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5篇)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本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二、课程目标:1、本课程要求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自由思维、平等讨论和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某各时期数学发展的历程,对数学知识框架的形成有个简单的了解。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有很大的价值。
三、方法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2、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
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3、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的配合。
四、活动课安排表:周次活动内容 2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追求真理的先驱——无理数的诞生数学世家的光荣-一函数的出现富兰克林的遗嘱与拿破仑的诺言智力测验中的逻辑推理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有趣的“蝴蝶定理” 妙在“设元” 离奇的算题螺旋梯的最优设计韩信分油缺乏算计的干果小贩真实的电话号码三张卡片的骗局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15 七巧板 16 怎么会相等第二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二、授课人:XXX三、课程时长:90分钟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内容:主题1:自我介绍和认识内容: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和认识,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分享、互动交流。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
评估方法:小组讨论结果评分。
主题2:数学趣味题内容:通过趣味数学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解题、教师讲解。
教学资源:趣味数学题、教学PPT。
评估方法:学生解题正确率评分。
主题3:英文短文阅读与写作内容:通过英文短文的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写作练习。
教学资源:英文短文、教学PPT、写作模板。
评估方法:学生作文评分。
六、课程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并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认识,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3. 主题教学:教师按照课程安排,逐步讲解各个主题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题和写作练习。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教师进行解答和评价。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并反馈给教师。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课程评估:1. 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2. 测验或考试:在课程结束前进行一次测验或考试,以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一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案)】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一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案)】》摘要: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通过快乐数学的校本课程,或者叫爱上数学,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之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是如此应用之广,从而让孩子再次喜欢上数学学科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具有我们学院附中分校特色的应用性数学校本课程。
2.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根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在“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的目标指导下,致力于建构适应学校特点、适合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
4.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以编写教材为目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共同生成为基本特征的。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2篇)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根据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2、难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3、疑点:由于余弦是减函数,查表时“值增角减,值减角增”学生常常出错。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锐角的。
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这一规律也是本课查表的依据,因此课前还得引导学生回忆。
答: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则cos21°31′=______,cos21°28′=______。
3、不查表,比较大小:(1)sin20°______sin20°15′;(2)cos51°______cos50°10′;(3)sin21°______cos68°。
学生在回答2题时极易出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然后得出答案。
3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函数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估算。
(二)整体感知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
反过来,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大小。
因为学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经验,对这一点必深信无疑。
而且通过逆向思维,可能很快会掌握已知函数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例8已知sinA=0.2974,求锐角A。
七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数学才能,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强化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七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二、活动措施
以数学教研组为核心,七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团队。
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指导内容、课时安排等内容。
三、活动内容
四、预期效果
预期经过一学期的辅导,让这些学生一方面学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解题与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与锻炼,知识面得到丰富与拓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打下数学知识学习及技能应用的基础,为今后数学学习做下初步的准备,促进数学正常教学的开展。
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初一数学教学教案都有哪些?数学,是结构好的语言的好处,它简化的记法常常是深奥理论的源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一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疑难二、探索与思考1、观察思考:观察下图,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是如何发现的2、想一想:你看过电影吗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1)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4)(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3、结论: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4、概念:有序数对:用含有的词表示一个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三、理解与运用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自我检测1、小游戏: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 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2、有趣玩一玩: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六(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5篇)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5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篇1)设计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
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
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
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1、自主操作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生:(考虑后回答)有!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初一数学校本课教案3
校本课教案(3)(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中的常见的思想方法举例1.设k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有关比例问题,这时若能巧妙地设出其中的平分为k,就能轻松地列出方程求解.例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析要求三角形的周长,若知道三边即可,由于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可设这三条边长分别为2k,4k,5k,这样根据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6厘米,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解因为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所以设这三条边长分别为2k,4k,5k,则根据题意,得5k-2k=6.解得k=2.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k+4k+5k=112k=22.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2厘米.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由数思形、由形想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析问题的思想方法.例2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组成.设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这个矩形色块图的面积为________.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发现,除了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余5个正方形中,右下角的两个大小相等,然后顺时针方向上的正方形边长依次大1.解设右下角两个边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顺时针方向的其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x+1、x+2、x+3.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x+x+(x+1)=(x+2)+(x+3),解得x=4.所以(x+2)+(x+3)=13,(x+2)+(x+1)=11,即13×11=143.答矩形的面积为143平方单位.3.整体思想.在研究应用问题时,若能将所要思考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则可既便于列方程,又便于解方程.例3一个六位数左端的数字是1,如果把左端的数字1移到右端,那么所得新的六位数等于原数的3倍,求原来的六位数.分析本题若逐个设出各位数字,则未知数过多,不易列出方程.如果从整体思考,视后五位数为一个整体,方便简捷.解设原六位数为100000+x,则根据题意,得10x+1=3(100000+x),解得x=42857.答原六为数为142857.4.分类思想.数学的思维是严密的,所以要求解许多的数学应用题时,为了使答案的完整,需要进行分情况来解决,从而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慎密性.例4在一条直的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5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4小时,问乙船从B地到达C地时,甲船离B地有多远?分析因为C地的位置不确定,它既可能在A、B两地之间,也可能在A地的上游,所以应进行分类讨论.解设乙船由B地航行到C地用了x个小时,那么甲、乙两船由A地航行到B地都用了(4-x)小时.下面分两种情况:若C地在A、B两地之间,则根据题意,得(4-x)(7.5+2.5)-x(7.5-2.5)=10,解得x=2.这时10×2=20(千米);若C 地在A 地的上游,则根据题意,得x (7.5-2.5)-(4-x )(7.5+2.5)=10, 解得x =103.这时10×103=1003(千米). 答 乙船从B 地到达C 地时,甲船离B 地有20千米或1003千米.5.逆向思维.数学中有些问题,如果按照题意叙述由后往前推算就显得很简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逆推法。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养等)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7.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趣味性,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以加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 P.1 —— P.3 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实用文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1. 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历程:言。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2.回忆、交流。
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3.观察、计算、思考、探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索。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解决。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研究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构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布局)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研究,包括课堂研究、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第一讲:数学PARTY(1课时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第七讲:7.打折销售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第九讲:七巧板第十讲:瓷砖的铺设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十二讲:三阶幻方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第十五讲:研究习惯巧测试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1课时)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1课时)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1课时)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1课时)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1课时)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时)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2课时)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5课时)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1课时)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1课时)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1课时)第三阶段(初三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二阶段(初二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纵理论为主线”。
最全面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华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教师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 ,我们每一天都 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 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 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 出数学信息。
)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 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 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 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 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 的 2 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学生活动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 言。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导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②已知25×25=62526=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答案:A与B;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
2. 投影仪或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
2. 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那么有理数之间是否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呢?乘法运算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有理数乘法是指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2.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a) 同号相乘:两个同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b) 异号相乘:两个异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c) 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三、实例讲解与应用(15分钟)1. 举例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投影展示。
2. 让学生上台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并解释运算规则。
3.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折扣价、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滑行距离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精品】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课程纲要
学校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周村城北中学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初一
开发人员 初一数学教师
总课时
课内 4 课时 课程类型 必修类
课程简介
( 200 字内)
一直以来,数学课在学生的印象当中都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提不起 兴趣。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对于怎样让数学学习以及数学课堂变得生 动有趣这个问题多一点思考。本课程正是本着改变数学课以往的枯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 趣的原则而设计的。
的奥妙。 活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数学运算进行自由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交流反思可 以帮助学生升华知识,提升技能,解决一些困惑。对数学运算好恶所带来的正反两种观点 都可以帮助教师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建议不必让学生提前进行 预习,可在课堂上让学生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促动。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1.请每位同学写下任意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全都不相同,重新排列
4、摆擂台 师:从九张牌中拿出三张牌,用牌上的数算出得数是 又快,同时为获得冠军的小朋友喝彩。
24,全班参与活动,看谁算的又对
5、小组合作交流
(1) 4 人一组,个人从自己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算出得数是
24
(2)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四张牌算出 24 点,鼓励找出不同的算法。
( 3)小组汇报各自的算法
单元 主题 背景 分析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单元课时 课内 4 课时
“ 24 点”游戏
总课时
第 1 课时
“ 24 点”游戏是一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益智游戏,对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有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围绕一条主线来撰写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教学任务的指向更加集中,教学的重难点更为突出,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不至于出现整节课成为一盘散沙的窘境。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一)画平行线1、工具:直尺、三角板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二)平行公理及推论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 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d, b//c,所以c//dB、因为a//c, b//d,所以c//dC、因为a//b, a//c,所以b//cD、因为a//b, d//c,所以a//c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条。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件(即n115),当220>n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n 48.0115=无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 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 n 48.0115=无解。
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
二、活动2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
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1元)(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则:(1+10.2%)x=3587解这个方程,得:x ≈3255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即:4.73255⨯%=240.87241≈(元)三、活动3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分组进行如下实验:1、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 和b (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 和b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且重复以上操作,并做好如下记录:根据记录下的a 和b 的值,探索a 和b 的关系。
根据实验得出的a 和b 的关系,猜想,当第n 次实验时,a 和b 的关系会如何?(a=nb )由学生合作探讨: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 ,另一端放n 枚棋子,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解:设:支点离放n 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x ,根据实验所得结论可知,支点离一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nx则:x+nx=L解方程得:nL x +=1 四、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并对各小组的结果进行评比,教师将评比的结果公布,便于学生找出差距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课做铺垫。
五、布置作业:1、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于活动1的问题,并举出实例。
2、从报刊、图书、网络中收集数据,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编出问题,看看能否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其中的未知量。
校本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常见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非数学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
难点: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三、学前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三棱柱、四棱锥、螺帽、球体各多个。
教师准备相应实物体各1个,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学习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首先,很高兴今后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合作,遨游数学王国、领略其风采,探索其奥秘。
同学们,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快车,架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一下以前数学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吧!(二)讲授新课老师:请大家看投影(展示图1—1)老师:观察图中有几种几何体。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从中找出答案说明: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老师:请大家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体、正方体类似的物体学生活动:(举出实例)老师: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与圆柱、圆锥类似的物体,并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老师:请同学们找出上图中与地球、笔筒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老师:出示教具实物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老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老师: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大家准备的实物摆成一些物体造型,注意要摆放得稳固一点,不要一碰就倒塌了。
比一比,看哪组摆的最好。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老师:在活动中,大家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谁能说说吗?学生:球最不好放,总是翻来翻去,放不稳。
老师:谁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三棱柱、四棱柱都可以放稳,就是球体放不稳的原因吗?学生:因为球面不是平面。
老师:其它物体全是平面吗?学生:虽然圆柱、圆锥的侧面是曲面,但它们的底面都是平面。
老师:我这些物品都是从学校保管室借来的,管理员要求我们还回去时分类归还。
我这里有几只纸箱子,请哪位同学上台帮忙老师整理一下并将整理结果及理由告诉同学们好不好?学生:好。
学生活动:一位上讲台前分组,其余学生整理每组所准备的学具。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很好,是按组成面的曲或平来分类的。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分类方法吗?你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学生:我与他的分类方法不同,我是这样分类的,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分为一类,它们是柱体,因为正方体、长方体都是四棱柱。
圆锥和球各分一类。
老师:你爱动脑筋,真能干。
我们掌声鼓舞他好吗?(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老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是圆柱体的物体,画出它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一人板书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老师: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
那么能不能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顶点的棱柱或棱锥?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可能。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老师:如图1—2所示,直角三个形ABC的C点在直线L上,并且BC 垂直于L,若ABC绕着直线L旋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你用语言描述。
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试举例说明剩下的部分是否可能还是四棱柱?老师:请同学们看投影。
(五)课堂小测:(出示投影,学生只写答案,不抄题,老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2)圆锥是多面体。
()(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4)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六)课堂小结(学生归纳叙述,教师板书)1、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球体的直观区别。
(七)课后作业:(A)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棱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B)体会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与球。