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德育原理答案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 参考答案1

德育原理 参考答案1

《德育原理》参考答案1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2、德育目的: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

3、德育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

德育的学科课程分为两类:直接的德育课程和间接的德育课程。

4、德育主体: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但更强调教师是整个教育或德育过程的主体。

当然,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5、道德自律:人自觉自愿地践行道德,追求道德完善与人格提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德育有哪些功能?第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第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生存、发展与享用;第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2、什么是德育的活动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则有哪些?活动课程是德育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形式,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原则: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当与其它课程相互配合;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

3、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有哪些?环节:德育活动的准备、开展和评价原则: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的张力;注意学校教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4、德育环境有哪两种状态,怎样实现其德育价值?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前者主要是中介机制的建设,如社会制度、学校角色等;后者主要加强两个方面: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化和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应变机制建设。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呈现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2功利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2、从个性角度出发怎样在学校德育中做到因材施教?围绕以下要点展开:根据个性实际、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安排、德育与心育的统一、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就可以酌情给分。

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个别问题B.德育一般问题C.德育规律D.德育原理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教育B.国际主义教育C.共产主义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3.德育的四项基本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理想教育B.劳动教育C.人生观教育D.道德教育4.与古代德育相比,现代德育有许多特点,其中表现在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是【】A.全面性B.科学性C.变革性D.综合性5.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A.生物前提B.决定性因素C.主导性因素D.动力性因素6.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

这说明【】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18.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效果9.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A.结构迁移说B.螺旋循环说C.阶段连续说D.社会适应说10.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提高品德认识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C.陶冶品德情感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11.《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2.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实际训练法D.品德评价法13.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班集体德育工作的【】A.基本任务B.基本内容C.基本方法D.基本途径14.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B.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C.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D.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15.品德修养是个人对自己的品德进行内省并且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经过品德内部矛盾和斗争,把它纳入到自己的品德结构和价值观念体系中去。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9.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任务的矛盾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的矛盾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抓好日常班级管理B.树立良好班风C.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要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12.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A.德育原则依据德育规律制定B.德育原则决定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指导德育规律D.德育原则就是德育规律13.不属于...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是()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专制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14.当受教育者通过受教修德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2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5.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B.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C.惩罚服从水平、快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D.相对的快乐主义水平、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17.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B.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C.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是同一过程D.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会,班会也属于教学活动18.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做法欠妥..的是()A.积极寻找其闪光点,漠视其不足B.积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帮助后进生C.热爱关心后进生,以爱感化他们D.要从后进生学习成绩入手,提高教学质量19.学校德育区别于社会德育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活动进行德育B.通过生产劳动进行德育C.通过共青团、少先队进行德育D.通过教学进行德育20.儿童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3A.幼儿期(3岁—7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规律的涵义及特点。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的()。

A. 知识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技能教育答案:C2.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学习能力B. 创新能力C. 道德品质D. 专业技能答案:C3. 德育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答案:D4. 德育的实施方式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5.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答案:B6.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答案:B7. 德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 成绩考试B. 行为观察C. 心理测试D. 问卷调查答案:B8.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

A. 严格要求学生B. 放松对学生的管理C. 以身作则D.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答案:C9.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该()。

A. 被动接受B. 主动参与C. 抵制教育D. 忽视道德规范答案:B10.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应该()。

A. 完全依赖学校教育B. 积极参与C. 忽视家庭教育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家庭教育E. 所有选项答案:E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E. 寓教于乐答案:ABCE3.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E. 所有选项答案:E4.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E.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答案:BCE5. 德育评价的方式包括()。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

(单选题) 1: 社会意义上的德性概念,不仅指公民德性,也包括A: 公共德性B: 国家德性C: 体制德性D: 本质德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在现在的“德”或“德性”的讨论中,还有人提到“他我之德”和“自我之德”,“社会之德”和A: “个体之德”B: “个人之德”C: “常德”D: “私德”正确答案:(单选题) 3: 教育爱内含对学生一种高尚的人道关怀和更为深刻更为稳定的(),体现了对教师执教的严格要求。

A: 社会责任B: 教育责任C: 发展责任D: 引导责任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 提高品德认识B: 陶冶品德情感C: 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正确答案:(单选题) 5: 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B: 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C: 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D: 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对于德育的地位,本书的编写者认为以()来言说较为合适。

A: “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B: 首要地位C: 关键地位D: 核心地位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 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正确答案:(单选题) 8: 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

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

A: 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B: 养成教育C: 智慧培养D: 礼仪行为培养正确答案:(单选题) 9: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话题中,“教学”和“教育”两个概念不是被作为“活动”来言说的,而是被作为()来言说的。

A: 手段和目的B: 艺术和方法C: 内容和形式D: 现象和本质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实践证明,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答案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1.德育过程各要素及其复杂多变的组合关系是否(),是德育过程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A.多元化B.和谐一致C.一致化D.统一化2.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效果3.“德”或“德性”的概念,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泛指人一切优异的A.品质和特性B.思想和言行D.行为举止4.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要素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知、情B.意、行C.知、情、意、行D.知、行5.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的关系。

A.启发与促进B.教育与发展C.指导与反思D.教育与被教育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

A.受教育者B.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7.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全面发展式”的教学、“全人式”的教学、“通才式”的教学等,都是()的体现。

A.狭义的教育性B.广义的教育性C.教育性D.教学性8.教育爱不仅具有增进教师或教育行业文明的伦理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还内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是做好教育工作的(A.内在需要B.外在需要C.本质需要D.基本需要9.实践证明,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教育对象来说,目标的认同感意味着要努力把德育目标转变为受教育者的A.自我要求B.自我追求C.自我认证D.自我体验10.教育爱是从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中引伸出来的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和伦理学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A.教育方法B.教育艺术C.教育理论D.教育模式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1.贯彻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B.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C.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D.发挥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功能2.德育管理它总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对德育中人、财()等因素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德育各因素的协调一致,优化组合,符合预期目的实现的需要。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 2018 年 7 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纲和“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我国汉代《礼记》中的【】A. 《大学》篇B.《中庸》篇C.《礼运》篇D.《乐记》篇2.多种多样的德育的共同实质是【】A. 培育人的道德B.培育人的能力C.丰富人的个性D.养成优秀习惯3.学校德育是跟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A. 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使德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交流起来,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质联系起来,与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从中汲取营养,以使德育适应和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使德育自己充满活力和活力,得到发展、提升和完美” ,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众多特色中的【】A. 方向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开放性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对人的道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A. 环境决定人的道德发展B.人的活动决定人的道德发展C.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道德发展D.革命活动决定人的道德发展6.依据少儿道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区分,青年早期的主要特色是【】A. 两义性B.协调性C.动乱性D.成熟性7.德育对社会心识的限制影响作用,第一表现为【】1A. 控制社会心识的作用B.传达社会心识的作用C.优化、升华社会心识的作用D.创建、发展社会心识的作用8.中小学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A. 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纲纪教育D.道德教育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10.以下对于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同样的三个观点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互不关系的三个观点C.德育原则即德育原理,德育规律即德育科学规律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三个不一样的观点,它们之间既互相差别,又有联系11.经过事实、典型人物、情境等直观形象向学生进行说理、指引和感动的德育方法是指【】A. 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实质训练法D.道德评论法12.学生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A. 学校集体B.班级集体C.小组集体D.卧室集体1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集剂”的是【】A. 班干部B.班集体舆论C.班集体纪律D.班集体活动14.一个人要进行道德涵养,一定具备进行道德涵养所必要的必定的知识、经验、智力、道德等一般的条件,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A. 知识和经验B.知识和智力C.知识和道德D.自我道德评论能力和道德涵养的自觉性15.以下对于道德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对道德进行测评是不行能的B.青少年少儿的道德是能够测评的,成年人的道德是不可以测评的C.成年人的道德是能够测评的,青少年少儿的道德是不可以测评的2D.对道德测评是困难的,可是可能的16.德育成效检测最主要、最常常的检测形式是【】A. 自查自测B.别人查测C.学生集体查测D.学生互相查测17.实行德育的三种基本门路是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A. 制度德育B.学科德育C.网络德育D.社会德育18.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A. 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协助作用D.决定作用19.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A. 组织管理能力B.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C.语言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A. 成立并实行规章制度B.制定并实行激励性制度C.制定并实行拘束性制度D.推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亲密联合起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21.简述人的道德发展年纪特色规律及其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

《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德育原理:德育原理是对道德教育的规律性认识,研究德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原则和评价等问题,旨在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由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增长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揭示了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

.榜样示范法: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通过展示正面人物的事迹或自身行为作为榜样,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是否符合一定社会道德标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反应,包括对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

.道德内化: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品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其成为稳定的个人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二、填空题:.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五育体系。

答案:智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孔子提出的"答案:以德为先“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德育应与紧密结合。

答案:现实生活.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可分为、基本道德品质养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三个层次。

答案: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运用进行德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答案:集体主义教育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 华生B.科尔伯格C.斯金纳D.弗洛伊德答案:B. 科尔伯格.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社会实践活动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D.校园文化活动答案:B. 各科教学."寓德育千教学之中,寓德育千活动之中,寓德育千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千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千管理之中。

”体现了德育实施的哪种原则?A. 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D. 整体性原则.关千德育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德育过程是单向影响过程B. 德育过程只需要外部条件的影响C.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D. 德育过程不需要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参与答案:C.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下列属千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的是:A. 正义感B.责任感C.荣誉感D.羞耻感E.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德育方法主要包括:A. 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E.陶冶教育法答案:A B CDE.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 家庭环境B.学校教育C.社会文化D.同伴交往E.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A B CDE.德育的功能包括:A. 社会功能B.个体功能C.发展功能D.认识功能E.教育功能答案:A B CD (注:教育功能已包含在个体和社会功能之中).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内部思想品德诸要素之间的矛盾D. 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其现实道德面貌之间的矛盾E. 学校德育任务与家庭德育任务的矛盾答案: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五、判断题:.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的过程。

自学考试德育原理2018年版

自学考试德育原理2018年版

现代学校德育越来越强调实现个人
全面且自由的发展
3
现代德育的综合系统化或整体结构
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4
现代德育内容多样化、全球化趋势
加强
5
现代德育将在多种观念的交流与冲
突中不断变革,寻求平衡
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第一次作业
01
06
抄写p69”本章小结 “全部内容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02
05 德育的功能
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 03 方法
德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即知行合一内外相化。
简言之,德育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一般社会性在个体德性品质上的具体体现及综合运用。
1 一.德育功能的定义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德育功能主要指的是德育活动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客观具有的
作用。
2 区分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效果
○ 德育目标:价值期待、主观性、理想化 ○ 德育效果:变化和结果
三.德育对象具有全民性
四.德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榜样示范
○ 特点:融合性、生活性、全民性、非反思性 ○ 习俗性德育的概念及影响P60
0 1 第二学隶校社节德会育学的学校产产校生生—德—奴育的产生0和2 古代古(代奴学学隶校社校德会育、德的封特建育点社会)
03 组织化程度增强
04 价值取向等级性明显
19:10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
8
德育原理的特点
01
02
03
(开放性、)综 合性与专业性相 结合
基础性与应用性 相统一
价值性与科学性 相统一
19:10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
9
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
二.蕴涵于教育论述中(古代—19世纪 )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规律B.描述德育一般经验C.分析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D.探讨德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杜威3.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5.关于品德发展基本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B.品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年龄越大,品德也越完善C.社会精神文化与品德的形成、发展无关D.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6.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就是班级“家长”,在班级中具有绝对权威B.班主任的强制是班级纪律的根本保证C.班主任以其人格魅力来影响班风的形成D.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7.关于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德育原则的制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德育目标的确定C.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民主和法纪观念使现代德育方法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性D.德育是推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8.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从他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德育起源于()A.家庭和谐的需要B.阶级斗争的需要C.社会生活的需要D.民族发展的需要10.品德“三维结构说”的主要思想是()A.品德包括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等方面B.品德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等要素C.品德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方面D.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11.个体品德发展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法纪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C.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D.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世界观12.不属于...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特点的是()A.自觉性B.内省性C.涵育性D.封闭性13.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D.做一个爱国的人14.操行评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A.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长善救失、不断上进的方法B.对学生品德作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C.对学生不良品德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D.对学生优良品德作出肯定评价,以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方法15.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领导B.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学生群体C.任课教师与班风形成没有关系D.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直接影响16.在家庭德育中,违背..德育原理要求的是()A.建立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B.对孩子严格要求,必要时辅以体罚C.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发展D.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7.关于数学教师德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数学,不应将德育内容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B.数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关系C.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D.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德育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关于品德测评的描述,正确的是()A.品德测评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教育作用B.品德测评是要推测品德内部的观念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C.品德测评可以定性,但不能定量D.品德测评是对品德发展状况的评定,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设定方向20.相对评定又称为()A.到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群体内差评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课外活动的涵义与特点。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德育原理产生在( )A.萌芽阶段B.独立科学阶段C.真正科学阶段D.现代科学阶段2.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A.推理法B.实验法C.比较法D.道德两难法3.( )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

A.杜威B.杜德海姆C.班杜拉D.马卡连柯4.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出现最初是在( )A.乳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童年期5.在德育中将小学生当大学生、大学生当小学生看待的做法违反了( )品德规律。

B.稳定性C.差异性D.阶段性6.新中国最早对德育目标作出规定是在( )A. 1949年B. 1952年C. 1954年D. 1958年7.下列哪种解释符合品德形成过程的本质?( )A.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德”的过程B.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修德受教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C.受教育者良好品德塑造与不良品德矫正或改造的过程D.个体人的品德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8.通过参观、示范、陶冶,以直观为手段,师生之间呈现出半开放半独立的关系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指导法B.形象感染法C.实际训练法D.语言说理法9.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遵循(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B.知行统一C.方向性D.学主工辅,工以辅学10.品德测评指标是衡量品德测评指标体系( )的各指标的准则和尺度。

A.最低层次B.中等层次D.极优层次11.区分学生品德达到的等级水平,以便根据学生不同品德等级的共同特征采取工作措施的分析法是( )A.纵向分析法B.个体群体内差法C.等级分析法D.类别分析法12.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目标B.制定计划C.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与总结13.当班集体正式形成时( )A.教育要求是外来的B.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教育要求C.集体中大多数学生接受了教育要求D.教育要求成了每个学生的要求14.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D.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15.从德育到品德发展过程中( )是中间环节。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2.提出儿童道德行为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教育家是()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品德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结构是由单维度、单水平、单序列的因素构成B.品德结构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C.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等维度形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整体D.品德结构是由品德的形式所决定的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宗教教育C.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5.关于现代德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德育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德育B.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精神解放的德育C.现代德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德育D.现代德育是提倡个性自由的发展性德育6.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情境性B.协调性1C.动荡性D.成熟性8.品德属于()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9.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10.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巴班斯基C.赞可夫D.马卡连柯11.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通常称作为()A.德育形式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途径12.德育方法是()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3.直观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品德修养法14.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5.道德品质发展的一般顺序是()A.从情境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B.从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C.从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到论理性道德D.从论理性道德到协调性道德到情境性道德16.对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符合德育原理做法的是()A.在成人的陪同下,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B.对网站内容筛选后,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C.应学校要求,可以向未成年人开放2D.任何情况下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17.关于品德修养自觉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自觉性与个体品德认识水平和自我尊严感没有关系B.一般说来,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与觉悟程序愈高,其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就愈强C.品德修养自觉性不能调节支配感情活动D.品德修养自觉性可以影响人的感情,但不能支配人的行为18.品德测评应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切忌主观臆断和搀杂个人私念。

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优选自学考料介绍⋯⋯⋯⋯⋯⋯⋯⋯⋯⋯⋯⋯⋯⋯⋯⋯⋯⋯全国 2018 年 7 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 .研究德育原理B.总结德育经验C.揭穿德育规律D.制定德育目标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作者是()A .马卡连柯B.夸美纽斯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3.与古代德育对照,现代德育有好多特点,其中在德育目标上的基本特点是()A .专制奴役性B.逼迫拘束性C.全面发展性D.个体独立性4.对人的道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社会精神文化B.家庭环境C.街坊和社区D.学校德育5.依照儿童道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主要特点是()A .适应性B.杂乱性C.协调性D.从他性和情境性6.在现代,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创办了生态伦理学;随着核科学的发展,和平利用核能,防备核战争、核污染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威胁和危害,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梦想和凝望的热点之一;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宇航伦理学;随着医学的发展,“安乐死”、“克隆人”等问题的提出和试管婴儿的问世,引起人们对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

这说明()A.科学技术对德育目标拥有限制和影响作用B.科学技术对德育方法拥有限制和影响作用C.科学技术对德育内容拥有限制和影响作用D.科学技术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构造拥有限制和影响作用7.德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既相差异,又发生必然的联系和影响,拥有()A .相对独立性B.绝对独立性C.客观独立性D.主观独立性8.德育目标是经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道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A .政治要求B.价值见解11 / 3C.规范要求D.认识水平9.以下对于德育过程与道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道德形成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两者没相关系B.德育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道德形成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两者没相关系C.德育过程就是道德形成过程,两者没有差异D.德育过程与道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样的见解,两者既相差异,又亲密联系10.人的道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道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形成发展的,其次序是() A .知、情、意、行B.情、知、意、行C.意、情、知、行D.行、意、情、知11.要求从学生的年纪特点、个性特点和本质道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的原则是()A .因材施教原则B.知行一致原则C.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2.德育组织形式问题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指的是()A .德育过程B.德育原则C.德育推行方法D.德育推行路子13.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认识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个别教育工作D.创立优秀班级德育气氛14.道德涵养内容包括思想涵养、政治涵养、纲纪涵养和( )A .人文涵养B.理论涵养C.艺术涵养D.道德涵养15.德育收效检测与评定也能够叫( )A .道德测评B.道德测量C.道德评定D.操作评定16.经过诊疗,供应了德育收效必然或否认的等各方面反应信息,必然在德育相关人员的思想上引起某种程度的震动和反省,感情上也产生某种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进而在他们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激励与控制、激励与监察作用。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810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810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所有德育问题中,最为基本的问题是()A.德育概念、本质与功能的界定问题B.德育内容理解与选择问题C.德育方法的类型与应用问题D.德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之间的矛盾【解析】A 无论从事德育理论研究,还是从事德育实践工作,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研究对象或从事工作的本质、功能等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在中国,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梁启超的《德育鉴》和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B.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和余家菊的《训育论》C.余家菊的《训育论》和吴俊升的《德育原理》D.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和姜琦的《德育原理》【解析】A独立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梁启超《德育鉴》、蒋拙诚《道德教育论》梁启超《德育鉴》“辩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6篇,辑录古代先贤道德修养学说予以评析,与其”民说”一起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蒋拙诚《道德教育论》则在积极吸收现代伦理及各国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体系。

3.德育的本质主要解决的是()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德育为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为了谁”的问题【解析】 A 揭示德育的本质,首先应该明确本质的内涵。

实际上,本质主要规定的是“事物是什么”这一问题,因此,德育的本质主要解决的就是“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虽然它也涉及德育目的和功能等问题,但“是什么”是其根本内容,不能把德育本质问题和德育目的、德育功能和德育内容等问题相混淆。

4.从作用的对象看,德育功能可以划分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教育性功能等,其中德育的本体性功能是()A.个体性功能B.社会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政治性功能【解析】A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象个体的品德发展客观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它是德育的本体性功能。

2020年7月全国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7月全国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7月全国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8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是()A.杜德海姆B.杜威C.柯尔伯格D.班杜拉2.狭义的品德是指()A.思想品质B.政治品质C.法纪品质D.道德品质3.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等四种基本品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其发展来说,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C.法纪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D.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4.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A.封建社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B.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C.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D.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5.在下列各种社会因素中,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1A.社会生活条件B.社会精神文化C.学校德育D.家庭和邻里社区6.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的主要特征是()A.两义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德育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首先是通过()A.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实现的B.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政治领导人才实现的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实现的D.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实现的8.学校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法纪教育D.道德教育9.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B.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C.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D.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1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11.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具有根本性制约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教育者的专业素养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212.德育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具体目标B.德育具体内容C.德育实施方法D.德育实施途径13.学生集体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A.学校集体B.年级集体C.班级集体D.小组集体14.在班集体中,作为集体成员行为标准的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集体舆论C.优良的班风D.班集体纪律15.品德修养过程是个人主动地进行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陶练活动,提高自己品德水平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德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

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

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答:错误。

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实施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上、道德上的基础性教育。

如果学生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就不会以极大的积极性去学法、了解法,从而达到知法;就不能从“法律规范”中体会出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实质,达到真正懂法;更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守法。

这就是道德规范在学法理论指导及守法实践中的意义。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答:德育实施过程之所以要注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主要在于:第一,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可靠保证。

德育实施过程的目的,不在于它确立了相应的影响机制或组织形式,也不在于它建立了广泛的影响渠道和约束机制。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

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虽需要一定的外在教育影响,但这种发展在本质上是自我性的——即经过自己的身心活动建构起自身的品德。

这种情况意味着:外在的教育影响能否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与教育对象自身是否具有相应的内在活动密切相关。

自我教育作为教育对象自身内在活动的重要方式,具有“自教”性特点。

这种“自教”的发生,既表现教育活动之外,也常常表现在教育活动之中。

第二,自我教育不仅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使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重视,日益得到提升。

现实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激烈的竞争,无疑需要人以更大的主体性来适应。

正因为如此,人的主体性发展在当代教育中被受关注,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而人的主体性发展与自我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自我教育既是人主体性成长的内在土壤,也是主体性体现的主要标志。

没有自我教育,人的主体性发展失去了内在的土壤,主体的素养就难以得到提升,就难以实现本质力量的丰富性。

人的自我教育是人生存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的体现,人的主体性发展总是伴随自我教育而发展,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和不断巩固。

2、有人认为,当代德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观念问题。

请你分析:当代德育改革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不是这样?为什么?答:我认为德育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内容、评价等等各方面改进的问题。

因为思想是行为的指南,一切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参与改革之中的人的观念改变的问题,一个人观念的改变不是听几次报告、讲座,或者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和影响,然而,人们观念的改变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最前提性的条件。

三、案例分析(共20分)现实中有人往往用这样的情况来说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有问题的:如: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了解林则徐,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知道“9、18”是什么日子??等。

请分析:这种评价中所说的问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吗?你认为哪些方面才属于思想品德问题?为什么?答:这些问题不是思想品德问题。

在涉及到善和恶的问题上才属于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不是知多知少的问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因为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其次,因为这是教育目的决定的,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而德育方面的要求往往是教育目的构成的主体部分,古今中外的任何社会都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以利“化民成俗”,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因为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也是社会衡量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社会价值,就不可忽视德育地位。

德育是个体社会化及其社会价值提高不可缺少的。

德育的地位说明,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

更不是“软”任务,“虚”任务,而是一项重要的关系社会稳定、个体发展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这样言说德育的地位,并不是否认德育为首的地位观。

主要是因为这样更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德育与各育的关系。

德育为首,呈现了重视德育的一种意识,并为德育的整体教育和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指向。

这是能使人较为清楚看到德育应处于怎样的位置的。

作为重视德育的一种观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作为具体工作的绝对化原则,则是值商讨的。

作为重视的一种观念,“首位”是一个具有形容性的概念,强调的是的不可忽视性,对首位的东西都忽视了,这是不应该的。

但是如果把首位作为实质的量词和序词,绝对化地要求具体的教育实际。

那就意味着,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进行教育。

这样势必造成教育的尴尬局面,陷入机械的僵局。

所以需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德育为首。

在实践中正确体现德育为首,既要保持一种“绝对”性,也要保持“相对性”。

所谓绝对性是指德育在长远教育工作中的不可忽视性。

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应在长远的教育工作中,使它在各项工作之中得到体现。

所谓相对性,即指德育相对于各育处于薄弱状态,或根据某种际情况需要,在某一时期对德育工作有所侧重。

学校教育是整体的。

但并不意味着工作上各育平分秋色,始终体现量的对等性。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针对某一育的薄弱性,在某一阶段对某一育有所侧重,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变。

这种有利于整体教育工作的有所侧重也是应当的。

四、联系实际论述(共20分)1、德育是整体教育的必然使命答:学校德育的经常性工作应在整体教育中来进行,而不是以整体教育(教学)之外的活动来表现德育的经常性。

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

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

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各育”与教育目的的这种联系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每一育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是其他各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育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是其他各育所要完成的任务。

德育的任务和目的,无不包含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从现实来看,整体教育中的德育,能使全体教育工作者自然界入其中,发挥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这是整体教育(教学)之外的德育很难做到的。

以上这些都说明,德育虽有其独特性,但它的日常进行应是与整体教育融为一体的。

强调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并不是要抹煞德育的独特性,并不是要把德育消融在整体教育之中,否认德育的不可代替性,这样的话也是对德育地位的否定。

强调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也不是要求学校德育不能独立地进行一些活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真是抹煞了德育的独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这类活动当作德育的全部或主体,来代替德育应有的全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