女子们由于被男人抛弃而体验到冰火两重天的前后落差。
5、表现劳动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卷耳》中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还有对沉重劳动的抱怨以及因劳动而起的思念等其他丰富情感。
6、描写宴享活动的诗歌例:《小雅鹿鸣》展现了周天子热情款待群臣嘉宾,群臣赞美天子,并进谏治国良策,宾主相得融洽,相谈甚欢的场景。
八、《诗经》的文学成就1、以美刺为特征的风雅精神与朴实自然的书写风格《诗经》的作者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均是从日常生活的现实出发。
《诗经》中绝大部分诗歌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1)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篇表现出积极面对现实、关注现实、勇于揭露现实矛盾、同情民生疾苦、批判不合理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学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袁行霈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做了详细的分类和注解。
以下是袁行霈先生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笔记汇编。
一、先秦文学《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一部以歌颂阴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为主题的诗集,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被誉为“诗歌的圣典”。
《楚辞》是先秦文学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它包括了《离骚》、《九歌》和《招魂》三篇篇章,是我国最为辉煌的诗歌作品之一。
其中,《离骚》是传世名篇,涉及爱情、战争、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是选自楚怀王时代(公元前408-334年)的长篇抒情诗。
二、汉代文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通史,由司马迁完成。
全书共130篇,包括纪传体和志传体两种形式。
《史记》采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意义。
《汉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班固编纂完成。
该书共分为十分,分别为本纪、志、表、传和列传等。
现存《汉书》有三十篇本纪、一百六十二篇列传和九十篇志等。
《汉书》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汉代文学除了正史外,还有很多散文、韵文和乐府民歌等。
其中,《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文选》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选集类文学作品,内容包括诗、赋、文等作品。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达到。
唐代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唐诗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总量达到了五万余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被誉为唐代四大诗人。
有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其中《长恨歌》、《将进酒》、《春夜喜雨》、《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作均被誉为经典。
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韩非子》、《汉书》、《帝京景物略》等。
唐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崔莺莺》、《牡丹亭》、《伶官传》等。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沈宋体、上官体、初唐四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花间词派、沉郁顿挫、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元白诗派、通江唱和、无题诗、唐传奇、变文、俗讲、诗豪、诗史、诗圣、诗仙、诗囚、五言长城、七绝圣手、晩唐体、西昆体、六一风神一、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二、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初唐贞观诗坛的新秀。
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
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二章神话
第三章《诗经》
第四章历史散文
第五章诸子散文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
第二章秦及西汉散文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东汉散文
第五章汉代的辞赋
第六章汉代的诗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第二章建安文学
第三章正始文学
第四章两晋文学
第五章陶渊明
第六章南北朝诗歌
第七章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
第八章南北朝民歌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四章李白
第五章杜甫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九章晚唐诗文
第十章唐代传奇
第十一章唐五代词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北宋词
第三章北宋诗
第四章北宋散文
第五章苏轼
第六章南宋词
第七章南宋诗
第八章南宋散文
第九章陆游
第十章辛弃疾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关汉卿
第三章《西厢记》
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五章南戏
第六章元代散曲
第七章元代诗文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第三章《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
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七章明代戏剧
第八章汤显祖
第九章明代诗文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代文学概况
第二章《聊斋志异》
第三章《儒林外史》
第四章《红楼梦》
第五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第六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七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
第八章清代诗文词
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一章近代文学概况
第二章近代诗词
第三章近代散文
第四章近代小说
第五章近代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