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纵横设计步骤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设计中的横向和纵向设计技巧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设计中的横向和纵向设计技巧平面设计是一门崇尚视觉传达的艺术,可以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并传达信息。
在设计中,横向和纵向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它们直接影响着设计的效果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式。
本文将对横向和纵向设计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它们进行创作。
一、横向设计技巧1.确定主导色在横向设计中,一个色彩调和的主导色可以使整个设计更有力量和连贯性。
同时,主导色也可以突出设计的主题,增加视觉冲击力。
设计师应该选择恰当的主导色来支配整个设计,而且这种颜色应该在设计中使用多次,以增强视觉效果和一致性。
2.注意排版和对齐在横向排版中,视觉对齐对于设计的美感至关重要。
设计师可以使用网格系统、对齐标记等来确保每个元素都保持在视觉上的平衡。
站在视觉的角度,排版应该遵循不同元素之间的比例,使其协调又具有节奏感。
同时,设计师需要保持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元素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避免设计的过度拥挤。
3.合理运用负空间负空间是指没有画面占用的空间。
在横向设计中,负空间非常重要,可以达到平衡和调和的视觉效果。
有时候增加一些负空间可以提高设计的易读性和美感,使设计元素更加突显。
4.风格一致性设计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视觉吸引力,但横向设计应该保持一致性。
设计师可以使用公司或品牌标志、特定字体和颜色等来创造本身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整个设计中,风格上的一致性可以让整个设计呈现出更强的连贯性,极大提升了品牌的识别度和美感。
二、纵向设计技巧1.合理的流程配置对于纵向设计来说,设计的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阅读纵向视差活动的自然性,使内容排版和改进更合理。
将重要内容或信息放置在最先被用户看到的部位,增加信息的传达效果,传达核心信息后再引导用户慢慢往下查看。
2.利用好内容区内容区是纵向设计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需要特别注意。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想要什么,并利用好这个区域以达到最佳效果。
将关键信息放在这里,以便更好地影响用户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平纵线形的协调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资料显示小坡差多处变坡视觉稍有感知。
但直线段坡差较大竖曲线给驾驶员的不良刺激较强烈,西绕城公路有一段567037m的长直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
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1)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2)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同意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3)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第四章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 铁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图4—1所示,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AB 与路肩水平线CD 的交点O 在纵向上的连线,称为线路中心线。
线路的空间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
线路平面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线路平面位置;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各设计阶段编制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是线路设计的基本文件。
各设计阶段的定线要求不同,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的详细程度也各有区别,绘制时应遵循铁路行业制定的线路标准图式。
图4—2为新建铁路简明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可应用于线路方案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概略定线。
简明平面图中,等高线表示地形和地貌特征,村镇、道路等表示地物特征。
图中粗线表示线路平面、标出里程、曲线要素(转角α、曲线半径R )、车站、桥隧特征等资料。
简明断面图的上半部为线路纵断面示意图;下半部为线路基础数据,自下而上顺序标出:线路平面、里程、设计坡度、路肩设计高程、工程地质概况等栏目。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车站、桥涵、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一、准备工作操作步骤: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出图比例为1:1000 初步设计出图比例为1:2000】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②%%145在Rc9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初步设计桩号间隔:100】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操作步骤:1、布置管线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2、管道桩号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初步设计整桩间隔100】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整桩间隔(米)【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取25,初步设计取50】->生成列表->提取标高存入文件【在一个工程中如果有多条桩号线的时候,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应分别进行自定义以示区别】平面->自然转设计【将从图上读取的自然地形标高文件转换成本次工程的设计标高文件】4、布置管道阀门井及消火栓给水->布置井类->阀门井->按桩号布置/选择检查井布置点【一般情况下采用“按桩号布置”,阀门间距取600m,无消火栓时间距可取600~1000m。
纬地平纵横面设计细则

c设计速度小于80km/h,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
表8.2.3-2复曲线中小圆临界圆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临界圆曲线半径(m)
2100
1500
900
500
250
130
3回旋线最小长度规定如表8.2.3-3。
表8.3.2街道化程度高时最大超高值
设计速度(km/h)
80
60
40、30、20
超高值(%)
6
4
2
8.3.3当计算的超高横坡度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理论,超高横坡度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ih= -μ(式8.2.4)
式中:ih-超高横坡度;
V-设计速度;
R-平曲线半径;
8.3.6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超高,超高渐变段应在圆曲线起点处达到全超高;桥梁、隧道处的超高设置应考虑安全、排水和施工等要求,隧道内应尽可能避免设置超高,不得已需设置超高时应控制在4%以内。
835超高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公路无中间带的公路无论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采用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路面应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应逐渐抬高其过程中行车道外侧绕中线旋转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
8 平面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公路平面设计应根据汽车行驶性能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种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与纵面线形和横断面相互配合。
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第二章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2.1 道路等级的确定2.1.1交通量换算已知预算十年末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Y=10%)为2500辆/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各种车型的折算系数为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拖挂车3.0。
依据“国内外汽车参数”得知:东风EQ140载重5.21t 黄河,JN —150载重8.06t,解放CA10B 载重4.00t,跃进NJ130载重2.5t 。
十年末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 表2-1 车型 交通组成量 实际交通量 折算系数 换成小客车交通量 解放CA10B 65% 2500×65%=1625 1.5 2437.5 进NJ130 15% 2500×15%=375 1.5 562.5 黄河JN150 10% 2500×10%=250 2.0 500 东风EQ14010% 2500×10%=2501.5 375∑=3875辆/日依据“道路勘察设计”交通辆换算公式为1d0(1)n NN r -=+式中:d N —规划交通量(辆/日);0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γ—年平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年) 换算十五年初平均日交通量:用式(2—1)计算3875)1(10=+=-n d r N N 辆/日据服务对象,假设本条公路为三级公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选三级公路路面为沥青表面处治时设计年限为八年。
日辆/4.5673)1.01(3875)1(1510=+=+=--n d r N N2.1.2道路等级确定地区的地形为重丘山岭区,公路使用性质任务是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是沟通县乡村的支线公路,并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三级公路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中间。
该公路为三级公路。
假设成立。
2.1.3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重丘区三级公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该公路的各项设计值取如下:设计速度30(㎞/h)单车道宽度3.25m土路肩宽度0.5m路基宽度7.5m停车视距30m会车视距60m超车视距15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半径﹑坡度调整的范围如下: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5 极限值: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50 最大纵坡:8%当路拱≤2.00%时为350;当路拱>2%时为45同向曲线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满足v6≥≥反向曲线间最短线长度满足v2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最小坡长:100m。
铁路线路平纵横实时联动设计方案

铁路线路平纵横实时联动设计方案摘要:传统的铁路线路软件设计一般遵循手工设计习惯,软件编制思想和程序结构编写一般按照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分别进行。
平纵横设计过程缺乏直接联系,无法做到平纵横的实时协同设计。
在选线困难的情况下,如用地范围受限时需躲避平面障碍、跨越高程控制点,要反复对比优化平纵方案,实时获悉线路方案对设计规范、平纵控制点避让等要求的满足情况,而目前的方法操作繁琐,每步调整无法实时直观查看调整效果,效率较低,人工操作工作量大。
关键词:铁路线路;实时联动;平纵横;设计1设计准备1.1创建数字地面模型利用测绘专业采集并进行分类处理后的雷达点云数据或三维地形图文件,通过提取图中的等高线、地形点图层数据,创建Delaunay三角网或方格网数字地面模型。
1.2自动初始化数字地面模型创建一个dwg文件作为铁路线路平纵横设计的项目文件,将对应的地形图文件参考进来。
再打开此项目文件时,可自动检索到参考的地形图文件名,并以此文件名初始化数字地面模型,从而随时获得线路纵断面、横断面地面高程信息,直到该项目文件关闭时析构此数字地面模型对象。
1.3设置铁路线路平纵横设计基本参数设置基本参数文件的目的是使软件在线路平纵横设计时,可根据项目要求自动按照基本参数进行默认设计,增加自动化程度,减少用户交互输入,提高设计效率。
具体操作是在项目文件所在目录配置参数文件,具体参数包括:最小坡长、最大坡度、最大坡度代数差、设竖曲线的最小坡度代数差、竖曲线半径、坡度折减、设桥的临界填高、设隧道的临界挖深、站坪限坡、站坪长度、路基面宽度、各级边坡高度及坡率。
1.4创建铁路线路设计平纵横视口视口是能独立显示特定设计内容的矩形窗口区域,在一个视口内进行图形平移、缩放操作,不会影响到其它视口的显示。
平纵横多视窗设计可以采用多文档单视口方法,也可采用单文档多视口方法。
针对这2种方法,ARX都提供了文档或视口的创建、命名、切换等相关方法。
相比较而言,多文档的管理相对复杂,用户操作中可能存在多个文档没及时关联,造成文档之间数据出现不同版本的缺陷。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限于隧道长度内,随折减坡段取值。 4、加速缓坡的设计 原因: 原因:保证在长大坡道上隧道过洞速度
LSJ 41.7(V22 − V12 ) LL =∑ + f − w0 − g iSJ 2
五、坡段设计对行车费用的影响
上坡:能源消耗大、行车时间长 若设计坡度值较大 下坡:制动闸瓦磨耗严重,行车费用增加。
四、最大坡度折减
曲线 必须减缓最大坡 原因: 原因:用足坡度设计路段遇有阻力 隧道(>400m) 度,保证vj 粘降
(一)曲线地段的最大坡度折减
i = imax − ∆i R
(‰)
折减原则: 折减原则:
• • • • • 根据地形条件,当 imax>i+∆iR时不折减。 折减范围为未加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 取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保证折减值,但不要过多,以免损失高度使线路展长。 折减坡段长度应接近并大于Lr,取50m倍数,且>200m, 一般要求不大于货车长度。 • 折减后取小数点后1位,第2位舍去。
下列情况允许缩短至200米:
1、因最大坡度折减形成 的路段
2、为了减缓坡度代数和 而设置的缓和坡段
3、凸型、凹型纵断面的分 坡平段
4、路堑内代替分坡平段 的人字坡段
三、坡段连接 (一)坡段坡度代数差 上坡 + 坡度 下坡 — ∆i = i1 −i2 代数差的绝对值 平坡 0 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i 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车钩产生附加应力 列车纵向力∆i随增大而增大 凸型拉力大、压力小; 凹型拉力小、压力大 纵向力取决于G、工况、纵断面 影响通视距离
运营费用 ix ↑ ⇒ G ↓ ⇒列车对数增加
N ↑⇒区间缩 短⇒车站数量 ↑ ⇒日常支出 区段速度↓ 、 旅途时间↑ 、 相应开支↑
给水管道平面与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天鸿市政设计培训文件(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操作步骤: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序号行间距栏类别栏名称备注实施方案施工图1 12 12 设计路面标高原地面标高(m) ①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二、绘制平面及纵断面图操作步骤:1、布置管线采用pl命令布置管线,线段及小幅度曲线均可,尽量直线段越长越好,可减少节点量,减轻后续的工作量。
布置完管线后,利用x命令打散管线,给水->定给水管2、管道桩号平面->管线桩号->定义给水管线桩号平面->管线桩号->桩号标注设置【通常常用千米桩号、左侧标注->小桩号侧标注,施工图整桩间隔50,实施方案整桩间隔100】平面->管线桩号->自动标注管线桩号3、从图面提取地面标高平面->自然地形->自然离散点->文本定义/属性块转【如果自然地形标高数据为属性块,则采用属性块转】平面->自然标高文件->地图提标高整桩间隔(米)【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取25,实施方案取50】->生成列表->提取标高存入文件【在一个工程中如果有多条桩号线的时候,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应分别进行自定义以示区别】平面->自然转设计【将从图上读取的自然地形标高文件转换成本次工程的设计标高文件】4、布置管道阀门井及消火栓给水->布置井类->阀门井->按桩号布置/选择检查井布置点【一般情况下采用“按桩号布置”,阀门间距取600m,无消火栓时间距可取600~1000m。
第一部分-平纵横设计

第一章平、纵、横设计1.1 平面选线1.1.1 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烟稠密,农业发达。
村镇、农田、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盐渍土等为平原地区较常遇到的自然障碍。
因此平原地区选线一方面由于地势较平坦,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援农村建设需要的限制选线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1.2 平原四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平原地区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农村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低,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2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m,一般最小半径30m,极限最小半径15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9%,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6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一般最小半径2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一般最小半径200m;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1.1.3 平原四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1.1.4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知道下,合理选择方案。
(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
某公路AB段路线平纵横设计

一
表 1
车型 三菱 F R 4 1 5
五 十 铃 NP R5 9 5 G
数量 2 5 0
1 4 0
车辆折算系数 1 . 5
1 . 5
从 该 路 段 的植 被 土 壤 分 布 状 况 来看 : 多 丘 陵 和 山地 , 山 岗处 3 道 路 设 计 部 分 树木较 多, 农 田处有 灌 木 区 , 农 田多 旱 地 。沿 线 多 粘 质 土 , 山坡 上 3 . 1 平面设 计 l m 以下 是 碎 石 土 。 通过 A B段 路 线 道 路 的 通 信 情 况 , 下 面 对 道 路 的等 级 进 行 了
建材发展导 向 2 0 1 4年 1 0月
设 计 与 规划
某公路 A B段路线平纵横设计
李 锋
( 中铁 四局集 团第一工程有 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 市 2 3 0 0 0 1 )
摘
要: 随着我 国现代化 建设 的 日益加深 , 公路 交通 事业也得到 了较好的发展 。 公路设计是公路 建设 的基础 内容 , 一个
好的公路设计 直接 影响着道路后 期的施工和建设 , 平面设计、 纵 断面设 计、 横 断面设计是公路路 线设计的几 个重要 方面 ,
它从不 同的角度对公路 的整体 建设进行 了勾画, 避 免 了单一 方向设计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本文通过对某公路 A B段路 线道
路所在地的地形 、 地貌、 气候和 交通情 况进行 分析 , 并通过相应 的原理 公式 , 对 某公路 A B段路 线道路 进行 了平纵横 设计 ,
使某公路 A B段 路 线 道路 的 建设 更加 合 理 化 。
(整理)公路平纵设计.

(二)纵断面设计1、设计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该路地处平原区,土地资源宝贵,本项纵断面设计采用小纵坡,微起伏与该区域农田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线纵断面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3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
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0.3%以保证排水要求。
2、纵坡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③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2)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①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②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③纵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④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3)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4)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5)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我国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公路平纵横设计

完成此步骤后要输出逐桩 坐标表,然后输入到全站 仪中拾取各号桩的原地面 高程
公路平纵横设计
二、竖曲线设计
➢数据输入:点击“数据”→“纵断面数据输入” →在弹出的“纵 断面地面线数据编辑器”中输入你的各中桩的原地面标高数 据。 →保存
➢纵断面设计:新建一个CAD文件,点击“设计” →“纵断面设 计” →两次点击“选点”:(第一次显示原地面线,第二次真 的选点) →“插入”可以连续拾取控制点, →“输入R” →“试算 显示”(要特别注意两个纵坡,保证不能超出设计规范的纵 坡值,如果大于不能保存数据) →如不满意可进行“实时修 改” →“存盘”
示意图
公路平纵横设计
第二步
第五步
拉动激活 非必要步骤
第一步
第四步
第三步
最后一步
公路平纵横设计
过渡一 设计向导
• 设计向导:因为整个纬地软件是建立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基础上的,所以设计向导里面的控制 要素都按照典型道路设计设置的,一般不需要改动。选择了项目 类型(公路主线)和公路等级以后就可以净点击“下一步”
公路平纵横设计
选自《道路勘测技术》 第七章 公路路线设计 —公路平纵横设计
平纵横设计步骤

平、纵、横设计实例下面以一个从工程名设置开始到横断面设计完成的工程实例来介绍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
平面1. 新建工程单击[设置--新建工程],弹出“新建工程”窗口,如图-1:图-1输入工程名“道桥”,并填写“工程设置”等,点。
则系统将在C:\HySzwork 下新建一名为“test”的文件夹,后续工程中产生的工程文件系统会默认保存在此文件夹下。
2. 把地形图加入到工程中并打开把“软件安装目录\Samples\平纵横工程\test”下的“南平1.dwg”地形图Copy到刚才新建的工程目录“C:\HySzWork\test”下。
在“工程管理”的“图形文件”节点上点击鼠标右键运行“添加文件”弹出图-3窗口。
图-2图-3选中“南平1.dwg”单击,“南平1.dwg”即被添加到工程管理中。
如图-4。
图-4双击工程管理的即可打开该地形图。
3. 处理地形图①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选择样线: 选择任意一条等高线,出现如下提示选择等高线-首曲线层的LINE,SPLINE,POLYLINE,LWPOLYLINE,ARC:选择对象: all 输入all选择整个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此时已经把等高线转化成里鸿业可以识别的等高线。
②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离散],对自然等高线进行离散。
③单击[地形|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通过图面中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文字来定义离散点自然标高=====回车退出 / 选择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任一文字:点定位 P /块定位 B / 圆定位 A / 圆环定位 D / 点取定位 G / 椭圆定位 E/<回车文字左下角> 确定文本表示的标高位置的定位方式,对于本地形图文本周围没有表示定位的实体,所以直接回车以文字左下角作为标高定位点。
过滤***层的TEXT实体,请选择: 直接在命令行输入“all”处理整个地形图选取确认后,程序自动在文字的左下角布置表示此文字值的离散点。
3平纵面线型组合详解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 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 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舍坦坡、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 绕弯的感觉。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 也不很突出。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平、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 组合,但由于地形等条件限制,这种组合往往不是总能争取到 的。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 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但 是,如果错位过大或大小不均衡就会出现视觉效果很差的线形。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将绿化视 作引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专门设计。
2用透视图来检查线形设计及组合情况
透视图法是根据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道路的横断面 设计资料,绘制出驾驶人员在不同桩号处注视前方道路时映入 眼帘的透视图,以此来判断路线平纵线形是否协调,道路与景 观的配合是否适当,曲线之间的连接是否平顺,道路的走向是 否清楚,通视条件是否良好等。如果检查中发现线形有缺点时, 应对设计作某些修改,使施工后的道路空间线形达到较为完美 的程度。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 求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 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1、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 尽力避免。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 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 的拐点重合。二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驶 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虽无视线诱导问题,但路面排 水困难,易产生积水。
公路路线平纵横一体化手册oK12

公路路线平纵横一体化手册oK12简介公路路线平纵横一体化手册oK12是一份旨在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管理能力的指南,能够为公路项目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参考和指导。
本手册内容详细介绍了公路路线规划、平曲线、纵曲线和横向布置等要素,以及公路建设的实景案例。
公路路线规划公路路线规划是公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本手册的第一部分。
本部分介绍了公路路线的选择原则,路线分析以及确定线路选项等内容。
在路线选取阶段,应考虑地形、气候、水文、土质、人文、交通和经济等因素。
在路线分析阶段,应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勘察、调查、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
平曲线平曲线是由一段直线和两段半径不同的圆弧构成的水平曲线。
本手册介绍了不同曲率半径下的平曲线绘制规则和设计要点。
讲述了平曲线各要素对设计速度的影响,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纵曲线纵曲线是公路长度方向上呈现的曲线形态,是公路纵向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部分介绍了公路纵曲线的分类、设计要点和主要考虑因素。
对于各类纵曲线的设计方法,本手册均进行了重点总结和详细论述。
横向布置横向布置也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横向布置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公路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变化。
因此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横向布置的功能和原则,重点分析了既存路段纠正、交通流分析、桥梁隧道设计、加塞道设计、匝道设计要点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
实景案例本手册最后一部分汇总了几种典型的实景案例,对不同类型的公路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
案例分别属于山区、平原和海外三个不同区域,每个案例的路线规划、横、纵曲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梁设计等各个方面都逐一展示了实现过程及其细节。
案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指导,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案。
总结公路路线平纵横一体化手册oK12是一本系统的公路工程管理指南,内容涵盖了公路建设所有必要要素和细节要点。
当然,本手册仅是理论知识的部分,还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
本手册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基本框架和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帮助公路建设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纵、横设计实例
下面以一个从工程名设置开始到横断面设计完成的工程实例来介绍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
平面
1. 新建工程
单击[设置--新建工程],弹出“新建工程”窗口,如图-1:
图-1
输入工程名“道桥”,并填写“工程设置”等,点。
则系统将在C:\HySzwork 下新建一名为“test”的文件夹,后续工程中产生的工程文件系统会默认保存在此文件夹下。
2. 把地形图加入到工程中并打开
把“软件安装目录\Samples\平纵横工程\test”下的“南平1.dwg”地形图Copy到刚才新建的工程目录“C:\HySzWork\test”下。
在“工程管理”的“图形文件”节点上点击鼠标右键运行“添加文件”弹出图-3窗口。
图-2
图-3
选中“南平1.dwg”单击,“南平1.dwg”即被添加到工程管理中。
如图-4。
图-4
双击工程管理的即可打开该地形图。
3. 处理地形图
①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选择样线: 选择任意一条等高线,出现如下提示
选择等高线-首曲线层的LINE,SPLINE,POLYLINE,LWPOLYLINE,ARC:
选择对象: all 输入all选择整个地形图中的等高线
此时已经把等高线转化成里鸿业可以识别的等高线。
②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离散],对自然等高线进行离散。
③单击[地形|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 通过图面中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文字来定义离散点自然标高=====
回车退出 / 选择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任一文字:
点定位 P /块定位 B / 圆定位 A / 圆环定位 D / 点取定位 G / 椭圆定位 E/<回车文字左下角> 确定文本表示的标高位置的定位方式,对于本地形图文本周围没有表示定位的实体,所以直接回车以文字左下角作为标高定位点。
过滤***层的TEXT实体,请选择: 直接在命令行输入“all”处理整个地形图
选取确认后,程序自动在文字的左下角布置表示此文字值的离散点。
④标高检查
单击[地形|自然标高离散点|标高检查],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选择对象: all 选中所有离散点
找到 3385 个
已滤除 3125 个。
请输入最小控制标高:200 本地形图的最小控制标高是200
请输入最大控制标高:280 本地形图的最大控制标高是280
回车弹出图5对话框:
图-5
共检查出两个无效点,点击,图面出现图6标识:
图-6
该点标高 : 2063.000
退出 X / 全部删除 A / 删除该点 E / <回车下一点>: 可以输入A删除所有无效点。
4. 定线
单击[平面|自动定线],弹出图-7对话框
图-7
单击按钮打开“软件安装目录\Samples\平纵横工程\test\折线定线.hjd”文件。
单击平面线位将会绘制到地形图中。
5. 平曲线设计
设计两个基本型缓和曲线。
[平面|导线法线型设计|基本型缓和曲线]。
两个弯道具体的参数如图-8、图-9、图-10所示。
图-8
图-9
图-10
6. 定义桩号、线转道路、标注桩号
①单击[平面|桩号|定义桩号],定义中线的桩号。
桩号代号:ROAD1
中心线的左下角为桩号起始点,起始桩号为0。
②单击[平面|线转道路],选中中心线弹出图-11对话框。
图-11
按照图-11所填写结果,单击即可。
③单击[平面|桩号|自动标注桩号]进行桩号标注。
如图-12。
图-12
7.设置设计高程线位置
点击[设置|设计高程线位置],弹出图-13对话框。
图-13 设置设计高程线位置为路基中线。
8.超高加宽设计
点击[平面|超高加宽设计],弹出图-14对话框。
图-14
单击弹出图-15对话框,进行横断面形式设置。
图-15
软件会把平面图上道路两端的横断面形式提取出来。
在图-15中可以设置板块的属性。
我们现在采用软件提取的结果,把板块参数中的“加宽”栏改成“是”。
单击
保存文件。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保存文件后点击回到图-14对话框。
点击图-14中的,弹出图-16对话框。
软件会查询超高加宽规范把相关的参数显示到图-16对话框中。
用户也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修改。
图-16
我们采用默认的参数进行设计,单击回到图-14对话框。
点击即可完成超高加宽计算。
超高加宽在后续的纵、横断出图时都会有所体现。
9.平面设计结束
可以调用“编辑”、“标注”等菜单中提供的标注工具对道路平面进行标注。
纵断
当道路定义过桩号后就可以进行纵断的设计.
1.地形图提取纵断自然标高
系统提供了四种纵断自然标高的录入方式供用户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
本例中有地形图,而且我们已做必要的处理,所以选择<从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
点击[纵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弹出“地形图提取纵断面自然标高”对话框如图例图-17。
图-17
单击弹出图-18对话框。
图-18
单击保存提取结果。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2. 纵断面设计
点击[纵断|纵断面设计],弹出纵断面设计对话框。
图-19
图-19
①首先点击绘出纵断草图,图表中纵断设计线的起点和终点默认在自然地面线的起点和终点.
②点击,在图面纵断设计线上点取一点拉出纵断设计线的坡度,表中自动加入拉坡点的数据。
也可以在表格中直接对结果进行修改(重复此步可加入更多变坡点)。
③点击对每个边坡点进行竖曲线设计。
设计结果如图-20。
④点击保存数据退出。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图-20
3. 纵断表头定制
单击[纵断|纵断表头定制]弹出图-21对话框。
按照图-21对话框中设计的结果进行设置。
设置完毕点击即可。
图-21
4. 纵断面绘制
点击[纵断|纵断面绘制]弹出图-22对话框。
图-22 按图-22所示设置完毕后点击即可。
图-23纵断面绘制效果
横断
1. 地形图提取横断面自然标高
点击[横断|地形图提取自然标高],选取道路中心线后弹出图-24对话框。
图-24
按图-24中设置,点击,提取完毕后弹出图-25界面。
在图-25界面中保存提取结果即可。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图-25
2. 标准土方断面定义
标准土方断面定义文件在前面进行超高加宽设计的时候已经定义过了。
3. 边坡参数定义
点击[横断|边坡参数定义]出现图-26对话框。
图-26
双击“桩号段信息”弹出图-27对话框。
图-27
在“左侧填方坡”增加一个“自由放坡”组件。
在“左侧挖方坡”增加一个“自由放坡”组件。
选中左右对称。
设置完毕点击返回到图-26对话框。
单击即可。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4. 换土层厚度定义
点击[横断|换土层厚度定义],弹出[换土层厚度定义]对话框,如图图-28
图-28
在此表中可分段定义换土层的厚度。
在“起点桩号表项中”单击,输入0,“终点桩号”中输入100。
“换土厚度”为0.3,则意义即为:从0桩到100桩的换土厚度为0.3米,在随后绘出的横断面图中将有一条灰色的
换土层线。
定义结束后点击,将文件保存即可。
文件名采用默认文件名ROAD1。
5. 挡土墙设计
本工程不适合做挡土墙设计。
6. 横断面出土设置
单击[横断|横断面出图设置]弹出图-29对话框。
图-29
按图-29设置完毕点击即可。
7. 横断面计算绘图
单击[横断|横断面计算绘图],弹出图-30对话框。
点击然后再点击即可绘制出横断面。
图-30
图-31横断面绘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