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C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D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 )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22、教学目标是指( 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24、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25.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 化学2 B.化学与技术C .物质结构与性质D. 化学反应原理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B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C .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 D.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

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 A. 合作B .识别 C .解决 D. 模仿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A. 化学理论课B .化学复习课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课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

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 实验法B .参观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石绵网B. 锥型瓶C .三脚架 D. 坩锅钳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

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的是A. 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 B .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 C .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 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方便原则B .经济原则C .美观原则D. 有效原则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5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1.正确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

(1分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

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1分)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

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1分)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2017化学教师招聘试题

2017化学教师招聘试题

丽景学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化学招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成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l至6题每小题2分,7至14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牌黄酒B.“狼山”牌矿泉水C.上海老庙24K黄金D.××某公司的铁矿石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3.无定形硅可用镁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得,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iO2+2Mg Si + 2MgO 。

该化学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4.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 080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6.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B. 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C.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D. 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7.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 )A.CaCO3、Na2CO3B.K2SO4、KClC.生石灰、熟石灰D.CuSO4、Fe2(SO4)38.把一杯饱和NaCl溶液加热蒸发掉一些水分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9.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Cl B.KNO3C.NaOH D.H2SO410.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考试必备资料)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考试必备资料)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考试必备资料)本卷共分为5大题25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9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1[单选题]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醇B.水C.氨D.乙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答案】常温下,乙醇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l00℃”,氨的沸点-33.5℃”,乙醚的沸点为34.6℃”。

可知水的沸点最高,B项正确。

2[单选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故3[单选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HS04B.NH4HC03C.NH4C1D.NH4N03参考谜底:A参考剖析:越大。

HS04-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铵根离子水解,NH4HC03中HC03-会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C1和NH4N03溶液中的Cl-和N03-对铵根离子水解不产生影响。

故NH4HS04.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

故本题选A。

4[单选题]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进步CO转化率可接纳的办法是()。

A.压缩体积.增加总压力B.扩大体积.削减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参考谜底:D参考剖析:要进步CO的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排除A、B两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0转化率减小,C 项毛病: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0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5[单选题]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02通入CaCl2溶液中B.XXX入FeS04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02通入酸化的Ba(N03)2溶液中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向其溶液中通入CO2无变化,A项正确;N02通入FeS04.溶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HN03,HN03,具有强氧化性,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项毛病;NH3通入A1C13,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和NH4Cl,C项错误;S02通入酸化的Ba(N03)2中,N0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则S03-一被氧化为S042-,S042-与Ba2+生成白色沉淀BaS04,D项错误。

安徽中学教师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

安徽中学教师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

安徽中学教师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1: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单项选择题A、有正确的学生观B、要树立育人意识C、应具备管理能力D、应具备专业化素质2: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

单项选择题A、预见性B、系统性C、结构性D、实效性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属于()单项选择题A、符号学习B、词汇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4: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单项选择题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5: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单项选择题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单项选择题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7: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

单项选择题A、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B、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C、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D、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8:沈从文小时候特别喜欢逃学,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作家。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单项选择题A、普遍性B、现实性C、可塑性D、差异性9: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单项选择题A、权威型B、放任型C、民主型D、专制型10: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社会场所参观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演示法。

()判断题对错11: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单项选择题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内部言语阶段D、外部言语阶段12: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多项选择题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阶级的出现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D、文字的出现E、国家机器的产生13: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
问题2)化学教学中设计的“先行组织者”具有哪些教学意义?(6分)
3.下列反应中氯元素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A.Cl2+2NaOH=NaCl+NaClO+H2O
B.2HClO 2HCl+O2
C.2Na+Cl2=2NaCl
D.MnO2+4HC1(浓) MnCl2+Cl2+2H2O
4已知2H2(g)+O2(g)=2H2O(I)△H1=-571.6kJ/mol,则关于H2O(I)=H2(g)+ O2(g)的反应热△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以NH4HCO3为原料制取少量NH3
D.装置④中a为进气口,可用于收集CO2、NO等气体
11.某化学教师在进行“爱护水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有()。
①学生的生活经验
②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③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A概念同化
B概念记忆
C.概念顺应
D.概念表征
18.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
①努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③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④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入了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片、辩论会的发言稿、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2017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安徽招教考试化学知识点

安徽招教考试化学知识点

1、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2、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Br–>Cl->OH->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3、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2Al3++ 3H2O = 2Al(OH)3↓ + 3CO2↑4、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5、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阴极:PbSO4+2e- = Pb + SO42-阳极:PbSO4+ 2H2O -2e-= PbO2+ 4H+ + SO42-6、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化学)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化学)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中学化学科目](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创建和谐社会,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B、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C、对露置在田野的垃圾焚烧处理D、采用可降解塑料袋盛放物品2、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C、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D、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3、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列研究内容与所属领域不相符的是()。

A、导电塑料的研究是属于能源领域的问题B、淡化海水的研究属于资源领域的问题C、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属于材料领域的问题D、废旧电池的回收属于环保领域的问题4、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 g,以下配制过程正确的是()。

A、只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B、用托盘天平称取10 g氯化钠C、若使用粗盐不会影响配制结果D、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5、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6、将沾有油渍的衣服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和适量的洗涤剂,搅拌搓洗,最终除去油污的理由是()。

A、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溶于水B、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聚集,上浮分层C、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D、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①盐酸除锈;石蜡熔化②白磷自燃;空气液化③三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④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酸、碱溶液指示剂变色⑤冰融化成水;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⑥汽油挥发;酒精燃烧A、①③B、②⑥C、④⑤D、⑤⑥8、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成功研制了以锶原子作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4. 诊断题 5. 案例分析题 6.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CH4中H—C—H的键角为( )。

A.109°28’B.小于109°28’C.120°D.小于120°,小于109°28’正确答案:A解析:CH4是正四面体结构,H—C一H的键角为109°28’。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H+、Na+、SO42-、HCO3-B.H+、Fe2+、Cl-、NO3-C.K+、Fe3+、NO3-、MnO4-D.NH4+、Ca2+、Cl-、CO32-正确答案:C解析:H+和HCO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A项错误;在有H+存在的水溶液中,NO3-可以将Fe2+氧化成Fe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B项错误;四种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共存,C项正确;Ca2+与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

D项错误。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NO气体和CO气体,则两容器中的气体( )。

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C.质子数相同D.中子数相同正确答案:B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容器内,NO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的分子数相同.B项正确:由于NO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所以,二者的质量不相等,A项错误;1 mol的NO和CO气体的质子数分别为15 mol和14 mol.中子数分别为15 mol和14 mol,二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C、D两项错误。

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Z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正确答案:A解析:X、Y、Z均为短周期元素,Y+、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Y 位于Z的下一周期,同时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Z-,说明X是S元素,Y是Na元素,Z是F元素,原子序数:S(X)>Na(Y)>F(Z),A项正确;沸点与键能有关,Na是金属晶体,S是分子晶体,沸点:Na(Y)>S(X),F2在常温下是气体.沸点最低,所以三者的单质沸点:Na(Y)>S(X)>F2(Z),B项错误;同主族离子半径比较:S2->O2-,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半径比较:O2->F->Na+,综合可得:S2->F->Na+,C项错误;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N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最外层电子数:F(Z)>S(X)>Na(Y),D项错误。

2017年安徽省中学考试化学考试卷及解析汇报

2017年安徽省中学考试化学考试卷及解析汇报

2017年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2.(2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3.(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4.(2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5.(2分)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6.(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He),下列说7.(2分)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确的是()He中Na为+1价,He为﹣1价A.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B.Na2C.Na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2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8.(2分)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9.(2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有间隔A.A B.B C.C D.D10.(2分)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确的是()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3)使用铝合金做筒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12.(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仪器a的名称是,实验室可用方法收集氢气.(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13.(7分)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4)写出副产物KCl的一种用途.14.(7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 25 25 70 70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出现铁锈所需时间1天未见锈蚀5分钟 1天未见锈蚀1分钟(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出1点即可)(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16.(6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2017年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分)(201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煤制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2分)(2017•)“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来分析;B.根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D.根据防止造成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但是要合理开发,不开任意开采,浪费资源,故错误;B.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所以要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故正确;C.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故正确;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与水的综合利用,故正确.故选A.3.(2分)(2017•)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分析】由上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故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故选B.4.(2分)(2017•)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方法分析;D、根据收集气体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加热烧杯液体时,要垫石棉网,而且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故错误;B、向试管加入固体时,横放试管,用镊子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故错误;C、长颈漏斗底部插入液体中,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错误;D、图示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正确.故选D.5.(2分)(2017•)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分析】A.根据均衡膳食的要求来分析;B.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霉菌毒素来分析;C.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D.根据无机盐的功能来分析.【解答】解: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会过多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素,不合理;B.霉变食物中含有有害的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建行,不合理;C.只吃蔬菜和水果,就不获取人体需要的糖类、蛋白质与油脂等营养素,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合理;D.因为汗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故大量出汗后,应该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原料,合理.故选D.6.(2分)(201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分析】A、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B、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C、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分析解答;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故错误;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模型中可燃物专指固体是片面的,对气体未予具体说明,故错误;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故选D7.(2分)(201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确的是()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解答;B、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解答;D、根据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解答.【解答】解:A、Na2He中Na为+1价,He为﹣2价,故选项错误;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3×2):4=23:2,故选项错误;C、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确;D、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8.(2分)(2017•)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HCHO+O2CO2+H2O.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空气污染问题,故正确;C、甲醛是有机物,不是氧化物,故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HCHO+O2CO2+H2O.故错误.答案:B9.(2分)(2017•)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 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有间隔A.A B.B C.C D.D【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C、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D、根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解答】解:A、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铁丝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因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故正确;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不是大于10mL,说明微粒间有间隔,故错误.答案:D10.(2分)(2017•)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确的是压强下CaCl2()的溶解度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的超临界水溶液2【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故C正确;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11.(6分)(2017•)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3)使用铝合金做筒的优点是耐腐蚀(写出1点即可).(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铝和铁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从中找出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2)根据塑料矿泉水瓶可回收解答;(3)根据铝合金的性质分析;(4)根据比较金属活泼性常用方法解答.【解答】解:(1)金属单质及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铝合金;塑料;(2)塑料是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的,所以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筒中;故填:可回收;(3)使用铝合金做筒的优点是强度大、耐腐蚀、不易锈蚀;故填:耐腐蚀(答案合理即可);(4)铝和铁与稀盐酸接触面积若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得出谁的活动性更强;故填:不合理;没有控制铝和铁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12.(6分)(2017•)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2)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收集氢气.(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2)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氢气的密度与水溶性来确定其收集方法;(3)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再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困难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解答】解:(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2)a仪器是铁架台,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3)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现在最理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通过太阳能和催化剂使水分解,所以现在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等;故填: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13.(7分)(2017•)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KVO3+NH4Cl=NH4VO3↓+KCl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氮元素.(4)写出副产物KCl的一种用途农业上用作钾肥.【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4)副产物KCl在农业上可以用作钾肥.【解答】解:(1)反应①中,KVO3和NH4Cl反应生成NH4VO3和K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VO3+NH4Cl=NH4VO3↓+KCl.故填:KVO3+NH4Cl=NH4VO3↓+KCl.(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过滤;漏斗.(3)反应②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故填:分解反应;氮元素.(4)写出副产物KCl在农业上用作钾肥.故填:农业上用作钾肥.14.(7分)(201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 25 25 70 70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天未见锈蚀5分钟 1天未见锈蚀1分钟(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填化学式).(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①②(填实验序号).(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酸的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写出1点即可)(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氧气的浓度(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取相同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浸泡铁钉,在试管通入不同的氧气,然后观察铁钉生锈所用的时间.【分析】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结合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试探究试管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①②;(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酸的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氧气的浓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相同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浸泡铁钉,在试管通入不同的氧气,然后观察铁钉生锈所用的时间.故答案为:(1)Fe2O3;(2)①②;(3)酸的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4)氧气的浓度,取相同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浸泡铁钉,在试管通入不同的氧气,然后观察铁钉生锈所用的时间.15.(8分)(2017•)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CaCO3(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澄清.【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b → a →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D (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使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二氧化碳只能使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先排出的是装置的空气,不会使溶液的pH明显变化;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氯化钙、氯化氢.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 .【分析】(1)根据甲装置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2)【提出假设】根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或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设计实验】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化学教学论试题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 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 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BCD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计10分)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方法。

(×)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

(×)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

(√)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

(√)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

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

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题答案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题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2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3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A)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5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BCD)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计10分)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方法。

(×)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

(×)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

(√)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

(√)1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

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

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

《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G )

《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G )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G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 教学科目B. 教学进程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2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D)A. 特殊的认识过程B. 实践过程C. 科学认识过程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A. 信度B. 效度C. 区分度D. 难度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5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新的综合的方法6 、 8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D)A. 46 : 9B. 32: 9 C . 23 : 9 D. 16 : 9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C )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8 、 10gMg 、 Zn 、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 4.48L (标况),则 Mg 、 Zn 、 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A. 0.2 molB. 0.3 molC. 0.225 molD.0.4 mol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详解
◆ 答案: A
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 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叫作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略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其中“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指的就 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过于简单;但问题又不能过于深奥,否则“跳起来仍旧摘不到桃子”,学生便会彻底放弃。所以题干观点遵循的
A 、 a比b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B 、 a元素在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 C 、 a、b、c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 、 b、c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断出a为Na,b为C,c为S。把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的非金属性强,A项正确;金属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所以金属钠在 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B项正确;Na的氧化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C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S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 硫,由此判断,C项正确;b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为甲烷,甲烷为非极性共价化合物,C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氢,硫化氢为极性共价化合物,D项错 误。故本题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 △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C 、 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 D 、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H<0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课后题答案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2)讲究方法提高能力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

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3)善于积累勇于实践。

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5)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6)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可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化学课程的价值,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6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使学生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就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错误,修正:不仅要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且要学会“怎么获得”和“如何应用”,以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过程就基本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2.国际上调查公民科学素养主要考察对三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正确)3.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错误,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高学习要求。

错误,“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应达到的最低(基本的)学习要求。

5.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错误,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是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

6.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

()错误,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修正:化学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二、简答题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四种“知识支柱”,请用英文和中文分别表达这四种“知识支柱”【参考答案】1、该书提出的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 )学 会做事(learningtodo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ther )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2. 简述21世纪初的全国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课程:化学1化学23.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A )与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 )建构的内容体系 分别如下: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

A :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2017 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

为了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情,提供了一些经典试题,希望能够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D.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 国际性B.美观性C.准确性D.科学性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 课程标准B.教科书内容C.教学方法D.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案例分析题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镁-铝(NaOH 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预测: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 的NaOH 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

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三、教学设计【内容1】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

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应揭示知识应有的内在逻辑结构。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使问题情境结构、化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内容2】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本片段的教学目标。

(2)简述本片段包含的导课、新授课、结课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内容。

(3)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故选 A 。

2.【答案】B。

解析: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故应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准确性。

故选B。

3.【答案】C。

解析: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科书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经验。

二、案例分析题【答案】(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

(2)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所以在反应的初始阶段,是镁作为负极发生反应,负极为失电子的一极,即电子由镁电极移向铝电极,那么电流则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

然而镁、铝、氢氧化钠溶液这三种物质共存的时候,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铝和氢氧化钠,所以在随后阶段为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铝作负极,所以电流的流向出现反转。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发现客观规律为目标,具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特征。

它的理论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不能仅有逻辑的推断而脱离实践的检验。

综观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所以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4)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最终得出结论,当然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有所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的对结果进行猜测,但是猜测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样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的结构。

尤其需要记得实验之后需要进行反思与交流:之前猜测实验结果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的出现⋯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可以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设计【答案】(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初步认识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获取、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面包的标签。

请学生观察保质期。

导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包的保质期长短不同,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这节课就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新课讲授】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它们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实验2-5 的实验方案,思考一下实验方案的缺陷,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案并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减小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

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正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负催化剂。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①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②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③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结课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

作业:调查生产生活中改变外界因素调节反应速率的实例,并用化学知识解释。

(3)①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境。

生活中涉及化学知识的地方很多,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设置学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设置学习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跟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可以用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为素材,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本)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教学中,我曾用“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样的问题来设置有关学习情境。

结果,学生的探究欲大增,情绪高涨,学习的自主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再如,利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这些素材设置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念。

③利用化学实验设置学习情境。

化学实验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各种化学变化,模拟科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呈现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而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重视提高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效果,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并进式实验,设计适量探索性实验习题,适当增加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活动时间。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杯肥皂水、当地雨水等的酸碱度,能使学生在实验呈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实验技能。

④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境。

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设置学习情境。

⑤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特定的学习情境。

模拟情境必须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应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但在模拟情境中可融入丰富的情感,使它比真实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

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电脑动画等,都可用于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688 ,回复“教育理论”下载两学章节练习题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